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有故事的漢字讀後感500

有故事的漢字讀後感500

發布時間: 2020-11-20 16:47:50

⑴ 漢字奇兵讀後感500字

在這暑假裡,我看了一本書,叫《漢字奇兵》,是張之路伯伯寫的。這本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它用豐富的想像力,把一個個我們熟悉的漢字刻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寫了文字的形成、發展和變化。圍繞著中國漢字,在人與人、人與字、字與字之間演繹了一段動人而曲折的故事。 這書講的是:中文系畢業生桑南為了夢中反復出現的女孩子,來到了千雯圖書館工作,一天深夜,他被變成了小人兒,進入了神奇的書的世界。他遇到了一個叫作「雯「的漢字和一群要去尋找親人的螞蟻奇兵,他們共同踏上了征途。途中遇到了敵人的阻礙,以桑南為代表的正義軍團與以顧遠謀的-「謀」字作代表的邪惡勢力展開了一場場的生死較量… 最後,「謀」葬身火海,正義戰勝了邪惡,挽救了書的世界。在字仙的幫助下,桑南回到了現實世界,也解開了夢中的迷,那女孩是三百年前救他的莫千雯,在現實中,他們重遇了,開始了新的故事。
這書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自己在跟隨著「雯」、「義」、「勇」、「兵」、「人」漢字們一起戰斗,一起談笑,它們不再是一個個枯燥的文字了,而是我身邊的朋友,那麼的親切、熟悉。
我為我們祖國的漢字驕傲,我要把漢字朋友熟練地運用到學習生活當中!

⑵ 有故事的漢字-認識自我讀後感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漢字之美,美在形體,美在其婉轉曲折的筆畫。邱昭瑜編著的《有故事的漢字(認識自我篇)》是一套幫助兒童認識漢字、學習漢字的優秀讀物。《有故事的漢字(認識自我篇)》通過講述漢字背後的故事,引領你探尋漢字的起源,了解漢字的演變,讓你徹底弄清漢字的前世今生,輕輕鬆鬆學好漢字。

⑶ 中國故事讀後感500字

昨天,我讀了一本書,叫《中國神話故事》,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愚公移山》,講的是:有一位老人叫愚公,愚公快90歲了,有兒子和孫子共幾十口,愚公不服老,常常帶著子孫一起去山上砍柴,到田裡耕田,愚公還經常教導孩子,說: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如果偷了懶,將一事無成,愚公就是這么倔
強而固執的老人,
《中國神話故事》讀後感500字
愚公家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太行山,一座王屋山,他們和村裡的其他人想要出門就一定要繞很遠的路,這樣很不方便,

⑷ 有故事的漢字讀後感1000字三篇

這個自己寫

⑸ 抗日英雄故事讀後感(500字、急!)

讀後感1:今天,我讀了《黃繼光》這篇英雄故事,內心非常激動。夜已深了,可我還未入睡。黃繼光那捨身堵槍口的光輝形象老是出現在我眼前。黃繼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敵人佔領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網打得六連戰士抬不起頭來。前去爆破的三個小組都犧牲了。眼看著天亮前攻不下陣地了,黃繼光帶領兩個戰士再次前去爆破。一個戰士中彈犧牲了,另一個戰士也負傷了,接近敵人火力點的黃繼光已身負重傷,身邊沒有一樣武器。危急時刻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噴著火舌的槍眼。敵人、戰士們驚呆了時,我也驚呆了,誰又見過這等可歌可泣的事跡呢?都說人的死有兩種:要麼重於泰山,要麼輕於鴻毛。黃繼光叔叔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死,他死得有意義,死得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是啊,除了黃繼光以外,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聖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不受欺辱,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是他們用忍飢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 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告慰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⑹ 讀成語故事有感500字

以前,我對成語是知之甚少,一度認為成語是非常枯燥無味的東西,但是自從讀了《成語故事》後,我才感到自己對成語的了解太少了,原來成語是這么的有趣,能帶給人很多很多的知識,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記得《成語故事》中的有一則《驕兵必敗》。
它寫的是:魏相是我國漢朝的一名有名的官員,他當過好多的官。據說,他很小的時侯就讀過《易經》,文章寫得好,也很有見解。公元前65年,匈奴人攻打漢朝,匈奴人打了敗仗,向北方逃去。當時漢朝的皇帝漢宣帝,准備追擊打垮匈奴。那時魏相正當丞相。魏相對皇帝說:「我聽人家說兵分4種:義兵、應兵、貪兵、驕兵。還說義兵打仗會勝利,應兵一定能克服敵人的進攻,搶寶貝的貪兵不會打仗,驕兵必然會打敗仗。」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放棄了追擊的念頭。後來,人們就根據這句話總結出「驕兵必敗」這個成語。讀到這我才發現,魏相的學問真是太淵搏了。他用了寥寥數語就讓漢宣帝知道了驕兵必敗的道理。但我自己何嘗不是跟漢宣帝一樣?只要做了什麼好事,比如說老師今天誇獎了我,我回家就馬上得意地告訴爸爸媽媽,但是爸爸媽媽聽了後往往只會說:「知道了!」現在想想,真是汗顏。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不可磨滅的一大部分,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大家都來讀《成語故事》吧!

⑺ 成語故事讀後感500字

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書,書裡面講了許多成語故事,每篇都帶有插圖,十分吸引人,所以我十分喜歡看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沒有真本事,卻在宮里混吃混喝,之後朝中換了大王,改變了吹竽的規矩,由原先大家一齊吹改成了一個一個的吹,最後南郭先生實在混不下去,於是就逃跑了。
透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弄虛作假,要有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
記得有一次音樂課上老師要我們回家好好練習新學的歌,我回去沒有好好准備,心裡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齊唱的,老師不會發現的,但是第二天的音樂課上,老師請了幾個同學起來單獨唱,我被叫到了,結果我結結巴巴地沒有唱出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我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心裡想我以後再也不濫竽充數了。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必須要踏踏實實地學習,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覺得「拔苗助長」這個故事講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人他的性子很急。種了一些秧苗,種下秧苗後,就期望秧苗立刻長大成熟。於是他就跑到田裡,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後原先綠油油的秧苗,最後都枯黃死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裡的那個農民一樣那麼心急,憑自我的意願去做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多學點東西,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學,給我們跑東跑西報這個班那個班地學東西,到最後我們什麼都沒有學好。我多麼期望爸爸媽媽能為我們思考思考。
我喜歡讀《成語故事》,這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增長了知識。

⑻ 中國寓言故事讀後感 500字的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書,這本裡面講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染絲、揠苗助長、井底之蛙、愚公移山等等。讓我讀的最有啟發的就是愚公移山了。故事講的是: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萬仞。家住北山的愚公,快九十歲了,家前面是山,出門不方便。於是便想和家人移掉這座山,開出一條路來。但老伴懷疑說:「憑你這點力氣,連個小土丘恐怕都不能移掉,又想對這太行、王屋兩座山怎麼樣呢?」愚公並不爭辯,帶領兒孫三人開始挖山。另據有個寡婦七歲兒子,蹦蹦跳跳也來幫忙。這樣,從冬到夏的挑運,才能到渤海往返一趟。河曲有個老頭叫智叟,覺得這事是在荒唐可笑,便勸阻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你這樣年老力衰,恐怕連山上的一棵小草也拔不掉,又能把這些土石怎麼樣呢?「愚公長嘆一聲,反道說:」你也太頑固了,還不如寡婦的七歲兒子呢!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兒子會生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不會再增高,怎麼會一不掉呢?智叟聽了,無言以對。那愚公依然每天挖山不止。山神聽到這件事,只怕愚公挖山不止,便去報告給天帝。天帝被愚公的這種堅強的毅力而感動,便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八兩座山背走。從此,愚公的家門前再也沒有高山阻塞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你不放棄,那件事總會做好的

⑼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

《漢字的故事》讀後感
書共有二十三章,每一章的內容都非常有趣,讓我重新領略到了漢字的美。在讀這本書前,我對於漢字的認識只是平時用的簡簡單單的簡體字,沒想到漢字對於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如此重要,甚至可以說漢字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志。
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漢字的演變這一章。漢字的正式文字自甲骨文開始,這些文字是契刻在龜甲獸骨之上,,甲骨文發現的故事更是十分有趣,是一個叫王懿榮的人,因生病需要中葯「龍骨」,他在家人買回來的「龍骨」上發現了一些歪歪扭扭奇怪的文字,而王懿榮正好有喜好金石學,對古文字有一定的了解,他覺得這「龍骨」不是一般的葯材,便去調查這些「龍骨」的來源,並將要點所有帶有文字的「龍骨」買回。然而,當時的農民們去因為種種原因,把這些珍貴的「龍骨」賣了。經過王懿榮的精心研究,這「龍骨」上的字是比當時的古文字更古老的文字。這確實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大的發現,而我覺得有些遺憾的是,這些珍貴的史料卻被那些只知道賺錢的農民白白浪費了。近代的學者對這些甲骨文的研究已經越來越深入了,這些文字,現在的普通人應該都很難辨別了,我也十分佩服那些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的學者,他們對中國漢字的發展算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甲骨文後來有發展成了金文,這是一種可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後來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令全國使用統一的文字,就是小篆:再後來就漸漸演變成了隸書,「隸變」也陳偉漢字古今問的分水嶺;到了漢初時期,又由漢隸演變成了草書字體;漢末時期,又出現了楷書,這種字體也一直通用至今;此外,還有一種行書也一直流行至今,陳為了人們日常使用的一種手寫字體。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字體之一,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字體寫成的文字。形成了一種書法,各種字體的書法大放異彩,成為與畫並稱的一種高超精美的藝術,高水平的書法成為一種精湛的藝術珍品,而學習書法的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書法的美。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古老的文字,而它們都沒能要過消失的命運,唯獨只有我們的漢字,從產生到現在,雖然它經歷了蠻長的歷史演變和自我改革,但還是保持了它的完整體系,生氣勃勃的活了下來。
漢字對於我們是多麼的重要,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漢語,正是因為漢語的存在,使能綿延幾千年:我們也應該將我們的漢字文化發揚光大,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感受的中華文字的無窮魅力!

⑽ 中國寓言故事讀後感,500字,一個故事就行

愚公移山讀後感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嗎?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他為什麼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到大城市去生活,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村莊。也有人說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說:「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穿衣、工具、傷病等等一些問題。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干。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十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斗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干密不可分,我們學習了《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