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名人的故事件

名人的故事件

發布時間: 2020-11-20 18:11:49

⑴ 名人的故事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0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霍金是誰?他是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智慧的大腦誕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於常人———這多半是因為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於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里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不過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鎮上的確顯得與眾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他的父親是一位從事熱帶病研究的醫學家,母親則從事過許多職業。小鎮的居民經常會驚異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駕駛著一輛破舊的二手車穿過街道奔向郊外——汽車在當時尚未進入英國市民家庭。然而這輛古怪的車子卻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動的天地。

霍金熱衷於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為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後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里與同學們一同游盪、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麼他很可能成為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里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然而,一個女子出現了。

輪椅出現了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後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里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著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現實取代了愛情的浪漫,他和簡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來自直覺的啟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於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不那麼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為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暢銷書之王:《時間簡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銷量已經高達2500萬冊,從1988年出版以來一直雄踞暢銷書榜,創下了暢銷書的一個世界紀錄。在這本書里,霍金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等。

在《時間簡史》一書的開頭,霍金指出:「有人告訴我,我在書中每寫一個方程式,都將使銷量減半。於是我決定不寫什麼方程。不過在書的末尾,我還是寫進一個方程,愛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舉不致嚇跑一半我的潛在讀者。」現在看來,霍金完全是多慮了。

參考資料:天涯社區

⑵ 20個名人的經典故事

1、金錢價值在於使用方法
汽車大王福特不是一個吝嗇的人,但他卻很少捐款。他頑固地認為,金錢的價值並不在於多寡,而在於使用方法。他最擔心的就是捐款經常會落到不善於運用它們的人手裡。有一次,喬治亞州的馬沙•貝蒂校長為了擴建學校來請求福特捐款,福特拒絕了她。
她就說:那麼就請捐給我一袋花生種子吧。於是福特買了一袋花生種子送給了她。福特後來就忘了這件事情。沒想到一年以後,貝蒂女士又上門了,交給了他600美元。原來學生們播種了當初的那一袋子花生種子,這就是一年的收獲。福特什麼都沒說,立即拿出了600萬美元交給了貝蒂。
福特的擔心絕不是多餘的,太輕易得來的金錢往往很難讓受施者感受到金錢後面潛隱著的苦與智;我更贊賞貝蒂對點滴施與的至高的尊重,她帶領孩子們撒播下的其實是足以證明他們有能力領受他人恩惠的資格
3、大錯誤與小錯誤
日本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以經營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進,被譽為 「經營之神。」
後滕清一原是三洋電機公司的副董事長,後來投奔松下公司,在擔任廠長時,工廠失火燒掉了。後滕清一心中十分惶恐;以為不被革職也要降級。不料松下接到報告後,只對他說了四個字:
「好好乾吧!」
松下這樣做,並不是姑息部下的過錯。以往,即使只是打電話的方式不當,後滕也會受到松下嚴厲的斥責。這種作風可以說是松下管人的秘決。由於這次火災發生後沒 有受到懲罰,後滕自然會心懷愧疚,對松下也會更加忠心效命,並以加倍的工作來回報。
松下的這種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類的心理。在犯小錯誤時,本人多半並不在意,因此需要嚴加斥責,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錯誤時,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給予嚴厲的批評了。
5、發泄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那裡,氣呼呼地對他說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傢伙。
「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
「對了,對了。」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個!好好訓他一頓,真寫絕了,斯坦頓。」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里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要干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里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么處理的。 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己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8、馬蠅效應
186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林肯當選為總統。他任命參議員薩蒙•蔡斯為財政部長。
有許多人反對這一任命。因為蔡斯雖然能幹,但十分狂妄自大,他本想入主白宮,卻輸給了林肯,他認為自己比林肯要強得多,對林肯也非常不滿,並且一如既往地追求總統職位。
林肯對關心他的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什麼是馬蠅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犁玉米地,我吆馬,他扶犁。這匹馬很懶,但有一段時間它卻在地里跑得飛快,連我這雙長腿都差點跟不上。到了地頭,我發現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它身上,我隨手就把馬蠅打落了。我兄弟問我為什麼要打落它,我說我不忍心看著這匹馬那樣被咬。我兄弟說:「唉呀,正是這傢伙才使馬跑得快嘛。」
然後,林肯說:「如果現在有一隻叫『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蔡斯先生,那麼只要它能使蔡斯和他的那個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25、周總理「打賭」
1961年,《洪湖赤衛隊》第二次進京公演,在這次演出過程中,有一個周總理與陳毅、李先念「打賭」的趣事。第二場,劉闖與赤衛隊到彭家墩去摸庄劫槍。當劫槍成功後,劉闖拔出閃閃發光的短刀,插上「老子本姓天,家住洪湖邊,今天來借槍,明朝打江山」的紙條後,亮刀甩出,不偏不倚釘在彭霸天後廳的匾上。這一細節引起了首長們的興趣。陳毅和李先念說,劉闖有兩下子,甩刀子堪稱一絕。總理則說,劉闖表演不錯,但甩刀子是假的。總理說,我敢說他是假的,是因為劉闖的刀是從45度的角度甩出去的,然而刀子扎在匾上卻成了90度,這就露出的破綻。劉闖的功夫就在於將刀子藏得很好。
三位首長爭持不下,一位秘書就到後台找我問個究竟。我聽後很是感慨,對秘書說,總理是對的,甩刀是假的。說實在的,這件事不僅讓我見識了總理明察秋毫的眼力,而且使我對自己今後的演出要求更嚴了。
32、華盛頓的猶豫
1796年,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在兩屆任期結束後,拒絕競選連任,回歸平民。那個時代聯邦政府官員還是沒有薪金的職位,華盛頓從擔任大陸軍隊司令開始就沒有拿過一分錢報酬,20年下來,已是兩袖清風。為了感謝他對美國的無償服務,家鄉的詹姆斯河運公司決定,贈送一批股票給華盛頓,價值5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相當大的財產。
華盛頓從來就不曾富有過。他沒有受過完整的學校教育,十幾歲就工作,擔任土地丈量員,用掙來的薪水買下一些那個時代很廉價的土地。但是北美人少地多,土地的收益十分有限。當他結束總統生涯時,需要錢來維持晚年生活,5萬美元的股票,對他來說,不啻是「雪中送炭」。但華盛頓卻在這合法的贈禮面前猶豫再三,拿不定主意。他去徵求老友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以後是華盛頓的國務卿,後來是美國第三任總統)的意見。傑斐遜說,這錢雖然合法,但不該拿,因為事關榮譽。怎麼辦呢?最好是捐出去,把它捐給公益事業。
就在這時候,列剋星敦的學校陷入財務困境,面臨倒閉的局面。華盛頓把這筆詹姆斯河運公司的股票捐給了學校。這是當時全美國私立學校所得到的最大一筆捐款,這筆錢救了這個學校。兩年後,校董會決定把學校改名為華盛頓學院。
41、學學喬丹的愛國
籃球上帝喬丹在日前的中國之行中,拒絕乘坐主辦方為他提供的賓士、寶馬,而是點名要了美國的道奇山羊。原來喬丹有一條重要的商業原則,那就是「做廣告從來只做美國貨」,所以,座駕事件與「愛國精神」息息相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球場外的喬丹給崇拜他的那些青少年們上著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課,這才是一個「星」真正的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相反,我們的各種「星」們,同樣作為青少年們頂禮膜拜的偶像,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我們知道有的歌星歌唱得不怎麼樣,卻熱衷於把奇形怪態遁入極端;有些影星表演夠差,卻總走不出緋聞纏身的怪圈;還有那些所謂的足球明星,球踢得極爛,可酗酒、打架等丑聞從來不絕於耳。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我們的「星」們有著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應該好好學學人家喬丹呢?
43、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為官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稱為包青天。他擔心家人子弟利用權勢貪污腐化,因而自述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亡疫之後,不得葬與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銘教:宋代詩人蘇東坡的長子蘇邁赴任縣太尉時,蘇東坡送給他一個硯台,上有他親手所刻的硯銘:「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若予,以此書獄常思生。」
鞭教:岳雲12歲參軍作戰,一次騎馬下坡,沒注意地形,人也栽進溝里。岳飛喝令按軍法鞭打岳雲,眾將求情不允,責打百鞭。此後岳雲刻苦訓練,勇猛作戰。1134年攻打隨州時,揮舞80斤重的鐵錘,首當其沖第一個登城。岳飛教子的原則是:受罪重於士卒,作戰先於士卒,受功後於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輩林伯渠6歲的小兒子要讀書上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上學,該有個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兒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釋說:「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腦想問題,用手造機器,用足踏實地!」
聯教: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曾撰寫一幅對聯掛在堂前。上聯「創業難,守業亦難,明知物力維艱,事事莫爭虛體面」,教育子孫後輩要艱苦創業,勤儉持家,切不可鋪張浪費,追求虛榮;下聯:「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則,行行當立好楷模」,指出做長輩的要時時刻刻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處處做出好樣子,成為後輩們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健全的體魄。總之,老舍先生認為,孩子不必爭做「人上人」,虛榮心絕對不可有。
55、心知肚明
相傳三國時,有一天周瑜一隻腳剛剛邁出門檻,便撞上迎面而來的曹操,於是周瑜就問曹:你看我現在是要進否?還是會退否?曹思忖:說要進吧,他可以往後退;說要退吧,他可以向前行,因為腿長在周瑜的身上。正在曹操難言進退之時,一隻飛蟲突然飛到曹的跟前,曹操伸手一捉,巧啦,逮著了。同時也來了靈感,隨即以反問作答,問周瑜:你說我手掌里的飛蟲現在是活的呢還是死的?周瑜難住了,想:說活的吧,他手只要輕輕一緊,飛蟲就斃命了;說死的吧,看他握得那麼松,弄不好小飛蟲現正在他手心裡撒尿嘞?
良久,兩人哈哈一笑了事了。因為他們都心知肚明,自己所要回答的問題,自主權不在自己手裡,而是由人家掌握著呢。
59、曼德拉的頓悟
南非的曼德拉,因為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當時盡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虐待他。
但是,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曼德拉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則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么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得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著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已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我們之所以總是煩惱纏身,總是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有那麼多的不滿和不如意,是不是因為我們缺少曼德拉的寬容和感恩呢?

⑶ 一件歷史名人的故事

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匡衡
有個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歡讀書。但是家裡貧窮,買不起蠟燭,夜間無法照明讀書。匡衡鄰居家日子過的挺好,每天晚上都點起蠟燭,屋裡得很亮。他想到鄰居家去讀書,可是遭到拒絕。後來,匡衡想出一個好辦法,他在牆上鑿了一個小洞,鄰居家裡的光就透過來了,他把書對著光,讀起挺方便。匡衡讀的書愈來愈多,可是他沒錢買書怎麼辦呢?有一天,他發現一個才主家,家裡堆了很多書,他就去幫才主家幹活,不要錢,才主很奇怪,問他:「小夥子,你為什麼白白幹活呀!」匡衡也不隱瞞,就說:「我幫你幹活,不想得到工錢,只想借你家的書看看,不知你答應不?」才主非常高興,就把家裡的書借給他看,後來,匡衡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人要刻苦好學。

⑷ 關於名人的故事

1、貝多芬的事跡:

大作曲家貝多芬由於貧窮沒能上大學,十七歲是患了傷寒和天花病,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在愛情上也屢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命運的頑強搏鬥中,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逆境不但沒有嚇倒他,反而成了他獲得強大生命力的磁場。

(4)名人的故事件擴展閱讀

狹義上的名人,指[celebrity;bigbug (name);famous personage;guiding (leading) light;notable] 知名人士;傑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顯要人物。

廣義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圍內有高知名度的人。這里的范圍是相對的,小到鄰里、單位部門,大到國家、世界,在其相對的范圍為眾人熟知的都可稱之為名人。

名人的名氣大小通常與其所從事的職業有較大的關系,如政治人物、軍人、科學家、企業家、作家、運動員、演員、歌手、藝術家等。事實上,名人可以是各行各業的人。

但是也有一些名人是通過社會事件出名的,可以是好人,可以是壞人,可以是英雄,可以是丑角,只是因為他/她的行為吸引了公眾眼球而已。然而成為名人也未必是好事,有句俗語「人怕出名豬怕壯」。而惡名滾滾也是為眾人所排斥的。一個人的名氣,還是要能夠體現積極的社會價值、並且與他的實力相稱。

⑸ 十個名人小故事

一、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

父親問他在干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