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生活中數學故事400字五年級

生活中數學故事400字五年級

發布時間: 2020-11-19 22:01:44

⑴ 數學名家故事400字5年級

華羅庚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⑵ 求6篇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日記(400字左右的)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⑶ 數學論文五年級的400字左右急急急急,生活中的一些數學,不要太難

合理利用資源 發揮最佳效益

記得是星期六的一天早上,爸爸帶我去看望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生活來源主要靠養鴨為生,平時爺爺奶奶就吃住在鴨場,我到了爺爺奶奶處,免不了要看鴨舍,喂鴨子。鴨場沿河溝而建,其餘三面是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我向爺爺喂鴨場地為什麼不建成正方形而建成長方形,我還對爺爺說,『我們老師說過,柵欄的長度一樣時,圍成的正方形面積要比長方形的面積要大,』爺爺笑呵呵地對我講,『你說的情況與我們這個喂鴨場地的情況不一樣,你看我的這個場地,一面利用水溝圍,三面利用柵欄圍,不是四面,』接下我天真地說,『水溝長著呢,為什麼不圍更長一些呢,那樣面積不就更大了嗎?』爺爺說,『這就不一定了,』爺爺說,『萍萍呀,聽說你們已經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了,今天正好我來考考你,我這個喂鴨場地,三面柵欄共長40米,你想想看我們這個喂鴨場的面積最大可以圍成多大呢?』
帶著問題,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我採用列舉的方法,推想:假設寬1米,長是38米,面積就是38平方米;寬2米,長是36米,面積就是72平方米,逐步列舉…寬10米,長20米,面積是200平方米;再往下逐步推算面積,面積又逐步減少,另外我又列舉了其他的數加以證實看看有什麼特點,我從中摸索了這樣一個規律,象這樣利用一邊是河溝圍成的長方形面積比正方形面積大,也不是長越長面積越大,而是長的長度是兩條寬的和時面積最大。帶著成功的喜悅,我跟爺爺說,『爺爺呀,你考我的問題,我想了一下,不知道對不對,』爺爺讓我講講看,我說這個喂鴨場地面積最大是200平方米。爺爺高興地說,『一點都不錯,我孫女是好樣的。』
從這個實例中,我感受到,在實際生活中,只有合理地科學地利用資源,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從中我也感受到,數學會給人們帶來智慧創造財富,可以說是,生活中處處包含著數學,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

切 西 瓜

炎熱的夏天,西瓜便成了一種解渴的水果.這天小明的媽媽買了一個大西瓜回家.她准備考一考小明.她問小明:「怎麼樣切西瓜切出9片只用4刀?」這個問題難倒了小明,他拿出一個張紙一個鉛筆,畫呀畫,怎麼也不知道怎麼切.他實在想不出方法,便去問媽媽答案是什麼?媽媽笑了笑說:「用井字切法呀!」說完用刀切西瓜給小明做了一個示範。
小明明白了,拿著一片大西瓜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這時媽媽又問:「用4刀切8片呢?」小明動了動腦筋,自豪地說用米字切法.媽媽誇他是個好學生。
只用動動腦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可以難住你的。

單價是多少

我和好朋友王心怡一起出去買東西。
來到琳琅滿目的商店,我和王心怡直奔文具區。我在商店裡買了4塊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6.05元;王心怡買了同樣的2塊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4.45元。買完後,我想考考王心怡,便問她:「你知道一塊橡皮和一塊小刀的單價嗎?」王心怡想了想,便回答說:「一塊橡皮0.8元,一把小刀0.95元。」「你光把答案算出來了,過程呢?」這可把王心怡難住了。王心怡過了一會兒對我說:「你等一會兒,我馬上想想!」「我來算吧!很簡單哦!」我胸有成竹的對王心怡說。「哦?你會?那你先來算算!」王心怡說。
我胸有成竹的對王心怡解釋:「4塊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6.05元,2塊橡皮和3把小刀共付4.45元。通過兩組條件的對比,可以發現我比你多付6.05-4.45=1.60(元),是因為我比你多買了兩塊同樣的橡皮,可用下列豎式來表示:
4塊橡皮的價錢+3把小刀的價錢=6.05元
— 2塊橡皮的價錢+3把小刀的價錢=4045元
2塊橡皮的價錢 =1.60元
從而找到下列解法:
解:
(6.05-4.45)÷(4-2)
=1.6÷2
=0.8(元) ……… 橡皮的單價
(4.45-0.8x2)÷2
=2.85÷3
=0.95(元) ……… 小刀的單價
你會了嗎?王心怡?」
「嗯!我會了!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數學,看來要把數學學好才行啊!我一定會努力學習的!」王心怡發奮圖強說。我說:「我一定要探究數學中的奧秘!加油!」然後,我和王心怡就拿著自己的「戰利品」回家了。

妹妹的年齡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處處都與數學有關。只要我們肯觀察,就會發現數學非常奇妙。
星期一傍晚,我正在溫習數學和奧數。我突然想起妹妹的生日,在那裡喃喃自語:「妹妹的年齡好象是6歲,又好象是5歲,到底是幾歲呀?」我便決定去問媽媽。我走進媽媽的房間,好奇的問:「媽媽妹妹今年幾歲呀?」媽媽頑皮地說:「聰明的寶貝,讓我來考考你吧!」我要強的大聲叫道:「考就考!誰怕誰?」媽媽開始一本正經的准備說了:「我給你一些條件,算出妹妹的年齡。你的外公比你的舅舅大26歲,你的舅媽比妹妹大26歲。妹妹一家今年一共126歲,而5年前妹妹一家一共107歲。親愛的小寶貝快來算一算吧!」
不一會兒,我就將妹妹的年齡算出來了!我學著數學老師的樣子,對媽媽說:「看著我的眼睛,妹妹呢她是4歲」媽媽又反問到:「寶貝你能算出外公,舅舅和舅媽的年齡嗎?」「哈哈哈,早知道你會留一手,我是何等的聰明,不過我沒留那麼一手。」我笑著說。之後,媽媽暴笑了半天。過了一會兒,我又算出了答案說:「妹妹的爸爸是33歲,舅媽是30歲,外公是59歲。」媽媽誇我是個聰明的孩子。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算出來了嗎?在數學中,算年齡的一類問題叫做<<年齡問題>>。剛才我所算出來的思路是:一家四口,一個人5年應長大5歲四個人5年一共20歲,因此現在和5年前應相差20歲。而一家四口現在的和126歲減5年前的和107歲卻是19歲,說明5年前有一個人還不在這個家,只有可能是妹妹。所以妹妹的年齡是5-1=4歲,舅媽的年齡自然就是4+26=30歲。舅媽的年齡加上妹妹的年齡與現在的總年齡126歲相減。就能算出舅舅和外公的年齡和,外公比舅舅大26歲,減去26歲,外公和舅舅的年齡就相等了。在除以2就算出舅舅的年齡,66除以2等於33歲,就是舅舅的年齡。外公的年齡就等於33+26歲,就等於59歲。其實,就這么簡單。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因此我們要多多觀察,多多學習,多多思考。

月餅盒的學問

今年國慶節,老師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中秋節前帶張白紙和家人一起到超市看月餅。
我懷著一顆好奇的心情,長假第一天就拉著媽媽到超市去。月餅銷售區的月餅竟然有上百種,看得我目不暇接,唯一感嘆:包裝月餅的大禮盒太精美了!廠家一定在這上面花了很多心思。其它我就看不出有什麼名堂,老師究竟讓我們看什麼呢?我疑惑地把所有月餅又細細觀察一翻,發現各個大禮盒裡面小月餅盒大多數是6個,8個裝的,且都是分兩行擺設布置。我指著月餅大禮盒問媽媽:「怎麼裡面的小盒子都擺成兩行呢,為什麼不放成一行呢?」「有什麼感到奇怪的呢,這樣設計不就是為了美觀嘛!」媽媽笑著說。在媽媽的笑聲中,我的腦海里閃出火柴盒的包裝,難道這樣設計也是為了節約紙的材料?那就來算算看,老師叫帶的紙發揮作用了,然後我就請媽媽幫我到文具銷售區找來筆和尺,量了一盒月餅大禮盒的長40厘米,寬28厘米,高4厘米,得出表面積(40×28+40×4+28×4)×2=2784平方厘米。如果裡面的小月餅盒排布成一行,大禮盒長就是80厘米,寬14厘米,高4厘米,表面積是(80×14+80×4+14×4)×2=2992平方厘米。我恍然大悟,原來設計者是考慮到節約材料啊!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會心地說:「原來這樣設計不僅是為了好看啊!看來你還真會學以致用啊!」
我很高興,更來了探究的興致,邊思索邊把這個大禮盒裡面的兩排小月餅盒壘起來,變成兩層高。媽媽立刻制止我的這一舉動:「會把下面一層裝月餅的包裝盒壓了變形的。」「這樣放,大禮盒的包裝紙只要(40×14+40×8+14×8)×2=1984平方厘米,就更節約外包裝紙了。」我不解地對媽媽說。媽媽點點頭,打開其中一個月餅的小包裝盒。一個小小的月餅躺在裡面,小月餅盒容積比月餅的體積大多了,原來設計者用空餘空間來充當小月餅,是月餅盒子容積大裡面月餅小啊!那當然是不能把它們堆成兩層,真的會壓壞小月餅盒的。細細一比較:少用點做月餅的原料總比多用點外包裝紙花的成本要低,我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精心設計。
嘿嘿!原來身邊處處都可能藏著數學,關鍵是我們是不是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我的推理

在古代,古人通過在麻繩上打結或用擺石子、劃線的方法計數來分配所打的獵物,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今天的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許多問題都是通過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的。
國慶前夕,派出所的警察叔叔來給我們上法制教育課。在這節課上,警察叔叔給我們講了一個案例。一次,他們抓到了四個偷竊嫌疑犯:甲、乙、丙、丁。在他們的供詞中,只有一個人說的話是真的。甲說:「不是我偷的。」乙說:「就是甲偷的。」丙說:「反正我沒偷。」丁說:「是乙偷的。」這四個人中,到底誰是真正的小偷呢?聽了這個案例,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答案各不相同。警察叔叔說:「這個問題看似復雜,其實很簡單,只要大家運用你們所學的假設法就可以解決,找到真正的小偷。」於是,我仔細地分析了這四個人的話,做了如下的假設:
第一種情況:假設甲是小偷。那麼甲說的是假話,乙說的是真話,丙說的也是真話,而丁說的就是假話。
第二種情況:假設乙是小偷。那麼甲說的是真話,乙說的是假話,丙說的是真話,丁說的也是真話。
第三種情況:假設丙是小偷。那麼甲說的是真話,乙說的是假話,丙說的是假話,丁說的也是假話。
第四種情況:假設丁是小偷。那麼甲說的是真話,乙說的是假話。丙說的是真話,丁說的是假話。
通過分析,只有第三種情況符合,由此可以判斷丙就是小偷。
警察叔叔聽了我的分析,高興地誇獎我是未來的小偵探,我的心裡樂滋滋的!
生活無處無數學!數學,就像一座直插雲霄的山峰,只有真正喜歡它的人才會有勇氣去征服它!去攀登它!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做勇敢的登山人!
秋遊中的數學

在實際生活中的其實有許多數學問題,許多熟悉的數學知識都可以運用在生活中,就像老師說的「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很多時候,生活中的數學比課堂上的數學更加生動有趣,不像書本上的數學枯燥無味。在生活中能夠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答問題能使我更加熱愛數學,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數學。
秋遊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秋遊前老師提出的問題,「要去秋遊了,你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我們都異口同聲的說明:「到商店去買吃的!」於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購物方案設計開始了。我們興趣盎然,紛紛設計著方案,計算著錢數。在有趣的活動中體驗著數學的價值和學習的樂趣。當秋遊購物方案設計在我們的興奮之中落下帷幕時,老師又說:「同學們,你們為秋遊購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選擇,其實,大家說的、做的、算的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數學」!我恍然大悟,原來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老師又提出問題:「如果你是一個旅行家,有500元要到三個旅遊點去旅遊,怎麼樣安排可以既經濟又實惠。」當星期一在課堂上討論這題時,我們都很興奮。因為我們利用雙體日,有的去旅行社詢問旅遊價格;有的打電話詢問火車與輪船的價格;有的詢問住宿的價格;……。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從不關心的問題,但現在卻成了我們交談的熱點。有時我們在具體討論線路時,常常為線路的合理與價格的優惠而爭得面紅耳赤。在這一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將已學應用題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又要考慮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不僅提高了自己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我們能從中了解了社會。
老師曾說過要體會「數學之美」,是的在數學中我們發現了數學的嚴密之美,感受到數學圖形的對稱之美,更體會到生活中數學的無處不在,能夠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能夠學有所用讓我真正發現了數學的美。

瓦屋的秘密

我有許多秘密,說個給你聽聽——瓦房的秘密,嘿嘿,失望吧?我的秘密保密。
瓦房的秘密是我在前些日子發現的,學校組織我們六年級學生到橫溪秋遊。讓同學們認識大棚里許多反季節的蔬菜,還親身體驗了勞動的辛苦。勞動過後,大家在一起小憩時發現了一間又老又舊的瓦房。屋裡有好多我們從未瞧見過的舊物,從標簽上我們才知道了它們的名稱:土灶,竹碗櫥,木製織布機,木踏,鳳凰床……我們覺得一切都是那麼新奇,摸摸這,摸摸那。這時,我看見老師抬著頭在朝屋頂上看,我的好奇心也想看個究竟:屋內頂不是平的,是用木頭和柴簾搭成。這怎麼能撐得住屋外頂上的瓦呢?
「大家快出去,這屋頂不安全!」我慌忙地叫道。大家也驚慌起來,不知所措。
老師安撫大家說:「同學們,不要慌,屋頂現在不會塌的,屋頂上的木頭還完好無損呢?」
「老師,木頭好好的也不一定就能撐得住啊?」我不解地說。
「大家仔細看看中間的木頭是怎麼搭的?」同學們聽了老師的話,一個個都睜大眼睛向上看去,並異口同聲地說:「三角形。」
「對,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因此屋頂不易變形,安全性也就高了。對吧,老師?」我不禁問道。
「建築者就是充分利用三角形這一穩定性,來加強屋頂的穩固性的。」
原來瓦屋保存到現在的秘密就在這兒啊!
細細觀察我們還會發現:自行車的腳撐,空調室外機的安裝等等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是三角形給它們投了一份份不易倒塌的安全保險。數學的作用還真不小,它與我們的生活形影不離,我可得努力學好數學,讓生活更豐富多彩。

奇妙的圖形密鋪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在生活中遇見數學.如窨井蓋為何是圓形?伸縮門為什麼是平行四邊形等等。今天,我要給大家舉一個圖形密鋪的例子。
麗麗搬新家了,她見她家的地磚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三角形,可是卻沒有漂亮的三角形,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合起來是一個360度的,可以平鋪在一起來,沒有漏縫,而圓形它沒有角度,所以不可以密鋪.聰明的蜜蜂會做一個美麗的房子-----用六邊形拼的房子,.因為六邊形的一個內角是60度,所以1個六邊形便可以密鋪.
圖形密鋪如此奇妙使家變得更美麗.生活中我們還會遇見更多的生活中的數學,希望大家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

提問者問題太籠統了,要什麼內容的數學論文,關於幾何,還是方程,還是什麼。先定范圍再確定主題才好寫論文呀

⑷ 生活中的數學 故事 7篇 不少400字、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超市買東西。

當我們買完所需的東西之後,剛要離開,我看見貨架上正好擺著火腿腸,於是我讓媽媽買些火腿腸,媽媽同意了。可是剛走幾步,我又看見貨架上擺著一包一包的,同樣品牌,同樣重量,裡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買一包一包的呢,還是買一根一根的?我猶豫了。突然,我的腦子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哪一種合算就買哪一種。於是我開始算起來:零賣的如果買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於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錢,所以我決定買散裝的。我把我計算的過程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直誇我愛動腦。 還有,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⑸ 五年級下數學故事,300-400字左右。急急急最好.20分鍾內回答

牛頓:用心默默的去做每件事
牛頓從小就喜歡讀書,非常勤奮,還特別喜歡手工,內家裡給他的零用錢,他容都用來購買木工工具。他做了許多精巧的風車、風箏、日晷、漏壺等實用器械。少年時代的牛頓並沒有顯露出過人的天賦。所不同的是動手能力相當強。他每做一件東西,總是一聲不吭地埋頭苦幹。如果做得不合適就拆了重做,絕不馬虎。牛頓非常勤奮,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他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他經常通宵達旦地做實驗,有時一連六個星期都在實驗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實驗做完為止。 牛頓雖然是位偉大的科學家,卻從來沒有驕傲自滿過,他謙虛地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塊美麗的石子。至於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呢!
牛頓就是這樣謙虛,孜孜不倦地鑽研學問的!

⑹ 400字到500字的數學小故事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⑺ 五年級數學日記400字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二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⑻ 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日記400字以上

你們知道算式:91+92+93+94+95+96+97有幾種解法嗎?也許你會認為只有一種或兩種,那讓我告訴你們這題有三種解法.
第一種:這幾個數是公差為1的可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直接計算.
(91+97)*7/2=188*7/2=658
第二種:因這幾個,都很接近100,我們把這7個數看成100相加,這樣多加了9+8+7+6+5+4+3,最後用700減去這幾個數的和即可.
91+92+93+94+95+96+97=100*7-(9+8+7+6+5+4+3)=700-42=658
第三種:這7個連續的自然數中,94在最中間,第一個數91比最後一個數97少6,再把6平分給91,使91與97變成2個94,同樣,92與96,93與95都可變成94,這樣7個數就變成了7個94,原題變成:
91+92+93+94+95+96+97=94*7=658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⑼ 數學家的小故事400字

華羅庚上小學時,一個老師對新上任的老師介紹學校的情況時,說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多數是笨蛋……這話深深刺痛了華羅庚的心,他決心要以優異的成績回敬那位老師。

一天,數學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難題給大家:「有一樣東西不知道有多少數量,三個三個地數剩下二個,五個五個地數剩下三個,七個七個地數剩下二個,問這樣東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學面面相覷答不上來,唯有華羅庚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學都震驚了,老師也點頭稱贊。從此,他便愛上了數學課。

正當他求學時,父親店鋪生意日見蕭條,無力供他繼續讀書了,他只好輟學看櫃台。他利用一本代數、一本幾何、一本只剩下50頁的微積分開始了自學。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守著小油燈一遍遍地演算。父親說他是個「書獃子」,幾次逼他把書燒掉,鄰居也勸他好好做買賣。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傷寒,醫生搖頭嘆息地叫家人為他准備「後事」。他向死神發起挑戰,掙扎著下地幹活,左腿又被摔成殘廢。他還是不氣餒,拄著拐杖忍著疼痛進行鍛煉。練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學去干雜務,給老師打水、削鉛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自學。

就在中學工作不久,他開始向報刊投寄數學論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後來他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數學泰斗熊慶來的賞識,很快把他介紹到清華園,安置在自己身邊。

(9)生活中數學故事400字五年級擴展閱讀

華羅庚成長歷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 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獃子」。1922年,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中,王維克老師發現其數學才能,並盡力予以培養。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7年秋,和吳筱元結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傷寒病,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1929年,華羅庚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3篇論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