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生平故事作文
㈠ 林黛玉介紹作文。
淚說黛玉林黛玉,她有著與生俱來的美貌和後天得到的才學,透過飄垂的秀發,清澈干凈的雙眼是脫俗的單純,但那胭脂香味中舉手投足傾斜下的,卻是淡淡的陰郁,秋風中她迎風而立,混雜著她凌亂的思緒和無奈。 見殘花落淚,觀落葉傷感。或許,這就是林黛玉的真實寫照吧。看見了花落而觸景生情,自己,似花一般無依無靠,飄零不定。最終,淚水靜落,那樣地悄無聲息。凄美的語調中,傳來一句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可憐黛玉這朵「殘花」,不喜歡封建,不喜歡循規蹈矩。但,她無依無靠,只有憑自己,這,也就鑄造成了她那不同世俗的思想。 黛玉的花季已過卻遲遲不開,她這樣苦苦的盼等,換來的是什麼?是不被世俗理解的無奈,是孤冷和寂寞…… 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經無淚可還,知音的琴弦已斷,焚稿的詩魂已葬。就在自己情緣泯滅之時,一身傲骨的黛玉,孤零零的來,又孤零零的去。就這樣,林黛玉成為了封建社會最完美的祭品。伴隨著淚的咸苦,在飄飛的花瓣中消失…… 殘花,淚,上演了她的一生,一個凄美的人生,她的悲傷或許正如她說:「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2.《紅樓夢》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是個性格復雜的人,《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中深刻地體現出了她氣質不凡,心思縝密,而又孤芳自傲的多面性。「因此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恥笑了他去。」「步步」「時時」「一句」「一步」,這些細微准確的描述表明出她在剛進賈府時極為小心謹慎,在意留神的心理狀態,「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我讀出了她既擔憂又極富自尊心的一面。「眾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飯時便吃葯,到今日未段,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葯,皆不見效。」由他人之口加上黛玉的自述,可得知黛玉從小體弱多病,像個葯罐子,但又清麗脫俗,透出不凡的氣質。
「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千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從寶玉的眼中看黛玉,既脫俗飄逸又顯靈淑之氣,可謂美若天仙又不乏靈秀之氣。
㈡ 描寫林黛玉的小作文
淚說黛玉林黛玉,她有著與生俱來的美貌和後天得到的才學,透過飄垂的秀發,清澈干凈的雙眼是脫俗的單純,但那胭脂香味中舉手投足傾斜下的,卻是淡淡的陰郁,秋風中她迎風而立,混雜著她凌亂的思緒和無奈。 見殘花落淚,觀落葉傷感。或許,這就是林黛玉的真實寫照吧。看見了花落而觸景生情,自己,似花一般無依無靠,飄零不定。最終,淚水靜落,那樣地悄無聲息。凄美的語調中,傳來一句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可憐黛玉這朵「殘花」,不喜歡封建,不喜歡循規蹈矩。但,她無依無靠,只有憑自己,這,也就鑄造成了她那不同世俗的思想。 黛玉的花季已過卻遲遲不開,她這樣苦苦的盼等,換來的是什麼?是不被世俗理解的無奈,是孤冷和寂寞…… 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經無淚可還,知音的琴弦已斷,焚稿的詩魂已葬。就在自己情緣泯滅之時,一身傲骨的黛玉,孤零零的來,又孤零零的去。就這樣,林黛玉成為了封建社會最完美的祭品。伴隨著淚的咸苦,在飄飛的花瓣中消失…… 殘花,淚,上演了她的一生,一個凄美的人生,她的悲傷或許正如她說:「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㈢ 林黛玉的主要事跡
林黛玉的主要事跡:
1、寶黛釵初會:
賈母憐她無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邊,黛玉10歲,寶玉11歲,寶釵、晴雯、襲人、香菱13歲,薛蟠15歲,賈璉20多歲,鳳姐20歲。
賈蘭5歲,死去的賈珠23-24歲,賈元春22-23歲,迎春11-12歲,探春10-11歲,惜春10歲,史湘雲10-11歲,賈珍尤氏30多歲。
2、林黛玉葬花:
元月元宵,元春省親,林黛玉偷偷替賈寶玉作了一首《杏簾在望》,元春評價這首比賈寶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觀園,林黛玉住了瀟湘館。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賈寶玉要把落花葬在水裡,林黛玉則以為大觀園里的水干凈,但一旦流出去,外面人家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
所以她在園內畸角上做了一個花冢,把落花掃了,裝在絹袋裡,拿土葬了,任其隨土自化,這樣才潔凈 。
林黛玉與賈寶玉共讀《西廂記》,然後獨自回房路過梨香院牆外時又聆聽十二女伶演習《牡丹亭》,大受感動,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受這兩本愛情教科書的啟蒙,寶黛愛情開始萌芽。
3、詩社奪魁:
八月二十一日,大觀園成立海棠詩社,林黛玉別號瀟湘妃子。當日就在探春秋爽齋做海棠詩,眾人都推林黛玉那首為上。
李紈力排眾議,評林黛玉詩風流別致,評薛寶釵詩含蓄渾厚。探春同意評林黛玉居第二。二十三日,眾人齊聚藕香榭做菊花詩,林黛玉做的三首《詠菊》《問菊》《菊夢》包攬前三,拔得頭籌。
4、諷劉姥姥:
菊花詩會後,劉姥姥游大觀園,林黛玉一舒愁腸,展放愁眉,和姐妹們開懷大笑,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喲,笑得兩手捧著胸口。
以致一時高興,得意忘形,失於檢點,行令時將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21]。她還取笑劉姥姥講的故事道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諷刺劉姥姥的舞姿道「當日聖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調侃劉姥姥為母蝗蟲。
5、淚盡而逝:
林十七歲,正月,王子騰在離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葯死,賈府一個月內連失兩大靠山。加之賈寶玉瘋癲,賈政放了江西糧道,赴任在即,賈府不得不加緊籌辦賈寶玉婚事。
二月初二,賈母為了給賈寶玉沖喜,又想到金玉之說,遂與賈政議定賈寶玉、薛寶釵婚事。同時,為了矇混賈寶玉,鳳姐向賈母、王夫人獻掉包計。
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賈母院見賈寶玉,二人最後一次參禪。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當天,賈寶玉、薛寶釵大婚,林黛玉淚盡而逝。
㈣ 林黛玉簡介寫作文
可以寫林黛玉的故事
㈤ 林黛玉的人物生平
林黛玉六歲,母親一病而終。賈母憐她無人依傍教育,便接她到自己身邊。初次見面,賈寶玉便問她可也有玉沒有,她如實回答說沒有,不料惹發了賈寶玉的痴狂病,當場摔玉。她感到內疚,夜裡獨自淌眼抹淚 。適逢殘冬,賈母把碧紗櫥里的空間騰出來給黛玉,賈寶玉挪出來睡在碧紗櫥外的床上。富察明義詩曰「少小不妨同室榻,夢魂多個帳兒紗」,便是吟詠寶黛隔著碧紗櫥同室分榻而睡的場景 。
林黛玉進榮府以後,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賈寶玉。二人親密友愛,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不想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賈寶玉因與林黛玉同隨賈母一處坐卧,故略比別個姊妹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 。
林黛玉九歲,冬底,父親重病,賈璉送林黛玉到揚州探親 。次年九月初三,父親病逝,歸葬蘇州 。十一月下旬,林黛玉、賈璉回京 ,從此常住賈府 。 林黛玉十二歲,元宵,元春省親,林黛玉偷偷替賈寶玉作了一首《杏簾在望》,元春評價這首比賈寶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 。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觀園,林黛玉住了瀟湘館 。
三月中浣,林黛玉葬花。賈寶玉要把落花葬在水裡,林黛玉則以為大觀園里的水干凈,但一流出去,外面人家臟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所以她在園內畸角上做了一個花冢,把落花掃了,裝在絹袋裡,拿土葬了,任其隨土自化,這樣才潔凈 。林黛玉與賈寶玉共讀《西廂記》,然後獨自回房路過梨香院牆外時又聆聽十二女伶演習《牡丹亭》,大受感動,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 。受這兩本愛情教科書的啟蒙,寶黛愛情開始萌芽。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傷己,吟唱《葬花詞》 。恰好賈寶玉尋來,聽見「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句,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賈寶玉連忙趕上去,解釋誤會,這是寶黛第一次訴肺腑 。
元春賜端午節禮,獨有薛寶釵和賈寶玉的一樣,觸動了賈寶玉;清虛觀張道士為賈寶玉提親,觸動了林黛玉。五月初二,寶黛大吵,賈寶玉砸玉,這是二人鬧得最大的一次 。至初四日,二人和好 。初六,賈寶玉在史湘雲面前表達對科舉仕途的不滿,認林黛玉為知己,無意間被林黛玉聽了去,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遂有寶黛第二次訴肺腑 。晚間,賈寶玉托晴雯帶給林黛玉兩條舊手帕傳情,林黛玉作《題帕三絕》 。 劉姥姥剛回家,林黛玉就因那《牡丹亭》《西廂記》的艷曲而受到薛寶釵審問。薛寶釵採取了臨之以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三步 ,令她在釵黛之爭中頓失自信,只有答應「是」的一字,央告討饒。 九月初,薛寶釵又與她促膝談心,擺明自己的強勢在於有哥哥、母親。林黛玉深感危機四伏,悶制《秋窗風雨夕》一首。
從九月初到十月中,薛寶釵堅持給林黛玉送了一個多月的燕窩。後來賈寶玉察覺了,婉拒薛寶釵好意,轉而求之於賈母,悄悄叫人每日送一兩燕窩。此事被趙姨娘偷聽了去 ,恰應了當初林黛玉的擔憂,招人嫉恨咒罵。 燕窩事件給林黛玉拉仇恨,令瀟湘館與趙姨娘結怨。果然,那段時間賈府中關於林黛玉的流言四起,誹謗她與賈寶玉私定偷盟 。
林黛玉十三歲,元宵夜宴,賈母借著說書的機會當面辟謠,嚴厲駁斥所有對林黛玉的造謠誹謗 。
林黛玉受審、薛寶釵送燕窩,被賈寶玉稱為「孟光接了梁鴻案」,意指釵黛和好。然而與此同時,林黛玉病情日益加重,時常「自尋煩惱」「只覺心酸」「只管酸痛」 。連紫鵑都替她著急,巧用情辭試探賈寶玉真心。事後,紫鵑冷冷否定了薛寶釵這位「金蘭契」,「憑人去欺負」一句更直指薛家。林黛玉明知其故,但迫於無奈,依然認了薛姨媽做乾娘 。
七月十五日,林黛玉在房裡設壇祭祖,作《五美吟》,分別詠懷西施、虞姬、明妃、綠珠、紅拂 。八月,薛寶釵饋贈江南土物,林黛玉睹物思鄉 。 林黛玉十四歲,三月,作《桃花行》。初二,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但因各種瑣事耽誤,直到暮春之際,才開了一社,命題柳絮詞 。此後又無下文,大觀園詩社無疾而終。
八月十二日,抄檢大觀園。到了瀟湘館,鳳姐安撫林黛玉,不讓她起床,且說些閑話。王善保家的從紫鵑房裡抄出賈寶玉舊物,鳳姐淡淡地化解了 。十五日,中秋夜宴散席後,林黛玉與史湘雲往凹晶館聯詩,聯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這等過於頹敗凄楚的警句 。十七日,賈寶玉作《芙蓉女兒誄》祭奠晴雯。林黛玉從花影中走出來提出修改意見,賈寶玉最後改句雲「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林黛玉聽了,忡然變色 。 林黛玉十五歲,薛家婆子送給她蜜餞荔枝 。林黛玉、賈寶玉夢魘,林黛玉咯血 。
林黛玉十六歲,十月,寶黛參禪,賈寶玉吐露心聲,誓不變心 。十一月,怡紅院海棠反季節開花,通靈寶玉丟失 。林黛玉一面暗自慶幸金玉姻緣或許可破,一面又擔心賈寶玉吉凶,因而喜憂參半,輾轉難寐。十二月十九日,元春薨逝 。
林黛玉十七歲,正月,王子騰在離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葯死,賈府一個月內連失兩大靠山。加之賈寶玉瘋癲,賈政放了江西糧道,赴任在即,賈府不得不加緊籌辦賈寶玉婚事。二月初二,賈母為了給賈寶玉沖喜,又想到金玉之說,遂與賈政議定賈寶玉、薛寶釵婚事。同時,為了矇混賈寶玉,鳳姐向賈母、王夫人獻掉包計。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賈母院見賈寶玉,二人最後一次參禪。林黛玉問:「寶玉,你為什麼病了?」賈寶玉笑道:「我為林姑娘病了。」 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當天,賈寶玉、薛寶釵大婚 ,林黛玉淚盡而逝。當時守在身邊的僅有紫鵑、探春、李紈三人,「惟有竹梢風動,月影移牆,好不凄涼冷淡」 ,描繪出「冷月葬詩魂」的實景。
林黛玉之死的伏筆在劉姥姥講的故事裡,說這若玉(一作「茗玉」)小姐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 。原著寫林黛玉的死因、年齡與若玉小姐相合,場景與中秋詩「冷月葬詩魂」相合 。
賈寶玉婚後,精神恢復,聽聞林黛玉去世,立刻往瀟湘館悼念,淚灑相思地 。
林黛玉逝世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薛寶釵生日,賈寶玉復往瀟湘館,對景悼顰兒 。四月,賈寶玉夢入真如福地(即太虛幻境變形),見到絳珠仙草和瀟湘妃子的幻象 。
㈥ 林黛玉的生平經歷
林黛玉,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淚盡而逝。
㈦ 林黛玉的人物簡介作文(速快)
林黛玉的香消玉殞 終於啃完了《紅樓夢》,感覺真是中華的精粹,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讓人是欲罷不能。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林黛玉,喜歡她的琴棋書畫、吟詩作對的俏皮,喜歡她艷壓群芳,美麗動人的秀外慧中。「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樣的可人兒,怎不叫人心疼。我喜歡她的直率不做作,不為討好人而阿諛奉承,喜歡她對愛情的執著而感動。愛情,是讓她生,也讓她死的毒葯。 林黛玉註定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你想想,在吃人的社會,在豪門深四海的賈府,要生存談何容易,所以從小體弱多病的她,對寄人籬下未免多了份敏感,因此說話也未免刻薄尖酸,只是,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啊,這只是她保護自己的方法了。當然,這樣的行為是給下人留下口舌的。 所以當有著大家閨秀的薛寶釵一來到賈府,她的笑容滿面,她的圓滑世故,她討好各方做的滴水不漏的時候,大家都喜歡上她了,對林黛玉更是苛刻了。 這些林黛玉是不在乎的,只是,她的寶哥哥,她的情郎,竟然也老愛往薛寶釵那裡跑,這是她不能容忍的,她認為這是寶玉對她的不在乎,於是她對寶玉的憤怒,對寶玉不專一的聲討,都讓寶玉急的不行,她對寶玉的冷嘲熱諷簡直讓寶玉快瘋了。 可是,寶玉怎麼是不在乎她的呢?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且寶玉一開始就被黛玉的美貌驚攝住了,說她是個「神仙似的妹妹」,那份感情不但有著親情的沉積,更有著日久生情的愛情沉澱了。只是,寶玉是個喜歡廝混於女性地方的公子哥兒,他見到為人處世都是那麼大方得體的薛寶釵,怎能不喜歡。只是這喜歡是欣賞的,沒有摻雜愛情的成分。 可是天性敏感的黛玉不這樣認為,這些沒人跟說她,她是不會問寶玉對她的感情的,更不可能對寶玉說她的無理取鬧是因為妒忌,當寶玉還沒領悟過來黛玉的細膩心思時,只能是被黛玉的尖酸刻薄氣倒。這邊的薛寶釵呢?她肯定是喜歡寶玉的,只是她知道,這份感情,她註定是敗家。這樣的三角關系,大家都是在煎熬著。 當然,黛玉寶玉兩個的愛情阻力不單單是這些因素,還有來自家族的壓力,來自寶玉母親王夫人的反對,王夫人本來就不喜歡黛玉的多愁善感,她的不顧全局的小家氣,更重要的是,薛寶釵是她妹妹的女兒,她於情於理是想親上加親的,於是對黛玉未免更為排斥了。 最後,好在,寶玉對黛玉表白了,送給黛玉他的手帕,這是定情物,這就是無聲的承諾了,不,是有聲的,因為有物為證。 更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兩個強大的後盾支持著他們,一個是賈母這個老佛爺,一個是王熙鳳。賈母是因為疼愛外孫女,希望她有個好歸宿;王熙鳳呢,她可是小人之心了,她算計著,如果是林黛玉嫁給寶玉的話,賈府還是她的天下,若換成是薛寶釵呢,那就不行了,因為她知道薛寶釵是圓滑的人,賈家的大權肯定要交給她管,這樣不利己的事她鐵定是不同意的,所以她肯定站在黛玉這邊的。 終於以為他們兩個可以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了,可是,曹雪芹的80回完了,高鶚續寫的我個人認為是高位續貂,看到這里的我是欲罷不能了,只好藉助電視劇的編劇了。 電視劇里的描寫是,賈府走向了敗落,寶玉不得不出遠門去見識世面,而王夫人又譴走了晴雯這種殺雞儆猴的做法,讓黛玉感到她的愛情已經得不得世人的認可了,寶玉又在外面,黛玉感到她在這府里已經是孤立無助了,她的心病加劇的惡化了,終於,她撐不到寶玉回來了,當她香消玉殞了的時候,她手裡緊緊拽住的是寶玉給她的定情物,手帕。 就這樣,黛玉走了,走的凄涼,走的孤單。 可是,她的靈魂,她的形象,她的聰明清秀、絕麗無雙、氣質脫俗、淡雅若仙都隨著曹雪芹的筆跡,讓後人記住了這么一個可人兒。或許,這是她香消玉殞唯一的安慰。 ----------------------------------------------------------------------------------------------- 黛玉,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解讀著你的愛,我想,那是你心中的多少情思無處釋然,只好用疑惑和挑剔掩蓋心中哀愁。春來春往,花開花落,每朵花都懂你的心,每一個季節都用無盡的變化聆聽你的心音,都讓你哀傷無限,伴四季花香與塵世的輪回零落,解讀命運給予你的不公和悲喜,多少次,你孤身一人,默默行走在大觀園中,淚灑石階,情動花容......
㈧ 以林黛玉為話題寫800字作文
林黛玉,我想對你說
林黛玉,我一直想問你,你為何如此悲愁,你總認為自己在賈府孤苦無依,而寶釵有母親呵護、哥哥撐腰;湘雲家萬公候豪門,伯伯們,哥哥們權傾一方。你總想「風到霜劍嚴想逼」「眼空蓄淚淚空垂」「明年閨中知有誰」。難怪會「抱得秋情不忍眠」而「已教淚灑窗紗濕。」
在「花謝花飛飛滿天」的春日美景中,寶釵在花叢中撲蝶嬉戲,湘雲在芍葯下暢快地午睡,連「襤外人」妙玉都在貯雪烹茶中自享其樂。惟獨你,肚倚花鋤,獨守花冢,淚水和著「紅消香斷有誰憐」而湧出,嘆息伴著「他年葬儂知是誰」飄向遠處……
林黛玉,我要問你,你為何不快樂起來,你知不知道,正是因為悲愁讓你終日以淚洗面,悲愁讓你輸掉了釵黛之掙,悲愁讓你在凄涼中香消玉殞。
黛玉,你為什麼不為你如花般美麗的面容而快樂?
黛玉,你為什麼不為你冠絕群芳的詩章而快樂?
黛玉,你為什麼不為你深愛的寶哥哥同樣深深地愛著你而快樂?
這一切都是因為你的思維,你總想著悲傷的事,所以心也悲傷起來。林黛玉,我要告訴你,請你改變你的思維,讓它只記得快樂的事,記得自己的美貌,自己的才華,自己的寵愛,那麼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你將會是多麼地美麗。
林黛玉,我想對你說,真的有很多人愛你,你是大家眼前的一道風景,你的
「嫻靜如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是一道風景,連你的名字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黛玉,「黛」是一種顏色,墨綠,象徵你對自由無比的嚮往和追求,你才是那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真正美人啊!
㈨ 林黛玉的故事(簡介100字)
林黛玉的故事:
林黛玉10歲被接到賈母身邊撫養教育,寢食起居,一如嫡孫賈寶玉。與11歲的賈寶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賈母打點。
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只是隔一代近親,因被王夫人的僕人最後一個送宮花而很不愉快。11歲時又死了父親,從此常住賈府,養成了孤標傲世的性格。
12歲時,賈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裡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林黛玉與賈寶玉青梅竹馬,脂硯齋說二玉近中遠實遠之至。
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為寶黛愛情注入了帶有奇幻元素的羅曼蒂克色彩,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
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太虛幻境才女榜上並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婚姻上的金木之爭,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稟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後於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9)林黛玉生平故事作文擴展閱讀: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才貌雙全,她不僅有詩文大才,人情世故她也都懂,不少人對林黛玉的印象大多都是病如西子。
嬌弱的風一吹就到,眼淚不斷,常年吃葯這樣的形象,但其實黛玉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天賦。原文第六十二回里。
寶玉等人生日,此時賈母王夫人等不在家,大家自然放縱一些,飯後眾人聊天的聊天,下棋的下棋,黛玉和寶玉站在一處花下竊竊私語,兩個人聊到了家事。
寶玉誇探春興利除弊的才能。黛玉道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閑了。
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黛玉的這一句話,透露了她的另一個天賦,即管理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