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成語故事讀後感150字
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一個人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歡龍,又因為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裡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裡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一轉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裡,葉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葉公一家並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一家既然這么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么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一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裡,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一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2. 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150字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讀拔苗助長
昨天我讀了拔苗助長的故事,是說一個人總是覺得他的禾苗長得太慢,於是就拔出這些禾苗想讓禾苗長得快一些,但是因為禾苗離開了土壤就全部死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任何事情都是有它自身的規律的,要想辦法發現和利用這些規律,才能取得成功。而違背這些規律一定是失敗的。比如說拔苗助長的故事,禾苗需要時間和養分、陽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長大,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生長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就是規律。而那個人違背了規律就一定會失敗。
我們做事情也要符合規律,不能急於求成。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百發百中的,重點講了泮黨他感覺自己的箭術比別人好得多,要跟別人比一比誰厲害。故事表達的是做人不能驕傲自滿,要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比自己技術更高的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不能一味地和別人比出勝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向別人學習,讓自己能更加進步。
《半途而廢》讀後感
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半途而廢》,是講了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去遠方拜師求學,一年後樂羊子回家,妻子問他怎麼這么快就回來了,他說想家了,妻子聽完,拿起一把剪刀,來到織布機前說:「織布要一絲一線地積累,剪斷了,前面織的布就作廢了,學習也是這樣,每天都要堅持。」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所打動,於是又回到老師哪裡繼續完成了學業。
通過這個成語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 》讀後感
安居樂業
我讀了一些成語故事,其中有個故事叫《安居樂業》,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叫老子的人對當時的社會很不滿,因為國家要打仗迫使人們總是要搬遷,老子喜歡的是一個「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小國寡民」是指很小的一個國家,人口也很少,人們過著悠閑的生活,有交通工具人們也不去坐它,有兵器人們也不去用它。鄰國大家都互相看得見,可也不互相來往。人們過的很好。
安居樂業指的是「安定的生活,快樂的勞動」,我希望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也能跟老子所想的理想社會一樣,大家和平的生活,不要滿地球的恐怖份子,小偷,騙子,拐賣兒童案。
《成語故事》讀後感
盲人摸象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裡》中的盲人摸象,故事講的是有幾個盲人摸一頭大象,他們每個人摸的部位都不一樣,結果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有的人說像柱子,有的人說像蛇,有的人說像扇子,有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看到事物的全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我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仔細觀察,不要象盲人摸象一樣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3. 關於成語故事的讀書心得(150字左右)
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4. 成語故事的讀後感150字
給你寫幾個吧。
讀拔苗助長
昨天我讀了拔苗助長的故事,是說一個人總是覺得他的禾苗長得太慢,於是就拔出這些禾苗想讓禾苗長得快一些,但是因為禾苗離開了土壤就全部死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任何事情都是有它自身的規律的,要想辦法發現和利用這些規律,才能取得成功.而違背這些規律一定是失敗的.比如說拔苗助長的故事,禾苗需要時間和養分、陽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長大,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生長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就是規律.而那個人違背了規律就一定會失敗.
我們做事情也要符合規律,不能急於求成.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百發百中的,重點講了泮黨他感覺自己的箭術比別人好得多,要跟別人比一比誰厲害.故事表達的是做人不能驕傲自滿,要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比自己技術更高的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不能一味地和別人比出勝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向別人學習,讓自己能更加進步.
《半途而廢》讀後感
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半途而廢》,是講了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去遠方拜師求學,一年後樂羊子回家,妻子問他怎麼這么快就回來了,他說想家了,妻子聽完,拿起一把剪刀,來到織布機前說:「織布要一絲一線地積累,剪斷了,前面織的布就作廢了,學習也是這樣,每天都要堅持.」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所打動,於是又回到老師哪裡繼續完成了學業.
通過這個成語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 》讀後感
安居樂業
我讀了一些成語故事,其中有個故事叫《安居樂業》,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叫老子的人對當時的社會很不滿,因為國家要打仗迫使人們總是要搬遷,老子喜歡的是一個「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小國寡民」是指很小的一個國家,人口也很少,人們過著悠閑的生活,有交通工具人們也不去坐它,有兵器人們也不去用它.鄰國大家都互相看得見,可也不互相來往.人們過的很好.
安居樂業指的是「安定的生活,快樂的勞動」,我希望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也能跟老子所想的理想社會一樣,大家和平的生活,不要滿地球的恐怖份子,小偷,騙子,拐賣兒童案.
《成語故事》讀後感
盲人摸象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裡》中的盲人摸象,故事講的是有幾個盲人摸一頭大象,他們每個人摸的部位都不一樣,結果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有的人說像柱子,有的人說像蛇,有的人說像扇子,有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看到事物的全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我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仔細觀察,不要象盲人摸象一樣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黔驢技窮
譯文
黔這個地方沒有驢子,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作神,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小心謹慎,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非常害怕,逃到遠處,十分恐懼,認為驢子要咬自己,.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老虎態度更為隨便,碰擦倚靠、沖撞冒犯它.驢子發怒了,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感到欣喜,盤算此事,心想道:「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本文的寓意:①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②沒有真才實學,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5. 成語故事讀後感100字
《列那狐的故事》讀後感 讀了列那狐的故事,我覺得列那是個狡猾的狐狸,它捉弄別的動物,卻自己在那暗自偷笑,不過他也有倒霉的時候。 但是往往比他大十倍的動物都斗不過他,連他的舅舅葉森格都被他捉弄了數十次,他靠自己的計謀去制服別人,去對付別人,因此獅子國王很重用他,他總是用花言巧語去迷惑獅子國王、王後,使得獅子國王、王後更加重用他。列那狐非常的狠毒,我們可不能做他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去幫助別人,而不是去害別人。 被花言巧語所迷惑,不知這樣的事同學們見到過嗎?花言巧語所指的就是不真實得事,而說花言巧語的人也一定不是好人,他們用不真實的好話去迷惑別人,只是為了得到利益,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見一些人,做出讓我們注意不到的事,而這件事也是美好的,比如:把塑料瓶子扔進垃圾桶,把看到的紙屑拾起來,副盲人老爺爺過馬路…這些都是我們平常注意不到的小事,但往往是我們注意不到的小事,竟然促進了我們的文明發展! 我們也應該做這樣的人,做一個文明發展的好榜樣!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要動腦筋。 列那狐遇到什麼事都會動腦筋,但有時候會耍些小聰明。 我們要學習列那狐勤動腦筋,腦子才不會生銹,但是不能學它使小聰明哦!
6. 成語故事讀書筆記150字
讀了成語故事我收獲到了很多類的成語,如:數字類,寓言類,歷史類。數字類的有:一毛不拔,一丘之貉,一敗塗地,一字千金,一諾千金,一鳴驚人,一暴十寒,一箭雙雕,一場春夢,一網打盡,一鼓作氣,一竅不通,一木難支,一發千鈞,九牛一毛,三顧茅廬。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顧茅廬。三顧毛廬主要講了:劉備和張飛,關羽三次拜會諸葛亮先生。第一次無功而反,第二次仍吃閉門羹,第三次去感動了諸葛亮先生。從這篇成語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邀請和監持的心態。
歷史故事有:指鹿為馬,圍魏救趙,一鼓作氣,天涯海角,火樹銀花。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天涯海角。天崖海角主要講了:韓愈哥哥的兒子阿成和韓愈感情深厚,後來阿成病死了。韓愈傷心的寫下了祭十二郎文。我從這篇故事中韓愈思念朋友。
寓言故事有:杯弓蛇影,守株待兔,刻舟求劍,亡羊補牢,四面楚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守株待兔。守株待兔主要講了:從前有個農夫,一天在一個樹樁上休息,前面有隻兔子撞到了樹樁上,農夫飽餐了一頓。從此以後農夫不在幹活,天天等撞到樹樁上的兔子,日久天長他的田裡的禾苗都死了。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人不可能不勞而獲。
7. 150字成語故事讀後感 要好的
讀拔苗助長
昨天我讀了拔苗助長的故事,是說一個人總是覺得他的禾苗長得太慢,於是就拔出這些禾苗想讓禾苗長得快一些,但是因為禾苗離開了土壤就全部死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任何事情都是有它自身的規律的,要想辦法發現和利用這些規律,才能取得成功。而違背這些規律一定是失敗的。比如說拔苗助長的故事,禾苗需要時間和養分、陽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長大,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生長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就是規律。而那個人違背了規律就一定會失敗。
我們做事情也要符合規律,不能急於求成。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百發百中的,重點講了泮黨他感覺自己的箭術比別人好得多,要跟別人比一比誰厲害。故事表達的是做人不能驕傲自滿,要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比自己技術更高的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不能一味地和別人比出勝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向別人學習,讓自己能更加進步。
《半途而廢》讀後感
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半途而廢》,是講了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去遠方拜師求學,一年後樂羊子回家,妻子問他怎麼這么快就回來了,他說想家了,妻子聽完,拿起一把剪刀,來到織布機前說:「織布要一絲一線地積累,剪斷了,前面織的布就作廢了,學習也是這樣,每天都要堅持。」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所打動,於是又回到老師哪裡繼續完成了學業。
通過這個成語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 》讀後感
安居樂業
我讀了一些成語故事,其中有個故事叫《安居樂業》,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叫老子的人對當時的社會很不滿,因為國家要打仗迫使人們總是要搬遷,老子喜歡的是一個「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小國寡民」是指很小的一個國家,人口也很少,人們過著悠閑的生活,有交通工具人們也不去坐它,有兵器人們也不去用它。鄰國大家都互相看得見,可也不互相來往。人們過的很好。
安居樂業指的是「安定的生活,快樂的勞動」,我希望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也能跟老子所想的理想社會一樣,大家和平的生活,不要滿地球的恐怖份子,小偷,騙子,拐賣兒童案。
《成語故事》讀後感
盲人摸象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裡》中的盲人摸象,故事講的是有幾個盲人摸一頭大象,他們每個人摸的部位都不一樣,結果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有的人說像柱子,有的人說像蛇,有的人說像扇子,有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看到事物的全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我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仔細觀察,不要象盲人摸象一樣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黔驢技窮
譯文
黔這個地方沒有驢子,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作神,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小心謹慎,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非常害怕,逃到遠處,十分恐懼,認為驢子要咬自己,。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老虎態度更為隨便,碰擦倚靠、沖撞冒犯它。驢子發怒了,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感到欣喜,盤算此事,心想道:「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本文的寓意:①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②沒有真才實學,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8. 三年級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 讀《
《成語故事》有感今copy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一個人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歡龍,又因為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裡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裡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一轉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裡,葉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葉公一家並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一家既然這么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么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一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裡,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一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9. 成語故事讀後感(三年級)
《精衛填海》讀後感
傳說古代發鳩山上有一種小鳥,形狀像烏鴉,頭上有花紋,白嘴巴回,紅腳爪,人們答稱它為精衛。精衛鳥本來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一次她去莎游泳,不幸被淹死。於是就變成了「精衛」鳥。為了報仇雪恨,也為了不讓別人再被大海所吞沒,便發誓一定要填平大海。於是天天從西山銜著小樹枝和小石子到莎去填海,一直持續到現在……
讀完後,我深深地被精衛那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行為所感動。一隻小鳥,每天從遙遠的西山銜著微小的樹枝和石子填到東邊的遼闊的大海中。在此看來,這是多麼可笑的行為啊,也是多麼不可能的事情啊!可是,精衛鳥正是用這種精神讓一代代的人感動著。
我不由想到了我自己。我覺得我連精衛的一半都比不上:一干點困難些的事情,干到一半的時候就不想再幹了;練字畫畫,學了沒幾天就失去了興趣。如果換成了精衛,她一定會把這一切都辦得很優秀。看來,我真的應該向精衛鳥好好地學習一下了。
最後的感悟:
因為填海對於精衛來說很重要,所以她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想想自己練字畫畫時真的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看來這才是我失敗的真正原因啊!
10. 成語故事讀後感200字三年級
《成語故事》讀後感
《程門立雪》中的楊時虛心好學、尊敬師長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刮目相看》讓我知道:用陳舊的眼光看人,往往看不到對方進步的地方。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對方,全面而正確地評價對方,才是正確的。《得過且過》提醒我:不要因為一時的好而驕傲,要做好長遠打算,不然最後,就變成別人笑你了!《畫蛇添足》告訴我: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不賣弄聰明,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辦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自作聰明,不要做那些多餘的事情。
《成語故事》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十分有趣。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捕蟬和一葉障目這兩篇。
螳螂捕蟬,是講春秋時,在王宮的後花園里有一隻螳螂准備捕食一隻蟬,但是這只螳螂沒有想到有一隻黃雀正在它身後想要啄食它。黃雀想要吃螳螂,卻不知道侍衛正要用彈弓打它。螳螂和黃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好處,而沒想到後面隱藏的危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後果是不對的。
一葉障目,是講古代有一個窮書生用一片葉子遮住眼睛以為隱身了而去偷別人的東西最後被抓住。這個故事比喻為局部現象迷惑,看不到大局。我還知道了偷東西是不對的。
通過閱讀,我增加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