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魯迅名人故事作文400字

魯迅名人故事作文400字

發布時間: 2020-11-20 19:34:58

① 魯迅先生給你的印象(作文400字左右)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就是我對魯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為孺子牛」日日夜夜為民族而忙碌著。身體瘦弱的他卻是文學上的偉人。魯迅先生幽默,而且還親切。他憎恨黑暗如增恨魔鬼,而且處處為他人著想,淡化自己。在我看來,他是一位既平凡又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的書:《阿Q正傳》、《狂人日記》、《彷徨》、《墳》等作品廣為流傳。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魯迅先生卻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意識到中國人「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是在心理上。」於是他決定拿起筆,通過自己的文章來呼籲所有的中國人,所以有的人說:「魯迅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斗爭最厲害的武器。」

人們把魯迅先生譽為「民族魂」,原因是魯迅先生或者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給人民當牛做馬,卻毫不驕傲,也不曾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呼:「啊!我多麼的偉大!」所以,群眾們把他舉得很高。

② 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作文400字

向來,魯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個嚴肅不易接近的人,倒也不是他曾踩壞「弟弟」的風箏,每每看到他的肖像,他的那把堅硬的個性十足的鬍子就讓我望而生畏,學生則也有「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一說。十六課《社戲》是魯迅作品中少見的充滿溫情的文章,不過教材上已被節選地面目全非了。

《社戲》選自《吶喊》。為什麼充滿詩情畫意的《社戲》會和魯迅同期的作品《狂人日記》、《阿Q正傳》收錄在一起呢?也許小說本身具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兩面。小說寫的是作為成人的「我」兩次去北京看戲,痛感座椅如刑具,人情冷似鐵,「覺得此地是不適合生存的」,於是回憶起兒時一段快樂的經歷。如果把課文作為單一的文本來講,勢必會減損原作的本真。所以,我嘗試從鑒賞「情趣」的角度入手,讓學生理解《社戲》不單是寫一群孩子的游戲,更是寫一個成年人的精神返鄉。

魯迅是文學大家,他的深刻不是瀏覽所能體會的。《社戲》中的情趣以及道不盡的「人生經驗通感」是它令我產生鑒賞教學嘗試的根源。

看過魯迅雜文的人,都應該知道魯迅是很愛罵人的。魯迅是個中國文化史上的偉人,這一點是不容爭辯的。且看看在魯迅的身後,又有多少人靠著吃魯迅這個死人來成家立業發財立品,就不難想見魯迅的偉大。魯迅,是中國人楷模。
魯迅(1881-1936),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是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的母親是魯瑞,父親是周伯宜。在這一生中他寫了小說,散文,雜文100多篇.
魯迅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學,先入江南水師學堂,次年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其間接觸了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與「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1904年到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醫,後因為在那裡發生的兩件事對他影響很大,從此棄醫習文。

魯迅,擺在現在的我們面前,他成了一道問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態度分類。

是什麼?對魯迅視若無睹的各位,請允許我在此對你們視若無睹。當然,在如此偉大的掛素質賣應試的教育下,這樣的同學實在是值得欽佩的啊!

是偶像?樹立並捍衛偶像是本能,人類本就是可以為了精神放棄肉體,為了信仰創造奇跡的一種生物。因此,你大可沒有任何理由的執著沉迷下去,這也是理所應當。但我知道,我確實知道。這不
是理由,不是嗎?
你們不過是一群背著「麵包山」牌大書包,身體力行愚翁精神的莘莘學子,為事業和愛情焦頭爛
額,一次紅燈高掛就讓你們尋死覓活(騙騙老師爸媽的),如果這樣也能讓你們理解並接受並喜愛上n多年前連骨灰都不知哪去了的小平頭,偶也只能感慨人類進化了,社會進步了,世界完美了!
沒有關系的,我畢竟也有在考卷上高呼「為中華之崛起努力讀書」再在心中默默把最後兩字替換為考試。魯迅是出題者心中不滅的偶像,我們心知肚明。反正人家寫記念有深刻含義,出現在我的作
文中就是錯別字。

是垃圾?樹立並打倒敵人是本能,人類本就是可以貶低別人以證明自己,嘲笑物質以自我標榜的一種生物。因此,你大可沒有任何理由的執著沉迷下去,這也情非得以。但……
你們不過是應試教育下蠢蠢欲動的一代,通過網路,你們在筆誅口伐、指手畫腳,唾沫星子亂飛,儼然新一代狂人,真是不需要什麼前輩指教啊!
但,如果沒有水晶鞋灰姑娘就該忘了王子是誰嗎?如果科學萬能就該忘了上帝是誰嗎?如果
母親只說溫柔的故事孩子就該忘了激情是嗎?你真的沒有為可能到來的測驗徹夜通宵嗎?
請別跟我討論文章立意,我們要不要比一下誰處世更深,誰更了解陰暗內幕?誰深刻沉重誰浮誇輕渺?誰悲天憐人誰個人至上?誰奮斗拼搏誰空虛乏味?別跟我說什麼年齡與心靈深度,你們說不
起!
在沒有資格哭訴前請別做出悲天憐人的表情,你們的經歷無法讓你們笑得比魯迅更沉重,你們甚至無法理解阿Q精神盡管時時在用。
是的,你們處在一個自我個性的時代,自我得聲色犬馬,個性得慢慢爛掉,這就是你們所謂的酷,對嗎?
——真是一群「蠢蠢」欲動的人啊!

是魯迅。很多時候,我們遇到一部作品就像遇到一個人一樣需要緣分,不管它是光環繞頂還是罵聲載道,真心閱讀下去總有領會,不論多少。你可以只為電影而草草翻閱《阿Q正傳》,你可以幾遍《狂人日記》下來一臉茫然,你可以為祥林嫂搖首興嘆,你可以為民族劣根咬牙切齒。無論他是委婉曲折還是匕首槍炮,你都明白他的弦外音、話外意。你甚至可以什麼都不做,不做尋事挑釁的小丑,你知道怎麼對一部作品公平,也知道怎麼對一個作者公平。

你是哪一種呢?是漠然做無關狀?還是准備好了要引經據典力爭為二、三兩種?翻案又或是由於你
習慣的謹慎小心讓你想要又不肯承認是第四種呢?
不管怎麼樣,魯迅嘛,是個問題,只是個問題,只是個問題?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做孺子牛。這種魄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近日,楊濟源見義勇為事件傳遍大江南北,大多數的天津人都為之自豪。但隨之入耳的也不乏不和諧之音。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那是多此一舉,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卻去找死,死了活該!我實在不知道也不敢想像,假若他在天有靈,聽到如此這般話語是否也會心冷至極。

於丹曾經說過,人生有四個老師:父母、老師、自然、社會。但是往往這第四任教師會顛覆以前的三位的所有話語。究竟是這個社會太冷漠,還是人性太凄涼?

100年前的中國人民在列強壓制下思想麻木不仁、社會冷漠不堪,而那個時候的魯迅果斷棄醫從文,以拯救人們心靈為己任。救天下蒼生、撫黎民百姓。如果說楊濟源是多此一舉的行為,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黃繼光邱少雲的文章從小學課本取消,說他們只是一幫傻子,為何要為了天下人而犧牲自己?將思想品德課程取而代之為教會孩子們怎樣自私怎樣謀取私利。這樣,是不是才符合這個時代的特點?

不!不是這樣的!

無論是在列強壓制下的舊中國還是當今這個國際地位至高的大中國,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是從小接受著愛國、要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的教育長大的么?為何在一點點步入這個復雜社會之後就一點點抹滅了人之初的善良呢?社會無情還是人類自己的無情?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加入當時面對歹徒的是我們,我們是否有勇氣去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是否有勇氣在歹徒的匕首前依舊面不改色?那為何在別人做了好事之後一些人還要這樣去說呢?

新中國的一些人們也漸漸日趨麻木。社會導致也好,認為做法也罷,總之,這還是一個需要魯迅的時代,這還是一個需要有人將麻木人民喚醒的時代,這還是一個需要「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時代。別再說魯迅過時,魯迅的精神永遠貫穿在人類生活中。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作為新世紀的青年,如果不能從我們身上看到未來,那中國的未來又要到哪裡去呢?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③ 關於我心中的魯迅作文400字左右

在那充滿黑暗的年代,他的筆桿像搶一樣精準,他的文章像子彈一樣打進反動派的心臟。他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用自己燃燒出星星之火。大喊一聲: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消失了,又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讓我們發揚魯迅精神,把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人人內心中包含著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吧!
魯迅,他一生都在用筆奮戰,創作出了許許多多的文學作品,如《狂人日記》、《故鄉》、《墳》等小說及散文。魯迅原名周樹人,後來寫小說的時候才用筆名。魯迅原來在日本學醫,後來看到祖國如此的腐敗,就決定放棄醫術,回到祖國來,決定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拯救中國,從這次對魯迅先生的學習我了解到,他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魯迅的侄女不好好看書,魯迅他並沒有責怪她,而是用一種很婉轉的說話方式來教導他侄女好好看書,同時,魯迅先生的生活永遠都是幽默的,從魯迅先生的話語中,我能體會到一種親情的溫暖。
魯迅先生常常只傳著一件樸素的長衫,短短的頭發總是立了起來,然而,最讓人望不了的是他那隸書的「一」字胡須,從他那胡須中,隱藏著多少力量呀。毛澤東主席曾把他立為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翻譯家,魯迅先生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他使我們走向了今天的輝煌!

④ 魯迅文學獎作文400字

14日獲獎後,李緣澤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沒想到會獲得大獎,只是把心中最想說的表達出來。」
李緣澤五歲時父母離異,媽媽去了貴陽,他由爺爺奶奶帶大。興許因為奶奶侯龍英曾是小學語文教師,李緣澤酷愛閱讀,小學二年級時就讀完了中國四大名著,外國名著也看了很多部。
小學三年級時,他的寫作才能開始展現,參加一些省市級的作文比賽都能有所斬獲。當大多同齡孩子還在為怎麼湊出三百字的作文而傷腦筋時,他寫千字文也不在話下。語文老師評價李緣澤作文「不落窠臼,行文簡潔,但蘊含深意」。
每天做完作業,李緣澤最大的樂趣就是睡前能夠看自己愛看的書,他現在愛看曹文軒的作品,也愛讀魯迅作品,所以才參與了第六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的比賽。
每個周末,上完各類輔導班的李緣澤都會泡在書店裡,那是他最放鬆最快樂的時光,奶奶侯龍英說:「他從不看作文選這類的書,最愛看的還是原著作品,作文選會把人的思維禁錮住,只有廣泛而大量地閱讀,才能寫出好作文。」

⑤ 關於我心中的魯迅作文400字左右

我心中的魯迅
魯迅,一盞中國近代幾百多年來黑暗歷史上的一盞明燈;一個用筆桿振興中國的偉人。在廣漠的歷史上,他的文章使中國的文海澎湃。在那高高的海塔上,我,一個朝暮者道來由衷的敬佩。
自小我從電視上看到那銅鐵塑上的一位長衫先生開始,到讀魯迅的《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以三年了,算得上是一段小小的崇拜史了,在這期間我的想法也漸漸上升了檔次。
在小學時,老早就聽說老師說到他了,我的心就記下了這個陌生的人。腦子快速的運轉,一字不漏的聽著老師的介紹。那用白話文寫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那好像有點諷刺性的《阿Q正傳》,這些我都聽不懂,但在我心中卻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感。
上了初一,翻開那帶有這濃濃的墨香的書本,我翻開了第一頁,一行小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是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陣驚喜湧上心頭。在刷刷幾聲翻書聲的帶領下我的來到了這課前。伴著小聲的閱讀,我妨進入了「彷彿只有些野草」的百草園。難蜈蚣還有斑蝥,似乎還有些小鳥的叫聲,在那先生兒時挖毀的圍牆跟那裡,段草彷彿都恢復發芽了,可是先生還是被送到了書堂,我體會得到那上學的不情願,但也體會的到那三味書屋的樂趣,那充滿歡樂的私塾後院,還有那老了眼看不見學生玩鬧的塾師,那一張張用錫箔紙畫下的圖畫。帶給我無限的趣味。
到了初二,我讀到了《阿長與山海經》以及《齋藤先生》那喜歡喜歡孩子卻又有點封建思想的阿長於那關愛學生的齋藤老師。他們的刻畫給了我一種世上有溫暖的感覺。那歷史上的知識也豐富了我對他的了解。他在新文化運動中的風采,在李大釗同志逝世時,不顧反動派惡意的警告,任參加了這次逝禮,還發表了發言。在示威遊行中,他不顧個人生命的危險走在最前面。他給了我們勇氣和力量。
在那充滿黑暗的年代,他的筆桿像搶一樣精準,他的文章像子彈一樣打進反動派的心臟。他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用自己燃燒出星星之火。大喊一聲:俯首甘為孺子牛。

我們都非常崇敬魯迅先生,從小的時候,我們就經常能夠讀到魯迅先生的文章,魯迅先生,他用毛筆奮鬥了一生,為了我們中華兒女而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魯迅先生永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從好久以前開始,我就有聽到魯迅的這個名字,可那時候我並不知道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只是從長輩的口中知道好像是一個偉人。
魯迅,他一生都在用筆奮戰,創作出了許許多多的文學作品,如《狂人日記》、《故鄉》、《墳》等小說及散文。魯迅原名周樹人,後來寫小說的時候才用筆名。魯迅原來在日本學醫,後來看到祖國如此的腐敗,就決定放棄醫術,回到祖國來,決定用自己手中的筆來拯救中國,從這次對魯迅先生的學習我了解到,他也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魯迅的侄女不好好看書,魯迅他並沒有責怪她,而是用一種很婉轉的說話方式來教導他侄女好好看書,同時,魯迅先生的生活永遠都是幽默的,從魯迅先生的話語中,我能體會到一種親情的溫暖。
魯迅先生常常只傳著一件樸素的長衫,短短的頭發總是立了起來,然而,最讓人望不了的是他那隸書的「一」字胡須,從他那胡須中,隱藏著多少力量呀。毛澤東主席曾把他立為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翻譯家,魯迅先生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他使我們走向了今天的輝煌!

在眾多的作家群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與其他舉世矚目的文豪相比,人們不禁要發出疑問:僅僅是寫些短小的結構雜文,小說的魯迅,何以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放出奪目的異彩?是的,魯迅沒有莎士比亞的累累巨著,沒有盧梭的長篇自傳,也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然而他的確是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首先是位偉大的戰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卻異常地清醒與敏銳,他不屈地戰斗著、抗爭著,以思想作劍,寸筆為槍,劃存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讀魯迅的作品,實際上是在了解魯迅的為人。他敢罵,罵苟延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罵奴顏卑膝,貌似中庸的偽君子;他敢論,論國民眾生的劣根本性,論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劇之源;他敢抨擊,抨擊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擊把孔乙己推上絕路的封建禮教;報敢吶喊,為艱辛而麻木地生活著的閏土,為愛四大權力壓迫的祥林嫂。他嫉惡如仇,使那些反動御用的文人們捉襟見肘,心驚肉跳,使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他的幽默中閃爍出睿智與深刻,內中包含的是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消失了,又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讓我們發揚魯迅精神,把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人人內心中包含著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吧!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
我一直不敢談及魯迅先生,因為那深入骨髓與血液的敬畏,因為慚愧於自己內心的荒涼和粗糙。但讀了他的諸多文章,又不得不令我想談談他。於是,我要寫寫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是謂此文緣起。
初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在上小學時學他寫的《三味書屋》一文,他的「時時早,事事早」,已根深蒂固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再後來,學了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一系列文章之後,更加深了對他的理解。
再後來,讀了他的《朝花夕拾》《吶喊》《彷徨》《野草》,讓我感受深刻的,是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讀完之後,總有一種憂郁,憤懣的心情和一籌莫展的情懷。
他的憂國憂民之心,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真讓我發自心底的佩服。不管身處何地,都不忘忠心報國。他棄醫從文,想用文章喚醒中國人,可當時腐敗的中國,已完全麻木,誰還會從他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一絲絲愛國的氣息呢?
肖邦曾說:「愛祖國高於一切!」這句話充分印證在了魯迅先生身上,在他的字典中,「愛國」是頭等重要之事,先把這件事做好,再考慮其它的事也不遲。
最終,在五十多歲時,因終日積慮而得了不治之症,與世長辭了。從他的文章中,總能讀出一些飽經風霜,看透世俗的味道,但也不乏抱有一絲希望,盡管是如此渺茫,盡管很難實現。
我讀《朝花夕拾》的時候,便這樣想過:那裡是寫著先生的成長史的,從少年到青年,重要的片斷,差不多都留在了那裡,然而他卻未寫那些慘烈的生活,如故土的灰色,雖筆下不乏沉重的影子,但依稀可以感到先生對鄉俗中野性的力量的依戀。
但也絲毫沒有放棄他那沉悶的風格,魯迅先生打量舊我的時候,好像也有一點無奈,但他坦然直視自我,不乏也看看其中之「美」:長媽媽的憨態,藤野的慈悲,范愛農的耿介,都是人間少有的閃光。長夜漫漫,在冷冷的人世間上,假使僅存有這微茫的光點,那也是一種幸福了。而現代社會,無法說,也不知從何說起。
魯迅先生對經歷過的生活,是持一種超然的,反諷的目光,有時雖說記得都是一些瑣碎之事,並無宏大存在,但我卻窺見出了諸種切實的東西,雖說年少時的歡樂中還夾雜著絲絲隱痛,但即便存有痛感,也彌散了多半吧!這畢竟不如中年時的傷痛打擊大,先生的傲骨之中透著一骨剛毅之氣,有著人本的魅力。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讓我們發揚魯迅精神,把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人人內心中包含著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吧!

⑥ 記念魯迅先生作文400字

他是一個文化戰士,不知怎麼想起他來,或是時常在想起,而這一刻有點淡忘才又記下來。
他不魯,也沒有魯家人,好像紹興姓魯的也不太見到,更為現實的是他可以在任何方面都作出傑出的成就,比如醫學,他就學得很不錯,如果讓他學外文,他也絕對是一個領軍人物,哪怕學其它的專業,憑他的聰明,完全都能勝任且獨樹一幟,但他更為不魯地選擇了文學,更為睿智地發現了我們國民的劣根,他在百姓頭上當頭棒喝,還摩挲兩下,說:你該醒醒了! http://zuowen.sanwen.net/
這是魯迅,我思想中的魯迅,窮盡一生的心血只為敲響警鍾,讓人看到不只有眼前的幸福和快樂、黑暗和無奈,更有心的追求、靈的棲息。倘若魯迅活到現在,如果他還有一個非常善於思考的頭腦,他又該說些什麼呢?是歌頌?是批判?是揭露?還是像芸芸步他後塵的雜家們一樣,來一些對時代的呻吟之語。我想如果他確是魯迅,他確仍能發表自己的作品,定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訝和震動,這種驚訝與震動就像幾十年前他給以國人的警示一樣,就像他的《狂人日記》對於中國的震撼,就像他的《野草》燃燒起的熊熊烈焰一樣。只是我們已經不能知道那會是怎樣的一些作品,會是如何地啟迪人的心智,現在社會的人群都無法給我們一個這樣的答案。
魯迅是什麼?他已幻化為一種精神,在不少人心目中那種剛正不阿、鞭笞時代的勇士。但魯迅還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脫離不了現實的人,他只是將自己的全部激情熔鑄到了他的文字當中。他要生病,他也要逃離,他也要為生計謀,他也要在社會百姓中尋找自己的一個定位。但他始終有一個不變的理念:明辨真理與謬誤、善美與惡丑。什麼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和頭腦,如果他現在仍能思考,同樣會以這樣的標准去衡量、去發現、去吶喊,絕不會讓不堪的事實腐蝕人們生的鬥志、真的追求。
如果他是一個只能在舊社會叫囂的吶喊者,那麼他就不會有世界文豪的地位,如果說其他的文豪在用文字展現他們的才華、構畫社會的立體圖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那麼他則是剖開了胸膛,用自己全部的心和血,畫出一個個人們尚不能表達、卻又渴望理解的符號,他是真正的智者、明者。
後來者,用他所創的雜文、所用的筆法也為發揚他的精神繼續努力著,他們繼續著吶喊,但他們不可能達到魯迅那樣的高度,不僅是因為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還因為他所用的思想,那不是用表象的東西所能替代的,即使到了現在,他是不會固步自封的。他的「迅」在於真正的與時俱進,更在於最直接地揭示人最本質的、最隱含的東西。
想他的時候,是因為我們需要有擦亮眼睛的東西。

⑦ 我的偶像魯迅400字 初一作文 急~急~急

我的偶像魯迅

每個人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偶像吧!但是,我們心中的偶像卻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的偶像是明星;有些人的偶像是作家;有些人的偶像是科學家;還有些人的偶像是發明家…。說了這么多,我的偶像是誰呢?我的偶像是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魯迅。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他,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雖然,魯迅是個偉大的文學家,但是,我所敬佩的不是魯迅先生能夠寫出許多經典的小說,而是魯迅先生那種珍惜時間,能夠很好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在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中,有這樣的一段話: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是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的走去。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品德高尚珍惜時間的人,同時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一直印在我的腦海里,難以忘卻!

⑧ 我眼中的魯迅 作文 400字

一張瘦削的臉龐,透出剛毅與堅強;兩道犀利的目光,彷彿能刺透重重黑夜;一頭不屈的黑發,根根顯示出與惡勢力的不調和。這就是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評論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人稱「文思革」(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華蓋集》《而已集》等。
我眼中的魯迅是一個堅強、勇敢的人。魯迅十三歲那年,由於家庭變故、家道衰敗,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於挑起生活的重擔。到當鋪變賣東西,買葯,照顧家人等。在磨練中變得更加堅強。後來,他到南京,到日本學習等,都可以印證苦難是最好的老師。
我眼中的魯迅是一個熱愛國家的人。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專留學時,解剖課成績60分而受到日本人的懷疑,認為是因為老師露題了,這讓他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還有一次,他在幻燈片中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而一群中國人在旁邊看熱鬧的片段,精神受到了很大很大的打擊,從而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可怕,他棄醫從文,用文字來揭露國人醜陋的靈魂,討伐封建專制。我們都熱愛祖國,但我們關鍵要學習魯迅堅持正義勇於犧牲的精神。
我眼中的魯迅也是一個真實不假的人。他敢怒、敢愛、敢恨、敢罵、敢笑。不做欺心之事;不棄對前妻朱安的道德責任,更愛紅顏知己許廣平;呵護小弟周建人有加,而對不肖的二弟周作人強忍決裂之痛;既痛斥作威作福的「洋大人」和「假洋鬼子」;也真摯地感念跨洋的老師藤野先生的恩情。他的真誠不假,是我們有些現在的人沒有的。
在祖國母親倍受創傷的舊社會,正是他的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之語,使多少有志的青年聚集在這位先行者的周圍,跟著他的吶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冒著生命的危險,抱著永恆的信念引導了代代莘莘學子走上真理和正義的道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日本回歸中國,從壽老先生到藤野先生,從長媽媽到閏土,從孔乙己到阿Q,魯迅先生留下可他無限的歡笑與回憶。深深的抒情和吶喊,也許他曾彷徨,也許他曾犯下過許多的錯誤,但他永遠不怕改正錯誤。他在嚴酷的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時,以更為嚴酷,甚至可以說是近乎殘忍的態度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他是一個嚴格意義的真正的人!
我們應該繼續發揚魯迅的精神,因為他的成就是用堅毅築成的,像鋼鐵般的堅硬…

⑨ 魯迅先生來到了我的生活作文400字

純粹是偶然,在眾多的文學著作中,我獨獨愛上了魯迅的作品,並終日沉醉在他那作品裡。
第一次接觸到他的作品,書名是《故鄉》。《故鄉》里著重描寫了魯迅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比如釣蝦,晚上與小夥伴們一起看社戲。看完戲後,又去偷羅漢豆,煮著吃。還有就是與閏土一起看瓜刺猹……
我就像孩子不能沒有零食一樣,離不開魯迅的書。於是,魯迅的《朝花夕拾》、《狂人日記》、《吶喊》、《彷徨》等一本又一本的書在我的書櫃里安了家。我不再愛買漂亮的衣服、禮物,只是終日想著怎樣讓更多的魯迅作品來到我的身邊,並擁有他們。從現在起,我是寧可無零食,不可缺魯迅了。
同學評價我說:「你是整一個『書狂\'我笑笑不言。」對,我就是為魯迅的書而「狂」的。因為讀他的散文,可以拋卻一切外界的煩惱。有些人終日對電視或網路游戲沉迷,而對於我來說,一本魯迅的書,就是一部極有趣的電視或游戲。當你打開扉頁,看了開頭,就會猶如磁石般,被深深的吸引著。想知道,故事的結局;想知道,一個個謎團;想知道,書中的人物是否能善有善果……
遇見魯迅,愛上魯迅的作品,崇拜魯迅!

⑩ 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作文400字

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對於魯迅先生,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我讀過一些關於魯迅先生的文章;陌生是因為我對魯迅先生還充滿著許多疑問。比如: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我認為答案是嚴肅。因為魯迅先生的神情是嚴肅的,文章是嚴肅的,笑也是嚴肅的,同時也充滿著慈詳。從魯迅先生的「笑」和「文字」中讀出一份執著、固執和嚴謹,每一個文字都含著深刻的含義,耐人琢磨;同他本人一樣需要細細品味……
這也就是我不解的地方,為什麼魯迅先生的作品讀起來怪怪的?所以我一直避開這些文章,去讀曹文軒、去讀《草房子》。可是我發現這些文字蘊含了深刻的道理,而魯迅先生是不明說的,只有仔細品味,才能有所體會。
我覺得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有時會比較乏味,因為大多數文章都有著一樣的寫作風格,我知道是因為當時年代的原因,所以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有悲涼及對當時社會的不滿,有時讀了,讓人一籌莫展。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平凡而偉大;嚴厲而慈詳。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