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關於不幸的小故事
『壹』 關於不幸的故事 (簡短一點的)
明崇禎年,關外女真欲奪大明天下。崇禎帝復召天啟年間還鄉東莞之前將袁崇煥,拜兵部尚書,領尚方寶劍,出山海關禦寇。
然是時,皇太極已與蒙古通姻,數度借道蒙古境入京畿北之喜峰口一帶威脅京師。袁崇煥馳援京師。皇太極騷擾挾資而去。時袁崇煥經略遼東,申時度勢,以為強敵不可一日除之,宜暫作妥協。此計一出,朝野嘩然,紛譴袁崇煥殲敵不力。
皇太極用範文程謀:故意泄露與袁崇煥熄兵之機密,令所囚太監悉聽入耳,陰縱之。太監逃回京師,將關外所聞袁崇煥私通外敵具語與崇禎帝,帝大怒,不待其辯,押赴西市凌遲處死。
崇煥既死,大明長城乃自毀。遼東烽煙逾急。
待滿清入主中原,江山易容,清主憶及往昔,慨然道出實情。天下人方知,袁崇煥之死,乃至冤。
『貳』 古代婚姻不幸有哪些故事
不見面,聽從父母安排,就結婚了
『叄』 講述幾個中國古代婦女不幸命運的故事
中國古代婦女的悲劇命運(轉載)
——從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典型婦女形象談起
在人類長期的生存與繁衍中,女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最初也是從母系氏族社會開始的,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與社會的進化,女性逐漸成為男人的附庸,特別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婦女更是處於被侮辱、被損害的地位。本文試圖以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為例,來剖析中國古代婦女的悲劇命運。
一、中國古代婦女悲劇命運的表現形式
從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無論詩詞雜劇,還是小說傳奇,女性一直是各類文學體裁、文學作品表現的重要內容,中國古代婦女的悲劇命運在這些文學作品中也被揭露得淋漓盡致。概括地講,中國古代婦女悲劇命運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三種情形:
l、社會制度的犧牲品。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氓》中塑造的棄婦形象生動地體現了在男尊女卑的社會制度下古代婦女所遭受的沉重打擊和不幸命運。詩中的棄婦是一個痴情、善良、勤勞、剛強的女性,可這樣一個賢惠的妻子最終竟落得被丈夫拋棄並被家人嘲笑的悲慘遭遇。該詩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壓迫與損害,也生動形象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女子在婚姻、家庭中所處的被動低下地位。而明代馮夢龍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杜十娘是一個自尊自愛、寧折不彎的剛烈女子,她身處社會的最下層,在長期的妓女生活中受盡欺凌。當她苦心經營終於從良後,得到的卻是被欺騙、被買賣、被遺棄的結果,直至走上了以死抗爭的道路。杜十娘的悲劇從情節上講也許存在著一定的偶然性,但事實上,這偶然又是當時社會環境所滋生的必然。傳統的道德觀念中婦女的依附性地位和妓女卑微的社會地位,是最終造成杜十娘悲劇命運的罪魁禍首。
『肆』 古代因優柔寡斷慘遭不幸的例子
袁紹的優柔寡斷在官渡之戰的大敗,何進的優柔寡斷結過身首異處;明建成帝的優柔寡斷天下被其叔襲取等等。大多數王朝的末代帝王都多少有優柔寡斷的根性存在。
『伍』 不幸是故事,幸福是寓言。
不幸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於是便成了每個人的故事;很少人會感覺到幸福,認為幸福只是童話里的夢幻,於是幸福成了寓言一般。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只是一則美麗的童話,一出艷麗的寓言,而不幸才是真正的故事,真正的人生。」
『陸』 布魯諾科學家不幸遭遇的故事
喬爾丹諾.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1600年2月17日),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作為思想自由的象徵,他鼓勵了16世紀歐洲的自由運動,成為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他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並把它傳遍歐洲,被世人譽為是反教會、反經院哲學的無畏戰士,是捍衛真理的殉葬者。由於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反對地心說,宣傳日心說和宇宙觀、宗教哲學,這些在他所處的時代中,都使其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1592年被捕入獄,最後被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1992年,羅馬教皇宣布為布魯諾平反 。
他一生始終與「異端」聯系在一起,並為此顛沛流離,最終還被宗教裁判所燒死在鮮花廣場上。因而,他常常被人們看作是近代科學興起的先驅者、是捍衛科學真理並為此獻身的殉道士。但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因為布魯諾並不是因為哥白尼的日心說而死的,一個證據是,在他被燒死時,羅馬教會根本還沒有查禁哥白尼的《天球運行論》。人們也常常將處死他的宗教裁判所代表的宗教勢力與他所支持的哥白尼學說所代表的科學,看作是一對存在著尖銳沖突的對立物。
布魯諾不僅在修道院學校學習,還經常參加當時的一些社會活動和一些人文主義者交往甚密。在當時強大的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下,布魯諾閱讀了不少禁書, 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和當代著名哲學家特列佐(1508 - 1588)的著作。他被哥白尼的學說所吸引,開始對自然科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對宗教神學發生了懷疑。他對經院哲學家們所宣傳的教義持否定態度,寫了一些批判《聖經》的論文,並從日常行為上表現出對基督教聖徒的厭惡。布魯諾的言行觸怒了教廷,他被革除教籍。宗教裁判所指控他為「異端"。但布魯諾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毫不動搖。為了逃避審判,他離開了修道院,逃往羅馬,後來又轉移到威尼斯。由於宗教法庭到處通緝他,整個義大利沒有一塊他立足的地方。1578年,他越過海拔4000米高的阿爾卑斯山流亡瑞士。在日內瓦由於他激烈反對加爾文教派,遭到了逮捕和監禁。1579年,布魯諾獲釋後來到法國南部重鎮土魯斯,在當地一所大學任教,他在一次辯論會上,發表了新奇大膽的言論,抨擊傳統看法,引起了該校一部分反動教授和學生的反對,他被迫離開了土魯斯。1581年,布魯諾來到巴黎,在巴黎大學宣傳唯物主義和新的天文學觀點,遭到法國天主教和加爾文教的圍攻。1583年,他逃往倫敦。這個時期是他思想完全成熟和創作高峰的年代。這些年他發表了數部用義大利文寫的作品:《灰堆上的華宴》、《論原因、本原與太一》、《論無限、宇宙、與眾世界》、《驅逐趾高氣揚的野獸》、《飛馬和野驢的秘密》、《論英雄熱情》等等。這些著作語言豐富生動,論述尖銳潑辣,結構嚴謹無隙,既可見當時哲學論戰之尖銳激烈,又體現出他宣傳新思想的滿腔熱情。在牛津大學的一次辯論會上,布魯諾為捍衛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發表演說批判了被教會奉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托勒密地心說,同經院哲學家門展開了激烈的論戰,於是布魯諾又被禁止講課。1585年,布魯諾返回巴黎。第二年春天,在巴黎最古老的著名學府索爾蓬納大學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辯論會,他在演說中再次論證了他的宇宙觀。由於他反對被教會奉為絕對權威的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被再次驅逐出法國。後來布魯諾又去德國、捷克講學,漂泊了六年。在僑居法蘭克福期間,他又發表了三部用拉丁文撰寫的著作:《論三種極小和限度》、《論單子、數和形》和《論無量和無數》。
由於布魯諾在歐洲廣泛宣傳他的新宇宙觀,反對經院哲學,進一步引起了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1592年,羅馬教徒將他誘騙回國,並逮捕了他。劊子手們用盡種種刑罰仍無法令布魯諾屈服。他說:"高加索的冰川,也不會冷卻我心頭的火焰,即使像塞爾維特那樣被燒死也不反悔。"他還說:"為真理而斗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經過8年的殘酷折磨後,布魯諾被處以火刑。
1600年2月17日凌晨,羅馬塔樓上的悲壯鍾聲劃破夜空,傳進千家萬戶。這是施行火刑的信號。通往鮮花廣場的街道上站滿了群眾。布魯諾被綁在廣場中央的火刑柱上,他向圍觀的人們庄嚴的宣布:"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即將來臨,真理終將戰勝邪惡!"最後,他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會知道我的價值。"劊子手用木塞堵上了他的嘴,然後點燃了烈火。布魯諾在熊熊烈火中英勇就義。
『柒』 名人的不幸故事
1、梵高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奧維爾小城附近中了槍,當時他帶著繪畫工具出去畫畫的某個時間,在晚餐過後他回到暫住的拉烏客棧,通知了隨行醫生加歇來治療,加歇醫生隨後發電報通知弟弟提奧從巴黎前來,這中間的時間弟弟曾發誓一定會救他 ,但是他放棄了活下去的念頭,告訴弟弟說就讓他這樣子死去吧。
2、司馬遷
漢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讓李陵為出酒泉擊匈奴右賢王的貳師將軍李廣利護送輜重。李陵謝絕,並自請步兵五千涉單於庭以寡擊眾,武帝贊賞李陵的勇氣並答應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時卻遭遇匈奴單於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卻越聚越多,糧盡矢絕之後,李陵最終降敵。
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說:「李陵侍奉親人孝敬,與士人有信,一向懷著報國之心。他只領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降敵,其功可以抵過,我看李陵並非真心降敵,他是活下來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
然而,隨著公孫敖迎李陵未功,謊報李陵為匈奴練兵以期反擊漢朝之後,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馬遷也以「欲沮貳師,為陵游說」被定為誣罔罪名。誣罔之罪為大不敬之罪,按律當斬。
3、孫臏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7)古代關於不幸的小故事擴展閱讀:
孫臏出身
衛公子惠孫之後,以字為氏。衛有陶叔,為司徒後有,陶叔氏、司徒氏。 武公生季釁,采於寧為寧氏。 孫權號吳,而四世亡於晉,又有厲氏(孫皓以秀奔魏改姓厲)。
《唐幽州內衙副將、中散大夫、試殿中監樂安郡孫府君神道碑》與《唐故魏州昌樂縣令孫君墓誌銘》等碑文,孫武源出衛國姬姓孫乙。唐代孫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記載孫臏是衛武公的後代。
『捌』 歷史上一些不幸科學家的不幸故事
科學的殉道士---喬爾丹諾·布魯諾(公元1548~1600年)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諾拉鎮。大概他幼年喪失父母,或者是家境貧寒,靠神甫們收養長大。這個窮孩子自幼好學,15歲那年當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全憑頑強自學,終於成為當代知識淵博的學者。
這位勤奮好學、大膽而勇敢的青年人,一接觸到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熱情。從此,他便擯棄宗教思想,只承認科學真理,並為之奮斗終身。
布魯諾信奉哥白尼學說,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被指控為異教徒並革除了他的教籍。公元1576年,年僅28歲的布魯諾不得不逃出修道院,並且出國長期漂流在瑞士、法國、英國和德國等國家,他四海為家,在日內瓦、圖盧茲、巴黎、倫敦、維登堡和其他許多城市都居住過。盡管如此,布魯諾仍然始終不渝地宣傳科學真理。他到處作報告、寫文章,還時常地出席一些大學的辯論會,用他的筆和舌毫無畏懼地積極頌揚哥白尼學說,無情地抨擊官方經院哲學的陳腐教條。
布魯諾的專業不是天文學也不是數學,但他卻以超人的預見大大豐富和發展了哥白尼學說。他在《論無限、宇宙及世界》這本書當中,提出了宇宙無限的思想,他認為宇宙是統一的、物質的、無限的和永恆的。在太陽系以後還有無以數計的天體世界。人類所看到的只是無限宇宙中極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過是無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塵埃。
布魯諾進而指出,千千萬萬顆恆星都是如同太陽那樣巨大而熾熱的星辰,這些星辰都以巨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疾馳不息。它們的周圍也有許多像我們地球這樣的行星,行星周圍又有許多衛星。生命不僅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也可能存在於那些人們看不到的遙遠的行星上……。
布魯諾以勇敢的一擊,將束縛人們思想達幾千年之久的「球 殼」搗得粉碎。布魯諾的卓越思想使與他同時代的人感到茫然,為之驚愕!一般人認為布魯諾的思想簡直是「駭人聽聞」。甚至連那個時代被尊為「天空立法者」的天文學家開普勒也無法接受,開普勒在閱讀布魯諾的著作時感到一陣陣頭目眩暈!
布魯諾在天主教會的眼裡,是極端有害的「異端」和十惡不赦的敵人。他們施展狡詐的陰謀詭計,以收買布魯諾的朋友,將布魯諾誘騙回國,並於公元1592年5月23日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宗教判所的監獄里,接連不斷地審訊和折磨竟達8年之久!
由於布魯諾是一位聲望很高的學者,所以天主教企圖迫使他當眾悔悟,聲名狼藉,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切的恐嚇威脅利誘都絲毫沒有動搖布魯諾相信真理的信念。
天主教會的人們絕望了,他們兇相畢露,建議當局將布魯諾活活燒死。布魯諾似乎早已料到,當他聽完宣判後,面不改色地對這伙兇殘的劊子手輕蔑地說:「你們宣讀判決時的恐懼心理,比我走向火堆還要大得多。」公元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在羅馬的百花廣場上英勇就義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就這樣被燒死了。
由於布魯諾不遺餘力的大力宣傳,哥白尼學說傳遍了整個歐洲。天主教會深深知道這種科學對他們是莫大的威脅,於是公元1619年羅馬天主教會議決定將《天體運動論》列為禁書,不準宣傳哥白尼的學說。
布魯諾不畏火刑,堅定不屈地同教會、神學作斗爭,為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的科學精神永存!1889年,人們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豎起他的銅像,永遠紀念這位為科學獻身的勇士。 布魯諾後被人們稱為「繼哥白尼之後的天文學家」。不僅如此,布魯諾越發受人尊敬,教會也為當時的行為感到可悲……
『玖』 三個不幸的青年故事內容
老人和三個青年
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種樹,鄰居家的三個青年說開了風涼話:「要是為了建房子種樹還說得過去,可瞧他這么大的年紀還種什麼樹!一定是老糊塗了。」「老天在上,請問您的這一舉動能給您帶來什麼好處?您必須像聖經中所說的族長一樣長壽不老才行。何必要操那份閑心,去關心和您八桿子打不到的未來呢?從今天起,您只需回首己過,三省己身,甭作什麼長遠規劃和不切實際的打算了,這一切只適合我們年輕人干。」
「錯了,這些不僅僅適合你們。」老人立即反駁說,「一切事業的創建都來之不易,而且不能一勞永逸。面色白皙的帕爾卡女神,她掌握著你我的生死命運。我們的生命都是短暫的,在我們當中很難說誰能最後一個享受天空的蔚藍和燦爛的陽光呢,誰能說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保證呢?我的子孫將會感謝我留給他們的這片綠蔭,那麼你們還是否禁止賢人為他人的幸福操勞呢?賢人為他人幸福操勞,今天我品賞到的果實就是前人所給我們留下的,而且明天可以繼續享用,也許還不止一次地會在你們的墓前迎接黎明。」
老人的話得到了驗證。三個青年中的一個要去美洲,他一出港口就淹死了;另一個為報效祖國、光宗耀祖,在戰爭中被奪去了生命;第三個青年則在給果樹嫁接時,不慎從樹上摔下來跌死了。
老人為三個青年暗自傷心落淚,並在他們的墓碑上刻下了上述的講話內容。
『拾』 牛頓不幸的故事50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牛頓為什麼能在科學上獲得巨大成就?他怎樣由一個平常的人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禁要聯想到他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的幾個故事.
「我一定要超過他!」
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游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籬笆下的樂趣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斗爭.牛頓少年時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里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裡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里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家裡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著種種記號,心裡受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裡後,舅舅竭力勸說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
在暴風中研究和計算風力
時間對人是一視同仁的,給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對時間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識也大不一樣.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後,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鑽研笛氏
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萬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裡,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
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十六英尺,但據推算僅得十三點九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毫不灰心和氣餒,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這時期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顏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天體時,無論怎樣調整鏡片,視點總是不清楚.他想,這可能與光線的折光有關.接著就實驗起來.他在暗室的窗戶上留一個小圓孔用來透光,在室內窗孔後放一個三棱鏡,在三棱鏡後掛好白屏接受通過三棱鏡折進的光.結果,大出意外,牛頓驚異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橢圓形,兩端
現出多彩的顏色來.對這個奇異的現象,牛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後,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後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余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並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准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牛頓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學所打下的深厚數學基礎起了重要作用.
進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個崎嶇的山路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牽著一匹馬在緩緩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馬在後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響著單調的馬蹄聲.走啊,走啊,馬突然脫韁而跑,老人由於沉浸在極度的思索之中,竟沒有發覺.老人依然不畏艱難地登著山,手裡還牽著那根馬韁繩.當他登到較平坦的地方想要騎馬時 一拉韁繩,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繩,回頭一看馬早已沒有了.
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煉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里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里煮的卻是一塊懷表.原來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表當做雞蛋放在鍋里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床上擺著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頓,見桌上擺著飯菜,以為是給他准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里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心,總是想著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謙虛謹慎、一絲不苟的學風
「寬闊的河流平靜,學識淵博的人謙虛.」凡是對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有謙虛的美德.牛頓每當在科學上獲得偉大成就時,從不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揚名於世.
當牛頓費盡心血算出「萬有引力定律」後,沒有急於發表.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數年,研究了數年,埋頭於數字計算之中,從未對任何人講過一句.後來,牛頓的朋友,大天文學家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在證明一個關於行星軌道的規律遇到困難時,專程登門請教牛頓.牛頓把自己關於計算「萬有引力」的書稿交給哈雷看.哈雷看後才知道他所要請教的問題,正是牛頓
早已解決、早已算好了的問題,心裡欽羨不已.
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後,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他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這部偉大著作,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信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
過長時間的一絲不苟的反復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一六八七年七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於世.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多麼意味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
學的新天地.
這些事例給你提供寫作材料,你必須鍛煉自己的總結能力.相信你能行!
你挑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