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馬陵山故事600

馬陵山故事600

發布時間: 2020-11-19 13:30:12

⑴ 馬陵山風景名勝區的歷史故事

馬陵山是一條綿延60餘公里的低山丘陵,因為狀如奔馬而得名,戰國時期著名的馬陵之戰就在此發生。馬陵之戰是戰國時期,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時的損失,進攻弱小的韓國,使其向齊國求救而引發的一場齊魏戰爭。中國戰國時期,齊軍在馬陵殲滅魏軍的著名伏擊戰。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魏發兵攻韓,韓向齊求救。齊應允救援,以促韓竭力抗魏。但鑒於戰事初起,魏、韓雙方實力未損,過早出兵對齊不利,直到韓軍五戰俱敗,情況危急,魏軍也十分疲憊,才發兵相救。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盼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見桂陵之戰),率軍直趨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圍。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

⑵ 馬陵山茶屬於什麼茶

馬陵山茶樹栽種歷史悠久,新沂馬陵山,自古為名賢托跡之處。明代進士徐維超在梅村煮雪中寫道:「鍾吾南境上,花魁開滿路……取水煮春芽,七碗愈沉痼。」清朝宰相劉墉也曾在馬陵山游覽品茶,留下了「讀書煮春茶」等詩句。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馬陵山,偶感龍體不適。山上五華頂泉潮律院主持用採集的野山茶裝入自製陶罐,配以山中長壽泉水煎泡供奉,乾隆飲後精神倍增,龍顏大悅,因此在山中多游覽了一日,並留下了『第一江山』的御筆。」新沂市史志辦一位工作人員人稱,這個故事在馬陵山附近的村民中廣為流傳。

⑶ 感悟春天/清明,我們踏青去 作文600字 懸賞100財富值

1、
清明節到了,清明踏青是一個好時節,伴著徐徐的春分,感受著春天的氣息,在這美好的陽光里,我和幾個好朋友相約一起去郊外踏青,感受春天。
我們走進大自然,傾聽春一腳步,感受春的氣息,欣賞春的舞蹈!
踏上軟綿綿的小草,微風吹拂,小草們紛紛搖動身子,爭先恐後地睜大好奇的眼睛欣賞這神奇而美妙的世界。我不由俯身愛憐地撫摸著小草,它們的顏色是如此的青翠欲滴,這新鮮的嫩綠準是春——這個多彩的調色盤中最美麗的色彩!
隨著陣陣峰鳴,我抬望見了幾株亭亭玉立的桃樹,啊,毛茸茸的嫩芽兒,伴著一朵朵明艷的笑臉,真叫人喜歡。看那桃枝,有的虯曲多姿,有的修長細柔,有的遒勁茁壯。看那桃花,有粉紅的,有玫瑰紅的,也有殷紅的。桃花的香味各不相同。或濃或淡,淡的使人心曠神怡,濃的沁人心脾。桃花的開頭各異,有的要著骨朵兒,紅中透白,好似一隻小鈴鐺,又彷彿一張羞澀的臉。有的正迎風開放,透出一股昂揚之氣,別有「傲霜挺立,迎風怒放」的味道。離桃樹不遠,有一潭池水,池水清澈見底,微風吹過,吹皺了平靜的水面,漾起了圈圈圓暈,小鳥嘰嘰喳喳地盤旋在水面上方,一個勁兒地照鏡自賞。
郊外踏青真是收獲不小,欣賞著那一片片的美景,整個人的心情都闊然開朗,這不禁讓我感嘆大自然風光真是無限好。
2、
不覺間,春天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和煦的春風吹呀吹,吹醒了大地,吹綠小草,吹紅桃花,吹化河中堅冰,讓那春水潺潺流淌。
我走進大自然,傾聽春一腳步,感受春的氣息,欣賞春的舞蹈!
踏上軟綿綿的小草,微風吹拂,小草們紛紛搖動身子,爭先恐後地睜大好奇的眼睛欣賞這神奇而美妙的世界。我不由俯身愛憐地撫摸著小草,它們的顏色是如此的青翠欲滴,這新鮮的嫩綠準是春——這個多彩的調色盤中最美麗的色彩!
隨著陣陣峰鳴,我抬望見了幾株亭亭玉立的桃樹,啊,毛茸茸的嫩芽兒,伴著一朵朵明艷的笑臉,真叫人喜歡。看那桃枝,有的虯曲多姿,有的修長細柔,有的遒勁茁壯。看那桃花,有粉紅的,有玫瑰紅的,也有殷紅的。桃花的香味各不相同。或濃或淡,淡的使人心曠神怡,濃的沁人心脾。桃花的開頭各異,有的要著骨朵兒,紅中透白,好似一隻小鈴鐺,又彷彿一張羞澀的臉。有的正迎風開放,透出一股昂揚之氣,別有「傲霜挺立,迎風怒放」的味道。離桃樹不遠,有一潭池水,池水清澈見底,微風吹過,吹皺了平靜的水面,漾起了圈圈圓暈,小鳥嘰嘰喳喳地盤旋在水面上方,一個勁兒地照鏡自賞。
春天來了,春天是如此美麗!多麼想拔幾棵小草,摘幾朵桃花,把它們珍藏,留住春天。可是,我不能,也不忍去破壞這幅美麗的畫卷,真正愛春的人,應當百般愛護這大好的春色,明天的春光才會更美好!

3、
今年的清明節放假,我們一家到去野外踏青去。
一路上我很興奮,坐在車上我總是不停的說、笑、扭動著身體,媽媽說我快樂瘋了,哈哈……春風吹著我們,小鳥在天空唱歌,路邊的柳樹向我們招手,它們也告訴我春天多麼美好。
路邊的田野里,麥苗碧綠碧綠的,金黃的油菜花全都張開了笑臉,就像黃和綠組成的圖畫。我們來到馬陵山,山上的人已經很多了,人們穿行在綠樹和紅花之間,真是舒服極了。我喜歡路邊的蒲公英,金黃的花瓣,毛茸茸的花心,多可愛呀。我喜歡像紅雲一樣的桃花,這兒一片那兒一片,我的心情也像這花兒一樣,變成粉紅色的了。我喜歡那些綠得發亮的葉片,像媽媽做的飯一樣散發著芬芳……
我們又來到了馬陵山陵園,有很多人來燒紙上墳,爸爸說這叫祭祖,清明節在古代也叫鬼節,是紀念逝去的親人的節日。聽得遠處傳來的哭聲,我的心不由的有些悲傷,忍不住想起經典誦讀上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真是一個讓人悲喜交加的節日呀。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⑷ 古馬陵道一說求大神幫助

黑龍潭 馬陵山中有兩個大澗,北澗在馬陵古道北段,又叫「獨龍澗」或「龐涓溝」。在司家鄉卸甲營村西北,是一條東南至西北走向的山澗,由九條沖溝匯合而成,形如葫蘆,澗內溝谷幽深,林木茂密,全長六、七華里,有進口無出口,易進而難出,是真正的隘塞死地,極適合進行伏擊戰。今人王汝濤教授考證,公元前341年,齊魏馬陵之戰的中心戰場,孫臏戰龐涓的地方就在這里。二千三百多年前,魏國太子申和大將龐涓統帥的十萬大軍,被孫臏採用「減灶」的辦法,誘敵深人到這片山嶺之上,鑽進了孫臏設下的圈套——獨龍澗里,最後龐涓走投無路,恨恨然自殺。至今在澗東面還留有一處陡峭的山崖叫恨谷崖,南面山坡有一塊巨石,上有龐涓匆忙上馬戰馬猛蹬石頭的蹬印。 南澗在山的南段,因是東西走向,又叫「橫澗」,傳說是古人隱居求仙的去處。清代詩人屈復在其《南澗中作》一詩中寫到:「青溪從東來,盪漾成深澗。澗深溪增波,澗高山嵯峨。溪盡山不盡,隔嶺聽樵歌。歌聲落明霞,散作澗上花。采之萬盈掬,旋被白雲遮。去寒飛不起,半在龍潭裡。」黑龍潭就在南澗的東端底部。 馬陵山南段地區年降水量平均可達900mm以上,馬陵山匯集了大量降水,西南澗幾乎成了唯一出口,來自北、東、南三面的山洪,首先奔注潭中,在潭中如車輪旋轉,然後出潭入澗。由於馬陵山通體向斜成山,岩石較為堅硬,強烈的流水侵蝕、下切和搬運,潭越來越大,澗越來越深,其上終日水霧繚繞,傳說有黑龍在這里架霧而去,騰雲而來,故曰「黑龍潭」。黑龍潭還有世界為數不多的新石器遺址, 馬陵道 水庫西南處有周谷城教授題詞:「古馬陵道」石碑一座,每年吸引不少遊人觀光。 公元前341年魏齊馬陵之戰,其戰址在何處,長期以來眾說紛紜,1992年在臨沂召開的「海峽兩岸孫臏兵法暨馬陵之戰學術研討會」,使魏齊馬陵之戰的研究達到了高潮。魏齊馬陵之戰在郯城馬陵山之說,遂在史學界取得共識。故此魏齊馬陵之戰的戰址當在郯城的馬陵山,馬陵道在郯城縣境馬陵山地段,南起大尚庄鄉的孫家塘,北到清泉鄉的九道灣,在郯城縣境約40餘公里。 馬陵道分山頂道、山澗道、河穀道,馬陵道旁與馬陵之戰有關的地名、村名很多。有馬場,相傳是喂養戰馬的地方;古寨,為駐扎軍隊的地方;有龐涓一次上馬石、射箭崖、卸甲營、恨谷崖、龐涓溝、龐涓二次上馬石、龐涓死地、分屍嶺、跑馬嶺、安子廟、龐涓墓等有關地名村名,與馬陵之戰有關的資料也很多。 在當地有關魏齊馬陵之戰孫臏和龐涓打仗的傳說故事流傳也很廣泛。 在馬陵道旁出土的戰國時期兵器有銅戈、銅矛、銅劍、銅簇等,特別是1987年大尚庄出土的一件帶銘文的銅戈《邵氏佐》戈,更加證明魏國軍隊曾在郯城馬陵山打過仗,否則魏國的兵器不會遺失在馬陵道旁。 據《戰國策》魏策載「伐齊是寡人之仇也,出大梁,過外黃,伐齊並莒」,說明是魏國發動的一次伐齊戰爭,時走的也是這條道。

⑸ 馬陵山四季作文6個自然段

春天
春天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
雪融化了,草發芽了。
春天像個美麗的故事,
給我們講著春季的萬物。
夏天
多彩的春天過去了,
我們進入炎熱的夏天。
綠樹成陰,雷風暴雨,
將在這夏天發生。
秋天
豐收的秋天終於到了,
五穀豐登,瓜果飄香,
農夫們正收割瓜果。
秋天是最好的季節。
冬天
涼爽的秋天過去了,
我們走進寒冷的冬天。
呼呼的大雪歡快地下著,
孩子們穿著棉襖堆雪人。

⑹ 三國馬陵山戰呂布和三英戰呂布是一回事嗎

馬陵山之戰位於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卧牛山下的大峽谷之中。峽谷一頭平緩開闊,另一頭卻陡峭險峻。孫臏和龐涓同是鬼穀子的徒弟,龐涓氣盛,孫臏深受其迫害,並被龐涓傷殘雙腿。孫臏逃離龐涓魔掌後,在馬陵山設埋,終將龐涓殺死。

⑺ 作文題目:我的家鄉。我想寫新沂馬陵山,請給我點材料。謝謝、詳細另加分

據考證,歷史上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里。公元前342年,魏國大將龐涓率兵攻打韓國,韓國求助於齊國。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直攻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回兵,齊軍早已繞道東撤。龐涓率兵追趕;孫臏採用減灶誘敵之計,將魏軍誘入馬陵古道,大破魏軍,射殺龐涓。明代李先芳的詩:「迥合長堤衛水秋,滿懷黃葉荻颼颼。居人近指馬陵道,遺磧遙傳瓦屋頭。昔日孫龐曾決勝,只今草木尚含愁。不知七國皆迷地,猶自停車弔古邱。」此詩亦可證馬陵山之戰發生於此。

馬陵山山清水秀,花香鳥語,氣象萬千,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極其豐富。馬陵山環境質量良好,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植物107科316屬521種,鳥類15目37科152種。山上有刺槐、松柏、果園、茶園。西坡近山地帶有金剛石、重晶石礦。古跡有望海樓朝霞、禹王台柳鶯、仙洞雲壑、清泉寺等。清代詩人屈復長期隱居此山,寫下許多優美詩篇。清乾隆皇帝五下江南,三過這里,並寫下多首贊美之詩;花廳古文化遺址出土的人殉墓葬,引起中外考古學家的關注;名勝古跡眾多,三仙洞、三真岩洞、龍台、全潮律院、禪堂、司吾清曉、龍泉夜雨、翰林墓、乾隆行宮、司吾古國遺址等,數不勝數。
馬陵山歷來為軍事要地,是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戰國時期齊魏之戰,孫臏勝龐涓於此。黃巢起義的傳說,韓世忠抗金的故事,在群眾中廣為流傳;一九四六年十二月的宿北大戰,陳毅元帥指揮部就設在風景區內的三仙洞內。

景區以其奇特的自在景觀、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著稱。清代乾隆皇帝六度南巡,三幸司吾山,寫下了「鍾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幾分」的詩句,形象地贊美了馬陵山的瑰美。 馬陵山風景名勝區約60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8.9平方公里。總體布局為三大景區:三仙洞景區為核心景區,精華所在,面積11.8平方公里,黃巢湖景區以自然野趣和水上活動為特色,面積11.28平方公里;花廳景區以「花廳古文化遺址」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為主要內容,具有科普游覽功能,面積6.82平方公里。

馬陵山位於亞歐大陸第一交通樞紐城市江蘇新沂市南郊。北起山東蘭山,南抵宿遷。江蘇省風景名勝區馬陵山位於新沂市區南10公里處,古稱司吾山,亦稱吾山。它由峰山、斗山、虎山、奶奶山和黃花菜嶺五座山組成,當地人稱為「五姊妹山」。群山之中以峰山五華頂為主峰,形勝之美,稱於江淮。

應好友之邀,一行五人到江蘇北部的幾個城市拜友,行止新沂市,向南25公里,有一古跡,名曰「馬陵山」。

馬陵山,發脈泰岳,綿延數百里,號稱「八百里馬陵」。「軍事奇謀古戰場,山水畫卷馬陵山」,公元341年,齊魏馬陵之戰孫臏勝龐涓於此,戰馬相連得名。清代乾隆皇帝稱為「第一江山」的馬陵山,自古為「淮北勝概」,「形勝之美稱於江淮」是蘇北久負盛名的佛教聖地,宿北大戰紀念地,八方景仰。

馬陵山山體蜿蜒、澗谷縱橫。山水尺度宜人,錯置極為自然,頗具江南山水之秀麗。在滿山青綠如茵的草地上,點綴叢叢松柏,潺潺細水與紫紅色山岩構成清新明快的動感色調,晨曦夕霧之時更見妖僥。我們五人踏入山門,映入眼中的「馬陵道」和「古馬陵道」兩尊石碑是願政協副主席和原國民黨起義將領分別所題,蔥蔥的古柏與路面頑石畫出歷史的變遷。清乾隆皇帝的御碑「第一江山」在松柏之中更是點睛神筆,五人攜手立此拍照紀念。感慨由心而出,一代名皇靠車、馬、人六下江南,走了多少縣級小城,留下多少頌揚的故事,我們現在的父母官為何不能再深入基層。

清 乾隆,《司吾山》:「綠野平陵翠黛蚊,拂廬小對意含欣,鍾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幾分」。《過司吾山》:「三度觀民駕幸吳,春風又復過司吾,蒼松間出紅牆寺,信遞江山畫意 " 。乾隆以一帝之身深入到那裡,是為了什麼?是為社稷江山,是體惜民情,是為了軍事設防,是君、臣、民的有機交融。

蜿蜒的山路,塊塊石碑,在導游的解說下都具有了神話的傳說,什麼打虎處,什麼陞官道,好似山水都靈氣,泉潮律院一代名院被日本侵略者燒毀,言談中不免大罵幾聲,小日本。登至宿北大戰紀念碑前,我們五位久久矗立於陳毅將軍的大理石像前,心中的尊敬和腦海中的追憶相容,中國的革命勝利凝聚了多少英雄兒女的生命和鮮血。緩步走下,翠竹環抱中的古寺就在眼前,「天下名山僧佔多」一塊多有靈氣的風水寶地,前有活水後有山,是,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仙境。

馬陵山,春,「繁花似錦、掙芳斗艷」。夏,「林木蔥蘢、溜泉潺潺」。秋,「山明水凈夜來霜、萬樹深紅有淺黃」。冬,「溪深難受凍、山涼更戴春」。走出山門,五人同慨,「此山雖小靈氣大,松柏直矗思齊魏,第一江山今悠在,明朝還敘華聯旺」。

趨車直奔----------閘頭魚…….

望採納。。。。。。

⑻ 三國演義好詞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48、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49、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隆中對   50、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51、適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   大王猶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於人?--芝對孫權語   52、此時人困馬乏,大家面面相覷,各欲逃生。   53、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向大江。   船上吳兵皆膽裂,子龍英勇世無雙!--後世對趙子龍的評價   54、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55、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56、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57、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58、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劉備對表語   59、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0、陶謙勞軍已畢,趙雲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   孔融、田楷亦各相別,引軍自回。   玄德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61、蒼頭臨大敵,皓首逞神威。   力趁雕弓發,風迎雪刃揮。   雄聲如虎吼,駿馬似龍飛。   獻馘功勛重,開疆展帝畿--後世對黃忠的評價   62、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63、三軍無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賞,乃丞相賞罰不明也。   且請寄庫,候今冬賜與諸軍未遲--趙子龍語   6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65、大丈夫願臨陣斗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   66、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梁,吾去一臂也!諸葛亮語   67、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68、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策對孫權的遺言   69、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死前語   70、布平生不好鬥,惟好解斗--轅門射戟前呂布語   71、前無去路,諸軍何不死戰?被袁軍圍困,曹操語   72、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流傳新野民眾的歌謠   73、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⑼ 馬陵之戰概括!越簡單越好!

公元前343年,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損失,發兵攻打韓國。齊威王待魏韓火拚後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攻打魏國。

魏國派太子申來抵擋,在馬陵全軍覆沒,隨之田盼又以「減灶」之策誘魏國龐涓中計,追至馬陵山中伏身亡,齊軍乘勝追擊,俘太子申,全殲魏軍。

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馬陵之戰也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戰例。

(9)馬陵山故事600擴展閱讀:

孫臏在馬陵之戰所用的戰略,其實便是孫子兵法「始計篇」所說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兵勢篇」所說的「以利動之,以卒待之」等虛實原則於實戰的運用。

齊魏馬陵之戰是《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具體運用,閃爍著孫臏軍事思想的光輝。

作為中國古代軍事 史上的一個著名戰例,齊魏馬陵之戰知名度高,傳播范圍廣,影響大,不僅有極高的軍事研究價值,而且對新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外交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⑽ 《《血色馬陵》》txt全集下載

《血色馬陵》 txt全集來小說附源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魯西南與蘇西北交界處,有一帶延綿的丘陵,本地居民習慣叫山,又因形狀如馬,所以叫做馬陵山。
比起全國的風景名勝,名川大山,馬陵山實在是不見經傳的,也許只有本地居民才知曉它,為了增加一點歷史文化底蘊,又杜撰些故事來。據說這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源地,孫臏用「減灶之計」誘惑龐涓上當,在馬陵山射殺了龐涓。又傳說南宋之時,抗金名將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曾鎮守馬陵山金斗關,勇截金兵。還有黃巢起義曾轉戰於此。這些已成為歷史,是否真實,也不一定可考。歪歪曲曲的地方縣志總有道理。但此地是中原腹地,又緊臨兵家必爭之地彭城,也許確有此事。抗日戰爭以來之事,卻是有藉可查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一五師從延安揮師挺進沂蒙山,與這里的抗日軍民一起創建了沂蒙革命根據地,對日寇展開了斗爭。在當時沂蒙革命根據地420萬人中,有120多萬群眾參軍支前、6萬多名革命先烈的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紅嫂精神」、「沂蒙小調」就源與這里。解放戰爭……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