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負擔感悟
❶ 讀書有哪些益處
讀書可以使人更充實、豐富,有知識,使思想訓練,境界提升。閱讀面一定要廣,要不斷擴大。保持一生的閱讀習慣。不斷進步,終生學習。大學畢業後仍要學習。
一生中都要不斷豐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無止境的。人生應有意義,有價值。要學會自主學習。讀書和沒讀書肯定是不一樣的,境界會不同。
(1)哲理故事負擔感悟擴展閱讀
讀書故事
宋朝的程顥非常喜歡讀書,他把古代經典圖書背得一絲不差,還涉獵了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等門類圖書。弟弟程頤則不喜歡讀書,經常跑到外面玩耍。一天,弟弟從山上玩耍回家,有點悶悶不樂,哥哥發現後,詢問弟弟為什麼煩惱。
程頤從口袋裡掏出幾只翠綠的鳥蛋來,決定考考兄長:「哥,你平時總說有知識的人,不出門就能知道天下大事,那麼,我問問你,你知道這是什麼鳥蛋嗎?」程顥看過鳥蛋以後,語重心長地告訴弟弟:「這叫丁郎蛋,是丁郎鳥在檀香樹上用靈芝草做窩,生出的鳥蛋。
咱們趕快回去,這樹、這鳥窩都是珍寶。」只是,程頤玩得痛快,根本不記得樹長在哪裡,他對哥哥的學識淵博佩服地五體投地。從此以後,程頤不再出門玩耍,發奮苦讀,終於成為歷史上有名的知識大師。
❷ 讀了托爾斯特的哲理故事《負擔》有什麼感受
有兩個農夫在街上找食物,他們一個聰明,一個愚蠢.當他們發現街上有很多羊毛,便一人拿一捆.他們繼續往前走,看見了一些布匹,聰明的農夫把羊毛扔掉,拾起布匹,愚蠢的農夫一點也沒有要.他們繼續往前走,看見了很多銀器,聰明的農夫把布匹扔了,拾起銀器,愚蠢農夫又什麼也沒要.他們繼續走著,看到有許多金子,聰明的農夫把銀器扔了,拾起金子,愚蠢農夫還是什麼也沒要.他們在回家的路上下了一場大雨,愚蠢農夫的布匹全部濕了,只能都扔掉;聰明農夫卻因為得到金子而富裕起來。
感悟:人不能目光短淺,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而忘了今後的發展.還要時常變化,不能只針對一種事物.
❸ 高分求一個能講15分鍾的有哲理的故事
飛越大山的歌--叢飛
叢飛(原名張叢飛),男,35歲,黨員,深圳市義工聯藝術團團長。
1969年10月,叢飛出生在遼寧省大窪縣田莊台鎮。因家庭貧困,初二時輟學回家。後歷盡千辛萬苦四處拜師學藝,被著名歌唱家郭頌收為關門弟子。
1994年10月,叢飛來到深圳。憑著他出色的藝術才華,很快成為一名深受深圳觀眾喜愛的知名
演員,先後獲得20多個國家級、省級藝術獎項。
1997年,叢飛加入深圳義工聯。11年前的一次義演改變了他的人生,從此他以奉獻社會為快樂、以奉獻愛心為己任,以最大的努力幫助別人。十多年來,為社會公益演出300多場,義工服務時間3600多小時,無私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達146人,認養孤兒32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先後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深圳市五星級義工"。
他先後二十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山東等貧困山區舉行慈善義演,走時不但捐光了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錢物,有時還向隨行的朋友借錢捐助,有幾次甚至連身上穿的衣服都脫下來捐了。
貧困女孩王維珊從小體弱多病,但成績優異。叢飛每年給她寄去1500元的學費,還給她的家裡寄去600元的生活費。
晏語輕輕是叢飛4年前認下的"女兒"。2005年1月26日,病重的叢飛讓妻子買好往返機票,把她從貴州接到深圳過春節。還帶著她去醫院檢查身體,發現她患有肝炎又親自照顧她服葯,後又送葯送錢讓她回去後繼續治療。
他每個月還要跑幾次書店和郵局,給孩子們購買和郵寄課外輔導資料、英語磁帶等學慣用品。在湖南漢壽,叢飛掏10萬元建起了"叢飛助學基金"。
了解叢飛的人都知道,他的很多演出都是義演。一些人說他傻,可他卻說:"能為社會有所奉獻,也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1998年8月19日,正在外地參加商業演出的叢飛接到深圳次日舉辦"情系災區抗洪救災"大型義演的電話後,立即自掏腰包買機票返回深圳,還把自己在外演出所掙的2萬元全部捐了出來。有人進行過統計,僅在1998年,叢飛在各類義演中為公益事業籌集到的資金就高達一百多萬元。
2003年3月,從貴州助學歸來的叢飛在為希望工程義演的晚會上,演小品假裝滑倒而摔裂了尾椎骨,醫生再三警告要卧床休息15天,可叢飛在15天內又連續義演6場。
2005年1月,叢飛抱病參加了為東南亞海嘯災區的6場賑災義演。那時,叢飛已經患上了胃癌,連食物都已經難以下咽了。然而,他還是以頑強的毅力堅持演出,還將用於治病的1.5萬元錢捐了出去。
叢飛的家儉朴得令人難以置信,經濟狀況時常捉襟見肘。2003年,為了在開學前籌齊助學款,只好從親朋好友處先後借了10萬元。2004年7月,當叢飛如約來到貴州給孩子們送學費時,已經背上了17萬元的債務。
2005年5月17日,叢飛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卻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留下3個療程的化療費用後,拿出2萬元錢捎往貴州織金縣貧困山區。並深情地說"如果命運再給我5年的時間,我會兌現向孩子們許下的諾言,會用更多的愛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