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查什麼成語故事
屠龍之技
【拼音】tú lóng zhī jì
【成語故事】從前朱評漫想學一門別人都不會的絕技,就把家產變賣出門拜師學藝。三年後學成歸來,給人介紹如何殺龍的方法,大家都很羨慕他,孩子們要求看他的殺龍寶刀,一個老頭說殺龍的絕技雖然好,但現在根本沒有龍可殺,朱評漫這才恍然大悟。
【典故】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莊子·列禦寇》
【釋義】屠:宰殺。宰殺蛟龍的技能。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
【用法】作賓語;指無實用價值的本領
【近義詞】屠龍之伎
【示例】屠龍之技,非日不偉。時無所用,莫若履豨。 唐·劉禹錫《何卜賦》
⑵ 請幫忙查一些有包含成語故事的成語,帶解釋(100個)我很急呀!今天就要
1
鷸蚌相爭: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望梅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守株待兔: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擒賊擒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驚弓之鳥: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完璧歸趙: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走馬看花:騎在奔馬上看花。形容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自相矛盾:矛:進攻敵人;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不恥下問: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車水馬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2
卧薪嘗膽: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指鹿為馬: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老馬識途: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塞翁失馬: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
畫龍點睛:作畫神妙。比喻寫文章或講話在關鍵處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
3
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殺雞取卵: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
胸有成竹: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經拿定主意。
掩耳盜鈴: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螳螂捕蟬: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緣木求魚: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拔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如魚得水: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
4
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魚目混珠: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毛遂自薦: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鐵杵成針: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與虎謀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絕對辦不到。
引狼入室:把狼招引到室內。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
如虎添翼: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
庸人自擾: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5
對牛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愛屋及烏: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一字千金:形容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按圖索驥: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好好先生:與人無爭,只求相安無事的人。
囊螢照書: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酒囊飯袋:只會吃喝,不會做事。譏諷無能的人。
曲高和寡: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6
雞犬不寧: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口若懸河: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枯魚之肆:比喻無法挽救的絕境。
瓮中捉鱉: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一毛不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一馬當先: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害群之馬:危害馬群的劣馬。比喻危害集體的人。
名落孫山: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7
夜郎自大: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虎頭蛇尾: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一竅不通: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空中樓閣: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九牛一毛: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微不足道。
我行我素:不管人家怎樣說,仍舊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逼上樑山: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8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亡羊補牢: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陽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了解或局部經驗,就亂加猜測出全面的判斷。
魂不附體: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
狼吞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汗牛充棟: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
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嫁禍於人:把自己的禍事推給別人。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9
一舉兩得: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望梅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談虎色變: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狼狽為奸:比喻互相勾結干壞事。
畫餅充飢: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混水摸魚:比喻乘混亂的時候從中撈取利益。
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干。
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雞鳴狗盜: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相敬如賓: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對等賓客一樣。
10
白駒過隙:象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蜀犬吠日:原意是四川多雨,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門可羅雀:形容十分冷落,賓客稀少。
半途而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黃粱美夢: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樑上君子:竊賊的代稱。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
東施效顰: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班門弄斧: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險或害人的勾當,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閉門造車:關起門來造車子。比喻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
⑶ 含數字的成語故事
一五一來十yīwǔyīshí
[釋義源] 五個;十個地計數。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無遺漏。
[語出] 清·曹雪芹《紅樓夢》:「便把手絹子打開;把錢倒出來;交給小紅。小紅就替他一五一十的數了收起。」
[近義] 原原本本 一清二楚 滴水不漏 有頭有尾
[反義] 含糊不清 一塌糊塗 有頭無尾 有始無終
[用法] 多用來指代從頭至尾的具體情況;使語言簡潔明了。一般作狀語、補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見「如數家珍」(826頁)。
[例句] 他氣喘吁吁地把發生的事情~地對大家講了一遍。
⑷ 搜查三個成語故事
1.螢囊映雪
講的是車胤 車胤(公元333-401),字武子,東晉時期南平郡離縣人(今臨澧縣柏枝鄉)。
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其囊螢夜讀 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鼓舞後輩,永世垂範。他功名仕途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先後曾任:中書侍郎、待中、國子監博學、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兩次進爵後,被朝廷封為關內侯與臨湘候。職守功勛,頗極一時之盛。
2.鑿壁偷光
講的是匡衡,西漢的著名學者匡衡,出身於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就很渴望讀書,可是父母沒有能力供他上學,甚至連書本也買不起,匡衡只好向別人借書來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讀一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沒法點燈讀書。正當匡衡發愁時,忽然發現絲絲的光線,正從牆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原來這是鄰居的燈光。匡衡心生一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大成一個小洞,然後捧著書,倚在牆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閱讀。從此,匡衡每晚就借鄰居的燈光,埋首苦讀,最後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3.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⑸ 請問一下有哪些帶數字的成語故事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論語·微子》
相關:孔子 儒家思想 知青
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政治和文化幾千年,孔子在世的時候過得並不好,所以他到處收徒弟,四處講學,宣揚他的思想。從這時候開始,儒家思想廣為傳播,到了秦始皇的時候,來了個「焚書坑儒」, 儒家思想真正被封建統治者發現有利用的價值,並且成為之後幾千年封建統治的根基,是從漢武帝時候開始的,提出:「廢除百家,獨遵儒術」。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儒家思想又被大大的清理了一回。
孔子在他的思想中提出「仁」政,「民貴君輕」, 反對苛政;主張「禮」, 「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其實很多主張到現在還是很對的,例如「民貴君輕」的思想的出發點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但是從反面又證明了老百姓的利益是不能忽視的,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三個代表」中的「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那種當兒子的一定什麼事情要聽老子的,當老婆的一定什麼事情要聽丈夫的,這些東西是要不得的。
孔子一生中收了三千個人做弟子,其中有本事的有七十二個人。今天的故事就和他和他的弟子有關。
說,有一年孔子帶著學生們去旅行,去宣傳他的思想。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叫子路,他注意力不集中,掉了隊,找不到孔子,急得上串下跳,看到農田邊有個老頭挑著農具過來了,於是他就過去問:"喂,你看見我的老師孔子了嗎?"老頭一臉不高興,漫不經心地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哪裡稱得上什麼老師!"
什麼意思呢?原來是說孔子他們有手有腳,不去幹活,連最基本的各種穀物都分辨不清楚,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識。
所以,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毛主席發動了「知識青年下鄉去」的活動,出發點是好的,可是過頭了。那個時代下鄉的知識青年就有了一個代名詞「知青」,在山東的知青還創造了一種牌的玩法,叫:「勾擊」,現在山東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打,哈哈。
小朋友,你們知道五穀是哪幾種農作物嗎?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成語故事四十 一 數字成語故事之四
四面楚歌
《史記·項羽本紀》
相關:虞姬
話說項羽和劉邦為了爭天下打仗,打了好多年,劉邦是常敗英雄,屢敗屢戰,可是最後劉邦在張良和韓信的謀劃下,終於將項羽和他的部隊圍在一個叫垓下(在今天安徽靈璧縣)的地方,項羽在山上,劉邦在山下,項羽和他的部隊斷水少糧,大家都沒有了鬥志。
這時候,有些人開始想家了,因為他們大多是跟著項羽從楚國出來的,所以有些人唱起了楚歌,項羽也聽到了,望著身旁的老婆虞姬,非常的悲傷和絕望,他對著虞姬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就是著名的《垓下歌》。什麼意思呢,原來他是在說,我有蓋世的英才、撼山的力氣,但是我運氣不好啊,連老天都不幫我,虞姬啊虞姬,你說我該怎麼辦呢?聰明的虞姬望著項羽,也對他回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意思是說,劉邦的漢軍已經打到這里來了,到處都聽到楚國的歌聲,大王如果走到了盡頭,我也決不苟活在這個世界上。到了這時候,剩下的只有劉邦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了。
劉邦在山下也聽到了這歌聲,他很高興,趕緊叫大家一起唱楚歌,山上的項羽和部隊聽到後,再也沒有殺出重圍的勇氣了,大家都四散逃走了,最後項羽和虞姬帶著最後的八百人在烏江邊全部戰死了。
相傳虞姬在死後變成了罌粟的姐妹花——虞美人。
「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到了走投無路,孤立無援的絕境。
那麼小朋友們跟前面的故事聯系起來想一下,項羽失敗的原因真的是象他說的那樣是老天不幫他嗎?
希望能幫助你
⑹ 幫我查什麼成語故事
邯鄲學步
邯鄲是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據說這個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燕國有位少年不辭辛苦來到邯鄲要學這里的人走路。他一邊觀察邯鄲人的走路姿勢,-邊學習模仿。可沒有幾天,他就堅持不下來了,越學越別扭,越走越不自然。不僅沒有學會邯鄲人走路,而且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動作也忘了.只好爬著回到了燕國。
邯鄲學步:學步:學走路,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別人,鬧出笑話。
成語故事二:買櫝還珠
戰國時,有個楚國商人到鄭國賣珠寶。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個盒子,然後用香料來熏烤,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圖案,鑲嵌上翡翠、珠玉等裝飾物,把這個盒子裝扮得無比精緻,然後才把一顆極其珍貴的珍珠裝在裡面。不-會兒,一個買主來了,他看到這個盒子,喜歡極了。於是,他買下了它。可是,這位買主卻打開盒子,取出珍珠還給商人,只拿著盒子走了。
買櫝還珠—櫝:木匣。比喻捨本逐末,或取捨不當。
成語故事三:杞人憂天
古時候,杞國有一個人,老是怕天會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他擔心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吃不香,睡不好。後來,他的朋友開導他:「天不過是一團積聚起來的大氣罷了,不用擔心它會塌下來。」那個人聽後更加擔心了,說:「照你這樣講,太陽、月亮豈不都要掉下來嗎?」朋友說:「日、月、星辰,不過是大氣積聚而成的一些會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傷不到人。」那人聽後,又問:「那麼地會陷下去嗎?」朋友又說:「地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泥土石塊罷了,怎麼會陷下去呢!」這下,那個人才放下心來。
⑺ 成語故事大全有哪些
1.【成語】棄之可惜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釋義】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典故】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庄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庄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庄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 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後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 庄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庄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庄辛說:「庄愛卿,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於是,庄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庄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⑻ 查一個成語故事
囊螢映雪
⑼ 成語故事查詢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周處年輕時候橫行鄉里,到了三十多歲還是游手好閑,他家鄉有兩害,南山猛虎和北海蛟龍(其實是一條鱷魚),有一次他聽鄉里的老人說起,決心為家鄉除害,於是殺猛虎、搏蛟龍,其中最凶險的是斗蛟龍,據說在水底三天三夜都沒有出來,鄉里人以為他死了,於是開始慶祝。誰知道最後周處沒有死,看見鄉親慶祝,於是很奇怪。一個老人告訴他:其實家鄉有三害,南山猛虎、北海蛟龍、鄉里周處,而三害之處猶以周處最為厲害。周處聽了之後很難過,於是跑到當時的大學者陸雲那傾訴自己的苦惱,說想改過自新,但是年華已老,悔之晚矣。陸雲於是開導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如果早晨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哪怕晚上立刻死去,也是不晚的。周處聽從了陸雲的教誨,從此改過自新,孝敬長輩,與鄰里和睦相處,「數年之後,三害並除」。同時他苦練本領,後來做了將軍,最終為國家戰死疆場,「終成忠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貴知過能改,只要明白了自己的缺點並努力改正,不論什麼時候都不為晚,這樣的人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
http://..com/question/41885713.html?s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