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小故事400字
⑴ 給我一篇初一數學論文400字
「寫什麼?怎樣寫?」這是每個學寫小論文的同學都會碰到的問題。一篇好論文的產生,對於它的作者來說是一次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性的勞動對勞動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創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創作的靈感,絕不是輕易可以得到的,它們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實踐中,去進行長期的積累與思考。從我校徵集的論文來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時十分注意對課本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拓展延伸,學習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有的是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收獲與啟發後,獲得靈感、得以選題;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注意觀察、探究,並與自己的數學學習相聯系,對觀察、探究的結果進行思考、歸納、總結,升華為理論,寫出了令人叫絕的好論文。綜觀獲獎論文的小作者們,他們大多是數學學習的有心人。好論文的作者不僅要有較好的數學感悟,還要有良好的文學修養、綜合素養。
(1) 寫什麼
寫小論文的關鍵,首先就是選題,大家的選題要從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寫的內容入手。
下面我結合我校同學部分獲獎論文的選題,進行一點簡單的選題分析。
論文按內容分類,大概有以下幾種:
①勤於實踐,學以致用,對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再利用模型對問題進行分析、預測;
如:探究大橋的熱脹冷縮度
②對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擾人心煩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它;
如: 一台飲水機創造的意想不到的實惠
③對數學問題本身進行研究,探索規律,得出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親緣探究
如: 紙飛機里的數學
④對自己數學學習的某個章節、或某個內容的體會與反思
如: 「沒有條件」的推理
如: 小議「黃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樣寫
① 課題要小而集中,要有針對性;
② 見解要真實、獨特,有感而發,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要表達的內容
(四) 評價數學小論文的標准
什麼樣的數學小論文算是好的論文呢?標准很多,但我以為一篇好的數學小論文必須有以下三個特徵——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選題要有獨特的視角,寫的內容不是簡單地重復別人的東西、不是單純地下載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創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創造、自己的觀點,屬於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內容要實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無味、也不能冗長拖沓,文章要緊扣主題,力求做到准確、精練,盡量地體現數學的嚴謹性與科學性;「美」,指的就是語言通順、文筆流暢,文章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當然,從第二屆時代數學學習「時代之星」實踐與創新論文大賽的名稱來看,既有實踐又有創新的論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評委們的親睞,所以,我希望同學們更加貼近生活、注意觀察、去尋找、去發現,把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把學習撰寫論文、爭取寫出好的論文,作為對自己數學學習的一種評價、一種補充、一種提高,這樣你學寫小論文的目的就對了,你就會將數學小論文越寫越好。
⑵ 400字到500字的數學小故事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⑶ 數學名家故事400字5年級
華羅庚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⑷ 生活中的數學 故事 7篇 不少400字、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超市買東西。
當我們買完所需的東西之後,剛要離開,我看見貨架上正好擺著火腿腸,於是我讓媽媽買些火腿腸,媽媽同意了。可是剛走幾步,我又看見貨架上擺著一包一包的,同樣品牌,同樣重量,裡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買一包一包的呢,還是買一根一根的?我猶豫了。突然,我的腦子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哪一種合算就買哪一種。於是我開始算起來:零賣的如果買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於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錢,所以我決定買散裝的。我把我計算的過程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直誇我愛動腦。 還有,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⑸ 初一數學論文300-400字左右..
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樹乾的形態都近似圓的——空圓錐狀。樹干為什麼是圓錐狀的?圓錐狀樹干有哪些好處?為了探索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更深入的觀察、分析研究。
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植物的莖有支持植物體、運輸水分和其他養分的作用。樹木的莖主要由維管束構成。莖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質部木纖維承擔,雖然木本植物的莖會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莖的木纖維數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樹木莖的橫截面面積一定。接著,我們圍繞樹干橫截面面積一定,假設樹干橫截面長成不同形狀,設計試驗,探索樹干呈圓錐狀的原因和優點。
經過實驗,我們發現:(1)橫截面積和長度一定時,三稜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最大,橫向承受力最小;圓柱狀物體縱向支持力不如三稜柱狀物體,但橫向承受力最大;(2)等質量不同形狀的樹干,矮個圓錐體形樹干承受風力最大;(3)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影響著樹木橫截面的形狀和樹木生長的高矮。近似圓錐狀的樹干,重心低,加上龐大根系和大地連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穩度更大;(4)樹干橫截面呈圓形,可以減少損傷,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能經受住風的襲擊。同時,受風力的影響,樹干各處的彎曲程度相似,不管風力來自哪個方向,樹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樹干不易受到破壞。
以上的實驗反映了自然規律、自然界給我們啟示:(1)橫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狀物體,具有最大縱向支持力,其形態可用於建築方面,例如角鋼等;(2)橫截面是圓形的圓狀物體,具有最大的橫向承受力,類似形態的建築材料隨處可見,如電視塔、電線桿等。
在我的觀察、試驗和分析過程中,逐漸解釋、揭示了樹干呈圓錐狀的奧秘,增長了知識,把學到的知識聯系實際加以應用,既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的興趣,還初步學會了科學觀察和分析方法。
⑹ 初一數學論文400字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⑺ 數學家的小故事400字
華羅庚上小學時,一個老師對新上任的老師介紹學校的情況時,說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多數是笨蛋……這話深深刺痛了華羅庚的心,他決心要以優異的成績回敬那位老師。
一天,數學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難題給大家:「有一樣東西不知道有多少數量,三個三個地數剩下二個,五個五個地數剩下三個,七個七個地數剩下二個,問這樣東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學面面相覷答不上來,唯有華羅庚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學都震驚了,老師也點頭稱贊。從此,他便愛上了數學課。
正當他求學時,父親店鋪生意日見蕭條,無力供他繼續讀書了,他只好輟學看櫃台。他利用一本代數、一本幾何、一本只剩下50頁的微積分開始了自學。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守著小油燈一遍遍地演算。父親說他是個「書獃子」,幾次逼他把書燒掉,鄰居也勸他好好做買賣。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傷寒,醫生搖頭嘆息地叫家人為他准備「後事」。他向死神發起挑戰,掙扎著下地幹活,左腿又被摔成殘廢。他還是不氣餒,拄著拐杖忍著疼痛進行鍛煉。練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學去干雜務,給老師打水、削鉛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自學。
就在中學工作不久,他開始向報刊投寄數學論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後來他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數學泰斗熊慶來的賞識,很快把他介紹到清華園,安置在自己身邊。
(7)初一數學小故事400字擴展閱讀
華羅庚成長歷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 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獃子」。1922年,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中,王維克老師發現其數學才能,並盡力予以培養。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7年秋,和吳筱元結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傷寒病,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1929年,華羅庚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3篇論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⑻ 7篇初一數學周記400字左右
寫數學日記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寫日記,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數學思維方式,用自己的心靈體驗數學生活。讓數學日記為學生提供一個用數學的語言表達數學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能力,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綜合素質。
日記?
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自己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數學日記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自己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寫出自己的收獲與困惑,使自己更加
,熱愛數學。
數學日記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學生是在已有的基礎上學習數學的。為了便於學生更好地學好數學,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調查並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在日記中寫下來,這樣有利於學生把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如在教學「容積和容積單位」一課之前,我先讓學生逛超市,觀察超市的礦泉水、牛奶、飲料等容量,然後再把觀察到的現象寫下來。
2.體驗型。有些數學知識根本無法在課堂內進行直接體驗,如果學生親自經歷體驗,並以日記形式記錄體驗的過程和結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
」這一課時,無論我怎麼講解,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總是不太理解。我布置學生回家照鏡子,觀察出現的現象,並寫一篇數學日記。學生對這樣的數學作業感到既新鮮又好奇。很多同學在數學日記中寫道:「我覺得很有意思」,「很高興學到這個新知識」。
3.質疑型。在課堂中遇到的問題或產生的疑惑,通過日記向老師或同學提出,以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這樣做,可以彌補
某些不足,解決個別學生在課堂想問但沒有機會問的問題。一位學生曾在一篇數學日記中這樣寫道:「老師,數學課本87頁的『可半者半之』是什麼意思?」我把該同學提出的問題在班上進行講解,解決了她在課堂上想問但沒有提出的問題。
4.歸納型。課堂上所學的新往往是以
的方式存儲的,課後讓學生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形成一定的結論,由課堂上的
轉化為
,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
數學日記寫什麼?
數學日記要記的是自己對
、思考、感受以及採用的
等。數學日記記錄的東西不局限於某個方面,它的材料和內容可以是課上的、課下的、生活中的、聽來的、看到的、實踐的……
1.寫數學認知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什麼,理解了什麼,掌握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清楚,都可以寫。通過寫,有利於學生
,加深對數學知識尤其是對
的理解和掌握,督促學生有目的地對知識點進行整理。
例如一位同學在學完「認識米、厘米」後寫了這樣一則數學日記:「今天我們認識了米和厘米,回家後,我用
一量,才知道我的身高只有121厘米,我爸爸的身高179厘米,爸爸比我高58厘米;我的腳長19厘米,爸爸的腳長26厘米,我比爸爸的腳短7厘米。」
以前在教學這一內容時,學生對厘米的長度很模糊,通過實踐記數學日記,學生不僅對厘米長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而且對「比……多……,比……少……」的數學知識進行了學習。
2.寫數學活動
學生在寫數學日記時,可以記錄課堂上是怎樣思考的,是怎樣動手操作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小組討論交流時,是怎樣說的,怎樣想的,同學怎樣說的,老師怎樣說的,在進行
時,自己是怎樣做的,同學是怎樣做的,老師是怎樣指導的。這樣,學生寫教學活動的過程,就是自己向同學學習的過程、對知識總結的過程。
3.寫數學思考
寫數學思考,是學生寫數學日記的主要內容,可以寫反思:如
、學習方法、學習慣、
,還可以寫回答問題的方式、對老師的建議,等等。
例如:有的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道:「老師,你知道嗎?最近一段時間我上課老是走神,精力不集中……」有的同學寫道:「王老師,你講得太慢了,有時也太啰嗦了。」
4.寫數學應用
經常指導學生寫應用型的數學日記,會極大地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一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今天媽媽給我買了3個麵包,每個麵包里都有9個
,3個麵包一共有多少個
?我是這樣想的,用加法計算9+9+9=27,今天我們學習了乘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9×3=27,
是
二十七。」
數學日記的作用
1.密切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學生寫數學日記,架起了師生之間情感溝通的橋梁,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老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知識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學生對講課方法的建議。例如: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多想在課堂上多做一些
,能在
,學中玩,效果會更好些。」
2.使數學走進了生活
生活本身是一個大課堂,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寫日記,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例如:一位同學在日記中這樣寫:「今天下午
,媽媽帶我到超市買東西,我們買了4袋
,每袋2元8角5分;買了4個麵包,每個麵包1元1角5分;又買了一袋麵粉,23元6角。我是這樣計算的:一袋
和一個麵包加在一起正好是4元,再乘以數量4,共16元,再加一袋麵粉共39元6角,與發票上的一致。」
從這則日記我發現,學生在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簡便運算」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與體驗生活。
3.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數學日記中記錄著學生自己預習後的理解、感受和思考,也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下了教學建議,於是我會在此基礎上設計
。當學生發現自己的日記居然影響課堂上教師的
時,更增強了寫日的興趣。
如一位同學預習「圓柱、圓錐的認識」時,能從二者的外部特徵、各部分名稱、製作方法、相互聯系等方面進行整理,並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和看法。
4.體驗成功的樂園
數學日記是學生體驗成功的樂園,它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使每位學生體驗到歡樂,體驗到成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自己的日記,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平時老師還會及時修改有一定思想的日記組織投稿。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報刊雜志上時,都情不自禁露出最燦爛、最自信的笑容,激動的心情一定會讓他終生難忘的。
由於小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限制,大多數學生不太可能寫出水平很高的日記。重要的是積極參與。讓學生拿起筆來寫數學日記體驗數學生活,享受數學思考帶來的豐厚回報吧。
這是數學周記的意義。
不知道你是人教版的數學內容,還是別的。
望回答。。復制去Google翻譯翻譯結果
⑼ 初一數學總結反思400字
上個星期五,張老師對我們進行了數學第二單元的測試。
很多同學被填空題版和操作題難住了。有的人權這邊問問、那邊問問,有的人東望望、西望望,沒一個認真的!我想,這都是因為平時張老師叫我們背的定義沒背,家庭作業不認真做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緣故啊!
試卷發下來了,我看到大部分同學都考得很差,連一個考滿分的也沒有!教室里所有的同學都在問答案。我回到座位上,我的試卷也被齊朵朵拿去看了,唉!
考試時,我也被填空題的第四題給難住了,我睡在桌上瞄同桌的卷子,但我絕望了,因為我同桌也被難住了。做操作題時,我用三角板拼角時,心裡就急得很,想!快做完了,要快一點!就把角的頂點畫彎了。最後一題我不該錯,全班就只有我沒有寫等於符號,白白的丟掉了0.5分。
我做錯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就是:心很急。因為我心急,把定義忘記了;因為我心急,畫錯了角;因為我心急,沒有寫等於符號!為什麼心急?是因為我一直想著要比別人速度快一點,一直想著不能輸給別人,我還沒有得過第一,所以我的心就變得更急!
我覺得,跌倒了還要爬起來才行,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所以,以後我們還能是全年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