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故事600字以上
㈠ 《數學的故事》讀後感(感想600字以上)
從圖形到數目,從幾何論證到代數消解,從特殊求解到尋找通式,……你可能無法感受每一次飛躍帶給發現者的驚喜,但想想你從Cantor那學來的對無窮的理解,那就是古人發現零時的心情。
透過三角學,幾何被翻譯成了代數;透過映射,我們在無窮間看出了大小;透過群,方程變得像某種對稱結構般美妙……每每一把利劍撕開未知的陰霾,那片少有人知的黑白就被抹上了色彩。
雖然自求解高次方程之後我就變成了過客,可我知道了:數學真的源於自然,源於生活,就好像n^2-(n+1)(n-1) = 1不是來自代數變換,而是源於某個染缸前的起舞。
(1)數學小故事600字以上擴展閱讀:
《數學的故事》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伴隨著人類社會進步和變革,數學是如何適應社會、宗教、文化和藝術的需求逐漸發展至今的。
作者把自己對數學的深摯熱愛傾注於字里行間,用淺顯易懂但又不平庸的語言,將數學這門深奧和復雜之學科的發展軌跡和內在動因生動地描繪出來。
㈡ 初中趣味數學故事 600字以上
在神秘的數學王國里,胖子「0」與瘦子「1」這兩個「小有名氣」的數字,常常為了誰重要而爭執不休。瞧!今天,這兩個小冤家狹路相逢,彼此之間又展開了一場舌戰。
瘦子「1」搶先發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麼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沒有我這個瘦子『1』,你這兩個胖『0』有什麼用?」
胖子「0」不服氣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風,想想看,要是沒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數來組成100呢?」
「喲!」「1」不甘示弱,「你再神氣也不過是表示什麼也沒有,看!『1+0』還不等於我本身,你哪點兒派得上用場啦?」
「去!『1×0』結果也還不是我,你『1』不也同樣沒用!」「0」針鋒相對。
「你……」「1」頓了頓,隨機應變道,「不管怎麼說,你『0』就是表示什麼也沒有!」
「這就是你見識少了。」「0」不慌不忙地說,「你看,日常生活中,氣溫0度,難道是沒有溫度嗎?再比如,直尺上沒有我作為起點,哪有你『1』呢?」
「再怎麼比,你也只能做中間數或尾數,如1037、1307,永遠不能領頭。」「1」信心十足地說。聽了這話,「0」更顯得理直氣壯地說:「這可說不定了,如0.1,沒有我這個『0』來佔位,你可怎麼辦?」
眼看著胖子「0」與瘦子「1」爭得臉紅耳赤,誰也不讓誰,一旁觀戰的其他數字們都十分著急。這時,「9」靈機一動,上前做了個暫停的手勢:「你倆都別爭了,瞧你們,『1』、『0』有哪個數比我大?」「這……」胖子「0」、瘦子「1」啞口無言。這時,「9」才心平氣和地說:「『1』、『0』,其實,只要你們站在一塊,不就比我大了嗎?」「1」、「0」面面相覷,半晌才搔搔頭笑了。「這才對嘛!團結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語重心長地說。
㈢ 數學小論文600字,最好是編故事,求求各位親
從一年級開始接觸數學;從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孩子時開始接觸數學;從1+1=2、1+2=3…… 開始學習數學,直至今天還在學習數學。學數學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學習數學的道路上,你會不知不覺的發現學數學的樂趣,數學的奧妙,你也會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其實,數學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要畫圖紙.......
同學們,你們肯定知道商人們批發商品吧,而且,商人們為了賺錢,會不停地把商品賣出買進,這樣就能獲得更多利潤了。
一次,我和爸爸在文具店買東西,爸爸拿起一個7元的筆盒對我說:「如果一個商人買了50個這種筆盒,以每個8元賣給文具批發商,又以每隻9元收購回來,再以每隻10元賣出去,那麼他是虧了還是賺了?」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這么簡單的題還想考我!他肯定是賺了,而且是賺了一大筆錢呢!」
「那他到底賺了多少利潤?」爸爸追問道。
我毫不猶豫地說:「他一個筆盒以7元買進,8元賣出,9元買進,10元賣出,一共可得利潤(8+10)—(7+9)=2(元)。就是說一個筆盒就可以賺得2元,50個筆盒按這種方式買進賣出,共得利潤100元。他是個很精明的商人。」
「不錯!」爸爸微笑著說。「也可以這樣算:買進時用了(7+9)×50=800(元)。賣出時得了(8+10)×50=900(元)。則這個商人賺了900—800=100(元)。」不過,爸爸話鋒一轉,「你知道為什麼要問你一個這么簡單的問題嗎?」
「不知道。」我搖搖頭,驚奇地說。
「一般來說,計算一道題有很多種方法。只要思考方式和推理過程是對的,結果就是一樣的。計算和預測利潤或損失就是用賣出商品得到的錢減去買入花的錢,結果是正數,就是賺了;結果是負數,就是虧了。就像剛才那個筆盒,如果商人用7元買走筆盒,用6元賣給另一個人,他就虧了1元。而商人用8元賣給另一個人後,他就賺了1元。」
「這就是說,生活中數學的影子無處不在,在商場里、交易所里都要廣泛運用到數學。」我恍然大悟。
在六年的小學生涯里我學到了許多許多,及將需要我探討是初中、高中、大學……的知識,我一定要努力學習!
㈣ 發生在我身邊的數學故事,600字
張三的小攤前來了個客人,要買二十元錢的花生仁,張三給客人稱好東西時,客人給他一張百元鈔票,張三剛開張沒有零鈔找不開,只得先去對面小攤的李四那裡兌換,換回來十張十元面值的鈔票,張三留下兩張,把其餘八張十元鈔票連同價值二十元的花生仁一起遞給客人手中。客人走後不久,李四找來了,說是剛才張三給他的那張百元鈔票是假錢,經一番核實證明李四所說是真,張三隻好又湊齊一百元錢給了李四。倒霉的張三看著手中的假錢百感交加,現在你替張三算算,他連錢帶貨一共損失了多少?
這是我編的故事,看能否用上?
㈤ 《100個數學故事》讀後感600字
「某某書店,開業大酬賓,一律七折,一律七折!」一個書店的廣播一遍遍播放著。愛撿小便宜的我忍不住去看看。就是在那不起眼的小書店,我買到了另一個數學朋友——《100個數學故事》。
這本書很有趣,用幽默的文筆介紹著各方面的數學,旁邊還插著幾幅有趣的圖畫,輕快地講著許多故事,使我在玩耍中學到了很多知識。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這里講了許多國家最早的數字。印第安人採用結繩記事,百位系在最上面,十位在中間,個位在最下面。紅色的繩子代表士兵,綠繩代表穀物,黃繩代表金塊。而古埃及的數字則用圖畫來表示。他們用小豎條來表示個位數;用馬蹄形或手柄來表示十位數;用丈量長度的繩子來表示百十位數,用手指來表示萬位數;用蓮花來表示千位數;用手指表示萬位數;而百萬位數實在太長了,他們便用一個嚇得兩手高舉的人形來表示,更大的千萬位數則用太陽神來表示。書中還講了許多數學家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泰勒斯和榨油機的故事。那時。橄欖油連續數年欠收,鄉親們只好求神的幫助。泰勒斯通過觀察,斷定今年要大豐收,丹鄉親們不相信。泰勒斯便開始低價收購榨油機。然而那年確實是個豐收年,大家皆大歡喜,但是沒有了榨油機。鄉親們只好忍痛去泰勒斯那裡高價借走榨油機。就這樣,泰勒斯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了一大筆財富。
讀完這些故事,你是否對數學更有興趣了呢?你是否對學習今後的數學更有信心了呢?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在數學的海洋中快樂地遨遊吧!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您採納
㈥ 急求數學家故事、數學史!!!!!一篇不少於600字,需要五篇
阿基米德(前287年—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 阿基米德
家。出生於西西里島的敘拉古。阿基米德到過亞歷山大里亞,據說他住在亞歷山大里亞時期發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今天在埃及仍舊使用著。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羅馬大軍圍攻敘拉古,最後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羅馬士兵之手。
阿基米德出生在希臘西西里島東南端的敘拉古城。在當時古希臘的輝煌文化已經逐漸衰退,經濟、文化中心逐漸轉移到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但是另一方面,義大利半島上新興的羅馬帝國,也正不斷的擴張勢力;北非也有新的國家迦太基興起。阿基米德就是生長在這種新舊勢力交替的時代,而敘拉古城也就成為許多勢力的角力場所。 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所以他從小受家庭影響,十分喜愛數學。大概在他九歲時,父親送他到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念書,亞歷山大城是當時世界的知識、文化中心,學者雲集,舉凡文學、數學、天文學、醫學的研究都很發達,阿基米德在這里跟隨許多著名的數學家學習,包括有名的幾何學大師—歐幾里德,因此奠定了他日後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
~~~~~~~~~~~~~~~~~~~~~~~~~~~~~~~~~~~~~~~~~~~~~~~~~~~~~~~~~~~~~~~~~~~~~~~~~~
芝諾生活在古代希臘的埃利亞城邦.他是埃利亞學派的著名哲學家巴門尼德(Parmenides)的學生和朋友.關於他的生平,缺少可靠的文字記載.柏拉圖在他的對話《巴門尼德》篇中,記敘了芝諾和巴門尼德於公元前5世紀中葉去雅典的一次訪問.其中說:「巴門尼德年事已高,約65歲;頭發很白,但儀表堂堂.那時芝諾約40歲,身材魁梧而美觀,人家說他已變成巴門尼德所鍾愛的了。」按照以後的 芝諾
希臘著作家們的意見,這次訪問乃是柏拉圖的虛構.然而柏拉圖在書中記述的芝諾的觀點,卻被普遍認為是相當准確的.據信芝諾為巴門尼德的「存在論」辯護.但是不象他的老師那樣企圖從正面去證明存在是「一」不是「多」,是「靜」不是「動」,他常常用歸謬法從反面去證明:「如果事物是多數的,將要比是『一』的假設得出更可笑的結果。」他用同樣的方法,巧妙地構想出一些關於運動的論點.他的這些議論,就是所謂「芝諾悖論」.芝諾有一本著作《論自然》.在柏拉圖的《巴門尼德》篇中,當芝諾談到自己的著作時說:「由於青年時的好勝著成此篇,著成後,人即將它竊去,以致我不能決斷,是否應當讓它問世.」公元5世紀的評論家普羅克洛斯(Proclus)在給這段話寫的評注中說,芝諾從「多」和運動的假設出發,一共推出了40個各不相同的悖論.芝諾的著作久已失傳,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和辛普里西奧斯(Simplici-us)為《物理學》作的注釋是了解芝諾悖論的主要依據,此外還有少量零星殘篇可提供佐證.現存的芝諾悖論至少有 8個,其中關於運動的4個悖論尤為著名. 關於芝諾之死,有一則廣為流傳但情節說法不一的故事說,芝諾因蓄謀反對埃利亞(另一說為敘拉古)的僭主,而被拘捕、拷打,直至處死.
~~~~~~~~~~~~~~~~~~~~~~~~~~~~~~~~~~~~~~~~~~~~~~~~~~~~~~~~~~~~~~~~~~~~~~~~~~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20年曾來中國講學。1938—1944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講學。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哲學上,早期為新實在論者,20世紀初提出邏輯原子主義和中元一元論學說。在數學上,從事過數理邏輯和數學基礎的研究。以他命名的「羅素悖論」曾對20世紀的數學基礎發生過重大影響,其與懷特海的巨著《數學原理》中提出的邏輯類型論成功的解決了包括羅素悖論在內的不少悖論,並且成為人類數學和數理邏輯歷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正是這本巨著使羅素獲得了崇高的聲譽。在教育上,主張自由教育,認為教育的基本目的應該是培養「活力、勇氣、敏感、智慧」四種品質。在政治上,反對侵略戰爭,倡導和平主義。重要著作有《哲學原理》、《哲學問題》、《心的分析》、《物的分析》、《西方哲學史》、《論教育》等。
人物生平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1872年——1970年),20世紀著名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一生著作達40餘部,論文或其他文章更多。他在多方面的建樹深刻地影響了西方哲學。 孤獨的童年 1872年5月18日,羅素出生於英國蒙茅斯郡特雷萊克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父約翰·羅素伯爵兩次出任首相,是爭取1832年英國改革法案通過的領導人。羅素兩歲時他的母親死去,大約一年後他的父親和姐姐也謝世了。祖父祖母自願承擔了撫養孩子的責任。羅素的祖母具有自由主義政治觀點,常教導羅素要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祖母是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嚴格簡朴的家教使得羅素備受壓抑,他每天早上要用冷水沐浴,大人從來不給水果,也從來喝不到啤酒,因此少年時代的羅素性格內向,他沒有被送到學校讀書,從小由外籍保姆和家庭教師照顧,學習德文,法文,義大利文。羅素的祖父有一個藏書極為豐富的圖書館,他經常藏身其中廣泛吸收文學、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他有勤於思考的習慣,這無疑受其祖母的影響。他自己也承認,從五歲起他就感到生活的無聊而常常獨步於園中,有時還因厭倦而有自殺的念頭,羅素的童年生活為他的孤僻、高傲、多疑、易變的性格以及特有的依賴性思想形成提供了孽生的神經因子和原始土壤。 羅素11歲時,跟著他的哥哥學習歐氏幾何學,當時他只能接受定義,卻懷疑公理的可靠性。這種懷疑決定了羅素哲學生涯的風格和目標,即以懷疑主義和謹慎的風格,探求「我們能知道多少以及具有何種程度」的確定性和可疑性。 1890年10月,羅素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從而進入空氣清新、思想活躍的教育園地。然而老師對他影響不大,倒是與同學的交往使他受益頗深。不久,他同學校的著名人物懷特海、莫爾、麥克塔格特、經濟學家凱恩斯等人結識,很快他便成為他們中間最受歡迎的一員。在第三學年時,羅素雖以優異成績通過學位考試,卻發誓再也不念這種只注重技巧而不重視基礎理論證明的數學了,改學哲學。他立志要像黑格爾那樣,建立一套哲學體系,獻身於哲學事業。 羅素大學剛畢業時,深信黑格爾、康德的哲學。1893年他寫了數學哲學論文《論幾何學基礎》,試圖修補康德所謂的時空形式是先天綜合判斷的理論。這使他獲得了劍橋大學研究員的資格。 當時德國的數學理論非常先進,正醞釀著一次根本性的變革。當羅素深入掌握了這些理論之後,他斷然放棄自己推崇已久的唯心主義觀點,轉向實在論,決心尋求一種正確的數學理論。 1900年7月,遇到象徵邏輯創始人皮諾。羅素讀了皮諾的著作,他感到許多問題突然都有了答案。同年10月,他同懷特海合寫《數學原理》,並於1910年、1911年、1912年分三大卷出版。這部書在邏輯發展史上是劃時代的。從此,邏輯脫離哲學而獨立,後來德國的大學就把數理邏輯歸入數學系。凡此都證明了羅素的特殊地位。 羅素發現人們力圖用邏輯學為數學奠定理論基礎的過程中,有一個常常用來說明其他概念的基礎概念「總類」是自相矛盾的,由此他建立了「悖論」學說,又稱「羅素悖論」。為了證實「羅素悖論」,許多數學家和邏輯學家提出各種理論方案,都解釋不通。羅素本人也中斷《數學原理》的寫作,對此作進一步研究。後來他提出「類型論」來解釋這種現象。「類型論」的影響也很大,它促使數學家認識某些詞語和語義研究的重要性,也孕育著羅素本人的另一種哲學思想,即邏輯原子主義的原理。 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的基本論點是,世界是由一些簡單的特殊事實構成的,它們只有簡單的性質和相互之間的簡單的關系,因此了解任何事物或主題的實質的途徑是分析,直到無可再分析的「邏輯原子」為止。邏輯原子並不是小粒的物質,而是構成事物的所謂觀念。羅素的這一套理論,對20年代中葉出現的維也納學派以及30年代出現的邏輯語義學有著巨大的影響。 羅素哲學思想中比較重要的,是他的「中立一元論」。大意是構成世界的材料既不是純粹的心,又不是純粹的物,也不是心物的二元對立,而是一種非心非物、對於心物都取中立態度的東西。這種中立的事物有時指事件,有時又指感官和材料,這種「世界材料」是構成心物最原始的東西。這些觀點都體現在他1921年完成的《物的分析》和《心的分析》兩部著作中。 羅素一向熱衷於政治理論的探討,並積極參與各種政治活動。早在1895年,他第一次結婚之後,同妻子一起旅遊了歐洲大陸,他研究了經濟和德國社會的民主,並盛贊《共產黨宣言》和三大卷《資本論》都是極富文採的偉大名著。當時他與社會民主黨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倍倍爾、李卜克內西都有往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積極從事反戰活動。他參加了禁止徵兵協會,發表了一系列呼籲和平的演講,對拒絕參加罪惡戰爭的人給予真誠幫助。1916年因為撰寫反戰傳單被罰款100英鎊,由於其拒付,法庭就拍賣了他在劍橋大學的圖書作抵押。隨後三一學院也解除了他的教職。1918年,他又給反戰報紙寫社論,因「侮辱同盟國」而被監禁6個月。鑒於其名聲,他被判決在布里克斯頓監獄中的一個小屋中寫作和研究。戰爭結束後,羅素訪問了蘇聯,會見了列寧、托洛茨基和高爾基,他對共產主義者信仰的目標表示同情,但也對蘇聯的政治和社會生活方式表示憂慮。1920年8月,羅素訪問了中國。他一貫同情被壓迫民族。在英布戰爭中,他站在布爾人一邊,為此他在英國貴族中極為孤立
波恩哈德·黎曼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 。1826年9月17日生於漢諾威布列斯倫茨,1866年7月20日卒於義大利塞那斯加 。1846年入格丁根大學讀神學與哲學,後來轉學數學,在大學期間有兩年去柏林大學就讀 ,受到 C.G.J.雅可比和P.G.L.狄利克雷的影響。1849年回格丁根。1851 年獲博士學位 。1854 年成為格丁根大學的講師,1859年接替狄利克雷成為教授。 1851 年論證 了復變 函數 可導的 必要充分 條件( 即柯西-黎曼方程) 。藉助狄利克雷原理闡述了黎曼映射定理 ,成為函數的幾何理論的基礎。1853年定義了黎曼積分並研究了三角級數收斂的准則。1854年發揚了高斯關於曲面的微分幾何研究,提出用流形的概念理解空間的實質,用微分弧長度的平方所確定的正定二次型理解度量,建立了黎曼空間的概念,把歐氏幾何、非歐幾何包進了他的體系之中。1857年發表的關於阿貝爾函數的研究論文,引出黎曼曲面的概念 ,將阿貝爾積分與阿貝爾函數的理論帶到新的轉折點並做系統的研究。其中對黎曼曲面從拓撲、分析、代數幾何各角度作了深入研究。創造了一系列對代數拓撲發展影響深遠的概念,闡明了後來為G.羅赫所補足的黎曼-羅赫定理。
編輯本段主要成果
在1858年發表的關於素數分布的論文中,研究了黎曼ζ函數,給出了ζ函數的積分表示與它滿足的函數方程,他提出著名的黎曼猜想至今仍未解決。另外,他對偏微分方程及其在物理學中的應用有重大貢獻。甚至對物理學本身,如對熱學、電磁非超距作用和激波理論等也作出重要貢獻。黎曼的工作直接影響了19世紀後半期的數學發展,許多傑出的數學家重新論證黎曼斷言過的定理,在黎曼思想的影響下數學許多分支取得了輝煌成就。黎曼首先提出用復變函數論特別是用ζ函數研究數論的新思想和新方法,開創了解析數論的新時期,並對單復變函數論的發展有深刻的影響 。
~~~~~~~~~~~~~~~~~~~~~~~~~~~~~~~~~~~~~~~~~~~~~~~~~~~~~~~~~~~~~~~~~~~~~~~~~~
Brook Taylor
18世紀早期英國牛頓學派最優秀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國數學家泰勒(Brook Taylor),於1685 年8月18日在米德爾塞克斯的埃德蒙頓出生。1709年後移居倫敦,獲法學碩士學位。他在171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並於兩年後獲法學博士學位。同年(即1714年)出任英國皇家學會秘書,四年後因健康理由辭退職務。1717年,他以泰勒定理求解了數值方程。 最後在1731年12月29日於倫敦逝世。
泰勒的主要著作
泰勒的主要著作是1715年出版的《正的和反的增量方法》,書內以下列形式陳述出他已於1712年7月給其老師梅欽(數學家 、天文學家)信中首先提出的著名定理--泰勒定理:式內v為獨立變數的增量, 及 為流數。他假定z隨時間均勻變化,則 為常數。上述公式以現代形式表示則為:這公式是從格雷戈里-牛頓插值公式發展而成的,當x=0時便稱作麥克勞林定理。1772年 ,拉格朗日強調了此公式之重要性,而且稱之為微分學基本定理,但泰勒於證明當中並沒有考慮級數的收斂性,因而使證明不嚴謹, 這工作直至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才由柯西完成。 泰勒定理開創了有限差分理論,使任何單變數函數都可展成冪級數;同時亦使泰勒成了有限差分理論的奠基者。泰勒於書中還討論了微積分對一系列物理問題之應用,其中以有關弦的橫向振動之結果尤為重要。他透過求解方程 導出了基本頻率公式,開創了研究弦振問題之先河。此外,此書還包括了他於數學上之其他創造性工作,如論述常微分方程的奇異解,曲率問題之研究等。 1715年,他出版了另一名著《線性透視論》,更發表了再版的《線性透視原理》(1719)。他以極嚴密之形式展開其線性透 視學體系,其中最突出之貢獻是提出和使用「沒影點」概念, 這對攝影測量制圖學之發展有一定影響。另外,還撰有哲學遺作,發表於1793年
㈦ 急需數學小故事600字,對話2~3分鍾,急需,請大叫要幫幫我啊~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於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必輸無疑。但是田忌採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這是我國古代運用對策論思想解決問題的一個範例。
下面有一個兩人做的游戲:輪流報數,報出的數不能超過8(也不能是0),把兩面三刀個人報出的數連加起來,誰報數後使和為88,誰就獲勝。如果讓你先報數,你第一次應該報幾才能一定獲勝?
分析:因為每人每次至少報1,最多報8,所以當某人報數之後,另一人必能找到一個數,使此數與某所報的數之和為9。依照規則,誰報數後使和為88,誰就獲勝,於是可推知,誰報數後和為79(=88-9),誰就獲勝。88=9×9+7,依次類推,誰報數後使和為16,誰就獲勝。進一步,誰先報7,誰就獲勝。於是得出先報者的取勝對策為:先報7,以後若對方報K(1≤K≤8),你就報(9-K)。這樣,當你報第10個數的時候,就會取得勝利。
㈧ 接著下面的話題,編一個600字左右的數學故事。如果編的好,加分
狐狸和烏鴉 一天,烏鴉得到了一塊肉,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很想從烏鴉嘴裡得到那塊肉。由於烏鴉在樹枝上嘴裡叼著肉,狐狸沒有辦法在樹下得到,對肉的垂涎三尺又使它不輕言放棄。它眼珠一轉:「親愛的烏鴉,您好嗎?」沒有回答。狐狸只好賠著笑臉:「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烏鴉看了狐狸一眼,還是沒有回答。狐狸搖搖尾巴,第三次說話了:「您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可以給我唱首歌嗎?」烏鴉聽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來。可是剛一張嘴,肉就掉了,狐狸叼著肉便一溜煙地跑了,只留下烏鴉在那裡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