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讀了小學生勵志故事的感受

讀了小學生勵志故事的感受

發布時間: 2020-11-20 17:29:45

A. 讀小學生勵志書讀後感。

小學生勵志書讀後感範文一
暑假裡的一天,爸爸送給我了一本書,名叫《小學生勵志故事》。這本書不僅帶給我了快樂,還讓我知到了一些名人背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知到了許許多多的人生道理,如:大丈夫能屈能伸,胸懷大志;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天無絕人之路;想要取得最後的成功,就要不怕苦不怕累;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不氣餒,不退縮,不放棄……
這本書中還有一些歷史故事,讓我更了解歷史,如:《孔子計激顏琛》、《軍事奇才孫臏》、《宋濂借書》、《斑超投筆從戎》、《諸葛亮喂雞求學》、《司馬光剝花生米》、《齊白石苦中作畫》、
《達芬奇兩年畫一雞蛋》、《董遇「三餘」讀書》、《忍跨下之辱的韓信》、《好學劉勰》、《李賀七歲寫佳作》、《十四歲的進土——晏殊》……
我想:如果我們多學習點他們堅持不懈、胸懷大志的精神,那麼像諸葛亮、愛因斯坦這樣的人才就會多起來,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生活更加美好,讓國家加繁榮。我非常感謝我的爸爸,因為是他給我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這么多人生道理和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小學生勵志書讀後感範文二
我的父母天天都說讓我成才,做個對祖國有用的人。可我總不知怎麼做才能成才,於是便借了本《成才者的足跡》來看。這本書好像是一盞明燈,給我指明了方向,使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介紹了許多位成才者,其中有影星方舒,球星郎平,還有解說員宋世雄等等。書中寫了他們每個人所走過的成才之路,多數成才都是經過了一番坎坷。例如宋世雄叔叔吧,他小時候特別愛看球賽。有一次,他覺得聽人解說球賽比現場觀看好,於是就迷上了解說員這一行。他每天聽廣播,模仿著名解說員張之的語調,積累了許多常用詞彙。但當他試著解說球賽時,卻總是跟不上解說員的速度,有時他急得哭了。宋世雄叔叔並沒有被困難叮倒,他繼續努力地練習基本功,最後,終於當上解說員,並且成了一位著名的解說。
我平時總是因為一些小困難就退縮,但自從讀了這本書後,每當我讀書結結巴巴時,就想起宋世雄叔叔葉著鏡子練播音的情景;遇到難題,我就想起方舒小時候苦練鋼琴時的情景;鍛煉身體覺得累時,我便想起外平大姐姐訓練打排球時那艱苦的場面。他們激勵著我,要我時刻奮發努力。
我平時最休難題,一碰到它我就要去問爸爸媽媽,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應該向轟衛平叔叔學習,要自己動腦,積極思考。
爸爸媽媽見我讀了這本書後有很大變化,也鼓勵我向這些成才者學習,學習他們那種不怕吃苦的精神。
讀了《成才者的足跡》這本書後,我更加懂得,做什麼事都要經過不懈的努力,這樣才能取得豐碩的成果。

B. 簡短的小學一年級勵志故事

小學生經典勵志小故事
陽光明媚的夏天,一隻胸懷大志的青蛙蹲在田埂上,做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要爬上河邊那棵最高的柳樹,看看夏天最美麗的風景。知道了這只青蛙爬樹的志向後,所有的青蛙都向它投來了羨慕和尊敬的目光,因為它們知道這是一隻多麼優秀的青蛙,而它們又是多麼地信任它。這只青蛙選中位置就往樹上跳了,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鼓著眼睛拭目以待。可是,這只青蛙大多是還沒抱著樹干就掉了下來;即使少數幾次抱住了,又不知下一步怎麼辦,風一起,整個身子晃晃悠悠,一會又掉了下來,但是,這只青蛙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的目標沖刺著。
蟋蟀看見這只鼻青臉腫的青蛙,驚奇地問道:「青蛙兄弟,你怎麼老是往樹上爬呀?」青蛙瞥了蟋蟀一眼,回答道:「我要看夏天美麗的風景,我要改變青蛙不會爬樹的命運!」
燕子飛過來,對青蛙說:「這樹是你們青蛙能爬的嗎?」青蛙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想我們能!」
摔得快死的時候,這只青蛙口裡還不停地叫著:「爬樹!爬樹!」
所有的青蛙都被這只青蛙的話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為了實現那隻優秀青蛙的遺願,許多青蛙陸續向河邊的柳樹跳去,跳去……
於是,後來地球上有了一個新物種——樹蛙。

第二則

老鷹再生
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使得飛翔十分吃力。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150天漫長的操練。它必須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留在那裡,不得飛翔。老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它們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5個月以後,新的羽毛長出來了,再生的老鷹開始飛翔。
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不好的習慣也是長時間形成的,要改變它並不意味著你一兩天的不同行為就能改變,好習慣的養成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不要欲速而不達,更不能諱疾忌醫,不能對自己的缺點過分寬容,要敢於面對,並要有改掉缺點的決心,這樣我們才能進步,才能有更大有成就。

C. 小學生勵志故事讀後感,小故事裡的大道理你懂了嗎

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有所感而寫成的文章就是讀後感。 1.今天,我讀版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觸權 2.翻開書,...幾個字印入的的眼簾,不禁讓我想起... 3.或者引用名言開頭,在引出內容結尾一般是:1.這片文章是我深受啟發...

D. 求3個激勵小學生學習的故事。

一、.孔子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二、.古代名人勤學的故事

1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2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3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4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5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6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7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8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9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10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11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12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13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14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15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16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17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18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19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20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21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22 李晟練成神箭手。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23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24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25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據學家閻若璩小時候是個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負,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閻若璩憑著勤能補拙的精神,刻苦讀書,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趕上了正常的同學,此後,閻若璩仍舊憑著這股好學肯吃苦的精神,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26 顧炎武讀破萬卷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27 歐陽修借閱典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28 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29 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的故事。

30 孟柯改過勤學。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但是,孟子並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31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32 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

三、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一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畫。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

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藉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群書

四、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五、拾貝殼的孩子

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一向反對死讀書,濫讀書。

當時社會上有些人,學了一門知識趕學另一門知識,沒一刻停息,只花時間去學別人的思想,卻沒時間鍛煉自己的思想。結果,知識是學了些,智力卻很少增長。

盧梭對此很看不慣,就在他著的《愛彌爾》一書中說,這種人「就好比在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貝殼,可是看到其他的貝殼時,他又想去拾,結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乃至拾一大堆貝殼不知道選哪一個好的時候,只好通通扔掉,空著手回去。」

六、是當國王還是讀書?

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里,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決不當國王。

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里,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七、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八北宋宰相趙普
《宋史》雲: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頭懸梁,錐刺骨
囊螢夜讀
鑿壁偷光
聞雞起舞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篇後一語]
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他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
十、巴金的讀書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鍾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並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裡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文革』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一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裡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里有一個大倉庫,裡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一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斗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餘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十一、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E. 是的 急 小學生勵志故事 要演講稿

鑿壁偷光
漢代,小將匡衡,非常好學。
家裡很窮,所以他是在白天,而且必專須做大量的屬生活和謀生。只有在晚上,他就可以坐下來安心讀書。然而,他不能買不起蠟燭,天黑後,將無法讀取。心痛浪費時間在匡衡心是很痛苦的。

非常富有,他的鄰居的房子一天晚上,幾個房子點燃蠟燭,房子照得燈火通明。匡衡勇氣,有一天,一個鄰居說:「我想在晚上學習,不能買不起蠟燭,能借你家的地面上移動半步?」鄰居一直被看作看不起窮人比他們的家庭惡毒地諷刺說:「由於窮人買不起蠟燭,但還讀什麼書,太!」匡衡聽後非常生氣,但他更堅定了必須的書來讀。

匡衡家裡悄悄地鑿在牆上的一個小洞,在鄰居的燭光通過這個洞穴。通過這種微弱的光線下,他如飢似渴地讀的書,這本書逐漸周圍的房子都讀。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的知識是不夠的,他想多讀點書,更迫切的願望。

近一個富裕的家庭,也有大量的書籍。一天,匡衡推出毯子在前面的富裕家庭。的老闆,他說:「請你帶我,我的工作不支付你家的白色,這樣我就能讀所有的書,你的家。」僱主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精神,並承諾他的資料庫的需要。

努力學習,匡衡就是這樣,然後他做了宰相的漢武帝,成為西漢時期著名學者。

F. 誰有小學生勵志小故事,越短越好

1、畢業典禮上,校長宣布全年級第一名的同學上台領獎,可是連續叫了好幾聲之後,那位學生才慢慢的走上台。
後來,老師問那位學生說:「怎麽了?是不是生病了?還是沒聽清楚?」
學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學沒聽清楚。」
(名與利是多少人的捆綁、多少人的心結?我們被教育要爭氣、要出頭,但是爭氣出頭的,不過是少數人,沉默的大眾畢竟還多數。想一想,有那麽多人都和你我一樣,不也是很興奮的一件事嗎?)

2、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麽我費了那麽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關懷,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隻細膩的鑰匙,進入別人的心中,了解別人。

3、曼德拉:從小就追求正義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和喝彩。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經露出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年齡大一些後,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開除。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願: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

4、 掃陽光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卧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台上去掃陽光。 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裡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秘訣: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5、一隻蜘蛛和三個人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只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只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秘訣: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G. 適合小學生小故事大道理3至5分鍾

  1. 一隻小鷹在鷹媽媽出外覓食時不慎掉了出來,剛巧被雞媽媽看到,便撿回去和一群小雞放在一起喂養。

    隨著時光流逝,小鷹一天天長大了,也習慣了雞的生活,並且雞們也都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同類,它也像它們一樣出外往後刨著尋食,從來沒試過要飛向高空。

    一天,在小鷹出外覓食時,忽然碰到鷹媽媽,鷹媽媽見到小鷹驚喜極了,對它說:「小鷹,你怎麼在這里,隨我一起去飛向高空吧!」

    小鷹說:「我不是小鷹,我是小雞呀,我可不會飛,天那麼高,怎麼飛得上去呀?」

    鷹媽媽對小鷹有些生氣,但它還是大聲地鼓勵它說:「小鷹,你不是小雞,你是一隻搏擊藍天的雄鷹呀!不信!咱們到懸崖邊,我教你高飛。」

    於是,小鷹將信將疑地隨鷹媽媽來到懸崖邊,緊張得渾身發抖。鷹媽媽耐心地說:「孩子,不要怕。你看我怎麼飛,學我的樣,用力,用力。」小鷹戰戰兢兢,在鷹媽媽的帶動下終於起飛……

    人人都是鷹,只不過按雞的方式或在雞的環境下生活的久了,便不再相信自己的潛力。天上人間,區別不過是扇動一下翅膀而已。

    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原來也是一隻鷹。

  2. 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做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心想,這么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時堅持下來的學生只剩8成。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堅持了?」整個教室僅一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日後成名的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柏拉圖。

    世間最難的事是堅持。成功在於堅持。

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著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為生。

3. 有一天,他們趕著羊來到一個山坡上,一群大雁鳴叫著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很快消失在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裡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裡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小兒子也說:「要是能做一隻會飛的大雁該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於是他張開雙臂,但也沒能飛起來。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說:「我因為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努力著,等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弟32歲時——他們果然飛起來了,因為他們發明了飛機。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心若在,夢就在;用心灌溉,夢想之花終會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