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有關主題肯付出的故事

有關主題肯付出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9 21:59:50

『壹』 付出心態的故事

付出心態我們活在這個世上,不能一味的向他人索取,也必須要為他人付出,你為別人付出了,別人也會來為你付出,就好比捨得,有舍才有得,就是這個意思。

『貳』 付出與回報的故事100字

一個年紀很大的木匠就要退休了,他告訴他的老闆:他想要離開建築業,然後跟妻子及家人享受一下輕松自在的生活。雖然他也會惦記這段時間里,還算不錯的薪水,不過他還是覺得需要退休了,生活上沒有這筆錢,也是過得去的!老闆實在有點捨不得這樣好的木匠離去,所以希望他能在離開前,再蓋一棟具有個人風格的房子。木匠雖然答應了,不過可以發現這一次他並沒有很用心地蓋房子。他草草地用了劣質的材料,就把這間屋子蓋好了。落成時,老闆來了,順便也檢查了一下房子,然後把大門的鑰匙交給這個木匠說:「這間就是你的房子了,這是我送給你的一個禮物!」木匠實在是太驚訝了!也有點丟臉!因為如果他知道這間房子是他自己的,他一定會用最好的建材,用最精緻的技術來把它蓋好。然而,現在他卻為自己造成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快樂工作提示:聰明人任何時候都會把他所服務的公司當作自己的公司一般。這當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聰明人知道,只有具備這樣一種主人翁精神,他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從工作中學習,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受益,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做到快樂工作。 韋 字也許這個不夠經典, 出 門

古時候,有兩個兄弟各自帶著一隻行李箱出遠門。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將兄弟倆都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只好左手累了換右手,右手累了又換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來,在路邊買了一根扁擔,將兩個行李箱一左一右掛在扁擔上。他挑起兩個箱子上路,反倒覺得輕鬆了很多。
把這兩個故事聯系在一起也許有些牽強,但他們確實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故事中的小戰士和弟弟是幸運的,但更加幸運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為他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

管理心得:在我們人生的大道上,肯定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我們是不是都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有時恰恰是為自己鋪路?

魚王的兒子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常苦惱,因為他的三個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於是個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為什麼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瓮。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後,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於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叄』 【50分懸賞】 求有關付出與收獲的名人經典故事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肆』 幫我編一個關於付出與回報的小寓言故事 謝謝

【慶幸】
在一場激烈的戰斗中,上尉忽然發現一架敵機向陣地俯沖下來。照常內理,發容現低級俯沖時要毫不猶豫地卧倒。可上尉並沒有立刻卧倒,他發現離他四五米遠處有個小戰士還站在那兒。此時一聲巨響,飛濺的泥土紛紛落在他們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塵土,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
寓意: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自己,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如果你能對別人伸出援助之手,你獲得的回報將不止是快樂,你搬掉別人腳下的絆腳石,獲得的回報,有可能成為你成功的敲門磚。

『伍』 關於"實現夢想需要艱辛的付出"的名人故事

馬雲啊,俞洪敏啊,這么勵志,去網路文庫一搜他們的人物傳記立馬出來

『陸』 付出心態的故事

不要繼續了哦
再這樣下去我想她要瘋了
女孩只有面對自己毫無感覺或討厭的人才會不理不睬或直接「快刀斬亂麻」
她這樣對你算仁至義盡了
你還不明白她這樣是為你不讓你受傷
清醒吧
對一個沒有希望的人默默付出
多不值得
寧缺毋濫!!!

『柒』 求一個含有付出的寓言故事.

有一個人在沙漠行走了兩天。突然遇暴風沙。一陣狂沙吹過之後,他已經認不得正確的方向。正當快撐不住時,突然,他發現了一幢廢棄的小屋。他拖著疲憊的身子走進了屋內。這是一間不通風的小屋子,裡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幾近絕望地走到屋角,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座抽水機。 他興奮地上前汲水,卻任憑他怎麼抽水,也抽不出半滴來。他頹然坐地,卻看見抽水機旁,有一個用軟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貼了一張泛黃的紙條,紙條上寫著:你必須用水灌入抽水機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離開前,請再將水裝滿!他拔開瓶塞,發現瓶子里,果然裝滿了水! 他的內心,此時開始交戰著----- 如果自私點,只要將瓶子里的喝掉,他就不會渴死,就能活著走出這間屋子! 如果照紙條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機內,萬一水一去不回,他就會渴死在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險? 最後,他決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看起來破舊不堪的抽水機里, 以顫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來!
他將水喝足後,把瓶子裝滿水,用軟木塞封好,然後在原來那張紙條後面,再加他自己的話: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
故事解析:篇幅很小,但是內容通俗易懂,雖然沒有標明文章的原著者,但是,我想,轉載者本人也許也是因為對它所折射出來的人生道理所深深觸動,陷入沉思中而忘了做這步工作吧。這篇短小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取得之前,要先學會付出;在得到之後,要考慮到別人也許有同樣的需求。人都怕失去,沒有人不向得到。關鍵是要先付出。林偉賢老師說過一句話;人生是算總帳的過程,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當你成功的時候,老天會把你失去的一切都還給你。放眼開去,這一條路那麼漫長艱辛,能時時付出,不計得失,難能可貴。這一定要有大智慧,或有佛家的寬容

『捌』 關於有付出才有回報的名人事例

1、陶行知

少年陶行知迫於生活的壓力,不能一心讀書,必須經常參加勞動。他有時替父親挑瓜、挑柴進城出售,有時幫母親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長見陶行知勤奮好學,便允許他免費入學。這樣,15歲的陶行知進入了崇一學堂。

由於基礎扎實,他一入學就直接被編入二年級,畢業時,他的成績名列第一。在崇一學堂讀書期間,陶行知既學現代科學知識,又沒丟下古典文學。

因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學堂的同學借來唐詩選本,在吟誦之餘將一本書工工整整地抄完了。還書時,同學的父親問陶行知唐朝詩人中最推崇誰。

2、魯迅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

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裡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裡流淚,嘴裡「唏唏」,頓時,周身發暖,困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

3、范仲淹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4、蘇洵

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有一年端午節,蘇洵從早晨起來就扎在書房裡讀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

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現粽子已經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台當成了糖碟。正是憑著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為了文學大家。

5、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玖』 名人付出努力的故事

看看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拾』 關於有付出就有回報的小故事

張海迪
身殘志堅復、拼搏制進取的女青年張海迪
她以殘疾之軀,完成了許多健全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她成為一代中國青年的楷模,被譽為「中國的『保爾』」。
張海迪:女。1955年出生在濟南,成長於莘縣。中共黨員。
5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歷程。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又自學了大學英語,還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翻譯了16萬字的外文著作和資料;另外還自學了十幾種醫學書籍和醫科院校的部分教材,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針灸等醫術。為了對社會能有所貢獻貢獻,她曾給農村的孩子當過老師,還曾用學到的醫學知識和針灸技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她還用學過的無線電技術,在山東省莘縣廣播局做無線電修理工。
1983年5月,中共中央號召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張海迪學習,鄧小平、葉劍英等老一代革命家為張海迪題詞。此後,張海迪的名字傳遍全國各地,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全國典型。
張海迪是***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