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
❶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字少點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我國的歷史故事。本書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這本書里介紹了很多歷史故事,而且每一個故事都對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韓信拜將》的故事。
韓信沒成名時,平時出門喜歡佩帶寶劍。可有人看著韓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樣子,覺得很不順眼。有一個屠夫的兒子就要挑起事端,對韓信說:「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劍來刺我;不敢,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端詳了他一會兒,就趴下去,從他的褲襠底下爬過去了。
看到這里,我有許多感受。在學校里我們有時為了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吵架甚至告到老師那裡去,一連幾天悶悶不樂,心中像堵了個東西一樣,無法專心致志學習讀書。想想韓信的肚量,這樣做有意思嗎?韓信為什麼不和污辱他的人拼個你死我活呢?不是說「士可殺不可辱」嗎?項羽就為了他的所謂的氣節,兵敗垓下之後自刎於烏江了嘛!韓信之所以忍辱含羞,是因為他心中有明確大志向。為了實現自己宏偉的理想,任何一切他都可以忍受,因為他知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因此他不和小人計較,而是向著自己的目標堅忍不拔地走下去,最終成了漢軍總司令——大將軍,何況有時和你作對的人使你前進的步子邁得更堅定。因此,我們不應該為了一點小事就停下自己前進的步伐。要胸懷寬廣,和同學友好相處,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
讀了這本書後,我了解了中國的一些歷史和典故,豐富了我的知識;同時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在寫作方面有所長進。 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推薦大家也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
❷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怎麼寫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記敘了從周朝東遷到晉朝統一全國為止,前後一千零五十年的歷史故事,是由我國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少兒讀物作家——林漢達編寫的。
書中的一些故事是家喻戶曉的,如《老馬識途》《完璧歸趙》《昭君出塞》《火燒赤壁》……也有好多故事是我第一次閱讀,如《「仁義」大旗》《取經求佛》《豆粥麥飯》……這些故事圖文並茂,讀起來淺顯易懂,我一打開這本書就廢寢忘食地看了起來。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管鮑之交》,它主要講了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誼。他們倆一起合夥做生意,鮑叔牙出資多,卻體諒管仲家裡窮,反而拿的錢少;他們還一起打仗,管仲為了能奉養多病的老母親,沖鋒時排在後頭,退兵時又跑到前頭,別人說他貪生怕死,鮑叔牙卻極力為他分辯;公子小白和他的師傅鮑叔牙逼死了公子糾之後,成了齊國國君——齊桓公,這時鮑叔牙極力推薦管仲為相國,鮑叔牙反而成了他的副手。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情誼簡直比山還要高,比海還要深!人與人之間就要像他們一樣,相互體諒,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
我們要像鮑叔牙學習,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別人考慮問題。我們更要學習鮑叔牙的大將風度,他雖然是幫助公子小白當上國君的功臣,卻甘願把相國的位置留給才華更加出眾的好友——管仲。這是一份多麼偉大而又無私的情誼啊!
齊桓公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為人寬宏大量,雖然曾被管仲射過一箭,為了齊國的利益,卻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國,最終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是啊,沒有齊桓公的棄忘前嫌,哪來齊國的全面興盛?沒有齊桓公對管仲的充分信任,管仲哪能積極改革、大展拳腳?一個斤斤計較、生性多疑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方霸主的!因此,我們也要胸懷寬廣,和周圍的人友好相處,只有這樣,社會才會更加美好,生活才會更加多彩。
❸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150字
這個寒假,我看了著名作家林漢達所編撰的《中國歷史故事集》,下面是我對這本書的讀書筆記和自己的心得。
1,它讀起來很順口,就和聽普通的故事一樣,讀起來很流暢,不像其他的歷史讀物,讀起來稍有些拗口。所以,說它是一本歷史讀物,還不如說它是一本故事書。
2,它的故事情節比一般歷史讀物生動。前前後後幾個故事,都彼此串聯起來,讓我讀了一篇,還想讀一篇。有一次,我連續讀了一個多小時。從春秋時期一直寫到三國時期,都是這樣。往往前一篇篇末說到的一個人名,後一篇,就與故事內容息息相關。
3,所撰寫的歷史詳細並取材於正史。書中記述了從春秋到三國一千多年的幾乎所有重要事件。而且都是在正史上有記錄的事件,像原來《三國演義》中記述的「桃園結義」「草船借箭」在書中都沒有出現。
4,插圖精美。往往我們在讀歷史讀物時看到的幾乎都是滿篇的文字,沒什麼插圖,讓人覺得枯燥無味。而這本書,不僅附帶了三四十幅插圖,而且在每一章的最後,都有該時期的一幅地圖。如:在《戰國故事》一章的末尾,附有一張戰國地圖。
以上就是我認為這本書的精彩之處。
讀了這本書,我也許才真正的理解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才真正理解了這一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文化。
原文地址:http://www.99zuowen.com/hougan/500zi/94279.html
❹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
這本書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分別講了五個系列:《春秋專故事》、《戰國故事》屬、《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其中我映象最深的是《韓信敗將》。
韓信雖然窮,但他還挎著一把寶劍。淮陰城裡的一般少年老取笑他,說:「韓信,你文不像文,武不像武,像個什麼啊?你還是把寶劍摘下來吧。」有個屠夫的兒子特別刻薄,要讓他更自己比一比,否則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端詳了他一會兒,就趴下去,從他的褲襠底下爬過去了。
他讓我很有感觸,有的時候我們學校里同學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有時候甚至還會去告老師。而韓信沒有更屠夫的兒子計較,而是從他的褲襠底下鑽了過去。我們應該學習韓信的精神,寬宏大量。
今天我讀了其中的一個故事——《千金一笑》,說的是周幽王為博寵妃褒姒一笑,不惜點燃烽火台的烽火來戲弄各路諸侯,最終導致西周滅亡的故事。這個教訓無疑是慘痛的。我覺得這個故事很像我以前聽過的《狼來了》的故事,都是教育人不要撒謊、不要騙人,要誠實做人的。我也一定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❺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660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我國的歷史故事.本書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這本書里介紹了很多歷史故事,而且每一個故事都對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
這本書有許多許多的故事有「春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等等。每一篇文章都是林漢達的心血,每一個故事都是他一生的知識結晶。記錄了歷史上一件件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一些成語典故。每一個章節都寫得栩栩如生,讀起來不那麼枯燥,都是那麼活靈活現。我也在其中領會到一些道理。比如說第一篇故事「千金一笑」這篇故事出現在兩千七百多年一前,講述了一個周幽王為了看到褒姒的一笑,點燃了烽火台,引起了戰爭,最後周幽王的兒子就是周平王帶兵打退了敵兵,大家封他為天王的故事。這故事恰好反映了現代人們的心態,為了自己的私慾,毀了自己的一生。還有一篇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人們常稱的管鮑之交,現在形容人們之間最真誠的友誼,就像是管鮑之交一樣,其實這也是有歷史典故的。這個事件發生在鄭國,那時候鄭國很強大,當時也有不少的諸侯國,像齊、魯、宋、衛、陳等等。鄭庄公在鄭國為國賣力,憂國憂民,又是很能乾的國君,他跟許多人有來往,而且很多人都很尊重他的意見,連周朝的天王都怕他三分,拿他沒奈何。他一死,四個兒子都要搶奪君位,鬧得鄭國沒有一天太平的日子,每天都雞犬不寧。最後老四繼承了君位,鄭國就漸漸衰弱下來了。齊襄公有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他的母親是魯國人,另一個叫公子小白,母親是莒國人。這兩個公子的師傅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他們是古時候最要好的朋友,然後他們互幫互助,把兩位公子的關系弄好了,都有了很大的成就。從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友誼的重要性,人們不能失去友誼,只有互相幫助才能像管仲和鮑叔牙一樣取得更大的成就。
讀了這本書後,我了解了中國的一些歷史和典故,豐富了我的知識;同時我也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在寫作方面有所長進.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推薦大家也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
❻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應該怎麼寫1000字左右
結合內容、中心來寫
❼ 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快快快快快快
不給分嗎?
但也幫你。
給個小旗選為最佳答案就行。
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❽ 急需!中國歷史故事集讀後感開頭!!!!!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