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故事800字六年級
1.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800字)
神奇的火柴棒
常熟市實驗小學
六(6)班
任芷儀
火柴棒到處可見,用它來做游戲,簡便易行,妙趣橫生。而游戲時,你必須認真思考,探索規律,因此被人們公認是一項有利於訓練思維,增長智慧的益智游戲。
暑假裡,我閑著沒事干,隨手打開書櫥,拿了幾十本我哥哥那時候的奧數書,要知道,我哥哥那時候特別酷愛數學,其中有一本名叫《神奇的火柴棒》裡面都是讓我們思考關於火柴棒的一系列題目,我翻開第一頁,一道火柴棒的題目映入我的眼簾,上面寫著一道題目17+41+1=72,要求只移動一根使火柴棒的等式成立。
我便開始思考起來,首先想到的是答案72不變,17的下面加上-就變成了12,12+41+1=72?不是,看來不能這樣一個一個的試看。只有從個位著手了!7+1+1=9,如果進位的話還相差3。我就想到了41的4,如果把1移開個位上7+4+1正好等於12,然後再考慮1往哪移,在這到題目中,1隻能放在兩個7的下面變成12+4+1=72或變成17+4+1=22看來是第二種行得通,由此得來答案17+4+1=22。
其實做這種形式的題目要掌握形成的變化規律就能輕而易舉的得出答案,只要認真思考,抓住竅門就能做出來,其實還是挺有趣的,能嘗到勝利的果實!以後我也要多做這種題目,增強奧數能力,提高奧數水平!
媽媽的年齡
六(6)班 吳杜妍
在神秘莫測的大海深處,鯨魚老師正在教同學們數學題,有一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天,小鯨魚對媽媽說:"媽媽,我到您現在這么大年齡時,您就31歲啦!」媽媽聽了,笑著對小鯨魚說:"孩子,我像你這么大年齡時,你只有1歲.」聽了她們的對話,你知道媽媽現在有多少歲嗎?」
聰明的聰聰小鯨魚很快就得到了答案,他舉手告訴老師是「21」,鯨魚老師點了點頭,笑著讓聰聰把解題過程給大家說一說,聰聰聽後,馬上走上講台,給大家說了起來.
首先,可以從題中得知:小鯨魚長到媽媽那麼大時,需要從現在起再長一個年齡差;而媽媽在小鯨魚長了一個年齡差,也就是像媽媽現在這么大時,媽媽也長了一個年齡差,即媽媽再長一個年齡差後是31歲;再根據後面的題目,也可得知,媽媽從現在起,減少一個年齡差和孩子現在一樣大時,孩子也減少了一個年齡差,變成了1歲,這說明:
小鯨魚現在的年齡:(1個年齡差+1)歲
媽媽現在的年齡:(2個年齡差+1)歲
媽媽再長一個年齡差後的年齡是:(3個年齡差+1歲),即31歲.看苯笨鯨魚不是很理解,聰聰就在黑板上畫了起來:
小鯨魚現在的年齡{---- ----- -----}
一歲 年齡差年齡差
媽媽現在的年齡 {---- ----- ----- -----}
31歲
最後列出方程 解:設小鯨魚現在與媽媽的年齡差為x歲
3x+1=31
3x=30
X=10
2x+1=2x10+1=21
答:媽媽現在21歲
現在大家都自發地給聰聰鼓掌,因為聰聰答這道題答得太好了。最後,鯨魚老師總結道:同學們,通過這道題大家可以很容易地看出1歲與31歲相差3個年齡差,這種方法就叫做「作圖法」。大家在做題時,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
其實,像這類年齡問題的主要特點就是隨著時間而變化,倍數關系是會發生變化的,但年齡卻一直是個不變數。
2009年10月26日
田忌賽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內容就是說的田忌在不利的情況下憑著聰明的頭腦戰勝了齊王,傳說戰國時期,齊王與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馬,同等級的馬中,齊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強。有一天,齊王要與田忌賽馬,雙方約定:比賽三局,每局各出一匹馬,每匹馬賽一次,贏得兩局者為勝。看樣子,田忌似乎沒有什麼勝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謀士了, 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馬分別比齊王的中、下等馬強……。怎麼辦呢?於是田忌就想出了一個妙辦法,既然循規蹈矩地去比賽根本就行不通,那麼乾脆就來一個超常規的方法,就是當齊王出下馬時自己就出中馬,那麼現在齊王和田忌的比分就是0:1,第一場田忌勝了,當齊王派出上馬時,由於自己的中馬已經比過不能再用,而下馬和上馬又沒一個是它的對手,怎麼辦呢,田忌就用了下馬迎戰,結果肯定是輸了,很多人會認為田忌這是自暴自棄沒有信心的行為,其實其中另有玄機,田忌已經這樣子思考過了,有兩種方法:(1)、自己出上馬,那就是輸,然後最後一場出下馬,對方出中馬,還是輸,最終的結果是2:1,自己會輸。 (2)、自己出下馬,這局雖然也是輸,但是下一局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自己的上馬可以贏齊王的中馬,所以總分是1:2,自己勝,哪個可取,肯定是方法2,田忌就用這個方法贏得了比賽的勝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數學不應該把它當成一個任務,枯燥乏味地去學習圖形和題目,而應該把它當成一個愛好,讓數學成為你的夥伴,那麼數學就會變得生動、活潑,那麼這時候的數學就不僅僅是一門科目了,它已經變成了你的摯友。
同學們,讓我們學習數學,鑽研數學,讓數學陪伴我們成長,讓思維得到解放,讓數學成為我們的朋友!!!
0
推薦「呼啦啦,嘩啦啦,我是種花的大行家……」狗熊笨笨正在為兔子一家種花賺錢,這時,狐狸狡狡正好路過,看到狗熊笨笨,心想:看那傢伙熊樣,讓我來耍耍他。狡狡來到笨笨跟前,說:「嗨,熊大哥,怎麼樣,幹活累吧,兔子家有三塊土地,每塊土地是邊長30米的正方形,在那裡面種花,一塊地種滿後是給你450元,而去我那裡,種三塊邊長是40米的正方形,一塊種滿後,我給你660元,怎麼樣,很合算吧。」笨笨是個文盲,沒學過數學,只知道基本的加減乘除,他算了算,兔子那裡每米是450÷3=150元,狐狸那裡每米是660÷4=165元,狐狸那裡賺的錢多呀!於是,笨笨就答應了。
第二天,笨笨就來到狐狸那裡幹活了,他幹得可賣力了,每天都大汗淋漓,可幾天下來,卻發現賺的錢不太多,笨笨心想,那可能是心理作用吧。
一天,笨笨的朋友猴子聰聰經過狡狡的田地,看到笨笨坐在邊上,滿頭大汗,聰聰問道:「笨笨大哥,你怎麼累成這個模樣?」笨笨答道:「我在兔子家種花,狐狸狡狡過來說要我去他家種,而且他給我的錢多,我就答應了,沒想到卻幹得很累。」給的錢多?狡狡從來都是不願意吃虧的,現在怎麼這么大方?聰聰不禁心生疑惑,他問笨笨:「他給你多少錢?」「種邊長是40米的3塊地,每塊地660元。」「那兔子家呢?」「也是種三塊地,每塊邊長30米,一塊450元。」聰聰快速算了一下,說:「笨笨大哥,你上當了,兔子家是每平方米450÷(30×30)=0.5元,而狐狸家是每平方米660÷(40×40)≈0.41元,0.41元小於0.5元,所以,你是吃虧了。」笨笨聽了,恍然大悟,他剛想生氣,但又想這是自己答應的呀,也不能怪狡狡騙他。聰聰拉著笨笨的手,說:「走,我們找狡狡辭職去。」笨笨「哦」了一聲,他邊走邊想:數學還真是重要啊,我也要去上數學班,學好數學,那樣才不會吃虧。對了,辭職後,我還是去兔子家種花吧。
2. 數學名人的故事1000及讀後感800字
《世界名人故事》讀後感
培根說過:「用偉大人物的事激勵青少年,遠勝於一切教育。」
《世界名人故事》精選薈萃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十幾位名人,其中有指點江山,叱詫風雲的政治家、軍事家、有發明創造,奉獻無限的科學家、發明家、有文采流光,妙筆生花的文化巨人,作家、豐富人類精神的思想家、哲學家和富甲天下的富豪。
這里描寫的是這些偉大人物的成長歷程,採用日常生活中富於啟發性的小故事,來傳達他們成功的道理,尤其著重表現他們的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特徵和他們建工立業的艱難過程,以便我們產生共鳴和熏陶。比如,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他老人家小時候非常窮,他的父親從小就把他養成勤勞儉朴、剛強能幹、精打細算的性格。毛澤東從6歲時候,就在父親的要求下,開始干農活和家務勞動,拾糞、砍柴、放牛、拔草等等。上學學會了識字和算術之後,父親就給他增加了一項任務,就是記賬,到了13歲那年,父親就讓他跟長工一樣勞動了。所有的這一起,為毛澤東鍛煉出了健康的體魄和堅韌的性格。毛澤東的天性好學,記憶力又好,在私塾的6年裡,他學到了大量的知識,盡管當時使用的課本內容都很陳舊,可是他卻學得很認真,從裡面獲得的深厚的古文知識。在緊張的課程和繁重的勞動之餘,他不是去睡大覺,而是找書讀,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還有就是魯迅先生,他小的時候用壓歲錢為自己買書。那時候他還在祖父的指點下,讀了《西遊記》、《水滸傳》等小說,及其很多古典詩詞。魯迅先生不僅聰明,而且勤奮。在三味書屋學習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早晨要給生病的父親買葯,上學遲到了。老師批評了他,他很後悔自己遲到,就在桌子角上,用小刀刻了一個「早」字,用來警戒自己,從此後他再沒有遲到過。這些都生動的表現了魯迅先生自幼嚴格要求自己很認真學習精神。
閱讀了這些偉大人物的傳記,能夠領略他們的人生風采和成功智慧,使我受到啟發和教益,對於提高素質,培養趣味,激勵我的理想和志向都有很大的幫助。
【寫作指導:寫好讀後感的基本要點】
1、精讀文章,找到「感點」
精讀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讀,細細地品味。只有在精讀中,我們才能深刻地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思想感情。蘇軾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就是這個道理。文章中令人感動、引人思考的「點」,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個畫面、一個感人的情節,總之,哪一點最令你感動,哪一個地方撥動了你的心弦,哪一點就應該是你讀後感文章中的「感點」。
同學們在寫讀後感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談自己的感想,可以結合全文來談,也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某一點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自己的看法,自己這樣做以後的後果……這樣,同學們認識問題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就會一步步提高。
2、結合「感點」,展開聯想。
好的作品給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們面面俱到,哪1點都不會談清楚。(www.t262.com)只有圍繞自己受到啟發教育最深的一點並結合生活實際,抒發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會寫出優秀的讀後感來。
3、讀後感應該注意哪幾方面?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小學生寫讀後感,歷來是一件較棘手的事情。其實,寫讀後感也有章可循,寫法一般可歸納為「引」、「議」、「聯」、「結」4個字,即引用原文的內容或觀點,在此基礎上展開議論,然後由此及彼聯系實際加以闡述,最後總結全文,提出看法。
「引」
適當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來源。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點語句,然後寫感想;也可以間接敘述原文內容,點出感想是從何處產生的。總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來。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否則會喧賓奪主。很多同學只有「讀」而無「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寫法成了對書的內容介紹,從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議」
針對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寫讀後感,重點應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寫一點,最後,什麼也講不深、不透,重點部分卻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掠而過,這樣的讀後感會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聯」
密切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
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結」
總結全文,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
以上4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數學名人故事讀後感
數學名人故事讀後感
我最近買了本特好看的書,收名就叫做《最精彩的名人故事全集》。在這一篇篇精彩的短文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學習永遠不嫌晚》,主人公是一位叫傑克·倫敦的人,曾一度當流浪漢,有一次被警-察抓了判他在監獄里做了30天苦工,在那段日子裡卻促使他思考起未來,從此竟迷上了讀書,有時一讀就十幾個小時,從此就積累了許多寫作素材。看了這段故事,讓我明白了依靠勤奮和努力得來的知識將成為一個人永久的財富,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注意堅持終身學習。其次是《生命的最後一刻》里說的是阿基米德在聚精會神地演算數學,由於注意力集中,以至於羅馬士兵站在他面前都未發現就被殺害了。這個故事告訴我由於阿基米德興趣廣泛,孜孜不倦、刻苦鑽研,對學問的研究常常達到忘我的境地,終於成為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發明家。面對知識的大海,我們應該像阿基米德那樣,信念是羅盤,執著和勇敢作雙槳,不懈追求,畢生探索。然後是《一個意念和100萬美元》,文中講述了希爾頓從一開始只有5000美元的普普通通的人,通過努力,變成了一個百萬富翁。這讓我體會到了人身上潛藏的力量發揮出來的程度,決定於一人面前所展示的目標。肯於為了自己的理想而付出努力的人,在人生中一定會有所收獲。在這本《最精彩的名人故事全集》中,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還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一個人只有通過努力才能實現理想,獲得知識的道路就是要努力學習。我希望大家也能去看看我說的這本書,你一定會受益匪淺的。
晚上,我閱讀了《〈名人成才故事一-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誕生於敘拉古城,他發出驚天動地豪言壯語「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令人佩服!!
書中講有一次阿基米德到海邊散步,忽然想起一道數學題,他順手撿起了一個小貝殼,在沙灘上演算起來,一直演算到天黑了才回家。這種勤奮鑽研的毅力,讓我想到自已,平時在學習中碰撞到問題,要麼不願做,要麼馬上問媽媽,對比後很慚愧。
阿基米德隨著歲月的推移和知識的增長,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解決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古希臘聞名的大智者。歐洲地中海有一位國王,懷疑皇冠不是純金的。請阿基米德來辨別,阿基米德苦思冥想了很多時間,也是一籌莫展。有一天洗澡,當身子全浸入水中時水盆里的水溢出來,這種現象讓他很奇怪,他反復站起來又站下……突然他眼睛一亮,大聲喊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回到王宮,讓國王取出一塊和皇冠一樣重的金子,依次把金子和皇冠放在同樣大小滿水的罐子內,當水從罐子溢出時,用盆子接住,最後兩個盆子中的水一比較,皇冠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阿基米德發現的浮力定律。說明阿基米德是一個愛動腦筋,觀察認真思考的學生。
看了這篇文章,我的收獲是:要學習阿基米德對學習認真、勤奮、刻苦、有毅力,改正自己沒有耐心和粗心的壞毛玻
【擴展閱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
【擴展閱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 小學六年級數學論文800字,在線等
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採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盡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於著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直認為數學不是靠做題做出來的.方法永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在第二天講課前,最好先預習一下.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師講課時認真聽講,並在原先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釋,寫好步驟.在課上,有選擇的聽和記老師所講的例題.首先要聽懂,然後再記下些重要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易錯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還有,重要的定理和結論一定要熟記.課後要善於總結本堂課的內容,並在腦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經老師講後才明白的例題的步驟,梳理1至2遍.課後要按時完成作業.一般先看老師鉤的題目,看完後再自己動手做一遍.至於那些老師沒有鉤的題目,可選擇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時間太久,就需要『『放棄』』了.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因此,學好數學的一個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和運用。而在日常時對於數學的學習還是有許多方法的。
數學學習做題是極為必要的,因此做題之後的總結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否則只能是雜而不精,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合理運用。總結工作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常備改錯本,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摘錄下來,並將自己的錯誤做法和正確的作法一同記錄下來,,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確把握考點,抓好典型,以此舉一反三,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應該對題目考察的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不可盲目做題,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識點的典型考法的題目,將其擬於一個標題之下記錄,以此不變而應萬變;三,對於許多學有餘力的同學而言,僅有以上兩點,想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解題方法有一個思辯的理解,從許許多多
的解法中選取適於自己的解題方式,而對於一些靈活的題目而言,我們還應該在做題中對許許多多的情況進行總結,以便在考試中將方法靈活運用,防止死做與定性思維的產生。
4. 小學六年級數學論文800字
圓周率「π」的由來 很早以前,人們看出,圓的周長和直經的比是個與圓的大小無關的常數,並稱之為圓周率.1600年,英國威廉.奧托蘭特首先使用π表示圓周率,因為π是希臘之"圓周"的第一個字母,而δ是"直徑"的第一個字母,當δ=1時,圓周率為π.1706年英國的瓊斯首先使用π.1737年歐拉在其著作中使用π.後來被數學家廣泛接受,一直沒用至今. 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常數.一位德國數學家評論道:"歷史上一個國家所算得的圓周率的准確程度,可以做為衡量這個這家當時數學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古今中外很多數學家都孜孜不倦地尋求過π值的計算方法. 公元前200年間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首先從理論上給出π值的正確求法.他用圓外切與內接多邊形的周長從大、小兩個方向上同時逐步逼近圓的周長,巧妙地求得π 會元前150年左右,另一位古希臘數學家托勒密用弦表法(以1 的圓心角所對弦長乘以360再除以圓的直徑)給出了π的近似值3.1416. 公元200年間,我國數學家劉徽提供了求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體現了極限觀點.劉徽與阿基米德的方法有所不同,他只取"內接"不取"外切".利用圓面積不等式推出結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後,祖沖之在圓周率的計算上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求得"約率" 和"密率" (又稱祖率)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可惜,祖沖之的計算方法後來失傳了.人們推測他用了劉徽的割圓術,但究竟用什麼方法,還是一個謎. 15世紀,伊斯蘭的數學家阿爾.卡西通過分別計算圓內接和外接正3 2 邊形周長,把 π 值推到小數點後16位,打破了祖沖之保持了上千年的記錄. 1579年法國韋達發現了關系式 ...首次擺脫了幾何學的陳舊方法,尋求到了π的解析表達式. 1650年瓦里斯把π表示成元窮乘積的形式 稍後,萊布尼茨發現接著,歐拉證明了這些公式的計算量都很大,盡管形式非常簡單.π值的計算方法的最大突破是找到了它的反正切函數表達式. 1671年,蘇格蘭數學家格列哥里發現了 1706年,英國數學麥欣首先發現 其計算速度遠遠超過方典演算法. 1777年法國數學家蒲豐提出他的著名的投針問題.依靠它,可以用概率方法得到 的過似值.假定在平面上畫一組距離為 的平行線,向此平面任意投一長度為 的針,若投針次數為 ,針馬平行線中任意一條相交的次數為 ,則有 ,很多人做過實驗,1901年,有人投針3408次得出π3.1415926,如果取 ,則該式化簡為 1794年勒讓德證明了π是無理數,即不可能用兩個整數的比表示. 1882年,德國數學家林曼德證明了π是超越數,即不可能是一個整系數代數方程的根. 本世紀50年代以後,圓周率π的計算開始藉助於電子計算機,從而出現了新的突破.目前有人宣稱已經把π計算到了億位甚至十億位以上的有效數字. 人們試圖從統計上獲悉π的各位數字是否有某種規律.競爭還在繼續,正如有人所說,數學家探索中的進程也像π這個數一樣:永不循環,無止無休……
5. 數學作文 回顧五年級,展望六年級 800字以上
「律回斯普林菲爾德,萬象始更新。」彈指一揮間,2009年已經離我們走過了堅實的步伐,悠閑地朝我們的方向。新的一年,我們的業務來一個宏偉的一年。
在元旦來臨之際,我代表**董事會,一年的辛勤戰斗在工作場所,並給你我所有的同事默默支持和照顧家人表達我們最誠摯的感謝之際和節日的問候!祝你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幸福和快樂,心想事成!
2009年的歡樂和艱辛握手的一年,我們的業務,我們的業務發展非常關鍵的一年。在面對波動的原料,市場不穩定,疾病傳播,行業危機等問題在過去的一年,我們所有的**人冷靜軸承,更明智的決策,大膽創新,共同很難與我們企業的家園,創造和諧歡樂的**,建立理解和寬容團隊。我們的團結,努力工作,用我們的心血和汗水,克服困難,逆風飛揚,寫** 2009年的歷史中輝煌的篇章!
面對白熾燈畜牧行業的競爭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人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我們的解釋「做到最好」的企業精神,踐行「承諾和諧新農村建設「的企業使命,我們的」綠色之城**「的獨特魅力和意義的解釋。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一直致力於創新和企業的發展,成功地實現了企業改制,建立較盛宏師預混料,添加劑部門和國務院獸醫貿易公司,每個部門都走向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基本完成****牧業集團的組織框架來構建,到組,規模和綜合發展的道路,因此,2009年**是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一年。
回首過去一年,得到的結果每一分成績,都是勤勞和智慧的**。是我們的密切合作,精誠合作,企業面臨的前,不管什麼樣的困難一直向前聽起來。你是公司的最寶貴的財富,最可愛的人,不是你,所有的結果都出了問題。
「創建,構建,共贏,共享」堅持的價值觀?的企業,企業是我們所有的人,是社會的。 *能夠顯示我們所有的人,為家庭,為社會創造價值和實現我們的社會責任平台。企業未來的發展,仍然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致力於員工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發展,構建和諧的學習型團隊,為每一位員工提供一個更高的發展平台和更多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才華,實現共同發展,實現企業和個人,共創輝煌,共贏未來「,核心價值觀?共享成功。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課程承載新的夢想。展望2010年,我們將繼續走在發展的高速路上,這是我們起航,創造夢想的關鍵的一年,我們感到責任重大。 「木蘭秋朝飲露兮,夕餐秋菊花瓣,」我們希望贏得吸收知識廣泛採用,時間,充實自己。立德修身,勤於思考,恪盡職守,熱情和他人,創造一個和諧的精英團隊,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營銷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我們的技術,采購,規模優勢,突出產品的價格優勢,品牌優勢,與客戶實現共贏的合作與發展並存的道路。
現在,我們即將告別2009年,迎來一個充滿希望的2010年。 2009年,在過去的2010年,是現在。 2009年,我們的工作與精彩的同事,2010年,我們期待著光榮的存在。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展望未來,我們很長的路要走,更自信。我們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昂揚的鬥志,熱情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克服新的困難,奪取新的勝利。
2010年,機遇與挑戰並存,夢想與輝煌的存在。包含極好的機會,創新成就偉業,我們將滿懷信心地向著更高的目標。因為有夢想,我們白天,只爭朝夕,因為承諾,我們毫不猶豫,勇往直前!
2010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讓我們攜起手來,感謝所有的愛和支持,付出自己的真誠和努力向著更崇高的目標,構成禽畜業迷人的新篇章!
最後,衷心祝願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好運
6. 數學作文800字六年級段考
數學伴我成長
在現代社會的學習中,創建了許許多多的科目,如信息技術、美術、體育等.這些科目都非常有趣.但是,我仍對數學情有獨鍾.
數學是由一些有趣的運算與奇妙的公式組成.我自從開始學習數學,便酷愛這奇妙的科目.它的魅力與學習它而得到的成就使我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記得小學一年級,我開始接受教育.最初,我只學習語文與數學.當初的語文雖然簡單至極,單以我當初的知識,也不能得到滿分.而數學,我大多數測驗都能的滿分.因此,老師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同學們都向我發出羨慕的贊嘆.這使我更加努力學習數學.
升上二年級,老師開始教授我奧林匹克數學的知識,我當初認為數學只不過是一些簡單的計算.然而它的難度,它的奧妙,使我更想去攻破它.我經過學習,終於解出了一道又一道難題,使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到了三年級,我對數學的喜愛與我努力學習,使我的數學已超出三年級的水平.這時,老師推薦我去參加市級比賽,我也不負所望取得了一等獎.這是我第一次在數學中取得獎項.為此,我十分高興,我感受到數學給我帶來的榮譽.
到了四年級,我仍參加比賽,我從沒在數學中遇到搓折.但是這一次,我尤如被利劍插傷我竟然沒有取得名次.經歷這次失敗,我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更加努力學習.終於在五年級與六年級的競賽中再次登上領獎台.
眨眼就到了初一,我到了優秀的學校讀書.在這,我又遇到了挫折——我沒被選上去參加「希望杯」數學競賽.但我並沒有放棄,我主動去爭取,我的行動終於感動了老師.我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並在這次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數學已伴隨我七年的學習生活,它使我變的堅強,變的成熟.時間在流逝,我對數學的心永遠不變,我將來定要登上數學界的高峰,成為數學界的頂尖人物.
7. 高考數學家的故事和貢獻800字
十八九世紀之交,德國產生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就是人稱「數學王子」的高斯。
對數學的痴迷,加上勤奮的學習,18歲時高斯發明了用圓規和直尺作正17邊形的方法,從而解決了2000年來懸而未解的難題。他21歲大學畢業,22歲獲博士學位。他在博士論文中證明了代數基本定理,即一元n次議程在復數范圍內一定有根。在幾何方面,高斯是非歐幾何的發明人之一。高斯最重要的貢獻還是在數論上,他的偉大著作《算術研究》標志著數論成為獨立的數學分支學科的開始,而且這本書所討論的內容成為直到20世紀數論研究的方向。高斯首先使用了同餘記號,並系統而深入地闡述了同餘式的理論;他證明了數論中的重要結果二次互反律等。高斯去世後,人們建立了以正17邊形稜柱為基座的高斯像,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數學家。
1777年4月30日生於不倫瑞克的一個工匠家庭,1855年2月23日卒於格丁根 幼時家境貧困,但聰敏異常,受一貴族資助才進學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學學習1798年轉入黑爾姆施泰特大學,翌年因證明代數基本定理獲博士學位。從1807年起擔任格丁根大學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長直至逝世。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影響之大, 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的成就遍及數學的各個領域,在數論、非歐幾何、微分幾何、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論以及橢圓函數論等方面均有開創性貢獻。他十分注重數學的應用,並且在對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也偏重於用數學方法進行研究。
高斯長期從事於數學並將數學應用於物理、天文學和大地測得學等領域的研究,著述豐富,成就甚多。他一生中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404項科學創見(發表178項),完成4項意義重大的發明:(日光)、回照器(1820)、光度計(1821)、電報(1832)和磁強計(1837)。在各領域的主要成就有:1.物理學和地磁學中,關於靜電學(如高斯定理)、溫差電和摩擦電的研究、利用絕對單位(長度、質量和時間)法則量度非力學量(如磁場強度)以及地磁場分布的理論研究(如把地面上任一點的磁勢進行球諧分析)。2.利用幾何學知識研究光學系統近軸光線行為和成像,建立高斯光學。3.天文學和大地測量學中,如小行星軌道的計算,地球大小和形狀的理論研究等。4.結合實驗數據的測算,發展了概率統計理論和誤差理論,發明了最小二乘法,引入高斯誤差曲線。此外在純數學方面,他對數論、代數、幾何學的若干基本定理作出嚴格證明,如自然數為素數乘積定理、二項式定理、散度定理等。
職業生涯
他幼年時就表現出超人的數學天才。1795年進入格丁根大學學習。第二年他就發現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並給出可用尺規作出的正多邊形的條件,解決了歐幾里得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
高斯的數學研究幾乎遍及所有領域,在數論、代數學、非歐幾何、復變函數和微分幾何等方面都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還把數學應用於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發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高理的數論研究 總結 在《算術研究》(1801)中,這本書奠定了近代數論的基礎,它不僅是數論方面的劃時代之作,也是數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著作之一。高斯對代數學的重要貢獻是證明了代數基本定理,他的存在性證明開創了數學研究的新途徑。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到非歐幾何的原理。 他還深入研究復變函數,建立了一些基本概念發現了著名的柯西積分定理。他還發現橢圓函數的雙周期性,但這些工作在他生前都沒發表出來。1828年高斯出版了《關於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空間曲面的微分幾何學,並提出內蘊曲面理論。高斯的曲面理論後來由黎曼發展。 高斯一生共發表155篇論文,他對待學問十分嚴謹,只是把他自己認為是十分成熟的作品發表出來。其著作還有《地磁概念》和《論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引力和斥力的普遍定律》等。
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歲時,小學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難題:「計算1+2+3…+100=?」。 這可難為初學算術的學生,但是高斯卻在幾秒後將答案解了出來,他利用算術級數(等差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和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的湊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這樣的組合有50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 1801年高斯有機會戲劇性地施展他的優勢的計算技巧。那年的元旦,有一個後來被證認為小行星並被命名為穀神星的天體被發現當時它好像在向太陽靠近,天文學家雖然有40天的時間可以觀察它,但還不能計算出它的軌道。高斯只作了3次觀測就提出了一種計算軌道參數的方法,而且達到的精確度使得天文學家在1801年末和1802年初能夠毫無困難地再確定穀神星的位置。高斯在這一計算方法中用到了他大約在1794年創造的最小二乘法(一種可從特定計算得到最小的方差和中求出最佳估值的方法在天文學中這一成就立即得到公認。他在《天體運動理論》中敘述的方法今天仍在使用,只要稍作修改就能適應現代計算機的要求。高斯在小行星」智神星」方面也獲得類似的成功。
數學神童
歷史上間或出現神童。神童常常出現在數學、音樂、棋藝等方面。卡爾·弗雷德里希·高斯,一位數學神童,是各式各樣的天才里最出色的一個。就像獅子號稱萬獸之王,高斯在數學家之林中稱王,他有一個美號——數學王子。高斯不僅被公認為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並且與阿基米德、牛頓並稱為歷史上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現在阿基米德和牛頓的名字早已進入了中學的教科書,他們的工作或多或少成為大眾的常識,而高斯和他的數學仍遙不可及,甚至於在大學的基礎課程中也不出現。但高斯的肖像畫卻赫然印在10馬克——流通最廣泛的德國紙上,相應地出現在美元和英鎊上的分別是喬治·華盛頓和伊麗莎白二世。1777年4月30日,高斯出生在德國下薩克森洲的不倫瑞克(Braunscheig),他的祖先里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明為什麼會產生高斯這樣的天才。高斯的父親是個普通的勞動者,做過石匠、纖夫、花農,母親是他父親的第二個妻子,當過女僕,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她聰明善良,有幽默感,並且個性很強,她以97歲高壽仙逝,高斯是她的獨養兒子。據說高斯3歲時就發現父親帳簿上的一處錯誤。高斯9歲那年在公立小學讀書,一次他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們有事干,叫他們把從1到100這些數加起來,高斯幾乎立刻就把寫好結果的石板面朝下放在自己的桌子上,當所有的石板最終被翻過時,這位老師驚訝地發現只有高斯得出了正確的答案:5050,但是沒有演算過程。高斯已經在腦子里對這個算術級數求了和,他注意到了1+100=101,2+99=101,3+98=101……這么一來,就等於50個101相加,從而答案是5050。高斯在晚年常幽默地宣稱,在他會說話之前就會計算,還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高斯的早熟引起了不倫瑞克公爵的注意,這位公爵是個熱心腸的贊助人。高斯14歲進不倫瑞克學院,18歲入哥廷根大學。當時的哥廷根仍默默無聞,由於高斯的到來,才使得這所日後享譽世界的大學變得重要起來。起初,高斯在做個語言學家抑或數學家之間猶豫不決,他決心獻身數學是1796年3月30日的事了。當他差一個月滿19歲時,他對正多邊形的歐幾里德作圖理論(只用圓規和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了驚人的貢獻,尤其是,發現了作正十七邊形的方法,這是一個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數學懸案。高斯初出茅廬,就已經爐火純青了,而且以後的五十年間他一直維持這樣的水準。高斯所處的時代,正是德國浪漫主義盛行的時代。高斯受時尚的影響,在其私函和講述中,充滿了美麗的詞藻。高斯說過:「數學是科學的皇後,而數論是數學的女王。」那個時代的人也都稱高斯為「數學王子」。事實上,縱觀高斯整個一生的工作,似乎也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
在高斯的時代,幾乎找不到什麼人能夠分享他的想法或向他提供新的觀念。每當他發現新的理論時,他沒有人可以討論。這種孤獨的感覺,經年累月積存下來,就造成他高高在上、冷若冰霜的心境了。這種智慧上的孤獨,在歷史上只有很少幾個偉人感受過。高斯從不參加公開爭論,他對辯論一向深惡痛絕,他認為那很容易演變成愚蠢的喊叫,這或許是他從小對粗暴專制的父親一種心理上的反抗。高斯成名後很少離開過哥廷根,他曾多次拒絕柏林、聖彼德堡等地科學院的邀請。高斯甚至厭惡教學,也不熱衷於培養和發現年輕人,自然就談不上創立什麼學派,這主要是由於高斯天賦之優異,因而心靈上離群索居。可這不等於說高斯沒有出類拔萃的學生,黎曼、狄里克雷都堪稱偉大的數學家,戴特金和艾森斯坦也對數學作出了傑出貢獻。但是由於高斯的登峰造極,在這幾個人中,也只有黎曼(在狄里克雷死後繼承了高斯的職位)被認為和高斯比較親近。和高斯同時代的偉大數學家雅可比和阿貝爾都抱怨高斯漠視了他們的成就。雅可比是個很有思想的人,他有一句流傳至今的名言:「科學的唯一目的是為人類的精神增光」。他是高斯的同胞,又是狄里克雷的丈人,但他一直沒能和高斯攀上親密的友情。在1849年哥廷根那次慶祝會上,從柏林趕來的雅可比坐在高斯身旁的榮譽席上,當他想找話題談數學時,高斯不予理睬,這可能是時機不對,當時高斯幾杯甜酒下肚,有點不能自製;但即使換個場合,結果恐怕也是一樣。在給他兄弟論及該宴會的一封信中,雅克比寫到,「你要知道,在這二十年裡,他(高斯)從未提及我和狄里克雷……」阿貝爾的命運很慘,他與後來的同胞易卜生、格里格和蒙克一樣,是在自己領域里唯一取得世界性成就的挪威人。他是一個偉大的天才,卻過著貧窮的生活,毫無同時代人的了解。阿貝爾20歲時,解決了數學史上的一個大問題,即證明了用根式解一般五次方程的不可能性,他將短短六頁「不可解」的證明寄給歐洲一些著名的數學家,高斯自然也收到了一份。阿貝爾在引言中滿懷信心,以為數學家們會親切地接受這篇論文。不久,鄉村牧師的兒子阿貝爾開始了他一生唯一的一次遠足,當時他想以這篇文章作敲門磚。阿貝爾此行最大的願望就是拜訪高斯,但高斯高不可攀,只是將論文瞄了幾行,便把它丟在一旁,仍然專心於自己的研究工作。阿貝爾只得在從巴黎去往柏林的旅途中,以漸增的痛苦繞過哥廷根。高斯雖然孤傲,但令人驚奇的是,他春風得意地度過了中產階級的一生,而沒有遭受到冷酷現實的打擊;這種打擊常無情地加諸於每個脫離現實環境生活的人。或許高斯講求實效和追求完美的性格,有助於讓他抓住生活中的簡單現實。高斯22歲獲博士學位,25歲當選聖彼德堡科學院外籍院士,30歲任哥廷根大學數學教授兼天文台台長。雖說高斯不喜歡浮華榮耀,但在他成名後的五十年間,這些東西就像雨點似的落在他身上,幾乎整個歐洲都捲入了這場授獎的風潮,他一生共獲得75種形形色色的榮譽,包括1818年英王喬治三世賜封的「參議員」,1845年又被賜封為「首席參議員」。高斯的兩次婚姻也都非常幸福,第一個妻子死於難產後,不到十個月,高斯又娶了第二個妻子。心理學和生理學上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婚姻生活過得幸福的人,常在喪偶之後很快再婚,一生赤貧的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也是這樣。
8. 六年級數學日記,500字—800字,急用
用心去感受數學
不知為什麼突然想起我曾經的數學老師在期末考試後的評分手冊中拋下的那段話。
也許是出於一種對往事的懷念,也許那句話我從來都沒有忘記過,以至於我現在仍能夠流利地背出來:
「你性格文靜,且做事認真,學習自覺主動,成績優秀。但是我更希望你能夠在數學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大膽表現自己,否則即便你很有才華,卻也難以展現出來,那有何益?」
當我第一次讀到它時,一種莫名的力量刺痛了我,我覺得那是一種委婉的批評,這么多年的學習中,我都太順利了,沒有一個老師會在評語中指出我的不足。然而回想起自己在學習的路途上,確實在數學學習中表現得不出色,也可以說是一種冷漠。
雖然我一向認真地完成數學作業,像完成所有其它的作業一樣。但我僅僅是出於一種為了不偏科而去做的事——當然,我終究不承認自己偏科,因為我認真去做了,而且我現在仍在認真著。
或許是因為自己笨,反映又遲鈍(長久以來對自己的評價),從升入中年級後,總覺得學數學難。我不知道該怎樣去形容它。它不像語文,有無數個、沒有標準的答案,擁有華麗的詞藻,它有無數個解題方法,卻只有唯一的答案。
我常常用一種不同的眼光去審視這個世界,而那唯一的答案卻又憋得我面紅耳赤、抓耳撓腮、心急如焚……
我難以想像有一天我會真正的愛上數學,我覺得,那會是一個奇跡!
當然,我堅信,一切皆有可能。在飛機翱翔與藍天之前,有誰相信人類能夠隨意在雲海漫步?在電話誕生之前,誰相信隔著萬水千山你我能夠自由交談……然而,一次又一次不懈地努力,和機遇,使無數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每一個人的身上都蘊藏著無數的奇跡.
當我來到這所新的學校,我暗暗對自己說,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
確實,我做到了,我發現數學其實並沒有所想像得枯燥無味,當我學習了統計時,面對著那張」小學生近視認輸的統計圖」我心中不禁有些惆悵,也許,當時我想到的不僅僅是如何完成這道題,而應當反思的是,為什麼小學生近視的認數在逐年增加? 在我的身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患有近視,不得不說, 我自己本身也是近視患者,我們又該怎樣地去保護視力?這和數學,其實是一個層面上的問題.數學教會我們的除了解題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去生活.
用心去感受數學。
其實,它充滿了樂趣。
9. 我和數學之間的故事 作文800字
如果數學中永遠是1+1=2這樣簡單的問題,相信我的人生將會是另一種樣子。經過了這么多年與數學的激烈搏鬥,我終於發現自己是個「數學殺手」。這中間的故事,還得從我第一天接觸數學開始說起。
我的數學啟蒙人不是別人,正是我的爸爸。在當時我爸可謂我家學歷最高的人,我爸一直以此為榮。更重要的是我爸具有及其高的數學天分。因此,我的數學啟蒙教育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具體表現在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知道了2+2=4這樣復雜的算術。
升入小學以後,事情逐漸朝著一個復雜的方向發展而去。這要從我的數學老師說起。如果撇開她老師的身份的話,她其實還是一個蠻漂亮的人,而且也還是很溫柔的。可是由於她是我爸的老同學,還是我的數學老師,在數學課上我便得到了特別"關照」。比方說老師總是很注意我的到課情況,我的作業情況,還有的上課時是否認真聽講等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放在我上幼兒園那年,相信我一定無比自豪。可是事與願違,到我上小學時,我的數學成績已經不再是我的驕傲了,老師的特別關注讓我覺得很討厭。本來就是嘛,尤其是等我們學到什麼混合運算、應用題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就永遠停留在了七十分的狀態。
好不容易熬過了小學六年,我以為至少我該緩口氣了吧,其實年幼無知的我並不知道前面還有更另人頭疼的。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初中的數學老師居然是小學數學老師的老公。他和我老爸的關系啊,那真叫一個鋼鋼的。從此以後我這夢里啊都是一些根號、平方、等腰三角形啊這些聽起來就讓人窒息的東西。
索性初中三年倒是過得很快,並沒留給我太多痛苦的記憶。要說最痛苦的就算是高中了。說真的,我其實已經記不起高中的時候究竟學過些什麼了,可我還真切的記得那些有關分數的痛苦回憶。那時,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都如驚弓之鳥,對分數及其的敏感,高三的時候尤是如此。我記得模擬考試的時候,一百五十分的數學卷子,我總是得二十幾分。有一次我破天荒的考了三十九分,我那叫一個激動啊。
高考如期而至。我已記不起自己是懷著怎樣忐忑的心情上的考場。成績出來以後我的其他幾門都照常發揮。另我吃驚的是我的數學竟然超常發揮,八十多分呢。其實那年大家的數學成績都很高,原來不是我超常發揮,而是卷子簡單。其實如果不算數學成績我考的還是相當不錯的,都是數學拉的後腿。有了這個教訓,我填志願的時候可謂是攪盡腦汁啊,為的就是能上個不用再學習數學的專業。偏偏老天不隨人願,上完預科後我被分進了工商管理專業。蒼天啊,大地啊,這個專業的數學可是要死人的啊。第一年學的是微積分。由於在預科的時候學過一點,還好上起來沒那呢難,至少不會有完全聽不懂的情況。考試的時候也還做上了幾道題。可是一從考場出來我就知道我要掛了。於是趕緊和死黨商量給老師打電話求情。可是又一想這種時候老師怎麼可能接學生的電話呢,但是如果不試下就肯定是要掛的。最後我們還是覺得打。尤記得我抱著絕望的心情撥通了老師的電話,奇跡真的還是有的,電話頭傳來了我們最帥氣、最可愛的老師的聲音,我連忙收起我的驚喜換上了一副可憐兮兮的聲調,我說其實我還是很用功的學習數學了,奈何自己沒有天分,還說老師如果把我掛了補考的時候我肯定還是個掛。我們老師其實還很年輕,估計他是被我感動了,所以我微積分就這樣的過了。
大一第二學期學的是線性代數。傳說這個很簡單的,所以前幾節課我還是很認真的聽了,偶爾還記筆記。但是---這個「但是」其實很討厭的東西,所有好的東西遇到它以後總是變得相當可怕。但是,由於我偶爾會翹課,不翹課的時候就睡覺---就這樣在離考試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現代」還是什麼都不會。我開始惡補啊,看完以後我還鄙視了自己一翻,原來「現代」真的很簡單,一看就會的。考試的時候的信心滿滿的打開了卷子,發現所有的題目都很熟悉,我竊喜,低頭猛做了起來。可是不知道怎麼了明明是前幾天才看的題目怎麼就不會做呢。無奈了一會兒看看卷子,一會兒看看其他同學,當我和監考老師四目相對的時候,我已經明白了,那就是我已經成了重點監視對象了。本想趕快交卷好證明我的清白,郁悶的是我們最可愛的數學考試他又進來巡考了,我心想我此時交卷那不等於是找死嗎。無奈我一個什麼都不會的人愣是堅持到了最後一刻。那我的成績那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終於熬到了今年,今年真的真的很特別,那就是今年是我們將結束最後一門數學。是叫概率論吧,全名我真的不知道,就沖這一點我就覺得我活該數學不及格。這科我果然還是掛了。這是眾多歷史原因造就的。比說這是很難的科目,我聽不懂所以就沒學會,這學期的數學課安排的時間不好,我有時會有事沒辦法去上課,還有這學期的老師不是數學專業而是什麼金融學博士-----其實,考試前我還是做了垂死掙扎的。那就是考試的前一夜我覺得最後一科不該掛,於是一整晚沒睡硬是把學過的都看了一編。進考場之前我還背了一個死長的公式呢。後來,我發現這些都每用。三十三分的成績足以證明本以為用一夜的辛苦就可以瀟灑的告別數學,可是在我的身上真讓「老天不隨人願」給應驗了。
這就是我和數學的血淚史。我發誓,我從沒有遇到過比這個更讓我難過的事情,每一件事,每一個情節都讓我心絞痛。更讓我難心的是,我跟它的事還沒完
10.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800字 .....
有一篇六年級學生的小論文,謹供參考!
數學的色彩
清晨,鮮紅的太陽露出半個笑臉,和諧的陽光灑滿人間,我的心情真是好極了。突然接到爺爺的電話,叫我巧算九塊五加九十九塊五,我馬上告訴爺爺: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於一百零九嗎?爺爺說我的演算法還不算巧,如果湊整減零頭就好算得多。我馬上打斷爺爺的話,告訴他:10+100-1=109(元)。這時爺爺誇我,說我還算靈巧。這是早晨的數學題,我把數學定為紅色。
上午,爸爸從銀行交完電費回來,叫我計算電費。用電量是從1079-1279(度),每度電單價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單價變為分數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約分再乘,等於76元。爸爸說沒錯,和電腦算得一樣。我很得意,這時已近中午,我把數學定為黃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裡切西瓜,把半個西瓜再均勻地切兩刀,其中的兩份就是2/3,我問妹妹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妹妹開學才上一年級,當然不會算,我告訴她把西瓜整體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結果就是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2/6,約分後就是1/3。這時我想爺爺曾說七色陽光為白色,那麼,這個數學就定為白色吧。
夜晚在藍色的星空下,我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我怎麼也弄不懂考古學家是怎樣從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爾恐龍的身高呢?媽媽說這藍色的數學等你長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會了。
生活中的數學簡直是太多了,真是絢麗多彩,它隨時在你身邊出現。我愛數學,我要學好數學。
望能幫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