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志士的故事讀後感400字
① 寫一篇關於愛國文章的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黃繼光》這篇英雄故事,內心非常激動。夜已深了,可我還未入睡。黃繼光那捨身堵槍口的光輝形象老是出現在我眼前。黃繼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敵人佔領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網打得六連戰士抬不起頭來。前去爆破的三個小組都犧牲了。眼看著天亮前攻不下陣地了,黃繼光帶領兩個戰士再次前去爆破。一個戰士中彈犧牲了,另一個戰士也負傷了,接近敵人火力點的黃繼光已身負重傷,身邊沒有一樣武器。危急時刻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噴著火舌的槍眼。敵人、戰士們驚呆了時,我也驚呆了,誰又見過這等可歌可泣的事跡呢?都說人的死有兩種:要麼重於泰山,要麼輕於鴻毛。黃繼光叔叔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死,他死得有意義,死得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是啊,除了黃繼光以外,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聖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不受欺辱,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是他們用忍飢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 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告慰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② 有關愛國人士的讀後感
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的輪番轟炸,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拚死抗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一級英雄」王海大隊長
人物小傳:王海,山東人,1925年生,1945年入黨,1946年入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任空三師九團一大隊大隊長的王海帶領戰友們創造了擊落擊傷敵機29架的戰績,大隊被譽為「英雄的王海大隊」。他本人因擊落擊傷敵機9架,被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一級英雄」稱號。
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前,王海和戰友們平均駕駛噴氣式戰斗機飛行時間只有20多個小時,而他們的對手美國空軍飛行員大多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飛行時間多在1000小時以上。但在抗美援朝戰斗中,王海和他的戰友們相信自己一定能打敗強敵。1951年11月18日下午,180餘架美機分頭飛至我方上空進行狂轟濫炸,我機奉命起飛迎戰。王海大隊出動6架戰機,向指定戰區飛去。「跟我進攻!」發現敵機正在向清川江橋投擲炸彈後,王海發出命令。隨之,編隊從6000米的高度直搗而下,瞬間就沖到了1500米處的敵機群中。敵機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亂作一團,丟掉炸彈,倉促應戰。見敵機採用「圓圈戰術」,8架飛機首尾相連,互相掩護,與我機兜起圈子,王海一聲令下:「爬高佔位!」我6架戰機一起昂頭,急速躍上高空。緊接著,他們又一壓機頭,猛沖下去。幾次沖擊,硬是沖破了敵機的「圓陣」。王海抓住時機,向一架敵機猛沖過去,直到距敵機500米處才開火,打得敵機翻滾著墜向地面。剩下的敵機一個個驚慌萬分,四散逃竄。戰斗結束後,王海和戰友編著整齊的隊形返回基地。這次戰斗中,他們一共打掉了5架敵機。王海大隊一舉成名。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詹天佑帶著人民的希望去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詹天佑對工作一絲不苟,他夜以繼日的工作,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們欽佩。
一九零九年四月,京張鐵路全線貫通了。詹天佑終於憑著自己和工作人員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條由中國人自己修築的鐵路。不僅給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還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我們要象詹天佑那樣,熱愛祖國,把愛國主義精神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因為只有熱愛祖國,才能全身心的報效祖國,只有熱愛祖國,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只有熱愛祖國,長大了才能像詹天佑那樣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已高高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③ 球愛國人士的讀後感(500字 )急急急 !今天就要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詹天佑帶著人民的希望去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詹天佑對工作一絲不苟,他夜以繼日的工作,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們欽佩。
一九零九年四月,京張鐵路全線貫通了。詹天佑終於憑著自己和工作人員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條由中國人自己修築的鐵路。不僅給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還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我們要象詹天佑那樣,熱愛祖國,把愛國主義精神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因為只有熱愛祖國,才能全身心的報效祖國,只有熱愛祖國,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只有熱愛祖國,長大了才能像詹天佑那樣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已高高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④ 愛國人士讀後感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築成功的。這是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詹天佑帶著人民的希望去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詹天佑對工作一絲不苟,他夜以繼日的工作,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們欽佩。
一九零九年四月,京張鐵路全線貫通了。詹天佑終於憑著自己和工作人員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條由中國人自己修築的鐵路。不僅給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還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我們要象詹天佑那樣,熱愛祖國,把愛國主義精神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因為只有熱愛祖國,才能全身心的報效祖國,只有熱愛祖國,樹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只有熱愛祖國,長大了才能像詹天佑那樣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已高高矗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今天,我讀了《黃繼光》這篇英雄故事,內心非常激動。夜已深了,可我還未入睡。黃繼光那捨身堵槍口的光輝形象老是出現在我眼前。黃繼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犧牲時年僅22歲,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嶺戰役中,敵人佔領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網打得六連戰士抬不起頭來。前去爆破的三個小組都犧牲了。眼看著天亮前攻不下陣地了,黃繼光帶領兩個戰士再次前去爆破。一個戰士中彈犧牲了,另一個戰士也負傷了,接近敵人火力點的黃繼光已身負重傷,身邊沒有一樣武器。危急時刻黃繼光用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噴著火舌的槍眼。敵人、戰士們驚呆了時,我也驚呆了,誰又見過這等可歌可泣的事跡呢?都說人的死有兩種:要麼重於泰山,要麼輕於鴻毛。黃繼光叔叔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死,他死得有意義,死得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是啊,除了黃繼光以外,還有無數革命先烈為了祖國的神聖領土不被侵犯,為了人民不受欺辱,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幸福,用滿腔熱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贊歌。是他們用忍飢挨餓換取了我們今天豐盛的飯菜;是他們用站崗放哨換取了我們今天樹蔭下的嬉戲;是他們用流血犧牲使我們在和平的環境里學習和生活。
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為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告慰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⑤ 我以我血薦軒轅中國近現代愛國革命志士讀後感
於千百萬冊書中,遇見了你――《中華民族精神代代傳》。你
像海明威的作品,永遠將一分神秘深匿於深海之中,以你獨特的魅
力吸引著我走進你的內心。幾番驚嘆,幾許動容,魯迅先生「我以
我血薦軒轅」的錚錚誓言又再次浮上心頭。
半個世紀過去了,那顆星星至今仍在閃爍著他的光芒。「我以
我血薦軒轅」這豪邁的詩句,是魯迅23歲時,在日本寫下的立志
為國奮斗畢生的慷慨之詞,這是青年魯迅愛國雄風的寫照,更是魯
迅先生一生矢志不渝的誓言。
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掀開歷史的邊角,聽到荊軻的無奈嘆息――
易水湖畔,燕太子丹送君千里,君言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
一去兮不復還。」雖明知此行災難重重,但為了燕國的存亡,急流
險灘,刀山火海也必須闖,於是歷史上就有了一幕悲壯的「荊軻刺
秦王」。
歲月更替,透過歷史的重重帷幕,我又看到文天祥的痛苦彷徨
――身處風雨飄搖的宋王朝,當選擇變得困難時,愛國便成了惟一
的准則,於是乎,威武不能屈,他用一腔熱血鑄就了一番震撼人心
的風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這位
用生命書寫歷史的壯士,追求的何止是人生氣節,更有家國天下。
同樣是愛國,可當這種意識化為積極的行動,卻無法挽救國家
時,便出現了以死明志的苦難壯舉。
自鴉片戰爭以來,幾代中國人苦苦探索,不懈追求:秋瑾熱血
賦詩,譚嗣同揮毫明志,鄧中夏許下宏願……無數革命先烈、志士
仁人前仆後繼慷慨捐軀,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他們
是無私忘我、奮斗犧牲的一代。他們夢寐以求的民富國強,正在變
為燦爛的現實。
猛回頭,五千年的恩怨情仇也只成了彈指一揮間。身處21世
紀的我,觸及過去,多少英雄人物,被歷史的大浪淘盡。感嘆時間
與生命的無常,更感嘆在那樣的時代造就出的愛國英雄。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部平和的史書――《中華民族精神代代傳
》,感悟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愛國情懷,我們再次緬懷先人,
意義就在於學習和繼承中華民族精神。
「我以我血薦軒轅」,在黑暗動盪的社會里,它是歷史偉人的
寫照,凝聚了上古的沖天豪氣、報國熱情;在改革創新的年代裡,
它又開辟著華夏兒女的愛國之道,引導著炎黃子孫執著追求。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我們青少年是繼往開來的
一代新人,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讓我們高舉起「我以我血薦軒轅
」的旗幟,將它代代相傳。
⑥ 愛國人物故事讀後感
一本散發著墨香的書——《英雄人物故事》在我面前,好奇心促使我翻開看一看。啊!一篇篇充滿了戰爭的硝煙和英雄的豪氣的故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千百英雄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
翻開書,讀上幾頁:寧死不屈的江姐,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烈火中永生的邱少雲……這些英雄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抹也抹不掉。他們就像一面明鏡,告訴我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人應該怎麼活,路應該怎樣行……而他們的滿腔熱血就像滔滔江水一樣湧入我的心田,越流越遠。
《英雄人物故事》這本書讓我實在太感慨了。書里記敘了既真實又打動人心的英雄故事。每一篇都向我們講訴著英雄們永垂不朽、流傳千古的愛國精神。逼供、毒刑這些在我們眼裡都是可怕的,而在英雄們的眼裡,這只是一個個熟視無睹的手段,不畏懼、不投降。啊!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支撐著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支撐著你們!是人民的希望支撐著你們!讓你們永不倒下!
偉大的英雄們啊!雖然你們已離開了人世,但是,你們的足跡,你們的精神,還有你們的形象,卻永遠留在此人們的心中。看吧,現在的社會像你們這樣盡心盡職的人也有:當哪裡燃起了大火,哪裡就會有消防隊叔叔與大火展開生死拼搏;當哪裡有人掉下水,哪裡就會有警察叔叔艱難救人的場面;當哪裡發生了大事,哪裡就有偵探的日夜煎熬……難道他們只是在完成任務嗎?不!他們是在為祖國效力,為人民服務!瞧,我們小學生也行動了起來,在老師的教育組織下,為災區小夥伴獻愛心------捐款捐物,那是因為我們也想為祖國獻上微薄的力量,也想為祖國爭光添彩。
英雄們可歌可泣的事和令人震撼的情打動了我。我要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他們,接過他們的接力棒,繼續報效祖國,讓祖國的明天更輝煌!
⑦ 愛國志士印白先生讀後感
一、寫讀後感的要訣
1、重視「讀」
「感」是從讀中產生的,讀是感的基礎.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拿過書來,走馬觀花地翻上一遍,僅僅憑著一個初步的印象,就迫不及待地動手寫感想,這個「感想」往往寫不好.
舉例來說.有這么一個故事,說的是古代魯國的國王得到一隻海鳥.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鳥,就把它當做是神鳥了.為了表示自己對「神鳥」 的愛護和尊重,他吩咐把鳥供養在殿堂里,把宮廷里最美妙的音樂奏給它聽,用最豐盛的筵席款待它吃.可是鳥呢,卻被嚇得神魂顛倒,舉止失常,連一片肉也不敢嘗,一滴水也不敢沾,這樣,只三天功夫,這只鳥就活活地餓死了.
看了這個故事,怎樣寫一篇心得筆記呢?你如果在魯王不懂得養鳥的技術,鳥應該如何養的問題上大發議論,即使寫得再詳盡也不行.為什麼呢? 因為你從根本上把這個故事理解錯了.這個故事其實是說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否則,盡管主觀願望是好的,也難免要失敗.只有抓住了這一點,去聯想、去議論,才能把感想寫得深刻、動人.
怎麼讀呢?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我們首先必須熟悉下列情況:(1)寫作時間.(2)寫的什麼,即作品的內容.要把作品中的時、地、人、事、物這幾方面弄清楚,不能囫圇吞棗.寫故事梗概,列提綱,這些都是熟悉作品內容的輔助手段.(3)為什麼而寫,即作者的寫作目的.其次,要邊讀邊想,邊讀邊記.哪些地方使你激動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萬千都不要放過去.要反復讀,邊讀邊體會文章的中心,聯系自己生活的體驗,加以對照、比較.為「感」做好准備.
2、「感」要專一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就拿《小馬過河》這篇我們都知道的故事來說.它雖然短小,但仔細體會,就會使人產生幾方面的感想:①遇事要多動腦筋、認真分析,不能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②實踐出真知,水是深是淺,要親自去試一試,「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親口嘗一嘗.」③老馬教子有方,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溺愛,不嬌慣;當孩子沒有完成任務時,不諷刺,不責怪,而是循循善誘,耐心指導.
僅就對這三方面的感想來說.一篇心得筆記最好只選擇其中的一兩個方面寫透徹,寫深刻.
3、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
「讀後感」當然是先「讀」而後有「感」.你讀的是哪本書?你是對這本書中的哪個問題發表感想,這些都需要交代一下.如果對原文一字不提,上去就寫感想,就會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你的感想是怎麼來的.另一方面,有的同學在寫讀後感時,用大量的篇幅去復述原作的內容或事例,只在結尾發表幾句感想.這樣寫就會變成向別人介紹某一本書.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但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
二、讀後感的寫作
1、寫作方法:
寫體會式的讀後感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分幾點具體地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另一種是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內容或情節,再抓住主要內容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寫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2、寫作順序:
在結構上,常見的有這兩種寫作順序:
概括式提示「讀」→抒寫感受→回扣到「讀」
或者簡單介紹文章之後,把主要內容分散寫,夾敘夾議.用一處原文來談一點感想,這種方法必須注意前後銜接.
3、寫作技巧:
(1)讀後感的題目.
最簡單的題目是「讀《××××》有感」.你想醒目一點,可以抓體會中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如《見義勇為是一種美德》就是如此.
(2)「感」的內容.
首先提醒大家,感受一定要和文章的主要內容相符,否則就會鬧笑話,文章的主要內容假如是講的認真學習,可你談的體會卻是熱愛勞動,文不對題,完全不符要求,這一點也是寫讀後感難把握的一點.另外在聯系實際談感受時,可以打開你想像的閘門,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中國到外國,從自己到別人,看到的、聽到的、正面的、反面的,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系,能夠幫你說明問題的都可以寫.
讓我們舉例來說:
例1、《凡卡》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凡卡》這篇課文,我感受很深.
《凡卡》一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在一八八六年寫的,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九歲的凡卡·茹科夫,三個月前被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送到鞋匠阿里亞希涅那裡做學徒,他在這三個月里受盡了折磨,睡在過道里,老闆和老闆娘為一點小事就要毒打他,伙計們也捉弄他,每天只能吃一點麵包渣,他沒有衣服和鞋穿,沒有親人,沒有快樂.他給爺爺寫信,請求爺爺把他接回去,但這只是夢想.凡卡的生活多麼悲慘呀!
讀完這篇課文我很受教育.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簡評】
看了這篇讀後感同學們會有一個共同的反應,這文章寫得太空洞了.讀後感,重在寫讀後的感受,而不是對原文的介紹,而本文的小作者所描述的大部分是課文中的內容,至於看到這些現象聯系實際,與自己進行對照比較則一點沒談.盡管開頭結尾都分別高呼讀了這篇課文很受教育,感受很深,但卻見不到下文,給人以風大雨點小的感覺.
例2、《凡卡》讀後感
我一口氣讀完了《凡卡》這篇課文,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為九歲的凡卡過著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彷彿看到了凡卡又在挨打挨罵.
凡卡太可憐了,他才九歲,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兒童,卻受著這么多的折磨,老闆、老闆娘動不動就打他,伙計們想方設法捉弄他.誰都知道,孩子只有不斷地增加營養身體才會長得結實,才會健康.可凡卡呢,早晨吃一點兒麵包渣,中午喝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麵包渣,至於菜啊、茶啊,根本沒有.到了晚上睡覺時,他沒有床,而是睡在過道里.這還不算,每當老闆的小崽子一哭,凡卡就得去搖那個搖籃,如果睡著了,還會挨老闆的打.凡卡總是回想在鄉下的那一段日子,雖然清苦,但身邊有爺爺、有小夥伴,而現在誰都欺辱他,他真受不了了,他請求爺爺接他回去.
讀到這兒,我腦海里浮現出凡卡遙望故鄉向蒼天哭泣的情景,我的心裡真不是滋味.
如今,我們也是十來歲的少年兒童,可和凡卡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們生活在蜜罐里.每天我們都在良好的環境下學習,老師像辛勤的園丁,精心教育我們.學校為了讓我們全面提高素質還給我們建立了計算機房、閱覽室、語音教室、自然實驗室等,每天我們都能學到許多新知識、新技能.父母為了讓我們身體長得結實,天天為我們准備營養豐富的食品,我們多幸福呀!
讀過《凡卡》之後,我又陷入了沉思,為什麼我和凡卡同是少年兒童卻過著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們不是生長在同一社會中,凡卡生活在沙俄黑暗統治之下,那裡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富人終日花天酒地而窮人卻度日如年窮困潦倒.我們呢?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我們兒童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國家還為我們少年兒童立了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起到了保證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作用.人們常說,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小凡卡,再看看自己,我們太幸福了.我要加倍努力學習,長大更好地建設我們社會主義祖國,讓更多的兒童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評析】
同前一篇讀後感相比,此文內容顯然是豐富多了.首先小作者注重在讀文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小作者以自己現實生活狀況與凡卡一一進行對照,感受到自己生活環境的優越,深知自己猶如生活在蜜罐中.另外,這篇讀書筆記反映出小作者認識問題的深度,他不是就事論事,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了社會制度的不同,進而激發了努力學習長大建設好祖國的願望,他的感受顯得更加充實、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