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心靈感悟
Ⅰ 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心靈感悟
前幾天,我學習了一篇讓人深切同情窮苦人民的遭遇的文章——[賣火柴的小女孩。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裡凍死街頭。
當我讀到「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時,我感受到小女孩的父親非常狠心:大年夜裡,不但要她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賣火柴,而且她賣不掉一跟火柴就打她,真是慘不忍睹啊!同時感受到當時的黑暗社會的不公平:過年過節時,富裕的人民就可以高高興興地聚在一起,而貧苦的人民卻要餓死、凍死街頭,反差相當之懸殊。
又當我讀到「它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時,我感受到小女孩非常可憐,因為她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飢餓,只有痛苦。她很渴求歡樂,渴求關心,渴求幸福,但在這人剝削人的社會里是不可能實現的,除非她離開了這個世界,到了另一個世界上生活,才能實現她所有的渴求。
小女孩。如果你來到了我們中國,我一定熱情接待你,一定會給很多好玩、好吃的東西你,絕不會讓你在大年夜裡,還要到街上賣火柴,也不會讓你忍飢挨餓,睡也睡不好。我更希望可以和你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一起玩耍……總之,有福就一起同享,有難也一起解決,你說好不好?但可惜的是,你已死去了,在大年夜裡凍死了。雖然,我與你素不相識,但我卻非常同情和可憐你,希望小女孩你在天堂上能安息,不要再擔心那些窮苦的人民了,或者幾天後,世界上再也沒有乞丐,再也沒有窮人了。
為了避免再有第二個這樣的人——在大年夜裡凍死街頭,我們都伸出援助之手,讓這個世界上的窮人都消失吧!
Ⅱ 科學家100個故事的心靈感悟
暑假裡我讀了必讀書目《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它是由著名作家葉永烈寫的。這本書獲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鼎力推薦。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我從心裡佩服這些勤奮勇敢、知難而進勇於探索的科學家們。如神匠——魯班,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得,妙手神匠——華佗,昆蟲迷——法布爾,發明大王——愛迪生,飛機兄弟——萊特等等。他們都是受人崇敬的人。
你知道華佗嗎?華佗是安徽亳州人,他四處行醫。幫百姓治病,在三國時代,華佗就救過一位武藝高強的人,他叫關羽,關羽的手臂被毒箭射中,毒已入骨,這時華佗就前來幫關羽消毒,他用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華佗用刀刮骨,窸窣有聲。不一會兒,毒就刮盡了。這個故事就是刮骨療傷,華佗真是神了,在技術落後的三國時代,他就用開刀的方法治病,華佗先用麻醉葯給病人喝下,再拿著小刀,劃開病人右下腹,切去盲腸,再用消過毒的線縫上,病人就沒事了。這種在古代用開刀的方法治療疾病,那是多麼先進的技術,華佗竟讓做到了。
華佗還創造了五禽戲,可以修身養氣。他每天堅持做五禽戲,50歲還能翻山越嶺。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人人受益的必讀書目,讓我了解了許多科學家的事跡,和他們不怕犧牲也要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後感(二)
大家可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是誰發現了哈雷彗星?是偉大的科學家哈雷。是誰發明了地震儀?是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是誰寫出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是偉大的醫葯學家李時珍。
讀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讓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華羅庚。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數學家,在昆明西南聯大做過教授。
剛才說過,華羅庚是一個自學成才的數學家,他因為家境貧寒,交不起學費,就休學了,但是他仍不放棄對數學的渴望,每天都要看將近十個小時的數學書。後來,華羅庚不幸染病,終生殘疾。他在貧病交加中刻苦自學,一邊幫媽媽打理店鋪,一邊勤奮的學習。終於,他成為了一個精通數學的人,做了清華大學的一位「窮教授」。
華羅庚酷愛數學,無論工作到多晚,他總不會忘記看數學書,埋頭鑽研數學題目,常常鑽研到深夜。
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所以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爺爺曾用過這樣的詩句,總結自己的治學經驗:「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幹是第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他又對青少年一代寄託了莫大的希望,曾寫道:「發奮早為好,苟晚休嫌遲。最忌不努力,一生都無知。」
科學家是多麼勤奮,惜時如金;科學家是多麼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是多麼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是多麼好學,孜孜不倦;科學家是多麼堅定,扞衛真理……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學習吧!
Ⅲ 關於日行一善心靈感悟的作文或徵文 關於行善 從善 善良的故事及格言(急)明天要,今天得准備好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經》
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易經》
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易經》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易經》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易經》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經》
善,德之建也。——《國語》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Ⅳ 《童年》中的一個故事心靈感悟20字
讀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近期,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差不多沒有一個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著為春天增添一絲綠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但是卻未必人人都會煉就一塊好鋼. 那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里一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煉鋼場面.其實,人生就如同煉鋼!沒有什麼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有人說保爾是天生的英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天生的英雄的.保爾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完全是由於自身的努力——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後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飢寒,他沒有倒下;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每況愈下的無情打擊,他仍沒有屈服,終於從一個出身貧苦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頑強作風的共產主義戰士.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煉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呢? 一個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造就優良的素質,並有執著的追求,在正確的生活目標,他才不會被生活所拖累,不會被不幸所壓倒,他才會在苦難的熊熊烈焰中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去熱愛生活,去充實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當今的社會是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從國際社會來看,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國際圍繞經濟和科技展開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都著眼於搶佔21世紀發展的制高點,這就使我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中國「趕上時代」的步伐正在加快,這就使我們中華民族面臨著走向全面振興的機遇和挑戰.國家需要學識淵博、意志堅強、處事果斷、敢於創新的人才.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是跨越知識的坎坷,勇往直前! 21世紀的鍾聲即將敲響,我們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尋找往日的英雄情結,重塑「保爾精神」,意義非同小可.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以保爾為榜樣,去煉就人生,樂觀地擁抱未來吧! 「人最寶貴是的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暑假我在網上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人應該怎樣活著?」看完了這本書,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最完美的解答.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保爾從小在苦水中長大,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保爾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他在食堂里幹了兩年,受盡了欺辱.然而,他後面的路更坎坷.不久,保爾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是,他在這種情況下還在堅持寫書,對自己毫不顧惜.他和常人相比,多寫一個字都要付出翻倍的代價.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功地寫完了《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本書. 我讀著,讀著,保爾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他,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鋼鐵般的意志.這是什麼力量推動著他鼓舞著他前進呢?那不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這也就是他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的動力. 在暑假,我讀了許多課外書,在這么多書中,最令我感動的要數《童年》了.《童年》是高爾基寫的三部自傳中的一部.高爾基三歲時喪父,他的童年是在諾夫戈羅德度過的,也就是他的外婆家.這本書主要講了高爾基童年生活是怎樣的悲慘.就在一八七一年,他悲慘的命運開始了.他的行動都被他的外公監視著,外公不準他這樣,又不準他那樣,他好象在地獄中生活. 他雖然小時候生活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但是競然還能成為一位如此傑出的人,真是了不起!高爾基曾經被沙皇逮捕過,但是,因證據不足獲釋,可他還被警察秘密監視.他發表過的文章數也數不清.在一九二八年時,高爾基還不放棄那可貴的光陰,於是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寫了一部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克里母.薩姆金的一生》,這部小說他臨終前都沒有完成.這部小說作品再現了俄國社會生活,反映了各個階級和社會集團在不同歷史階段的變化.高爾基於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於哥爾克病逝. 讀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那種腐敗,當時人民生活的痛苦.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當時是一個工人,我一定會像高爾基那樣,用我這支鋒利的筆給沙皇政府當頭一棒.我認為,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好環境中浪費時間是天大的錯誤.記得魯迅說過「時間就是生命」和「珍惜時間是我成功的秘訣」.我們現在有如此美好的環境,是多麼難得呀!這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輩革命家的鮮血換來的.我以前是一個特別調皮的「假小子」,有時間還和小朋友打打鬧鬧,特別貪玩.但是,自從我看了《童年》這本書以後,我開始愛惜時間,我知道時間的重要性.所以,現在我開始認認真真地學好每一門課.俗話說的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來,循序漸進.我們的學習也要慢慢來,不能太急於求成,揠苗助長,這樣便會前功盡棄.因為現在要求為學生「減負」,人們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更加輕視了,讓他們在外面無所事事.現在的家長多數都認為只要有錢有勢,他們的兒女就一定能夠考上大學.其實,光靠錢和勢力是不行的,在二十一世紀這個正在前進的中國已經將這些通過關繫上大學的事一掃而空了. 《童年》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深.我從中體會到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好知識報效祖國,向周恩來總理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國的航天「神舟五號」可以載人上天的飛船已經順利回來了,中國申奧成功,加入WTO,足球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許許多多令人振奮的消息不斷傳來,不正證明我們中國的崛起和強大嗎? 我們一定要從小立志,為民族的騰飛而努力學習! 最好自己想.
Ⅳ 安徒生童話心靈感悟27字
您好。
看完《大拇指》這個童話故事後,我覺得這是個歷險的故事。
裡面說的是一對夫婦生下一個拇指大小的孩子,雖然小,但很聰明伶俐。他開始被兩個陌生人買走了,路上他跑了出來,又和小偷打過交道,後來被一隻牛吞到胃裡,再被一隻餓娘吞進肚子,最後他的聰明才智終被父母救了,真替他著急,經過那麼多次冒險,他終於回到了父母的身邊。他真聰明勇敢,我也要向他學習。
今天,我讀了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丑小鴨」的故事。
故事中丑小鴨被人欺負,被野鴨群嫌棄,被大雁嘲笑,被貓、狗和雞冷落,但它懷有一份美好的夢想。正是這個夢想讓它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里,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學會堅持,同時要堅信自己的夢想,要相信自己,更不能以貌取人。
陽光文學城,希望可以幫到您,望採納。
Ⅵ 用心靈感受幸福的故事有稿嗎
幸福是人們心理慾望得到滿足時的狀態,是對生活的滿足並從生活中得到無限樂趣而希望持續久遠的一種愉快心情。這種心情,是一種爽朗著幸福的心情,一種用寧靜的心去領悟生活的感觸。這種感觸,是一種愉快的感受,一種用心去體驗幸福的感覺。所以,幸福的內涵,就是生活中沒完沒了的快樂。
其實,生活的本身,就是快樂的源泉,也是潤育幸福的聖地。快樂,源於對生活的認識與製造,生活,本是一個儲蓄幸福的萬花筒,在這個色彩斑斕的萬花筒中,更加離不開追尋快樂而積極奮發認識幸福的人。
千變萬化的生活,對於無數的人們,確實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痛苦,但我們決不能因此而否定了快樂的實在而倍感不幸。在生活中,樂由心生,心隨情移,只要我們擁有從容快樂的心態,只要我們珍藏平和熱情的心境,時刻在乎珍惜淡泊健康的生活方式,沿著生活的軌跡,慢慢用心去感悟,去體驗,去品嘗,那麼,快樂就處處存活於心間,幸福的感覺就會不停縈繞在心田。
對於生活的體驗,關鍵在於每一個人對人生所持的態度。你認為盡責任是一種快樂,你就有了責任幸福的體驗;你認為知足是一種快樂,你就有了知足常樂的幸福體驗;你認為平淡簡朴是一種快樂,你就有了比別人多得多的幸福體驗。
在生活的道路上,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快樂就無限,幸福亦無窮。有的幸福來源於別人給予你的,比如,別人對你的尊敬和信任;有的幸福是你給予自己的,比如,你對自己的肯定、認同和接納;有的幸福來源於你給予別人的,比如,你給予別人的幫助與快樂。這里的「別人」,可以是親人,是朋友,是同事,也可以是素麵生疏的陌生人。或許這些,都會在不經意間激盪起快樂飛進你的心底,難道你不感慨這是一種幸福嗎?
幸福給予人是公平的,只是你願不願意去享有。幸福沒有貧富貴賤之分,沒有處境容顏之論,更沒有附加任何苛刻條件的限制。只要擁有快樂平常心儀的人,就會時刻擁抱快樂中的幸福,把生活變得如意美好起來。
Ⅶ 求一篇關於生活感悟成長歷程 青春故事 心靈寄語的文章
青春是不老的傳說
或許,有時,只有付諸於文字,我才能夠透徹地表達而不至慌亂。
風沙襲來,看著凋零的花蕊,忽然感到眼前一陣漆黑,那些嬌艷的花兒此刻是如此的脆弱,經不起風吹,在殘酷的現實里頃刻間,枯萎、沒落,而它們所能留下的,或許只有青春繁華流經過後的浮光掠影,無法捉摸、依跡斑駁。
如今,在慨嘆記憶中曾經擁有的過往之餘,有時,我只能這樣:停止呼吸,變成一隻溺水的魚,把天堂裝在心裡,抑或裝在夢里,驀然翹首。然後,靜靜地目送青春漸盡於凋零。最後,憂傷且沉沉的睡去。
可是,自從有過那次意料之外,或謂情理之中的經歷之後,先前頹廢的想法才隨之分崩離析了。
記得那次是去有天堂之美譽的蘇州,當然,優雅的古典街落,繁華的鬧市商廈,濃郁的人文氣息,目不暇接、品味不絕,但,這些也許都是這座現代化的江南水鄉之城,本該就有的。
靈岩山,在蘇州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好的旅遊去處。之所以說也算是,那是因為它遠沒有蘇州園林的華美壯觀與富麗堂皇,反而它得天獨厚的,更多的是在這座工業化的城市裡流淌著自然地氣息。
自然的東西,總是很純,很美的,而往往美的東西都是被人們所喜愛和追捧的。為此,山上山下,人聲鼎沸,人潮暗涌,過往的行人絡繹不絕。就在這龐大的人流之中,卻有一位老者格外的刺眼。只見他以一身褪了色的淺綠的紅軍軍裝,花白的頭發,滄桑的面容,蹣跚的步子,出現在了現代的城市的角落。望著他瘦削的背影,一步一步艱難的朝著山頂最高的地方挪去。
在朋友說,這位老者以前是一位很出色的抗日戰士,他們的隊伍,就是在這里,這座山的山頂上同日本兵激戰了三天三夜,他目送著戰友一個接著一個的倒下,最終他們還是頑強的捍衛了尊嚴,奪取了勝利。可是他的一大批戰友永遠的長眠在這里,為了和平毅然撇下了自己寶貴的年少青春。
後來,抗日戰爭勝利了,為了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就在下面的半山腰立了一座紀念碑,可是上面卻清晰的刻著「中日人民友好長存」八個字。
「為什麼要要寫下這幾個字,為上面不刻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什麼的?」,聽到這里,我陷入了迷惑,不解地問道。
「呵呵,起初,我也跟你一樣,為此我還有一次特意去向老者請教。」,朋友淡然一笑,娓娓的道來。
原來是這樣,其實在他們的心裡,是一直都願意去抗戰的,只是迫不得已,他們只想看著和平的年代,不希望過著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讓自己美妙的青春在這里燃耗殆盡。
依循著朋友的話語,我們等到了山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果真如此。鳥瞰之餘,我不覺將目光投到了腳下,搜尋著見證事實的東西。偌大的石塊,千瘡百孔,這時歲月的痕跡,也是他們不悔的功勛。近乎每個石塊都有著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孔洞,想必這些就是他們青春的痕跡吧。
「你看那位老紅軍,既然腿腳不太利索,為什麼還非要往這么高的山上爬呢?」我再次陷入了疑惑。
「聽說他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要來這里,因為這里長眠著他的戰友們,他記得他們每一個人的生日,每逢有人生日,她都會爬到山頂,去和老朋友們相處一會。至於他的腿嘛,那是那時打仗的時候中彈後留下的頑疾了。」朋友一字一句,字字清晰,句句抖擻,清脆入耳,擲地有聲。
其實,這座山埋葬著他青春歲月最深刻的記憶,在這里他灑下了熱血,燃起了他們青春共同的夢想。雖然他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可在他的眼裡,青春是永遠不會曲終人散的。
繁華遲早都要褪盡,絢爛終將歸斂於平淡。或看透人生,或滿目寂然,或滿懷悲傷,或是很沉鑒於青春,對於我們,有時只是這樣那樣的頹廢,只是睜大了雙眼,目送著它清晰的離去,漸行漸遠,卻不知所措,更或無能為力。
可是,青春在那位老者的眼中,卻大相迥異。因為他認為青春是該有夢的地方,並且要窮盡自己畢生的精力,去勾勒和呵護,而自始至終的記憶就是這個夢的核心,只要夢不破滅,記憶就不會停止,夢會順著記憶前行,點點滴滴延續著青春的脈息。
或許,在他的眼裡,青春分明就是一個不老的傳說!
本篇文章來源於 www.caowu.cn[草屋文學] 原文鏈接地址: http://www.caowu.cn/article/20100326/17934.html
Ⅷ 根據門捷列夫的故事,寫一篇1000字的心靈感悟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是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者,來看一個門捷列夫的故事。內
一天清晨容,門捷列夫經過一個夜晚的研究後,疲倦地躺在書房的沙發上,他預感十五年來一直縈繞心頭的問題即將迎刃而解,因此,這幾個星期以來他格外地努力。
十五年來,從他學生時代開始就一直對「元素」與「元素」之間可能存在的種種關聯感興趣,並且利用一切時間對化學元素進行研究。最近他感覺自己的研究大有進展,應該很快就能把元素間的關聯和規律串在一起了。
由於過度疲勞,門捷列夫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睡夢中,他突然清晰地看見元素排列成周期表浮現在他的眼前,他又驚又喜,隨即清醒過來,順手記下夢中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發現成了一項劃時代的成就,而因為在夢中得到靈感,所以人們稱為「天才的發現,實現在夢中。」
但門捷列夫卻不這么認為,把這個累積十五年的成就歸功於「夢中的偶然」讓他忿忿不平。他說:「在做那個夢以前,我一直盯著目標,不斷努力、不斷研究,夢中的景象只不過是我十五年努力的結果。」
Ⅸ 誰有「關注生活,闡述人生哲理,感恩」的情感故事、心靈感悟的文章
女孩和媽媽相依為抄命,她們過著凄貧的生活。一個風雨交加的傍晚,媽媽外出遲遲未歸,苦等的女孩按捺不住焦慮的心情,沖入雨中尋找媽媽。然而,她找到的卻是躺在血泊中的媽媽,自行車倒在一旁,菜市場揀來的剩菜葉子也靜靜地任雨水沖刷。媽媽的眼睛仍然睜著,她是想再看看她的女兒吧!女孩沒有哭,她跪到媽媽身邊,一遍遍唱著《感恩的心》,直到媽媽閉上了眼睛。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
三年前在一本雜志上看過這篇文章,看了之後便忘不掉了,它陪我度過了生命中很低落的一段日子。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Ⅹ 讀完楊絳的故事,寫一段心靈感悟,不少於400字。急!謝謝!
、簡單而有趣的文字,就像夏夜的涼風,習習吹來,讓我的心歸於平靜,和天邊的點點繁星融為一體。
2、「歡迎你來到另一個世界」,這是這本書的第一句話,小男孩哈里遇車禍了,他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這本書就是以哈里的第一人稱來敘述他在另一個世界裡的所見所聞,以及回到活人世界完成自己未了心願,最終走向天藍色彼岸的故事。在書里也不那麼可怕,只是從一個世界走到另一個世界,而且另一個世界仍然充滿溫情,甚至還頗有些趣味。比如在那裡,有人見人就問:「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的意義是什麼?」這跟好些人活著的時候,老在書里寫「什麼是活著的意義」差不多。你還會遇到沒有完成心願從而沒有走向天藍色彼岸的各色各樣的幽靈,諸如只會烏拉烏拉比劃的山頂洞人,拿著一顆扣子找媽媽找了150多年的阿瑟,坐在路燈上找自己的狗的古代人……
3、關於主人公哈里
哈里善良、調皮,他總有些奇談怪論會讓我有靈光一現的雀躍。比如哈里談到人後:你後會一直穿著你剛時穿的衣服,而且還不會變臟。我不知道這到底是不是衣服,還是我保留著對以前衣服的記憶,以為我穿著衣服。甚至我都開始懷疑我還有沒有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手、腳什麼的,是不是只是我的錯覺,還是我對以前的記憶。說不定,我們這些「人」,其實也都不過是一些記憶、錯覺什麼的呢!
比如哈里談論寫書編故事:那些故事都是從哪來的呢?編故事講的那些人總是說:「我突然有了一個靈感,於是就有了一個特別好的故事。這些情節都是它們自己突然冒出來的,故事都是它們自己編出來的。」這些話都是那些作家什麼的常說的,我也挺相信的,但是這些故事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呢?冒出一個東西,總該有個冒出它的地方吧。我猜,肯定有不少像我這樣呆在「另一個世界」里的「人」,是我們這幫人把故事告訴那些作家的。我們不是拿根筆、拿張紙把故事寫出來交給他們,而是像廣播電台那樣。我們把自己的信號傳出去,可能有個大人或是小孩就把它給接受了。接受的人可能是位先生,也可能是位太太;可能是個男孩,也可能是個女孩。再確切的我就不大清楚了,反正事情大體上就應該是這樣的。至少我對此堅信不移,不知道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有趣的東西還多呢,你就慢慢看書吧~~~
4、關於,關於天藍色彼岸
我想每個人成長的某個時期總會對生命有著迷惑,對亡有著感傷和畏懼。你想過什麼是嗎?亡是終點嗎?作者試圖解釋給我們聽什麼是:你會像樹葉那樣變成泥土、養分——你會在每一個生命里。就像你身體中有以往每一個人的一部分。哈里走向天藍色彼岸時,他說:現在我就站在岸邊,下面就是大海。但它不是真正的海,跟你活著的時候見到的大海一點也不一樣。不是水,而只是一種力量,怎麼說呢,是偉大的生命海洋——我想。我已經活在人們的思想和記憶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說的每一句話都留在了人們心中。但現在我要再生了,和以前不是截然的不同,不過就算不同也一樣,沒有多大關系。我開始涉水了,成為天藍色海洋的一部分,我不再是我了,我將獲得新生,成為新的思想、新的人,成為他們的一部分。對我而言,這個單純的解釋我真誠地信服,知道了,也就不再懼怕生了。心裡竟然多了一份釋然~~~
5、哈里走了,融入了天藍色彼岸……或許我,或許你身上會有哈里生命的一部分呢。我們都是上帝的孩子,不必懼怕,不必為去的親人悲傷,因為所有的生命最終都將走向天藍色的彼岸,融入生生不息的生命海洋中,輪回,重生,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維系生命與生命之間是永恆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