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發的幽默故事
㈠ 魯迅理發的故事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魯迅理發
魯迅義無返顧地把辮子剪了。這在當時就像男人穿裙子一樣不可思議。但他面對嘲笑、譏諷、辱罵,依然我行我素。後來他甚至留平頭,他的發質堅硬,頭發迎風豎立,鐵刷一般,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帥呆酷斃了。
他懶得理發,而且往往一忙起來數月不理。朋友們開他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麼還不削一削?多難看!「魯迅一本正經地說:」噢!我掏腰包,你們好看!」後來實在看不過去了,才勉強去理一回。
有一次走進一家理發店,理發師不認識魯迅,見他衣著簡朴,心想他肯定沒幾個錢,理發時一點也不認真。對此,魯迅先生不僅不生氣,還在理發結束後極隨意地掏出一大把錢給他。理發師大喜,臉上立刻堆滿了笑容。過了一段時間,魯迅又來理發,理發師見狀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領。「精雕細刻」地做,滿臉寫著謙恭,不料理畢,魯迅並沒有再顯豪爽,而是掏出錢來一個一個地數給理發師,一個子兒也沒多給。理發師大惑:「先生,今天咋給這點?您上回……」魯迅笑笑:「您上回馬馬虎虎地理,我就馬馬虎虎地給你,這回認認真真地理,我就認認真真地給點。」
看過魯迅的照片,覺得並不是很帥,但魯迅對自己卻很有信心,一次英國作家蕭伯納見到他說:「都說你是中國的高爾基,但我覺得你比高爾基漂亮。」聽了這樣的「溢美」之言,魯迅幽默地說:「我老了會更漂亮!」這個老頭真是有意思極了
㈡ 魯迅理發的故事
魯迅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傳》。魯迅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裡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㈢ 兩姐妹剪頭發的故事
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腦,屏前屏後是我們心靈深處的一片凈土,網路是我們心靈棲息的港灣,從彼此心動的時候就伴隨著秒針的滴答而隔屏相望,屏前屏後彼此相互牽伴。
㈣ 短文題目叫《魯迅理發的故事》
馬馬虎虎的剪
隨意的給
認認真真的剪
一個子不少的給
㈤ 關於魯迅的幽默小故事。
1、魯迅去理發店,當時他穿得很寒酸。理發師看他一身窮酸,就對他很冷漠,理頭的時候也只是隨便糊弄下完事,但沒想到魯迅很大方的順手付了許多錢(大概是理發費用的幾十倍)。後來魯迅又去那家店理發,理發師對他恭恭敬敬,客客氣氣,一絲不苟的給他理發,理完發魯迅只給了他正常的費用,理發師有些詫異,心想不是挺闊的么?怎麼今天沒小費啊?魯迅察覺到,對他說:「上回你給我胡亂理發,我就給你胡亂付錢;今天你給我好好理發,我就給你好好付錢。」
2、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請作演講,魯迅也不例外。他演講時旁徵博引,妙趣橫生,常常被掌聲和笑聲包圍。有一次他從上海回到北平,北師大請他去講演,題目是《文學與武力》。有的同學已在報上看到不少攻擊他的文章,很為他不平。他在講演中說:「有人說我這次到北平,是來搶飯碗的,是『卷土重來』;但是請放心,我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話頓時引得會場上充滿了笑聲。
3、魯迅先生從少年時代起,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一生節衣縮食,購置了多冊書本。他平時很愛護圖書,看書前總是先洗手,書臟了就小心翼翼地弄乾凈。他自己還准備了一套工具,訂書、補書樣樣都會。一本破舊的書,經他整理後,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時不輕易把自己用過的書借給人,若有別人借書,他寧可另買一本新書借給人家。
4、魯迅晚年來到上海專事寫作,50多歲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靜更深魯迅在寫作,外面的貓不停地叫,屢屢打斷他寫作的思路,魯迅隨即拿起手邊的五十支裝鐵皮的香煙罐,對著可惡的貓一一發射。
㈥ 剪頭發的搞笑故事
看過宰相劉羅鍋嗎?裡面有一段一個理發學徒經常用摑東瓜皮來練習理發,每次老闆娘叫他他就把刮刀插到東瓜上,有一次來人理發正刮著,老闆娘又喊他,他又習慣性的把刀直接插到了那人的後腦勺!
㈦ 《周總理理發的故事》
《周總理理發的故事》
北京飯店理發部,有個李師傅。李師傅經常給周總理理發。
有一次,由於總理有外事活動,需要去迎接外賓,所以打電話讓李師傅來家理發。
李師傅給總理理完發後,就開始刮臉了,可是,刮到下頦(k5)時,總理突然咳嗽,一下子碰在刀刃上,臉給劃出了一個大口子。李師傅見此情況,很著急,臉都紅了,忙說:「總理……我,真對不起您!」
周總理笑了笑,扯住李師傅的胳膊說:「老李啊,這怎麼能怪你呢?都怪我咳嗽沒跟你打招呼嘛!」
說著,總理和李師傅都笑了。
又過了一個月,總理親自到理發部理發了。這天,李師傅見總理眼睛裡掛著紅絲,知道他為國家大事日夜操勞,實在太疲勞了,趕忙把躺椅放平,讓總理躺下,一邊理發,一邊讓總理休息。李師傅心裡想:「就是睡上一小會也好啊!」
李師傅輕輕地、慢慢地理呀理呀,突然,總理醒了。總理看了一下掛鍾,催促李師傅說:「快點,該收攤子了!」
李師傅以為總理有急事,就問:「怎麼,總理還有外事活動嗎?」
「不,不!」總理笑了笑,卻用手指著李師傅的肚子說:「你該去吃飯了,你看,時間不是到了嗎?」
總理的話,說得李師傅心裡熱乎乎的。
李師傅一直給總理理發,他沒想到這1976年竟是自己最難忘的一年。
又有一段時間總理沒有理發了,李師傅找到總理的秘書,對他說:「請你告訴總理,再忙,也得理個發呀!」秘書把信捎走了。李師傅耐心地等啊等啊,誰知等來的竟然是總理去世的噩耗。
李師傅哽咽著為總理修整遺容。他哭著說:「總理啊總理,我在你身邊待了27年,可惜臨終前沒有來得及給您理理發、刮刮臉呀!」
總理秘書說:「年前,你的信捎到了。可總理講:老李給我理了二十多年發,看到我病成這個樣子,也一準會難過的,就不必了。請轉告老李,我謝謝他……」
周總理為人民操勞一生,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別人。
(7)理發的幽默故事擴展閱讀:
1、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麼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麼好處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解釋成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2、1934年10間,正當蔣介石反動派集中兵力向蘇區發動瘋狂「圍剿」的時候,周恩來同志從瑞金飄過於都楂林鄉,住在雇農張慈福家裡,環境異常艱苦。他的身體很差,但仍然夜以繼日地帶病堅持工作。
警衛員們很為自己首長的身體健康擔心,總想給他弄點有營養的東西吃,但一則伙房搞不出什麼好菜,二則周恩來同志不答應。眼看著自己首長的身體一天天瘦下去,他們的心裡感到比刀割還疼。
有一天,上級發下了津貼費。大夥兒便計議,無論如何也要買點好吃的給自己的首長補補身體。他們聽說冬瓜燉雞營養高,就去老鄉家買來一個冬瓜和一隻雞。他們留意地殺了雞,扯去雞毛,把雞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燉。
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思來同志的房裡。一股肉香撲鼻,周恩來同志以為這是警衛員向有關方面個性要來的,便對他們說:「這是哪裡來的同志們要明白,越發在艱苦的時候,越發要堅持原則,絲毫也不能特殊呀!」「不,這不是領來的,這是用我們自己的津貼費買的廣大夥趕快向他解釋。
周恩來同志聽了,沉思了片刻,然後用一種親切的口氣說:「好吧,既然買來了,就把張慈福父子倆也請過來,我們一齊聚餐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周恩來
㈧ 跨文化理發的故事概括
跨文化理發的故事,是指各國的文化不同,所以理發的種類,以及理發的觀念都有所不同。
㈨ 魯迅理發的故事閱讀答案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你
不能從人的衣著,外貌去判斷別人的社會地位,這十分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