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數學故事15個字的作文

數學故事15個字的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19:37:34

⑴ 數學小故事15字

7歲那年,小高斯上小學了。教師名字叫布特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數學家」。這位來自城市的青年教師,總認為鄉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華無法施展。三年級的一次數學課上,布特納對孩子們又發了一通脾氣,然後,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長長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哇!這是多少個數相加呀?怎麼算呀?」學生們害怕極了,越是緊張越是想不出怎麼計算。布特納很得意。他知道,像這樣後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大198的100個數相加,這些調皮的學生即使整個上午都乖乖地計算,也不會算出結果。不料,不一會兒,小高斯卻拿著寫有答案的小石板過來了,說:「老師,我算完了。」布特納連頭都沒抬,生氣地說:「去去,不要胡鬧。誰想胡亂寫一個數交差,可得小心!」說完,揮動了一下他那鐵錘似的拳頭。可是小高斯卻堅持不走,說:「老師,我沒有胡鬧。」並把小石板輕輕地放在講台上。布特納看了一眼,驚訝得說不出話來,沒想到,這個10歲的孩子居然這么快就算出了正確的答案。原來,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樣一個數一個數地加,而是細心地觀察,動腦筋,找規律。他發現一頭一尾兩個數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個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小高斯的難以置信的數學天賦,使布特納既佩服,又內疚。從此,他再也不輕視窮人的孩子了。他給小高斯買來了許多數學書,並讓他的年輕的助手巴蒂爾幫助小高斯學數學。

⑵ 數學趣味小故事20字

數學趣味小故事 故事一: 動物城對稱圖形 有一天,一隻蝴蝶在動物城的花叢里飛來飛去,一隻小蜻蜓飛過來,說:"小蜻蜓,咱們一起玩吧。"小蝴蝶說:"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麼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說:"在圖形王國里,我們就是一家的,另外還有許多家庭成員呢?不信,我領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景色,還看見了許多動物:有美麗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蟲...... 小朋友們,它們美嗎?你覺得它們哪兒美呢? 故事二 : 張三的生死可能性 古時候,有一位糊塗的縣官,因為聽信他師爺的讒言,就把無辜的張三抓了起來,在審問時,他對張三說:"明天給你最後一次機會,到時我這里有兩枚簽,一枚簽上寫著'死'字,另一枚簽上寫著'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簽,就判你什麼。"小朋友,如果讓張三抽的話,可能會怎樣呢?" 可是,一心想害死張三的師爺卻在兩個簽上都寫了一個"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讓張三抽的話,結果會怎樣呢?幸虧張三的一位朋友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第二天,縣官在開堂時,讓張三抽簽。張三抽了一枚簽,連忙吞進肚子里。縣官只好打開另一枚簽,發現上面寫著"死"字,以為張三抽到的是"生"字簽,就只好放了張三。

⑶ 數學故事50字,20個

一、
哥德巴赫是一個德國數學家,生於1690年,從1725年起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結識了大數學家歐拉,兩人書信交往達30多年。他有一個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歐拉的通信中提出來的。這成為數學史上一則膾炙人口的佳話。
二、
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三、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四、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五、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六、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七、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八、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九、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1966年5月,一顆耀眼的新星閃爍於全球數學界的上空------陳景潤宣布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對"1+2"證明的修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麼他單為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陳景潤成了國際知名的大數學家,深受人們的敬重。但他並沒有產生驕傲自滿情緒,而是把功勞都歸於祖國和人民。為了維護祖國的利益,他不惜犧牲個人的名利。

十、
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外來信,是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寫給他的,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次大會有3000人參加,參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這對一位數學家而言,是極大的榮張聖蓉1948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隨父母到台灣居住。她從小聰慧,喜愛讀書,對數學情有獨鍾。張聖蓉中學畢業後考入著名的台灣大學數學系,1970年獲學士學位。她不滿足於此,又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 譽,對提高陳景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有好處。

十一、歐拉的故事
當時,小歐拉在一個教會學校里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歐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歐拉感到很奇怪:"天那麼大,那麼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麼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麼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於一切。小歐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麼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在歐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歐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歐拉心中,上帝神聖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窩囊廢,他怎麼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傢伙,根本就不存在。回家後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隻。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佔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於6平方米。小歐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於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歐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歐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歐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於同意讓兒子試試看。小歐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准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麼成呢?那怎麼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歐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後,小歐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 父親照著小歐拉設計的羊圈紮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裡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父親感到,讓這么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後來,他想辦法讓小歐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歐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歐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十二、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聖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於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並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後來「0」終於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十三、
高斯念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後,因為老師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算算看,題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師心裡正想,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課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時,卻被 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嗎?
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與 100 加至 1 排成兩排相加,也就是說: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相加,但算式重復了兩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於 <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越了其它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十四、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十五、 小熊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能掙錢替媽媽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魚,趕早市到菜場賣魚.
一天,小熊剛擺好魚攤,狐狸、黑狗和老狼就來了.小熊見有顧客光臨,急忙招呼:「買魚嗎,我這魚剛捕來的,新鮮著呢!」狐狸邊翻弄著魚邊問:「這么新鮮的魚,多少錢一千克?」小熊滿臉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搖搖頭:「我老了,牙齒不行了,我只想買點魚身.」小熊面露難色:「我把魚身賣給你,魚頭、魚尾賣給誰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這剩下的誰也不願意買,不過,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點魚肉.這樣吧,我和黑狗牙好,咱倆一個買魚頭,一個買魚尾,不就既幫了狼大叔,又幫了你熊老弟了嗎?」 小熊一聽直拍手,但仍有點遲疑:"好倒好,可價錢怎麼定?」狐狸眼珠一轉,答道:「魚身2元1千克,魚頭、魚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嗎?」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兒畫了畫,然後一拍大腿:「好,就這么辦!」四人一齊動手,不一會兒就把魚頭、魚尾、魚身分好了,小熊一過秤,魚身35千克70元;魚頭15千克15元,魚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著魚,飛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魚頭魚身魚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邊走邊想:我60千克魚按4元1千克應賣240元,可怎麼現在只賣了95元……小熊怎麼也理不出頭緒來.
十六、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隻癩蛤蟆爬過來,瓮聲瓮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蝸牛對癩蛤蟆說: 「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麼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它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後堅強地蝸牛終於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台嗎?
十七、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十八、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在家裡看電視,電視上正在播放一場藍球比賽.看了一會兒,爸爸突然對我說:「祺祺,我來考你一個數學問題,看看你會不會?」我張口就說:「好的,沒問題.」爸爸想了一下,說到:「假設紅隊一分鍾投8個球,藍隊一分鍾投6個球,他們一起投了8分鍾之後,藍隊提高命中率一分鍾投10個球,紅隊由於體力不支減少投球只數一分鍾投6個球,問多少分鍾後紅隊和藍隊投進的只數相同?」 我想了一會兒沒做出來,過了好長時間他還是沒想出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實在想不出來,只得不好意思地說:「沒了草稿本,我做不出來.」我知道,就算我有草稿本也未必做得出來.
這個時候,媽媽對我說:「原來紅隊一分鍾比藍隊多投進2個,一共投了8分鍾,也就是8×2=16(個);後來藍隊反超每分鍾比紅隊多投4個,那麼16個球要投幾分鍾呢?16÷4=4(分鍾),要4分鍾才能追上.」我說:「原來這么簡單!我怎麼沒想到呢?」爸爸笑著說「簡單嘛?這說明你考慮的思路有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善於去發現事物,找出它們的規律,那你就會覺得生活中的數學比課堂上講有意思多了.」
十九、在神秘的數學王國里,胖子「0」與瘦子「1」這兩個「小有名氣」的數字,常常為了誰重要而爭執不休.瞧!今天,這兩個小冤家狹路相逢,彼此之間又展開了一場舌戰.
瘦子「1」搶先發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麼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沒有我這個瘦子『1』,你這兩個胖『0』有什麼用?」
胖子「0」不服氣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風,想想看,要是沒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數來組成100呢?」
「喲!」「1」不甘示弱,「你再神氣也不過是表示什麼也沒有,看!『1+0』還不等於我本身,你哪點兒派得上用場啦?」
「去!『1×0』結果也還不是我,你『1』不也同樣沒用!」「0」針鋒相對.
「你……」「1」頓了頓,隨機應變道,「不管怎麼說,你『0』就是表示什麼也沒有!」
「這就是你見識少了.」「0」不慌不忙地說,「你看,日常生活中,氣溫0度,難道是沒有溫度嗎?再比如,直尺上沒有我作為起點,哪有你『1』呢?」
「再怎麼比,你也只能做中間數或尾數,如1037、1307,永遠不能領頭.」「1」信心十足地說.聽了這話,「0」更顯得理直氣壯地說:「這可說不定了,如0.1,沒有我這個『0』來佔位,你可怎麼辦?」
眼看著胖子「0」與瘦子「1」爭得臉紅耳赤,誰也不讓誰,一旁觀戰的其他數字們都十分著急.這時,「9」靈機一動,上前做了個暫停的手勢:「你倆都別爭了,瞧你們,『1』、『0』有哪個數比我大?」「這……」胖子「0」、瘦子「1」啞口無言.這時,「9」才心平氣和地說:「『1』、『0』,其實,只要你們站在一塊,不就比我大了嗎?」「1」、「0」面面相覷,半晌才搔搔頭笑了.「這才對嘛!團結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語重心長地說.
二十、在數學城電子計算器展銷中心,售貨員熟練地操作著各種型號的電子計算器,計算著各種問題.觀看的人不時發出一陣陣贊揚聲,算得多快多准呀.人群中不少小學生拉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吵著要買電子計算器.有了它,做起數學題該多好呀!
「不!」忽然,一個身材奇特的小矮人跳上了櫃台,搖著手,對小學生說:「小朋友不宜用這樣的東西,要從小培養自己的計算能力,學會簡便演算法.有了好演算法,有時候算起來比計算器還快呢.」
大家一齊把目光集中在小矮人身上,仔細一看,原來是外號叫「半截兒」的小「5」.
「什麼?你能比我的計算器算得還快?」售貨員奇怪地問.小「5」說:「你不信,我們試試.」說著,小「5」對大家說:「你們隨便報一個數,求這個數乘以5的積,售貨員請用電子計算器也一道算,看誰快?」
「好!」大家一齊喊道.觀看的人群中有人先報了個算式「246×5」.
「1230」小「5」脫口而出.
「314×5、289×5……」
「1570、1445……」小「5」一口氣報了出來.
售貨員還未來得及操作完,得數就被小「5」說出來了.
「好啊!」大家熱烈地鼓起掌來.小「5」笑著說:「這叫做『添零折半法』,因為5是10的一半,一個數乘以5,只要把這個數擴大10倍,再折半就行了.比如,246×5=2460÷2=1230.」
「我們再來比一比.」售貨員不服氣地說.
「好,我們來計算任一個末位數是5的兩位數的平方.」小「5」說.
「等於3025.」小「5」真快,一下子又報出了得數.
這時候,連售貨員也佩服小「5」神速的口算能力了.小「5」說道:「任一個末位數是5的兩位數的平方,只要把它的十位數字乘上比它大1的數,再在積的後面添上25,就是結果了.例如752=5625,56就是7和8相乘的結果.
「哈哈,這樣算快極了.」
「半截兒,真正靈,敢同計算器比本領;方法妙,快又准,數學城裡大明星.」不知是誰編了幾句順口溜,把大家都逗樂了 .
8、八戒開了一家副食小店.一天,猴侄小獼猴來為家裡打一斤醋.小獼猴來到師叔的小店,喊道:「師叔,打醋!」
八戒問小獼猴打多少醋.小獼猴說:「不多,就打一兩.」
八戒吃驚地問道:「打一兩醋幹啥?」小獼猴說:「當然是吃唄!」八戒又問:「一兩夠嗎?」小獼猴說:「不夠,再打一兩吧!」
八戒又問:「二兩也不多呀?」小獼猴說:「那再打一兩吧.」八戒又打了一兩.小獼猴說:「還打一兩,再打一兩……」這樣,小獼猴共計打了十兩醋,也就是一斤醋.
八戒打完醋,說:「共計一斤醋,8角4分錢.」小獼猴不慌不忙地掏出8角錢給了師叔八戒.八戒接過錢,說:「不要耍賴,還差4分錢呢!」小獼猴問:「師叔,打一兩醋多少錢?」
八戒說:「一兩醋當然是8分4厘,4厘錢就捨去.收8分錢.」小獼猴說:「這么說來,一兩醋就是8分錢了.」八戒說:「那當然.」小獼猴又說:「十兩醋就是8角錢了!」
八戒說:「算得正確.」小獼猴說:「我給了你8角錢,你怎麼說還差4分錢呢?」八戒無言以對,只好又虧了4分錢,望著小獼猴提著醋走了.

⑷ 一個二十個字的數學故事

1 數學家高斯在高中時,每天晚上老師都會給他一兩個比較難的題目讓他去練,但他基本上都能很快解決,但是一天,老師給了一個題,他用了一個晚上才做出來,後來到學校一問老師,才知道,那個題目是老師不小心夾進去的,那是個世界上的數學難題,已經困擾了數學家100多年了。
2.還是高斯,小學時,老師為了懲罰學生,讓他們計算1一直加到100,在別人都拚命加的時候,高斯採用數字首尾想家都等於101的方法很快算了出來。
3.馮卡門,小時候他在地上畫畫玩,他父親為了刁難他,問他12X12等於幾,馮卡門不假思索的就給出了答案,父親又問33X56等於幾,他依然不假思索的給出了答案,最後父親有些氣急敗壞的問道256X123等於幾,馮卡門也只是略微的想了一下就給出了答案。
好像多餘20字,你稍微縮一縮應該就可以了
4 華羅庚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
5 有一次陳景潤去理頭發,他是38號,理頭發還早著呢!於是他去了圖書館,忘了理發,38號的牌子還在口袋裡呢!

⑸ 數學小故事15字以下

數學小故事——找零錢

一家手杖店來了一個顧客,買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張50元的票子,要求找錢.

店裡正巧沒有零錢,店主到鄰居處把50元的票子換成零錢,給了顧客20元的找頭.

顧客剛走,鄰居慌慌張張地奔來,說這張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鄰居賠償了50元.隨後出門去追那個顧客,並把他抓住說:「你這個騙子,我賠給鄰居50元,又給你找頭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賠償我100元的損失.」

這個顧客卻說:「一根手杖的費用就是鄰居給你換零錢時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請你計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損失是多少?這里要補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這個顧客行騙成功,那麼共騙得了多少錢?

⑹ 數學家的小故事 20字 5篇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度米文庫
數學家小故事20字大全【篇一:數學家小故事20字大全】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

⑺ 數學家的小故事20字

華羅庚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有一個數,3個3個地數,還余;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地數,還餘2,請問這個得數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
有一次陳景潤去理頭發,他是38號,理頭發還早著呢!於是他去了圖書館,忘了理發,38號的牌子還在口袋裡呢!
7.許寶騄

(19l0.9.10一1970.12.18)是中國數學家,生卒於北京.他出身於名門世家,從小就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父親聘請教師講授\'四書五經\',到14歲才入北京匯文中學念高一。1928年考入燕京大學化學系,因對數學有強烈的愛好,次年轉學入清華大學數學系,從一年級讀起。1933年在清華大學以理學士畢業,考上了留英的名額,因體重太輕不合格未能成行。休養一年後在北京大學任助教。1936年再次考取留英名額,派往倫敦大學Galton實驗室和統計系攻讀學位。1938年得英國哲學博士,1940年得英國科學博士。畢業後返回祖國在西南聯大任教授。1945年赴美,先後在哥倫比亞、伯克萊和北卡羅萊納大學任訪問教授。1947年北京解放前夕,回國在北京大學任教授,直到1970年去世。解放後,他是第一批當選的學部委員。
許寶騄是中國概率統計領域內享有國際聲譽的第一位數學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數理統計和概率論兩個方面。
數理統計方面,在1938年到1945年這一期間,他對Ney-man-Pearson理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得到了一些重要的非中心分布,論證了F檢驗在上述理論中的優良性,這些都是奠基性的工作;同時他對多元統計分析中的精確分布和極限分布得到了重要的結果,導出正態分布樣本協方差矩陣特徵根的聯合分布和極限分布,這些結果是多元分析中的基石。以上這兩方面的工作確立了他在數理統計中的國際上的地位。晚年,他致力於組合設計的構造,也有重要的工作。
概率論方面,在1945-47年間,他潛心於獨立和的極限分布的研究,由於消息閉塞,所得結果大部分與Kolmogorov的工作相重,但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50年代他對馬氏過程發生了興趣,在這一方向寫了幾篇重要的論文。
以上提到的工作,除獨立和這一部分外,都收集在Springer出版社1983年出的《許寶騄全集》(英文版)中。

⑻ 數學故事(不少於20字)

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共30隻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獃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於是,他就去問媽媽:「0—9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對嗎媽媽?」
媽媽搖搖頭說:「阿拉伯數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個,只要一筆兩筆就能寫成。後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並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
小明聽了說:「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媽媽笑了。

兒歌比賽
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准。」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和﹦的本領
很久以前,數學王國比較混亂。0—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稱霸,而且彼此吹噓自己的本領最大。數學天使看到這種情況很生氣,派﹤、﹥和﹦三個小天使到數學王國建立次序,避免混亂。
三個小天使來到數學王國,0—9十個兄弟輕蔑地看著它們。9問道:「你們三個來數學王國干什麼,我們不歡迎你們!」
﹦笑著說:「我們是天使派來你們王國的法官,幫你們治理好你們國家。我是『等號』,這兩位是『大於號』和『小於號』,它們開口朝誰,誰就大;它們尖尖朝誰,誰就小。」
0—9十個兄弟聽說它們是天使派來的法官,就乖乖地服從﹤、﹥和﹦的命令。從此,數學王國有了嚴格的次序,任何人不會違反。

小熊開店
小熊不喜歡學習,只想做生意,於是在學校旁邊開了個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學,它們商量好,要教訓這個不愛上學的懶傢伙。
它們來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麼賣呀?」小猴問。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說:「如果我從兩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對嗎?」
小熊點點頭。
「那我全買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對不對?」
「正是,正是。」小熊講。
於是小猴買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錢,和小兔高興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結帳,怎麼算都是虧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況說了,笑著說:「都是你學習不好,我們才來教訓你一下」,並把少給的錢補給了小熊。
小熊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每天上課都很認真。它們三個成了好朋友。

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

數學優秀小故事
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來找劉先生,並自我介紹說:「我叫於江,這次我帶領了一個旅遊團到香港旅遊,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來住你們酒店。」
劉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一個大團。」
劉先生心裡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是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為一個導游,於江看出了劉先生的心思,他慢條斯理地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酒店了。」
「你請說吧。」劉先生自信地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組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該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說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不錯,就是八十五人。請說說您的演算法。」
「人數最少的情況是最後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在您這兒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麼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個題目,劉先生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一間5人房;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一間5人的,一共11間。
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了住宿手續。
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一點,但劉先生的心裡還是十分高興的。

聰明的小男孩
從前,一個國王經常給身邊的大臣出難題來取樂,如果大臣答對了,他將用小恩小惠給點賞賜;如果答不出來,那將受罰,甚至被砍頭。
一天,國王指著宮里的一個池塘問:「誰能說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賞他珠寶。如果說不出來,我就要『賞』你們每人50大鞭。」大臣們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難住了。
正在大臣們心慌意亂之際,走過來一個放牛的小男孩。他問清了事情的緣由之後說:「我願意見見這位國王。」
大臣們把小男孩帶到了國王身邊。國王見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懷疑說:「這個問題答上來有獎,答不上來可要被砍頭的,你知道嗎?」在場的人都替這個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卻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國王的問題。國王無奈之下,拿出珠寶獎勵給了小男孩。小朋友們,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其實,國王出的是一道條件不足的問題。在正常的思維模式下是無法找出正確答案的。小男孩正好抓住這一關鍵。他是這樣回答的:「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樣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兩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
小男孩實際上打破了習慣性的思維模式,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他的頭腦多麼聰明,多麼靈活啊!

一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
陳景潤是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一天,沈元老師在數學課上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200年前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因為這個結論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是一個猜想。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
從此,陳景潤對這個奇妙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余時間他最愛到圖書館,不僅讀了中學輔導書,這些大學的數理化課程教材他也如飢似渴地閱讀。
興趣是第一老師。正是這樣的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引發了他的勤奮,從而引發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果果)

⑼ 數學小故事20字

故事:猴子撈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陣風將一隻猴子的帽子吹到井裡,他招呼來18個小夥伴,從井上方的松上一個接一個去撈帽子,有4隻猴子沒有上樹,就撈著了帽子,問:是幾只猴子上樹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撈上來的?

⑽ 數學故事20字

數字趣聯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年輕時與幾個學友進京考試.他們到達試院時為時已晚.考官說:"我出一聯,你們若對得上,我就讓你們進考場."考官的上聯是: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學子,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蘇東坡對出的下聯是: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與蘇東坡都將一至十這十個數字嵌入對聯中,將讀書人的艱辛與刻苦情況描寫得淋漓盡致.

點錯的小數點
學習數學不僅解題思路要正確,具體解題過程也不能出錯,差之毫釐,往往失之千里.
美國芝加哥一個靠養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醫院施行一次小手術後回家.兩星期後,她接到醫院寄來的一張帳單,款數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數字,不禁大驚失色,駭得心臟病猝發,倒地身亡.後來,有人向醫院一核對,原來是電腦把小數點的位置放錯了,實際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點錯一個小數點,竟要了一條人命.正如牛頓所說:"在數學中,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紀從哪年開始?

世紀是計算年代的單位,一百年為一個世紀.
第一世紀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別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見的錯誤是有人把起始年當作是公元零年,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和我們的習慣,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序數的計算是從「1」開始的,而不是從「0」開始的。而正是這個理解上的錯誤,所以才導致了世紀末尾年為公元99年的錯誤認識,這也是錯把1999年當作是二十世紀末尾年,錯把2000年當作是二十一世紀起始年的原因.因為公元計數是序數,所以應該從「1」開始,21世紀的第一年是2001年.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帝。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聖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如今誰要把它給引進來,誰就是褻瀆上帝!於是,教皇就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並對他施加了酷刑,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注,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後來「0」終於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