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渡瀘定橋的故事觀後感
㈠ 飛奪瀘定橋觀後感作文400字(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
今天,我在網上看了《飛奪瀘定橋》這部影片,看完了這部氣勢恢宏、激動人心的影片之後,我被他們那種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向天險大渡河挺進,他們要度過大渡河,必須奪取瀘定橋。因此,紅軍不吃不睡,跟敵人的援兵搶時間,冒雨率先到達瀘定橋。瀘定橋離水面有幾十丈高,木板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冷冰冰的鐵索,對岸敵人的機關槍向紅軍瘋狂地掃射著。可是英勇的紅軍並沒有害怕,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密集的槍彈,勇敢地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前面的紅軍掉進了驚濤駭浪中,後面的又跟上去,經過驚心動魄的浴血奮戰,紅軍奪下了瀘定橋,主力部隊終於勝利地渡過了大渡河。
在這次異常激烈的戰斗中,許許多多的偉大的紅軍戰士們不怕掉下湍急的河流中,不怕對岸敵人手中的槍炮,一直堅定不屈,勇往直前地向前走,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寶貴的生命換來了這次戰斗的勝利!
現在,長征離我們遠去了,但那用數十萬紅軍生命和鮮血書寫的英雄史詩里,每一個字都閃爍震撼靈魂的光輝,每一行詩里都有一股力量沉澱在我們的民族血液中。因此,我們在面對困難、挫折時應該勇往直前、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的完成每一件事!
㈡ 《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梗概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峻。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匯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戰斗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斗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3名勇士身掛中鋒槍,背插馬刀,腰纏十來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沖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斗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贊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瀘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劉伯承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朱德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㈢ 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1935年5月27日,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出發,原定3天後抵達160公里外的瀘定,結果在28日清晨接到命令,限令必須於29日奪取瀘定橋,也就是說,四團必須在一天之內走完剩下的120公里。如果要完成這一任務,即使按照急行軍的速度,也得24小時不間斷地奔跑才行。
時任團政委的楊成武在著作《憶長征》中如此記錄:隊伍在前進著,在快速前進,真是快如風,一行行排列整齊的隊伍像腳下裝了輪子一樣,嗖嗖地從我身邊超越,一陣風卷過,又一陣風卷過。28日傍晚7點,距離瀘定橋還有60公里。
暗夜中的急行軍,沒有照明,星月無光。閃電突然劃過山谷,暴雨傾盆。濕滑崎嶇山路上,一腳踏空就會跌下深淵。每個人的體力透支幾乎都到了極限。一旦倒下,就有可能再也站不起來。這時候,所有黨團員把繩子綁在身上,拖拽著體力不支的戰士,渴了,抬頭喝雨水,餓了,嚼一口濕漉漉的生大米。
夜更深了,雨勢稍緩,大渡河對岸突然出現了一條火把長龍,這是川軍38團周桂三營長所帶的一個營,也在急行軍趕往瀘定增援,王開湘、楊成武二人商議:我們何不也點火把,對面要問,就讓俘虜回答,說是退下來的川軍好了。
於是,暗夜中,大渡河兩岸火把通明,兩條火龍齊頭並進。跑出幾十里之後,北岸川軍的火龍突然不見了。原來川軍宿營休息了。此時四團則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跑去。天色逐漸亮了,前面就是瀘定橋了。
此刻,百餘米的橋面上木板已被拆去約90米,敵軍盤踞北岸橋頭,機槍正對鐵索。29日下午4點,進攻開始了。幾十個沖鋒號同時吹響,槍彈像旋風般刮向敵人陣地,守軍別說探頭了,連槍都伸不出去。
眼見著幾十名紅軍戰士從鐵索上爬過來,勢頭不好,敵軍下令:放火燒。那些被拆下來堆在橋頭的橋板正好是燃料,一時間,火光熊熊,籠罩了橋頭。但這怎能擋住紅軍,沒有任何可以選擇的出路,只有迎著槍林彈雨強行沖過十三根寒光凜冽的鐵索。傍晚時分,紅軍勇士沖上了瀘定橋橋頭堡陣地,取得了奪橋勝利。
(3)飛渡瀘定橋的故事觀後感擴展閱讀:
飛奪瀘定橋從命名到傳播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1935年5月29日,長征中的紅軍驚險奇絕地奪取了瀘定橋,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當時擔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科長的彭加倫以一篇題為《飛奪瀘定橋》的短文記述了這段戰事,收錄在1937年2月於延安編成。
1942年正式出版的《紅軍長征記》中。936年6月至10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進入陝北革命根據地采訪,隨後撰寫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曾專章深入細致地介紹了當時紅軍的情況以及長征。斯諾說,他在延安采訪時曾見到《紅軍長征記》正在編的部分稿子。
但他在該書述及大渡河畔戰事時取題為「大渡河英雄」,「飛奪瀘定橋」一名並未借斯諾的著作得到傳播。《紅軍長征記》因戰爭年代的條件限制,印數和影響都很有限。195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20周年,人民出版社以《紅軍長征記》為主體編輯出版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
廣大讀者才知道了彭加倫以飛奪瀘定橋命名記述的長征戰事。值得注意的是,該書結尾附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概述,在敘述中已經用了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等後來慣用的表述,但在述及奪取瀘定橋時卻說強佔了瀘定橋天險,可見飛奪瀘定橋此時還沒有成為慣用表述。
1959年,劉伯承元帥在《八一雜志》第20期發表著名的《回顧長征》一文時談及我軍攀援鐵索沖過大渡河,也未用飛奪瀘定橋一詞。
1964年9月,空政文工團以中國民族藝術團的對外名義出訪蒙古、蘇聯、匈牙利、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緬甸六國,進行交流演出。演出節目中就包括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審查通過的舞蹈《飛奪瀘定橋》。由此,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以藝術的方式在國際上得以傳播。
㈣ 《飛奪瀘定橋》(電影)觀後感
為勝利而奮斗
㈤ 飛奪瀘定橋故事梗概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
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鍾,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
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
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城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
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
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瀘定橋之戰的意義:
打破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反革命迷夢,是紅軍長征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之一。這次勝利體現了紅軍無限忠於人民革命事業的大無畏精神。
(5)飛渡瀘定橋的故事觀後感擴展閱讀:
一、飛奪瀘定橋的勇士: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然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竣。當急之下,要於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決定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指令。
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
1935年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在此戰斗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事實上,關於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到底是21名,還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戰士報》,上面寫的就是「二連21個英雄首先爬鐵鏈冒火過河」。後來,根據時任紅四團政委的楊成武將軍發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憶文章《飛奪瀘定橋》,人們把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定為22名。
二、瀘定橋之戰的兩種不同的記述:
第一種敘述:瀘定橋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下的二連連長廖大珠率領22名突擊隊奪取的。該敘述由彭加倫於1936年寫成並發表的《飛奪瀘定橋》記載。後來中共黨史、軍史,凡官方記載史料均以此為依據,因此被外界稱為「正史」。
第一種敘述,除了《紅軍長征記》中彭加倫所著《飛奪瀘定橋》外,還有陳雲《隨軍西行見聞錄》、黃克誠《我在紅三軍團的經歷》、羅華生(紅四團黨代表)《強渡大渡河瀘定橋的經過》、成仿吾(參加長征的文學家)《長征回憶錄》;
蕭鋒(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三團政委)《長征日記》,以及紅三軍團重要將領伍修權、張愛萍、張宗遜、李志民、劉志堅、張震、王平、裴周玉等的回憶文章,上述文章沒有一篇關於紅三軍團的紅十三團飛奪瀘定橋的記述,卻都有紅一軍團紅四團飛奪瀘定橋的回憶。
第二種敘述:瀘定橋是紅三軍團的紅十三團(團長彭雪楓、政委李干輝)下的偵察連指導員覃應機帶領12名勇士奪取的。該敘述由覃應機於1991年所著《硝煙歲月》一書中提出。
而第二種敘述的出處則是原紅三軍團十三團偵察連指導員覃應機的回憶錄《硝煙歲月》中相關記載。只是覃應機一人在1991年才提出的孤證,並未其他相關記載,更沒有「一直受壓制」的情形。
覃應機所過的鐵索橋,應當在龍衣或者沙壩頭鐵索橋。《朱德關於我軍突破敵雅州、蘆山、天全防線的部署》(1935年6月5日):「……三、三軍團有奪取天全之龍衣、沙壩頭兩鐵索橋,並相機襲占天全的任務。
雪楓(時任紅十三團團長)率先頭兩個團由現駐地經思金壩,以一部奪取沙壩頭,主力奪取龍衣。成功則相機襲占天全,不成則進行下游架橋」。
由於兩種說法不一,有媒體稱之為「第二種說法好象一直受壓制,但從未被壓服」,因此在網路上出現了「飛奪瀘定橋」屬虛構的說法。這是對軍史無知造成的一種誤解。
三、橋梁簡介: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境內,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動工興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瀘定橋竣工之際,康熙皇帝親自為該橋題寫「瀘定橋」橋名。
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兩岸谷壁陡峭,險峰兀立。瀘定橋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長的一座橋梁。橋體分別由橋身、橋台、橋亭三個部分組成。
橋身,由十三根鐵索組成,是瀘定橋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西橋台之間凈跨100米、鐵索長101.67米、橋寬2.7米,踏上橋面,整個橋身起伏盪漾,如泛輕舟,它是連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武漢紅心教育基地也建造出一條瀘定橋,是擴展游戲項目。
滬定橋西有噶達廟。相傳修橋的時候,13根鐵鏈無法牽到對岸,用了許多方法都失敗了。有一天,來了一位自稱噶達的藏族大力士,兩腋各夾1根鐵鏈乘船渡過西岸安裝,當他運完13根鐵鏈後,因過於勞累不幸死去。當地人修建此廟,以紀念這位修橋的英雄。
當然,傳說終歸是傳說,實際上,在修建此橋時,滎經、漢源、天全等縣的能工巧匠雲集於此,共商牽鏈渡江之計,最後採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於兩岸。
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個短竹筒,再把鐵鏈系在竹筒上,然後從對岸拉動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繩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連帶鐵鏈拉到了對岸。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勞動人民智慧的光芒。
㈥ 飛奪瀘定橋讀後感 300字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
在1935年5月期間,紅軍北上抗日,向天險大渡河挺進。他們要度過大渡河,必須奪取瀘定橋。因此,紅軍不吃不睡,跟敵人的援兵搶時間,冒雨率先到達瀘定橋。接著,二連突擊隊開始攻奪「天險」和「人險」——瀘定橋。經過一場浴血奮戰,紅軍奪下了瀘定橋,主力部隊終於度過了大渡河。
瀘定橋里水面有幾十丈高,現在連木板都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索。大渡河水流湍急,只要一失足,掉到了河裡,生命就結束了。可見紅軍奪橋的艱難。
紅軍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看,在這么艱險的環境下,紅軍卻奮不顧身、不畏艱險、英勇頑強、勇往直前,他們這種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長征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在那部數十萬紅軍用生命和鮮血書寫的英雄史詩里,每一個字都閃爍這震撼靈魂的光輝,每一詩行都有一股力量沉澱在我們的民族血液中。長征精神也值得我問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
雖然,我們現在無法向革命先輩一樣,為祖國做出偉大的貢獻。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面對困難、挫折時選擇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在面對集體與個人利益得失時,選擇犧牲自我,把集體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勤奮學習,刻苦努力,堅持不懈……我們現在所以擁有這美好的世界,全都是因為我們有這些勇敢的戰士。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去保護我們的祖國!
㈦ 飛奪瀘定橋觀後感
看了《飛奪瀘定橋》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對紅軍戰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飛奪瀘定橋》講的是紅軍戰士佔領瀘定橋那一幕幕緊張激烈的情景:紅軍為了渡過大渡河,派出一支隊伍搶先奪取瀘定橋,這支隊伍就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使敵人中計,然後奪取瀘定橋。瀘定橋是鐵索橋,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絕壁,地勢非常危險,而且紅軍要在29日早晨拿下瀘定橋,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沖鋒號聲中,飛也似的向火光沖去,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斗,敵人終於被消滅了。
讀了之後,我那晶瑩的淚花在我眼眶裡打轉,我從來不知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是有成千上萬個紅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胸前佩帶的紅領巾是紅軍勝利的象徵,我們要好好愛護紅領巾,因為紅領巾是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我們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必須要懂得為啥要好好地愛護紅領巾。現在有些小朋友不當紅領巾一回事。有的根本不去洗它。臟了、臭了就仍掉再買一條,好象一條紅領巾的價值就只有五毛錢、一元錢,還有的用紅領巾當武器使用,你們在與朋友玩耍嬉戲是,有沒有聽到紅領巾在無聲地哭泣!希望所有的學生們都要愛護、珍惜紅領巾,這也算是一種好學生的行為吧!
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時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向長輩們發脾氣,還因為挑食,怪飯菜不好吃,你們知不知道,那個時侯是連飯都吃不上,好些老百姓都是因為飢餓而死去了。看別的小朋友有一樣好玩、好看的東西,就嚷著要父母買,他們不買,就大哭大鬧,你們知道嗎?那時侯的老百姓連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了,更別說什麼東西了,衣服破了,縫一縫。寒冷的冬天連棉被都沒有,只有用茅草來蓋一蓋。有些紅軍,為了我們,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還弄得妻離子散,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可他們卻執意要保衛國家,可見紅軍們對共產黨忠心耿耿。作為學生,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
紅軍啊!你們是春蠶,把一切的利益全部奉獻給我們,自己卻壯烈犧牲了。我們敬佩你!
2 自從我們上了第24課《飛奪瀘定橋》後,我感慨萬分。
課文主要寫了紅軍接到上級命令必須奪下瀘定橋。經過種種艱險,紅軍都沒有退縮。因此紅軍成功地奪下瀘定橋。
是的,紅軍們真的渡過了許多艱險。從第四段中,文章寫了紅軍一邊走山路,一邊攻擊對岸的敵人。也夠辛苦的。他們為了一個命令,沒有吃飯,走山路,還要攻擊敵人。這為的是什麼呢?為的還不都是老百姓們和平、幸福的生活?
在往下看第六段,那段主要是寫瀘定橋的險。如果人走在橋上,肯定魂都飛了。一旦一失足掉了下去,那就再也回不來了。但戰士們並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前進。戰士們走險橋這有是為什麼?都是為了老百姓!為了老百姓,戰士們把自己的生命也拿出來做賭注,這難道不令我們感動嗎?
我們現在所以擁有這美好的世界,全都是因為我們有這些勇敢的戰士。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去保護我們的祖國!
㈧ 飛奪瀘定橋的觀後感
軍歌嘹亮
—《飛奪瀘定橋》讀後感
讀了《飛奪瀘定橋》後,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對紅軍戰士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飛奪瀘定橋》講的是紅軍戰士佔領瀘定橋那一幕幕緊張激烈的情景:紅軍為了渡過大渡河,派出一支隊伍搶先奪取瀘定橋,這支隊伍就是紅一軍團的紅四團。他們想了一個辦法,使敵人中計,然後奪取瀘定橋。瀘定橋是鐵索橋,橋下是波濤洶涌的大渡河,兩岸是懸崖絕壁,地勢非常危險,而且紅軍要在29日早晨拿下瀘定橋,所以22位英雄在洪亮的沖鋒號聲中,飛也似的向火光沖去,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斗,敵人終於被消滅了。
讀了之後,我那晶瑩的淚花在我眼眶裡打轉,我從來不知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是有成千上萬個紅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胸前佩帶的紅領巾是紅軍勝利的象徵,我們要好好愛護紅領巾,因為紅領巾是他們的鮮血染紅的,我們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必須要懂得為啥要好好地愛護紅領巾。現在有些小朋友不當紅領巾一回事。有的根本不去洗它。臟了、臭了就仍掉再買一條,好象一條紅領巾的價值就只有五毛錢、一元錢,還有的用紅領巾當武器使用,你們在與朋友玩耍嬉戲是,有沒有聽到紅領巾在無聲地哭泣!希望所有的學生們都要愛護、珍惜紅領巾,這也算是一種好學生的行為吧!
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有時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向長輩們發脾氣,還因為挑食,怪飯菜不好吃,你們知不知道,那個時侯是連飯都吃不上,好些老百姓都是因為飢餓而死去了。看別的小朋友有一樣好玩、好看的東西,就嚷著要父母買,他們不買,就大哭大鬧,你們知道嗎?那時侯的老百姓連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了,更別說什麼東西了,衣服破了,縫一縫。寒冷的冬天連棉被都沒有,只有用茅草來蓋一蓋。有些紅軍,為了我們,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還弄得妻離子散,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可他們卻執意要保衛國家,可見紅軍們對共產黨忠心耿耿。作為學生,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
紅軍啊!你們是春蠶,把一切的利益全部奉獻給我們,自己卻壯烈犧牲了。我們敬佩你!
2 自從我們上了第24課《飛奪瀘定橋》後,我感慨萬分。
課文主要寫了紅軍接到上級命令必須奪下瀘定橋。經過種種艱險,紅軍都沒有退縮。因此紅軍成功地奪下瀘定橋。
是的,紅軍們真的渡過了許多艱險。從第四段中,文章寫了紅軍一邊走山路,一邊攻擊對岸的敵人。也夠辛苦的。他們為了一個命令,沒有吃飯,走山路,還要攻擊敵人。這為的是什麼呢?為的還不都是老百姓們和平、幸福的生活?
在往下看第六段,那段主要是寫瀘定橋的險。如果人走在橋上,肯定魂都飛了。一旦一失足掉了下去,那就再也回不來了。但戰士們並沒有退縮,而是勇敢地前進。戰士們走險橋這有是為什麼?都是為了老百姓!為了老百姓,戰士們把自己的生命也拿出來做賭注,這難道不令我們感動嗎?
我們現在所以擁有這美好的世界,全都是因為我們有這些勇敢的戰士。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去保護我們的祖國!
㈨ 飛奪瀘定橋的故事簡介100——200字要有過橋過程 快快快!!!急急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今日的瀘定橋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鍾,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橋對岸的瀘定城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㈩ 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22位英雄拿著剝殼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戰士們,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當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
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10)飛渡瀘定橋的故事觀後感擴展閱讀: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長征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1師第1團一部在 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後,蔣介石急調川軍2個旅增援瀘定橋。
中央軍委為迅速渡過大渡河,挫敗國民黨軍前後夾擊紅軍的企圖,決定紅1軍團第1師及幹部團由安順場繼續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火速奪占瀘定橋。
一橋系安危,紅軍能否渡過大渡河,關繫到紅軍能否北上抗日,關繫到紅軍的生死存亡,關繫到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
27日晨,右路先頭部隊紅1軍團第2師第4團,由團長黃開湘(又名王開湘)、政治委員楊成武率領從安順場出發,沿途擊破川軍的阻擊,經2晝夜強行160公里,29日晨佔領了瀘定橋西橋頭。
飛奪瀘定橋打破了蔣介石妄圖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反革命迷夢,是紅軍長征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之一。這次勝利體現了紅軍無限忠於人民革命事業的大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