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母親的故事江北
㈠ 請問鮮橙的《江北女匪》究竟講了什麼求詳細點的故事梗概!我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不知道為什麼。
《江北女匪》介紹(:
辰年出身於門閥大族,卻在襁褓之中就隨義父落草為寇。十六年後,橫行清風寨的小山匪在一次意外中與雲西王世子相逢。自那以後,一張驚天大網緩緩拉開,意外接踵而至:義父的突然失蹤,一觸即發的戰爭,武功高強的神秘少年,清風寨的滅頂之災……歷經萬般磨難,這個小小山匪終於浴火重生,威震江北,天下揚名……
㈡ 故事主人公有電視台主持人韓雪,江北和江東的電視劇是什麼片名
北平往事
㈢ 江北春天故事怎麼樣
隨著日歷的翻動,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冬天不知不覺地飛走了,溫暖的春天悄無聲息地走來了。
春天,萬物復甦,春暖大地,百花開放,到處都是綠色,到處都是新的一年春天裡溫暖的氣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真令人美不勝收。在這溫暖的春天裡,有件事使我久久不能忘記。
星期六的一個下午,因為晚上我們家有客人來,所以媽媽帶我到人山人海的菜市場去買菜,我作業沒有做完,我還要做作業,時間很緊張,所以我們就沒有進市場裡面,我們只是到了市場旁邊的一個賣菜的小攤上買菜。攤主是一位老爺爺,皺紋爬滿了他的整個臉上。一看就知道是位憨厚的、飽經風霜的地道的老農民。
媽媽上前問了價錢,便開始與他砍價兒。可賣菜的那個人斤斤計較,怎麼也不肯降低一分價錢。我在旁邊不耐煩的催著媽媽,媽媽也著急了,便匆忙稱上菜付上錢,急匆匆地走了。誰知到了半路上,媽媽才發現鑰匙不見了,怎麼辦?待會還有客人要來呢!想到這里,媽媽臉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肯定是忘在那攤子上了,這種小攤兒上,丟了東西,誰會還給你,更別說那斤斤計較的老頭了。你自認倒霉吧!」
經過一翻激烈的思想斗爭,媽媽還是決定要回去碰一碰運氣,於是我們又朝市場的方向奔去。
到那裡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了,市場上人不多了。在昏暗的燈光下,我們看到了那位老大爺還在那兒,眼睛向四處望著,像是在等人。我和媽媽走上去,老爺爺認出了我們,他用那長滿老繭的手把鑰匙從筐下拿出,遞給媽媽,媽媽向他會心地點了頭,我們三個人都開心地笑了。
望著眼前著朴實的老大爺,我還能說些什麼呢?一股愧疚感由然而生。祝願這位老人一生平安。
㈣ 有寧波江北的英烈故事嗎
大寶山麓,山色蔥郁,是連綿起伏的山脈之中一座英雄壯烈的山頭,它靜靜肅立在慈城古鎮的西門外,山腳下護衛著廣闊的平原,綠色如染,樹林蒼翠,一派山清水秀的江南景色。它的英雄和壯烈,在於一百多年前曾是搞英斗爭的古戰場,成就了民族英雄朱貴將士可歌可泣的業績。
1842年初,鴉片戰爭期間,在金華任協副將的朱貴將軍,奉調來慈城待命,屯兵大寶山准備收復失地鎮海。朱貴奉調,就率領精兵八百多人和同在軍中服役的三個兒子,日夜兼程駐兵山頭,以待軍令。
朱貴出身將門世家,所率部卒都是甘陝、四川、西藏一帶多個地區和民族組成,雖然成分較雜,經他精心調教訓練卻作戰勇猛,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朱貴是個強硬的主戰派,朝廷在英軍接連攻陷定海、鎮海、寧波後,調朱部前來。與降之間搖押運不定,就說眼前的朱貴上司奕訴文蔚也不是得力的主戰將領,雖然他們的大本營就在附近的長溪嶺上,任務是收復鎮海,腦子里想的卻是另外回事。
英軍真夠猖狂,清軍還沒行動,他們卻再次打到慈城來了。沒過多少日子,一天早晨,天色蒙蒙亮,英國侵略軍在噗鼎率領下,2000多人分乘三艘小兵輪,從鎮海口逆姚江而上,從裘市大西壩上了岸,經過夾田橋來犯慈城,來勢兇猛,直撲大寶山。
朱貴軍嚴陣以待,部署上百槍炮手正面抵禦敵人。英軍一次次攻擊,一次次沖鋒皆被打退,戰斗一直從早晨打到傍晚,打死英軍四百多人,英軍眼見正面進攻受阻,又增兵五百分乘三艘兵輪,過丈亭江從彭山與太平橋之間登陸,走西面山後抄襲大寶山。
朱貴率部抵禦了正面來敵,英軍銳氣大挫,死傷慘重,形勢對我軍非常有利,朱貴連續派人請文蔚駐軍從兩側,即清道觀和西懸嶺協同作戰,同時要求增援正面戰場大寶山,如此而行,大寶山戰役可穩獲全勝。可恨的是,文蔚的兩千多人卻按兵不動,只是坐山觀虎鬥,既不出擊退敵又不增援朱部,朱貴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
正面戰斗正烈,朱貴軍整整一天沒吃喝,彈盡援絕中仍浴血奮戰,忽聽背面炮聲大作,營帳燃燒,烈焰升騰,軍卒來報,西北山坡大批英軍攻上山來,朱將軍聞聽仰天長漢:「文蔚若是及時出戰,何有英軍西山偷襲!」心中又憤憤想道「朝廷為什麼總讓一些敗類執掌軍事大權,每每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大敵當前,只得分兵為二,一半就地死守,另一半往西北坡迎敵。
朱貴軍身陷絕境,惟有效法楊家將,激勵將士以身殉國,勢與陣地共存亡,朱貴高舉戰刀,率先沖進敵群,奮力砍殺,士卒高擎將旗,跟隨將軍橫沖直撞,與敵軍短兵相接展開了肉搏戰。廝殺之際,英軍頭目巴麥尊瞅准時機,「呯呯」兩槍擊倒了朱貴,正在得意之時,朱貴翻身躍起,大吼一聲,手起刀落,直將巴麥尊左臂自上而下劈了開來,巴麥尊連聲慘叫,鬼哭狼嚎一般,又撲的倒地,滾了幾滾死在朱貴腳下。
朱貴左臂已受傷折斷,右手仍高舉戰刀,與士兵一起亂殺亂砍,一氣刀劈10多名英軍,可惜朱貴咽喉又中了槍彈,壯烈犧牲大寶山下。將軍的二兒子昭南也同時殉國,三兒子共南負傷數次,醒後繼續率兵力戰不退,直至大旗擊毀難以為戰,還率眾突圍而出。
大寶山戰役重重打擊了英軍氣焰,擊斃1000多英軍,屍體遍地,那三艘載侵略軍來犯的小火輪這回又足足忙了好幾天,裝回去的是一船又一船屍體,就此不敢再深入寧波內地,不久又退出寧波。
再說共南突圍後,將父兄遺體護送紹興,朱將軍英烈也算感動了道光皇帝,派欽差大臣一路護送至甘肅老家安葬,連發五道聖旨表彰朱貴父子功績,追封二品官總兵銜。
戰後的死亡將士,共計215人,人們失聲痛哭,將二百多忠骨埋葬西懸嶺上,建墓立碑,人稱「百丈墳」。不久後,人們又捐資建成「朱貴祠」,林則徐親筆題寫「貴規孝矩」匾額。
大寶山、百丈墳、朱貴祠是中華民族抗擊侵略,英勇不屈的見證,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