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母親的故事讀後感600字初中作文

母親的故事讀後感600字初中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15:31:44

A. 安徒生童話母親的故事讀後感

安徒生童話《母親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偉大又仁慈的母親,她有一個兒子,不幸的是這個兒子馬上就要死去了,有一天死神把他的孩子帶走了。這位母親不畏一切艱難困苦,她答應每個幫助她找到孩子的人任何要求,最後她找到了代表孩子生命的花,可是她所能選擇的是孩子痛苦的或者,或者是死去,最後這位母親放棄了選擇,孩子去了另一個幸福的國度。

B. 我媽媽繪本故事讀後感100字

今天是母親節,而我在讀寫課上讀的繪本也是《我媽媽》。

書中的我媽媽不僅是一個手藝特好的大廚師,也是一個很會雜耍的特技演員。她不但是一個神奇的畫家,還是全世界最強的女人。她還是一個有魔法的園丁,她能讓所有的東西長得很好;她也是一個好心的仙子,在我難過時,總是把我哄得很開心。她的歌聲像天使一樣甜美,吼起來像獅子一樣兇猛。她像蝴蝶一樣美麗,像沙發一樣舒適,像貓咪一樣溫柔,像犀牛一樣強悍。不管她是一個舞蹈家,還是個航天員,也不管她是個電影演員,還是個大老闆,她都是我的媽媽。我愛我媽媽,媽媽也非常愛我。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媽媽也真的很棒耶!她開心的時候會像貓咪一樣溫柔,生氣的時候會像老虎一樣吼叫;她像貓頭鷹一樣聰明,會做數學題,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她像小蜜蜂一樣勤勞,還廚藝特好,我最喜歡吃她做的土豆燉牛肉和可樂雞翅了;她還像一個會魔法的仙子,總是讓我開心快樂。

媽媽好愛我呀!我也很愛媽媽!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改掉粗心的壞毛病,不惹媽媽生氣,聽媽媽的話。

C. 謝謝你的愛媽媽的故事讀後感八百字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每當聽到這歌聲時,我便想起了我親愛的母親。 很小的時候,常常是母親給我洗澡,我總是十分樂意,因為在那時候,母親那白嫩光滑的手在我肌膚上輕柔地擦過,無比舒服。洗完澡後,我總習慣式的把母親的手拿著看,白白的、嫩嫩的、柔柔的,就像軟奶糖一樣。此後,我便對母親的手產生了好感。每次上學前,母親就用她那雙手摸著我的小臉蛋兒說:「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講,知道不?」,我便望著她那雙手,笑眯眯地做了個鬼臉,上學去了。母親的手在我的心口中便成了一道靚麗的景觀,我的時刻刻都喜愛著它。 長大後,原來那個天真幼稚的小女孩,已變成成熟穩重的我了,不再向母親撒嬌了。母親的手雖不是常常仔細瞧過,但那美好的記憶卻永存於我心中。 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窗外寒風呼嘯,我正沉浸於美夢之中。忽然,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驚醒了我,並且離我越來越近。我想一定是母親,她常常夜晚來幫找蓋被子。果然,被子動了,把我冰涼的腳蓋住了,母親還把我兩肩上的被子掖緊廠一下。頓時,暖和極了,心裡亢滿了對母親的感激。哎喲!怎麼有點疼呀!一隻手滑過了我的額頭,把我眉睫上的頭發輕輕地移開。怎麼?是母親的手嗎?記憶中母親的手可不是這樣呀?滿腦子的問號副得我喘不氣來。於是,我便小心地略睜開一隻眼睛,啊!模糊中的手滿是痕跡,黑黑的,一定是割紅暑藤時弄的。我努力再睜開些,看到了!看到了!那分明是母親的手,手上的疤痕像起風時的波浪一樣,凹凸不平,幾撮手指像光禿禿的樹桿,缺乏了生機,沒有了以前的柔軟,整體上看,跟一片枯黃的樹葉沒什麼兩樣。頓時,鼻子酸酸的,心裡很不是滋味,這就是我心目中那道靚麗的景觀嗎?不,不,我不要這樣,正想叫住母親,但她離去了。我睜開雙眼,淚水打濕了我的睫毛,看著母親遠去的背影,她蹣跚地走著,並用雙手狠狠地錘著自己的腰。這時,我多麼想過去幫她按摩一下,去撫平她那雙凹凸不平的手,那雙失去光澤、圓潤的手,那雙像枯藤黃葉的手,那雙…… 正因為這雙平凡而又普通的手,使我安然舒適地走過了14個春、夏、秋、冬,為我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使我有了自己的追求目標。感謝你,母親的雙手,我心日中那道靚麗的景觀。 母親,我長大後一定再還您那雙美麗的手! 母親老了,單是從她那一頭夾雜著霜白的頭發和那張歲月尖刀刻出道道溝渠的面孔,我便讀出,母親確實被我榨幹了油水,逐漸地老了。 每天清早,洗漱完畢後,來到飯桌前,一頓熱呼呼、香噴噴的早餐已呈現在飯桌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十幾個春夏秋冬無一日不如此。秋末冬初的早晨,天還暗得很。我總是多次央求母親把我送出家門口的這段黑胡同,可她仍堅持要我自己走。就像小時候,我跌倒了,任憑我怎樣大聲地哭吼,她仍堅持要我自己爬起來,等我爬起來後她會獎勵我一個甜甜的微笑。作為一個幼小的孩子,我當時也是很滿足的。但此時聽著大風的吼叫,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我拚命地跑出小胡同,等跑完全程回頭報以微笑時,卻分明看到胡同的對面有一個單薄的身影。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膽子大了起來,我勸母親不要再去送了,可她仍不放心。哎!現在才知道去追憶心靈深處的那份感動。母親天寒時目送我上學的那一幕已成定格,像一架舊式照相機,「咕嚕」冒出一股白煙,拍下一張美輪美奐的照片。 母親非常勤勞,有一次,我同她一起回到農村的姥姥家,真不巧,正趕上下雨。為了防止白菜被淋濕,母親需將剛從地里運回的幾百顆白菜一趟一趟地抱進屋裡。母親讓我和姥姥先去睡,自己卻從9點忙到深夜,不曉得姥姥當時什麼感受,她一定很心疼。 母親為我付出了一切,而對我卻一無所求。我以滿腔的熱情去讀母親,或許再讀二三十年我會讀懂。 父親是文言文 母親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優美雅緻,感人至深;父親則是一篇文言文,讀起來艱澀難懂,需逐字逐句用心理解,才能發現他的美,他的愛。 如今我已是初二學生,需要上晚自習,有時候和同學出去辦點事,會忙到快9點,即便如此,父親仍舊坐在飯桌旁一邊讀報紙,一邊等我回來和他共進晚餐。 有時我會做功課到很晚,但他卻執意要陪我讀到深夜,總是講些動聽的故事來放鬆我的神經,還不忘為我把杯里的水沏滿。 「爸,你困了,先睡吧。」 「不用,我讀這份報紙呢。」 「別看了,去睡吧。」 「這報紙挺有趣的。」 「什麼報紙……」 一瞬間,空氣凝固了,所有的景象都被卡住了,我更是感動得不能呼吸——父親拿著報紙,津津有味地「讀著」,而那報紙上的汽車輪子卻朝天了……。 我和父親不斷地靠近,使我逐漸讀懂了父親的文言,心與心的溝通使我時常把父親當作自己最鐵的哥們兒。父親希望我去索取他的一切,而他也心甘情願地付出。 父親將真愛說得膚淺,而我努力地把那真情讀出;父親的文言難念難懂,而我將不懈地用心去讀。點評: 這是以「寸草春暉」之心濃縮成的文字。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父母的愛和感激!文字雖然淺淡,卻張揚了人世間的至真、至善、至美,細細品讀,真切感人!
母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雖然沒有讀過幾年書,但是她卻知道怎樣來愛自己的孩子。 記得那是個冬天,我還沒有做完家庭作業就去睡覺了。過了一會兒,大概母親看了我的作業本,一下就把我從床上拽了起來,並且一臉嚴肅地說:「你怎麼能不完成作業就先休息呢!趕快先完成作業。」看著母親那張嚴肅又可怕的臉,我連忙走到書桌前,拿起筆桿,又開始繼續做。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想出了答案。抬頭一看鍾,天啊!都已經12點了。這時,看到旁邊的母親精神抖擻。疲倦的我連書包也沒整理就向床上撲去。在朦朧中,我看到母親還在幫我整理書包的背影...... 母親對我的學習要求很嚴格,對我的學習要求很嚴格,對我學習上的需求卻盡量滿足。 有一次,我看見我的同桌有一本《作文大廈》,於是我很好奇,就找他借來看看。沒想到,剛看完幾篇就覺得這本書里講了許多作文方法,它對自己的作文有幫助。於是放學後。我便把這事告訴了母親。 母親便放下手頭上的農活,上街跑到書店問。十幾個書店問玩了,卻沒有買到那本書。我心裡有點焦急了。可是母親說:「你安心學習吧,我已求書店老師帶,老闆說過一個星期後去進貨。一定帶來。書的事。一有消息,我就告訴你。」母親的腿是有風濕病的,我見她這樣不辭辛勞的奔波,心裡也過意不去,就說:「算了吧。母親,我現在覺得那本書沒有多大用處。」盡管我遮掩著心中的不舍。可母親卻遲疑不肯放棄。母親在一個星期後去那書店,可老闆卻說:「.進貨時還沒有,再等一個星期。」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門外響起了沉重的腳步聲。我在等媽媽回來了,便急忙去開門,只見母親全身被雨淋濕,那本來蒼白的臉顯得更加蒼白了。她帶著疲憊的笑容說道:「看我給你帶什麼回來了?」說完,就給我一本書。我一看,正是我夢寐以求的《作文大廈》。我當時真是興奮不已,不知怎麼感激才好。媽媽深情的望了我一下,說:「你好好讀一讀它吧,不要辜負我的希望。」從此,我以後讀書更專心了。每當我想要偷懶時,母親總會告訴我要勤奮;每當我難題戰斗時,母親總會陪我到深夜;每當我想要得到一些關於學習的書籍,母親總會全力以赴的弄得到手。我才知道如果沒有母親的付出,就沒有我這優異的成績。我現在努力學習,也是為了對得起良心,對得起我的母親。我要讓自己所有的感激與敬意都匯成一句發自內心的話:「感謝你,母親!

D. 《母親的親情》20字讀後感

寫讀後感需要真情實感,所以還是自己閱讀後,自己動筆比較好,下面提供關於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寫作方法: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寫作要點:
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如果是走馬觀花地讀,囫圇吞棗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E. 母親逃難的故事讀後感

我和母親去逃難
——抗戰年代的片斷回憶
卜利
□卜利
自從1943年2月下旬,日本鬼侵佔洋青圩之後,經常出兵到周圍村莊掃盪。尤其是我們深坭塘組織抗日自衛隊抗擊日偽大掃盪之後,日偽軍更加猖狂地屢次到我們深坭塘游擊區大掃盪。但每次來掃盪都遇到自衛隊的伏擊,都要抬著死屍和傷員回去。因此,日本鬼對我們深坭塘抗日自衛隊恨之入骨。
1944年8月初旬,日本鬼不甘心失敗,夢想消滅深坭塘這支抗日隊伍,又出兵侵佔了安鋪鎮,形成東西兩面夾攻我們深坭塘游擊區,形勢非常緊張,害得我們人心惶惶,雞犬不寧。
1944年8月9日(農歷六月二十一),中共南路特委根據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命令深坭塘抗日聯防區擴展至界炮山內、山家等地區,組織「老馬起義」,成立遂溪縣抗日聯防大隊。我父親——齊哥(年紀較大自衛隊員對他的尊稱)也隨自衛隊到山家,參加「老馬起義」,離開家鄉,再次走上抗日最前線。
然而,我們村的青壯年都參加自衛隊了,其餘老弱群眾,為了生存就必須尋求向外逃難之路。於是,我們全村老弱群眾大部分都選擇非日佔區——界炮圩逃難。
大敵當前,全村群眾都紛紛向外逃難了。父親不在家,我母親(洪氏)只好背著年僅三歲的妹妹,挑著行李,拉著我,跟隨其他群眾向界炮坦塘仔村我二伯女兒家逃去。當時,我只有六七歲。因家庭貧窮,營養不良,身體很差,加上我母親右腳殘疾,走路很困難。我們從傍晚六時左右出發,走到深夜,已經人困肚飢,所以越走越慢。在不知不覺中,前後已無人影,母親也不知去向,唯有我自己獨行。
深更半夜,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在異鄉野外獨走;一個殘疾的母親,在黑暗的夜晚,不幸走失了唯一的兒子,多麼痛苦、多麼悲慘,可想而知。可是,當時我並沒有害怕,也沒有大聲嚎哭,只是暗暗流淚。無奈之際,我只好借著朦朧的月光,艱難地朝著前進的大路(牛車路)繼續往前走。我一面走一面想:日本鬼呀!你們真是罪惡滔天、慘無人道……
我走著,想著,越走越困,越走越慢。約摸又走了五個小時,天也漸漸亮了。這時,我殘疾的、可憐的母親滿臉淚痕,背著妹妹從後面艱難地、焦急地、氣喘吁吁地追上來,甩掉行李,悲喜交集,雙手攬住我痛哭一場。
天亮了,我們母子重逢了。我忍住悲痛,抹乾眼淚,勒緊褲帶,頂著肚餓,繼續往前走。我們一邊走一邊問,問了很多人,才走到我二伯女兒家。可是,這個家,也是有上餐沒下餐,長年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我們無依無靠,只好將就自家帶去的少量食物煮水充飢……
在抗戰時期,我們遭遇日本侵略者「三光政策」大掃盪的禍害,何止千家萬戶被迫妻離子散、背井離鄉、忍飢挨餓、無家可歸、受盡人間苦楚。以上逃難遭遇,是我在抗日戰爭年代苦難、悲慘童年生活片斷回憶的真實寫照。

F. 母親的讀後感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寒假期間,媽媽又給我買了很多書,有勵志故事、人物傳記、歷史名著等。今天我讀了一本高爾基的《母親》,看完後非常喜歡,並深有感觸。
《母親》這本書描寫的是封建時代,人們被繁重的勞動壓迫,被權力所利用。年輕人渾渾噩噩,在烏煙瘴氣的酒吧,灌著烈酒唱著放肆的小曲,打架斗毆,這是多麼頹廢啊!剛失去父親的巴維爾非常氣憤,他要讓真理和自由回到大家身邊,他不想讓人們這樣墮落下去!巴維爾的革命爆發了,一個個革命朋友在他的號召下向巴維爾靠攏,巴維爾的母親也被革命氣息所感染,滿滿覺醒,站到了革命斗爭的最前列,她和兒子一起並肩作戰,並為了巴維爾革命成功,她可以舉起那被斬斷的黨旗,母親的偉大光輝使她不顧一切的唱著革命葬禮進行曲……
書以《母親》為題,正是贊美了母親的偉大,在巴維爾入獄後,是她接著革命,用她堅定而又弱小的聲音說:「相信真理吧,勞動人民萬歲!」真本書沒有直接歌頌母愛,但是通過母親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的支持,到最後自己也投身革命事業,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已經上升到了對無產階級革命者、對真理的愛,獻出了自己全部的愛!
這本書的結局是悲慘的,革命沒有結果,母親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但結果一定是母親的聲音、人民的吶喊;一定是巴維爾與革命者的胸膛;是全世界追求真理與自由的革命者高唱革命葬禮進行曲。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一個深刻的領悟:如果人生沒有自由,那就失去了飛翔的權力,人生如果沒有對真理的追求,就失去了飛翔的動力。
望採納。

G. 母親逃難的故事讀後感

我讀完這個故事很感動,這是一個多麼有心的人,記住了幾十年前媽媽說的話,他又是多麼的孝順。讓我們也學會感恩吧,我們的媽媽也在時時刻刻關心著我們。默默的為我們奉獻,我也要給媽媽回報,讓她幸福。

H. 感動學生的母愛故事讀後感

世上一切都勝不過母愛,母愛比血濃,比淚咸。
看了《感動小學生的100個母親》後,我深深地感覺到了:母親的愛像一條河,只有源頭,沒有盡頭;母親的愛能超越生死,感動天地;母親的愛像一口井,井水甘甜,卻永無止境。
母親的愛無處不在,一頓飯也盛滿了愛心。我記得一個故事中,一個女孩賭氣離家出走。一個老婆婆見她很餓,便煮了一碗餛飩緞給她吃。那女孩感動得熱淚盈眶。可是,老婆婆卻說,:「我只是給你煮了一碗餛飩罷了,而你的母親給你煮了那麼多年的飯,你有沒有感謝過她呢?」這樣一些句平平淡淡的話,卻包含了許多。的確,我們對陌生人的恩情感動不已,卻對親人的一輩子恩情卻視而不見。
而母愛的禮物能超越生與死的境界。在一個故事,一個母親為了給死去的兒子買些水果,被掰斷了手指。一般人肯定不願意,可故事中的主人公肯定值。因為母愛。
只要世界上有了媽媽們慈祥溫暖的愛普照人間,生命之火就會生生不息!

I. 《講故事的人》讀後感600字左右,從成長、母愛、人性

看了莫言在斯德哥爾摩的演講稿——《講故事的人》,出乎意料地喜歡。本以版為那是為文學界權的精英們講的,掃讀一下就過去了,可它一下就吸引住了我,並一口氣讀到最後。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是他的光榮,也是全中國人的驕傲。他的作品我拜讀的不多,在今年的《讀者》雜志上見到一篇「凶惡的吃相」的短文,讓我笑噴了。《講故事的人》也許由於環境所迫,藝術加工的成分幾乎沒有,可文章中那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的強烈情感早已溢於言表。也是我見到的大人物說普通人話的楷模。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