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州的故事作文
Ⅰ 四十年前與現在的蘇州作文,500字左右,寫蘇州以前與現在變化的具體事例,比如金雞湖,謝謝!
才500個字?
40年前金雞湖是什麼啊。。一個破湖。。什麼都沒···現在建設成蘇州市區里最繁華的商業圈之一了。。
Ⅱ 聽爸爸媽媽講蘇州40年前的故事作文500字
今天,爸爸開車帶我和媽媽去蘇州工業園區的金雞湖遊玩。
在路上,很多新的高樓大廈象春筍拔地而起,道路寬又闊。不一會就到了金雞湖,看到了很象鳥巢的科文中心,看到了很象一艘航行的大船的中茵皇冠大酒店。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湖邊美麗的花草樹木還有建築物交相呼應,就象一首和諧的交響樂。
爸爸說:「以前的園區可沒有這么漂亮,很多地方都是荒地和農田,你看現在蘇州發展的可真快呀!」我興奮的說:「是的,上次我和爺爺還坐過了『和諧號』動車,速度可快了,嗖的一下就到了常州。」爸爸說:「這還不算呢,蘇州的地鐵就快要通車了,以後蘇州人出行會更快更方便啊。蘇州現在真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老百姓的生幫助活水平都提高了。」媽媽說:「比如上次的四川地震,我們蘇州的愛心捐款也是搞得紅紅火火的。幫助祖國的其他困難地區蘇州人也是當仁不讓。」
一路上我們說了很多,玩的很開心。真心的希望蘇州能發展的越來越好,變化越來越大。
Ⅲ 求好寫作文的蘇州名人,經歷要坎坷 急需!!!快快快!!!
千百年來,蘇州人文薈萃。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這得益於它的文化、經濟和穩定的社會秩序。譬如:孫武——春秋吳國軍事思想家;陸遜——中國三國時期吳國軍事家;張旭——中國唐代書法家;張籍——中國唐代詩人;范仲淹——北宋政治家;范成大——南宋詩人;蒯祥——明代傑出的建築大師;沈周——明代吳門畫派創始人;文徵明——明代傑出畫家;顧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學家;唐寅——畫家、文學家;祝允明——明代文學家,書法家;徐禎卿——明代文學家;柳亞子——中國近代詩人;陸文夫 ——作家;顧頡剛——中國歷史學家。
在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蘇州籍是最多的。在我所熟知的大師中有三位,第一個是王淦昌,新中國「兩彈一星」的突出貢獻者;第二個是吳健雄,美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第三個是貝聿銘,建築大師,代表作品有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盧浮宮前金字塔、紐約會議中心、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等等
范仲淹 宋蘇州吳縣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進士。歷秘閣校理、右司諫、權知開封府。仁宗景佑三年,上《百官圖》論用人是非,忤呂夷簡,出知饒、潤、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改環慶路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守邊數年,負防禦西夏重任。慶歷三年,入為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為夏竦等中傷,罷政,出知汾州兼陝西四路安撫使。官終戶部侍郎、知青州。卒謚文正。工詩文及詞,晚年所作《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語,為世所傳誦。有《範文正公集》。其於景佑元年(1034)任蘇州知州。曾興修太湖水利。景佑二年。創設府學,越八年,入朝任參知政事。仁宗慶歷四年(1044),接受范仲淹等人提出的"天章閣之議"改革方案。惠澤鄉民。《宋史》有傳。
韓世忠 字良臣,晚號清涼居士。宋延安人,為抗金名將。建炎三年,官浙西制置使,守鎮江。以八千眾阻十萬金兵渡江,與兀術相持黃天盪達四十八月。後官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餘年,屢挫偽齊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與岳飛、張俊同被召入朝,任樞密使,解除兵權。世忠詆排和議,疏檜誤國。後罷為醴泉觀使,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事,時跨驢攜酒,縱游西湖。世忠曾在建炎初,提兵至吳中,以滄浪亭為宅第。其卒後,被追封為蘄王,葬於蘇州靈岩山麓,《宋史》有傳。
祝允明 字希哲,號枝山,又號枝指生。明長洲人。顥孫。弘治五年(192)舉人。正德十年(1515)任興寧知縣,治民酷辣,遷應天通判。十四年,謝病歸,博覽群集,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文章有奇氣。尤工書法。小楷學鍾繇、王羲之,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筆勢勁健,又能出入變化,自成面目。名動海內。好酒色六博,善新聲。求文及書者踵至。惡禮法,玩世自放,不問生產。交遊廣泛。與文徵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著有《蘇材小纂》、《野記》、《語怪》等。《明史》有傳。
唐寅 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史等。明吳縣人。弘治十一年(1498)舉鄉試第一。因科場案逮下錦衣衛獄三月,謫為吏役,恥不就。寧王宸濠以厚幣聘之,寅察其異志,佯狂而放還。築室桃花塢,日與客醉飲其中,自署"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善書,畫入神品,詩文初尚才情,晚年頹然自放。為有明一代書畫宗匠。為"明四家"、"吳中四才子"之一。祝允明撰墓誌銘。著有《古今畫譜》、《唐伯虎集》、《六如居士全集》等。《明史》有傳。
文徵明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別號衡山。明長洲人。林子。幼不慧,稍長穎異挺發。學文於吳寬,學書於李應楨,清麗古雅。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黃庭堅,如風舞瓊花,泉鳴竹澗。學畫於沈周。與祝允明、徐禎卿、唐寅輩相切磋,名日益著。為人和而介。寧王宸濠慕其名,貽書幣聘之,辭病不赴。正德末,巡撫李充嗣薦之,以歲貢生謁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世宗立,預修《武宗實錄》、侍經筵。致仕歸。卒,私謚貞獻先生。為有明一代書畫宗匠。詩文書畫皆工,而畫尤勝,世稱兼趙孟(兆頁)、倪瓚、黃公望之長。著有《漢隸韻要》、《停雲館法帖》、《甫田集》等。《明史》有傳。
徐禎卿 字昌谷,一作昌國。明常熟人,徙吳縣。天資穎特,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為諸生時已工詩。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善而齊名,號"吳中四才子"。其詩熔煉精警,喜白居易、劉禹錫,為吳中詩人之冠。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官大理寺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監博士。在京與李夢陽、何景明游,名亦相亞,史稱前七子。著有《剪勝野聞》、《新傅籍》、《異林》等。《明史》有傳。
雷允上 名大升,以字行,號南山,清吳縣人。父嗣源,拔貢生,官內閣中書。允上初業儒,好鑽研醫術葯物。雍正十二年(1734)在城區閶門創設誦芬堂葯鋪。乾隆元年(1736)舉鴻學博士不就,隱於醫,治疾無不效,遇貧者施之葯。尤精於修合丸散膏丹,靈驗如神,所研製"六神丸"馳譽中外。著有《金匱辨證》、《要症論略》、《經病方論》等。又善琴工詩,有《琴韻樓詩存》等。墓在吳縣西跨塘萬字圩。
沈壽 女,初名雲芝,字雪君,後名壽,晚署雪宦。吳縣人。生於蘇州一個古董商家裡。7歲隨姐沈立學刺綉。十六七歲在當地已負盛名。光緒十六年(1890),即在蘇州創辦同立綉校。十九年與余覺結婚。余能詩善畫.夫妻畫綉相輔。沈壽開始研究刺綉針法,創造出近10種新的針法。二十九年,沈壽吸收繪畫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表現物象的立體感,創造出模擬綉法,成為欣賞性綉品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後70壽辰,沈壽綉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通過在農工商部供職的蘇州人單束笙進獻。慈禧見壽屏,贊為絕世神品,書"福""壽"兩字,分贈余覺、沈壽夫婦倆。農工商部頒發雙龍寶星等勛章,並由尚書載振奏准設立女子綉工科,任命余覺為總理,沈壽為總教習,專門培養刺綉人才。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翌年1月回國,即在北京建校,內設國文、圖畫、刺綉三課程。8月,在蘇州設福壽綉廠,翌年停辦。沈壽吸收日本刺綉和西洋畫的長處,以新意運舊法,使綉品更生動逼真,有立體感。所綉英女王維多利亞半身像,獲世界萬國博覽會最優等獎。宣統二年間(1910)初,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沈壽奉命專責審查綉品。辛亥革命後,綉工科停辦。余、沈去天津創辦自立女工傳習所,辦學3年。民國3年(1914),應張春之聘,沈壽擔任南通女工傳習所所長,繼續傳授刺綉技藝。所綉義大利皇帝、皇後像在意宮廷引起轟動,在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又獲金質大獎。6年,沈壽多病,張謇恐其藝法不傳,請沈壽詳講綉法,張作筆記,每天一二條,或二三天一條,數月後成《雪宦綉譜》一書,總結18種刺綉的基本計法。9年10月,南通綉織局落成,沈壽任局長。10年6月8日沈壽病逝,終年48歲。葬南通黃泥山之東南麓。蘇州博物館藏有其《濟公像》等綉品。沈壽姐沈立,又名鶴一,刺綉技藝堪與沈壽媲美,妹妹長期合作。沈壽出嫁前即已合綳共綉,以後仍與沈壽一起去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沈壽逝世後,沈立接任南通刺綉局長。她的自綉作品有《馬》、《神女》、《虎》等。
Ⅳ 游記作文600字蘇州的!!!
汽車一駛入蘇州,我們馬上就被一個 「龐然大物」吸引住了目光,這高聳的「龐然大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聞名遐邇的獅子山。而孩子們心中的聖地——蘇州樂園,就在獅子山腳下。
剛走進蘇州樂園,大家的目光立刻就被人工噴泉吸引了過去。那噴泉猶如絲絲春雨甘灑大地,配上人工花圃和小玻璃橋,那就變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人們無不為它的精巧所折服,駐足欣賞,不時發出陣陣驚嘆。
穿過噴泉,再向樂園深處走,就是我們孩子的天下了。這里吃的、玩的、樂的應有盡有,比如說:日本的烤秋刀魚、新疆的羊肉串,杭州蕭山的微雕… …還有各種各樣的游樂設施數不勝數,讓你眼花繚亂。
來到蘇州樂園一定要坐這里的過山車和小火車,不然等於白來了一次。
沿著葡萄架支起的長廊往裡面走,不遠就是大名鼎鼎的過山車。蘇州樂園的過山車,遠遠望去,就像一隻展開翅膀的龐大蝴蝶一樣,恐怖而又美麗。當你還在排隊的時候,就能聽到陣陣刺耳的尖叫從上空不斷飄來,讓躍躍欲試的你不禁有些害怕。
順著湖邊一直往前走,走過那條漫長的又等著玩過山車的人們排成的長龍,我們就可以看見遊客服務中心了,這里便是歡樂小火車的總站。
擠進人山人海的遊客服務中心,就看見小火車的排隊處早已是人滿為患,大人和小孩們在引導欄里排成了一個巨大的「弓」字。不一會兒,隨著一聲「嗚嗚」長鳴,小火車慢吞吞地開進了站台。那十八世紀的雕花和裝飾在這一輛小火車上盡情地體現了出來。坐著它,微風從你耳邊輕輕吹過,而整個樂園的優美景色猶如一幅長卷緩緩展開,盡收眼底。
蘇州樂園,歡樂世界,還有許多的歡樂就等待你一一去發現吧!
Ⅳ 關於蘇州園林的故事作文360字
「獅子林」是蘇州園林中景點之一,那裡的石頭像千姿百態的獅子,所以叫「獅子林」,曾有皇帝賜字為「石頭迷宮」。
因此,我們慕名而來。到了 「獅子林」,一絲庄嚴而又愉悅的氣息感染我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老的房子,房子里都是木頭做的椅子和桌子。再往裡走便是一個被房子圍住的小院子,院子里有一群石頭橫豎不一地擺在一個土堆上,雖說是擺但不是擺,而是「種」,把石頭「種」在地理。導游讓我們看這些石頭像不像獅子,別說還真像,我數了數有十八隻「獅子」,其中有一隻母獅子爪子下有一隻小獅子,導游誇我們真我們真聰明。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皇帝曾題字的地方――石頭迷宮:據說當年皇帝曾走過,迷宮有24個道,但只有8個出口,皇帝一進去,怎麼也出來,於是太監急了,最後皇帝終於走出來,提了幾個字「真有趣」。那時園林總管說把「有」字給我,皇帝覺得有道理,便把「有」字去掉,改成「真趣」。
我和我的朋友田珺昊一起進入了「石頭迷宮」,我們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一會兒鑽洞,一會兒走路,我們穿梭於迷宮之間,轉眼,1小時過去了,我們也沒走出來,我們堅持一個半小時,終於走出迷宮,此時,我們已是滿頭大汗,但很高興。
Ⅵ 興於蘇州的名人的作文450
夏天的晚上來得很遲,晚上7點天空還很明亮。太陽漸漸消去,在餘光中潑下涼水以後,我就坐在陽台上看夏天的黃昏。
太陽已經隱匿在後方的高樓和樹木中,只有一點一斑還照射出來,把外面即將昏暗的世界點亮起來。天空中的藍從我眼睛上方向四周散去,漸漸濃開,然後變白,與遠方建築物下的淡黃相接。它就像一隻大床,純凈的舒適的床,但翻滾上面的不是我,我只是望著那裡,躺在那裡的是我的眼睛和過多的幻想。或許天空承載太多,但一種外空的吸引力讓幻想懸掛著,讓人采擷,從而更加神秘。並且,還有一些幫天空承載幻想的,比如霞。霞不是陽光的作品,它只是偶然在那裡,被偶然的一縷陽光所照射而發出了絢麗的光,是一種華麗與升華,它總是一絲一絲的,現在遠方,近處,一筆寧靜,一筆安詳。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就如我眼前的景色被我看到過。
那些老房子總在這個時候大放光彩,陽光在班駁的牆上留下一片片光輝,讓舊時的痕跡充滿陽光又留下濃重的陰影;每一面牆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那些痕跡與陰影是我們瞻仰和聆聽的對象。相比之下農田就直白多了,踩在它們身上的腳印一個又一個,滴在它們身上的汗水一遭又一遭,總是不停演繹,無須述說。彎著腰的農民在精心護理;抬著頭看天的在擦汗和瞻望;腰不停上下移動著的農民在挖掘土地的活力。這些開發出來的翠綠和遠方一站又站的綠色,構成了整個黃昏的休息站。
一陣風從天上的吹來或者吹上去,抒寫著淡藍與翠綠的心情。天空偶然掠過的鳥。好象伸手可及,卻又一下子飛走了。
一切都是這樣靜謐,柔情充滿整個夏日黃昏,這個時候我喜歡拿本書,不長的篇章在周圍的環境的推動下慢慢品嘗,有時對著一棵樹或者什麼的發呆,是把書中的意向聯想到周邊去了。
眼前的景色太美了,但卻很短暫。一棵樹可以遮擋陽光,一陣風可以散雲霞,天空遲早要暗下來,那時農人要回家,一切都失去了美麗黃昏的味道。
但是在這以後呢?夜晚的寧靜同樣使有心的人著迷。天空以後可以更亮,只要有美麗的心情,美麗的黃昏天天都有。
我挽留不住霞,但我留得住此刻來自內心深處的一絲愜意
Ⅶ 我從蘇州路過的800字作文
走一次雨巷,即使沒有撐著油紙傘,身著旗袍,丁香一樣的姑娘。只為感受綿綿的寂寥和歲月的悠長。
深夜醒來,不顧眼睛的酸疼,再次折騰到天亮。圈住美好的風景,品味永久的芬芳。太多的故事開始醞釀,瓊漿般在腦海飄香。
水墨江南,人間天堂;江南姑蘇,天堂之上。白牆青瓦漂在水上隨風盪漾;石橋下的漁歌純然順暢,遠近悠揚。剪一枝柳條,從未乾枯,綠嫩的發光。這是洗盡鉛華的沉澱,又是淡漠繁華的修養。
園林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清雅秀麗才是最佳的風景,多少次記取了多少人的笑容和悲傷。城市展現著園林的魅力,溫文爾雅才是最好的風光,古今中外的英傑文豪競為之折腰。
寒山寺的鍾聲延續著漫漫惆悵,江楓漁火對愁眠,千百年的生息在水一方。
太湖美,美在水,漁歌唱晚,畫中悠閑。廣闊的讓人驚嘆不已,美麗的讓人流連忘返,孕育了無窮生命,滋潤著一片靈土。
四季常青東西山,穹隆木瀆寫吳越。帝王御駕休閑處,柑橘名茶楊梅酸。山也一絕,秀麗不失挺拔,蒼茫卻有始終。竹林深處追尋兵聖的足跡,吳中至高一覽遠處的情懷。
你是靜的,靜如處子;你是動的,動如脫兔。
金雞湖畔群樓林立,爭高奪頂,朝陽初現,金光返照。此時,湖面上氤氳的水霧漸漸上升,雲團一樣拂過水面,漫遊到堤台上,觸手可及,貼著臉感受這般溫潤,直到它悄悄走遠。
車輛在井字型的街道上奔走,這種節奏恰到好處,不覺疲勞。彩綠護送著道路,停下來就是休閑的公園,魚、鳥隨處見,生命在同一片土地起舞,一派和諧。
京滬高鐵、京滬高速、312國道必經之處。大動脈貫通四海,連接著對祖國的貢獻,同時也見證了城市的繁榮與輝煌。
停不下的贊美,說不完的眷戀,只因你日新月異,只因你風韻古今。遺憾只是一個的過客,慶幸這樣一次邂逅!
我心中的雨巷,身著旗袍,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的姑娘……
Ⅷ 我和蘇州橋的一個故事作文二百字
我看過許多故事,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大膽幻想;有的是科技道理……有幾個故事讓我百看不厭、回味無窮。
其中有一個故事,叫《想走路的樹》。這棵樹和別的樹不同——因為它想走路,有一天,一隻小白兔在樹底下休息,知道了這棵樹的想法,笑道:「你可能永遠都走不了路吧!因為你沒腳!」然後蹦蹦跳跳地去采蘿卜了。
面對嘲笑,這棵樹卻說:「切!為什麼一定要有腳才能走路呢!」
後來,它請求伐木人將自己鋸下來,要做一個能自由行走的樹。伐木人同意了,但卻在這棵樹上貼了一張標簽:一棵想走路的樹。後來,一位優秀的木匠發現了它,決定把它做成一輛木車,這棵樹完成了他想行走的夢。
一天,他被停在一棵樹下,跑出來了一隻老兔子,它看到這輛木車,吃驚的說不出話來,木車說:「是吧!為什麼一定要有腳才能走路呢?」
不要放棄夢想,就像這棵樹一樣,不管別人怎麼說,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夢想。在這個過程中,你一定會很快樂,即使沒有完成它。
Ⅸ 蘇城故事多 主題作文
這座城市名叫蘇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更是以「蘇州園林」而聞名世界的小城。
盡管現在,蘇州是邁著現代化的步伐亮相於世界,但古城卻依然處處散發著園林般典雅古樸的氣息。只要你踏進古典園林的門檻,你就會感覺到心曠神怡。
來到蘇州園林,放眼過去是一個池塘。池塘周圍環繞著一圈歷史悠久的太湖石,水裡活躍著金紅的小魚。這座園林雖不大,卻煞是精緻,一看就知道是舊時大戶人家的房子。穿過一條長廊,轉進一間卧室,只見桌上擺放著一些刺綉成品,床上掩著粉紅的簾子,掀起珠簾,即可看見一個梳妝台,上面擺放著許多飾品。瞧著這些東西,不用說就知道這間屋子一定是舊時哪位小姐的閨房了。
走進大廳,只見一張木桌邊放著兩把太師椅,還有一些青花瓷茶具,牆上掛著一幅畫,上面是佛祖的樣子。再走到後院,鳥語花香,一座假山呈現在你眼前,山頂還有一座小亭子,一套石頭的座椅很是精美。
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說到蘇州,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那就是太湖。這條湖總能在蘇州面臨暴風驟雨時把雨水收入它那無比寬敞的肚子里,方保百姓平安,所以,它是我們的「平安湖」。不僅如此,蘇州人飲用的自來水也是太湖裡的水,所以它還是蘇州的「母親湖」哩!
明媚的陽光撒在湖面上,微風吹過遊人的發絲,這是太湖最常見的情景,但最有看頭的還是太湖的日落。天空漸漸變為橙色,湖面上波光粼粼,倒映著一輪紅日,晚霞抹紅了半邊天的臉蛋,水和天互相交融在一起,太陽漸漸落入水中,竭力將余暉遍布每個角落。過了一會兒,太陽落山了,彩雲卷著晚霞映在太湖中的景象真是美不勝收,讓人情不自禁地愛上這座城市!
拐入平江路,溫暖就迎風而來,一家家安靜的小店使這條蘇州古巷變得更加迷人。店鋪里有一些手工製品,上面大多綉著蘇綉。一家家小吃店總有人吃著熱氣騰騰的糖粥和小餛飩,一條小河上架著一座小石橋,河岸邊一個大媽正在洗衣服。一條條小船載著遊人渡過小河,還真有江南水鄉的味道。四周的書吧、音樂吧不時傳來美妙的音樂聲與好聞得書香味。這條小巷保留著江南的味道,遠離城市的喧囂,讓人們想起童年叫賣糖粥,夥伴們爭著看西洋鏡的情景。
別看蘇州處處保留了許多令人流連忘返的歷史足跡,蘇州的現代建築、科技、藝術、文化,也同樣值得讓人驕傲!來到蘇州園區,如奧運鳥巢一般的科文中心裡正有許多人們正享受著電影的愉快。龐大的摩天輪慢悠悠的轉著,真是不慌不忙。夜晚,來到李公堤,坐在湖景餐廳里,鎂光燈照耀著,四處燈火通明,巨型的水幕電影震驚了所有的人們,噴涌而出的高空噴泉,讓人們驚嘆不已!
蘇州,一座美麗的江南城市,不禁讓人回憶過去。
蘇州,又是一座現代化的都市,更讓人們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我愛這一個美麗迷人的城市——蘇州!
Ⅹ 求一篇描寫蘇州的500字作文
我和奶奶一直住在一起。
我的奶奶是個中學教師。她烏黑的眉毛下面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個兒不高,略胖的身子總是那樣忙忙碌碌。奶奶是一個對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的人,我很敬佩她。
奶奶已年過半百了,她對學生仍然很關心,學生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來找她,她都鼎力相助。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凜冽的寒風刮個不停,我和奶奶剛入睡就聽到一陣敲門聲,門一開,原來是學生。那位學生說:「老師,我們班有一位住校同學生病了,我們老師不在,請您去看看行嗎?」奶奶二話沒說,披上衣服就走了。一直到凌晨4點多,奶奶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了。看著她那凍得發紫的臉,我摸著她冰冷的手問:「奶奶,您冷嗎?」奶奶笑著說:「為學生做點事,冷點有什麼關系呢?」奶奶的話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
奶奶對她的學生百般關心,可她對自己的身體卻無暇顧及。每天晚上,奶奶備課直到深夜,有時我一覺醒來看見了,心疼地對奶奶說:「奶奶,您該睡覺了。」奶奶卻說:「你睡吧,明天還要上學呢,我不認真備課,明天怎麼給學生講課呢?」我不願再打斷奶奶的思緒,無奈地點了點頭。看著她那日益增多的白發,我的眼睛濕潤了。不知不覺我進入了夢鄉。在夢里,我看見了奶奶,她正手捧鮮花,面對一群孩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轉眼間,我也成了一位人民教師,正踏著奶奶的足跡走來。
我有一個好父親
父親是一個少言的人。他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候,都是聽見母親一個人在不停的講話,父親只是一個勁的抽煙,偶爾才應答一下,那話也多半隻是一兩個字。家裡來客人,父親陪人家吃飯,既不讓酒,也不勸飯。只自顧自吃自己的,顯得很不禮貌的樣子。對我們幾個孩子也一樣。他很少過問我們的學習,他覺得學習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有問題問他,他也是說你們還是去問老師吧。
父親是個農民,但在我眼裡很多地方又不像地道的農民。父親讀完了小學,初中上到了二年級就因貧困輟學了。接著他和幾個同伴瞞著爺爺奶奶一口氣跑到了包頭,在那兒上了兩年的中專。後來因為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災害學校解散了,父親又回到家繼續當他的農民。父親寫一筆很好的毛筆字,村裡誰家有紅白喜事,父親總要被人家恭敬地請去當帳房先生,記記份子什麼的。到了春節,更是父親忙碌的時節,鄉親們都早早的把大紅紙送到我家,請父親寫春聯。往往春節未到,我家早就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了。我小的時候習字,父親就讓我學著給山東的舅舅寫信。什麼格式,怎麼稱呼,如何落款,都是父親手把手教我的。我雖然喜歡他的字,但我練字沒長性,直到如今也沒形沒體兒的。回家陪父親喝酒,喝到高興處,父親總是指著我說:「就你還中文系,還老師,寫字還不如我這個農民哪。」我只能笑著點頭。
父親是個愛書的人。他每次出門,包里總要塞本書。實在沒有可看的,也要捎上幾張報紙。記得父親親手買的書有1975年出版的三卷本的〈水滸傳〉、上下冊的《東周列國故事》、《聊齋志異》和馮夢龍的「三言」。農閑時節,別人家的男人或打牌或賭錢,我父親就在炕上看書。逢雨雪天,更是整天抱著書看。這兩年父親眼花了,自己買個花鏡,還是不忘讀書。我有時端詳端詳,老人還真像個文人先生呢。今年暑假回家,我倒騰書櫃,找出一套明朝抱翁老人的《今古奇觀》來,是清朝道光年間刻印的,可惜少了一卷。我對他說,這書給我吧。父親說行啊,反正我眼花也看不了了。父親還常常感慨地對我說:「文革那會兒,你爺爺當私塾先生時留下來的書都讓我作飯時當柴火給燒了,怕惹禍。要不留到現在也值錢了。」於是我也很感慨。好在我們這一代不會再趕上「焚書」的年代了。
我家的三個孩子中,父親最疼我,他說我坐得住,安分。冬天的時候,我整天在大街上瘋跑,出了滿身的汗,熱得把穿的棉褲都溻濕了。早晨起床前,父親總是早早把火爐點好,然後把我的棉褲用手翻轉過來,一點一點地靠近爐子烤,邊烤邊慢慢晃動著,不一會兒,我就看見棉褲上騰起縷縷熱氣。等烤完了,父親還要用他的兩雙大手把棉褲搓搓,讓它柔軟。等我再穿上的時候,感到很溫暖。父親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他常常給我擦皮鞋,每次都收拾得很仔細。我上學騎的自行車,每天都是父親為我取出來,晚上回到家,每次也是父親為我存放好。擦車打氣更是他的份內之事。在他眼裡,我似乎永遠是個孩子。我上學時讀的書,都是父親親自包書皮,並用毛筆寫上我的名字。我當老師這么多年了,我上高中時的課本仍然保存完好。有時我讀他說,這書都沒用了,您把他賣了吧。父親總是說:「放著吧,放著吧,書到用時方恨少啊。」我在南京上四年大學,每次都是父親執筆給我寫信,信的結尾總是說,別心疼錢,吃好,注意身體。他很少叮囑我好好讀書,但我讀了父親的信,自然知道該怎樣去念書的。
現在,我當父親也十多年了。孩子小的時候,因為他生病不肯吃葯,沒少暴打孩子,大一點了,因為不愛去幼兒園又挨了我不少打。直到現在,學習不好了,考試不好了,我對孩子也是非打即罵。想想父親對我,再想想我對孩子,確實很慚愧啊。我和父親每年相見幾次,見一次,他就老一點兒。可不是嗎,我都奔四十了,父親能不老嗎。
在我眼裡,父親是個沉默的人,是個愛我疼我的人,是個愛讀書寫字的人,是個引導多於管束的人。在我眼裡,父親的形象很高大,須仰視才見。願父親能健康的活著,我願意永遠做他的孩子。
回答者: 五彩水晶船 - 助理 二級 6-29 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