中國古代兒童故事在線閱讀
A. 中國古代聰明小孩的故事
李寄 ① 東越閩中有庸嶺 ②,高數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 ③,長七八丈,大十餘圍 ④,土俗常懼 ⑤。東治都尉及屬城長吏 ⑥,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禍。或與人夢,或下諭巫祝 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⑧。都尉令長 ⑨,並共患之。然氣厲不息 ⑩。共請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養之。至八月朝祭(12),送蛇穴口。蛇出,吞嚙之(13)。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爾時預復募索(14),未得其女。將樂縣李誕家(15),有六女,無男。其小女名寄,應募欲行,父母不聽。寄曰:"父母無相(16),惟生六女,無有一男,雖有如無。女無緹縈濟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養,徒費衣食,生無所益,不如早死。賣寄之身,可得少錢,以供父母,豈不善耶?"父母慈憐,終不聽去。寄自潛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請好劍及咋蛇犬(19)。至八月朝,便詣廟中坐(20)。懷劍(21),將犬(22)。先將數石米糍(23),用蜜□灌之(24),以置穴口。蛇便出,頭大如囷(25),目如二尺鏡。聞糍香氣,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嚙咋;寄從後斫得數創(26)。瘡痛急,蛇因踴出,至庭而死。寄入視穴,得其九女髑髏(27),悉舉出,吒言曰(28):"汝曹怯弱(29),為蛇所食,甚可哀愍(30)。"於是寄女緩步而歸。 越王聞之,聘寄女為後(31),拜其父為將樂令,母及姊皆有賞賜。自是東治無復妖邪之物。其歌謠至今存焉(32)。 注釋 注釋 ①本篇寫少女李寄斬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襯手法,寫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機智。 ②東越:漢初小國。在今浙江東南及福建一帶。閩中:郡名。庸嶺:山名。在今福建邵武縣。 ③隰(xī息):低濕之地。 ④圍:計量圓周的長度單位,舊說尺寸長短不一。 ⑤土俗:當地風俗。此指當地百姓。 ⑥東治:據《晉書·地理志》"建安郡"下注,"東治"當作"東冶"。東越國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軍事長官。屬城長吏:所屬縣城的長官。長吏,地位較高的縣吏。《漢書·百官公卿表》:縣令、長"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 ⑦下諭:下令,曉諭。巫祝:古代以歌舞娛神、與神交通的人。 ⑧啖(dàn淡):吃。 ⑨令長:皆縣官,萬戶以上的大縣為令,萬戶以下的為長。 ⑩氣厲不息:指大蛇氣焰兇猛,為害不止。(11)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兒。 (12)朝(zhāo召):初一日。(13)嚙(niè聶):咬。 (14)爾時:這時。預復募索:預先又招募尋找童女。(15)將樂縣:縣名,在今福建西北部。 (16)無相:沒有福相。 (17)緹縈(tíyíng提營):漢初臨淄淳於意幼女。其父因罪當受肉刑,緹縈隨父入長安,上書請為官婢以贖父罪。漢文帝憐而赦其父罪,並除肉刑。事見劉向《列女傳》。濟:救助。 (18)潛行:偷偷逃走。 (19)告請:向官府申請。咋(zé責):咬。 (20)詣:到。 (21)懷劍:懷中藏劍。 (22)將犬:帶著狗。217(23)米糍(cí詞):用米蒸制的食品。 (24)□(chǎo吵):用炒過的麥子磨成的麵粉,俗稱"炒麵"。 (25)囷(jūn君):谷囤。 (26)創:傷口。 (27)髑髏(dúlóu獨樓):死人頭顱。 (28)吒(zhà乍):感嘆。 (29)汝曹:你們。(30)哀愍(mǐn敏):哀嘆、憐憫。 (31)聘:送禮物以迎娶。 (32)歌謠:當指歌頌李寄斬蛇的歌謠。 參考資料:http://share.jxlib.gov.cn:8088/datalib/2003/Literature/SHL-DL/SHL-DL-1262/
B. 中國古代兒童早慧故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版禮有盛名,為司權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系。」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C. 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內容簡介
簡介:《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套裝共4冊)》對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作了系統介紹。在世界東方的一片遼闊的土地上,屹立著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她是誰?她就是我們親愛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該書還精選了許多副精美圖片,可謂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合,立體再現一幅多姿多彩、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歷史是一面鏡子,它鮮活、真切、有血有肉,讓它成為親切的叮嚀,讓孩子們重溫先人的世界。
第一冊:創世
第二冊:先秦
第二冊: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
第四冊:宋元明清第四冊近現代
0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引子)
0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盤古和女媧的神話)
0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半真半假的上古「三皇」)
0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中國的「亞當」和「夏娃」)
0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汾河邊的小哥倆)
0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愛美的山頂洞姑娘)
0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一萬年前的弓箭手)
0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媽媽當家的黃金時代)
0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爸爸當了一把手)
1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四千年前的三次「世界大戰」)
1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神秘的顓頊)
1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帝堯的時代)
1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堯舜禪讓的傳說)
1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原始時代(大禹治水的故事)
1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引子)
1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家天下」的揭幕式)
1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撲朔迷離的第一王朝)
1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漂漂亮亮的壞國王)
1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仁慈的「大巫師」商湯)
2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甲骨文記錄的歷史篇章)
2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暴君商紂王的下場)
2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謎樣的三星堆)
2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夏、商(文明歷史幾多長)
2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引子)
2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封建制度的設計師)
2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落湯雞國王)
2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穆天子的「西遊記」)
2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趕走國王的「共和」時代)
2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烽火戲諸侯)
3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捲起被子搬家的國王)
3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春秋五霸」走馬燈)
3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伍子胥過昭關)
3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3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萬世師表孔夫子)
3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老子和《道德經》)
3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兩個改革家的命運)
3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西門豹治巫婆)
3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馬陵道恩仇記)
3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兩個鬥嘴的大說客)
4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完璧歸趙與將相和)
41、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囤積國王的大投機商)
42、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荊軻刺秦王)
43、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西周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異彩紛呈的時代)
44、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引子)
45、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千古一帝秦始皇)
46、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徐福傳奇)
47、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指鹿為馬的陰謀家)
48、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大澤鄉的燎原烈火)
49、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楚漢相爭的故事)
50、講給孩子的中國歷史--秦、西漢(呂後和漢文帝)
(3)中國古代兒童故事在線閱讀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劉興詩,男,1931年5月8日(農歷3月21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籍貫四川省德陽市,地質學教授,史前考古學研究員,果樹古生態環境學研究員,知名科普作家。曾任成都理工大學學科專業建設高級顧問。
1945年開始發表第一篇作品,1952年開始科普創作。劉興詩被譽為中國科幻小說鼻祖之一。截至2013年7月,在境內外共出版232本書,獲獎144次。
其中,美術片《我的朋友小海豚》獲1982年義大利第12屆吉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榮譽獎,義大利共和國總統銀質獎章;童話《偷夢的妖精》獲1989年海峽兩岸第一屆中華兒童文學創作獎;《講給孩子的中國大自然》系列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列入北大人物的北大文壇中。
D. 中國古代聰明小孩的故事
李 寄 斬 蛇 作者:干寶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東越的閩中地區有一座庸嶺,山高幾十里,嶺西北山洞裡有一條大蛇,七八丈長,十幾圍粗.當地人常常害怕它。東冶郡都尉及屬縣的縣吏也有不少被它傷害死的。於是人們用牛羊去祭祀,但照樣得不到保佑。或者托夢給人,或者下告巫祝,說蛇要吃十二三歲的女孩子。都尉和縣官都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可是大蛇妖氣造成的災害並不因此停息。大家一起尋找家生女婢和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養著,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接連好多年都是這樣,已經斷送了九個小女孩的生命。 東越閩中有庸嶺,高數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長七八丈,大十餘圍。土俗常懼。東冶都尉及屬城長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與人夢,或下諭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長並共患之。然氣厲不息。共請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養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嚙之。累年如此,巳用九女。 這一年,又在預先尋求招募祭蛇用的小女孩,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將樂縣李誕家裡有六個女兒,沒有兒子。小女兒名叫李寄,想自願去應招。父母不同意。李寄說:「爹媽的命相不好,只生了六個女兒,連一個兒子也沒有,雖說有後代,卻和沒有一樣。我沒有緹縈那種能給父母解救苦難的力量,既然不能供養雙親,只是白白地浪費衣食。活著沒有什麼益處,倒不如早點死掉。賣掉我還可以得到一點錢,拿來供養爹媽,難道不好嗎!」父母疼愛孩子,始終不允許她去應招。李寄偷偷地一個人溜走了,父母制止不了。 爾時預復募索,未得其女。將樂縣李誕,家有六女,無男。其小女名寄,應募欲行。父母不聽。寄曰:「父母無相,惟生六女,無有一男,雖有如無。女無緹縈濟父母之功,既不能供養,徒費衣食,生無所益,不如早死。賣寄之身,可得少錢,以供父母,豈不善耶!」父母慈憐,終不聽去。寄自潛行,不可禁止。 於是李寄就向官府請求賜給鋒利的寶劍和咬蛇的獵狗。到了八月初祭那天,她便帶上劍,牽著狗,來到廟中坐下。她預先用幾石米拌上蜜糖,做成糍粑,放在蛇洞口。大蛇爬出洞外,頭大得象個圓頂糧屯,眼睛象兩面二尺闊的銅鏡子。蛇聞到糍粑的甜香氣味,就先大口吞食起來。李寄立即放出獵狗,那狗沖上前去咬大蛇。李寄又從後邊用寶劍砍傷了蛇幾處。蛇受不了傷口劇痛,就猛然躍了出來,竄到廟中院子里死掉了。李寄進洞一看,發現九具女孩留下的頭骨。她從洞中把這些頭骨全拿出來,痛惜地說:「你們這些人軟弱膽小,結果被蛇吃掉了,真值得憐憫啊!」說完,李寄就緩步回家去了。 寄乃告請好劍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先將數石米糍,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頭大如囷,目如二尺鏡,聞糍香氣,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嚙咋,寄從後斫得數創。瘡痛急,蛇因踴出,至庭而死。寄入視穴,得九女髑髏,悉舉出,吒言曰:「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可哀愍!」於是寄乃緩步而歸。 參考資料:http://www.yuwenba.com/kdbc/Print.asp?ArticleID=5861
E. 中國古代專門為兒童編寫或選輯的兒童讀物是a《日記故事》b《樂府詩集》c《西遊記》d《山海經》
中國古代專門為兒童編寫或選輯的兒童讀物是山海經,其它時間的話,所編時間靠後。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庄》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F. 中國傳統兒童故事有哪些
分別有:
1、誇父逐日
《誇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准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誇父山。
2、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春秋戰國的列禦寇。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4、龜兔賽跑
《龜兔賽跑》,是一則耐人尋味的寓言故事,故事中塑造了一隻驕傲的兔子和一隻堅持不懈的小烏龜。
5、猴子撈月亮
《猴子撈月亮》是2011年7月1號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曉曦。這本書將故事與塗色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生動形象的講述了猴子撈月的兒童故事。
6、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是一個反映我國歷史上不同時代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的系列動畫片。每集講述一個人物,故事中人物有的機智、有的好學、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有的為人類科學做出了很大貢獻,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人生中應具有的真善美品質,激勵完善自己的人格。
G. 中國古代愛動腦筋小孩的故事
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
H. 中國古代少年時期的智慧故事的名稱
古代聰明機智少年的故事:
1、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
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怎麼辦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I. 請告訴我,一個中國古代兒童的故事吧,一個就夠了,謝謝!!!
曹沖
曹操不但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一個成功的父親。他的幾個兒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處,而他最喜愛的,首推曹沖。古代所謂神童,以語言天賦突出的居多,曹沖卻表現出解決問題的高超思維能力。曹沖七歲時以等量置換的辦法稱大象體重,不但震驚了當時之眾,也流傳千古,成為最經典的兒童智力啟蒙故事之一。
還有一個典故:孫權曾送來一隻漂亮的雉雞。曹操想觀賞雉雞舞蹈,但使盡辦法,這珍禽就是不鳴不舞,讓人徒嘆奈何。曹沖想出一個辦法,讓人製作一面大鏡,擺在雉雞面前。那雉雞於鏡中看到同類,起了爭勝之心,當即舞將起來,這一下對鏡成雙,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體現了曹沖的智慧,還表現了他寬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騎的馬鞍放在倉庫中,不慎被老鼠咬壞。庫吏大驚失色,自認必死。曹沖知道後,心生一計:他先用利刃將自己的單衣穿戳成鼠齒狀,然後裝成一臉愁色的樣子去見父親。曹操問他何事憂慮?曹沖說:「世俗以為鼠齒衣者,其主不利。今單衣見齒,是以憂戚。」曹操趕緊安慰愛子,說:「此妄言耳,無所苦也。」過了一會兒,庫吏前來報道曹操那樁馬鞍被鼠咬壞一事,曹操聽後,笑著說:「連我兒子的單衣都被咬壞,何況馬鞍乎?」根本沒有追究的意思。據說,每當曹沖見到當刑者,總要上去尋問是否冤枉,是否處理過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設法為之救命或減刑;每當見到那些勤奮而能乾的官吏因小過或失誤而觸犯法律,他都要親自到曹操那裡說情,請求父王寬大。史書稱曹沖「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這種悲憫寬厚的氣質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簡直催人淚下。
J. 經典中國兒童故事有哪些
經典兒童故事(一):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大夥兒對放羊娃一面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
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說明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即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我們應該培養誠懇待人的良好品質。
經典兒童故事(二):三個和尚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敲木魚,給觀音菩 薩案桌上的凈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來了個長和尚。他一到廟里,就 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長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但兩個人一次只能抬一隻水桶,怪麻煩的。他們都斤斤計較,而且要求水桶必須放在扁擔的中央,不可以走太快,也不可以走太慢,誰都想占誰的便宜。不過,雖然吵吵鬧鬧,但他們總算每天還是有水喝,有飯吃。
後來,又來了個胖 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小和尚和長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
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觀音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
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
經典兒童故事(三):小馬過河
小馬和他的媽媽住在綠草茵茵的十分美麗的小河邊。除了媽媽過河給河對岸的村子送糧 食的時候,他總是跟隨在媽媽的身邊寸步不離。 他過的很快樂,時光飛快地過去了。
有一天,媽媽把小馬叫到身邊說:"小馬,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媽媽做事了。今天你 把這袋糧食送到河對岸的村子裡去吧。" 小馬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他馱著糧食飛快地來到了小河邊。可是河上沒有橋,只能自己 淌過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猶豫中的小馬一抬頭,看見了正在不遠處吃草的牛伯
伯。小馬趕緊跑過去問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裡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體笑著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馬高興地跑回
河邊准備淌過河去。
他剛一邁腿,忽然聽見一個聲音說:"小馬,小馬別下去,這河可深
啦。"小馬低頭一看,原來是小松鼠。小松鼠翹著她的漂亮的尾巴,睜者圓圓的眼睛,很認 真地說:
"前兩天我的一個夥伴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河水就把他捲走了。"小馬一聽沒主意了。 牛伯伯說河水淺,小松鼠說河水深,這可怎麼辦呀?只好回去問媽媽。
馬媽媽老遠地就看見小馬低著頭馱著糧食又回來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難了,就迎過
去問小馬。小馬哭著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告訴了媽媽。媽媽安慰小馬說:"沒關系,咱們 一起去看看吧。"
小馬和媽媽又一次來到河邊,媽媽這回讓小馬自己去試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馬小心地 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淌過了河。
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沒有牛伯伯說的那麼淺,也沒有小松 鼠說的那麼深。只有自己親自試過才知道。 小馬深情地向媽媽望了一眼,心裡說:"謝謝你了,好媽媽。" 然後他轉頭向村子跑去。
經典兒童故事(四):猴子撈月
一群猴子在森林中各自玩耍時,藍猴抬頭看到了又圓又亮的月亮,夢想擁有它,於是吹了一聲口哨把大夥召來,它們採用接竹竿的形式摘起月亮來,無奈竹竿接再長,月亮仍高高在上。黃猴看到井水中月亮的倒影時,也興奮地吹起口哨召來大夥。
藍猴搔搔腦袋再生一計,大夥又一個接一個倒掛金鉤撈起月亮來,可是月亮果然被撈進葫蘆瓢里時,它們又為誰擁有它打起架來,結果,葫蘆瓢落地,月亮「碎」成一片,真應了「水中撈月一場空」。
經典兒童故事(五):掩耳盜鈴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