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個故事的故事有感
① 讀《諾貝爾的故事》有感 感多一點
著名的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33年生於瑞典,他一生中發明了炸葯和雷管,在許多國家辦了很多公司,死後,他立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用來獎勵科學領域的先驅和成績卓越的和平戰士,這就是著名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從小多病多難,但是腦子活絡,善於與人打交道,很有經商頭腦,所以,在他17歲那年,孤身一人遠赴歐美游學。他一直專心研究硝化甘油,從初識到馴服,再到實業遍天下,諾貝爾從一個年輕單純的帥小伙到一個成熟穩重的大男人。1857年,諾貝爾因發明煤氣表得到他自己的首項專利權;1863年,得到瑞典的硝化甘油專利證;1865年,得到年,發美國的硝化甘油專利證;1867年,發明的雷管得到英國的第1345號專利證;1875年,發明了炸膠;1887年,發明「巴里斯梯」無煙炸葯;1886年,諾貝爾炸葯托拉斯有限公司開始營業。
有一次,諾貝爾的場里發生了一場悲劇:硝化甘油突然爆炸,炸死了他的二哥,兩個工作人員和一個不幸的路人,那時,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人都議論紛紛,大家都說諾貝爾故意不讓世界和平,靠殺人來賺錢。除此之外,諾貝爾還有一段十八年的愛情,那是他和一個賣花姑娘的一段愛情。後來,諾貝爾公司災難重重,面臨著破產的危機,諾貝爾想盡一切辦法,終於讓公司恢復了正常。這個時候,諾貝爾的年齡已經不小了,身體也不是怎麼好了,他開始設立自己死後的遺囑,他將自己所有的遺產都獎給了科學領域的先驅和成績卓越的和平戰士,並指定了發獎的單位和人。1896年,諾貝爾在義大利聖雷莫的別墅中與世長辭,他死後,他的兩個侄子幫他完成了在遺囑中寫著未完成的心願,順利得把諾貝爾獎金獎給了為人類作出貢獻的人,一直到現在。
我們不是要學習諾貝爾搞發明、研究,而是要學習他那種精神,那種不怕輸,不怕累的精神。他為了他的發明、研究,寧肯終生光棍,整天東奔西跑。我們跟他比起來,要幸福得多。他小時侯就出國自生自立,我們就整天坐在家裡,不是上課,就是玩耍,也不用自己搞發明、研究。正因為這樣,我們就更應該要好好地珍惜這種生活。
② 寫一篇作文題目是讀《魯迅的故事》有感(就是讀後感)
今天,我在家裡閑著無聊,就想到看一些課外書吧!於是,從書架上拿出一本<<魯迅的故事>>.魯迅,是我最敬佩的一個人,那麼,這本書中,會寫他的哪些故事呢?我真有點迫不及待了,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每到讀書的時候,學生們都放開喉嚨大聲朗誦.而魯迅的讀書方法卻與眾不同,他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熟讀深思,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其他同學背一本書需要一個月,而魯迅用這樣的讀書方法20天就能背得滾瓜爛熟."讀到這里,我不禁深感慚愧,想想自己平時朗讀背誦的時候,不也是死記硬背嗎?讀書,不一定要硬塞,應該掌握一些方法,靈活地運用.這樣,我們可以節約多少時間呀!看了魯迅先生的讀書方法,我想,應該改改了.
當我繼續讀下去時,眼前突然出現幾本書的名字,<<聊齋志異>>,<<三國演義>>......再仔細一看,噢,這才知道,這些書都是魯迅先生用平時攢下的零花錢買的.這些書,魯迅先生是利用了課內外的時間博覽的.魯迅先生不僅愛看書,他更愛護書,他每次去買書時,都會檢查書是否有破爛,如果有破爛他就會去書店把書換一本好的。回到家,他還會把書用書套包起來,重新裝訂,這樣書才能保存得更久。還有,魯迅先生他從來「臟桌子不放書,臟手不翻書。」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的確學到了不少的知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讓我獲得了無窮的財富!
③ 讀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感受
東漢末年,由於朝廷腐敗,使得引起了有名的「黃巾起義」。這時,出現了一個人,他就是曹操。這時的曹操心地善良,為了給人民除害,向暴君董卓發起多次地進攻。熱情對待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為人民排憂解難。我認為,那時的曹操是英雄。但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曹操也有許多缺點,董卓死後,他憑著在朝廷上的地位,消滅了許多軍隊,試圖統一漢室,對手下存有疑心,使得許多人對他不滿,此時的曹操不再是以前見義有為的英雄了。最後,曹操由於驕傲自大,在赤壁之戰中殘敗而歸。爾後,他又忘恩負義,聯合東吳攻打荊州,殺害了救了他許多次的關羽。那時曹操就是名副其實的奸雄。最後,因不相信華佗,把人們稱為「神醫」的華佗殺害了,自己也因病而死。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曹操的死亡也是驗證這個道理。
1.空城記
興平二年(195年)春天,緩過氣來的曹操再次親率軍攻打呂布,迫使呂布後退。夏天,呂布反撲,在半路上遇到了曹操的伏兵,大敗而逃。曹操對呂布首次取得了重大勝利。敗退中的呂布與陳宮部會合,聚集到一萬多部隊,轉身又來戰曹操。曹操大膽的採取了「空城計」虛張聲勢,呂布不敢貿然進攻。曹操連夜調回了大量的部隊。而呂布知道曹操昨天的舉動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第二天一早便主動進攻。結果曹軍伏兵大出,大敗呂布。呂布連夜逃走,放棄了兗州,投奔劉備。在這場戰爭中,曹操的表現非常出色,他在連續失敗中沒有氣餒,屢敗屢戰,以燎原烈火一樣的瘋狂熱情激勵出了全軍的鬥志,雖然身處逆境,但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呂布,最終取得勝利。
(這個經過考證,確實是曹操的,當時有一個叫郭沖的人十分崇拜孔明,所以才編出了諸葛亮的空城計,這個也有疑惑,不過的確發生在曹操身上,確有此事。)
2.官渡之戰
東漢建安五年(200),曹操統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東漢末年,豪強擁兵割據,逐鹿中原。時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自恃兵多糧足,圖謀相機消滅僅據兗、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衰紹率精兵10萬南下。在此之前,曹操為避免腹背受敵,已先擊潰與衰紹聯合的劉備,並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聲東擊西之計,於白馬(今河南滑縣境)擊斬衰將顏良,敗衰軍。衰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改分兵進擊為結營緊逼。兩軍對壘於官渡,相持數月。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昌(今河南許昌東)。謀士荀彧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衰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曹操納其言,派兵襲燒衰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衰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衰軍,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衰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余,衰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衰紹則從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3.赤壁之戰(這個特別長,自己壓縮壓縮把~~)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於禁、樂進駐兵許都附近,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餘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天下。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省)不戰而降於曹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後佔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賈詡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理會他的建議。曹軍的作戰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
④ 讀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後,你有什麼感想
讀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後有感
昨天,我們學習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我感觸很深。
文章主要寫了山谷中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村裡有十幾戶人家,他們常常去山上砍樹,然後用木頭蓋房、造犁......就這樣,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還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具......隨著樹木的減少,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的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何處了。
在生活中,我發現還有許多物品是用木頭做的,比如:嶄新的衣櫃、精美的書桌、舒適的床......這么多物品都用木頭做,那麼要砍伐多少棵樹木呀!我想用鉛筆舉個例子:每天,在我們班的課桌底下都能看到許多鉛筆,在老師的講台上,又放著許多不知名的鉛筆。如果我們每天都丟一枝鉛筆,那一個月要丟幾十枝鉛筆,一年又要丟失幾百枝鉛筆啊!如果每人都珍惜這一枝枝鉛筆,那這個社會還要砍伐這么多樹木嗎?我還想對製造鉛筆的叔叔阿姨們提個建議:用別的材料來製造鉛筆,比如自動鉛筆,可是,現在自動鉛筆的質量不太好,我希望能造出質量好點的自動鉛筆來供大家使用。
樹木帶給我們清新的空氣,為我們抵擋外來的噪音,我們應該愛護樹木!
⑤ 讀革命英雄故事有感 600字擇優文{讀一篇的}
假期里,我看了《革命英雄的故事》這本書,書中描寫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英雄們的光榮事跡,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被捕之後,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面色不改,寧死不屈。這些英雄人物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堅貞不屈,傲骨凌霜的江竹筠。小說《紅岩》中江姐的原型就是她。
江竹筠十歲的時候就到襪廠當了童工,後來到一所學校邊工邊讀,抗日戰爭暴發後,就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8年春,她的丈夫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她勇敢地接替了她丈夫的革命工作,6月因叛徒出賣而被捕。
在一次審訊中,特務拿來一把特製的四棱筷子,用力夾在江竹筠的幾個手指間。大汗淋漓,疼痛難忍的江竹筠使盡全身力氣喊道「你們可以整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我說出組織,永遠辦不到!」幾天後,江竹筠傷口未愈,特務分子又用竹筷子猛夾她的手指,看她還是不說,就殘酷地把竹簽子釘進她的指尖,竹簽撕裂著血肉,可江竹筠斬釘截鐵地喊道「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的意志是用鋼鐵做的!」然後就疼痛地暈了過去。
為了讓江姐開口。國民黨軍統用盡了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等酷刑,簡直到了慘絕人寰的地步,江姐被折磨的皮開肉綻,但她堅貞不屈,正義凜然,關鍵時刻守住了黨的機密。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前夕,江竹筠被特務殺害於渣滓洞監獄,年僅29歲。
看到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想到現實生活中,我們面臨困難,總是沒有足夠的勇氣,畏縮不前;面對誘惑,又意志不夠堅定,犯下了種種錯誤。我們都應該向這位英雄「江姐」學習,什麼事都要堅持,不能放棄。
⑥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一個故事有感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筆記 利用暑假,我閱讀了一遍《中華上下五千年》。通過讀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異彩紛呈。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數百個生動的小故事,通過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展現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程。在上下五千年裡,有的人不分是非,有的人保家衛國、兢兢業業。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屈原沉江。楚懷王是非不分,靳尚在楚懷王面前誣陷屈原,屈原並不在意得失,就是怕靳尚會把楚國毀掉,所以屈原直諫,楚懷王便對他愈加厭惡,一怒之下,把屈原貶為三閭大夫。屈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楚國一天天衰敗,內心悲憤不已,他把滿腔的愛國熱忱化為悲憤的詩句,寫出了流傳千古的《離騷》。公元278年,秦國派人毀了楚懷王墓,屈原悲憤難奈,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通過這些精彩的小故事,我不僅能了解歷史,感受歷史,並且還能用心來思考歷史,領悟歷史,從而更加了解中華,熱愛中華!
⑦ 讀《一千零一個故事》有感
讀《一千零一個故事》有感
在前段時間,我讀了《一千零一個冒險故事》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古往今來,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在科學探索中,在安邦定國中,在爭權奪利中,乃至在日常生活中不知發生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而這本書說的就是在古代和現在戰場發生的故事。
在這1001個故事中,無論是脫險的孩子,還是探險的老翁;無論是冒險的將軍,還是闖險的英雄……他們在這些故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和他們那種不畏艱險,勇擔風險,敢於冒險,奮勇搶險的一往無前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讀者學習。
從書中,我感受到了書中的主人公在遇到危險中沉著冷靜,勇敢面對危險,我還知道了歷史和現在中發生的鮮為人知的事,比如美國在日本投的原子彈,其實本來投了三枚原子彈,可有一枚沒爆炸,日本就把它給了蘇聯,才使蘇聯在1945年就研製出了原子彈。請問這事你們知道嗎?
⑧ 寫一個看愛迪生故事後的感想
暑假裡,我看了一篇文章是<<愛迪生讀書的故事>>。愛迪生他從小家裡很窮,就讀過幾個月的書,那麼愛迪生是怎樣讀好書的呢?他怎麼會變成一個發明家的呢?在我們的猜想中,一定是晚上熬著瞌睡,白天放棄休息,鑽在書本里貪婪地讀著。但是寫這篇文章的作者沒有寫這些人們熟知的故事,而是選擇了一個紳士向他提出要有次序地閱讀,並且告訴他讀書的方法,因此這個故事我從中受到了啟發。
我不愛看書,把看書的時間都用在了電視上了,不放過任何時間。媽媽一見我看電視,就嘮叨:「你從電視里學到什麼了?還不如多讀點課外書,對你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媽媽叫我做作文,我只當沒聽見,媽媽大發雷霆,我無可奈何,只有「接旨」。坐到桌子前,一看作文題目:《讀XX有感》,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因為我平時就不喜歡讀課外書,即使讀過的一些小人書也都忘記了,真是無從下手。媽媽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看看!看看!平時叫你書,你不讀,現在老師叫你寫讀後感,寫不出來了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地在眼前!」我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有搬來一大堆作文書,左翻右翻,唉!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愛迪生之所以能成為發明家,是因為他不僅喜歡讀書,而且是有目的的、有選擇地去讀。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假如我也像愛迪生一樣,平時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才會讓我終身受益!
⑨ 讀完一個小故事,讀後感怎麼寫
一般來要提到部分故事內容,然自後聯系實際議論感慨,給你一些範文看看。
幫人也是幫自己
————讀《救人》與《出門》有感
-----------胡東偉
我們不是生活在虛無飄渺的「空中樓閣」里,過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日子,而是生活在一個人口爆炸、極其擁擠的星球上。這就決定了我們的生活不是一個可以孤立的封閉的單元,而是一個和他人聯系極其緊密的空間。
幫人也就是幫助我們自己,這是《救人》與《出門》這兩個小故事給我們的直接感悟。譬如開車在街頭,倘若別人無法行走,我們也會一樣;如果幫助別人把路打通,我們眼前的路也會自然通暢。何況通路的過程又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說不定還可以交到一個知己。如此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的是天堂和地獄唯一的區別就是天堂里的人相互幫助,其樂融融,因而幸福美滿,而地獄里的人們則自私自利、互相攻訐,以至於飢腸轆轆。這就是幫人與不幫人的後果。姜太公說的好:「與天下同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
⑩ 寫出你讀四大名著其中一個小故事的感受
] 無不個極其態.
雖有這些人物、許楮、典韋,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便想殺劉備,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我認為雖降了敵、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袁紹、劉表,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