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司馬遷故事300字作文

司馬遷故事300字作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20:14:00

1. 入獄中的司馬遷作文300子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司馬遷發奮寫《史記》的故事,現在的語文書又有了這樣的一篇課文,因為喜歡司馬遷,我常常會情不自禁地翻開課本再讀這篇故事。 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父親司馬談立志要編寫一部史書,臨死前囑托司馬遷幫他繼續完成史書。然而,司馬遷因替一位將軍辯護而遭受酷刑,他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身,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最後,一部鴻篇巨著《史記》誕生了。 司馬遷在忍辱負重的情況下寫完了《史記》,那是多大的痛苦!這是因為他有強烈的責任感,他才能繼續堅持下去。沒有了責任感,任何事情都無法很好完成。 試想想,如果校長沒有責任感,我們的學校會是什麼樣子?如果老師沒有責任感,我們的班級又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即使做一個小小的班幹部,也要有責任心,盡職盡責幫助老師分擔工作,幫助同學。如果連這一點點責任感都沒有,將來怎麼可能成為棟梁之材? 為了自己、為了社會,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就開始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吧!

2. 需可以用在作文中的有關司馬遷的事例!!!從司馬遷的事例中擴展出一些話題的。

妹~去看《報任安書》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內稱焉。蓋容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七位先人,夠你用的了~

3. 關於司馬遷的作文素材

司馬遷(抄公元前145年-公元前襲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 以司馬遷接受宮刑寫一篇300字的作文

提起司馬遷,人們首先會想到有關他的兩件事,一是他撰有偉大的歷史著作——《史記》,一是他受過宮刑。可以這么說,由於司馬遷的名氣,在宮刑的人物史上,司馬遷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他也就與宮刑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他生前把宮刑當作奇恥大辱。司馬遷與宮刑的關系,也是歷代史家和學者研究司馬遷時避不開的一個話題
。究竟宮刑給司馬遷和《史記》帶來怎樣的影響,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較普遍的觀點是,司馬遷因李陵之禍慘遭宮刑是他個人生活的悲劇,卻是《史記》增色的新起點。天漢三年(前98),正當司馬遷埋頭著述《史記》的工作進入高潮,「草創未就」之時,突然飛來橫禍,受李陵案的株連被下獄受腐刑。司馬遷身受腐刑,人處逆境,體味三重,對封建專制社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與權勢浮沉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從「以求親媚於主上」的立場轉而「發奮著書」,對國事世事從此冷漠不再關心。他因「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抒憤寄託,強烈地表達他的是非觀點和愛恨感情,從而升華了《史記》的主題。這就是這種「較普遍觀點」的推理邏輯,它的潛在話語是宮刑成就了司馬遷,司馬遷因宮刑而使《史記》的思想性與文學性更上一層樓。這種邏輯的極端發展是,明代的部分史家甚至認為要成功先自宮。

很明顯這種邏輯是基於司馬遷一定能戰勝宮刑帶來的奇恥大辱和痛苦使人深刻這兩種前提的。其實面對宮刑所帶來的奇恥大辱,在生與死的選擇上,司馬遷徘徊了多時。雖然他最終為了那無聲的立言事業選擇了生,但「刑餘之人」的痛苦一直煎熬著他的後半生。所以我們不能僅從司馬遷最終戰勝困難的結果,從而把過程想得太輕松,高估宮刑的積極意義。

在傳統的倫理觀念中,「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夫中材之人,事關於宦豎,莫不傷氣,況慷慨之士乎!」所以司馬遷視腐刑為奇恥大辱,不僅「重為鄉黨戮笑」,而「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司馬遷出獄後,被漢武帝任命為中書令。此職本由宦官擔任,是皇帝身邊機要秘書長官,侍從左右,出納奏章,位卑權重,被朝臣目為「尊崇任職」。司馬遷不以為榮,反以為辱,也就不難理解了。在《報任安書》中他滿懷凄愴地訴說他的痛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發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支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司馬遷一氣排列了十種恥辱,都是人世間的極大不幸,而「最下腐刑極矣」。一個「最」字,還要加一個「極」字,可以說把辱寫到了極點,司馬遷也痛苦到極點,「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經歷如此痛苦,司馬遷多次想自殺。「仆雖怯耎欲苟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若仆之不得已乎!」平民奴婢面對羞辱尚且去死,何況我一個堂堂士大夫呢?司馬遷一遍遍地拷問著自己。但若是這樣輕易死去,不能留功名與後世,「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況且又怎能對得其父親的臨終囑托?這種痛不欲生的心境,這種矛盾交織的狀態,嚴重影響了司馬遷的創作思考和寫作進程,以至於到太始四年(前93),司馬遷寫《報任安書》時,《史記》仍未最後定稿。父子兩代人就《史記》寫了幾十年仍未完成,一方面說明他對史家職責的認真,但也不能不說明司馬遷因宮刑在創作上受到了巨大幹擾。由此看來,宮刑實際上對司馬遷進行《史記》的創作起到了反面的作用,而不像那些論者僅從結果來看顯得那麼積極。

5. 忘不了司馬遷作文400字

忘不了司馬遷
早已是深夜,透過天牢的小窗,司馬遷久久的凝視著那漆黑的夜空。

藍色的天幕上,沒有星星亦沒有月亮,就連烏雲也低低的沉著,帶著窒息的壓力。暮秋的風裹著寒氣,鑽進每個角落,也鑽進司馬遷那破舊的衣衫。
司馬遷拖動沉重腳鐐,走向幾塊殘磚堆成的冰冷的牢床,金屬的撞擊聲回盪在死一般寂靜的夜空,帶著幾分鬼魅的氣息。床頭上那盞昏黃的油燈無精打採的翕動著幽暗的火苗,拖下一道長長的影子,瞬間,黑暗彷彿更加凝重了許多。然而,一紙官文仍然依稀可見,金色的文字,朱紅的印章,一切又都是那麼清晰……
是的,這就是司馬遷的命運。日出之前,他必須做出抉擇。是死,用一腔熱血控訴昏君無道,用頭顱證明自己的清白?還是活著,被凌遲而屈辱的活著?
司馬遷無法遏制心中的怨恨,昨日之景歷歷在目……
當漢武帝歇斯底里地咆哮時,當滿朝文武雙股戰戰時,當李凌終被定性為叛徒時,司馬遷知道,歷史必須真實。他站了出來,他勇敢的站出來了,只可惜啊,後來的事證明他當時的沖動是致命的。
此刻,他突然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投江。他想拋棄這個昏暗污濁的世界,決不能屈辱的活著,即使死也要光明磊落!
但突然,司馬遷在憤怒中沉靜了下來,父親臨終時的話又久久的在他耳旁回盪。他答應父親的史書還沒有完成,他構築的大漢史書還沒有寫就。
司馬遷慢慢的走近床邊,步履蹣跚但卻堅定有力,他緩緩的坐下,沉默了好久,手指開始不停的顫抖…….
天明時分,牢外傳來一聲吆喝:「司馬遷,想好了沒有?」
「想好了,我選擇真實的歷史!」
兩滴清淚無聲滑落,司馬遷一個人無聲的哭泣了。
幾千年後,一位詩人說:「真正的勇敢不是為某件事壯烈的死去,而是為某件事卑賤的活著。」
一陣秋風嗚咽著吹起《史記》發黃的紙頁……

6. 關於司馬遷的作文

堅忍比什麼都重要
羅曼.羅蘭說過:"生活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版,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權,我要堅韌,就像珍珠貝一樣,重塑自己的傷口,在傷處磨練出一顆燦爛的珍珠,閃閃發光,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司馬遷就是堅忍精神的寫照。

司馬遷被關進監獄以後,案子落到了當時名聲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嚴刑審訊司馬遷,他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吏,他始終不認罪;面對威逼,他絲毫不畏懼;面對厄運,永遠不屈服。是什麼使司馬遷忍辱負重,勇敢地與命運抗爭?是堅韌不拔的意志。他正是靠著這樣的信念,才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豪言壯語,才成就了《史記》這樣的鴻篇巨制,才鑄就了流芳百世的輝煌。

司馬遷用他的親身經歷啟迪著人們:一個人有了頑強的意志,就可以戰勝一切看似艱巨的困難,堅忍比什麼都重要

7. 勵志司馬遷學習的作文400

《史記》是一部史學巨著,魯迅先生盛贊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的作者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讀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這篇文章,司馬遷的精神令我感慨萬分,他沒有被命運擊垮,抱著自己堅定的信念,用了整整13年時間,寫成了這52萬余字的輝煌史書。這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如果將司馬遷換成我們,受了酷刑後在監獄呆了6年,這種痛苦我們能體會嗎?想想吧,司馬遷是多麼的偉大,頑強!
當然,我國歷史上還有許多這樣的事例,如:談遷二寫《國榷》,左丘明雙目失明寫《國語》,孫臏割骨寫《兵法》……他們跟司馬遷一樣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
我們雖然沒有他們的經歷,但一旦經歷了,就一定要像他們一樣,勇敢地去面對,從困境中走出,不被任何曲折擊敗,堅持到底就是最終的勝利!困境中的千錘百煉,才能雕琢出最璀璨的玉石。這重重磨難,能使一個平凡的人變得不平凡,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變得更不平凡!

逆境 勵志——讀《司馬遷發憤寫》 彭安琪 400字

8. 關於司馬遷感人至深的故事作文

記得是我小的時候,有線電視台播過,晚上十點。當時爸爸愛看,我也跟著看過,斷斷續續的。雖然沒有看全,但看到的都還記得很清楚:
劇情1:司馬遷年輕時遭宮刑,妻子又早逝,只留一女(記不太清是不是他的親生女,好像是寄養的孤女),父女相依為命。司馬遷一度陷入精神的絕境--他想死,但又拋不下年幼的女兒。終於,他下定決心投河自盡,一天夜裡,他獨自跑到黃河岸邊,面對洶涌的波濤,流下了不為人知的眼淚....一直到黎明破曉,他就像一尊雕像,久久地矗立在那--或許是還沒有擺脫塵世的惦念,或許是他已悟出了什麼更寶貴的人生真諦?就在這時,身後忽然傳來女兒嬌嫩而急切的呼喚,他回過頭,緊緊地抱住女兒。女兒哭著說:「爹,不要離開我.....」司馬遷看到女兒風塵僕僕的面龐和哭腫得眼睛,一雙磨破的小鞋露出腳趾,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才意識到,女兒一路哭著跑來的。他撫摸著女兒的額發,終於堅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劇情2:女兒長大了,非常孝順聰慧,一天將要早朝,女兒拿出了一枚銅錢,遞給司馬遷,說:「父親,帶上它。禍從口出,忍不住,就把它含在嘴裡。」
劇情3:這是最後一集--女兒成家了,司馬遷早已有了斑斑白發。《史記》終於完成了。他把它呈獻給皇上,不料卻被漢武帝付之一炬。他獃獃的望著面前熊熊烈火,他不敢相信,他多年嘔心瀝血的成果就這樣被焚毀了!但他回到家,卻意外的被女兒告知:「《史記》並沒有消失,我和夫君都愛讀父親的書,也擔心此書會被人仇恨,所以偷偷抄了副本,就藏在.....」父女二人悲喜交加,司馬遷仰天長嘆:「黃天待我不薄,司馬遷之心,後世可鑒矣。」

9. 寫司馬遷的作文

已經是深夜了,司馬遷通過天牢的小窗,望著那漆黑的夜。幽藍的天幕上,不見星也不見月,幾處烏雲低低地沉著,帶著令人窒息的壓力。暮秋的風裹著寒氣,鑽進每個角落,包括司馬遷那件破舊的長衫。

司馬遷拖動著腳鐐,走回幾塊磚堆成的床。金屬的撞擊聲在死一般靜的夜裡,帶著幾分鬼魁。床上那盞昏黃的油燈跳動著火焰,拖下長長的抖動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掛著的一紙官文仍然可見,金色的字,朱紅的印,一切都那麼清晰。

是的,這就是司馬遷的命運。日出之前,他必須做好選擇。是死,用一腔熱血去控訴昏君的無道,用高貴的頭顱去證明自己的清臼?還是活著——當然是有條件地活著,從此他將成為不完全的男子。

司馬遷無法遏抑心中騰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場景歷歷在目。當漢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時,當滿朝文武雙股戰戰時,當李陵一下子從英雄被定性為叛徒時,司馬遷覺得胸中有什麼東西壓著。

也許是記錄歷史的職責讓他知道,歷史必須是真實的。於是他,站了出來,後來的事情證明當時的沖動是致命的。司馬遷與李陵並無交好,為了不相識的人而觸怒龍顏,這沒有人能夠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兒子們在首陽山的遺骸:他想拋棄這個世界,這個昏暗、污濁的世界。決不能屈辱地活著,做一個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應該是個大丈夫。

但突然,司馬遷在憤怒與激動中沉靜下來。父親臨終時那雙憂怨的眼睛,讓他一下子靜了。他清楚地記得,父親指著案上的書,哽咽著,然後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與意味著的責任,是的,他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還沒有自己的史書,屬於大漢的書。

司馬遷在床邊坐了下來,閉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劇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顫抖……天明的時候,牢外傳來一聲吆喝:「司馬遷,想好了沒有?」

「想好了,我選擇腐刑。」兩滴清淚滑落臉頰,司馬遷無聲地哭了。

幾千年後,一位詩人說:「真正的勇敢不是為某件事壯烈地死去,而是為某件事卑賤地活著。」於是一陣秋風嗚咽著,吹起《史記》發黃的紙頁。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