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中外名人故事觀後感

中外名人故事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0-11-20 18:07:19

『壹』 中外名人故事讀後感

我看的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描述了海倫凱勒的情況

以下是正文

生命·奇跡

在這個地球上,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奇跡……
——題記
活著,是對生命的珍惜;堅強地活在痛苦中,更是一種對生命地依戀、不舍。然而能使人支撐這個生命地是一股龐大的,震撼人心地力量——生命地力量。
雖然生命的脆弱就如同一顆小草,任人踐踏,任風吹擺,任雨潮打。但只要有求生的意識和信念,為自己而努力奮斗,為自己的一生而活著,我相信終有一天,它能歷經狂瀾,變薄弱為力量;更能頑強自己的意志,創造生命的奇跡!
從古至今,這股生命的力量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人為生命奮斗拼搏。在冥冥中,我真真正正地看到了一個奇跡的誕生——海倫·凱勒。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不僅能在黑暗中為自己尋找光明,更為無望的世界帶來了希望……她讓為生命絕望的人類相信命運可以用雙手去改變;她讓為生命嘆息的人類堅信命運無法掌握人的生死;她更讓為生命而自暴自棄的人明白生命的可貴!海倫,是世界上所有人類的精神楷模;海倫,她更是世界的一個奇跡!
當我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心裡是三分驚喜七分好奇。然而當我翻完這本書中每珍貴的一頁,我心中是洶涌彭湃的,又是惆悵萬千的。它帶給我的是驚訝,是感動,更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震撼著我。在整整的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里,竟磨練出一個如此勇敢、堅強,有著頑強的求生意志的非凡女子。對於一個常人來說,三天——也就是72個小時,能辦成的事根本就寥寥無幾。但是對於海倫來說,三天似三十年。如果她能擁有三天的光明,她的心裡滿足和快樂……
誰能想像年幼的海倫面對自己又聾又啞又瞎的現實曾經也墮落過,暴躁過,為上帝的無情而忿忿不平,但正是因為她在老師,莎利文的幫助下,正確了自己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並依靠著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和對光明的追求,竟奇跡般的重新振作起來,用那僅有的卻又蘊藏著不可思議的力量的精神去創造更多的奇跡!日復一日,海倫成功了,她終於成功了!她藉助了自己的雙手看到了美麗的世界,聽到了絢彩的世界。海倫終於又創造了一個奇跡……
海倫的不幸與生活在黑暗中的痛苦是我一輩子都無法體會的,但她對生命的永不放棄是令世人刻骨銘心的。可能在一百年、一千年後,還會有人提到海倫·凱勒,還會回憶起這個創造生命奇跡的女士,訴說生命的珍貴與短暫……
海倫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同時也是一種可惜。而我們這些花樣年華的青少年有著青春美好的時光,難道就讓它白白流逝嗎?海倫·凱勒說過:「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我將把這三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跡。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裡,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海倫的三天就如此僅僅有條,可我們的時間和機遇還很多,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對我們來說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對我們來說,並不缺乏身體上的組織結構,我們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跡的心!
為善為惡在一念之間,生命中的奇跡出現與否也是一念之差。上天賜予我們眼睛,是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上天賜予我們思想,是讓我們改變世俗,讓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賜予我們雙手,是為了讓我們擁抱未來,創造出生命的奇跡!

『貳』 讀中外名人事跡有感

第一小提琴手有一天,愛因斯擔接到一封信。信是這樣寫的:親愛的教授:有一件急
事,第二小提琴手的丈夫想和你談一談。
這封信沒有寫地址,第二小提琴手又是誰呢?原來她就是比利時王後伊莉莎白,她在未
出嫁之前是巴伐利亞公主,是愛因斯坦的老鄉和好友。更確切地說她是愛因斯坦的音樂之
友。愛因斯坦每次到比利時來都要拜訪這位王後。王後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她愛好科學、
文學,更喜歡小提琴。她的生活樸素,思想開通,不擺架子,平易近人,比利時人都很愛戴
她。不少人叫她為「紅色的王後」。
有一次,比利時皇家的汽車奉命去火車站接愛因斯坦教授。司機在頭等車廂門口等著愛
因斯坦下車,可是等旅客都走光了也沒有見到愛因斯坦的影子。汽車司機只好空車回宮,向
王後報告說教授並沒有來。
可是,過了半個小時,愛因斯擔身穿一件舊雨衣,手拎著那把他最心愛的小提琴,來到
了王後避暑的夏宮。原來愛因斯坦沒有坐一等車,他坐的是三等車。教授從來最喜歡坐三等
車,因為這樣可以混在三等車的乘客中,避免被人認出來造成麻煩。
他從三等車廂下車之後,自由自在地走出了車站,邊走邊問路。等走到王宮大廳的時
候,裡面已經坐著三個人正在焦急地只等待著他——第一小提琴手了。只要愛因斯坦一到,
四重奏就立刻開始。愛因斯坦擔當首席小提琴手。王後陛下是第二小提琴手。
愛因斯坦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對音樂有很深的造
詣。那末他是怎樣開始學習音樂的呢?
愛因斯坦的母親波琳是一位具有文化修養的賢慧母親。她愛好音樂,並是愛因斯坦的音
樂啟蒙老師。有一次,母親坐在鋼琴前輕輕地彈著琴鍵,彈出的旋律就如潺潺的溪水。一曲
結束,她回過頭一看,小愛因斯坦正歪著腦袋聽琴呢!他聽得是那樣的入迷。年輕的媽媽感
到孩子有很強的音樂感。她很高興地對小愛因斯坦說:「瞧你一本正經的樣子。像個大學教
授模樣!喂!親愛的小傢伙。怎麼不說話呀?
」小愛因斯坦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不答一句話。那時他只有3歲。
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從6歲開始正式學習小提琴。他那幼小的心靈就已經進
入到幽美的旋律之中。傳統的小提琴教授法並不是什麼藝術的享受,而是艱苦的勞動和體
罰。甚至一連幾個小時進行反復的、機械的弓法練習和指法練習。
有時小阿爾伯特感到麻煩。
7年之後,他懂得了和聲學和曲式學的數學結構。他休會到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技巧和奧
妙。琴弦和心弦一起共鳴了,他一生中的科學和藝術生涯也開始了。
愛因斯坦學習小提琴的技巧並不是通過正規的小提琴霍曼教程,而是通過莫扎特的奏鳴
曲來學習的。他認為熱愛就是最好的導師,從此他愛上了莫扎特。小提琴也成了愛因斯坦科
學生涯中的終身伴侶和歡樂女神。她為這位科學家驅散了憂郁和喧囂,驅走了混亂和邪惡,
她為科學家增添了美麗與和諧。
小提琴參加科學論戰每當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愛因斯坦去參加物理討論會時,愛因斯坦總
愛住在他的朋友、大物理學家埃倫菲斯特家裡。愛因斯坦從柏林來到荷蘭,從吵鬧的都會來
到古老而幽靜的小鎮,實在感到清靜和愉快。當他聽到四周大大小小的風車在悠然自得地隨
風轉動並唱出「伊伊呀呀」的歌聲時,他心裡充滿了詩情畫意。
在埃倫菲斯特的家裡,小提琴也常常參加科學家們激烈的科學論戰。埃倫菲斯特和愛因
斯坦由於某個問題在激烈地爭論著,埃倫菲斯特思路是那樣的敏捷,那樣的善於抓問題的本
質。如果他發現愛因斯坦的話語中那怕有一點點漏洞,也會一下子抓住不放。當然,愛因斯
坦也不是一個次手。在唇槍舌戰中爭得面紅耳赤時,他們就想休息一會。
埃倫菲斯特和普朗克都是出色的鋼琴家。愛因斯坦是一個小提琴家。愛因斯坦在這兩位
物理學家的伴奏下,拉出的小擔琴旋律會增加許多特殊的光彩。
當他們的演奏正在進行的時候,愛因斯坦突然停下了。他不拉了。然後他把小提琴的弓
子用力地打擊小提琴的琴弦,他的意思是讓埃倫菲斯特停止鋼琴伴奏。愛因斯坦又開始了他
科學的獨白。埃倫菲斯特手伏在鋼琴上細心地聽著他的獨白。他猶如森林中的獵人,正在端
著獵槍等待著愛因斯坦的漏洞。一但讓他抓住漏洞,埃倫菲斯特將像獵人那樣射出一排子
彈。有時愛因斯坦的思想遇到障礙時,他就會著急地也走到鋼琴前,用幾個手指彈出一個清
澈的大和弦。堅強而有力,反復地彈這三個和弦。
「鏜!鏜!鏜!」愛因斯坦在敲「上帝」的大門。又好象在向大自然發問:「怎——么
——辦?!」
有時,彈著彈著,「上帝」的大門給他們兩打開了。這兩個朋友從論戰中又溫和地相對
而笑了。
小提琴獨奏音樂會1933年,希特勒把整個德國投入了災難之中,德國難民特別是德國
的猶太人四處逃亡。那時愛因斯坦剛好在美國的加里福尼亞。3月10日,《紐約世界電訊
報》的記者來訪問愛因斯坦。
第二天愛因斯坦來到紐約,見到了德國駐美國的領事。領事對愛因斯坦說:「教授先
生,我看到了你昨天對《紐約世界電訊報》記者發表的談話。這個談話使柏林受到震動。你
打算怎麼辦?」
「我沒有什麼打算!」
「那你上哪兒去呢?」
「不知道。不過,不回德國了!」愛因斯坦堅決地回答。
「還是回德國好!」總領事在沙發上坐直了。接著說:「現在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執
政,新政權對每一個德國公民都是公正的。你的看法有片面性。教授先生,我們知道你是無
辜的,德國政府不會對你怎麼樣。」
這時,總領事的秘書走出了辦公室,屋內只剩下愛因斯坦和領事。領事臉上冷冰冰的神
氣突然消失了,他向愛因斯坦挨過去,在耳旁低聲說:「教授先生,現在我們可以以朋友的
身份講幾句話了。你不回德國的決定是正確的。可千萬不能回德國去呀!。你是世界上最著
名的猶太人,希特勒是世界上最狂熱、最罪惡的反猶太主義者。你一生倡導和平、民主、進
步,希特勒就是恨和平、民主、進步,你要是回德國,他們決不會放過你的。他們會把你抓
到集中營里,吊起來毆打,然後拉著你的頭發在馬路上拖著走,那幫匪徒什麼事都幹得出
來!」
過了幾天,愛因斯坦夫婦登上了一艘開往比利時的輪船。愛因斯坦憑欄遠望,他的心潮
猶如這大西洋上的洶涌波濤。他決定在這艘巨輪上開一個小提琴獨奏會,用自己的小提琴為
受迫害的猶太人募捐。
音樂會開始了。他揮動著他那熟練的琴弓,小提琴指板上跳動著他那靈活的指頭。一會
兒是激烈的跳弓,一會兒是深沉的和弦,一會兒又是嬌滴滴的揉弦,一會兒又是鏗鏘的斯特
卡特。他的小提琴聲隨著大西洋的波濤而飄盪。然而,此時又有誰知道,這是一個在研究相
對論之餘練出來的小提琴家!
在捷克的一次講演會上1921年,愛因斯坦被捷克人邀請來到首都布拉格。這個地方對
愛因斯坦來說是舊地重來。闊別多年的布拉格已變成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首都。
在布拉格大學的物理實驗室內,並列地掛著牛頓和愛因斯坦的肖像。大學生們看到每天
牆上掛著的肖像里的人物能夠出現在自己身旁,真感到無比的榮幸。
這天下午,愛因斯坦作關於相對論的講演。愛因斯坦滔滔不絕地講著,什麼長度和質量
是隨著速度可變化的,能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時間和空間的彎曲呀等等。會場里鴉雀無
聲,但實際上沒有幾個能聽懂。不過每個聽眾認為,能和愛因斯坦同在一個大廳里,這是自
己的經歷上永遠難以忘懷的時刻。
講演完了之後舉行招待會。輪到愛因斯坦講話了:「先生們!今天我已經講過很多關於
相對論的話了。現在我給大家演奏一段小提琴名曲!這樣也許比較好懂一些。或者更有趣一
些。」
在這個正在討論二十世紀先進科學的討論會上,這位大物理學家用自己的手指奏出了協
調的古典樂曲,與會者意外地獲得了一種別有風味的享受。他的演奏獲得了一陣又一陣的熱
烈掌聲

『叄』 中外名人故事讀後感400

1778年,拿破崙9歲那年,為了生計,他跟隨父親、舅舅約瑟夫·費舍及兄長約瑟夫離開母親從阿雅克肖港出發前往法國。從此以後,兄長約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崙去了軍校,舅舅做了神職人員,四人去法標志著拿破崙的少年時代從此結束。

少年時代的拿破崙沒有波瀾起伏,但軍校的生活卻開始改變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貧使得他過早的成熟,剛剛進入軍校僅僅9歲的他便深知,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努力,他在這個世界上將一無所有,當時他的成熟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年齡。在軍校時,他相信他的意志力註定會使他成功。為了毫不懷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軍校提供的一切優越性,無論多麼謙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歲的拿破崙進入了巴黎皇家軍官學校。由於扎實的數學功底,他成為了14名精選出來的非貴族炮兵學員之一,開始了真正的軍訓生活。

拿破崙沉默寡言、勤奮好學。他對於抽象的科學他能夠運用自如,其數學和地理知識扎實。他安靜而孤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負不凡。

拿破崙傳 拿破崙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後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

拿破崙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對於我來說,如果可以歸類的話,自己的永不滿足和大膽的慾望可以歸類到野心。野心是拿破崙心智的原動力和他意志的永恆實質,它是如此緊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區別開來,甚至有時還達到了不知不覺的程度。

法國人視拿破崙為民族英雄,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在拿破崙的征服下深受凌辱,表示憎恨

『肆』 中外名人故事有感有哪些

讀《中外名人故事》有感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許多名人的少年時期都是極其艱辛的,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磨難。《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許多名人經歷了苦難最終取得偉大成就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世上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努力去實現它,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態度決定高度」。

《中外名人故事》一書中寫了許多名人成長的故事。博學多才的孔夫子,「讀萬卷書」走上了中國古代理想者、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道路,寫了著名的《論語》;音樂「天才」莫扎特,僅僅在世上生存了三十五年就去世了,用短暫的一生創作了70餘部音樂作品;兩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與林肯,出生不同,成就相同。羅斯福出生富裕,父親是一百萬富翁。而林肯卻恰恰相反,自幼喪母,家境貧寒。卻都取得了美國總統的成就……

名人有名人的執著,名將有名將的風采,才子又有才子的風范,他們不同的成長故事,同樣的名垂青史,這些都讓我懂得了:態度決定高度。

沒有堅持的努力就沒有成功的勝利。對呀,天才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不是天生的,他們中有很多人用父母親叫他們放牛、放羊的時候,去學堂外面聽先生講課,用腦子把先生講的記下來,回去問問父母親人,自己琢磨,才走上了成材之路。沒有一個人是天生的偉人,他們無不是憑著頑強的「態度」,改變著殘酷的現實,堅持、堅持、再堅持,最終走上了成功的「高度」。

再想想自己,與他們怎能相提並論:我們有那麼好的學習條件,但我們中大部分人缺少像他們那樣的「頭懸梁,錐刺骨」的刻苦精神,所以我們大多數人一生碌碌無為。我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八歲就取得業餘六級證書,我計劃十一歲能得到十級證書,但現在看起來成功的希望不大,為什麼呢?關鍵還是沒有堅持下去。我想,名人之所以成才,是因為他們有執著的精神,永不改變的信念,不可攻破的自信啊!

態度決定高度!《中外名人故事》讓我懂得了:只有良好的態度,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有成果,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

『伍』 讀中外名人故事有感(700字以上)

讀《中外名人故事》有感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許多名人的少年時期都是極其艱辛的,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磨難。《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中,向我們講述了許多名人經歷了苦難最終取得偉大成就的故事,讓我體會到了世上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努力去實現它,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態度決定高度」。

《中外名人故事》一書中寫了許多名人成長的故事。博學多才的孔夫子,「讀萬卷書」走上了中國古代理想者、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道路,寫了著名的《論語》;音樂「天才」莫扎特,僅僅在世上生存了三十五年就去世了,用短暫的一生創作了70餘部音樂作品;兩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與林肯,出生不同,成就相同。羅斯福出生富裕,父親是一百萬富翁。而林肯卻恰恰相反,自幼喪母,家境貧寒。卻都取得了美國總統的成就……

名人有名人的執著,名將有名將的風采,才子又有才子的風范,他們不同的成長故事,同樣的名垂青史,這些都讓我懂得了:態度決定高度。

沒有堅持的努力就沒有成功的勝利。對呀,天才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不是天生的,他們中有很多人用父母親叫他們放牛、放羊的時候,去學堂外面聽先生講課,用腦子把先生講的記下來,回去問問父母親人,自己琢磨,才走上了成材之路。沒有一個人是天生的偉人,他們無不是憑著頑強的「態度」,改變著殘酷的現實,堅持、堅持、再堅持,最終走上了成功的「高度」。

再想想自己,與他們怎能相提並論:我們有那麼好的學習條件,但我們中大部分人缺少像他們那樣的「頭懸梁,錐刺骨」的刻苦精神,所以我們大多數人一生碌碌無為。我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八歲就取得業餘六級證書,我計劃十一歲能得到十級證書,但現在看起來成功的希望不大,為什麼呢?關鍵還是沒有堅持下去。我想,名人之所以成才,是因為他們有執著的精神,永不改變的信念,不可攻破的自信啊!

態度決定高度!《中外名人故事》讓我懂得了:只有良好的態度,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有成果,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

『陸』 中外名人故事讀後感就是,讀了什麼名人一生的故事給我

讀了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我又知道,了解了許許多多我不知道的名人。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才華橫溢的首相--丘吉爾。丘吉爾出生於一個很有名望的貴族家庭。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勛爵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政治家曾經擔任過財政大臣。丘吉爾沒上過大學,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有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才能,這都源於他的勤奮和刻苦學習。丘吉爾是一位天才演說家,在競選或辯論中,他多次發表精彩而又打動人心的演講。丘吉爾是一位出傑的政治家和反法西斯鬥士。在對蘇聯的問題上,他拋開傳統觀念,與蘇聯結成同盟國,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保證戰爭取得了勝利,他是一個具有綜合能力的人。
了解了丘吉爾,我還知道了文學才女---冰心,原名謝婉瑩。我國著名女作家,詩人。兒童文學家,翻譯家。1900年冰心出生在福建一個軍官家庭,13歲那年她與家人一起來到了北京。不久她就考進了北京貝滿女中學校。冰心在大學里積極參加學校的文學研究會,還先後發表了《笑》《超人》《寂寞》等一系列的作品。解放之後,冰心夫婦在周總理的幫助下歷經艱辛萬苦從日本回到了祖國。歸國之後,冰心又創作了一些力作如《歸來之後》《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等等。1999年,隨著世紀末的鍾聲敲響。冰心也結束了她整整一個世紀的生命。
多讀名人故事,讓我們去了解更多的名人。

『柒』 《中外名人的故事》讀後感

《中外名人故事》 讀後感

我看了一 本《名人故事精選》的書,裡面寫的都是名人們一個一個精彩的故事.我被高爾基的認真,錢學森的愛國與諾貝爾的奉獻深深感動了.

高爾基是一個蘇聯作家,他的劇作《耶戈爾.布雷喬夫和其它的人們》正在上演.導演沒經他同意就擅自將結尾處改成布雷喬夫死了,觀眾們很激動,謝幕達二三十次,但高爾基,硬要導演改回去,原因是布雷喬夫根本沒有死,導演沒辦法,只好改回去.這樣一來,效果差多了.但高爾基很滿意,因為他尊重了事實.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感觸很深,明明是結尾耶戈爾.布雷喬死了的效果好,高爾基為什麼要堅持自己的劇本,硬要導演改回去呢 也未免太認真了吧,這么認真干嗎 但我又反反復復地讀了幾遍,改變了對高爾基的看法.對啊,是應該向高爾基那樣尊重事實,如果人人都為了索取某種好的利益和效果,不分黑白,顛倒是非,那,世界就是虛偽的了.就如:兩個學生,都是很聰明的.有一次考試,他們倆都考砸了,老師讓同學們回家簽字.其中一個同學對另一個同學說:"我們倆互相簽字,告訴父母自己得了好成績,就不用被父母罵了."另一個同學說:"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永遠不可能多一分或少一分."說完,就回家了.一個同學就讓別人簽了個字,他的計劃成功了,父母帶他出去是了一頓;另一個同學被父母批評了一頓後,又幫他分析了錯誤,讓他明白了錯的原因,他心裡十分充實.因為他沒有象另一個同學一樣,他尊重了事實."至精,至善,至誠,乃認真的最高境界."我讀了《名人故事精選》後,明白了這樣一種精神.在社會中,如果每個人都能具有這樣一種精神,那世界就會變的越來越美好.

『捌』 怎樣寫一篇關於中外名人故事的讀後感

《中外名人故事》讀後感

看完《中外名人故事》這本書,我不禁感慨萬分。歷史上的這些名人,每個人都有他的豐功偉績,真是讓人敬佩!但是我知道他們能取得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天才,而是他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例如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他小時候是一個淘氣包,自從在爺爺那兒受到影響,他並開始努力學習,等到了高中時,他已經是學校里的優等生了。一次偶然的實驗啟發了貝爾想發明電話,許多人都說貝爾是痴心妄想,可貝爾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反而堅定了自己製造電話的決心。他深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雖然貝爾在實驗的過程中燒壞了褲子,把大腿燒的火辣辣,但最後還是成功了。成功是在他勤奮,執著和頑強進去的精神上得來到。除了貝爾,這本書里還介紹了許多其他的名人,如:孔子.孫武.屈原.韓信.張衡.華佗.王羲之.居里夫人.愛因斯坦.愛迪生······他們都是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而成為名人的,他們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玖』 四年級作文《中外名人故事》讀後感

在這暖暖的午後,泡上一壺香茗,在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中,我輕輕地翻開一本《中外名人故事》,猶如走進了名人殿堂。我看到了一位位平凡而又胸懷大志的名人,聽到了他們那鏗鏘有力的豪言。領略了那一個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高爾基的認真,錢學森的愛國,諾貝爾的奉獻,達芬奇的勤奮……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高爾基是一位著名的蘇聯作家,他辛苦創作的劇作《耶戈爾·布雷喬夫和其他的人們》正在上演。導演卻沒經過高爾基的同意就把結尾改成布雷喬夫死了,觀眾們的反應很激動,但高爾基卻硬要把結尾改回去,原因是布雷喬夫根本沒有死。導演沒辦法,只好順著高爾基的意思改回去,但這樣一來,觀眾的反應差多了,而高爾基卻很滿意,因為他尊重了事實。
我不禁要感嘆:如果人人都為了索取種種利益和效果,不分黑白,顛倒是非,那麼世界將會是虛偽的。至精,至善,至誠,乃認真的最高境界。
輕輕合上書本,華羅庚的聰慧,讓我欽佩,孫敬的刻苦,教我勤奮,安徒生的經歷使我贊嘆不已……
這本書,不僅是名人的史詩,還是一首首催人奮進的壯歌,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將意氣風發,豪情萬丈一步一步的走得更加穩定。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