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我的家鄉故事1000字

我的家鄉故事10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19 18:15:46

A. 追溯我的家鄉的故事(歷史論文) 偶的家鄉素廣東中山,1000字左右,麻煩大家幫偶想一想!!!

廣東省中山市是孫中山的故鄉,在孫中山的一生中佔有特殊的地位,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城市。這座城市與偉人孫中山不但是血脈相連、精神相依,而孫中山更是這座城市之魂。中山市在學習、研究和宣傳孫中山精神方面,堅持長期性、地方性、現實性的方針,不斷取得新成果,在全國孫中山研究中有較大影響。本文從三方面介紹了中山市的孫中山研究,一是孫中山與中山市的特殊淵源;二是中山市的孫中山研究,這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又分三小點予以介紹:主要研究機構和組織,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三是中山人民對加強孫中山研究充滿期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強化認識、強化策略、強化統籌、強化協調、強化落實,著力推進孫中山研究和資源利用等各項工作。
一、孫中山與中山市的特殊淵源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近代化的傑出代表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誕生於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為香山縣誕生了一代偉人孫中山,在他逝世後,1925年,廣東國民革命政府為紀念孫中山而易名為中山縣,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改為中山市(縣級),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
中山市作為孫中山的故鄉,是與孫中山關系最密切的地級市,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偉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孫中山出生於中山,13歲到檀香山讀書前一直生活在翠亨村。17歲時回國,在故居門前南側親手栽種一顆酸子樹。由於在檀香山接受了數年西方文化教育,他針對當時翠亨村舊習進行改革,如設立壯丁夜警團,修改村道,裝設街燈等。盡管孫中山變革現實的願望是那麼良好,由於條件所限,特別是他在村裡宣傳科學,破除迷信,搗毀神像的行動,不但得不到支持,反而觸怒了村民,被迫離開翠亨去香港。這是孫中山第二次離開生他養他的翠亨村。1886年至1892年,孫中山先後在廣州、香港學醫,也常在寒、暑假返鄉度假。1892年3月,由其兄孫眉出資,孫中山親自設計和主持建造了中西合璧、具有獨特藝術風格與極具科學內涵的新居——一座赭紅色二層小樓,即我們今天瞻仰的翠亨村孫中山故居。1892年7月23日,孫中山從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至1895年間,在澳門、廣州行醫期間也經常返鄉居住,並常與陸皓東等好友議論時政,討論救國方略。孫中山還在石岐開辦中西葯局,借行醫賣葯宣傳民主革命。1894年孫中山提出改良政治、拯救中國建議的《上李鴻章書》即是在翠亨村新居書房中奮筆疾書而成。上書失敗後,孫中山最後放棄醫人的職業,轉而從事「醫國」的事業,走上了武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職業革命家。由於廣州起義的失敗,孫中山遭清政府懸賞通緝,被迫流亡國外堅持領導革命。
1912年5月27日,剛剛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親往各省考察,決心致力於「社會革命」,途中,得便經香港、澳門回鄉探親訪友,回到了他闊別了16年的故鄉,這也是孫中山最後一次在他自己親手建造的小樓里小住。他在翠亨以平民自居,熱情接見親友鄉鄰,備茶設宴,與民同樂。為了對這次團聚作永久之紀念,孫中山還與家人在故居門前拍攝了照片,這張照片是現今發現的孫中山及其家人與孫中山故居的唯一一張合影。1925年3月12日上午9時30分,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孫中山因患肝癌醫治無效,留下「和平……奮斗……救中國!」的最後遺言,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
綜上所述,中山市翠亨村是孫中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是他最早認識社會的窗口,是孕育他革命思想的土壤,是他最早進行社會改革的試驗場。中山市作為孫中山的故鄉,在孫中山的一生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與孫中山相關的歷史資源優勢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
二、中山市的孫中山研究
孫中山生於我們中山這塊土地,我們的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是中山人民的驕傲和榮耀,也是我市的城市品牌和精神財富。中山有研究孫中山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山人民懷著崇高敬意紀念孫中山、學習孫中山,弘揚他的精神,研究他的思想和實踐,長期堅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主要研究機構和組織
1.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及依託故居紀念館建立的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
紀念館和研究所相繼成立於1956年和2002年,現任館(所)長蕭潤君。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和孫中山研究所合二為一,是中山市研究孫中山的常備力量。
位於翠亨村的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獨具天然的優勢,是偉人故里最早研究孫中山的機構。加強對孫中山及其偉大思想的研究,是中山市文史學者別無旁貸的責任。1956年11月,我市在翠亨村成立了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開始廣泛收集有關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資料與文物,極大地豐富了館藏。十年動亂期間,故居幸而沒有受到嚴重破壞,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之一。
2002年,我市又依託故居紀念館成立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加強對孫中山及其偉大思想的研究,現有研究人員11人。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以「孫中山及其成長的社會歷史環境」為主要的方向開展研究工作,包括孫中山出生、成長的社會背景,如:嶺南文化、珠江三角洲民俗、華僑歷史的研究;孫中山生平經歷的研究;孫中山的家庭、親屬與後裔的研究;孫中山與其同時代特別是香山籍人物的研究;孫中山及其相關文物的研究;孫中山思想的研究等。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經過持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在朝著孫中山史績的陳列展覽中心、孫中山文物資料的收藏中心方向努力;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則力爭成為全國孫中山研究中心。
2.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
成立於1983年,現任會長為原中山市政協副主席、孫中山曾外甥孫楊海(孫中山姐姐孫妙茜的曾孫),該會是中山市孫中山研究的核心力量。
中山市對孫中山研究有著特殊的感情和貢獻。孫中山研究同孫中山家鄉有著特殊關系。在時任政協主席陳振光,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山市委會主委蘇干遠等提議下,經中山市委宣傳部批准,1983年8月28日,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正式成立,這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研究孫中山的地方群眾性學術團體。研究會以中山學者為主,包括部分從中山調離赴外地工作或移居港澳及海外的會員,聘請著名辛亥革命史和孫中山思想研究學者陳錫祺、章開沅、張磊、黃彥等為顧問,孫中山親屬孫滿、孫乾、孫穗芳、孫穗芬、戴成功等為名譽顧問。研究會成立後,在中山市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堅持長期性、地方性、現實性的方針開展孫中山研究工作。目前,該研究會共有174名會員,其中市內會員158人、市外內地會員6人、港澳會員2人、僑居國外的會員6人,分9個研究活動小組,累計發表文章870多篇,其中許多文章論點新穎,史料翔實,富有地方特色,學術價值較高。
3.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孫中山研究所。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孫中山研究所於2008年11月22日成立,所長是肖飛副教授。其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中山大學孫文學院孫文研究室。該所現有研究人員18人,注重發揮高校資源優勢,著重在研究孫中山原著上下功夫,並緊密結合實際從事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
4. 民革中山市委會孫中山研究小組。
民革組織與孫中山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淵源。中山市民革許多老黨員對孫中山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們的父輩或祖輩曾經是孫中山的學生和戰友,是孫中山的追隨者。他們了解或掌握著許多珍貴的見聞或資料。民革注意加強對孫中山思想的研究、學習和宣傳。民革孫文研究會(小組)成立於1994年3月。2007年民革市委會完善了對孫中山思想研究的組織架構,成立民革中山市委會孫中山思想研究小組,現有成員19人。
(二)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
中山市研究孫中山的全體力量,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筆耕不綴,碩果累累,成績喜人。
1. 以翠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為主體的力量長期堅持從事孫中山與家族文物及其史料收集、整理,保存了大量有關孫中山事跡的第一手史料,如有關孫中山青少年時代的史跡,孫中山家族和後裔及孫中山與香山籍革命追隨者的歷史資料,都是孫中山研究很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這其中尤以1955年即進入故居工作、後又長期擔任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副館長的李伯新最為突出。50多年來,他走訪了大量相關人士,請他們憶述有關孫中山的事跡,整理和挖掘出了大量歷史資料,出版了《孫中山史跡憶訪錄》、《孫中山史料輯錄》,得到了包括資深的新中國第一代研究孫中山的專家學者陳錫祺、張磊、黃彥等的高度肯定和贊譽。
故居收集整理了大批孫家文物,都是極其珍貴的。如1994年在整理館藏文物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一枚孫中山在美國使用過的火車票。這張車票是考證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在美國活動的重要線索,亦是孫中山文物中頗具特殊性者,1994年4月,國家文物局專家鑒定小組將其譽為「一級中的一級」文物。紀念館現有孫中山遺物68件,各類文物1610件,照片500張。其中一級藏品20件,有孫中山外甥孫楊連逢贈送的孫中山家譜、開荒合約的契據等。
2. 翠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編輯出版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孫中山的親屬與後裔》、《孫中山與宋慶齡》、《孫中山與翠亨》等圖片集,資料豐富、編輯嚴謹、印刷精美、裝幀大方,被陳錫祺教授稱為「孫中山圖片資料集中的精品」。
3.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自成立以來,不斷提高會員的理論學術水平,26年中,成員由創會時49人發展到現時的174人,出版有季刊《孫中山研究》和其前身的會訊、會刊87期近3萬冊,研究論文集5輯,翠亨小組出版了《集腋》2期(1990,11;1991,10)、《酸豆》4期(1994,7;1995,11;1996,10;1997,10),發表會員論文590篇,會員出版的有關孫中山的各類著作30多本近4萬冊。組織或參加國內和國際的學術研討會30多場,其中國際性的7次,全國性的6次,全省性的2次。1984年8月舉行首屆學術年會,以後每年舉行一次內容豐富的市級學術年會或小型研討會,會員登台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與有關單位合作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如在大中小學生中舉辦旨在弘揚孫中山精神的講座、故事會、徵文、演講和知識競賽等50多場次,讓偉人與名人的思想、精神和史跡進入課堂,給青少年很好的鼓舞和教育。
4. 為推動孫中山研究的開展,中山市的孫中山研究者還編輯出版了幾部資料集:《孫中山言粹》、《臨時大總統和他的支持者——孫中山英文藏檔透視》、《孫中山藏檔選編(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與海內外友人——孫中山家藏海內外友人書信選譯》、《孫中山的家世——資料與研究》等。
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的倡議下,中山市從2007年起,開始將每年孫中山誕辰所在周確定為孫中山紀念周,並舉行一系列的紀念、研討活動。倡議會員多讀孫中山原著,通過閱讀孫中山原著,掌握史實而深入探求孫中山精神的本質,研究會為每位會員配發了三卷本《孫文選集》,對孫中山研究起到了極大的推動。研究會進一步拓展研究空間,深入研究孫中山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拍攝了以孫中山名字命名的道路的紀實電視專題片《中國·中山路》,講述全國為紀念孫中山而命名的187條「中山路」,播出後在市民中引發了強烈反響。出版了《中山裝——一個時代的生命符號》,建立「孫中山史跡徑」。
5. 為向廣大群眾宣傳和普及孫中山,讓更多人認識他,學習他,充分利用《中山日報》這黨報媒體的專欄,宣傳孫中山。如2006年9月起,《中山日報》每周日開設「香山周刊」欄目,介紹嶺南文化、香山文化以及孫中山等香山人物。2008年7月,該報再開辟「走近孫中山」專欄,以普及與學術研究的形式,進一步宣傳孫中山的事跡、學說和精神。該報與孫中山研究會合作,聘請研究會會員陳賢慶擔任主筆,期間,發表了《一位偉人與一座城市》、《頂天立地奇男子》、《話說廣澳鐵路》、《高峽平湖慰先生》、《孫中山的衛士們》等近100篇文章。此外,我市的孫中山研究學者也在這兩個專欄中發表了許多很有份量的研究性的作品。
部分會員還結合自身研究成果,編著出版了《偉人孫中山》、《偉人風采》、《孫中山青少年時代的故事》、《孫中山的故事》、《風雨征程——孫文軼事》等通俗讀物,塑造了孫中山一生中的成長業績、人格魅力和光輝形象,讓一個血肉豐滿,真實親切的孫中山更全面進入百姓視野。
6. 一個人物的成長及發展過程,是和他的周圍人物分不開的。研究孫中山,不能離開他的周圍人物,他們是緊密聯系著的,是不可分割的。在研究孫中山及其同時代的人物,尤其是中山籍人物方面,成果豐富。先後出版了《楊仙逸和他的一家》、《孫眉年譜》、《翠亨紅棉——紀念楊殷誕辰110周年文集》、《陳少白年譜》。
7. 為了讓廣大中山市的市民以及外來參觀者能夠更方便地了解孫中山,2008年,孫中山研究會利用位於市中心的中山紀念堂,更新了「孫中山史跡圖片展」,新辟了「中山市孫中山研究和資源利用圖片展」。展館以豐富的圖片為主,兼以實物,每天都吸引了許多觀眾。
8. 孫中山是中山市最寶貴的城市品牌和精神財富,也是我市最具特色、內涵最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資源優勢。為此,中山市首倡「孫中山文化」,並提出孫中山文化建設工程,強力推進孫中山文化工程建設,促進中山城市與孫中山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孫中山文化的時代價值,把孫中山文化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倡導和大力弘揚「博愛、創新、包容、和諧」的新時期中山人精神,把孫中山思想變為中山市民內在的精神動力。為進一步挖掘與孫中山有關的歷史文化資源,中山市成立了市孫中山研究和資源利用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孫中山研究和資源利用專項資金,統籌、協調和規劃孫中山研究、孫中山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斷拓展孫中山研究的形式和領域。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者,懷著對孫中山無比崇敬的心情,雖然都各盡所能,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成為中國內地有較大影響的地方性學術團體。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研究成員老中青結構雖在近五年有較大改變,但仍需補充一些高素質的青年研究者;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多年來與外地孫中山研究機構有一定聯系,但地域性較強,主要與廣東省內的機構聯系較多,與北方各地尤其是全國孫中山研究會聯系有待加強;與海外交流特別是大中華(兩岸四地)之外地區交流的渠道也有待進一步拓展;孫中山研究的資金也需要得到充實和保障。
三、中山人民對加強孫中山研究的期待
中山孕育了一代偉人孫中山,這是我們獨有的優勢。作為孫中山家鄉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包括海外赤子,對傳承孫中山的偉人品格和革命思想、加強孫中山研究充滿期待,期待更全面地吸收孫中山留給我們的遺產,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學習他崇高的品德,從他的思想遺產中吸取強大的精神力量,使孫中山的思想和精神發揚光大,將他振興中華、追求中國現代化的偉大思想變為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為祖國統一、國家富強和民族昌盛而奮斗不息的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為此,孫中山家鄉的孫中山研究者將與全國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孫中山研究者一道努力,發掘新史料、深化前人研究成果,將孫中山研究工作推向新台階、新水平,為孫中山研究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孫中山研究作為國際顯學,雖在20世紀初孫中山在世時就已開始,在孫中山逝世80多年來,尤其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一直沒有中斷過,全國許多高校與研究單位建有專門研究孫中山的學術機構,成果也豐碩累累。但事實上孫中山研究並未窮盡,孫中山在很多方面仍值得研究,如他的強國思想,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孫中山的研究還遠遠不能說結束,還有許多許多待解決的課題。為進一步整合與調動國內孫中山學術研究力量,倡導和鼓勵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研究和創作,推動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孫中山研究局面,並將最新成果及人才匯集中山市,我市已面向全國高等學校設立孫中山研究(研究生)獎學金,獎勵對孫中山研究有突出貢獻的在校研究生,並積極與中山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高校商談,爭取在高校開設「孫中山研究」專業課程,以培養更多孫中山研究的專業人才。
我們認為,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大中華地區相互交流的增多,一個研究孫中山的新高潮會如期到來,這是時代的需要,因為孫中山不僅屬於中山,更是屬於中國乃至世界,孫中山的光輝業績和偉大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和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孫中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十分內在的有機聯系,台灣、香港、澳門、中國內地問題,都可以從孫中山思想中找到結合點。加強孫中山研究,以中山精神激勵現代人,有助於祖國統一,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方興未艾的孫中山研究,必將受到國際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也必將成為21世紀中國歷史文化研究中極富生命力的熱點之一。
附錄:中山市研究孫中山主要成果(限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成員成果,中山市出版的外地學者研究孫中山的成果未列入)
(一)出版的專著
1. 胡波:《嶺南文化與孫中山》,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年。
2. 胡波:《思想人物與歷史文化——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研究文集》,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
3. 鄧麗蘭:《臨時大總統和他的支持者——英文藏檔透視》,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
4. 鄒佩叢主編:《孫中山的家世——資料與研究》,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1年。
5. 鄒佩叢:《孫中山家世研究與辨析》,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6. 李伯新:《孫中山故鄉·翠亨》,2006年。
7. 黃健敏:《翠亨村》,文物出版社,2008年。
8. 陳占勤:《陳少白年譜》,嶺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
9. 黃健敏:《孫眉年譜》,文物出版社,2006年。
(二)出版的論文集
1. 《香山辛亥革命與孫中山》(論文集),中山市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籌委會、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編印,1991年。
2.《孫中山研究論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
3.《孫中山、毛澤東與中國現代化》(論文集),1994年。
4.《孫中山與近代社會》(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5.《孫中山研究文集》,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6. 《孫中山與香港》(論文集)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香港中山社團聯合會,1997年。
7.《孫中山研究文集》(第二輯),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8.《孫中山與香山》(孫中山研究文集第三輯),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2001年。
9.《孫中山研究文集》(第四輯),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2006年。
10.《孫中山研究文集》(第五輯),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2008年。
11. 蔣先進、肖飛主編:《孫中山與當代中國》(論文集),線裝書局, 2009年。
12.《翠亨紅棉——紀念楊殷誕辰110周年文集》,2002年。
(三)出版的畫冊、紀念性圖集
1. 張磊、肖潤君、盛永華主編:《孫中山與宋慶齡》,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2.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1年。
3. 《孫中山的親屬與後裔》,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1年。
4.《翠亨孫中山故居》,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文物出版社,1981年。
5.《紀念孫中山先生》(圖集),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文物出版社,1981年。
6.《孫中山與翠亨》(畫冊),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7.《孫中山圖典》,中山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四)出版的資料集
1. 黃彥、李伯新編:《孫中山藏檔選編(辛亥革命前後)》,中華書局,1986年。
2. 胡波主編:《孫中山言粹》,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0年。
3. 胡波選編:《語萃》,珠海出版社,2002年。
4. 胡波選編:《私語孫文》,珠海出版社,2004年。
5.《紀念孫中山誕辰120周年專輯》(《中山文史》(第10輯),1986年。
6. 李伯新:《孫中山的親屬和後裔》(《中山文史》第27輯),1993年。
7. 李伯新:《孫中山史跡憶訪錄》(《中山文史》第38輯),1996年。
8. 李伯新:《孫中山史料輯錄》,2008年。
9. 鄒佩叢:《孫中山家族源流考》(《中山文史》第57輯),2005年。
10. 林華煊、王琰:《革命先驅起翠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9年。
11. 中山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孫中山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 胡伯洲、胡波、朱明海主編:《孫中山與海內外友人——孫中山家藏海內外友人書信選譯》,1996年。
13. 陸燦、(美)泰勒著,黃健敏譯:《我所認識的孫逸仙——童年朋友陸燦的回憶》,文物出版社,2008年。
(五)發表的論文、紀念文章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出版的會訊、會刊、研究文集共發表會員文章590篇。
會員在《學術研究》、《中山大學學報》、《廣東社會科學》、《中山日報》等報刊發表研究文章280多篇。
(六)其它著作
1. 中國共產黨中山市委宣傳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合編:《偉人孫中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2. 吳競龍:《偉人風采——孫中山故事》,1990年。
3. 李伯新、古江、姚志偉:《孫中山少年時代的故事》。
4. 李文光:《孫中山的故事》,珠海出版社,2002年。
5. 李文光、繆文森:《風雨征程——孫文軼事》,2008年。
6. 李文光、繆文森:《孫中山軼聞》,2008年。
7. 陳迪秋:《孫中山與香山相關人物集》,2004年。
8. 劉居上:《百年隨筆》(隨筆集),2000年。
9. 劉居上:《少年孫中山》、《青年孫中山》(連環畫文學腳本)。
10. 劉居上:《求索——孫中山在家鄉的故事》(歷史文學集),1990年。
11. 胡波主編:《中山裝——一個時代的生命符號》,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 趙榮芳等:《楊仙逸和他的一家》,1998年。
13. 李伯新:《孫中山故鄉翠亨》,2006年。
14. 繆文森:《博愛如天——孫中山故事》,廣東旅遊出版社,2007年。
(七)組織或參與組織的學術會議
自1984年始,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會每年舉行一次學術年會或小型研討會。
組織或參與組織的部分學術會議有:
1. 1984年11月在翠亨村舉行「孫中山研究學術討論會」。
2. 1986年在翠亨村舉行「孫中山和他的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
3. 1990年在翠亨村舉行「孫中山與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
4. 1994年在中山大學孫文學院舉行「孫中山、毛澤東與中國現代化」研討會。
5. 1996年舉行「孫中山與中國近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6. 1999年舉行「孫中山與香山」學術研討會。
7. 2000年在翠亨村舉行「孫中山與20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學術研討會。
8. 2006年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聯合舉辦「孫中山與振興中華」國際學術討論會。
9. 2008年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舉辦「孫中山與當代中國」學術研討會。
10. 2009年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孫中山研究所與市孫中山研究會聯合主辦「孫中山思想與中山現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rn 原文地址:http://www.xinhai.org/yanjiu/191102815.htm

B. 關於我的家鄉一千字的作文

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我的家鄉建陽市只不過是小小的一個點,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城市。但它卻美麗、干凈、純朴、可愛,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原大地上。

曾幾何時,我的家鄉被他人稱作:臟、亂、差的縣城。狹窄的道路坑坑窪窪,每當天氣晴朗時,路上塵土飛揚,黃黃的一片,像站在一片黃色的霧中;每當下雨時,路上積滿了污水,積水起碼有兩公分深。 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綠了建陽這塊古老的土地。它喚起了建陽人民追求美、創造美的極大熱情,也為建陽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家鄉這幾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陽市經濟繁榮,人民富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這不,幾年才回家鄉的姑婆差點兒都認不出自己的家鄉了!

去年的一天,在上海工作的姑婆回家鄉探親,在迎接姑婆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給姑婆當向導:「現在的家鄉,道路都是用水泥鋪的,很平坦。條條大道從高處向下望,宛如一條條銀灰色的巨龍,盤繞在麟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之中。花花綠綠的車輛從道路上飛馳而過,像巨龍背上的閃閃鱗甲,又如同一條條紐帶,把整個城市與各地聯系起來。路邊的花壇、綠化帶里,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電話進入了千家萬戶,部分家庭還購買了私家汽車,建起別墅。人們的穿著也跟上時代潮流了,特別是女孩子的打扮極有個性,充分地展現了青春的朝氣和活力……」聽了我的介紹,姑婆將信將疑:「幾年的時間,家鄉人民就建起了小康生活,變化竟如此之大?」

剛一下車,姑婆就迫不及待地四處張望。她看到了熟悉而親切的面孔,聽到了熟悉的鄉音,呼吸了熟悉的空氣;這里似乎仍是她所熟悉的家鄉,但似乎又不敢相信是她所熟悉的家鄉。下午,我又帶姑婆去逛西市街。姑婆邊走邊說:「以前這兒就是一座座低矮、破舊的磚瓦房,這條街也一段寬,一段窄,最寬處也不過3、4米。前面的農貿菜市場,昔日也不過是露天菜市場,菜的品種不多,購買者廖廖無幾。怎麼……」姑婆看到:路旁一座座高樓挺拔而起,繁華熱鬧的市場里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奏出了改革的新聲。市場里設有固定攤位100多個,零散攤位不計其數。除此以外,還有物交咨詢處、治安室等配套設施。賣主們舔著拇指清點著鈔票,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 。姑婆看了,含笑點了點頭。

C. 我的家鄉廣西馬山作文1000字

我一直生活在廣西,從小聽外公說說廣西的事,廣西的人,說廣西的山,說廣西的水,那些美麗動人的故事,秀麗絕倫的山水,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愛上了這塊熱土。
這塊熱土,有悠久的歷史,充滿了古老的魅力。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秦始皇統一嶺南後,開鑿靈渠,把長江與珠江兩條水系連接起來,促進了廣西與中原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漢代,蒼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貿集市,合浦成為海外貿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鄉出現定期圩市;宋代,出現與交趾商人展開貨物交換的搏易場;明清時,廣西采礦業有了很大發展,主要是金、銀、銅、鋁、錫、鐵等礦。據統計,清順治六年至十八年報開的礦場達127處,居全國第3位。這里是近現代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策源地和發生地,如金田起義、黑旗軍抗法、鎮南關戰役等,涌現出洪秀全、劉永福、馮子材等一批傑出人物。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一代偉人鄧小平在廣西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
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廣西絢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春秋戰國時期廣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創作的崖壁畫,漢代前創造的大銅鼓以及古樸曲雅、可避濕熱、防蛇獸侵害的干欄建築等,成為廣西當時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閣及三江侗族程陽風雨橋均具有很高的科學、藝術價值。廣西素有「歌海」之稱,主要有壯族的三月三歌墟、瑤族的達努節、苗族的踩花山和蘆笙節、仫佬族的走坡節、侗族的花炮節以及別具風味的打油茶等,其中農歷三月三的壯族傳統歌節,最為隆重。198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歌節定為文化藝術節,後演化為廣西國際民歌節,1999年改為南寧國際民歌節,每年11月在南寧市舉行,吸引了眾多中外民歌藝術愛好者。
這塊熱土,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廣西是中外聞名的岩溶地區,形成了迷人的自然景觀。這里多奇峰異洞,風景優美。山峰都是拔地而起,氣勢超群,造型奇特。特別是桂林到陽朔一帶的奇峰形態最典型、風景最優美,曾被名代旅行家徐霞客譽為「碧蓮玉筍世界」。洞穴素有「無山不洞,無洞不奇」之稱。在瑰麗多姿的溶洞中,石乳、石筍、石幔、石柱、石蓮、石林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如比較著名的有旱洞型的桂林的蘆笛岩、七星岩,柳州的都樂岩,武鳴的伊嶺岩,北流的色漏洞、玉林龍泉洞等;有水洞型的桂林冠岩、荔浦豐魚岩、灌陽龍宮、鍾山碧水岩、馬山金倫洞等以及考古陳列型的桂林甑皮岩(是中國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洞穴遺址)和龍隱岩(存有唐代至清代摩崖石刻200多件),柳州白蓮洞(中國史前人類文化的重要遺址)等。
這里的山峰大多山體雄偉,氣勢磅礴,林木蔥郁,景色優美,動植物資源豐富,適於科學考察遠足攀登。如貓兒山、大瑤山、大明山、元寶山等。
這里河流眾多,清澈娟秀,在地域上多與奇峰相配,形成一派山環水繞,山水相依的秀麗景色。除舉世聞名的灕江外,景色優美的還有融水的貝江、資源的資江、宜山的下規河、大新的黑水河、崇左的左江、寧明的明江等。湖泊風景多以較大的湖泊或水面為主景,湖岸的山丘、原野和農家村舍、田園風光或城市風貌等為襯景而組成。如桂林的榕湖、杉湖,南寧的南湖,柳州的龍潭,貴港的東湖,陸川的龍珠湖等。此外,廣西還有不少水質優良、水面寬闊、群山環抱、湖光山色十分秀美的水庫,如靈川青獅潭、百色澄碧河、富川龜石、邕寧大王灘、合浦洪湖江、玉林寒山等水庫。
這里有位於中越交界的歸春河上游的德天瀑布聞名遐邇,其瀑面寬100多米,高約80米,呈三疊狀飛瀉而下,水聲轟鳴,勢若奔馬,非常壯觀。
這里泉流眾多,分布廣。冷、熱、溫、沸四泉均有,其中分布最廣的是溫泉。比較著名的有龍勝溫泉、陸川溫泉、象州溫泉、全州炎井溫泉、平樂仙家溫泉。這些溫泉流量大,水溫適宜,含多種有益人體的礦物質,四周風景宜人,是度假、療養、休閑的好去處。
這里的海岸線長達1,595公里,島嶼眾多,海水清澈,沙灘潔凈平緩,濱海風光十分誘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北海的銀灘,10公里長灘,沙自灘緩,風輕細浪,陽光明媚,是國際、國內遊客嚮往的「三S」(陽光、沙灘、海水)旅遊熱點;還有「大、小蓬萊」之稱的潿洲、斜陽島嶼風光,兩島均有古火山遺址;北海還有觀濤日出勝地之稱的冠頭嶺。欽州的龍門七十二涇,以72條水道環繞100多個島嶼,泛舟其間,猶如進入學宮,別具一格,引人入勝。此外,還有江山月亮灣和大平坡、東興市萬尾金灘等。都是你旅遊的好去處。臨走時還能給親朋好友捎上體面的廣西特產:黃澄澄的芒果,鮮紅的荔枝,香甜可口的桂圓,白里透紅的石榴……
我的家鄉是廣西,這里人傑地靈,風景宜人,物產豐富,請到我的家鄉來,你一定能收獲更多驚喜。

D. 我的家鄉我的夢1000字

千里金堤柳如煙,蘆葦盪里落大雁 ,漁歌催開千張網,荷花映紅水底天。」
——題記
我很幸運,因為我的家鄉在湖南,在這「魚米之鄉」里,我種下了我的夢。
湖南,在長江中游南部,是一個美如畫的地方,對於從小生活在湖南的我,素有一種對家鄉濃濃的愛。我喜歡清晨來嶽麓山上,沿著山間小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讓陽光透過一層層茂密的樹葉,最終灑在你的肩頭,再到愛晚亭歇息一下 ,感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意境,坐在亭中饒有情趣。還有那嶽麓書院,這千年學府歷經的滄桑已退去,如今是被濃厚的文化氣息包圍。到山頂,眺望湘江大地,真是錦綉山水,風光無限啊!我的夢,播種在我的家鄉,播種在湖南!
我的家鄉,一年四季都很分明,所以四個季節的變化也很明顯,我在四季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有不一樣的感觸。
春天,艷陽高照,有溫暖的陽光伴你左右,你不會有冬天才過去的一絲涼意,陽光是特別的,是給你的。但,有時天上也會為這風景落下幾筆點綴,飄起雨來,綿綿春雨貴如油,把萬物都喚醒了,一片生機勃勃。
夏天,炎熱的天氣,會把我們逼到湘江邊,看著江面上一波又一波的浪花滾滾向江邊跑來,閃著粼粼波光,刺著眼睛。但我喜歡坐在江邊,吹著從江面上刮來的風,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在水中嬉戲的孩子們,還有杜甫江閣的倒影,別是一番風味!彷彿頓時蒸人的熱沒了,只剩下涼爽。
秋天,到嶽麓山上,踩著楓葉鋪成的紅色小路,看漫山遍布著秋天的氣息,席地而坐,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用心感受秋天的溫度,有夏天的余溫,也有冬天的涼意,秋天就這樣,是讓人適應的季節。
冬天,不願從暖暖的被窩中爬出來,只好在窗戶旁看著冬天第一場雪的降臨,一片片雪花猶如一個個小仙子,飄落在地上,樹上,屋頂上。。。。。為這一片土地蓋上一床銀白的地毯,組成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
不管我去了多麼遠,多麼好的地方,我還是覺得自己的家鄉最溫暖,最愛這種感覺,我的家鄉有我的夢!
「禾苗吐穗之綠毯,油菜開花鑲金邊,燕子歸來迷了路 ,谷堆高過山尖尖……」

E. 我的家鄉 安徽1000字

安徽,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的省份,簡稱「皖」。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隸)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慶府、徽州府首字。中華民國沿襲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對日戰爭期間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長江為界分設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是華東地區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境內山河秀麗、人文薈萃、稻香魚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橫卧江淮,素為長江下游、淮河兩岸的「魚米之鄉」。
安徽跨長江下游、淮河中游,長江流經安徽段俗稱「八百里皖江」,以長江、 蕪湖長江大橋淮河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河南。
全省面積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萬平方公里,長江流域6.6萬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萬平方公里。省內地形呈現多樣性,全省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長江下游平原區以及皖南山區。長江流經安徽中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境內全長430公里。
安徽於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治安徽,江蘇兩省),從原江南省的安慶府、徽州府各取兩個首字,簡稱為「安徽」,首府定於安慶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而「皖」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象徵著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
順治二年(1645年),清設江南省,置江南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駐江寧府,右布政使駐蘇州府。今安徽境內所屬府、州、縣隸屬左布政司,右布政司管轄今江蘇。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司為安徽布政司,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7府及滁州、和州、廣德3直隸州,從此安徽省正式建立,與江蘇省分治。
等等……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F. 1000字作文 我的家鄉!〈我對家鄉的印象,或貢獻〉

我的家鄉在湖南的一個美麗、充滿書香之氣的大縣城,這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我愛我的家鄉。

在我的家鄉里,風景優美的地方可多啦!梅山龍宮的石鍾乳好比黃山奇石;大熊山的瀑布足以震撼人心;紫鵲界的梯田宛如仙境……

此外,我的家鄉的物產也十分豐富。又黑又甜的大楊梅;黃澄澄,擁有蜂蜜般香甜滋味的沙糖桔;我的家鄉還有一座又一座的煤礦、錫礦……

許多遊客來到這里都贊不絕口,往往都是流連忘返地走了。

盡管我的家鄉有許多道美麗的風景,但在我眼裡,這些風景永遠比不過離我家不遠處的一座「無名山」。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著這座大山。溪水剛好沒過腳裸,小魚、小蝦、小螃蟹的影子在石頭旁隨處可見。幾只麻雀在溪兩岸松軟的草地上「啾啾啾」地歌唱,小溪用清脆地流水聲為麻雀伴奏著。每當出太陽時,陽光溫柔地灑在溪面上,小溪頓時變得波光粼粼,猶如一條閃亮的綢帶環繞著青山。小的時候,我會和一群小朋友在這里展開「大捕殺」。我們並不是捉來吃的,而是放在魚缸里喂養。但是有些小朋友的家長會偷偷地把這些魚蝦放進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再加些佐料給我們吃。小孩畢竟是饞的,我們便「忍著痛」吃下去。嗯——在無污染的小溪里的小魚蝦可真是好吃呀!

脫掉鞋子走到小溪的對岸,接著是一條比較陡的上坡路,上坡路的一旁,大自然種了許多野草莓藤。春天,藤條在習習清風中,跳著婀娜的舞姿,體現出了大自然的美。當草莓藤結出了鮮紅的野草莓時,我總會因為嘴饞而伸手去摘,可每次都會被藤旁邊的刺給扎破手指,不過沒關系,幾顆野草莓已經被我含在嘴裡了,又酸又甜的野草莓在我舌尖慢慢融化,我小小的心裡充滿了喜悅。走過一段上坡路,南面展現眼前的是一片大草原。老牛和山羊群正在埋頭吃草,幾只小羊羔在陽光下快樂的嬉戲,還發出「咩咩咩」地叫聲。不遠處,幾只牧羊犬正耀武揚威地走來走去,用銳利的目光監視著羊群與老牛。這就好像是一幅美麗的油畫,我忍不住多看幾分鍾。上山頂可不是件容易事,快到山頂的路只有一條又長又陡的羊腸小道。小道上有許多石頭和沙土,很容易使腳底打滑。我每次上山頂,腳上總會出現很多小傷口,都是在上山時磕的碰的。山頂的空氣特別好,更好的是,在山頂,全縣的風景盡收眼底。再往下望去,我們的母親河資江河上,船在水面上行駛,偶爾拉響鳴笛,然後再鏟去河面上的小沙堆。

故鄉的山啊,你還記得么?還記得那個在小溪里摸魚捉蝦,腳趾頭被螃蟹夾到的小淘氣么?還記得那個為了摘草莓而扎破手指的小頑皮么?你

知道么?雖然我身在他鄉,但我在你懷抱里玩耍的那一幕幕,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那些美好的印象,還常常浮現在我的夢鄉里,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G. 寫一篇1000字的作文我的故鄉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一想起我的家鄉——福建,就使我心花怒放,心久久不能平靜。家鄉存儲了我天真爛漫的童年。那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是我最好的朋友。

春天,小溪里的水融化了,那叮叮咚咚的流水聲像一首悠悠的小令,非常動聽。一群群的鳥兒從南方飛回來了。鳥兒站在樹枝上唱著美妙動聽的樂曲。燕子在屋檐下建起它們溫馨的小屋。花兒競相開放。家鄉的春天就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夏天,家鄉開始熱鬧起來了。知了在樹幹上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在說:「熱死了!熱死了!」魚兒在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快活極了。高大的樹長得蔥蔥蘢蘢,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樣。溪邊,小朋友們在歡快的玩耍,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打水仗,有的在洗衣服。

秋天的天是那麼藍,那麼高,田野里一派豐收的景象;果園里,各種各樣的水果讓人垂涎三尺,農民伯伯懷著喜悅的心情,都在收割呢!動物們正在准備過冬的糧食呢!青蛙正在修築它那溫暖的小窩。大雁排成人字行的隊伍向南方飛去。

冬天,家鄉下起了霜,花草樹木都皮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動物們在家舒舒服服地過冬呢!小朋友們被凍得更加來勁了,大家站在河面上歡快的溜著冰,有的甚至吃著在花兒上結的冰塊,大家玩得非常開心。

家鄉存儲了我快樂的時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鄉的美麗風景給我們帶來歡樂。每次想的家鄉,我就不禁想起童年在家鄉過的快樂時光。這樣美麗的家鄉,難道不使我去愛它嗎?

H. 寫家鄉變化的作文(我的家鄉是路橋)1000字

我的家鄉路橋,是魚米之鄉,這是一個美麗的水鄉小城。它東臨東海,北有石浜山,是個依山傍水的城市。取名「路橋」的意思,就是路路都有橋,從路橋的每一個角落到另一個角落,必定要經過很多座小橋,這是一個小橋、流水、人家的地方。

家鄉的街道雖然比以前干凈了許多,馬路也比以前寬敞了很多,但是我感覺家鄉的綠化還是太少了。我希望我長大後的路橋,是個美麗的花園城市,果園城市。

我長大後的路橋,春天百花盛開,百鳥齊鳴,早上我們去上學時,聞著花香聽著鳥語,心情愉快的去投入一天的學習和工作。

當夏天來臨時,烈日炎炎,酷暑難擋。但是當你走進路橋這座小城,你就會感受到一份清涼。因為那裡的每條街道兩旁都有濃郁的綠樹為你遮擋那份炎熱,你可以坐在樹下的長椅上休息納涼,夏風習習,每條街道上都有免費供應的涼茶,過路的客人,不管你來自南方還是北方,喝一大碗涼茶,歇歇腳吧。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遠方的客人,請到路橋來吧。在這里,不管是城市還是鄉下,你都可以看到一派豐收的景象。馬路兩旁,黃澄澄的桔子,紅通通的柿子,羞紅了臉的蘋果,紫彤彤的山竹,掛滿了街道兩旁。如果你餓了渴了,盡管摘來吃,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在路橋,所有的街道都是這些水果,取之不盡,吃都吃不完。

冬天,,天寒地凍,雪花飄零,到處一片銀裝素裹,冰天雪地。但是你走進路橋,就會感覺很溫暖。因為這里的人熱情好客,你碰到每一個人都會善意的和你問好。不管你是投親,或是訪友,又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而已,但是在這里碰到的每一個人,都會對你露出燦爛的微笑。

親愛的朋友,請你到路橋來吧,這里一年四季都很美好,不管是冬天的潔白,還是秋天的金黃,又或者是夏天的熾紅,都不遜於春天的萬紫千紅。

I. 作文我愛我的家鄉——度尾1000字

我愛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它沒有城市的繁華與喧鬧,沒有都市讓人仰望的高樓大廈和漂亮耀眼的霓紅燈,也沒有指示車輛通行的紅綠燈。卻有一份讓每個人獨享的快樂與甜蜜。
每當田埂上的迎春華一簇簇的開放,村裡的柳條抽枝發芽,我們像放飛的鴿子奔跑在廣闊無垠的田野,或躺在松軟的土地上,看燕子歸來,聽小鳥唱歌,耳邊還有麥苗拔節的呼喊。一壠一壠的田地里,是人們歡快的交談和鋤頭撫摸土地的聲響。我們狂野著,不時地,大人們會親切地叫一聲 「慢點,別把小草碰疼了」。
夏至,槐香飄滿整個村莊,每棵槐樹下都盪漾著我們清脆的笑聲。蟬鳴蛙叫不絕於耳,一隻只不知名的狗吐著舌頭,蹲在主人的門口,就連陌生人路過也懶得叫一聲。夜晚,知了歇了,狗也睡了,只有青蛙不知疲倦的叫著。大人們三三兩兩的走出家門,搖著蒲扇紮成一堆談笑風聲,我們小孩也不甘寂寞,鋪一條涼席躺在上面數星星,比哪顆星星最亮,輪番的講童話故事。直到大人們困了,喊我們一道回家,我們的故事才算結束了。
秋季是這一年中最忙的季節,每顆穗子都沉甸甸的,風一吹,到處是嘩啦啦的笑聲。機器的轟鳴聲,糧食在機器上跳躍的聲響,孩子們的叫嚷聲,混雜一片。異常熱鬧。
隆冬至此,雪花飄然而至,平整的大街小巷,錯落有致的屋頂,粗細不均的樹枝全都銀裝素裹。這時,我們更興奮,學著大人的樣子又是掃又是攏,把一堆一堆的雪或弄成形狀怪異的雪人,或弄成威風凜凜的蜘蛛俠,或弄成一個一個的大雪球在地上滾來滾去。此時,你會覺得這兒的冬天更美麗。
我愛我的家鄉,這里有我朝上學,暮回家的夥伴,還有疼愛我的父母,是我綴滿記憶的搖籃。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