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書籍讀後感200字
1. 名人故事讀後感
每次聽貝多芬的《英雄》、《命運》交響曲及第九交響曲等名曲,都情不自禁為之動容,隨著旋律的起伏而感動震撼不已。這對我這種幾近音痴的人來說是極少見的。我便一直驚異於何以一個失聰之人竟能創造出如此奇跡,及至讀了傅譯名著之一《貝多芬傳》才明白其中曲折。
貝多芬的一生可說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這些還都不足以摧毀他,他最大的痛苦——是孤獨。看過他畫像的人,都不禁從那逆立的亂發,令人震懾的目光推斷其性格:孤僻冷峻,憤世嫉俗。而事實上不然。他慈悲,熱烈,比任何人都熱愛自然,渴望與人交往,熱愛世界和人類。然而,卻恰恰是這種美德深深加劇了他的痛苦;自從發覺開始耳聾,他就不得不選擇了遠離人群而獨處,他不願看到別人憐憫的目光。這種被迫和人類分離的孤獨是他最最無法忍受的。他就在這樣強烈的矛盾中苦苦掙扎,受著身心雙重的煎熬,幾度差點被擊垮。32歲那年甚至連遺囑都寫好了。
看他的遺囑時,我竟產生一個念頭:對他自己來說,如果那時真的去了,那可能反而快樂些。至少使他免受日後無窮無盡的苦難,面對殘酷的命運,用他自己的話說「把我從無窮的痛苦之中解放了出來。」(只是對人類將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是的,假如他稍稍自私些,他定會就此撒手歸去,擺脫一切愁苦。但是,他偏偏渴望痊癒,偏偏希望「可憐的人類」快樂幸福。於是,這天生的性格給予他無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脫同時拒諸門外,又開始了苦難的歷程。當痛苦與日俱增,積聚到無法承受時,就如潮水般傾瀉而出,成為一部部偉大的作品,他的血與淚的結晶。
耳聾,對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的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自己,而且為著人類,為著「可憐的人類」!沒有如此熱烈、慈悲的胸懷,他便可少受些苦楚。而他用被自己這種天性大大加劇的痛苦換來了人類的歡樂,這就是英雄的犧牲,多麼悲壯的偉大!
英雄,本身就註定要承受超乎常人的苦難。正如孟子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似乎已成為古今中外一條不變的真理,又是多麼殘酷和無奈!人類每一偉大成就的誕生,都必然要有個人的犧牲。凡想成就大事的人,該緊緊牢記這一點吧。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這——就是巨人的不朽!當我們感受「英雄」的豪壯,聆聽「命運」的叩門,並在「第九交響曲」末合唱中歌頌歡樂時,不要忘記,這是不朽的巨人——貝多芬「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2. 名人故事讀後感
紹興名人故事讀後感
翻開它,八十三位名人,八十八個故事,彰顯成先賢的精神風范。合上它,就能在腦海里留下美好的回憶。這就是使人愛不釋手的一本書----《紹興名人故事》。
這是一本有學問的故事書:這一篇篇有智慧的故事,那每一篇的故事裡都蘊藏著無窮的力量。在一片故事的珍珠盤里,我最喜歡那顆閃閃發亮的珍珠:一篇關於竺可楨的故事--學到終生。
一九七四年春節,已八十四歲高齡且重病在身的竺可楨躺在床上,發出一陣陣咳嗽聲。但當他聽到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擔任研究員的外孫女婿汪容的聲音後,就讓他進來給自己繼續講關於國際理論物理研究的一些前沿課題。汪容講起來,可是竺可楨戴上了助聽器還是聽不清,他則著腦袋,慢慢地身子跟著歪了,額上由於病痛冒出了一層層汗珠。汪容看到外公這個樣子很難過,勸說竺可楨休息一下,可竺可楨似乎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堅持要汪容把這一次的講課內容記下來,對他說即使自己離開了人世,也一定要做一個明白人。兩個星期後,竺可楨已到了彌留之際,但他還是明白無誤地記錄了當天的氣象,第二天便告別了這個世界。
竺可楨是我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他三十八年對每天天氣和物候的日記記載無一間斷。那「學到終生」這永垂不朽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以及衷於事實的理念在世間流傳。
紹興是一片古老而富含深厚文化的土地,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越王句踐卧薪嘗膽,愛國詩人陸游臨終示兒,到近代鑒湖女俠為報效祖國而英勇就義,竺可楨的學到終生等等,紹興培育了一批批志士仁人、英雄豪傑。數不清的名人像一顆顆夜明珠,撒遍和照亮了中國的大地。讀了<紹興名人故事>,使我感觸很深。細細品味紹興名人故事,如同品味紹興老灑,這一陣陣灑香飄入鼻孔,沁人心脾......竺可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由此我想到了在生活中,有些人稍有一些感冒,就躺在床上不思學習和工作。更有甚者,有一部分人,不想好好工作,怕吃苦受累,幹活挑三揀四,通過各種不法手段總想不勞而獲,沒有理想和信念,沒有目標,碰到一點困難就退卻不思進取。想想我們紹興的名人,想想竺可楨,拖著重病的身體還堅決要求外孫女婿給自己講課,還堅持每天記日記,我真感到慚愧。
如果我們都能學習竺可楨的精神,發揚紹興名人優良傳統,特別是我們學生,從小做起,將來學有所用,成為一名優秀的紹興人,為紹興的美好明天打好堅實的基礎。
讓我們細細品味這本優秀的書吧!學習一次次的智慧,學會永遠的堅強!
3. 名人故事讀後感400字
假期里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叫《名人成長故事》的書.它以通俗簡潔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著名人物的身世和經歷.使我明白了怎樣做人和學習.
在《名人成長故事》中我認識了曠世奇才---諸葛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天才畫家---凡.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樂之子---冼星海.
洗星海,廣東省番禺人,出生於澳門,是我國現代傑出的作曲家.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一個船戶家庭.他是個遺腹子,母親帶著他經過無數次求學和刻苦努力終於成為著名音樂家.
像冼星海這樣奮斗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經過自我學習而成功的.在我的快樂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事例.
記得有一次,我約一位同學到圖書館借《淘氣包馬小跳》.到了約定時間了,我已到了約定地點,我放眼一看,四周連個人影都沒有,我不禁生起氣來,心想:這壞傢伙,明明說好1:30分到圖書館去,都不來,氣死我了,真是個不講誠信的傢伙,以後不跟他玩了!想到這里,我便去看自己的書了.當我借完書正准備回家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我的面前,原來是他!我想,看得這么津津有味,連約定時間都會忘記了,肯定是在看漫畫.我上前碰了碰他,沒反應,看得這么入神啊!我看了看他閱讀的那本書的名字叫《讀名著.學語文》,我吃驚了,他竟然在看歷史書,連他都這么認真看書,我更要認真了.我沒打擾他,自己埋頭看起歷史書來.
宋慶齡曾經說過:「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是啊!無任是誰,只要刻苦學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以後要每天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積極參加課外班和讀課外書!
4. 中國名人故事《狄仁傑》讀後感200字
寒假裡我看了好多書,當一看到《神探狄仁傑》這本書時,我就喜歡上了,因為我很喜歡看偵探小說,所以書一拿到手,我就立馬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一翻開書,最先看到了這兩行文字:本書精選八篇狄仁傑探案故事,篇篇精彩紛呈,處處引人入勝。這句話使我對這本書的印象更好了。
看著看著,我被裡面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隨著情節的發展,故事不斷地埋下一些懸念,也不斷地出現新人物,人物關系和情節是錯綜復雜,需要我不斷地理頭緒,細細思考,因為是兒童讀物,篇幅顯得比較精簡。
我覺得《鐵釘案》這篇探案故事是這本書中最精彩、最懸乎的,結果是最令人難以想像的。一開始,當讀到「葉記筆墨店」的葉彬、葉泰兄弟急急忙忙來衙門報案,說他們的妹妹被人殺死在家中的床上。狄仁傑連忙帶上參軍洪亮、助手陶甘迅速前往案發現場。這里,我體會到狄仁傑是個很關心老百姓,很負責任的大偵探!
當讀到《鐵釘案》里「狄公無奈,命人將棺材重新釘好下葬。這一下更加激怒了陳寶珍,哭罵聲一聲蓋過一聲。在場的民眾也都十分憤怒,齊聲辱罵狄公,要狄公辭官滾蛋。狄公只得灰溜溜地返回州衙,閉門思過。」時,我想狄公真是一個好官,一有對不起老百姓的
時候,就會反思、閉門思過,可見他這個官做得很好,以老百姓為先,處處為百姓著想。
當讀到《五朵祥雲》「亭閣樓中有一張桃花木細雕小方桌……」時,我覺得狄仁傑不僅僅是關注細節,而是面面俱全。
當我讀完《朝雲觀》這篇精彩小說後,我想:古代人的思想真是古怪啊,有時為了爭奪錢財和美人而不惜一切代價,真是心狠手辣!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案件真都是撲朔迷離,這狄仁傑大偵探真是神機妙算啊!
5. 堅強人的故事讀後感200字
選擇堅強
——《我和世界不一樣》讀後感
看了《我和世界不一樣》我知道了什麼叫堅強!力克生於澳洲,天生無手無腳。他曾絕望地想要自殺,但他最終選擇了堅強。於是他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人生,努力不懈地練成了自己穿衣服、吃飯、打字、游泳、騎馬、釣魚、開快艇,甚至打鼓……結果今天他活得非常精彩,並周遊列國,給萬人帶來希望,成為別人的激勵。
生命里最大的障礙並非來自環境,而是來自內心的恐懼、軟弱與放棄。要戰勝這障礙就要擁抱堅強!從力克身上我又找到自我價值的力量。我要與堅強相伴,笑對未來人生。
6. 名人勵志故事讀後感200字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ω ̄=
《名人傳勵志故事讀後感600字》
翻開了名人傳第一頁,就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視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類踹不過氣來。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裡面主要介紹了三個苦難英雄,他們分別是19世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
其中最任我感動的人物是貝多芬,貝多芬小時候很痛苦,他父親想把它當成神通來炫耀,所以他父親使用暴力來讓貝多芬學習,小小年紀的他,還要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但不幸的事,那些悲劇依然在他家上演,貝多芬16歲多的時候,他慈愛的母親不幸患肺病死,他的父親又成了揮霍的酒鬼,導致他性格古怪,脾氣暴躁,但不過由於他勤奮的學習和音樂的天分,他馬上出了名氣,正當他沉醉在音樂幸福當中,悲劇又上演了,不幸的是又來了,他每天日日夜夜的創造著新的音樂時,卻換來的事令人深惡痛絕的病痛,他耳聾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耳朵是很重要的,他的耳朵聾了,這個打擊太大了,讓人無法接受,而他還是堅持了下去。
貝多芬他一生有很多的不幸,然而他卻成功了,這是很出人意料的。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許多不幸都發生在他身上,世界沒有給他快樂,他卻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歡樂給世界。這就可以換來一句箴言:「用痛苦換來快樂」。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很多精神,他不向困難低頭,也沒有被金錢收買,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清醒的領悟。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永恆的精神光芒!
還有更多勵志故事(http://li.xiulibbs.com/ligushi/)喜歡請採納哦。
7. 100個名人故事的讀後感怎麼寫
今天,我讀了《100位名人成才故事》這本書,裡面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喚醒國人靈魂的文學鬥士——魯迅。
魯迅原名叫周樹人,出生於1881年,直到1936年去世,他是現代文學家,也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魯迅誕生在紹興城一個封建家庭里,他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教育,很早就開始讀書。12歲的時候,魯迅進了紹興有名的「三味書屋」學習。老師壽先生非常有學問,對學生的要求也非常的嚴格。它規定學生們月底要背出一個月中讀過的書,年底要背出一年中讀過的書,背不出來的就要受嚴厲的懲罰。在老師的指導下,魯迅學習進步很快。
魯迅很孝順,也是一個尊敬老師的人,有一次他的父親病倒了,為了給他父親治病,他每天都要去葯店抓葯,還要承擔許多的家務活。有一天早晨,他因為幫母親做家務事,所以上課遲到了,受到了壽先生的批評。為了提醒自己以後不再犯這種錯誤,魯迅就在書桌右下角刻了一個「早」字。從此,魯迅每天就更早的起床,,幫母親把家務活做完,然後按時上學,再也沒有遲到過。
魯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文學創作為武器進行「文學革命」的文學家,他清醒的戰斗精神喚醒了無數的「民族魂」。
讀後,我覺得魯迅真的很偉大,他寫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我都看過了,寫得非常好,《狂人日記》幾乎轟動全球,而《阿Q正傳》則是他寫的所有小說中最傑出的作品。我覺得我應該像魯迅一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8. 關於名人故事的讀後感300字
名人故事讀後感
懸賞分:10 | 解決時間:2009-8-30 13:40 | 提問者:283246482 | 檢舉 例如:
雷鋒故事的讀後感
名人故事不是一本書,而是他的故事,讀了他的故事的讀後感
馬上開學了 謝謝!!!!
400字左右
最佳答案 願雷鋒精神永放光彩!這是我看了《雷鋒的故事》這本出自內心的真實感受。雷鋒同志是一個普通的汽車兵,然而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業績。他把遠大的理想和日常工作、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用共產主義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言論和行動,表現出了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的廣闊胸懷和高尚情操。
雷鋒同志的人生道路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在人生富有意義的轉折中,他毅然選擇了正義,選擇了真理,選擇了共產主義。雷鋒熱子黨、熱子祖國、熱子社會主義,堅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觀。我覺得他一生最突出的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是毫無損人利己之心、自覺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雷鋒同志所做的一切好事都是從共產主義這個角度為出發點的。無論在什麼崗位,雷鋒總是這樣說,這樣做:「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朴實的話語充分反映了一個革命戰士一切服從黨安排,一切從革命利益出發的共產主義崇高品質。最能表現他這種精神的是發生在新兵分配工作時的一件事:雷鋒正要隨部隊前往運輸連,部隊指導員命令他先去部隊臨時組織的演出隊表演節目,這樣可以加深軍民魚水情。雷鋒出於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來到演出隊。但是因為雷鋒有一口濃重的湖南腔,怕影響演出效果,他主動請求擔任演出隊的後勤工作,把節目讓給其他人。讀到這里,我被雷鋒這種以大局為重,甘心情願做無名英雄的精神所感動。
偉大出自平凡,崇高寓於平凡。我們青少年學習雷鋒,就要像雷鋒同志那樣,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萬丈高樓起於壘土。」雷鋒經常幫助有困難的群眾,把田大娘當做自己的親生母親來孝敬、子戴。雷鋒同志自己曾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感人肺腑的語言能不使人流淚、使人心靈震動嗎?雷鋒同志善於從平凡的小事做起,走一路,好事做一路。難怪群眾稱頌「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毛主席曾經說過:「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雷鋒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民做了一輩子好事。在他犧牲的那一天,他還盼望著去看看田大娘,再為鄉親們做好事。董必武賦詩贊揚雷鋒說:「所做平凡事,皆成巨麗珍。」我們這一代應像雷鋒那樣,滿腔熱忱、堅持不懈地做有益公眾的平凡小事,用共產主義思想的瑰麗珍珠,鑲嵌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廈。
一個時期,有些人認為「雷鋒精神已過時了」。然而,在事實面前,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說法是錯誤的。在3月4日——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紀念日前夕,團員青年們正在街上為群眾義務服務。城河路兩旁到處都是為群眾義務修理自行車、家用電器、理發、燙衣的青年們。街道的四周一隊隊紅領巾揮動著手中的掃帚,正在熱火朝天打掃馬路,潔凈的街道在他們腳下延伸。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們的隊伍。在新中國,有多少雷鋒式的炎黃子孫,他們發揚了雷鋒的光榮傳統,做一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星星!
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在四化建設的旅程中,雷鋒精神之花已在我們這一代身上重綻笑臉。讓我們把雷鋒這種「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的精神作為一種精神財富流傳後世,發揚光大,為祖國——這個五彩繽紛的百花園增添一分春色
9. 名人成才故事 讀後感100字
讀《100位名人成才故事》有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100位名人成才故事》的書,它對我的影響非常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100位名人成才的故事,這些人之所以能成為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是因為他們都具備刻苦學習、忘我工作的精神。比如電學之父法拉第,它是一個不怕失敗、百折不撓的人。為了「轉磁為電」,他常把銅線和磁塊裝在衣袋裡,只要一有時間,或者想到新的辦法,就趕緊拿出來擺弄,雖然經歷了多次的失敗,但最終他還是找出了「轉磁為電」的方法。還有勤奮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他小時候家境貧寒,但她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長大後,他勤奮鑽研、刻苦讀書,終於發現了造福人類的新元素—鐳。
晚上,我閱讀了《〈名人成才故事一-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誕生於敘拉古城,他發出驚天動地豪言壯語「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令人佩服!!
書中講有一次阿基米德到海邊散步,忽然想起一道數學題,他順手撿起了一個小貝殼,在沙灘上演算起來,一直演算到天黑了才回家。這種勤奮鑽研的毅力,讓我想到自已,平時在學習中碰撞到問題,要麼不願做,要麼馬上問媽媽,對比後很慚愧。
阿基米德隨著歲月的推移和知識的增長,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解決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古希臘聞名的大智者。歐洲地中海有一位國王,懷疑皇冠不是純金的。請阿基米德來辨別,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了很多時間,也是一籌莫展。有一天洗澡,當身子全浸入水中時水盆里的水溢出來,這種現象讓他很奇怪,他反復站起來又站下……突然他眼睛一亮,大聲喊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回到王宮,讓國王取出一塊和皇冠一樣重的金子,依次把金子和皇冠放在同樣大小滿水的罐子內,當水從罐子溢出時,用盆子接住,最後兩個盆子中的水一比較,皇冠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定律。說明阿基米德是一個愛動腦筋,觀察認真思考的學生。
看了這篇文章,我的收獲是:要學習阿基米德對學習認真、勤奮、刻苦、有毅力,改正自己沒有耐心和粗心的壞毛病。
我們大家現在的生活很優越,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刻苦讀書,學習名人那執著頑強的性格、堅持不懈的精神,不能遇到一點兒困難就退縮,要迎難而上,做一個堅強不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