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看書被外國同學看見故事
㈠ 國外名人的讀書故事
1、富蘭克林讀書故事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發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
連心將他自己僅有的一塊麵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麵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蘭克林說著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背包。
老嫗吃著麵包,只見富蘭克林從背包里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麵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著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麵包好多了!」
經濟拮據,購書能力有限,富蘭克林只得經常借書讀。富蘭克林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
2、阿基米德讀書故事
阿基米德出生在敘拉古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阿基米德從小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辯論。11歲那年,阿基米德離開了父母。
來到了古希臘最大的城市之一——亞歷山大里亞求學。當時的亞歷山大里亞是世界聞名的貿易和文化交流中心,圖書館里異常豐富的藏書,深深地吸引著如飢似渴的阿基米德。
當時的書是訂在一張張的羊皮上的,也有用莎草莖剖成薄片壓平後當做紙的,訂成後粘成一大張再卷在圓木棍上。那時沒有印刷術,書是一個字一個字抄成的,十分寶貴。
阿基米德沒有紙筆,就把書本上學到的定理和公式,一點一點地牢記在腦子里。阿基米德攻讀的是數學,需要畫圖形、推導公式、進行演算。沒有紙,他用小樹枝當筆,大地當紙。
因為地面太硬,寫上去的字跡總是看不清楚。阿基米德苦想了幾天,又發明了一種「紙」。他把爐灰扒出來,均勻地鋪在地面上,然後在上面演算。可是有時天公不作美。
風一刮,這種「紙」就飛了。一天,阿基米德來到海濱散步,他一邊走一邊思考著數學問題。無邊無垠的沙灘,細密而柔軟的沙粒平平整整地鋪展在腳下,又伸向遠方。
他習慣地蹲下來,順手的撿起一個貝殼,便在沙灘上演算起來。回到住地,阿基米德十分興奮地告訴朋友們:「沙灘,我發現沙灘是最好的學習地方,它是那麼的廣闊,又是那麼的安靜。
你的思想可以飛翔到很遠的地方,就像是飛翔在海面上的海鷗一樣。」神奇的沙灘、博大的海洋,給了他智慧,給了他力量。打那以後,阿基米德喜歡在海灘上徜徉徘徊,進行思考和學習。
公元前212年,羅馬隊攻佔了阿基米德的家鄉敘拉古城。當時,已75歲高齡的阿基米德正在沙灘上聚精會神地演算數學,對於敵軍的入侵竟絲毫沒有覺察。
當羅馬士兵拔出劍來要殺他的時候,阿基米德安靜地說:「給我留下一些時間,讓我把這道還沒有解答完的題做完,免得將來給世界留下一道尚未證完的難題。」
由於阿基米德孜孜不倦、刻苦鑽研,終於成為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發明家。他被後世的數學家尊稱為「數學之神」。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小塊放杠桿的支點,我就能將地球挪動。」小朋友,沒錯,信心加上科學的行動是你走向成功的保證!
3、馬克思讀書故事
馬克思一生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而精深。他雖然記憶力驚人,對讀過的書能記得異常深刻准確,但他讀書的時候總是要作筆記。為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研究了1500多種書籍。
光筆記就寫了100多本。馬克思的筆記不少是自己製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將一疊白紙一折為二,然後居中間縫上一道線。在原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
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筆記記得密密麻麻,旁邊留出的空白處有用鉛筆、鋼筆作的粗細實線、虛線,「X」、「+」等各種記號。
為了查閱方便,馬克思還對許多筆記編制了目錄和內容提要,然後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的時候不用翻找,隨手就能抽出來。同時馬克思還在書上直接作筆記。
4、高爾基讀書故事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為家庭極為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
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麵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的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
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著。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他為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
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干到半夜。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製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為讀書,還挨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為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
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5、伽利略讀書故事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
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
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體比重等理論。
㈡ 與讀書有關的小故事
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巴金回憶曾經讀過的書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
㈢ 發生在圖書館里的故事
[發生在圖書館里的故事]
圖書館里有小兔、小烏龜、小松鼠正在專心地看書,發生在圖書館里的故事。這時,小刺蝟也來了。他看見小兔旁邊有空位,就坐下去。 可是,一不小心,小刺蝟的刺扎到了小兔。小兔疼得跳起來,喊著說:「喲,真刺人!」小烏龜、小松鼠連忙抬頭看發生了什麼事。 小刺蝟要走了,小烏龜看見,趕緊攔住他,說:「我背上有殼,不怕你的刺,我和你一起坐吧!」小刺蝟感激地說:「謝謝你,小學生作文《發生在圖書館里的故事》。」小烏龜說:「不用謝,我們大家應該互相謙讓,互相幫助。」
相關專題:尚無數據
〔發生在圖書館里的故事〕隨文贈言:【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㈣ 一首英文歌,mv是一個男孩在圖書館里看書,看著看著就人陷入了書的場景里了,像個魔幻故事
the used ——All That I've Got
㈤ 列寧與圖書館的故事
名人與圖書館:列寧
列寧是利用圖書館的典範,這從他夫人克魯普斯卡婭的一段回憶中可以看出:「1916年秋和1917年初,伊里奇集中全副精力從事理論工作。他盡量利用圖書館開放的時間。他每天9點到圖書館,一直坐到12點,12點10分整回到家裡,午飯後再到圖書館去,一直坐到下午6點……」
一生都在利用圖書館:從學生時代以至學前,從國內到國外以至在監獄和流放期間,他始終在積極地開展對圖書館的利用。他一生利用過幾十所著名的圖書館。在國內,他利用過喀山圖書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的各大圖書館;在國外,他利用過德國皇家圖書館、瑞士伯爾尼、日內瓦、蘇黎世三大城市的著名圖書館、法國巴黎許多圖書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圖書館、丹麥哥本哈根圖書館、以及瑞典皇家圖書館等。
據說,列寧在5歲時就學會了閱讀,他父親經常從圖書館里給他借好多少兒讀物。為了獲得豐富的知識,列寧在中學時代曾充分利用過他父親任其理事會委員達八年之久的辛比爾斯克公共圖書館(卡拉姆津圖書館)。與他同桌數年的同學回憶道:「他寫作文時總是很細心的,常常從當時的卡拉姆津圖書館借來的書中作摘錄。」晚年養病期間,列寧住在莫斯克附近的高爾克村。這里有他自己的一個小型圖書館,收藏俄、法、英、德等文種的圖書3000多冊。但他仍不滿足,1922年7至9月,他又增添了1028本,其中許多是自然科學和農業科學方面的書籍,有專職管理員服務。他利用這個圖書館在晚年寫了大量的文件。就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他仍然請他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在黃昏時給他朗讀文學作品,在與世長辭的前兩天,他的夫人還在給他讀《熱愛生命》這一短篇小說。
不放過各種機會:1877年2月13至17日,列寧在去流放地前幾天准備的日子裡,還到魯勉采夫圖書館收集了許多資料。大約3月下旬到4月初,途經克拉塔雅爾斯克村,他利用等船的幾天找到了一家私立圖書館:著名的尤金圖書館。該館有藏書10萬多冊,還有許多手稿,其中包括俄美公司一些碩果僅存的文件。列寧參觀了該館的書庫,在給母親的信中曾贊賞這里收藏豐富。在等船的幾天里,他每天不顧要步行5俄里的困難去這個圖書館看書。有一天監視員發現列寧突然不見了,於是驚慌地鳴起了警鍾,葉尼賽省的警察機關都慌張起來。這時列寧卻安坐在圖書館里讀書。 1910年9月,列寧的母親來到哥本哈根,列寧在與母親見面的日子裡,對母親關懷備至,每天安排有序。上午陪伴著母親,下午照例在圖書館里從事研究工作。1913年6月,列寧的夫人在伯爾尼住院,治療了大約三個星期,列寧往往一清早就去探望她,而其餘的時間則在圖書館里度過,他甚至還在這段時間里讀了一些醫學方面的書籍。
居住要離圖書館近些:列寧在兩次國外僑居生活中,每到一地,常常首先找圖書館,而且要找較好的圖書館,居住也要離圖書館近些。由於他注意觀察了圖書館,他對許多國家的圖書館事業都有一定的評價。他稱贊瑞士和美國的圖書館事業,卻批評法國圖書館的官僚習氣。他在信中說:「在巴黎工作很不方便,國立圖書館的工作搞得很糟,我們常常想念日內瓦,在那裡工作做得多些,又有方便的圖書館」。因居住不便,利用國立圖書館路也比較遠,只好騎著自行車每天上圖書館,不僅耽擱時間,而且有一次差點出了車禍。他和夫人曾托一個法國教授介紹過好幾個圖書館,都去試了一下,但結果沒有一個合適的。
化名利用圖書館:為了利用歐洲圖書館,列寧總是設法首先搞到借書證或閱覽證。由於反動勢力在注意他的名字,他不得不經常更換姓名。1902年4月21日,他化名雅科爾·李希特爾給大英博物館館長寫信請求發給閱覽證:「先生,茲懇請您發給我博物館閱覽室的閱覽證一張,我是從俄國來研究土地問題的。」1907年至1917年,列寧大約8次到過斯得哥爾摩的瑞典皇家圖書館,史載說,由於他經常使用化名,已難弄清他去這個圖書館的確切次數。現在,該館寬大的閱覽室里還放著一套老式的桌椅,醒目地寫著:「列寧用過的桌子——1907年和1910年列寧曾多次在這里學習。」列寧在讀者登記薄上的簽名原件至今還完好地珍藏在該館。
善於查檢工具書:從列寧的著作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廣泛地從各種工具書中摘引過資料,而大量資料摘自圖書館的館藏工具書。日內瓦一家圖書館的管理員曾經寫到:「一位俄國革命者穿著瑞士式樣的廉價褲子,因為怕弄臟而挽起的褲腿常常忘了放下,每天一清早就來了,在窗前小桌旁他慣常的座位上坐下來閱讀,偶而站起來從書架上取下一大本字典,從中查詢不熟悉的術語解釋,然後來回徘徊幾步,馬上又在桌旁坐下,用小字在紙上迅速地、專心致志地寫著什麼。」 除工具書外,列寧常以目錄來了解出版情況和掌握館藏。他找圖書資料,總是先查目錄。在流放地,為了更廣泛地利用圖書館,他曾請求姐姐:「盡可能向舊書商及圖書館、書店多要些目錄寄給我。」在《致印·費·阿爾曼德的信》中也有這樣的附言:「如果你常去市立圖書館,請仔細查查圖書目錄。」在致《維·阿·卡爾賓斯基》信中則有這樣的附言:「請將你的圖書館目錄寄來,給我用一段很短的時期也好。」他甚至自己備有目錄,在致《印·費·阿爾曼德》的信中說過:「寄上圖書目錄,給你用兩天,請看一下,並記下您所感興趣的東西(寫明書名和編號)……我還有一本很厚的主要書目。」
嚴格遵守圖書館的制度:庫克林圖書館管理員卡爾賓斯基回憶說:「他完全贊成並重視我們為了保證書籍正常流通和善本書籍與檔案資料的完整而制定『嚴格』的制度。伊里奇沒有『讀壞』過一本書,並且總是按規定繳納閱讀費。」利用國外圖書館也是如此,他每離開一地,總是把圖書按規定送完才走。 在當了領袖之後,列寧仍然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的讀者,嚴格遵守圖書館的制度,不搞特殊化。 例如一次他向圖書館借參考書時怕違章特意在便條上寫道:「如果按規則,參考書不準帶回家,那麼在晚上,在夜裡,當圖書館下班的時候,可否借出,明早即還。
㈥ 本人是大學黨,今天下午在圖書館看書,被一個外國人搭訕,想加我微信,我同意了,也想練練口語什麼的,後
實話實說就好~!!如果你同學跟你關系不一般,自然不會介意~!
㈦ 求一篇恐怖小說命名,內容:在一所學校圖書館一樓在看書的同學突然被一滴血滴中,才發現二樓所有的人都消失
是Tinadannis寫的冤鬼路系列。冤鬼路四部曲第一部《冤鬼路》、第二部《櫻花厲魂回》、第三部《靈堂課室答》、第四部《魂祭》 個人比較喜歡 櫻花厲魂 和 靈堂課室 因為第一次看鬼故事是在一個雜志上的連載的靈堂課室。。。
㈧ 求一部動畫片的名字,有個女孩在圖書館看書,突然發現一本書,打開後整個人被出吸了進去,成為了那個世界
劇名:不可思議的游戲
網路http://ke..com/view/337856.htm故事中的國家與角色都是中國風,以四神和二回十八星宿(「宿」答拼音讀作xiù)為基礎,描述誤入《四神天地書》世界的女主角們分別成為四個不同國家裡代表該國所屬之神的巫女,她們都必須集結自己所屬的七星士,召喚出神明拯救國家。其中,女主角夕城美朱被當做是紅南國的朱雀巫女,而她也與自己手下朱雀七星士之一的鬼宿發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㈨ 讀書的故事
1、伽利略好奇善問
伽利略是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麼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准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於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並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於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美籍中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說得好:「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是問號。」因此,要想在學業上有所建樹,必須有好奇之心,善問之意。
2、少年魯迅
一代文豪魯迅先生也曾是寫對聯的好手。少年時代的魯迅在上學塾時,先生就教他們作對。一次,塾師壽鏡吾老先生出了上聯「獨角獸」,讓學生們對下聯。立時塾房活躍起夾了,有的孩子對出「九頭鳥」,有的孩子對出「三腳蟾」,有的孩子對出「百足蟹」等等,惟獨周樟壽(魯迅原名)一語不發,等課堂上平靜下來後,他站起對出「比目魚」。課堂立時悄然,沒有再應對的了。壽老先生在—一評論了前者之後,最後稱贊周樟壽對得最好。因為「獨非數字卻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數字,卻相當於「二」。兩者雖俱無數字卻都有數的含義,真是恰到好處。
經老師的點撥,同伴們佩服得五體投地,樟壽雖小卻語驚四座。
3、列寧的讀書故事
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4、毛澤東的讀書故事:
毛主尤其喜歡「動筆」讀書。只要是他讀過的書,他都會不厭其煩地將書中錯別字和點錯的標點改正了。毛主席還喜歡加批註,上學時就曾批註鮑爾生著的《倫理學原理》,在10萬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寫了1萬多字的批註。後來這本書被一個同學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轉還給毛主席。毛主席又高興地批註了自己寫在書中的批語。
5、 張廣厚的讀書故事: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6、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7、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8、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9、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10、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11、施洋搓腳夜讀
二·七大罷工著名的工人領袖施洋,幼年家道貧寒,買不起燈油。村裡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里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里讀書。冬季寒冷,腳凍得難受。起初他不時地站起來跺腳,後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便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12、魯迅賣獎章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13、王亞南綁在柱子上讀書
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14、黃侃誤把墨汁當小菜
1915年,著名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准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台、硃砂盒,啃了多時,塗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麼?
15、 曹禺真讀書假洗澡
抗日戰爭期間,曹禺在四川江安國立劇專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屬准備了澡盆和熱水,要他去洗澡,此時曹禺正在看書,愛不釋手,一推再推,最後在家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著毛巾,一手拿著書步入內室。一個鍾頭過去了,未見人出來,房內不時傳出稀落的水響聲,又一個鍾頭過去了,情況依舊。曹禺的家屬頓生疑惑,推門一看,原來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著書看,另一隻手拿著毛巾在有意無意地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