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故事200個字
㈠ 敘述童年的一個故事200字
應付作文呢吧?呵呵。可以寫童年自己的趣事,醜事,委屈事,機靈事兒。比如在家裡雪白的牆上塗鴉被打,穿錯鞋被笑等等都可以,用心想一想因該還有很多。
㈡ 寫童年的一件趣事要有過程200字
「童年的夢,七彩的夢;童年的歌,歡樂的歌;童年的腳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這首歌是否能讓你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在那五彩繽紛的歲月中,發生過許多事情,不像星星一樣的明亮。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有許多事值得回憶……
從我記事起,大姨的班上就養了兩只小雞,一有時間我就去大姨班上看小雞,不知過了多久,兩只小雞漸漸長大了,又過了許久,母雞下蛋了,蛋中要孵出小雞了,21天後,聞聲可聽一陣小雞的叫聲,看到這情況,聽到這聲音。我覺得小雞太可憐了,在母雞和公雞都不在家時,幫一下小雞。機會,終於來了……
那天,母雞給小小雞找食去了,淘氣的公雞也不在家,跑出去玩了。趁大姨不注意順手拿起一個雞蛋,捧在手心裡輕輕撫摸著,一本正經地說:「小雞不要害怕,一會你就會來到世界上了。」說完,我不再猶豫了,剝開了一個雞蛋,一隻帶有餘熱,未睜開眼睛的小雞「誕生」了,它看了看我,叫了兩聲好像在說:「謝謝你,讓我早日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可高興了,又剝開了第二個,當我剝到第四個的時候母雞回來了,看見我正在「欺負」蛇的小寶寶就猛琢了我一口,頓時鮮血流了出來,我哭哭啼啼地去找大姨,大姨並沒說我,反而哭笑不得地說:「小傻瓜,雞要到一定時候才會出生呢!你這樣給它們接生,會死的。」我聽完,趕忙跑看小雞,果然剛剛被我「接生」的小雞都快死了,而沒被我「接生」的都活了下來。我後悔極了,但一切都晚了……
雖然這件事過去很久了,雖然那裡我還年幼無知,但這件事一直鞭策著我,讓我勇往直前,永不後退。
㈢ 童年的故事梗概100到200字
<童年>是作者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而高爾基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受盡折磨與欺辱,無論是在精神上或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卻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著父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著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艱哭命運的開始。外祖父家,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為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
㈣ 求兩百字左右的關於童年的故事,急急急!要交作業的
童年的時光,如輕煙般被微風吹走了。在「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流光里,童年離我們漸漸遠去,再也無處尋覓它的蹤跡。俯首重拾童年的往事,才發現童年的日子裡有著許多的快樂和溫馨。
印象中,童年的暑假,幾乎全是在姨媽家度過。姨媽住在鄉下,她的家,背靠青山,瀕臨湖邊。有月光的晚上,我們常常坐在綠樹搖曳的院壩邊,聽姨媽講那些古老的故事。
那時,清涼如水的月光傾灑在大地上,山川和原野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銀紗。晚風從湖面掠過,帶來絲絲舒適的涼意。月光的愛撫, 使湖水漾起層層漣漪,閃著晶瑩的亮光。在青蛙的鼓鳴,蟋蟀的歌唱中,姨媽開始了娓娓的講述。
姨媽的故事很多,除了七仙女下凡,月宮中的吳剛砍桂花樹,牛郎織女天河配等故事外,還有什麼龍王三太子降臨人間,拯救窮人、天上掉陷餅等傳說。我那時大約也就八、九歲的年齡,很是有些幼稚,聽完故事,常常認為,那藍天上真是住有人。於是便扭著姨媽,詢問那天上的事情。姨媽會指著月亮的陰影說:那就是桂花樹啊,你瞧,吳剛正砍樹呢,可他呀,永遠也砍不完。還說:天上真有七仙女呢,天氣晴朗時,她們夜夜都出來,在天上遙望人間呢。可我抬頭漫天尋找,卻始終不知,茫茫銀河中,究竟哪幾顆星是那七姐妹呢?(當然,在那一輪明月中,自然是尋不著那吳剛的。)
夜裡從夢中醒來,見姨媽還在院里納涼。此時天上已沒有了明月高照,只剩滿天的繁星,閃爍著幽幽的清光,在藍天上熠熠生輝。忽然想起七仙女,便纏著姨媽,要她在這滿天的繁星中,指出誰是她們七姐妹。對著天邊那一溜群星,姨媽說,那就是七仙女啊,你看,她們不是在那兒么。順著姨媽所指的方向放眼望去:一碧如洗的夜空中,七顆晶瑩明凈的星,正排成了兩行縱隊,掛在對面山頂的藍色天幕上,向人間眨著她們那媚人而美麗的眼呢。然而,卻覺得怎麼有兩顆星的光彩淡淡的呢?姨媽說,這就是七姐妹中的三姐和七妹啊,因她倆到過人間,所以光彩不如其他姐妹。我那時很有些疑惑,到過人間的仙女,那光彩就該淡淡的么?
在姨媽的故事中,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關於「香香屁」的傳說:故事說,有這樣一家人,父母早逝,留下兄弟兩人。分家時,哥哥霸佔了全部財產,包括田地,弟弟只分得一間破屋聊以安身。於是弟弟每日里上山打柴,維持生計。忽一日在山中遇一老者,送其黃豆,囑咐他回家後,用鍋炒熟後再食。弟弟遵其意,不想食後竟放出了香屁,於是滿街賣其「香香屁」。縣官得知此事,將他叫至衙門,查其果有此事,甚覺稀奇,便送金銀財寶無數,讓弟弟回家置田買地。哥哥上門詢問緣由,弟弟如數告知。於是哥哥也裝成窮人,上山打柴去,夢想著有此奇遇。果遇老者贈予黃豆,那哥哥便也上街賣其「香香屁」,被縣官叫至衙門,放出的卻是臭屁。縣官大怒,沒收全部財產並打板子。從此那哥哥成了真正的窮人,弟弟毫無私心,將自己的財產分出一半送給其兄。
姨媽講完這個故事說到:人啊,不能太自私,不要只顧及自己,兄弟姐妹要友愛,好心才會有好報呢。我記住了姨媽這話,也記住了這個故事。如今想來,故事中的事,其實在生活中是難以找尋的。古時編這類故事的人,無非是起教化作用,教導人們向善、不貪、兄弟姐妹要團結友愛。
姨媽的故事,大多與這樣的主題有關,那時聽姨媽講故事,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事,只是時間久了,早已記不清其他故事的內容了。
㈤ 《童年》里的一個故事200字左古
童年是什麼?是樹上的蟬,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夥伴的迷藏……..總之,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幸福美好的。每當我繪聲繪色的回想起童年時代的趣事時,臉上總泛器紅潤的光彩。畢竟,那往事就像潺潺的流水聲在我心中旋繞,一旦迸發就是那麼滔滔不絕……..
在我5歲的時候,媽媽把我帶到奶奶家去,奶奶是住在鄉下的,所以那裡有很多人從這個村子到那個村子的時候騎著馬去,我看了很羨慕,也想騎馬試試,但是馬背太高了,我上不去,我正想辦法上去的時候,正好看見了奶奶在喂豬,我覺得豬個子小,上去時容易,見奶奶喂完豬一進屋,我就上豬窩,把門打開了便進去選了一頭豬騎上便往外跑,奶奶看見了,趕忙跑出來叫我,我看見奶奶,想讓豬停下,但是停不下來了。豬跑進奶奶的菜園里,裡面的黃瓜、柿子.......都被豬踩斷了,我也被果樹的樹枝刮破了手、肚皮,這回奶奶可抓住了這頭豬,奶奶把豬趕進窩之後,說我太調皮了,連豬也敢騎。
㈥ 童年 整篇故事梗概 200 字!!!PLEASE!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瓦爾瓦拉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諾弗哥羅德城。外祖父年輕時,是一個纖夫,後來開染坊,成了小業主。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由於家業不景氣,外祖父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斗毆。在這個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與人之間彌漫著仇恨之霧,連小孩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阿廖沙一進外祖父家就不喜歡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裡含著敵意。一天,他出於好奇,又受表哥慫恿,把一塊白桌布投進染缸里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並害了一場大病。從此,阿廖沙就開始懷著不安的心情觀察周圍的人們,不論是對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難以忍受。他的母親由於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但在這個污濁的環境里,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生活。這里有樂觀、純朴的茨岡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弦的曲調。外祖母跳著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她知道很多優美的民間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親可愛,與人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則與之相反,它不愛人,總是尋找人的罪惡,懲罰人。 後來,外祖父遷居到卡那特街,招了兩個房客。一個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綽號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個優秀人物,他給阿廖沙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另一個是搶劫教堂後偽裝成車夫的彼得,他的殘忍和奴隸習氣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親在一天早晨突然回來了,她的變化使阿廖沙心裡感到十分沉痛。開始,她教阿廖沙認字讀書,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漸漸地變得漫不經心,經常發脾氣,愁眉不展。後來母親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竭力避開大人,想一個人單獨生活。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夏天思考之後,他終於增強了力量和信心。 母親婚後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經常挨後父打。貧困和疾病,吞蝕著她的美麗。由於她心境不好對阿廖沙常常表現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由於和後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這時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為了糊口阿廖沙放學後同鄰居的孩子們合夥揀破爛賣。同時,也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 這時候阿廖沙母親逝世,他埋葬了母親以後,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㈦ 童年的趣事200字
熱心問友
2012-05-21
舉報
「童年的夢,七彩的夢;童年的歌,歡樂的歌;童年的腳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這首歌是否能讓你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在那五彩繽紛的歲月中,發生過許多事情,不像星星一樣的明亮。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有許多事值得回憶……
從我記事起,大姨的班上就養了兩只小雞,一有時間我就去大姨班上看小雞,不知過了多久,兩只小雞漸漸長大了,又過了許久,母雞下蛋了,蛋中要孵出小雞了,21天後,聞聲可聽一陣小雞的叫聲,看到這情況,聽到這聲音。我覺得小雞太可憐了,在母雞和公雞都不在家時,幫一下小雞。機會,終於來了……
那天,母雞給小小雞找食去了,淘氣的公雞也不在家,跑出去玩了。趁大姨不注意順手拿起一個雞蛋,捧在手心裡輕輕撫摸著,一本正經地說:「小雞不要害怕,一會你就會來到世界上了。」說完,我不再猶豫了,剝開了一個雞蛋,一隻帶有餘熱,未睜開眼睛的小雞「誕生」了,它看了看我,叫了兩聲好像在說:「謝謝你,讓我早日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可高興了,又剝開了第二個,當我剝到第四個的時候母雞回來了,看見我正在「欺負」蛇的小寶寶就猛琢了我一口,頓時鮮血流了出來,我哭哭啼啼地去找大姨,大姨並沒說我,反而哭笑不得地說:「小傻瓜,雞要到一定時候才會出生呢!你這樣給它們接生,會死的。」我聽完,趕忙跑看小雞,果然剛剛被我「接生」的小雞都快死了,而沒被我「接生」的都活了下來。我後悔極了,但一切都晚了……
雖然這件事過去很久了,雖然那裡我還年幼無知,但這件事一直鞭策著我,讓我勇往直前,永不後退。
㈧ 關於童年的作文200字
我的五彩童年
人生若是一條綴滿珠寶的項鏈,那麼童年則是一顆璀璨的寶石;記憶若是汪洋,那麼童年則是一朵激情的浪花;生命若是一棵大樹,那麼童年則是一片最嫩的綠葉;歲月若是花園,那麼童年則是一朵最美麗的鮮花。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而那些童年都是那麼的純真。我也有屬於自己的童年,它是那麼精彩。
我擁有一個五彩的童年。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一離開我,我就很害怕,怕什麼呢?怕鬼。
有一次,爸爸去上班了,媽媽那天正好休息,吃午飯的時候,沒鹽了,媽媽要下去買鹽,我一個人在家,但又很害怕,便自告奮勇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幫你去買鹽吧!」隨後,媽媽給了我倩下去買鹽。很快,我買到了鹽,正為自己可以為大人做事兒高興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兒白花花的鹽也撒了一地。這時我想到一個主意:可以用水洗米,為什麼不可以洗鹽呢?隨後就把鹽放到水裡,鹽慢慢地消失了。我跑回去問媽媽,媽媽哈哈大笑地說:「傻孩子,鹽可不像米,鹽碰到水是會溶化掉的。」現在想起來,覺得童年的我真幼稚啊!
童年是夢,七彩的夢;童年是歌,歡樂的歌;童年是一個個腳印;童年是一本本故事書,記載著我們那些純真兒幼稚的童年趣事。
㈨ 《童年》故事梗概200字
故事梗概:講述的是高爾基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他跟隨脾氣暴躁的、日漸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時光。
此書通過一個兒童無邪的眼光,向讀者生動地展示了19世紀中葉俄羅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描繪了許許多多社會小市民醜陋和愚昧的生活風貌以及當時俄國的宗教、喪葬等民風民俗。高爾基的這些回憶,有助於我們了解沙皇俄國那個時代的風貌,了解一代文學大師高爾基童年時的社會環境。
(9)童年的故事200個字擴展閱讀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童年》是一本獨特的自傳。它不像大多數自傳那樣,以一個主人公為形象創造出一幅肖像來。它更多地像一幅長卷斑斕的油畫,復原了一個時代,一個家庭里的一段生活。這段生活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主人公。
無論是美的,還是丑的,都同時站在讀者面前,沖擊著讀者的心靈。《童年》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在俄蘇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並具有不可比擬的藝術的價值。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蘇聯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生於伏爾加河畔的一個木匠家中,幼年父母雙亡,寄居在開小染坊的外祖父家裡。
㈩ 急需《童年》的故事梗概(200~300)字,謝謝了!!高爾基寫的
苦難童年的寫照——讀高爾基《童年》有感
一個男孩扮演成老頭兒模樣,背著一個大籮筐,步履蹣跚地邊走邊唱:「白鬍子的老爺爺,背著一個大籮筐,走一步來看一看,不知他在找什麼?找什麼?找什麼?他說他在找『童年』。」童年是多麼美好啊,可高爾基的童年呢,真可謂「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可憐的阿廖沙三歲喪父,被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他性格暴躁,自私貪婪;兩個舅舅也粗野不堪,自私至極。阿廖沙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嘔的醜事:爭奪財產、打架斗毆、愚弄毒打兒童等。在這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中,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壓得幼小的阿廖沙喘不過氣來。但仍有許多善良、正直的人們給了他正確的指引和支持,使他看到了光明。他們都是阿廖沙的良師益友。正是這些善良、平凡的人哺育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反抗精神。也就在臨近尾聲之時,十一歲的作者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了家門,走向了人間……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的第一部,那是一段由一個真善美的天才所講述的殘酷、悲慘的生活中的故事。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我們被父母寵著、愛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人一番。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成就了高爾基。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天地里,他那顆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變,沒有變得骯臟,而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童年》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熟悉的《童年》又在耳邊響起,童年已經逝去,步入初中的我回憶起童年是多麼美好的時光啊,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後,才知道什麼是童年,什麼是幸福童年,什麼叫做珍惜童年。
讀《童年》有感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童年,他們有的無憂無慮,有的則黯然失色;他們有的歡天喜地,有的則悲痛欲絕;他們有的充滿生活的樂趣,願望的美好,有的則充滿對生活的憎惡,對理想的不屑一顧。在每個人心目中,童年的意義是各不相同,有悲,有歡,有痛,有樂。但這些對於當今的孩子們都算不上是童年,在他們眼中,只有隨心所欲,揮金如土,才叫做童年。
這已經是社會上司空見慣的事情,大街上隨處可見小孩向父母撒嬌,要求買這買那的,絲毫沒有一絲放棄之意。我是一個因外部環境的原因造成過早成熟的少年,對於眼前的一切,我只能抱之以長嘆,「這就是當今華夏兒女的童年嗎?」事至今日,我在圖書館閱讀了一本高爾基的著作——《童年》之後,我才看到了當今兒童的童年究竟在哪裡。
《童年》一書深刻細致地描寫了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童年,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社會環境。故事在一個小市民家庭里展開。阿遼沙三歲就失去了父親,他被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中。那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作坊。在這個小市民家庭里恃強凌弱是人們的嗜好。半瞎的老匠人就首當其沖。這里的人幾乎每晚都要給這個老匠人安排一個侮辱性的惡作劇式的「玩意兒」。阿遼沙的倆舅母,也先後被兩個舅舅摧殘致死。他的繼父也經常毒打他的母親。就連受人尊敬的外祖母也難逃外祖父的打罵。孩子們當然也不例外。這種殘暴的行為給孩子帶來了嚴重的傷害,使他也變得同大人們大相徑庭。
但在其間,他也受到了外祖母的疼愛與熏陶,這使他倍感溫暖。此時現實生活中的善與惡,愛與恨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十一歲,阿遼沙的母親去世,外祖父也破產,他只得獨立謀生。他當過鞋店活計,洗碗工人,也當過小傭人。無論在哪裡,他都擔負著一個孩童難以勝任的勞動,受盡屈辱,飽嘗辛酸,切身體會到勞苦大眾的非人生活,開始模糊認識到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本質,進一步了解並更加痛恨市儈生活,同時也發現了勞動人民具備純朴善良、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此時書籍打開了他的眼界,為他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新世界,誘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對他的成長起著重大的作用。
高爾基的童年充滿了無限的黑暗,殘暴,恐怖,自私與貪婪,如果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可以說高爾基根本就沒有實際物質上的歡樂童年,甚至可以說他根本就「沒有」童年。但事實上高爾基擁有童年,他的童年比我們現代的任何人的童年都還要有意義,都還要富裕!在他的童年之中,他不能也不可能隨心所欲;在他的童年,他不能也不可能揮金如土;在他的童年,他不能也不可能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正是如此,高爾基才看到了與常人所不一樣的世界,也懂得、明白了與常人不一樣的人生目標!因此,他才成為了前蘇聯偉大的文學家。
我們與高爾基唯一的不同就是沒有他的特殊經歷,但事實上他也有著與我們不一樣的經歷,我們也有著與他所不一樣的財富。但現在的青少年卻不明白他們的童年是何等的高貴,何等的寶貴!在他們心中也許只有游戲機、肯德雞、阿迪達斯菜市他們的童年,他們「所謂」的童年!
我因為早熟從而有著與別的同齡兒童所不一樣的感悟與見解,如今,在我看來,中國的青少年恐怕都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因為他們始終都不能明白自己的童年是什麼,始終都不會明白自己有著怎樣的童年,始終都沒有自己真正的童年!
讀《童年》有感
在這個寒假裡,我讀了著名前蘇聯俄羅斯作家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之一《童年》。
這部小說描寫了作家童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
首 先我覺得小主人公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他自幼喪父,又在十一歲喪母,外祖父也破了產,他只好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其次,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說對自由生活的熱烈追求。在本書第七卷中寫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條街上孩子們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唇也被打破,臉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的,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靜悄悄的,大街對他就不那麼有吸引力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喧嚷聲,他就顧不得外祖父的禁令,從院子里溜出去了。可見,阿廖沙也是一個比較貪玩的孩子,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在本書的最後,作者寫道: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學校就引起他的厭惡,因為教師和神甫都不喜歡他,後來神甫讓他退學,不過這並不使他傷心,他離開了學校,一直到放學之前都在鎮上的幾條骯臟的街上閑逛,細細地察看鎮上的喧鬧的生活。盡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個知錯就改、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後來學校來了一個叫赫里桑夫的主教,他認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談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動,所以也就表現得比水還要安穩,比小草還要順從。
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自由的熱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