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陶行知故事讀後感550字

陶行知故事讀後感55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0 16:39:52

A. 陶行知的故事讀後感400

陶行知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傳承了一代又一代。我認真閱讀了《走進陶行知》這一本書。從中,我受益匪淺。

最令我深感的是《點石成金》這篇文章。《點石成金》的情節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位很有本領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亂石立即會變成黃金。一天,他讓徒弟們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點著地下一堆石塊,石塊立刻都變成了黃澄澄、亮閃閃的金塊。徒弟們看了又驚又喜,個個拍手叫好。道人對土地說:「沒人選一塊金子,拿去買點東西吧!」徒弟們紛紛撲到黃金堆里去翻揀,只有一個徒弟沒有去拿金塊,而是靜靜地站在道人旁邊,兩隻眼睛緊盯著師傅點石成金的手指看,邊看邊思考。道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去挑選一塊金子呢?」徒弟回答說:「金子雖好,但總會用完的,我看中了師傅那個點石成金的指頭。」作為學生,在學校求學,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現成的知識,隨著年代的發展,有的會用不上了,有的會顯得陳舊了。在追求學問的大道上會碰到許多新事物、新問題,光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

我們求學必須學會尋找知識的途徑和方法,這就是要拿到開發文化寶庫的金鑰匙,也就是這只點石成金的指頭。這樣,我們自己就可以一輩子永無境地去探求知識,我們的國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強。

B. 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

[數學家傳記《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姓名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數學家傳記《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好比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有關祖沖之的故事。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可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讀後感《數學家傳記《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最終,《大明歷》沒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往世後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由於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全部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愛數學,更讓我明白得了許多道理。
〔數學家傳記《數學家的故事》讀後感500字〕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C. 求讀後感,最好是讀陶行知的書的讀後感 500左右 以上也行 急急急,快快

讀《陶行知全集》第3卷有 感
在這個寒假裡,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全集》第3卷,作為我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獨到的見解,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一、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對於我們教師來說,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雖然才入教師隊伍不久,但做教師的艱辛對我來說也並不陌生,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但是,「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園丁的夢境,常常是花的芳香,葉的濃蔭,教師的夢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臉,朗朗的書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沒有心與心的交融,何來情與情的傳遞?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陶行知為了使大眾掌握文化知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文化教育活動。

二、求真知 做真人

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就是要求我們廣大教師教育學生要求真務實,踏踏實實教書,勤勤懇懇育人。

在對於我們教師如何求「真」這一方面,陶先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他說:「第一流的教授具有兩種要素:一、要有真知灼見;二、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現在,對於我們每一位教師來說,要真正成為一個「真人」,除了要有廣博的知識,追求科學的精神外,更重要的事要有堅持真理的決心,也就是說,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觀,用自己的「真愛」去維護和傳播「真知」。
陶先生說:「教師的職業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教師要教人求真,自己必須先要做一個堅持正義,腳踏實地的「真人」。求真知,做真人,陶先生已為我們做出了光輝的榜樣,他從脫下西服,穿上草鞋,從大學教授到小學校長,從大眾教育到國難教育,抗戰教育到生活教育,所有這些,無不在說明他是在「真我驅偽我,不遺餘力」。

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我們有的教師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教學行為嚴重背離素質教育理念;一些公開課、示範課成了虛假的表演,有的教師上課象個電視節目主持人,過分追求技巧,為形式而形式,脫離教材內容和教學要求,表面看似熱鬧非凡,但一笑之後,學生收效甚微;在某些課程教學中,動輒讓學生課堂討論,名為貫徹新課程要求,而實際上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包攬一切,學習能力差的當旁聽,成陪襯,學生的合作學習實際上成了一種虛假的形式;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遠離生活,「假大空」嚴重,只看過程,不論結果,不看實效,自欺欺人的虛假行為隨處可見……。只有靠真實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夠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沒有求實的教育是無論如何培養不出真善美的活人的。

三、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那麼,什麼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人類之所以需要教育,就因為人類永遠都不滿現實;教育本身就意味著對現實的超越,教育的使命永遠都是那麼高尚。今天,在中國正日益走向現代化的偉大時代,讓我們認真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弘揚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旗幟,培養全面發展、品學兼優、視野開闊、生理心理健康的優秀學生,為國家的未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海城一小 鄭益炎)

D. 《走進陶行知》讀後感400字

走進陶行知 讀後感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這句話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讀罷《陶行知教育文集》,掩卷沉思,我覺得獲益匪淺。越是走近陶行知先生,越是感覺到他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熱愛,越是欽佩他的教育思想的深邃,越是感動於他人格的偉岸。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積極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他對教育事業的熱誠與激-情,帶給了我很深的觸動。
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規范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步施教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愛,那麼教學也會缺少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但是,若教師只愛一部分學生,就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這種愛是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師應當具有的真正的愛。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愛。教師愛學生,才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才能教育產生效果。那麼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怎樣實踐愛的教育呢?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認為,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但是,尊重不是放縱,愛里要有嚴,尊重里要有教育。當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教師要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讓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正確前進的路。由此我認為,我們現代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不僅成為學生的知識傳授者,更是成為學生心靈的慰藉者,成為學生的「心靈雞湯」。
當然,教師也會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要冷靜下來,本著愛學生的心態,想想這些學生或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給他們撐起一片藍天時,也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打開了綠色通道。
陶行知先生正是懷著對教育事業不懈的執著與滿腔的熱愛,在他從事教育事業的三十多年中不斷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從而形成了一系列生動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先生的眾多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可以說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是力的表現或變化。世界是力創造的,所以解決困難也必須拿力來才行。」「手和腦在一塊兒干,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這些陶行知親自闡述的教育思想,讀來耐人尋味,讓我明白了教育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挖掘的,教學生死的知識,不如讓學生自己從實踐中去領悟……
不僅如此,陶行知還將「教學做合一」,這可以看作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的說明,即教育現象的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自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

E. 《陶行知的故事》讀後感

陶行知爺爺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革命家,教育家。他雖然離開我們已半個世紀了,但通過閱讀《陶行知的故事》後,我們似乎能夠聆聽他的聲音,那聲音鏗鏘有力,看到他的身影,那身影高大無比,領略到他的精神,那精神光照千秋。陶行知爺爺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句話都給我深深的啟發,永遠的珍藏在我的心裡,給我一次次心靈的震撼。


陶行知爺爺雖然家境貧窮,但是胸懷祖國,志向高遠。年少時代他經常和同學談論著自己的理想,其中一個同學說:「我長大了要到外國去,先留學,然後在國外當專家,做教授。」陶先生問他:「你為什麼不願回中國做事?」而那個同學卻回答說:「什麼?我辛辛苦苦地讀書,出去留學,還回國?中國這么窮,這么落後,有什麼值得留戀的?」陶爺爺非常生氣,並且在紙上寫下了:我是中國人,要為中國做貢獻。」貼在自己的床頭,作為座右銘,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是啊,作為中國人,怎可丟下和拋棄生我,養我的祖國?既然,是中國人,那就得做出一番好的業績,好的成就,報效祖國,使祖國不再落後,不再受人欺壓,永遠都有輝煌燦爛的一天。

F. 陶行知故事讀後感

[陶行知故事讀後感]
我最喜歡的一個名人,就是陶行知,他是一位務實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故事讀後感。他的名言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反映了他獻身教育事業的偉大精神。陶行知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生活比較艱難,他很懂事,小小年紀就能主動幫助媽媽做許多事情。中午媽媽給他一個紅薯吃,他總要再硬塞一半到媽媽嘴裡。他真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在現在的生活里,許多獨生子女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開張口,不知道報答父母。這些人和陶行知比一比,難道不感覺慚愧嗎? 等他再大一些時,父母送他去當地名師吳爾寬那裡讀書。他刻苦學習,不懂就問,知識面不斷擴大。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那種奮發向上的精神,迎難而上,勇攀科學高峰。14歲那年,他寫下了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的座右銘。這表明他有遠大的志向和偉大的愛國精神。我們是炎黃子孫,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住一句話:我們的根在中國。我們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將來在祖國各行各業創建一片輝煌。要實現美好理想,從小就要打好基礎,否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吧!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就產生教育效果。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調皮搗蛋,不盡人意的學生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細心,耐心和愛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該怎樣做才能做到葯到病除?我千萬遍地質問自己。後來,我靜下來仔細一想,終於悟出一個道理:從一開始我就沒有耐心,給予他的愛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會隨我所願,成為一名好學生呢?我從來都沒有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總是盯著問題、缺點以及背後的苛求,改變,統統把缺點掃除,以便適應我的眼光,我的標准,我的高度。現在想實在是羞愧難當,但是,我已經有了期待的信心:愛的教育一定能夠使這一些粗糙的小草變成一棵香草,香氣怡人,芬芳撲鼻。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一塊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礫中的金子,把指責、批評、抱怨,努力換成啟發、賞識、激勵,那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片充滿生機、充滿真誠和愛意的美好天地,讀後感《陶行知故事讀後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當走進校門,看到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頓時感覺很放鬆,因為他們對我來說就象顏料盒裡那五彩繽紛的顏色,象畫紙上那美麗的風景。我也因他們的精彩而精彩。記得在課堂中的一個有趣的事情讓我感動:孫崇玉,你今天表現的特別好。他抬起頭對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師,你的這個牙快掉下來了。不是呀,我的這個牙就長的這個樣,排列不夠整齊,有點亂。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後按上假的呀,我爺爺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樣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們年紀大了,我還很年輕,再說別人都說我這牙長的很可愛呀。(不惑的樣子、搖頭)我感覺……不好看!嘿!這個小傢伙觀察能力還挺強,並且還很堅持自己的意見。我摸摸他的頭,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幾年前就看到這個故事,當今天在教師學習的校本培訓課程《有效上課》上看到這個故事,我的感受更深了。故事說的是:有一次,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應邀到某地做一次關於教育的報告。報告開始,只見他拎著一個口袋疾步走上台,從口袋裡捉出一隻雞,然後在桌子上撒了一把米,接著將雞的頭使勁往桌子上按,可是雞就是不吃,一直在 叫,翅膀撲騰,雞爪狂抓······數分鍾後,他將雞放到地上,也撒了一把米,雞自由地走了一會兒後,開始悠閑地吃起米來。最後,他走到話筒前說了句報告完畢。全場愕然!在人們驚異的眼光中,他道出了教育的真諦,難道教育不是如此嗎?只有主動學習者,才是真正的學習者,任何外在的強制力都是無用的。是的,幾年前我也犯下了類似的錯誤,好在這幾年我已意識到。而現在我們有的老師還沒有意識到,仍然是一條道走到黑,結果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甚是可悲、可嘆!因為他不學習,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裡特點。不學習新知,而憑自己的高壓政策去強逼孩子學習,膽小聽話的孩子因害怕老師而去好好學習,固然暫時取得一定的好成績。但他們的心理是不痛快的,是壓抑的,是感到累的,學習是被動的。而對於那些膽大的,個性張揚的孩子,高壓政策只能物極必反,他們始終成績不夠理想,而且厭惡學習,視學習為極其痛苦的事。說到這里,有的人會說,你這樣說,那麼是不是我們對孩子的學習少關注一點,忙自己的事情,由他去。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現在獨生子女多,誰不想自己的子女憑著出色的成績,綜合能力強而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呢?因此大多數負責任的家長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他們不能看孩子有一點空閑的時間,一天到晚三句話不離學習倆字。孩子本來對學習挺感興趣的,但是長此以往,滿腦子都是家長的學習學習再學習,他們一提到學習就反感,就厭惡。就像一個喜歡吃桃子的人,一天到晚讓他吃桃子,長此以往,他一看到桃子不是欣喜,而是反胃。這和我們學習是一樣的道理。在我任教的上屆和這屆家長中,真有一些對孩子很負責任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那種愛,那種關心,為了孩子犧牲了很多的精神真令人感動。他們的孩子在他們的關心下,有的確實成績很好,令人欣慰!但有的卻不盡如人意。有的家長很委屈,也很傷心,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這么多,孩子卻沒有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孩子智力不行,還是孩子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與其這樣,不如乾脆放棄算了。我要說的是,對於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而致孩子成績不夠理想的家長來說,上述的家長是可敬的。孩子為什麼對學習反感,成績落後。就其原因,主要是你們採用了強逼的態度,孩子不是主動地學習,而是被動的學習。這樣一來,孩子當然不會有出色的成績。因此無論是作為一名老師,還是一名家長,我們必須了解孩子,運用我們的智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覺自願的學習,只有這樣,我們的付出才有價值,才有回報。親愛的同仁和家長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自覺自願的學習,用我們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吧 !

G. 陶行知教育故事讀後感

《陶行知的故事》讀後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就產生教育效果。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調皮搗蛋,不盡人意的學生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細心,耐心和愛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又該怎樣做才能做到葯到病除?我千萬遍地質問自己。後來,我靜下來仔細一想,終於悟出一個道理:從一開始我就沒有耐心,給予他的愛也微不足道,怎能要求他會隨我所願,成為一名好學生呢?我從來都沒有站在一個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總是盯著問題、缺點以及背後的苛求,改變,統統把缺點掃除,以便適應我的眼光,我的標准,我的高度。現在想實在是羞愧難當,但是,我已經有了期待的信心:愛的教育一定能夠使這一些粗糙的小草變成一棵香草,香氣怡人,芬芳撲鼻。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一塊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礫中的金子,把「指責、批評、抱怨」,努力換成「啟發、賞識、激勵」,那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片充滿生機、充滿真誠和愛意的美好天地。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當走進校門,看到這些天真爛漫的孩子,頓時感覺很放鬆,因為他們對我來說就象顏料盒裡那五彩繽紛的顏色,象畫紙上那美麗的風景。我也因他們的精彩而精彩。記得在課堂中的一個有趣的事情讓我感動:「孫崇玉,你今天表現的特別好」。他抬起頭對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師,你的這個牙快掉下來了。」「不是呀,我的這個牙就長的這個樣,排列不夠整齊,有點亂。」「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後按上假的呀,我爺爺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樣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們年紀大了,我還很年輕,再說別人都說我這牙長的很可愛呀。」(不惑的樣子、搖頭)「我感覺……不好看!」嘿!這個小傢伙觀察能力還挺強,並且還很堅持自己的意見。我摸摸他的頭,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四塊糖的故事讓我敬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藝術,我曾經看過陶行知先生說過關於「四塊糖」的故事。陶行知找到犯錯誤學生身上的幾處優點,把糖「送」了出去。 第一塊糖,按時到陶先生辦公室的,守時。 第二塊糖,叫住手就住手,聽老師的話。 第三塊糖,幫助女同學,打抱不平,有正義感。 第四塊糖,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 在這樣的「優點教育」之下,學生能不進步嗎?陶先生在一件小事當中,找出學生這么多的優點,可見他時刻注意進行「優點教育」,擴大他們的優點,而不要只看到學生的缺點,而忽視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有的老師抓住學生的缺點,大做文章,這樣就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生活即教育,教育離不開生活。 優點能促成一種願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優點越來越大。一個孩子的優點得到了肯定和鼓勵。他可能在自己的優點之處有一番大作為。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為「朽木」。有的教師口誅之餘,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於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其次,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應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朴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

H. 陶行知四塊糖的讀後感500字 急求

讀了《陶行知的「四塊糖」》首先我知道了陶行知是個在中國的教育界有首很大的傑出、家喻戶曉的人。
這個故事具體講的是陶行知在育才小學當校長時發生的一件事:有一次,陶校長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土咂另一位男生,陶校長當場制止了男生,並讓他下課去校長室。下課了,男生立刻來到校長室,而陶校長卻遲到了。接著,陶校長分四個理由與原因依次發給了男生四塊糖,理由1:能遵守時間,按時來到校長室。理由2:很尊敬陶校長。理由3:男孩有「正義感」。理由4:男孩能承認錯誤。接著,陶校長把他送出了校長室。
陶校長真不愧為著名教育家,從「四塊糖」使男生認識到錯誤,使男生以後遇到事情的時候,想想對不對得起陶校長的那「四塊糖」啊!
日常生活中,老師也是這樣,我們做錯事,不但不批評我們,而且想一些辦法告訴我們事情的嚴重性,使得我們以後不會再去做那些事。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啊,陶校長正是用他的名言與他的「四塊糖」去「教人求真」,教人去「學做真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