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講故事作文
❶ 關於《三國演義》的作文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
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
❷ 講一個三國演義裡面的故事作文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日後,劉、關、張頂風冒雪,二顧茅廬。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遊,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於階下,直到亮醒後,方才相見。[ 三顧堂:建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後,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裡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卧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卧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卧龍,將軍是不是願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後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裡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雲南和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裡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後,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後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❸ 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寫一篇評價短文
三國演義評價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小說,演述了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賊起,至晉武帝太康元年王浚滅吳為止之九十 七年間史事。全書一百二十回,中心故事是魏、蜀、吳三國的紛爭;所謂「演義」,是將歷史事跡 演成小說。既然是小說,那麼就有作者的渲染與穿插,像空城計在正史「三國志」〈晉陳壽撰〉中並未記載,與歷史不符,不能將它視為真實的事情。
羅貫中是流落江湖的文士,天下大亂,他懷才不遇而專心著述歷史故事,藉以抒發胸中不快。東漢末 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軍閥割據、盜匪蜂起,三國鼎立時,爭戰連年,那時藏龍卧虎、人才輩出、佳話頻傳,有許多壯麗雄奇、可歌可泣的故事流傳後世、活躍於民間。
三國演義小說的主旨,不外乎「忠孝節義」的文化傳統,尤其是義方面特別力宣揚。自王莽篡漢,經 東漢劉秀到三國,忠的道德挫折而義抬頭、被標榜,作行為標准。劉備欲伸大義於天下,孫權表現 仗義江湖的本色,三國的人物故事顯出濃厚的義的色彩,是真正的在演「義」了。滿清入主中國, 自命為大義之舉,開國的幾個皇帝都很欣賞「三國演義」這部奇書,目的是要牢籠漢人,基於大義而效忠清朝皇室。於是風行草偃,三國演義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其文言跟白話相差無幾,文字簡潔流暢,章法嚴密緊湊;雖然有些杜撰了 「迷信」,如借東風、諸葛裝神、木牛流馬,但仍對一般群眾很有感染力。過去有很多國文教師主 張學生熟讀三國演義,來打好作文的根基,乃因為三國的文字功力、魅力是不容低估之故。它又「敘事說理委婉動聽,描繪人物栩栩如生,資料取捨精微切當,情節發展高潮疊起」,頗有文學價值。
三國演義有戲劇性、智能性,有政治觀、軍事觀、倫理觀等。有人把它當作「說話模板」;有人把它 看作「兵書戰策」;也有人把其中人物當作偶像來學習。引伸的用法,如善用兵是「小諸葛」,勇 戰者稱「常山趙子龍」,結拜兄弟是「桃園結義」,卜卦看相以「賽諸葛」為招牌,宗親會把「劉 關張趙」認同一家。餓了說「肚子在唱空城計」,辦事缺錢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更有一些 諺語,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等不計其數,這無非證明三國演義對華人社會有普遍而深遠的影響。
最近幾年,台灣的出版界更出版與「三國演義」有關的抽絲剝繭、引人入勝的焦點另類讀物,諸如「 畫說三國」、「三國韜略學」、「三國韜略大智典」、「曹操爭霸經營史」、「諸葛孔明」、「三 國謀略學」、「三國亂世經營學」、「36計說三國」、「三國人才學」等等。這些書有的以現代 經營學的觀點著筆,寫在商場求才;或領袖人物駕馭之術、說服術、情報搜集、化危機為轉機;或 寫處世智能、謀士鬥智鬥力的勁道;或闡釋「兵者,詭道也」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充滿振聾發 瞶,耐人尋味的啟發和提示。總之,以上都是闡述古人的精髓,儼然成了現代的「三國學」精華, 開啟一個新的思索空間與方向。從古書三國故事挖掘寶礦、智能,應用於今日國際詭譎局勢及社會 的競爭角逐,足見老書「三國演義」的後續吸引力與價值,到二十世紀末仍未衰減,且已登上商場 經營的舞台了。《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 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 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 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 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 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 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 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 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 ,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 有所不同,很值得我們注意。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一講史小說 《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講史文學的源流,這部巨著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水滸傳》評價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章回體小說,全書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以宋江晁蓋為首,逐漸吸納四方豪傑上樑山。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朽的政治。直到108條好漢齊聚忠義堂,排座次。後五十回則描寫梁山好漢接受朝廷詔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
《水滸傳》通過生動的藝術描寫反映了梁山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腐敗,反映百姓有苦無處伸張,官逼民反的社會狀況,宣揚了忠義思想,並表現了梁山好漢忠心為國的無奈。
九紋龍史進結識了少華山頭領神機軍師朱武等三人,被官府鷹犬告發,當地官府派兵捕捉。出於無奈,史進焚毀了自己的庄園,投奔外鄉,得遇一個下級軍官魯達。兩人共在酒樓飲酒,聽得有賣唱女子啼哭之聲,問知父女系受當地惡霸鎮關西鄭屠的欺凌。魯達仗義贈銀,發送父女回鄉,並主動找上門去,三拳打死了鎮關西。事後棄職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賣唱女之父,將他接回家中藏匿;以後輾轉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為「智深」。魯智深耐不得佛門清規,屢次酗酒,又打壞山門、金剛,寺中長老無可奈何,只得介紹他去東京大相國寺當名職事僧,職司看管菜園。在此期間,他收服了一群潑皮。
魯智深偶然結識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兩人甚為投機。當朝權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內,覬覦林妻貌美,設計陷害林沖,誣其「帶刀」進入白虎堂,將他發配滄州,並企圖在途中殺掉林沖。幸得魯智深一路暗中護送,得以化險為夷。林沖發配滄州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個當保正的晁蓋,得悉權臣蔡京女婿、大名府知府梁中書派楊志押送生辰綱上京,便由吳用設計,約集了三阮兄弟等共計七人,在黃泥崗劫了生辰綱,投奔梁山。楊志丟了生辰綱,不能回去交差,就與魯智深會合,佔了二龍山。
山東鄆城有個呼保義宋江。他有一外室,名叫閻婆惜。此人有外遇,探知宋江與「強人」有來往,百般要挾。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奔小旋風柴進莊上,得以結識武松。後武松於景陽崗上打死猛虎,一時名聲大噪,被聘為陽谷縣都頭,碰巧遇見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其嫂潘金蓮羨武松英偉,欲求苟合,為武松拒絕。後乘武松外出公幹,金蓮私通西門慶,毒死武大。武松歸後察知其情,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給兄長報仇。事後他主動去縣衙自首,被發配孟州,結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怒殺張都監全家,亦輾轉投二龍山安身。宋江至清風寨寨主花榮處盤桓,因故被人陷害,發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題「反詩」,又被判處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場救出,宋執意要回家探父,又迭遭危險,終於上了梁山。
隨後,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甚大。接著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和梁山三山會合,同歸水泊。而後,晁蓋不幸中箭身亡,盧俊義經歷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義軍大破曾頭市,又打退了朝廷幾次進攻,其中好些統兵將領亦參加梁山聚義。最後,總共擁有一百零八個頭領,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勢,朝廷改變策略,派人安撫。於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統治者還採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前去征遼,幾經征戰,始得凱旋;接著又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果,方臘被打敗了,義軍也傷亡慘重,弄得一百零八條好漢死的死、殘的殘、溜的溜、隱的隱,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個人。然而,就是這些倖存者也未能逃脫接踵而至的厄運。統治者眼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後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盧俊義被分別用葯酒、水銀毒死,李逵又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在蓼兒窪自縊身亡……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被扼殺了。
❹ 三國演義作文400字四年級
三國演義讀後感2008-05-01
17:5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❺ 我喜歡的三國故事作文500字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ω ̄=
我喜歡三國故事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書主要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王朝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概括了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和這一時期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個個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合上這本書,我不禁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因為我被三國中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的事跡所感動,但同時我也濃深的體會到:不論是哪一個朝代都不可能永久成立,這在歷史上是可以一目瞭然的。因為歷史上沒有幾個皇帝是順民意的,然而共產黨卻不一樣。
人非聖賢,孰能無缺?人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說:諸葛亮,足智多謀可是沒有武功;呂布,有勇氣謀;劉備,很講義氣,講誠信,但武功不夠高強。讀了這些,我感受到我們應該盡量改正自己的缺點,最大限度的改善自己,雖然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做到十全十美。
當我讀到諸葛亮草船借箭,智退司馬懿,奇造木牛流馬等奇招的時候,我感受到孔明的那種迎難而進、善於思考的精神。這些恰好是我的缺點,每當我在做作業時,一旦遇到難一些的題目,就只會逃避,不去思考,只會把它們拋到腦後,之後就把它忘到九宵雲外去了。但老師一點撥,我卻是能夠完成的。其實我並不笨呀!那是因為我存在畏難思想,有了依賴思想,總想得到現成的,從這里我覺得我應該向諸葛亮這位偉大的軍事家、思想家和正治家學習,學習迎難而進、善於思考的精神,讓自己盡量做到十全十美。
諸葛亮曾說過一句名言,兵馬未到,糧草先行。這句話,不但能給國家軍隊啟發,還能給我這個小學生啟發。我考試的時候,總是手忙腳亂,從不從從容容。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感受到做什麼事,都應該有事前准備,只有這樣才不至於令自己把事情弄砸了。比如像我們寫毛筆字一樣,在還沒有下筆之前,就得先把這個字先寫在心裡,讓自己先心有成竹,然後再下筆,這樣就可以寫好了。
我喜歡《三國演義》,因為裡面講了好多古代歷史故事,描寫了許多人物。他們是怎麼打仗的,和他們的聰明才智,所以我喜歡三國演義。我學到了許多聰明才智。
❻ 三國演義故事作文演講稿200字
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
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遊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麼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有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台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❼ 急需,我讀《三國演義》的讀書故事。作文 500字左右,速度!!!!
《三國演義》讀後感
放下沉甸甸的《三國演義》,那淋漓盡致的情節、拍案叫絕地計謀,還是餘音繞梁,豐富的句子、富有表達性的好詞佳句,都深深在我腦子里扎了根。
回想起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劉備參軍時,遇到一位威風凜凜、個子一尺七左右,於是便擺酒設宴,酒興發了一半,一名個子一尺八長的好漢推著車過來了,三鳳眼,於是,他們便坐下談天說地。那「把酒問青天」地豪邁氣質、爽快的性格,真可謂是英雄啊。他們三個原本都是些粗魯地農民,但是倉促的招兵起義,志同道合的三位好漢在此相遇。
三人論年長來定,劉備年長,為大哥;關羽句第二;張飛位第三。想起三人戰呂布,那才喝為精彩,關羽甩了甩青龍偃,拍馬迎戰,刀光劍影,雁氣長吼的蒼穹下,兩道閃電在殊死搏鬥,呂布來了個橫劈,關羽往後一躺,說時遲,那時快,立刻向呂布腋下刺去,好個呂布,來了個半腰擋,把刀彈了回去。張飛見久戰不宜,也拽著長槍,拍馬飛去。又鬥了幾十回,劉備也出馬,三人揮起手中的兵器,向呂布砍去,呂布見不妙,虛刺一槍,逃離戰場,那精彩刺激的情節、豐富的語句,讓我越看越入迷,陶醉其中。回到應內,便舉杯慶祝,也讓我有了勝利感。後來,兄弟三人經過南征北戰,建立起了兵力厚實的軍隊。
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終於請出了山,開始輔助大業。絕世奇才諸葛亮略出計謀,讓久經沙場的軍隊百戰百勝。從中,我也學到了許多計謀,課外知識也進步了許多,性格開始從孤僻走向開朗,從心胸狹窄變成體面大方。
《三國演義》中的英雄豪邁、出神入化的計謀感染了我,唯有它激越起來,我才有真進步。
❽ 小作文三國演義故事梗概400字白話文
網路知道
三國演義梗概400字作文
小作文三國演義故事梗概400字白話文查看全部5個回答
小作文三國演義故事梗概400字白話文
我來答
熱心網友
2017-11-21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編寫。這本書已家喻戶曉,但是我初次拿著到這本書,看著看著,被裡面的情節、人物深深吸引著,打動著,令我愛不釋手。
孔明一生鋪佐明君,為國家著想,任勞任怨,從來沒有過什麼要求。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歲就活活的累死了。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斗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在討伐黃巾起義軍勝利後,卻只得了一個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無眼哪!後來,靠公孫瓚大人他們才任平原縣的縣令。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為天下百姓著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為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為百姓著想。所以,他們三人就像現代中人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大人物、大豪傑、大英雄還有很多很多,多得觸手可及。這些人物很值得我們學習。
平時,我不太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別人遇到了難題,我就不太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就不這么做了,好像自己變得開朗大方起來。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具有大無畏的精神,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❾ 三國演義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作文400字
《作復文:印象最深的一個制故事》我給你們說個故事,是《三個畫家》。從前有一個國王,他的一隻眼睛瞎了,一條腿瘸了。有一次,國王請來三個畫家,給他畫畫。誰畫得不像,誰就死;誰畫得像,就給他一大包金子。「好,開始。」國王一聲令下,三個畫家馬上行動。30分鍾後,一個畫家畫好了。國王看了看,說:「蠢豬,你畫得不像,眼睛是瞎的,腳是瘸的。拉出去,砍頭!」60分鍾後,第二個畫家畫好了。國王又看了看,說:「你把我畫得這么丑。拉出去,砍頭!」第三個畫家畫好了,國王說:「你畫的是一個獵人,一隻眼睛閉著,一隻腳跪下來,畫得非常像,我要獎賞你一大包金子。」第三個畫家高興極了,開開心心回家去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善於隨機應變,靈活處理。我要學習第三個畫家,做一個聰明機智的孩子。
❿ 作文:向大家介紹《三國演義》里的一個故事400字
諸葛亮到了祁山,決定派出一支人馬去佔領街亭(今甘肅庄浪東南),作為據點。讓誰來帶領這支人馬呢。當時他身邊還有幾個身經百戰的老將。可是他都沒有用,單單看中參軍馬謖。
馬謖這個人確是讀了不少兵書,平時很喜歡談論軍事。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來,他就談個沒完,也出過一些好主意。因此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劉備在世的時候,卻看出馬謖不大踏實。他在生前特地叮囑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能派他干大事,還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諸葛亮沒有把這番話放在心上。這一回,他派馬謖當先鋒,王平做副將。
馬謖和王平帶領人馬到了銜亭,張郃的魏軍也正從東面開過來。馬謖看了地形,對王平說:「這一帶地形險要,街亭旁邊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營,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說:「丞相臨走的時候囑咐過,要堅守城池,穩扎營壘。在山上扎營太冒險。」
馬謖沒有打仗的經驗,自以為熟讀兵書,根本不聽王平的勸告,堅持要在山上扎營。王平一再勸馬謖沒有用,只好央求馬謖撥給他一千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的地方駐扎。
張郃率領魏軍趕到街亭,看到馬謖放棄現成的城池不守,卻把人馬駐扎在山上,暗暗高興,馬上吩咐手下將士,在山下築好營壘,把馬謖扎營的那座山圍困起來。
馬謖幾次命令兵士沖下山去,但是由於張郃堅守住營壘,蜀軍沒法攻破,反而被魏軍亂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軍切斷了山上的水源。蜀軍在山上斷了水,連飯都做不成,時間一長,自己先亂了起來。張郃看準時機,發起總攻。蜀軍兵士紛紛逃散,馬謖要禁也禁不了,最後,只好自己殺出重圍,往西逃跑。
王平帶領一千人馬,穩守營盤。他得知馬謖失敗,就叫兵士拚命打鼓,裝出進攻的樣子。張郃懷疑蜀軍有埋伏,不敢逼近他們。王平整理好隊伍,不慌不忙地向後撤退,不但一千人馬一個也沒損失,還收容了不少馬謖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軍失去了重要的據點,又喪失了不少人馬。諸葛亮為了避免遭受更大損失,決定把人馬全部撤退到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