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歷史小故事500字作文大全
⑴ 搜集一篇歷史故事作文五百字
一七八五年,日本出版了著名學者林小平所著的《三國通覽圖說》一書,共有五張地圖,一張朝鮮,一張琉球,兩張蝦夷,今北海道,一張小笠原島,作者在書的「題初」中對制圖目的作了如下說明,「右三國通覽圖說,非小子敢言經濟,亦非妄玩地理之學,只欲使攜武之人知三鄰之地理耳,之是雖似武藝之餘計,然竊以為卻可言武門之奧旨歟,」。
這些地圖製作精細,與現代制圖法一樣以顏色劃分區域,其中《琉球國全圖》,琉球屬地皆用橘黃色,鄰接琉球的日本部分則用淡綠色,而鄰接的中國部分是用粉紅色來表示,以色區分,國與國之間的分界自然一目瞭然,就在這圖上,也標明了釣魚,黃尾嶼和赤尾嶼的位置,其顏色與中國福建,浙江相同,粉紅色,
而久米山則同琉球一樣為橘黃色,要特別說明的是,《三國通覽圖說》在日本不是一般的地圖資料,內閣文庫,宮內聽書陵部,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大學的圖書館,及一些著名的文庫都有收藏,本人留學日本時,亦曾多次去名古屋市的蓬佐文庫,親自查閱過原版地圖資料,
其中《琉球國全圖》,不僅為眾多的學者所引用,而且,每次舉辦有關琉球沖繩歷史文化的展覽時,都要將此圖作為重要史料向參觀者展示,凡看過此圖的人都有目共睹,不知日本政府為何偏視而不見,
⑵ 生活中的歷史,作文500字。
我不敢說歷史是什麼,我只能說歷史像什麼。
歷史像一條滿滿的海灘,古人是海灘的締造者,而我們是一個個悠閑地過客,我們在歷史的海灘上散步,又想拾起點什麼
於是我們知道了秦前的戰亂紛飛、群雄爭霸;漢朝的文景之治、絲綢之路;盛唐的公主出嫁,歌舞昇平;宋末的骨肉分離,詞人思瘦;還有大元並不屬於我們的莫斯科,我們的祖宗通過鄭和下西洋將恩澤遍灑藍色星球,我們還看到了史上最貴的一把火怎樣燒掉天朝上國的尊嚴,燒毀半個中國的驕傲,燒痛我們後輩人的心,月光下破碎的斑駁是那些琉璃的淚嗎?
我們就在這條海灘上一步一步的前行,拾起古人留給我們的記憶,岳飛、秦檜同樣應該被記住,就像石頭鑽石同樣硌腳。
人累了,天黑了,海灘卻同樣在那裡,我不敢說明天也不敢信明天,但願明天的海灘有更多下陷的足跡。
歷史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大自然來作詞,人類來譜曲,農民和領袖同樣唱得出轉音,只不過秦始皇轉的大一點,陳勝轉的小一點,五線譜寫滿了前輩們足夠的功底,讓他們一直從離騷唱到東方紅,有花美的霓裳羽衣曲,也有悲涼的驪山懷古,還有黃河大合唱和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每一個詞都是歷史的賜予,每一個音符都是感人的觸摸,在音樂的靈魂里我讀出了歷史的發展壯大,80後華人的歷史不止只唱到R&B,中國人的歷史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不敢說明天也不敢信明天,但願明天的歌謠可以讓更多的人傳唱。
歷史不是誰寫給誰看得而是誰來書寫的,古人寫下了萬里長城,近現代人寫下了萬里長征,我們應該寫下更多可以萬年來輝煌,歷史是偉大的。
⑶ 關於歷史故事作文四百字左右.
中國古代,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如:大禹治水、諸葛亮七擒孟獲、曹植七步成詩等等,這些故事不僅有趣,而且對我們也有很好的啟發作用。我知道,同學們肯定都有自己喜歡的故事,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的歷史故事就是「赤壁之戰」,今天就來給大家作一個介紹。
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役。它講述了三國時期孫權與劉備聯手,利用諸葛亮的高超計謀,通過黃蓋詐降、巧借東風、草船借箭、火燒連營,最後以少勝多、大敗曹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我們在嘆服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之時,也應該知道,諸葛亮其實是個博學多才的人物,正因為他的博覽群書,才讓他成為了一個聰明絕頂之人。所以,在座的各位同學們,如果你們也想有諸葛亮那樣的聰明才智,一定要抓緊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只有這樣,在關鍵的時刻,你們才會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因為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經典的故事,所以它也被拍成了電影《赤壁》。電影中決戰的場面非常壯觀,曹軍戰船連成一片,一船起火,另一船也跟著燒起來,火借風力,越燒燒猛,整個敵營火光沖天。曹操的士兵驚惶失措,爭相逃命,可是,這時哪有路可逃啊?結果,很多曹軍都掉到水裡淹死了。此刻孫劉聯軍沖上去,和曹軍打成一片,刀光劍影,相當精彩!看著這壯觀的場面,讓人有種置身於戰場之上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
同學們,聽了我剛才的介紹,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最喜歡赤壁這個故事了吧?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其中精彩而又經典的故事,不只是赤壁之戰這一個,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可以在課余時間多讀讀《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它會告訴你很多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我也期待著有機會與同學們共同交流
⑷ 對歷史的總結作文500字
2011年,八月中旬,我來到了嚮往已久的: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美麗的三河古鎮。一路上,望著不斷奔跑的樹木,我沉思:三河,一說到三河,大家就會不由自主的加上古鎮兩個字修飾,古鎮、古鎮,只有歷史悠久的地方,才能稱為古鎮!那三河一定是十分破舊不堪的,因為這樣才具有古典風范。
我心裡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出現了一番景象:我朝思暮想的三河景區空無一人,被濃濃的黑煙包圍著,裡面居住的人鐵青著臉,居住的房子牆面裂開,即將崩塌……
想到這兒,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我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就是這樣的結果嗎?
可是,事情與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我們剛到三河,就有一個導游面帶微笑的向我們走來,熱情的帶我們去游覽三河的旅遊項目。
我們最先來到的是三河的「仙姑樓」,聽導游介紹,在過去,仙姑樓里放置著許多琳琅滿目的食品,而仙姑樓卻從來沒有人看管,這讓許多小孩子不免歡喜不已,因為他們可以去挑選自己喜愛的東西,可是當他們挑選好准備拿走時,卻發現東西像被膠黏住了一樣,怎麼也拿不走。小孩子並不放棄,回家找到自己的家人,哭著吵著要他們給自己把食品拿來,大人們了解了情況,拿了錢就去仙姑樓,把錢放在要買的東西旁邊,東西就可以拿走了,大人們告訴孩子,只有付了錢才能拿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才不會養成不勞而獲的壞習慣。
接著我們來到了三河的最有名的古鎮。
古鎮內十里長街,深巷幽遠,青石板路
⑸ l關於歷史的作文 500字
歷史總被雨打風吹去
有的人在創造歷史,有的人在被歷史所拋棄。世上的事變幻莫測,有的地方陽光明媚,有的地方山洪爆發,天崩地裂;有的人剛剛呱呱墜地,同時歷史也把一些人拋進歷史的墳墓。但無論如何,歷史總不會把文明的腳步停歇,用去等待步履蹣跚的迷茫者,但最終它也會過去的。
歷史是永無止進的步伐,時代的車輪,文明的動力總把這一輛滿載的巨輪推向更近的前方。歷史是恆久不變的,它源遠流長,有多長我無從知曉。但我卻懂得人生短暫,不過匆匆數十寒暑。有的人一生精力充沛,一生都在創造歷史,他們是人類歷史的驕傲與輝煌,也有的人一生默默無聞,從沒有什麼輝煌的瞬間,卻演繹著人生的悲歡離合與酸甜苦辣。他們意識落後,是生活在人類社會最底層的人,然而歷史並沒有剝奪他們的一切,一視同仁地賦予他們偉大的生存空間。
我敢說:造物者是無與倫比的。它創造了歷史用來衡量人類的價值。因此歷史也是一桿天平,左右平等,展現偉大的輝煌,襯托渺小的可貴。
是李世民這樣說的吧: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歷史是一面照耀中華文明五千年的「魔鏡」是一面穿越挫折與痛苦的鏡子。對著「鏡子」我感慨頗多。
以史為鏡,使我懂得了莽夫的悲哀:當虞姬橫刀一抹的時候,湛藍滑過眼簾,鮮紅流過雪白的頸。壯士掩面,馬騅悲鳴。他昔日英雄的傳奇是無人企及的神話,「破釜沉舟」是他的代言,「力拔山兮氣蓋世」是他的寫照。馳聘駿馬於沙場之中來回都是屍骨如山,血流成河。此等的英雄最終走向了莽夫的歸路,當四面楚歌的時候已無法挽回他所失去的一切,烏江上橫刀一抹便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歷史是無情的,總喜歡把每一個細節都描繪得如此淋漓盡致,總會給人以「發人深省」的覺悟,鞭策著每一個知史的人前進。
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就如同一條來自上古的河流,上演著的一切酸甜苦辣就是它不足道的小水珠。無論片段如何精彩,它總會被拋諸腦後,成為人類永久的回憶。
歷史在風風雨雨的歲月中成長,同時它也被風吹雨打去。
⑹ 500字《歷史的選擇》讀後感作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 歷史滄桑,到頭來什麼也剩不下,永生的願望隨同歷史的波濤一起消逝在我們目光盡頭。又是一個長假,終於又拿起了讀了一半的《萬曆十五年》,重新翻開讀到孤單的將軍——戚繼光,讀到首輔張居正,讀到萬曆皇帝。曾有人感嘆道:「歷史竟然可以這么寫!」是的,在讀本書時,我也有同感,這本書不是單純的描述歷史,而是生動的分析歷史。本書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直譯到英文就是「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這正是這本書的讀到所在,我想本書說到的末端小結也許正是某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結證。 整本書讀起來很有意思,作者黃仁宇先生由於為了寫一個論文從此結緣於明史,而他的著作更是讓讀者對歷史長勝了濃厚的興趣。在書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無奈,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是有很多東西去不由他抉擇。旁人可能覺得皇帝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職務,但是在立儲這件事上它卻無法平自己的意願行事,這體現出了皇帝的苦惱。由此,萬曆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團慪氣,但他應該知道,實際上文官集團的力量是一個皇帝難以約束的。我終於知道,一個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於一些原因。從書中我們不難看出,萬曆少年是一個有為的君主,他曾經勵精圖治,打算開創一個「萬曆中興」,但由於一件件事的不能決斷,他終於無法忍受。而立儲之事就成了他的一個爆發。他終於在這件事上開始怠政。而一個王朝也由於君主的怠政而漸漸走向沒落的深淵。 讀到張居正是,我更是感到了世態炎涼,生前的榮華和身後的悲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清算張居正的行動中,凡是和他有關的人都受到牽連,不是流放邊關就是把官回鄉,其中戚繼光就是其中之一,戚繼光是一個大英雄,但是它也蒙逃脫歷史的慣性發展,它便是犧牲品。戚繼光和張居正一樣是很有作為的,戚繼光發明的戰法確實令人驚嘆,這讓我知道早在明代就有人發明了各兵種協同作戰,並使用火器。弗朗基和大將軍炮,在當時也有一定的應用,但是他們哪裡知道,西方國家已經有了大船,火炮。1587年,這一年正值西歐歷史上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
⑺ 歷史小故事改編成五百字左右的作文
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⑻ 我最喜歡的一段中國歷史 500字作文
將相和」的故事我們在小學期間就已經學過了吧!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現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這件和氏璧在春秋戰國時期被各諸侯國視為鎮國的寶貝;為了把和氏璧占為己有,各諸侯想盡辦法互相爭奪!因此,上演了戰國時期一幕精彩的歷史劇。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件和氏璧便不知落到何處,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疑案! 現在就讓我給你講講這一段曲折的故事吧!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座山下發現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為了表示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便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歷王,(玉璞是一種天然五料,如果不經鋸割;外表看起來和普通的石塊沒什麼區別。)楚歷王找來相玉家進行簽定,玉工認為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沒有什麼價值!楚歷王很生氣,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腳。並把他驅逐出楚國! 多年後,楚厲王駕崩,楚武王繼位。卞和趕回了楚國,於是,又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武王。玉工簽定後仍定為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這時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獻給楚文王,但無奈自己已是風燭殘年,又被砍掉了雙腳;行動很不便,眼看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他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淚都流盡了、直往外滴血。這件事傳到了楚文王那裡,文王派人問卞和:「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答道:「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苦,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是石頭,我忠貞之士卻被當成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啊!他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文王聽後,命人把卞和帶到宮殿,並叫玉工當面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無暇的美玉。為了嘉獎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將此玉命名「和氏之璧」,並把它奉為國寶珍臧起來! 「和氏璧」發現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各諸侯國,各諸侯國國君都想親眼看看這件寶玉。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越國,楚威王因相國昭陽滅越有功;便將和氏璧賜給了昭陽。可就在這時,和氏璧失竊了;國寶的不翼而飛震驚了朝廷內外,人們紛紛尋找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玉,但終無結果。人們便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張儀,因為張儀當時正在楚國游說;曾與昭陽一起飲酒,人們認為他有條件、有機會,偷竊和氏璧。便對張儀嚴刑拷打,張儀死不認罪,無奈!只好將他放了,張儀受辱後輾轉到了秦國,最終成為了秦國的宰相,為秦國日後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楚國為一件國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是他們所沒預料到的。 和氏璧銷聲匿跡幾十年後,突然有一天在趙國出現了;(至於和氏璧是怎樣流落到趙國的,現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趙惠文王時,一個名叫纓賢宦官從一個外人手中購買到這塊玉;經玉工簽定後,方才得知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這件事不巧被趙王知道了,便將和氏璧強奪去了。誰知趙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也產生了覬覦之心。於是,派人送信給趙王,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想到秦國勢力強大;怕得罪秦國會招來滅國之災!所以只好派藺相如奉壁出使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和氏璧獻給了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認為果真是名不虛傳,非常高興,將和氏璧傳給左右嬪妃大臣觀看;眾人皆呼萬歲。藺相如見秦王根本無意割城給趙國,就走上去說:「壁上有點假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看。」於是,秦王便將和氏璧遞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持壁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壁,派人送信給我王。我王召集群臣商議時,群臣認為秦國依勢欺人,拿15座城換壁只不過是一種空話。可我認為百姓之間交往都不會欺騙,何況秦國是一個大國呢!再說因一塊壁得罪秦國實在不值。所以我王採納了我的意見,但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尊重;我王還齋戒五日後,才派我將和氏璧送給你。但我看大王你根本無意割城換壁,就取回此壁。您若再逼我獻出此壁,我的頭就和這壁一起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藺相如說罷,便高舉和氏璧,做出撞擊柱子的樣子。秦王惟恐和氏璧被撞碎,連忙道歉;並叫人拿來地圖。指出給趙王的15座城,藺相如看出這不過是秦王的緩兵之計,就對秦王說:「我王派我送壁之前曾齋戒五日,現在大王您也應齋戒五日;並設九賓之禮。這樣我才會獻出和氏璧!」秦王無法強奪,只好同意了。藺相如回到賓舍,便派人喬裝打扮;帶著和氏璧連夜逃回了趙國。 五日後,秦王在宮廷內設九賓之禮,命人請藺相如。藺相如進宮後對秦王:「秦國至開國以來20餘位君主,沒有一位是信守承諾的。我擔心因您的失約而辜負我王對我的重託,所以已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秦國強盛而趙國弱小,如果大王先割15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會留壁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當殺!我願下湯鍋,你看這辦吧!」秦王和眾臣聽後面面相覷。有些大臣建議將藺相如囚禁起來,再攻打趙國!可秦王想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還會使兩國關系惡化;不如厚待藺相如,並把他送回趙國;還可得個明君的聲譽!於是,秦王在宮廷里以隆重的禮節款待了藺相如,並將他送回了趙國。這就是歷史上「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用自己的智慧抱住了和氏璧。 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軍攻佔趙國;趙幽王投降。並獻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國的寶庫之中!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目前有三種推測:一是做秦始皇的陪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內,二是被項羽掠奪走了。三是被秦始皇做成了傳國玉璽!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幾百年間;有多少人的命運、多少國家的命運都和它緊密地聯系起來了,而它的神秘失蹤,又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⑼ 關於歷史的作文500字
日本的同齡人們:
你們好!
我是一名中國的中學生,我們成長在同一片藍天下。在這里,我想友好地和你們談談我們中國孩子的心裡話。
抗日戰爭,這已是離我們這一代好久的事了,但我們不能忘卻也無法忘卻。近來,日本右翼分子極力美化、歪曲、掩蓋侵華史實,這是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覺得忍無可忍的。
不知你們是否正在接受著這樣的教育,也許受了誤導的教育後,你們對我們的話已聽不進去,但我還是想說,請你們到我們中國的土地上來看看,親眼看看那已被時間抹淡了,但卻留有深深痕跡的歷史事實。
我要帶你們去東北的「九·一八」紀念館,日本侵略者就是在1931年9月18日那天開始對中國進行侵略的。隨後東北三省淪陷了。我們中國的人民流離失所,要麼接受殖民統治,要麼就只能流亡他鄉,聽一聽那凄慘的《松花江上》吧。
我要帶你們去盧溝橋,那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象徵。要知道中國人民打的這八年是多麼艱苦啊!但為了民族,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而日本在這八年中所犯下的罪行也是罄竹難書的。一個南京大屠殺就夠令人發指的了!
這一切的一切豈能容你們的教科書輕描淡寫將之帶過?
你們的許多教科書,因屢次篡改讓我們慘不忍睹,但這是歷史的事實,你們的教科書也改變不了。
今天,我們學習了我國女作家聶華苓的文章《親愛的爸爸媽媽》,同樣面對罪行,德國人的真誠懺悔與你們日本那位作家的無恥狡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不能不擔心,他們掩飾錯誤甚至美化侵略的真正動機——是不是想繼續欺騙下一代,是不是想復活軍國主義?
朋友,歡迎到中國來看看走走,我們中國的中學生將會十分樂意充當導游的。
最後,我想說:和平與發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真心祝願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
一位中國中學生:某某某
⑽ 作文 我心中的歷史 500字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