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抗戰故事讀後感600字
㈠ 編寫抗日戰爭故事 600字
抗日英雄楊靖宇事跡讀後感本學期里我們學習了很多篇關於抗日戰爭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讀著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抵抗,涌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讓我敬佩的是愛國革命家----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戶貧困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五次被捕,受過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出獄後,繼續從事革命工作。在楊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總第一軍成立,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在楊靖宇的領導下第一軍很快發展到上萬人,給日軍很大的打擊。1937年楊靖宇的隊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它猶如一股鐵流,一次次給日軍打擊。楊靖宇的威名震動全東北。日軍調集重兵,發動更加瘋狂的圍剿和征討,懸賞萬元捉拿楊靖宇。19402年,由於日寇的「圍剿」與屠殺,東北的嚴寒、極度飢餓和疲勞,使抗聯部隊陷入極端的困難之中。這一天,楊靖宇的部隊已經五天沒有一點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幾名戰士忍受著飢寒、疲勞,與敵人奮戰,後來其他戰士都犧牲了,楊靖宇仍然邊戰邊走。最後,楊靖宇被100多名敵人包圍時,左右開弓,打死打傷20多名敵人。他被敵人槍彈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還擊敵人,腹部又中了一彈,鮮血直流,他把最後一顆子彈流給了自己,犧牲時年僅35歲!將軍死後,經日軍解剖,發現他胃裡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我難以想像楊靖宇將軍是如何將它們咽下,是如何支撐著自己高大的身軀,又是如何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我心中的敬意猶然而升。 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告訴我們,當時生活條件這么艱苦,而楊靖宇還有這么堅定的信念,我們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楊靖宇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呀!我們可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呀!我們要保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在學習上我們要克服困難,我們要像將軍那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長大後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過,現在的幸福生活來的?這可是戰士用自己滾燙滾燙的鮮血換來的。這個代價太大了!今天,讓我們來顧過去的點點滴滴吧!
在抗日戰爭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場。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拚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叢中,青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後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還看到了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接著,「一、二八」的戰火首先在閘北燃燒。一個個19路軍沉著應戰。我還看到抗戰1月27日午後,日軍准備開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帶的上海居民紛紛湧向租界避難。最後,蔡延鍇軍長臨前線指揮……
「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忠貞獎章,「血戰台兒庄」的殺敵大刀,「武漢會戰」中斃敵3000餘人的萬家嶺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抗戰初期,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對日軍進攻進行了正面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
「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聖天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堅持統一戰線,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戰的號角。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國共兩黨拋棄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華民族全面神聖抗戰從此以燎原之勢燃燒起來。
這場在1945年9月3日贏得的戰爭勝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戰爭。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05年間,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中國,而我們惟一贏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場勝利。那是近100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次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勝利,這場勝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
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國可亡,史不可滅」,因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
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了解這段悲壯而可歌可泣的歷史,作為一名中國學生,無疑是責無旁貸,卻又是一件難以承載的任務。
同學們,戰士們就是這樣拋頭顱,灑熱血,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新中國。讓我們勿忘國恥,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將來振興中華!
革命戰士永垂不朽!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㈡ 抗戰狙擊手.讀後感600字
作為一名中國人,定不會忘記近代史中祖國所受到的屈辱,也不應忘記在抗戰中那一個個涌現的英雄的名字.他們之所以名垂青史,之所以有著大無畏的精神,是因為他們心中,永遠刻著一個名字,那便是「中國」.
本書中的主人公——蕭劍揚,抗日戰爭時期一名軍人,原本是東北獵人之後,自幼與獵槍為伴,練得一手精準的槍法.他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第51師,殺了不少日寇,為了親人,更是為了祖國.在凇滬會戰中,為了給慘死的連長復仇,他一個人潛入敵後,憑借22發子彈,連續狙擊17名日本官兵,然後全身而退.他是一個英勇冷靜,心思縝密的人.
記憶最深刻的便是本書第一章《初戰凇滬》中的一個令我震撼的情節:飛機!一架飛機打他身後的半空中撲過來,猛地朝著日軍的炮兵陣地俯沖下來……在它身後的藍天中,拖出了一道長長的黑色煙帶……這架中國空軍的戰機,不知是在空戰中被敵機擊傷了,還是被日軍的地面防空火炮擊中了.它像一隻受傷的蒼鷹,知道自己無力飛回山岩上的鷹巢,於是決意在最後一次的撞擊中找到自己的歸宿.它竭力地控制著自己的身體,照準地面上的這個日軍炮兵陣地撞下來.空中沒有見到降落傘……它的身影在空中艱難地劃過,好像一名遍身硝煙的戰士,用盡所有的力氣,庄嚴地向大地行了最後一個軍禮.一股黑紅的火焰從地面騰空而起.機頭從容地扎進了炮兵陣地上的一堆彈葯箱中.山崩一樣的爆炸.硝煙和氣浪,轉瞬間吞沒了彈葯箱附近幾個沒來得及逃開的土黃色身影,然後迅猛地向四周擴散開去.大地在顫動……
在飛機俯沖入日軍的彈葯箱的時候,我心中有著的不僅僅是一種感動,更多的是被激發出的一種愛國之情.不屈的的民族氣節在本書中被表現的淋漓盡致,書中字里行間彷彿都在吶喊著咆哮著不變的情感.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了《中國兄弟連》,這是部我看了很多遍,卻總能使我落淚的電視劇.它敘述了國軍和中共游擊隊的相識,相斥,相知,混編,直至犧牲這並不漫長的抗日過程.
抗日愛國總是一個經典的話題,它經典是因為它總能觸動如今的我們心中最柔軟卻是處於和平年代的我們長期所不接觸的地方,是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中國」的強大的凝聚力,是因為它讓我們相信不論是什麼阻難,我們都能夠挺過去,是因為它讓一個名為「祖國」的東西,再一次占據了我們的心靈.
我想,因為這本書,因為這些人,我明白了祖國對一個人的意義.
㈢ 抗戰70周年讀後感600字
又是一個金色的秋天,又是一個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已匆匆走過了七十個年頭。為了紀念這個勝利的日子,我們懷著虔誠之心觀看了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咚——咚——咚」這是解放軍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正踏著雄壯的步伐,沿著長安街的天安門廣場前進。「咚——咚—— 咚」多麼有勁,多麼鏘鏘有力的步伐聲啊!這不是普通的腳步聲,這是我們國家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聲音,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成就的喜悅之聲,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腳步聲。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在戰場上與敵人頑強搏鬥,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來保衛祖國的邊疆,無私地向自己的崗位奉獻自己的青春,就是因為有這一群 「威武之師、文明之市、勝利之師」為祖國做後盾,才有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安定,民族的團結。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漸漸變成了文字,文字漸漸變成了概念,概念漸漸地模糊了。歷史,就是這樣被人們遺忘的。但抗戰是一段不應被後人忘記的歷史!那是一段悲慘的歷史,凝結著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苦難;那是一段光榮的歷史,凝結著一個經濟與軍事實力都遠遜於對手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歷史奇跡和民族榮耀!抗戰的歷史給後人留下了一種民族精神,這種精神給予我們自尊、自信和面向未來的勇氣,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忘記日本侵華和中國抗戰這段不尋常的歷史,不能忘記那屈辱和榮譽交織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經的傷痛;勿忘「昨天」,牢記那可貴的覺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難得的堅毅;勿忘「昨天」,繼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國魂。但勿忘「昨天」,不是讓我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和驕傲中不知前進的方向,勿忘「昨天」,是為了讓我們正視今天,是為了讓我們挑戰明天,是為了讓我們將「昨天」勝利的輝煌重現……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過,但這一天卻讓我收獲了許多,思索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或許平日的我們並不會將那段難忘的歷史特意拿出來宣揚一番,但只要我們將那個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腦海,它便能像警鍾一樣時時鞭策我們保持警醒、踏實前進,讓我們的後代在將來的某個日子裡驕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有著無數個榮耀的『昨天』,我們還要創造更輝煌的未來!」
我是龍的傳人76 | 2015-09-03
386
81
網路知道
作業幫
寶寶知道
一點資訊
美拍
美顏相機
玉米助手
都市言情
網路助手
愛情小說
春雨醫生
找對象
為您推薦
相關問題
求幾篇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觀後感,急用,謝謝了171
閱兵儀式的觀後感 500字左右701
60周年閱兵儀式觀後感500字以上217
閱兵儀式觀後感500字2755
閱兵儀式觀後感400~500字2695
閱兵儀式觀後感200字145
閱兵儀式觀後感1946
更多相關問題>>
用APP一鍵提問「抗戰70...」的問題
回答
自己寫去,我們要寫八百字
浸滿鮮血的裙子 | 2015-09-03
16
40
風雨過後,北京的黎明。位於長安街建國門的古觀象台,像一位飽經憂患的老人靜靜矗立,歷經百年滄桑,親眼目睹了中華民族屈辱、抗爭、解放,到以東方巨人的雄姿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這天,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他在陽光下,欣然西望:
一道壯觀的綠色長城,沿天安門側畔綿亘向東。排列在長街之上的陸軍學員方隊、水兵方隊、空降兵方隊、二炮學員方隊、三軍女兵方隊、武警方隊、預備役方隊、女民兵方隊等14個徒步方隊、30個裝備方隊,似挺立的峰巒,如堅固的城垛,巍然屹立。
10時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0周年慶典開始!60響禮炮轟鳴,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的《義勇軍進行曲》奏響,鮮艷的五星紅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燒。
10時09分,激昂的軍樂聲拉開了國慶60周年閱兵序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房峰輝陪同下,乘紅旗牌檢閱車徐徐向東,迎著受閱將士的注目禮,檢閱了在長安街威武列陣的44個地面方隊。
"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胡主席的問候如和煦春風,溫暖軍心。
"首長好!為人民服務!"官兵們的回答似驚雷回盪,山呼海 ...
㈣ 做一個勇敢的人作文-讀(抗日:戰爭里的人物有感)600字左右
我寫完作業後,就和妹妹去花園里玩耍。正當我們玩得開心時,妹妹突然大叫一聲。我聞聲跑去一看,原來妹妹是個膽小鬼,她發現茂密的草叢中,有一隻毛毛蟲。所以,就因為這只小動物,把妹妹嚇得兩腿發抖,手足無措。我頓時哈哈大笑......妹妹聽到了我的笑聲,居然哇哇大哭起來。我連忙問:「你哭什麼呀!使勁地踩一跤,不就得了嗎?你哭是沒有用的,誰會來幫助你呢?我笑你太愚蠢了,連一隻弱小的毛毛蟲都不如。哎,不知你什麼時候才能膽大包天呢?」
妹妹聽了我的話之後,就停止哭泣。說了一句:「姐,我真的很害怕毛毛蟲啊!但你以前告訴過我,信心是成功的秘訣!從現在起,我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成為一個膽大包天的好學生!請相信我吧!」「姐姐當然很信任你,但我不知道你最後能不能成為一個勇敢的好學生,那就要靠自己的實力才能成功哦!」我臉帶微笑地對她說。妹妹甜甜地笑了。
我相信妹妹以後一定不會再那麼膽小如鼠了,而是一名膽大包天、勇敢的好學生!我們一定不要那麼膽小,否則會有很多人來欺負我們。從現在起,要做一個勇敢的人!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㈤ 讀《我的抗戰》有感作文600字
中考後的暑假,時間彷彿一下子就閑置了下來。 獨自一人在家的那些夜晚,寂靜的彷彿令人心神不寧的時刻,習慣一遍又一遍反復的讀《我與地壇》,不知疲倦。那樣的感覺彷彿是在看海。回首那些悠閑的平靜遙遠的歲月,在霓虹映照的點點星光下,在夏蟬耀武揚威的鼓雜訊里,在台燈漸漸微弱下去的光線中,我總是一手撐著深不可測的夜,一手記下那些足以感動我的話。
在那些渾濁的白天後的黑夜,和那些不眠的黑夜後的白天,我將史鐵生文字中的妙筆警句工工整整的抄寫下來,守望那段看海般的闃靜的青春徹底流失。
彼時我開始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地壇。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集,也是流傳最廣遠的一部作品。。「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作者習慣於在地壇中琢磨生命的本質,在整篇散文中,這沉思大致是歷經了前後兩個階段。在最初的那個階段中,史鐵生觀察與反省個人的遭遇,漸漸地看清了個體生命中必然的事相:「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這樣的結論便引出了無法反抗的命運的觀念:人生就是一種不可捉摸的命運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殘酷與傷痛也都是不能選擇的必然,人對於由超越個體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設定的事實顯然沒有任何改變的餘地。 接下來,史鐵生將視界稍稍越出自身的范圍,寫到來這園子里的其他人,去看看別人都有什麼樣的命運和活法。最後寫到他的母親。他自己的不幸在母親那裡是加了倍的。命運對待史鐵生其實是很不公平的,讓他在「最狂妄的年紀忽的失去了雙腿」,然而作者本人卻在根本上認可了苦難的命運和不幸的角色,這並不是看輕生命自身的殘酷和傷痛,而是把這生命的殘酷和傷痛從自我中抽離出來,去融入到一個更大也更恢宏的所在之中。 作者說「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作者似乎已經看透了生命的本質,看透了包容任何孤獨的個體生命在內的更大的生命本相。所以說,對於史鐵生的人生,我能夠說的永遠不可能是同情。我對他,近乎是一種崇拜的心態。
作者通過講述自己與地壇的感情,表達了對於母親的感激和愧疚,一字一句,感人泣下。我總覺得,作者在文中似乎把地壇和母親同時虛化了,也就是說,地壇在某種意義上即是母親,而母親也就是作者心中永遠的地壇。那麼,作者所描繪的靜靜等待他的地壇,不也就是為了兒子痛苦的生活了一生的母親么。這么說來,在母親去世後,作者習慣到地壇坐坐,無非也是那種凄清的環境更能讓作者回憶起母親罷了。然而,整部作品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母親到地壇尋找兒子的情景,佝僂的背影幾度讓我潸然淚下。兒子的倔強一點一點擊垮了母親的信心,我無法想像母親找不到兒子時的心情以及轉身離去時的悲哀。然而我更不能想像的便是母親所承受的痛苦,為了兒子,一切都是為了兒子能夠選好路,母親咬牙堅持下來的實在太多太多,這是作者的筆無法描繪的,也是我表達不出來的。我所敬仰這位母親的是,無論兒子的身體怎樣殘疾,她終究給了兒子一段飽滿的人生,這便是她唯一的驕傲。當作者終於認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時,一切似乎已經來不及了。作者筆下的地壇,永遠都是靜默的,像極了母親隱忍堅強的樣子。又或者那原本就是母親。
我想,作者心中的地壇大概就是他想要守護的一片凈土吧。
有些時候我也總在想,自己的生命中會不會也有一個想要用心守護的地壇。 母愛在作者的筆下是偉大的,那麼在我的生活中,是不是同樣也存在這樣偉大的愛。也許吧,也許是母親付出了太多,讓我習慣成自然,漸漸忽略了它的存在。然而讀完《我與地壇》後,我總覺得,不應該再這樣了,「在我的頭一篇小說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裡,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我想,作者這樣卑微的願望,大概永遠也不會實現了吧。等到失去後,無論怎樣想珍惜,也沒有用了。
現在的我,已經學會注意到母親為我所做的事。
深夜裡為我亮起的燈光,是母親的等候;疲倦時桌上的牛奶,是母親的關懷;入睡前細細的耳語,是母親的體貼...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母親對我濃濃的愛,雖然說不如史鐵生母親的愛那般沉重厚遠,但我懂,我會知足。
時至今日,我終於明白,我心中所想要守護的地壇,無非是母親了。
㈥ 讀抗日戰爭七十周年紀念日讀後感600字
2015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以及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一邊是承前的歷史,一邊是啟後的未來。作為中華兒女倍感振奮,同時深深領悟到國力強盛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持續8年之久。
紀念大會和閱兵式的主題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據了解,抗戰勝利日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閱兵的意義主要是為了讓我們不要忘記歷史以及前輩們的奮戰精神。作為中華兒女更不能忘記歷史,就拿圓明園來說吧,圓明園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參觀的人自然是被震撼極深。人群中有憤怒,有痛心,憤怒當年英法聯軍禽獸般的暴行,痛心這被燒毀掠奪的絕世園林。然而,大多數人恐怕是一時的感情沖動,離開園林後便將一切拋之腦後,照樣我行我素。若是這樣,那圓明園只能又徒添一聲嘆息。如今我們要想在世界強國有一席之地便只能崇尚科學,廣納百川,以傷疤作為警鍾,不斷進取,開拓創新。雖然現今中國已有些成就,而要趕上發達國家,還必須得靠新時代的我們發奮圖強,繼續努力,確保國力強盛。
中國夢,是屬於我們的夢,我們的夢,一定是跌宕起伏卻又精彩滿程。
㈦ 要一篇有關抗日書籍的讀後感600字自創
愛國主義書籍來讀後感自
今天,我看了《英雄黃繼光》的故事,黃繼光一個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的名字。
那是在1952年的朝鮮戰場,上甘嶺戰役打響,眼 看已是凌晨四點多鍾,天快要亮了,要攻下主峰,在這關鍵,時刻,他——黃繼光,毅然挺身而出,幾個火力點被摧毀??了,但還有一個射孔的機槍在瘋狂掃射,黃繼光自己身體也多處受傷,在這槍林彈雨中, 面對這重重的困難,黃繼光用盡全力,艱難地挪動著身體, 毅然頑強地爬向火力點,在接近火力點不到10米的時候,黃繼光彷彿感覺到,他的身後,戰士們正急切地看著他,祖國人民在注視著他,朝鮮人民在盼著他;只見他慢慢地向火力點靠近,奮不顧身地向火w力點撲過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火力點拿下了,任務完成了,上甘嶺戰役勝利了, 但他卻壯烈犧牲了。黃繼光為了保衛祖國人民的安全,為了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獻身;他英勇頑強的光輝形象,閃爍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
我看了這個故事知道,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祖國的和平,給我們創造了這么好學習的環境,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克服困難,健康成長,更要熱愛我們的祖國!
㈧ 抗戰70周年讀後感600字。
201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70年前,中華民族用熱淚與熱血的奔流,結束苦難而悲壯的歷史;70年前,八年的抗戰,中華民族用鋼鐵與烈火的交迸,鑄就堅強不屈的脊樑。
對於現在處於和平時期的我們,對於正在紀念抗戰勝利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70年前的那段恥辱!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70年前,一名中國記者登陸剛剛投降的日本進行采訪,把他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都記錄了下來,告誡中國人:所謂的投降在日本人看來只不過是臨時休戰而已。警鍾長鳴,70年後的今天重讀舊文,相信讀者心有戚焉……
從1937年到1945年,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中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終於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
70周年,銘記烈士的鮮血,反思國家民族的未來。通過紀念,增強愛國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不再受外敵欺辱,我們做得到!
今天,我們緬懷歷史,聽抗戰老兵講述抗戰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痛定思痛,奮勇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