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作文端午節的故事200字
⑴ 三年級作文200-300字之間的快樂的端午節
一年一度的端抄午節就要來了,每襲逢端午節,家鄉的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我非常期盼端午節的到來,因為我想學著包粽子。今天媽媽提前教我,讓我在端午節那天露一手。我先看著媽媽包,只見粽葉、粽米在媽媽嫻熟的手法下完成了。媽媽又叫我自己包一遍。我照著媽媽的樣子,先拿起粽葉,做成粽子的雛形,緊接著,我抓起一把糯米往粽葉里放,剛放進去,粽葉像一個頑皮的爆竹一下子爆開了,一顆顆糯米像雨點似的掉落在地上,發出動聽的聲音。我不敢怠慢,趕忙把地上的粽子重新包,經過多次實踐,終於包好了。媽媽看著我手中的粽子不住地點頭稱贊。更有趣的是看劃龍舟比賽,劃龍舟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神往。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起好壯觀。我真想也坐在船上參加比賽。我愛吃粽子,更愛看劃龍舟,愛享受端午節節日的歡樂氣氛。
⑵ 端午節的作文200字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⑶ 怎樣過端午節的作文三年級200字
端午節快要到了,我很興奮。最近我們家都開始吃粽子了,像我特別愛吃粽子的,胃口可大了,一下子能吃掉兩個呢。今天晚上我剛一到家就聞到一陣奇香,好熟悉的香味哦。一看是粽子,這不,我的「鬥志」上來了,為什麼呢?因為粽子皮是我的敵人。我每次都弄不好它,有的時候把手都纏進去了。經過幾次實踐,我終於發現了它的薄弱環節。其實有一根線系在粽子上面,我只要把線剪斷,就可以輕松地打開了,打開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吃了。我咬了一大口,哇!好燙!害得我把嘴裡的全部都吐了出來。於是我打開了電風扇,粽子漸漸地「涼快」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這粽子在嘴巴裡面軟軟的,咸鹹的味道真是太好吃了。
這些來之不易的粽子是怎麼做的呢?我可知道哦。首先拿粽葉捲成一個甜筒的形狀,用手捏緊它,接著把米裝進去,直到裝得快滿為止,再拿兩片粽葉從上面蓋住封口,裹成一個三角形。用線系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後就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上一個通宵,早上起來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美味的粽子了。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古時候人們包粽子投到江里,是為了不讓魚兒吃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後來,人們在過端午節時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聽了我的介紹,你會和我一樣喜歡吃粽子嗎?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⑷ 端午節的作文200字。快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後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鍾頭,之後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為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著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床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裡,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裡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裡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⑸ 端午節小故事,短的,要有200字體會,急求
端午節小故事:屈原這個汗青人物,最早呈此刻《史記·屈原傳記》中。在專此當年,沒有屈原這個屬人私人物記實。據聞一多考據,把屈原和端午節綁縛在一路,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才呈現的。
公元前278年,秦國上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京城。屈原在這一年蒲月五日此日投汨羅江自盡。在此當年,屈原被楚王貶黜政治中心,相稱於放逐到了江南地域。
為此,楚國人駕駛劃子,但卻沒能在波瀾澎湃的淚羅江上找到屈原。由此,形成了賽龍舟。此外,為了不讓蛟龍吃失屈原的屍身,就投了米等許多食品。其後就形成了粽子。
(5)三年級作文端午節的故事200字擴展閱讀: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避五毒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北方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這才形成此習慣。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民間又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⑹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200字
摘自網路:
你知道端午節吃什麼嗎?沒錯,是粽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對,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大詩人屈原。小粽子還有許多的謎語,我來給你們講兩個:「四角六邊斜,掉入鍋中間。鍋底翻跟斗,起來脫棉襖;四角六邊長,珍珠裡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解衣裳。」對了,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走在大街上,小粽子的香味傳千里。回到家裡,也是粽飄香。
粽子外麵包著粽葉,它的顏色一般都是深綠色的,它還有四個角,六條斜斜的邊,有四個面,而且每個面都是三角形,樣子非常好也非常可愛。不知道粽子可不可以包成我最喜歡的金雕形,五邊形,六邊形,菱形,還有我喜歡的恐龍和火龍的形狀呢?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味道,我們瑞安有甜鹹的粽子,四川有辣粽,廣州有酸粽。甜的粽子有:蜜棗,豆沙,水晶粽等等;鹹的粽子有:肉粽,鹹蛋,菜乾,蠶豆,香菇粽等等。其它種的味道,我就不知道了。不過,粽子的味道應有盡有。
要是你想吃粽子也要有講究,首先要解開繩子,再剝開粽葉,裡面露出黃色的糯米團,而且黏黏的,像小小的金字塔模型,又像一個小朋友露出了黃色的笑容,誘人極了!你把粽子放在鼻子底下一聞,又誘人又甜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粽子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我還想再吃一個。
我真是太喜愛粽子了,因為粽子色香味俱全,非常好吃,我真想每天都能吃到粽子。如果我也會包粽子,那就太棒了。還有,要是粽子有冰激凌味和巧克力味,那真是太棒了。
⑺ 三年級作文端午節兩百字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年,我們該怎麼過呢?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著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 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著自己包的可愛的粽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⑻ 端午節作文200字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⑼ 端午節小故事,短一點的,要有200字體會
(一)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劃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二)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跡, 鄉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傳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凄美的愛情故事,傳說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句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⑽ 作文端午節想像深刻的故事200字左右
每個人都有一個金色的童年,那個童年到處充滿著歡聲笑語、悲歡離合。然而,童年的記憶也是一朵芳香四溢、五彩繽紛的花,是一個裝著小秘密的燦爛無比的寶盒,是一條清澈透明而又無聲的小河,又是一個色彩斑斕、盪漾著歡笑的夢。童年的故事就像那群星璀璨的天空中的星星那樣多,數也數不清,說也說不完。有的故事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在我的腦海中如流水般悄然離去,但有一件記憶深刻的事,在我的心中畫下了一道永生不滅的長痕。那麼,我就向大家訴說這件事吧!
記得那時我正在上一年級。一天晚上,我正在欣賞那迷人的夜景。只見巨大的銀河系穿過深邃而廣闊的天空,從我的頭頂傾瀉下來,真像一道氣勢磅礴的瀑布。那晶亮閃耀密集的星群,恰似瀑布飛濺出的水花。月亮從東方天邊悄悄地露出笑臉,它像一個文靜的姑娘,把柔和、皎潔的銀光灑向人間。這時,媽媽跨著輕盈的腳步走了過來。媽媽微笑著對我說:「莎莎,如果這次期中考試你考雙百,我就獎給你50元錢。」當時,年幼的我看到那麼好的獎品,就想迫不及待的得到。於是,我每天盼望得到那個珍貴的獎品。
也許是命運吧,到了期中考試,沒想到我真的考了雙百。那一天是在夏季,陽光高照,萬里無雲,微風徐徐,真是一個好天氣呀!我走在路上,因考了雙百,臉上盪漾著甜蜜的微笑。看著那粗桿的大樹,競相開放的花朵,鳥兒在樹枝上自由自在地唱歌。我的心情變得更歡快起來,想盡快讓媽媽看到我的成績,這樣,她才會給我獎品,我便快速跑了起來。
不一會兒,我氣喘吁吁地來到了家。可是,家裡格外安靜,一個人也沒有。我身上已經汗流浹背、大汗淋漓了,看見了那口味清香無比的冰淇淋,我早已垂涎三尺了,便拿了一個,痛痛快快地吃了起來。在吃的時候,我無意中發現了媽媽的錢包放在桌子上。我走了過去,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媽媽的錢包。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浮現了一個壞念頭:「媽媽到底去哪兒了?沒關系,倒不如我自己去拿錢,如果現在不拿,媽媽回來也會給我的。」我這樣想著,自己便自作主張地打開媽媽的錢包,只拿了一張20元的票子,出去買我想要的東西。
我來到商店,首先買了一個自己盼望已久想得到的穿著華麗衣服的洋娃娃,然後又買了許多零食。不一會兒,那20元錢就不見身影了。
我回到家,看見媽媽已經回來了。她發現自己的錢包里少了20元錢。當時年幼的我,一時不知所措。心想:「媽媽的脾氣我是知道的。為什麼當初還拿了那20元錢……真是自找苦吃,唉!」我看到媽媽那著急的樣子,心裡膽怯極了,怕媽媽懷疑到我身上,那剩下的30元錢會不會保不住了?我為了掩飾內心的恐慌,故意找媽媽套近乎,好分散媽媽的注意力。
這樣,雖然我順利地隱瞞了一天,但是我一直被恐懼包圍著,心中像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第二天上課時,老師又給我們講到了關於誠實的故事,老師講得十分深入,我聽後似乎又回想起當時的所作所為,不禁對自己所犯的錯後悔萬分,深感自己大錯特錯。我彷彿看見胸前飄著的紅領巾,她好像指著我的鼻子,批評我說:「你不是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少先隊員應該誠實,而你……」
在回家的路上,我好像看到那高大茂密的樹,溫柔美麗的花朵,還有那可愛的小鳥,它們都好像對我做出的事感到不滿。
後來回到家,媽媽正在看報紙。我走到媽媽面前,慚愧地低下頭,准備主動向媽媽說這件事。把事情的一五一十、一字不漏地說給媽媽聽。媽媽聽完,讓我坐下。她心平氣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你考了雙百,媽媽是要給你50元錢。但是,你不能沒經過媽媽的同意就拿了錢,那可算是偷。你可要知道從小偷針,長大偷金的道理呀!還有,人沒有了誠實的品質,可以說是一億兩黃金也買不回來的呀!」
聽了媽媽的親切教誨,我的心中豁然開朗。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做錯了事,只要你態度誠懇地說真話,就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雖然這件事過去了很久,但是,一想起來,我的心頭卻漸漸地籠罩著一團陰雲,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回想起那慚愧的一幕,突然產生如坐針氈的感覺,我好難過好後悔啊!
至今,我依然忘不了那深刻的人生一課,忘不了媽媽那意味深長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