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故事800
A. 歷史小故事600∼800字
元宵節的傳說: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後手中.
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3、漢明帝敬師
漢明帝劉庄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後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後,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並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只要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象「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一樣對待你。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三個關於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的小故事吧:
古時候牛皋向一位老大爺吼叫著問路,這位老大爺不但沒給他指路,還罵他是個「冒失鬼」。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離鐙下馬,然後很有禮貌地施禮並問路,這位老大爺見岳飛很有禮貌,便給他指路。
一個女青年下公共汽車,她的長裙拖在車廂的踏板上,被後面的小學生踩了一下,女青年看見了,小學生連忙抬腳,向女青年道歉,女青年並沒和他計較,反而說了聲「沒關系」,於是一場可能發生的糾紛避免了。
朱師傅為周總理理發二十多年。有一次,朱師傅不小心在周總理的臉上劃了一道小口子,深感不安。周總理並沒有責怪他,還安慰他。
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談禮貌》這篇課文里的,它告訴我們:禮貌待人可以在人和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矛盾。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和文化修養。正如俗話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乾隆剃頭:
乾隆皇帝下江南遊玩,路過天津衛。天晚了,就住在龍亭行宮里。
轉天清早起來,乾隆問隨從太監:「今天是什麼日子牽」太監說:「啟稟皇上,今兒個是二月二。」乾隆聽了很高興:「好,今天龍抬頭。我要剃頭,取個吉利。」於是命太監去找個手藝高的理發師傅來。太監急急忙忙到一家有名的剃頭棚請來一位好師傅,先教了他參拜皇上的禮法,然後才領著他面見皇上。理發師傅行了大禮後,乾隆說:「給朕理發有三條規定:第一不許用臭嘴熏我;第二不許喘大氣噴我;第三不許劃破我的頭皮!」
理發師傅聽說給皇上剃頭,早慌了神,聽了這三條規定,更嚇得六神無主。想不剃,犯「抗旨」罪,要殺頭。沒有辦法,只得硬著頭皮給皇上剃。太監給他一把砂仁含在嘴裡防止口臭。
那時,「剃頭」並不是剃個光葫蘆,而是在頭中心梳辮子,周圍留一圈齊馬穗,俗稱「留鍋圈兒」,然後再用剃頭刀刮邊。這理發師傅越提心吊膽,手就越哆嗦,剃了沒兩下,心裡發慌,手一抖,「哧」,在乾隆的後腦勺上拉了一個口子。乾隆一聲喝罵:「混賬東西,你要刺殺朕牽拉出去!」侍衛們立即把理發師傅拉出去砍了頭。乾隆把太監罵了一頓,傳旨換一個手藝高的來。
工夫不大,又找來一位理發師傅。乾隆又把三條規定重說了一遍,還加了一句:「給朕拉了口子,小心腦袋!」把理發師傅嚇得臉色慘白,渾身顫抖。剃了沒兩三下,「嚓」的一聲,乾隆的腦門子上又出了一個口子。乾隆更加惱火:「好大膽的賤民,膽敢在朕面前行凶,給我推出去!」侍衛們又把這位師傅推出去砍了頭。
這可把乾隆氣壞了,他拍著桌子訓斥太監:「快去,把他們掌櫃的叫來!」太監也害怕了,慌里慌張地跑進剃頭棚,沖著掌櫃的撒氣發威:「好你個狗崽子,誰叫你派兩個廢物去給皇上剃頭,把皇上腦袋瓜上拉了兩個口子,直冒血筋兒。皇上急了,傳你去,剃好了有賞,剃不好別想要腦袋!」掌櫃的一聽,嚇得魂不附體,渾身篩糠,急忙跪下磕頭求饒:「公爺,我膽小不敢見皇上。您另請高明吧!」太監罵道:「你敢抗旨不遵!不要腦袋啦!」掌櫃的心想,兩位手藝高的都不行,我這兩下子更是白搭了。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他面帶微笑:「您別著急,我去,請稍等一會兒,我到後面換件衣服就走。」掌櫃的點頭哈腰說著溜到後邊,逃走了。
這時剃頭棚只剩下一個十五六歲的小伙計,他是清河縣人,因為家鄉鬧災荒,逃難到天津衛求條生路,就在這家剃頭棚里學手藝。小夥子一口清河土腔,掌櫃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怯勺」。別看他說話口音侉,可人聰明勤快,是個機靈鬼兒。他正在練剃頭,拿著剃頭刀刮冬瓜皮上的白霜,一刀接著一刀,颳得利索干凈。其實,小怯勺早已練好功夫,很想找個頭試試身手,可掌櫃的就是不讓他上座。
太監等了一袋煙的工夫,還不見掌櫃的出來,就沖著小怯勺大發雷霆:「你們掌櫃的怎麼還不回來牽」小怯勺笑著說:「公爺,實話對您說,掌櫃的怕見皇上,他腳底下抹油——溜啦!讓我去,中不中牽」太監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胡鬧!兩個手藝高的老師傅都砸了鍋,你個小毛孩子能行牽弄不好連我的腦袋也保不住!」小怯勺一本正經地說:「怎麼牽公爺,您別看我年紀小,咱手藝可比他們高著呢!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您讓我去,準保皇上滿意。」太監琢磨:掌櫃的跑了,正愁沒處找人,權且帶這個小替死鬼去,也許他還真行。
他們來到龍亭,乾隆皇帝見是個小孩,馬上滿臉怒氣,剛要斥責太監,小怯勺急忙給乾隆磕頭道:「皇上萬歲,萬萬歲!您別看我人小,手藝可是頂呱呱呀!大夥都叫我『小神手』,我要是給您剃不好,就殺了我,中不中牽」乾隆見這小孩能說會道,氣消了一半。再仔細一瞧,這小孩個頭不高不矮,五官端正,長得很精神,心裡又生了三分喜愛,於是就答應讓他給剃頭。
小怯勺開始也有點兒怕,可心裡早打好了譜:俺萬一失手,就豁出去,先下手為強,把你的腦袋削下去,拿條小命兒換你皇帝的老命也夠本。他這么一想,就不害怕了。再說,小怯勺的基本功練得確實扎實,心沉靜下來,手頭麻利,不大會兒工夫就剃完了,刮完臉,梳好辮子。乾隆皇帝好像一點感覺沒有,舒舒服服地理了發,整了容。拿鏡子一瞧,嘿!甭提多好啦。不由伸出大拇指連聲稱贊:「真不愧是剃頭『小神手』!」又轉回頭埋怨太監:「要是早傳他來,何至於給朕劃兩個口子!」太監急忙跪下道:「奴才有罪,奴才該死!」
這時小怯勺接過話說:「啟稟皇上,這咋能怨公爺呀。其實那兩位師傅的手藝都比我高,他們害怕,手哆嗦,才傷了皇上龍頭!」乾隆納悶問:「那你怎麼不怕牽」小怯勺回答:「您是真龍天子,天下數您最尊貴啦!您叫我剃頭,我高興還來不及,怕啥!」
乾隆聽了這番話,前思後想,心說:「唉呀!這兩位師傅本是忠於我的,只因害怕才給我……錯殺了。錯殺了,後悔也來不及了,多賞賜些撫恤銀兩,好好埋葬。」乾隆想罷,便傳下旨意,命地方官好生辦理去了。
乾隆見這個小剃頭的手藝好,有膽量,人也滿機靈,封為五品隨賀官,專門給他理發整容。
「孺子可教」
漢高祖的謀臣張良,年輕時因在博浪沙阻擊秦始皇被通緝,逃亡隱藏在下邳。
一天,張良閑來無事,慢慢地步行經過下邳的橋上,看見有一位身穿粗布衣服的老頭正向他走來,到了面前,老頭把腳一甩,將鞋子扔到橋下,然後對他說:「小子,下去把鞋子給我撿起來。」他感到十分驚奇,天下哪有如此無禮的人!真想揍他幾拳,但想到他年歲已大,就強忍了那口氣。張良下橋去把鞋子撿了起來,不料老頭伸出腳說:「給我穿上。」張良更加憤怒;但想到既然已經撿來了,就再次強忍著跪在地上給老頭穿上。老頭見鞋子穿好,就笑哈哈地走了。
張良在橋上看著老頭漸漸遠去的背影,心裡感到無比的羞辱。不一會兒,老頭又轉回來了。他對張良說:「小子可以教育了。(『孺子可教矣。』)五天後的早晨,你在這里等我。」張良勉強答應了下來。
第五天清晨,張良來到橋上,可是老頭子已經早來了。他抱怨地說:「與老人相約,為什麼遲到呢?回去吧,再隔五天早上來。」說完老人就走了。第五天早上,雞剛叫張良就趕往橋上,不料老頭又先到了。老頭憤怒地說:「再過五天早上來。」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來到橋上。不一會兒,老頭來了,高興地說:「這就對了。」然後他從懷里拿出一本書遞給張良,說:「認真地讀吧,今後可以作為帝王的老師。十年後,必有用處。十三年後,你到濟北谷城山下來,如果見到一塊黃色的石頭,那就是我。」說完,老頭就不見了。
等到天亮,張良翻開書一看,原來是一本世間失傳已久的《太公兵法》。
B. 一個800字的《我身邊的法律故事》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800字篇一
法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夠幫助好人奪回正義、懲惡揚善,也能夠幫助壞人改邪歸正、走向光明。但是,會有不少人覺得,只有殺人、搶劫這樣的大罪才會收到法律的制裁。其實,在生活中不經意犯下的「小罪」,若不及時改正,也是極有可能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然後後悔莫及的。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偷了一個雞蛋回家,母親非但沒有罵他,反而高興的稱贊他能幹。他心裡美滋滋的,從此以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鉛筆、書本、皮帶、手機……他年齡越來越大,犯罪的念頭越生越重,偷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值錢。終於有一天晚上,他鑽到一戶人家偷錢,被巡夜的警察逮住了。警察調查了他,決定判他死刑。在行刑那天,他說要和母親說話,當母親把頭低下時,他咬下了母親的耳朵……是啊,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小時候小偷小摸的習慣沒有及時改正,長大了就會越來越猖狂。我們一定要制止犯罪念頭的出現,將法律牢記在心。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也曾有過「犯罪」的念頭,不過幸運的是我控制住了自己,並發誓再不會有這種想法。記得那是四年級一節體育課,我因病沒有去上課,我靜靜地趴在桌上,等待下課。突然我的眼前一亮,看見了一支小巧玲瓏、晶瑩剔透的筆。我的心一動,慢慢地走向它,我不自覺地向四周看了看,又朝後退了一步。可是看著閃閃發光的它,我的內心糾結著,像是惡魔和天使在打架:「全李萌,不要啊!不要做人人討厭的小偷!」「不是小偷,只是借用幾天,到時再還就是了。」「借需要和她說,這樣不讓人知道只能算是偷!」「別聽它的,拿吧!拿了就是你的了。多漂亮啊!」我心動了,正准備伸手拿時,卻聽天使說:「拿了它你就會有罪惡感,而且還會控制不住地一直偷下去,到那時你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是啊,法律!」我向後退著回到座位,試著放棄、忘記這個念頭。我成功了,心裡異常輕松。
通過種種故事、事例都可以證明:犯罪的人一定會被法律的懲罰,而「罪」是由小變大的。讓我們牢記:法律在身邊,法律在我心!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800字篇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簡簡單單的諺語告訴了大家規矩的重要性。自古以來,規矩就無時無刻不在人們身邊。隨著時間的推移,規矩也在不斷變化。到了今天,規矩仍以成千上萬種形式出現,但是最大的規矩應該算是法律。
自戰國時期商鞅變法推廣法家韓非子的思想時,法律漸漸了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它讓秦國興盛起來,一統天下。經過改朝換代,法律也是在發生著脫胎換骨的變化。現在,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法律也在不斷完善。
法律,簡單地說,就是立法機關制訂的用以規范人民行為的一種載體。像「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交通法;九年義務教育屬於義務教育法;懲罰惡人靠刑法等等都是法律的例子。
法律約束著每一個人,法律讓社會更加安定、更加和諧,讓生活更加美好。但還是有不少人以各種理由,觸犯法律,甚至還企圖通過法律的漏洞佔便宜。對於這樣的人,法律會給予相應的懲罰。
最小的小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言一行。最常見的要屬於闖紅燈了。隨時隨地都能見到闖紅燈的人。「紅燈停,綠燈行。」是三歲小孩都清楚的規矩,然而能有幾個人遵守呢?法律是嚴格的,記得前不久北京罰了兩萬闖紅燈的行人,每人10元。曾記得去惠州時每一處斑馬線都有「行人闖紅燈罰十元」的標志。想起平時自己為了節省一點時間,闖了不知多少次紅燈,真是倍感羞愧啊!
如今人們生活提高了,但依然存在小偷小摸的、敲詐勒索等非法行為。無論他們的手段多麼高明,都無法逃避法律的制裁。
每個時代都有違反法律規定的人,他們的下場只有受到應有的懲罰。不管有多大的權利,不管有多大的膽量,終究要被繩之以法。俗話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我們要遵紀守法,做個正直的人。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排除非法行為出現的可能,共同創建一個更加和諧、穩定的大家庭。願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C. 作文–身邊守法小故事-800字-高一
法律無處不在,法律故事隨時發生。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個發生在我們家裡的真實故事。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發生在我們家裡的這個故事也跟「偷」有關。我的一個爺爺家有個最小的兒子,爺爺奶奶看他很親,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留給他,他有點什麼小毛病也不怎麼管。上學後,我這個叔叔見別的同學經常在校門口買一些小零食吃,自己也想要,但爺爺覺得他長大了,應該培養他良好生活習慣了,就拒絕了他的要求。被拒絕了幾次後,他不再開口要錢了,就擅自把茶幾上的幾毛錢「拿」走了。一次、兩次、三次……他見爺爺奶奶沒有什麼反應,自以為這種行為沒有被發現,就大膽地從幾毛到幾元錢,甚至十幾元也敢從家裡拿,自己吃不完還請同學們吃。其實,他的這些小動作早被奶奶發現了,她覺得不是什麼大事,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沒當回事。後來,他從家裡拿的錢越來越多,終於被爺爺發現了,訓了他幾句,也沒太認真。後來爺爺奶奶把錢放到他找不到地方,在自己家裡找不到錢,他就到親屬朋友家裡偷,因此經常受批評教育。
幾年過去了,他沒考上學,就在家裡干點活。但從小養成的「習慣」沒有改掉,總是從家裡偷錢、偷東西賣,在外面吃喝玩樂。後來就到哪兒偷哪兒,親戚朋友們沒一個敢招惹他的。終於有一天,他「離家出走」了,四處漂泊一段時間後,沒吃沒喝也沒弄到錢,就在他快走投無路時,鄰村一個他不太熟的朋友家辦喜事,他把人家的一輛新摩托車借了出來,說是他爸爸讓他往城裡送點東西,馬上回來,天黑之前如果沒有還車,就讓人家到我爺爺家裡取。結果,天黑之後,朋友去他家要摩托車,他的爸爸媽媽都不知道這件事,他也不見了蹤影。鄰村那家辦喜事的人報了警,警察找到了他,發現他把六七千元的摩托買了二千元,花了。
D. 我身邊的孝親敬老的故事800字
夢護祖父墓
義門九才子之一的陳喬,官居殿中丞。其生四子,三子陳階,身材高大,力氣超眾,肩挑半千,手提三百,讀書不多,但勤勞能幹,是耕作農田的一個好把式。一天,天氣炎熱,一頭正在耕田的大水牛突然倒入田中,使喚不起。陳階情急之下,一個人把水牛拖到田邊陰涼處,回家取鹽水灌入水牛口中,救活了牛,可見其力大驚人。
陳階特有孝心,其爺爺年巳九旬,當時陳階父親兄弟都在外當官,只有陳階一人在家待奉爺爺、母親。對此,陳階無怨無悔,晨起暮居,茶前飯後,無微不至的盡心盡力行孝,深受家人的稱贊。其爺爺以九十五歲的高齡而終,安葬在回馬岡東面的劉俛鼓。
爺爺死後三年的一天夜裡,陳階夢中聽到爺爺說:「有人盜墓,將要劫我,速來救我!」陳階驚醒,猛地起身,策馬行至墓地,果然有一夥盜賊正在揮鋤挖墓,聽到有人馬之聲,隨即逃散。陳階下馬跪守墓前,至天亮才回。
此事稱為奇事,世代相傳,人們都說夢護祖父墓,是孝義感應。此墓至今完好無損,時有族人前來祭掃。
東漢有一個叫做黃香的人,九歲就成了有名的孝子。在炎熱的夏天的夜晚,便用扇子將老父親的床鋪和枕頭扇涼,將蚊子趕跑,以免老父親讓蚊子咬;到了寒冷的冬天,天黑了以後,小黃香便先躺進父親冰冷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熱溫暖被褥後,再請老父親入睡;忠孝兩全,躍馬橫戈,戰功赫赫的花木蘭,為使老父親免受戰場之苦,一個弱女子,毅然代父從軍、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保家衛國的重任,竭盡了孝道,竭盡了忠心,受到人們的敬仰。此外,張良因敬老而得到兵書;鄧小平贍養繼母而美德傳揚;朱自清深情憶念父親;梅蘭芳的敬老尊賢……從古到今,從少年到壯年,從凡人到偉人,感人至深的尊老愛老故事,說明了:尊老敬賢,是每個人本身的需要,是社會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 ...
E. 發生在我家的故事 作文 800字
在形形色色的生活中,狂熱的追星潮流像沙塵暴一樣刮過,埋沒了我們的身影,也使我們失去了方向。其實,如果我們本著一顆明亮的心,你就會發覺:其實,榜樣,就在你我身邊。
當然,我也曾一個超級追星迷。但自從那次看到的一切後,我深深地感悟到:人的魅力往往展現在生活中有一個真切的故事情節中……
一天傍晚,我佇立在窗前,注視著美麗的晚霞景色。眼看著鋪蓋在每一個小城角落的金沙剛要消失,我向離家不遠的小橋處瞥了一眼,我的目光就被那位拉車的老頭吸引住了。
那位老頭黑黝黝的體膚,瘦得皮包骨。看著他拉著後面的「超級重型三輪車」,骨頭似乎全要被掙脫了,單薄的軀體在風中搖搖欲墜。我有點同情,他該怎樣對會他身後的大怪物啊!
突然,有一個穿著時髦的小婦人向橋頭走去,我卻在想:這會與電影中的一樣嗎?一個美貌女子在經過一個乞丐面前時,那位女子輕視了他一眼,並對他大吼一聲:「嘿,乞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全給我吧!」我越想就想不下去了,不過那是一個有錢的小婦人啊!
當小婦人逐漸地靠近那個老伯,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位小婦人悄悄地在後面幫著那位老人推車!我看到:那位老伯的衣衫濕透了,但是那位小婦人的衣衫也濕透了,她的小白裙在破車後面掛了一個小口,還有些地方被弄臟了。可是,她全然不顧.一步步幫著老伯推車,形成一道很美的風景線。
過了一會兒,他們終於都到達了橋頂。正當小婦人想悄悄地離開時,那位老伯轉了過頭,帶著微笑說:「姑娘,我就知道是你在後面幫我了,換了平時,我才不會這么快就到達橋頂呢。姑娘,你是一個好人。…『啊,不。這是舉手之勞,我是很樂意的。老伯……,,那位小婦人說完轉身就走了。在風中,她那被掛破了口的小裙在自豪地搖曳著。
我默默地站在窗前,陷入了沉思。
啊,對!我為何要苦苦追星呢?剛才的那個小婦人不就是最好的明星嗎?
原來,榜樣,其實就在我身邊。只要本著一顆明亮的心,我們將會發現更多身邊的榜樣……
F. 作文 家裡的故事 800字
如果把我的生活比作一片海,親情便是匯成海洋的條條溪流;
如果把我的生活比作一方天,親情便是點綴藍天的絲絲流雲;
如果把我的生活比作一張紙,親情便是充盈白紙的種種色彩。
我的家就是一個充滿歡樂的大家庭,雖然它並不富裕,有時還會來點「金融危機,」更甚時會爆發「世界大戰。」可我仍然愛著它,常為它增添更多的色彩。
「來人啊,這個字的拼音怎麼打啊?」書房裡傳來老媽殺豬般的叫聲。我早已整裝待發,聽見求救聲後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奔去書房。不一會兒,書房裡頓時傳出了我的「淳淳教誨」「這個字拼音是這樣的啦,誒呀,那個字不是這么打的!」幾番回合下來,我早已累的筋疲力盡,頭昏眼花,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老媽的石頭腦袋。也許你不明白,這是怎麼了?還聽我娓娓道來。
俗話說:「21世紀不會電腦的人就是半個文盲。」聽到這句話,我與爸爸立刻警鈴大作,老媽對電腦一竅不通,照這樣下去,到了22世紀她不就成了一個大文盲嗎。此事十萬火急,我與老爸強強聯手開始了,「拯救現代文盲大行動,」終於跌跌撞撞的過了一個月,老媽總算學有所成,不枉我們嘔心瀝血的教育。
月底,一月一度的學習測試拉開了沉重的帷幕。清了清嗓子,老爸一臉的嚴肅:「終於到了這一天了,成敗在此一舉,請這位學員加油。」老媽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自信的說:「Noproblem!」接著,一陣噼里啪啦的鍵盤敲擊聲響起,沒幾分鍾,一篇800字文章就被老媽搞定了。我們頓時呆若木雞,我的天,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孺子可教啊。接下來的時間里,老媽越打越勇猛,越打越高興,水平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我不由自主的鬆了一口氣,一個月功夫總算沒有白費,為此,我一連幾天都笑得合不攏嘴,感到既開心,又幸福。
如果有人問我幸福是什麼?我一定毫不猶豫的回答幸福莫過於這個家,我會把它裝進自己的心裡,細細品味它的芬芳。能夠分享父母的喜怒哀樂,我很幸福。
這就是我的家,一個幸福的家;這就是我家的故事,一個個洋溢著幸福的故事。
G. 巴金《家》的故事梗概800到1000字左右。以及對其中一個人物的鑒賞800字左右。
覺慧:
主要性格特徵是幼稚和大膽,具有叛逆精神.
他大膽的沖決一切陳腐觀念和秩序.他沖出家門參加抗議軍人毆打學生的請願示威,拋散反對軍閥的傳單;他反對覺新的逆來順受,支持覺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災的封建說法;他藐視封建門第等級觀念及深嚴的家法,和丫頭鳴鳳的戀愛最後憤然離家出走.他大膽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尋找自己的新天地.然而他又是幼稚的.他的反抗還帶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他是一個激進,大膽,而又幼稚,單純的知識分子。
他是封建家庭中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個具有初步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反抗者,一個充滿朝氣的典型。
覺慧的思想性格包括兩個方面:
A、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他的這種反抗叛逆思想是在時代思潮的影響下形成的,又在社會斗爭、家庭斗爭以及愛情追求中得到了強化。
具體有三個方面的表現:
首先,在社會斗爭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響,積極投身於五四運動;
其次,在家庭斗爭中,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和舊禮教,反對„作揖‟主義;
再次,在愛情追求中屏棄了傳統的世俗偏見和等級觀念,與家中婢女鳴鳳相愛。
B、覺慧的反抗還有局限性——幼稚。他身上還存在著他出身的那個家庭和階級的思想印記。
總而言之,覺慧是20世紀初,在新思潮沖擊下由五四運動首先喚醒的中國人,是封建主義大膽的、勇敢的叛逆,也是滿懷熱情的、不成熟的革命者。
進行擴寫即可
參考
H. 最美家庭的故事題材800字,急用,我希望完整點,明天要,謝謝個位。
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基於此,中國以禮儀之邦、信用之邦而著稱於世。
在中國的古書上,有「香九齡,能溫席」的記載。講的是我國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竄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裡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裡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扇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I. 家中的故事作文八百字必須真實急用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是我要說:「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幸福的家庭卻各有各的幸福.」我們全家——爸爸、媽媽和我都深深地感到:幸福的存在,是不論金錢的多少,不論地位的高低,也不受諸如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它來自我們的內心,是我們對每一件細微小事的快樂體驗.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我們家三口總是分成兩派,我和媽媽一派,與單槍匹馬的爸爸之間經常發生戰爭.那是我兩歲左右,媽媽時常指揮我去打爸爸一下.我聽後,就會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地過去,「啪」的一聲,不輕不重地打了爸爸一下.爸爸迅速捉住我,讓我喊「媽媽壞」,我反而會清脆地連喊幾聲:「爸爸壞、爸爸壞……」
有一天爸爸下班剛到家,就興致勃勃地拿出一隻他在夜市買的荷包逗我.荷包顏色鮮艷,圖案漂亮,散發著醉人的芳香,我不由自主地伸手去要.可爸爸拿荷包的那隻手高高舉起,另一隻手的五指大大地張開,說:「喊我五聲好爸爸才行!」這時的我根本顧不了那麼多,讓喊什麼就喊什麼.當我從爸爸那兒拿過荷包,走到媽媽懷里,看到媽媽給我使眼色的時候,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趕緊又連喊了幾聲:「壞爸爸、壞爸爸……」
雖然我們家經常發生這樣的小戰爭,但我們之間卻有著解不開的親情.我們家住在四樓,爸爸每天下班很晚,當他剛踏上一樓的台階時,我就能聽出是爸爸的腳步聲,並告訴媽媽說:「我爸爸回來了!」媽媽說:「我女兒有特異功能呢!樓上樓下這么多人的腳步聲你都聞若未聞,你爸爸的聲音那麼遠你就聽到了,而且正確率百分之百.」原來,媽媽也聽見了.她後來對我說:「別人的腳步聲是踩在樓梯上,而你爸爸的腳步聲是踩在我們的心坎上.」
我家的故事中,沒有一件事能算得上驚天動地,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幸福就在其中,就是這些事不斷散發出縷縷暖人的溫情
我家裡有五個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我們的性格不同,習慣也就不同.
我爸爸,媽媽善良,爺爺,奶奶脾氣不好,我很溫柔
現在是吃飯時間,我正在學習,媽媽大叫:「XXX,吃飯了.」「來了!」飯桌上,飯菜可豐富了,雞,鴨,魚,肉,菜……都上陣了,這是為什麼呢?哦!原來是我們家人都有所不同.
愛美的奶奶.奶奶雖然年紀很大,但是她非常愛美,哪怕是出去買菜,臉上都要摸一摸,什麼護手霜了,潤濕油了,眼影了,……我們都對她說過,這些化妝品非常不好,會有害於自身健康,可他就是不聽,還說什麼人老了,不抹抹不行了.有一次,小區里搞文藝演出,我哪會一張單子來,讓奶奶填一填,我本以為奶奶能推移,可沒想到,她乾脆利索地填上了一首歌名《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我想,這首歌是多麼難唱呀……到了演出的時間了,奶奶一直在後台練習著,一刻也沒有停歇,等還有兩個節目的時候,她開始拿出化妝品抹了起來,好漂亮啊,連我都認不出她來了,奶奶一唱完,台下的掌聲一片壓倒一片,歡呼聲連綿不斷,這是為什麼呢?這都是她每天早起晚歸,到樹林里練習歌唱的原因了.原來,奶奶平常抹,是因為這樣的,我可真了解奶奶了!
愛看足球的爸爸.我家有個足球迷,那就是我爸爸,他不但善良,而且也愛看足球.
一天晚上,我們全家人吃完飯,爸爸對我們說:「你們出去玩吧,我來收拾家務事.」「萬歲!」媽媽摸了爸爸的腦袋一下,發現他說的是心裡話,便放心的走了,一個小時過去立刻,我們回來了,本以為能看到一個干凈的家,可還是演來得樣,只見爸爸手裡拿著中國的國旗,頭上還幫著一條白帶,上面寫著「中國加油」四個字樣,連我們回來了,他也不知道,這時,我總哭上前去,問「爸爸,你在這干什麼么?」「巴西隊對中國隊的比賽,小孩不懂,別在這里瞎摻和,」「那我呢?」媽媽問道,爸爸終於反省過來了,尖叫了一聲,放下小旗,一場貓鼠大戰又開始了.
媽媽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媽媽,比如,我不會的題,她會教我,幫奶奶,爺爺,泡茶,幫老年人洗腳,幫鄰居王大媽扔垃圾……
爺爺那就更不用說了,當我們不在家的時候,爺爺的電視總能幾小時幾小時的開著,別人要看,那是不可能的事!
我們家的故事個個都各具風韻,你要想知道更多有關我們家的故事的話,就來我們家吧,我們家隨時歡迎.
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我也不例外.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每次都會不由自主的哼起這首歌,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學的,只記得是外公生前教我的.沒當哼起這首歌,便就會想起我那幸福卻不美滿的家.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我,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其他小夥伴都很羨慕我有那麼好的親人,可我的心裡還是有個缺口,那就是外公外婆對我的愛.
外公是在我12歲時離開的,而外婆走時,我都沒有出生,因為沒有外公外婆,大人給就盡量彌補 我缺少的愛——外公外婆的愛. 外公很喜歡唱二人轉,一有時間就會拉著外婆來一段,外婆都被外公搞得不耐煩了,但因此外婆也慢慢地從戲外人變成戲內人了,媽媽和舅舅們總是笑嘻嘻的看著他們表演二人轉,好像他們生活在天堂,但自從外婆去世後,外公就再也沒有唱過二人轉了,他也從不抽煙不喝酒變成天天抽煙天天喝酒的「魔鬼」,雖然媽媽勸說了好幾次,外公什麼都不聽,這原本天堂般快樂的一家遭到厄運之神的降臨,天堂變成地獄,快樂變成悲傷外公 從此變了一個人,家也變成了另一個家,就怎樣過了14年……\x09 外公膝下的兒女都已經成家立業,只剩他一個人在老房子,很少有親人去看望他,我也一樣.\x09 奧運年的12月31日,厄運之神再次降臨,外公死了.我沒有多說些什麼,只是默默流淚,似乎我欠外公的太多太多.\x09 我有個幸福而卻不美滿的家,我已經很滿足了!
J. 800字歷史故事
1、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
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復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2、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
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3、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
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口袋裡。這么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4、彭德懷度量寬宏
紅軍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傳令兵手執紅旗邊跑邊喊讓路。只有一個戰士坐著不動。
彭德懷見人擋路便喊了幾句。戰士站起來朝彭總就是兩拳。彭總讓過他匆匆趕路。事後,傳令兵捆來那個戰士見彭總。彭總立即讓他回去戰士自知闖禍,心裡害怕,見彭總毫不在意,深受感動,之後逢人就說:「總指揮真是度量寬宏呀!」
5、班超出使西域
經過准備之後,班超和郭恂率領部下向西域進發,先到達了鄯善(今新疆羅布泊西南)國。鄯善王對班超等人先是噓寒問暖,禮敬備致,後來突然改變態度,變得疏懈冷淡。
班超估計其中一定有原因,於是對部下說:「你們難道沒覺察鄯善王的態度變得淡漠了么?這一定是北匈奴有使者來到這里,讓他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服從誰好的原因。頭腦清醒的人能夠預見到還未發生的事情,何況現在已明擺著呢!」
於是,班超便把接待他們的鄯善侍者找來,出其不意地問他:「我知道北匈奴的使者來了好些天了,他們現在住在哪裡?」
侍者感覺出乎意料,倉猝間難以回答,只好把情況照實說了。班超把侍者關押起來,以防泄露消息。接著,立即召集部下三十六人,飲酒高會。
喝到酒醉的時候,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說:「你們諸位與我都身處邊地異域,要想通過立功來求得富貴榮華。
但現在北匈奴的使者來了才幾天,鄯善王對我們就不以禮相待了。如果一旦鄯善王把我們綁送到北匈奴去,我們不都成了豺狼口中的食物了嗎?你們看這怎麼辦呢?」
大家都齊聲說道:「我們現在處於危亡的境地,是生是死,就由司馬你決定吧。」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的辦法,只有乘夜用火進攻北匈奴使者了,他們不知道我們究竟有多少人,一定會感到很害怕,我們正好可以趁機消滅他們。只要消滅了他們,鄯善王就會嚇破肝膽,我們大功就告成了。」
有人說:「這件事應當和郭從事商量一下。」
班超大怒說:「是凶是吉,就在於此事。郭從事是平庸的文官,他聽到這事必定會因為害怕而暴露我們的計劃,我們就會白白送死而落下不好的名聲,這就稱不上是壯士了。」部下都一致稱是。
這天天剛黑,班超就率領將士直奔北匈奴使者駐地。當時天上刮大風,班超命十個人拿著鼓藏在敵人駐地的後方,約好一見火起,就猛敲戰鼓,大聲吶喊。又命其他人拿著刀槍弓弩埋伏在門兩邊。
安排完後,班超順風縱火,一時間三十六人前後鼓噪,聲勢喧天。匈奴人亂作一團,逃遁無門。班超親手擊殺了三個匈奴人,他的部下也殺死了三十多人,其餘匈奴人都葬身火海。這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個成語的由來。
第二天,班超將此事報知郭恂,郭恂先是吃驚,接著臉上出現了感覺不公平的臉色。班超知道他心存嫉妒,便抬起手來對他說:「你盡管沒有與我們一起行動,但我班超又怎麼忍心獨占這份功勞呢?」
郭恂臉露喜色。班超於是請來了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首級給他看,鄯善王大驚失色,舉國震恐。班超好言撫慰,鄯善王表示願意歸附朝廷,並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朝廷作為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