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與老鷹故事
① 莫高窟的歷史故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
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質不適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
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
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五萬多卷宗教和世俗文書後,敦煌藝術震撼了整個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可惜由於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
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資。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
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鴿、捨身飼虎、九色鹿捨己救人等。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
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
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宏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
石窟造像五代時已喪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1)國王與老鷹故事擴展閱讀:
敦煌莫高窟傳說故事: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跡,稱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畫中,用繪畫的形式描述了屍毗王「割肉救鴿」的事跡,只畫了割肉和過秤兩個情節。
屬莫高窟最早的連環故事畫之一。早在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為屍毗王時,慈悲仁厚,廣行菩薩道,唯求作佛。帝釋和毗首羯磨為試探屍毗王的慈悲與道心,就相約化成老鷹和鴿子。
演出獵食逃命記。鴿子躲入國王臂彎,老鷹疾飛猛追前來;國王表明救護一切眾生的決心,老鷹抱怨道:「您渡一切眾生,難道我不在一切眾生之內嗎?為何唯獨不受您的悲憫而搶奪我的食物?」
國王說:「我曾發願,若有眾生前來投奔歸附,必當保護。你需要什麼食物?盡管說,我也一定滿你的願。」老鷹毫不客氣,直索「新殺熱肉」國王深思,「這就難了,不殺生,如何取得呢?
想我這身軀,老病死之後,轉瞬間即腐敗臭爛,既然老鷹要,就布施給它吧!」於是國王喚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給老鷹。不料老鷹竟然還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與鴿子相當。
斤兩可別騙我呀」國王又命左右拿來天平,讓鴿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擺國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時鴿子重量急遽增加,國王身肉相對變輕。全身肉幾乎割完了,還是小鴿子重。
國王菩薩決心舍盡全身,以求與鴿子等重,於是奮力掙扎要爬上天平。鮮血淋漓、顫抖搖晃的身軀,連老鷹看了也不忍。「大王,您這是何苦?鴿子還我就得了。」
國王堅持悲願,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盡筋斷,失控摔跌在地,卻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堅定無悔,感得大地震動、枯樹生華,天降香雨、天女歌贊此菩薩必當成佛。
國王便作誓願,「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惱,一心不悶以求佛道者,我身當即平復如故。」霎時,身體恢復完好如初。人天見之,皆大悲喜。釋迦牟尼佛於是圓滿布施波羅密。
原來,白鴿是帝釋天變的,老鷹是毗首翔摩變的。他們用這種方法來考驗屍毗王對佛、對普度眾生的堅定至誠。
② 關於國王與鷹的故事高中作文800字
國王與鷹
一個農夫在懸崖旁撿到一隻被母鷹遺棄的蛋,便將其帶回家中。與等待孵化的雞蛋放在一起。不久之後,無論是小雞還是鷹都破殼而出,來到了這個世間。隨後它們一同進食,一起玩耍,一起睡,共同成長。這是一隻啄著米長大的鷹,除了體態比雞大出許多之外,已經別無不同。但它時常站在高處,從那俯沖下來,以此嚇唬小雞。或許,這對於它來說可能只當作是游戲,但在農夫看來可不僅如此。不過,農夫忘了現在,它充其量不過只是一隻壯實點的「雞」,縱然有豐滿的羽翼,強健的身軀,但它終究是不會飛的,更不會以雞為食。
它依舊只會匍匐在地,失去了本該有的高傲。然而農夫卻並不這么認為,因為他希望有隻獵鷹,所以他便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是鷹,還是一隻勇敢高傲的鷹。於是他開始了對鷹的訓練。他將鷹高高舉起,拋入空中,希望鷹能飛起來。但鷹只是撲騰了幾下翅膀便砰然墜地,無論幾次,只是徒增傷痛罷了。可農夫仍不死心,可憐的鷹只能被他從屋頂上扔下,然後摔得更加慘烈。農夫始終只是農夫,在無數次失敗之後,終究還是放棄了。於是鷹又被平等對待了。
在一個機緣巧合下,一個過路的生物學者無意見發現了這只鷹,他向農夫了解了情況。他對農夫說:「它既然還是只鷹,那就應該能飛起來。」於是,鷹被帶走了,帶到了那個它被撿到的懸崖。當它再次被舉起,它所看見不再是狹小的雞舍,天空,廣闊的藍天。當拋下,它所做的不再只是掙扎,而是奮斗。伸展的雙翼,奮力地拍打,執著地扇動,一切只為這藍天。
騰飛的身軀遮蔽了明日,翱翔的長影映襯著白雲,破天的長嘯劃開天際的光輝,蔚藍的天空載著它疾行的身影。此刻,它才是一隻鷹,一隻高傲的鷹……
③ 從前國王得到一隻老鷹但它從來都不飛在天空,國王找人給它看病
1)擺脫依賴,依靠自己。獵鷹不告別依賴,怎麼能在天空中經受風吹雨打?人不告別依賴,怎麼能在生活中戰勝挫折困苦?
(2)抓住根本看輕其餘。當我們學會抓住根本時,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3)不要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其實,很多事情都很簡單,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復雜。
(4)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有時置身於命運的懸崖絕壁、後無退路時,人才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從生活中爭得屬於自己的位置。
(5)壓力就是動力,成功需要逼迫。人往往是有惰性的,沒有壓力,就少了前進的動力,而來自外部的逼迫會喚醒人的鬥志,激發人的潛能,最終使人達到自己不曾企及的高度。
(6)切莫安於現狀。安於現狀,滿足於自身現有的條件,不思進取,最終將會被社會淘汰。
④ 國王與獵鷹中的國王是怎樣一個人
光也練中的國王是一個那個國王真是不怎麼樣大家可以仔細看一下。
⑤ 下面這則材料的最佳立意是什麼傳說,佛祖的前身是為國王。有一回,他看見一直接的老鷹正在追捕一隻兔子
這是來自《本生來經》中的一自則故事,講的是佛陀有一前世是一位國王,被稱為屍毗王,他樂善好施,慈悲為懷。他立下宏願,要服務一切眾生。天神梵天和帝釋天為了考驗他,就分別化作一隻鴿子和老鷹,在他面前追逐廝殺。為了不讓弱小的鴿子受到老鷹的吞噬,他將疲憊的鴿子藏在懷里。可是老鷹很清楚是屍毗王把它的美食給藏起來的,就問他所要鴿子。可王不能眼睜睜看著鴿子被殺掉,可老鷹也要生活下去,於是就有了您所述的那段故事。這類的故事非常注重自我犧牲精神,也是菩薩寧願舍己造福眾生的體現。
⑥ 找一個故事的題目,我很久以前看的,只記得內容,一個國王養了只鷹,有一天他帶著只鷹去玩,因為口渴了,
國王與獵鷹或者成吉思汗與鷹
⑦ 2017賽季國王與老鷹那個強
老鷹吧,國王都進不去季後賽,老鷹可是能東部決賽的,望採納
⑧ 《北方和太陽》《黔之驢》國王和鷹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北風與太陽兩方為誰的能量大相互爭論不休。這故事說明,勸說往往比強迫更為有效。曉之以理勝於命之以令, 仁慈、溫和與說服勝過強迫。用溫和的方式更容易達到目的。
⑨ 國王、玫瑰花、啄木鳥、森林、編一個故事。
思路:
以啄木鳥為主人公,森林為背景,編寫一個帶有國王、玫瑰花詞語的故事。
首段引出主角:啄木鳥。
圍繞啄木鳥寫故事即可。
森林超市
啄木鳥在森林裡的小河邊開了一家森林超市,他把玫瑰花種在了超市周圍,小動物知道了都紛紛來買東西,裡面的產品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小兔子買了過冬的胡蘿卜,小狗買了些肉骨頭,沒想到引得森林國王獅子也來湊熱鬧,買了些廚房用具。
在一個冬天的星期天,小河結冰了,黃昏的夕陽照射在森林超市的櫥窗上,啄木鳥想:光這樣下去太冷了,我要燒點火取取暖。
剛點燃火小老鼠來買水果,啄木鳥趕緊接待客人,忘記了火還在燃燒,火蔓延到了貨架、窗簾,啄木鳥送走了小老鼠回到超市,看到了火勢已經變大都快要把超市覆蓋了。啄木鳥嚇壞了趕緊呼救遠處的小老鼠,小老鼠看到著火了快速奔走呼叫附近的居民,把森林之王獅子也叫來了!
他們一起幫助啄木鳥撲滅了大火,啄木鳥感激不盡連連道謝,獅子語重心長地給啄木鳥說:「以後千萬不能再這樣馬虎大意了,燒了東西是小,燒到人就麻煩了。啄木鳥聽了獅子的話羞愧的低下了頭。
從此啄木鳥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再也不粗心大意、馬馬虎虎了,遇事要調理清楚,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以後啄木鳥沒有再犯同樣的錯誤,它的超市也辦的越來越紅火,越來越好。
(9)國王與老鷹故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要充分發揮想像,虛構出奇特的故事、人物或事物來。如果被生活的真實束縛住了,不敢虛構、幻想,就編不出童話來。
2、 想像必須產生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童話的內容雖是虛構出來的,但是並不能胡思亂想,不符合生活實際,而應該產生於現實生活,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它的影子。
3、 要符合少年兒童自己的口吻和心理。用兒童的眼光去想像,自己能看得明白,能夠理解、接受。要用少年兒童自己的話去寫,簡潔明白,通俗易懂。
4、 要注意思想內容健康。少年兒童的思想比較單純,容易相信童話里的故事是真的,因此寫童話要致意思想內容健康,富有教育意義。
5、要熟悉描寫對象的有關常識。比如,要把螞蟻、黃牛作為描寫對象,就要了解有關常識。如形體、顏色、習性與其他事物或生物的關系等,有了這些基本常識,編寫童話才有依據。
⑩ 辛巴達國王與獵鷹的故事主要講什麼
《國王和獵鷹的故事》說的是從前有個國王在打獵的時候口渴了,他在小崗上找到了水,幾次准備要喝,它的獵鷹卻一再的打翻他好不容易接到的水,國王一怒之下便將獵鷹摔死了。後來從僕人那裡知道獵鷹原來是要救他的命,但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在事情還沒有弄清楚真相之前,不要過早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