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簡短青春小故事

簡短青春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19 22:58:07

① 有關青春的兩小故事(短一點)


親愛的,對不起
個感人的故事--不知對你是否有啟示-- 男孩和女孩是一對情侶,女孩喜歡感受下雨,男孩總是在下雨的時候為女孩撐傘,傘的大半部分都是遮著女孩的,每次雨水都打濕了男孩的身子,他沒說什麽,只是默默看著女孩陶醉的臉。他覺得很幸福,女孩也覺得很幸福。 有天,男孩和女孩去遊玩,男孩挽著女孩的手,正路過一個建築工地,女孩興奮的跳著,嘴裡還在說著些什麽。男孩很少說話,只是默默的看著她開心自己也開心。正說著的時候突然從樓上落下一塊不大不小的碎石,正朝女孩頭上砸來,此時已經來不急了,男孩一把抱過女孩,女孩尖叫了聲……他想用自己的身體擋著碎石,正當快著地的時候,男孩猛的翻了個身讓自己身體朝下,結果只是女孩的手被碎石砸到,骨折了。 女孩也才剛反應過來,痛的叫了出來,結果眼淚出來了,她想:古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句話果然沒錯。想著強忍著痛從男孩身上爬了起來。看也不看男孩一眼慢慢的跑了。 此時男孩在背後呼喚著女孩的名字,聲音顫抖,嘴唇已經發白。他拿出手機撥了女孩的號碼,女孩沒接,再撥還是沒接。反復幾次他放棄了。只是手指在手機上按著什麽,這時候男孩身邊的血慢慢的蔓延開,他手垂了下來手機趟在血泊中,再也沒力氣按下發送鍵。 第二天,女孩得知男孩在醫院搶救的消息,也顧不上生氣就往醫院跑。當她到醫院的時候,醫生已經宣布男孩搶救無效死亡了。原因是肺部失血過多。 原來當男孩想用身子擋著碎石的時候猛的發現地上矗立著一根十幾厘米的鋼筋。就猛的翻個身,用盡全身的力氣只讓碎石砸到女孩的手。自己卻讓鋼筋插進肺部。 男孩的母親把男孩的手機交到女孩手裏,女孩看著那還未發出去的簡訊:親愛的,對不起我還是沒能保護你,讓你手受傷了……看到這裏女孩的眼淚再也忍不住湧出了眼眶,沖向到往男孩的天堂……


一直到你不再愛我的那一天

縱長路上,男孩騎車載著女孩.....
[你會愛我多久?]
女孩緊抱著男孩,側著頭在他耳邊這樣甜甜的問,
她知道,這個問題沒有100分的答案。
帶著嬌嗔的輕笑,
她說:「給你一個說甜言蜜語的機會。」
男孩卻認真的思考了起來。
趁著紅燈停止的機會,他舉起手比了個「一」
要女孩猜猜他的答案是什麽。
女孩想了一想,快樂的說:「一輩子!」
男孩笑了,並不是因為她答對,而是感染了她的喜悅。
綠燈了,男孩不僅趨車面對現實,也收斂起笑容,
輕輕的告訴女孩:
「我不會給這種答案的,這樣的答案好到不真實了,像在說謊..再猜猜..」
女孩對男孩的說法很滿意,於是歪者頭繼續想..
「一天?」
「呵呵,我們已經相戀兩個月了,
一天、一星期、一個月這些都不成立喔!」
又是紅燈,男孩握住女孩的手,微笑的看著她,
女孩竊笑,大聲的說「不會是一瞬間吧?」
這個答案讓男孩差點笑倒在馬路上「當然不是啦!」
他一直深愛著女孩的幽默,深愛著女孩爽朗的笑容,
這個答案讓他更緊握住女孩的手....
「一年嗎?」曾經有過一年時間等待的承諾,
使得女孩對一年這個答案特別敏感。
男孩搖搖頭,
他們之間已經不需要等待,只剩時間的考驗.......
「一百年好了,愛我一百年就夠了。」
女孩說著,並表現著幸福的模樣。
男孩說「一百年太短了吧,不夠我愛你啊!」
甜言蜜語是男孩的專長,愛聽甜言蜜語卻是女孩的弱點....
女孩笑了,輕鈴的笑聲讓男孩闖了紅燈....
「想要聽答案了嗎?」男孩想說了,
而女孩想聽「我會愛你多久呢?」
男孩手比著一說:
「一.......一直到你不再愛我的那一天.......」
女孩怔了……
一直到你不再愛我的那一天...

② 關於青春的小故事(要短)

前幾天,收到一條莫名其妙的簡訊:「我們還是分了吧,以後不要再聯系了。」 估計是發錯簡訊了,出於好心,我回了一條:「你發錯了,我不認識你。」 片刻,我再次收到簡訊:「算你狠。」……

③ 關於青春的小故事 簡潔點 50至100字

1
曾經,他和她是一對戀人。他們曾經非常相愛,在最好的年華里,他們是彼此的唯一,他們發誓要永遠和對方在一起,要將愛情進行到底。

可是,如同最好的一場演出,由於中途出了意外,他們散了場,他說,算了吧,我們分開吧。

她不肯分,死纏濫打,讓他賠償自己的青春。七年啊,從青澀少年到現在,怎麼可能說完就完?於是她跑到他的單位去找他,砸他的玻璃砸他的車。他更不愛了,覺得這個女人有點變態,他說:不要再折磨愛情了。

她卻偏不死心。

先是自殺,幸虧被人發現阻止。後來她又想,不如,殺了他吧。因為他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我負了你,你就來殺掉我吧。

她買了一把匕首,很鋒利的刀刃,她看著它,想像著殺了他的樣子,忽然覺得心酸,她真的捨得下手嗎?所以,那些天,她一直在掙扎。甚至連工作都沒有做好。

她是個大夫,每天值夜班,有時神思恍惚,有一次,她居然給病人開錯了葯,差點出了醫療事故。

即使如此,她還是沒有挽回他的心。

幾個月後,她和他卻遇上了。這是一次誰也沒有想到的相遇,誰也沒有想到他會得闌尾炎,他半夜被人送來,正好她值班。

他痛苦地閉上眼,她看到他痛苦的樣子,心裡一陣陣疼。他們好的時候她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你病了,我給你做手術,我的手肯定會發抖,因為我會痛著你的痛。

沒想到這句話成了現實。他看著她,幾乎有點懇求地說,我很疼,我希望你能幫助我。她總以為自己恨透了他,總以為會痛下殺手,沒想到在他疼的時候她也會跟著疼,並且,她著急地指揮著,連忙把他推進了手術室。

是她親自給他做的手術。手術時,她的手開始真的顫抖,麻醉之後,她卻鎮定了下來,她想起了自己首先是個大夫,然後才是他從前的戀人。

手術很成功,她下了手術台之後,發現自己的衣服全濕了,出了手術室,她連頭都沒有回,因為她發現,自己走出手術室的一剎那就淚流滿面。

原來,曾經愛過就是彼此的慈悲。她以為恨就會永遠去恨,她以為不愛了就恨不得對方什麼都不好,甚至,如果有機會報復他就一定不會放過,但是她沒有想到,當他真的軟弱無力時,當他需要她幫助時,她還是挺身而出了,並且,以自己一顆慈悲的心對待曾經的愛情。

他們在熱戀時說過一對明星,那對明星在成了陌生人之後突然反目成仇相互攻擊,結果是兩敗俱傷。

她問過他,我們分手後會傷害彼此嗎?他答,我不會。她以為自己會,原來,她也不會。

他好了以後問她,你不是說過要殺我嗎?為什麼給了你機會你卻沒有下殺手?

她答,因為愛過,所以慈悲。他聽了,流下溫軟的一滴淚。他也一樣啊,因為愛過,所以,即使她再鬧,即使她說過要和他同歸於盡,他仍然沒有恨過她。

他們都明白,因為愛過,因為走進過彼此的心,所以,捨不得對方受傷害。

④ 關於青春的小故事 盡量簡潔 就是一些青春勵志的 能激發人的

1、21歲的松元是一名在日本東京市區上班的工廠工人,但他的住處卻在80多公里外的郊區,由於自己沒有車,松元每天只能靠乘坐地鐵或公交往返。

跟眾多日本男人們一樣,每天下班後,松元都會約上三五好友,去單位附近的酒吧喝上幾杯,然後帶著幾分微微的醉意,趕上末班地鐵或公交車回家。

可由於需要約1個小時後才能到住處,如碰到意外情況時間甚至會更長,因此松元常常會在火車上不知不覺就睡著,等醒來後才發現自己早已錯過了目的地,車子已經到了終點站了。

每次下車後,松元都非常懊惱,因為此時已沒有任何返程車了,要想回到住處,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打計程車。

但問題是,在日本打計程車非常貴,白天起步價約為43元人民幣,10公里的路程則需要250多元,而等到晚上11點後,費用則會上漲30%!松元曾咬牙發狠坐過幾次計程車回住處,每次都需要近千元人民幣,根本吃不消!

由於怕坐過站,每次在末班車上,松元都極力讓自己保持清醒,不敢輕易睡著,這讓他感到非常痛苦。後來,松原發現,有著同樣遭遇和處境的人,遠不止他一個,很多家離辦公室較遠的上班族都有同樣的苦惱。

一次,松元在坐車時突然想,如果自己能在地鐵和公交車的終點站附近蓋一些旅館,讓那些坐過站的「酒鬼」上班族能有一個地方住,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說干就干,松元開始找合夥人,然後貸款購買了地皮,由於地鐵和公交車的終點站都很偏遠,荒涼得很,因此它們附近的地價非常便宜,建旅館的費用也遠比在東京的便宜很多,日常運營上的開銷也很低。

可松元旅館每晚的收費卻不低,跟東京市區的差不多,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前來住宿,因為跟嚇人的計程車費用相比,還是很劃得來的。現在松元已經開了近70家「終點站旅館」,年收入高達420萬美元,松元也從一個昔日連車都買不起的絲打工仔,搖身變成了一個百萬富翁。

機會面前人人平等,但機會往往又偏好出現在某個不明顯的拐點處,能發現它們的人,大都是那些具有敏銳洞察力,且敢想敢乾的人。

2、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了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鴻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

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游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他廣泛查訪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後專心致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里、籬笆旁、廁所里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他就隨手記錄下來,並反復修改。

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的心血,終於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餘,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認准行動目標,不為外人所動,堅持就是勝利,挺住就是一切。

3、有兩個西班牙人,一個叫布蘭科,一個叫奧特加。雖然他們同齡,又是鄰居,但家境卻相差很遠。布蘭科的父親是一個富商,住別墅,開豪車,而奧特加的父親只是一個擺地攤的小販,住棚屋,靠步行。

從小,布蘭科的父親就這樣對兒子說:「孩子,長大後你想干什麼都行。如果你想當律師,我就讓我的私人律師教你當一名好律師,他可是出名的大律師;你如果想當醫生,我就讓我的私人醫生教你醫術,他可是我們這里醫術的醫生。

如果你想當演員,我就將你送去的藝術學校學習,找的編劇和導演來給你量身定做角色,永遠讓你當主角;如果你想當商人,那麼我就教你怎樣做生意。要知道,你老爸可不是一個小商人,而是一個大商人,只要你肯學,我會將我的經商經驗全都傳授給你。」

奧特加的父親則總是這樣對兒子說:「孩子,由於爸爸的能力有限,家境不好,給不了你太多的幫助,所以我除了能教你怎樣擺地攤外,再也教不了你任何東西了。」 兩個孩子都牢牢地記住了自己父親的話。

布蘭科首先報考了律師,還沒學幾天,他就覺得律師的工作太單調,根本就不適合他的性格。他想,反正還有其他事情可以干,於是,他又轉去學醫。因為每天都要跟那些病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所以他又覺得醫生這個職業似乎也不太適合他。

於是,他想,當演員肯定玩,可是不久後,他才知道,當演員真的是太辛苦了。最後,他只得跟父親學習經商,可是,這時,他父親的公司因為遭遇金融危機而破產了。最終,布蘭科一事無成。

奧特加跟父親擺了幾天地攤後,就哭著不肯去了,因為擺地攤日曬雨淋不說,還常遭人白眼。可是,一想到除了擺地攤,再也沒別的事可干,他又硬著頭皮跟父親出發了。

可是,還沒干幾天,他又受不了了,又吵著鬧著不肯去了。因為沒事可干,不久,他又跟著父親出發了。慢慢地,他竟然從擺地攤中發現,要想永遠擺脫擺地攤的工作,就得認真地將地攤擺好。結果,幾年後,他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專賣店。

30年後,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服裝集團。如今,該集團在世界68個國家中總計擁有3691家品牌店,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成衣零售商。奧特加,以250億美元個人資產,位列《福布斯》2010年世界富豪榜第9位。

人並不是選擇越多越好,因為多了反而拿不定主意,無法堅持到底。反而是那些沒有選擇的人,最終獲得了成功。

4、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

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

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前進的途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要不斷努力,都不能輕易放棄。因為,每個明天都是新的起點,都是新的道路。

我想:我們正是從一個起跑線沖向另一個起跑線,一個個起跑線構成了美麗的人生。讓我們向著新起點前行,拼搏一生,無怨無悔。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5、生長在非洲荒漠地帶的依米花,默默無聞,少有人注意過它。許多旅人以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清晨突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那是無比絢麗的一朵花,似乎要佔盡人世間所有色彩一樣。它的花瓣兒呈蓮葉狀兒,每瓣自成一色:紅、白、黃、藍,與非洲大地上空的毒日爭艷。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最多隻有兩天。兩天後它就會隨著母株一起枯萎,開花意味著它的生命的終結。

在非洲的荒漠地帶,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而開花的植物對水分的需求更大。非洲一般植物都有龐大的根系采水,以供自身的水分需求。但是依米花沒有根系,它只有惟一的一條主根,孤獨地蜿蜒盤曲著鑽入地底深處,尋找有水的地方。

那需要幸運和頑強努力,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時間在乾燥的沙漠里尋找水源,然後一點點積聚養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養分後,它開花了!所以在它最美麗的時候,它因耗盡了自己的所有的養分而凋零。

用五年的時間為開一朵花努力,這是何等頑強而心酸的事情。假若依米花生長在水草豐沃的地方,它將會美麗一輩子的,偏偏,它的家鄉在荒漠。

這個世界上,萬物都有燦爛一回的時候,這是上蒼賜給萬物的權利。

人要比依米花智慧和理性,人想燦爛一回的理想要比依米花更強烈。但我們卻往往沒有一生都不屈不撓和努力,在遭遇困難和阻撓的時候,往往接受環境給予自己安排的命運。

人生的道路有幾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樣地勇往直前的歲月真的太少了。用一生定要美麗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堅持,每個人都會比現在做得更好!

⑤ 一個有關青春的小故事100字

一個感人至深的友誼故事--最後的兩個蘋果

有兩個朋友患難與共,形同親兄弟。上帝不相信人間還有真正的友誼,於是就設計考驗他們。
有一天,這兩位朋友在大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面臨死亡。這時,上帝出現了:「我的孩子,前面一棵樹上有兩個蘋果,吃下大的那個,就能抗拒死亡,走出沙漠,小的那個,只能令你苟延殘喘,最終還會極痛苦的死去。」
兩個朋友向前走了一段路,果然發現了一棵樹,也發現了樹上的兩個蘋果。可是,他們誰也不會碰那個會給一個人帶來生命之光的果子。
夜深了,兩個好朋友深情的凝望著對方,他們都相信,這是他們的最後一晚。
當太陽從沙漠的一端再次升起的時候,其中一個朋友醒了過來,他發現,另一位朋友不在了,而樹上只剩下一個乾乾巴巴的小蘋果。他失望了,不是因為死亡,而是因為朋友的背叛。他悲憤地吃下這個蘋果,繼續向前方走去。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他看見了倒在地下的朋友,朋友已經停止呼吸了,可是他的手上緊緊握著一個更小的蘋果

⑥ 關於青春期的小故事

個天才的童年,總會有些超乎尋常的故事。愛因斯坦剛出生時,後腦大得不同一般,
而且頭骨呈稜角形,頭骨的這種異狀,後來永久性地成為愛因斯坦的特徵。愛因斯坦的母親
曾為頭胎兒子的異樣頭骨而受驚,愛因斯坦的祖母看到孫子,也低聲嘀咕:「太重了!太重
了!」她不是說孫子的體重,而是孫子大而怪的頭形讓她不安,一個弱小的身軀,如何支撐
得住這個碩大的腦袋?她們當然還不曾意識到:就是這個大而怪的頭腦,將滋生出多麼偉大
的意識。 當然,童年時代的愛因斯坦還不可能向世人解釋自己個性的內涵。他獨來獨往,時常故
意躲開小夥伴、同學,即使同親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一個沉默的聽眾。誰要是破壞了他獨處
的心境,一向沉靜的他會突然爆發出激烈的情緒。愛因斯坦的妹妹後來回憶說:「每逢那樣
的時刻,他會變得臉色蒼白,鼻尖發白,不能自製。」有幾次,愛因斯坦竟向比自己小2歲
的妹妹扔東西,大發脾氣。愛因斯坦5歲時,父母為他請了一個家庭女教師。第一次上課
時,愛因斯坦大概發現自己將失去自由的個人世界,又一次大發脾氣,向老師扔椅子以示抗
議,愛因斯坦的父母只好結束這第一次還未開始的教育。不愛和人交往的小愛因斯坦偏喜愛
那些需要耐心和堅韌的游戲,比如用薄薄的紙片搭房子,不成功絕不罷休。
對於童年的愛因斯坦來說,獨立的個性還只是一隻「空筐」,它需要充實精神、文化的
內涵。第一個裝進這只「空筐」的是什麼?是音樂。愛因斯坦3歲的時候,一天,母親波林
坐在鋼琴旁,輕輕地撫弄琴鍵,優美動聽的旋律像潺潺溪水,從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
覺得背後有人,她回頭一看,小愛因斯坦正歪著腦袋,全神貫注地傾聽美妙的樂聲。年輕的
母親高興了,她說:「瞧你一本正經的,像個大教授!哎,親愛的,怎麼不說話呀?」愛因
斯坦沒有回答,他只有3歲,還無法說清激起心靈感應的音樂到底是什麼,他那對亮晶晶
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卻又分明閃爍著快樂的光輝。琴聲又響了,是貝多芬的奏鳴曲。小愛因
斯坦邁著搖晃的步子,無聲地撲向一個新的世界,那裡只有美麗、和諧和崇高。
不愛說話的小愛因斯坦對音樂入迷了,6歲起練習拉小提琴。幾年後,愛因斯坦唯一的
消遣就是音樂,在母親的伴同下,他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奏鳴曲了。

按愛因斯坦的心理氣質而言,如果他出生在文藝復興時期,歷史或許把他造就成為一個
傑出的藝術家,但在19世紀末的德國,一種以科學發明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潮正在興起。
各種科學發明以前所未有的聲、光、電、化迅速改變著人們的感官世界,各種技術上的新鮮
玩意給新一代人帶來無窮的趣味,並吸引著他們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慾。
科學之光普照著大地,也照亮了小愛因斯坦成長的道路。愛因斯坦上學前的一天,他生
病了,本來沉靜的孩子更像一隻溫順的小貓,靜靜地蜷伏在家裡,一動也不動。父親拿來一
個小羅盤給兒子解悶。愛因斯坦的小手捧著羅盤,只見羅盤中間那根針在輕輕地抖動,指著
北邊。他把盤子轉過去,那根針並不聽他的話,照舊指向北邊。愛因斯坦又把羅盤捧在胸
前,扭轉身子,再猛扭過去,可那根針又回來了,還是指向北邊。不管他怎樣轉動身子,那
根細細的紅色磁針就是頑強地指著北邊。小愛因斯坦忘掉了身上的病痛,只剩下一臉的驚訝
和困惑:是什麼東西使它總是指向北邊呢?這根針的四周什麼也沒有,是什麼力量推著它指
向北邊呢?
愛因斯坦67歲時仍然為童年時的「羅盤經歷」感慨萬千。
他在《自述》中說:
「當我還是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在父親給我看一個羅盤的時候,就經歷過這種驚奇。
這只指南針以如此確定的方式行動,根本不符合那些在無意識的概念世界中能找到位置的事
物的本性的(同直接『接觸』有關的作用)。我現在還記得,至少相信我還記得,這種經驗
給我一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事情後面。凡是人從小就看
到的事情,不會引起這種反應;他對於物體下落,對於風和雨,對於月亮或者對於月亮會不
會掉下來,對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區別等都不感到驚奇。」
顯然,人們經驗認為「空虛」的空間存在一種什麼東西,一種什麼力量,迫使著物體朝
特定的方向運動。這件偶然小事雖微乎其微,並發生在愛因斯坦成為科學家之前很久的時間
里,但這次奇特的經歷卻對他後來的科學思考與研究極為重要。後來,「場」的特性和空間
問題是那樣強勁地吸引著這位物理學家。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終於天才地解決了這些
兒童時代就萌發出來的困惑。不過在當時,它們還只是以朴質的本來面貌顯現在他的眼前。
小小的羅盤,裡面那根按照一定規律行動的磁針,喚起了這位未來的科學巨匠的好奇心
——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而這種神聖的好奇心,正是萌生科學的幼苗。

一個12歲的孩子,在不可思議的感受中迷上了數學,而且初次領略了一個古老又永恆的哲學命題:思維與存在的關系。一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相加等於斜邊的平方。這個平方並不是顯而易見的,可是卻能證明。人的思維能證明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這是多麼奇妙!那麼量一量行不行呢?我們現在無法知道小愛因斯坦當時是否作過這樣的設想。從上邊引證的自述來看,愛因斯坦直覺地感到:不行。一千次、一萬次量度不能代替一次證明,一次證明卻能代替一千次、一萬次量度。幾何學給愛因斯坦帶來的思維奇妙性,使他來不及按部就班,竟一口氣把《聖明幾何學小書》學到最後一頁。 在愛因斯坦步入自然科學領域的最初幾步,有兩個人是很重要的,雖然很難說他們兩人在思想上對愛因斯坦有什麼大的影響,但正是他們,把打開自然科學殿堂大門的第一把鑰匙遞給了愛因斯坦。這兩個人是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愛因斯坦和來自俄國的大學生塔爾梅。 雅各布·愛因斯坦是個很有事業心並且精力充沛的人,是一個工程師,也和赫爾曼·愛因斯坦一樣愛好數學,就是他動員赫爾曼·愛因斯坦一家移居慕尼黑。在工廠里,他管技術;在家裡,他則是小愛因斯坦入學前的數學啟蒙者。愛因斯坦上學後,雅各布叔叔常常給小愛因斯坦出些數學題讓他解答。每當正確解答後,愛因斯坦就特別高興。 1888年10月,愛因斯坦從慕尼黑國民學校進入路易波爾德中學學習,一直讀到15歲。這期間,來自俄國的大學生塔爾梅成為愛因斯坦家裡的常客。塔爾梅每星期四到愛因斯坦家來吃晚飯,這是慕尼黑猶太人幫助外國來的窮苦猶太學生的慈善行動。塔爾梅是學醫的,但對各種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哲學均抱有興趣。他對小愛因斯坦的超常求知慾及能力很吃驚。那本讓愛因斯坦終身難忘的「神聖的幾何小書」便是塔爾梅送給愛因斯坦的。一開始,塔爾梅總是和愛因斯坦談論數學問題,越談就越引起愛因斯坦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對學校枯燥教學方式厭倦的愛因斯坦乾脆自學起微積分,他提出的數學問題常弄得中學數學老師張口結舌,不知如何回答。 盡管愛因斯坦的數學成績永遠第一,但老師並不喜歡他。 一次,一個老師公開對他說:「如果你不在我的班上,我會愉快得多。」愛因斯坦不解地回答:「我並沒有做什麼錯事呀!」老師回答說:「對,確是這樣。可你老在後排笑著,這就褻瀆了教師需要在班級中得到的尊敬感。」 愛因斯坦當然沒有任何過錯,他的老師的抱怨也可理解。愛因斯坦超常的數學能力確實讓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感到難堪和無法言說的心理壓力。 和這位教師不太大度的心理相反,塔爾梅雖不久後也不是愛因斯坦數學上的對手了,但他依然熱情地為愛因斯坦介紹當時流行的種種自然科學書籍和康德的哲學著作,特別是布赫納的《力和物質》、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給愛因斯坦留下極深的印象。在偉大的科學家們的生涯中,人們發現:他們往往在年幼時期由於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一部著作,從而對他們的命運產生重大影響。愛因斯坦也不例外,他在《自述》中說: 「在12—16歲的時候,我熟悉了基礎數學,包括微積分原理。這時,我幸運地接觸到一些書,它們在邏輯嚴密性方面並不太嚴格,但是能夠簡單明了地突出基本思想。總的說來,這個學習確實是令人神往的;它給我的印象之深並不亞於初等幾何,好幾次達到了頂點——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無窮級數,微分和積分概念。我還幸運地從一部卓越的通俗讀物中知道了整個自然科學領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這部著作①幾乎完全局限於定性的敘述,這是一部我聚精會神地閱讀了的著作。當我17歲那年作為學數學和物理學的學生進入蘇黎世工業大學時,我已經學過一些理論物理學了。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誕生,但不久以色列與周圍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便爆發了。已經定居在美國十多年的愛因斯坦立即向媒體宣稱:「現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後退了,我們應該戰斗。猶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個對他們存有敵對情緒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總統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當日晚,一位記者給愛因斯坦的住所打來電話,詢問愛因斯坦:「聽說要請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國總統,教授先生。您會接受嗎?」「不會。我當不了總統。」「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位置是象徵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由您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徵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幹不了。」 愛因斯坦剛放下電話,電話鈴又響了。這次是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打來的。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總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也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總統呢?請您向報界解釋一下,給我解解圍。」 大使進一步勸說:「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樣的。他能勝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個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個猶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愛因斯坦的確被同胞們的好意感動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絕大使和以色列政府,又不使他們失望,不讓他們窘迫。不久,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在愛因斯坦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他還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話:「方程對我更重要些,因為政治是為當前,而方程卻是一種永恆的東西。」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求學歲月

1661年,19歲的牛頓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靠為學院做雜務的收入支付學費,1664年成為獎學金獲得者,1665年獲學士學位。

17世紀中葉,劍橋大學的教育制度還滲透著濃厚的中世紀經院哲學的氣味,當牛頓進入劍橋時,哪裡還在傳授一些經院式課程,如邏輯、古文、語法、古代史、神學等等。兩年後三一學院出現了新氣象,盧卡斯創設了一個獨辟蹊徑的講座,規定講授自然科學知識,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數學課程。

講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薩克·巴羅是個博學的科學家。這位學者獨具慧眼,看出了牛頓具有深邃的觀察力、敏銳的理解力。於是將自己的數學知識,包括計算曲線圖形面積的方法,全部傳授給牛頓,並把牛頓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

在這段學習過程中,牛頓掌握了算術、三角,讀了開普勒的《光學》,笛卡爾的《幾何學》和《哲學原理》,伽利略的《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胡克的《顯微圖集》,還有皇家學會的歷史和早期的哲學學報等。

牛頓在巴羅門下的這段時間,是他學習的關鍵時期。巴羅比牛頓大12歲,精於數學和光學,他對牛頓的才華極為贊賞,認為牛頓的數學才超過自己。後來,牛頓在回憶時說道:「巴羅博士當時講授關於運動學的課程,也許正是這些課程促使我去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當時,牛頓在數學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學。他學習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笛卡兒的《幾何學》、沃利斯的《無窮算術》、巴羅的《數學講義》及韋達等許多數學家的著作。其中,對牛頓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要數笛卡兒的《幾何學》和沃利斯的《無窮算術》,它們將牛頓迅速引導到當時數學最前沿~解析幾何與微積分。1664年,牛頓被選為巴羅的助手,第二年,劍橋大學評議會通過了授予牛頓大學學士學位的決定。

1665~1666年嚴重的鼠疫席捲了倫敦,劍橋離倫敦不遠,為恐波及,學校因此而停課,牛頓於1665年6月離校返鄉。

由於牛頓在劍橋受到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熏陶和培養,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家鄉安靜的環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飛翔。1665~1666年這段短暫的時光成為牛頓科學生涯中的黃金歲月,他在自然科學領域內思潮奔騰,才華迸發,思考前人從未思考過的問題,踏進了前人沒有涉及的領域,創建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業績。

1665年初,牛頓創立級數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冪的二項式化為一個級數的規則;同年11月,創立正流數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鏡研究顏色理論;5月,開始研究反流數法(積分)。這一年內,牛頓開始想到研究重力問題,並想把重力理論推廣到月球的運動軌道上去。他還從開普勒定律中推導出使行星保持在它們的軌道上的力必定與它們到旋轉中心的距離平方成反比。牛頓見蘋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傳說,說的也是此時發生的軼事。

1667年復活節後不久,牛頓返回到劍橋大學,10月1日被選為三一學院的仲院侶(初級院委),翌年3月16日獲得碩士學位,同時成為正院侶(高級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羅為了提攜牛頓而辭去了教授之職,26歲的牛頓晉升為數學教授,並擔任盧卡斯講座的教授。巴羅為牛頓的科學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沒有牛頓的舅父和巴羅的幫助,牛頓這匹千里馬可能就不會馳騁在科學的大道上。巴羅讓賢,這在科學史上一直被傳為佳話。

⑦ 青春情感故事(短小,內容感人,越多越好)

從前有這樣的一個愛情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兩個傻瓜。男的好傻,傻的只知道說瘋話,女的
也好傻,傻的只知道用那雙無神的眼睛看著男的,笑,傻笑。

兩個人本來不認識,他們一個天南,一個地北。家裡人嫌他們傻,都拋棄了她們,任他們四處流浪。男的從南往北走,女的從北往南走,流浪,流浪……。男的以前並不傻,而是因為在工地上干建築的時候被磚砸中了頭,從那以後就傻了。女的以前也不傻,考大學的時候她考了全市第一名,然而她的名字卻被一個有錢人給頂替了,從那以後女的就不再說話,不再理自己的父母,後來也傻了。

不知道走了多長的時間,男的身上的那身衣服變的骯臟不堪,鞋子也露出了那漆黑的腳指頭。女的身上那身紅衣服已經變成了灰色,散亂的頭發上還有幾根枯黃的雜草,但是臉還是白的,出奇的白,手裡拿著一個礦泉水瓶,沖著路人們傻笑。兩個人是在一個黃昏相遇的他們共同發現了垃圾桶里的那塊發了霉的麵包,一同身手去抓那個麵包,兩個人的頭碰到了一起,男的沖女的狠狠地瞪了一眼,女的沖男的傻笑。男的還是勝利了,他搶到了麵包,張開那黑紫色的嘴狠狠的咬了一口,女的沒有動,只是傻傻地看著男的,傻傻地。男的看了一眼女的,眼神中沒有一點光,女的只是看他,喉嚨里不停的咽著唾沫,男的停止了啃麵包,開始看著女的,傻傻地盯著,兩個傻子就這樣看著,男的沒有表情,女的傻笑。男的把麵包給了女的,男的竟然把麵包給了女的,女的也抱著那剩下的半塊乾麵包啃了起來。男的轉身走了沒有回頭,當他回到自己睡覺的那個廢廠房的時候,轉身看到了女的,女的一直跟著他,一直跟到了這里,女的還是沖男的傻笑,她們不說一句話,女的便跟傻子住在一起了,晚上睡覺的時候,男的感覺身上很溫暖,從來沒有過的,女的一直摟著男的,女的睡覺時候很死,睡覺的樣子真的不像個傻子。

兩個傻子就這樣住到了一起,白天兩個人一起去大街上揀東西填飽肚子,晚上就一起回來睡覺,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那天晚上男的不知道是在哪揀了一個戒指,生了綠銹的戒指,男的給女的帶上了,女的一直沖男的傻笑,那晚笑的更是厲害,女的的笑聲撕裂了整個安靜的夜。後來笑出了淚,女的哭了,第一次哭了,摟著男的哭了,不明不白的哭了。男的好像無動於衷,臉上依然是沒有表情。

後來女的病了,從來沒生過病的女的病了,而且很嚴重,早晨她沒有起來陪男的一起去揀吃的,沒有沖男的笑,男的自己出去了,中午男的竟然例外的回來了,手裡拿著一瓶新的礦泉水和一個新的麵包,他是回來看女的的,男的臉上掛了傷,手指頭也青了,鼻子下面還有兩道血痕。男的是在搶麵包和礦泉水的時候被小攤的老闆打的。女的閉著眼睛,還是沒有像往常一樣沖男的傻笑。男的把麵包送到女的嘴邊,女的沒有吃。女的快不行了,身上發著高燒,已經昏迷了,男的臉上頭一次有了表情,慌亂的表情,男的跑了出去,看見一身穿綠警服的人就哭了起來,男的哭了,也是第一次哭了,嘴裡喊著:救救我的女人,救救她綠軍裝一腳踹開了男的,罵道:滾一邊去,瘋子,我他媽真倒霉,出門這么不順呢!男的仰面倒在了地上,綠警服狠狠地朝男的小肚子踹了幾腳,男的撒了手,綠警服朝男的吐了口吐沫,走了!男的好久才從地上爬起來,臉上的淚已經幹了。

男的把女的背到了街上,街上人很多,但沒人注意他們,注意的也只是冷冷地瞅幾眼,然後繼續趕自己的路。傻子把女的放在路邊上,無助的看著行人。女的呼吸已經很微弱了,傻子從路邊揀了一個破玻璃片,破玻璃片有著鋒利的尖,露著寒光,男的抬起女的那瘦弱臟 兮兮的手臂,朝她的手腕狠狠地割了下去,血噴了傻子一臉,傻子大笑,狂喊:「哈哈,我 殺人了,你們看我殺人了……」救護車終於來了,女的被抬走了,圍觀的人們唾棄著男的,罵著男的,然後都散去了。女的最終還是死了,失血過多,女的在醫院還沒呆上一個小時就被抬進了停屍間,女人走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笑著的,手指上還戴著那長滿銅銹的戒指。男的等了好長好長時間,女的再也沒有回來,沒有回來沖他傻笑,男的哭了,哭的那樣痛快,整個夜晚都被男的的哭聲掩蓋了,然而誰也沒有注意到這哭聲。

還是在那個他們相遇的那個垃圾桶旁邊,人們發現了男的的屍體,男的臉上的笑容已經僵住了,懷里抱著一個發了霉的麵包和一個沒有開瓶的礦泉水......

我空間上還有幾篇:514304792,你可以去隨便看看

⑧ 關於青春的小故事三個《要短的!》

1、孫敬懸梁。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2、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3、李密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