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故事讀後感
Ⅰ 感動小學生的128個品德故事。蛋糕上的名字,讀後感。
上幼兒園的時候,阿姨就曾告訴過他們:你們都是快樂的小天使,你們的父母就是翅膀,讓你們自由地飛。
那時他很興奮,以為可以一直飛下去,因為父母把他們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他。而他那時也很幸福快樂,雖然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可父母一直都把最好的東西給他。
後來上了學,從小學到中學,他都是成績最優秀的,他是父母的驕傲。在大學里,他也是很努力地讀書,不過心境卻悄悄地起了變化。身邊的同學們,生活要比他豐富多彩,那些激情四射的活動,那份花前月下的浪漫,無不讓他欽羨。而他只能觀望,因為家庭的原因,他無法像其他人一樣生活。是的,這許多年來,為了供他上學,家裡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差。
他能理解,卻不平衡,為什麼別人的家庭條件都那麼好,為什麼別人的父母都那麼有本事,而自己卻無緣生在那樣的家庭中?於是心底微微地有了怨懟。
Ⅱ 品德故事讀後感怎麼寫
寫讀後感要注意
首先要設置一個境界 把你讀的文章引出來 後面加一句 讀了之後深受感觸內等話語
再把容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然後把你的想法另起一段寫出來 要是自己的真情實感
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個文章的觀點
最後升化主題
簡單說就是四個步驟:引,議,聯,結.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Ⅲ 小學生二年級品德和道德讀後感怎麼寫
秋風,送來收獲的呼喚,也詮釋著豐收的一年;陽光,播撒下溫情的種子,也奉獻著愛的乳汁;祖國,取得輝煌的成就,更尋求著長足的發展。
地球似一葉扁舟,盪漾在浩瀚無垠的宇宙,在這蔚藍的生命之舟上,在它古老的東方,生存著這樣一個國度,它叫中國。
巴比倫的銷聲匿跡,天竺國的日漸衰落,尼羅河谷地的名不見經傳,似乎讓人們忘卻了那四大文明古國。然而,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還有一個並沒有衰落,它就是中國。
Ⅳ 小學生品德教育故事書謙虛的故事 讀後感
宋慶齡的故事啊,小學課本上也有。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道德。
Ⅳ 求思想品德類讀後感一篇
《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讀後感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國運興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和培養,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我們祖國歷來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和國家事業後繼有人的重要保證。而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承擔著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們更要扎扎實實的學習《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豐富自己的內涵,提高自身的素養。
看完了文件後,思緒萬千,說有什麼深刻的體會,其實還談不上,只是略微的發表一下個人的淺見,僅供參考。
(一)充分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整合「三結合」教育,努力形成合力
小學時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和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為此,我們要整合各方面資源,以學校為主導,密切聯系學校、家庭、社會,在發揮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類社會資源,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服務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切實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學校教育這一主渠道,以尊重為前提,以體驗為途徑,以「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為主要內容,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德育教育,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客觀規律,要適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堅持以人為本,改進方式方法。未成年人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特殊階段,要堅持分層次有步驟地正面引導,對小學生重點是規范其言行,培養其良好習慣;對中學生重點是加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及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增強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於樂,寓教於學,寓教於知,切實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的心裡去,不斷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班主任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的重要實施者,更要嚴格要求廣大班主任牢固樹立起「育人為本、德育為首、注重實效」的教育觀。「德高為范」,教師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要認真落實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建立小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綜合考評制度,使學校德育教育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要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拓寬素質教育思路,組織好各種課外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條件。
(二)要通過有效載體,廣泛深入地開展未成年人道德實踐活動
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習慣,要從行為習慣的養成入手,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通過有效載體,廣泛深入地開展未成年人道德實踐活動,轉化他們的道德行為,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磨礪他們的道德意志,引導未成年人在生活和學習中自覺實踐道德要求。
1、利用好烈士陵園、名人故居等各類德育基地,充分發揮德育基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面的作用,積極主動地為未成年人開展活動創造條件。
2、抓好重要節慶日、紀念日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利用各種法定節日、傳統節日(如勞動節、國慶節等),革命領袖、民族英雄、傑出名人等重要人物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和重大事件紀念日(如建黨、紅軍長征、辛亥革命、「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學、入隊、入團等重要時機,舉行各種慶祝、紀念活動和必要的儀式,集中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有益的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調查,有不少當代青少年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學校應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徑,創新心理教育手段,幫助青少年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周圍的同學,建立自信,學會合作,珍惜友誼,調節情緒,達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目的。
4、通過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少先隊員、文明生、優秀小公民、先進班集體等活動,為未成年人樹立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榜樣,讓他們從榜樣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德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5、提供一切可能的機會和資源,為學生的勞動實踐創造條件。努力培養他們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團隊精神、進取精神等,形成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項長期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讓我們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觀念,聚精會神、埋頭苦幹,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盡一份責,出一份力,作出應有的貢獻。
Ⅵ 6年級下冊品德書讀後感400字
6年級下冊品德書讀後來感
想生存,就要進自取;想成功,就要努力。曾經我的朋友問我:「人要怎樣才能成功。」我回答她說:「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再跌倒,跌到了再爬起來,這樣就能成功。」她又問:「為什麼這樣就能成功。」我看了看她,回答道:「因為這樣最後的動作永遠是站著的。」拿破崙希爾曾經說過:「一個人意志專注,步伐堅定的前進時,說有人都會為他讓路。但倘若他猶豫不決,欲行又止那麼人群就會把他擠開。」無論想要干什麼,都應先樹立個目標,然後朝著它前進。在你朝著它前進時,難免會遇到絆腳石。但我們不能氣餒,既然要成功,就必須有付出,陽光總在風雨後。
Ⅶ 品德周刊的讀後感的開頭
假的一天,我在家裡讀了一篇故事《品格的力量》,讀了這篇故事,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分。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父親決定賣掉自己的美國收音機,而這收音機總是常常出問題,不免要修,所以父親要把他賣了。在路上,他一再囑咐女兒要和服務員說是被修過的,不然買主是要受到傷害的。父親跟服務員說了又說,十分對不起人的恐懼在他臉上浮現。因為他知道,不誠實是極為可怕的。結果,收音機只賣了6元錢,這就是誠實的代價。
讀了這篇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誠實,要做到誠實守信。就像我以前,撒一個謊,說我沒有拿完成的錢買玩具,媽媽就相信了我,而我的內心卻深感愧疚。
這件事就在我的腦海久久沒有忘懷。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個合格的誠實小公民吧!
品格周刊讀後感之二
品格教育讀後感
1.
大家好,我給你們講一講《品格教育故事書》吧,這本書有一百七十一頁,都是講的小動物、小朋友或小動物和小朋友之間發生的故事。
這本書里的故事都很精彩,給你們講一個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姐姐得了優秀獎章》,這個故事講的大概意思是姐姐得了優秀獎章,弟弟有點嫉妒,就把姐姐支到奶奶家去了,還說奶奶生病了。爸爸媽媽回來了,弟弟拿著姐姐的優秀獎章說;「我得了優秀獎章,給我買新衣服。」爸爸又問:「那姐姐呢?」弟弟回答:「姐姐被老師批評了,不敢回家,跑到奶奶家了。」
第二天,弟弟有了新衣服,姐姐也回來了,爸爸生氣的對姐姐說;「你被老師批評了,還跑到奶奶家,你看弟弟都有優秀獎章了。」姐姐說;「,,他得了優秀獎章?我還沒說他呢,怎麼說起我了,他說奶奶生病了,讓我去給奶奶送葯箱,大老遠跑了一趟,奶奶好好的。」爸爸把弟弟叫過來,弟弟才低下頭慢慢吞吞的把真-相說出來。
我覺得弟弟是個鬼點子多端,不誠實的小孩,從這個故事裡讓我知道小孩子從小不能撒謊,要誠實,撒謊的小孩雖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同時也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只有誠實,不撒謊才能讓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永遠保持,才能在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2.
說到讀書真的是心中有愧,專研的方向是德育原理,可是一年以來我沒有認真讀過幾本有關德育的書。回想起來只是粗略的瀏覽了《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這學期上導師的課,他囑咐我一定要看他的《品格教育論》。懷著愧對於自己讀研的心情我昨天一下子看完了三章,總體有三點感想。
一、家庭對兒童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每一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環境、家庭結構、家庭文化背景、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品格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兒童的社會起步於家庭,家庭是兒童的第一場所。家庭的結構、氛圍、家長的素質、道德水準、言行舉止都決定著兒童今後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有數據顯示,兒童通常與父母進行有意義的交談時間為33.4小時/年,用於觀看電視的時間卻在1500小時/年。可見兒童與家長交流的時間極其少。美國佩恩基金會已有研究表明媒體影響兒童的道德標准。兒童的模仿能力很強,電視里播放的一些暴-力、不良行為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家長是兒童重要的道德教育者,家長應該多陪陪孩子,與學校、與社會聯合起來共同培養孩子的品格。
二、品格教育要防微杜漸、預防為主
20世紀80年代,美國是發現了諸多道德淪喪行為之後,才引起了他們的重視,才引發了「新品格教育運動」。正如導師所言:「教總比不教好。」所以說品格教育可以引導人們向善,使整個社會群體健康有序的發展。我們不說它可以絕對防止道德淪喪行為,但至少它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至少可以引導人們不偏離正確的道德軌道,引導人們辨別什麼是善,什麼是偽。
三、人性是需教、可教的
美國品格教育運動是把人性設定在需要、可教的立常我支持這一觀點。
兒童是一顆小樹苗,他需要園丁的呵護、栽培、施肥、澆水、殺蟲才能不斷健康茁壯成長。康德說過:「人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喚醒。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知識,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因此人性可教、需教。
編輯提醒:請注意查看「品格教育讀後感」一文是否有分頁內容。原文地址
如果需要看更多相關內容,請多多支持本站,向您的親朋好友推薦本站。
Ⅷ 培養學生好習慣的211個品德故事讀書心得
高爾基名著<<童年>>讀書心得一篇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朴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里,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丑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像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斗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里,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么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Z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盪。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讀書心得
暑假伊始,自小熱愛讀書的我便早早的制訂好了讀書計劃。
我按照計劃讀了高爾基的《童年·我的同學·在人間》、魯迅的《吶喊》、謝婉瑩的《冰心兒童文學全集》、劉洋的《綠野仙蹤》、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卡洛爾的《愛麗斯漫遊奇境記》等幾本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
這些書基本上都是我從各個書店中淘回來的。自己的積蓄不算太多,但又想買到自己喜歡的書籍,開始的時候,只能硬著頭皮攢錢去買那些昂貴的書籍,後來便有了經驗,從那些被人遺忘的書堆中找到許多好的書籍。其中有名著、有童話、有詩歌、有小說、有散文……無論中外,寫的都是那麼引人入勝,使我得到了許多課本上得不到的知識,也有了許多感想和心得,筆尖流露出一時的感受。
在我讀過的這些書籍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魯迅的《吶喊》了。《吶喊》深刻地揭露了舊時封建社會的殘忍,從中我也讀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殘忍景象。從《狂人日記》到《孔乙己》再到《啊Q正傳》,從《風波》到《故鄉》再到《社戲》,沒有一篇不是在用犀利的筆鋒與封建社會的欺壓百姓的人們手中的尖刀、火槍做斗爭,他犀利的筆鋒令國民黨反動派聞風喪膽,無論是他的文章還是他的愛國之心,都是那麼地令人肅然起敬。雖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新社會,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溫飽甚至小康,但是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啊。
在我認為,讀書是人生中最好的娛樂、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給予人無窮無盡的知識,而且可以給予人無限的樂趣並且培養人為人處事的的能力。
在人們孤獨的時候,讀書變成了最大的樂趣。這時它既是人們豐富知識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娛樂品,當人們在這時看它時,會感到快樂、輕松;而在人們處理事務的時候,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從讀書中獲得的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是無窮盡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讀一些好書,對自己是有利無害的,如果能夠在實踐的時候不是單純的運用書本中的知識,而是在書中的知識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結合自己的實際,靈活運用,才是讀好書的最高境界。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爺爺的一句名言,也同樣是對書籍贊美的一句名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書在世界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它的價值有多麼珍貴。正如高爾基爺爺所說的,一本一本的書,就像一個一個的階梯,使人爬上高峰。但是爬上高峰的路是陡的,是險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讀一些不同的書籍就像是在爬階梯,對自己也是很有幫助的,但也要會選擇書籍。一本好書就猶如是由鑽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無價之寶,其中所蘊含著的知識與智慧是那樣的珍貴,書籍真可謂是人類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啊!相反,如果我們去讀那些幾乎匯集了天下所有骯臟之物的不利於健康的書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識、尋找樂趣,而是在使自己墮落,會使自己變得庸俗、無知。
在一本書中,又使它會讓你傷心、同情的落淚;有時它會讓你開懷大笑;有時它會讓你覺得自己身臨其境;有時它會讓你自己覺得離它根本就在兩個世界。
我想,書籍是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書呢?
什麼是讀書心得? 其實,讀書心得並不難寫,把自己讀書的收獲和感想。用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一篇「讀書心得」。當然,讀書心得比起摘抄、畫寫、讀書提要那三種讀書筆記確實復雜一些,難度大一點。一本厚厚的書,一篇長長的文章,那麼多內容,該從哪裡寫起呢?應當寫些什麼呢?你不要怕,只要讀書真的有心得,就有的可寫,也一定能寫好。
注意三個問題:
一是要寫清楚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一首詩的哪些內容對你有啟發,使你受到教育。要讓人看了覺得這確實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一首詩的感想。如果不緊扣住所讀的書或文章,空泛地議論,那就不是一篇讀後感,人家不知道你的感想從何而發。但是,復述書本里文章中的內容,要注意簡明,要引用能說明問題的
內容,不要大段大段地摘抄。二是要寫清楚讀了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之後,你有哪些感受?受到了什麼教育?要十分明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寫出來,不要含混模糊。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把心中所「得」寫出來。否則抄了大段大段的書,沒有體會,或體會不多,那還怎麼叫做讀書心得呢?
三是要有分析。有些同學常常把讀後感寫成兩大段:第一殷是書上怎麼寫的,抄了一大篇。第二段幾句簡單的套話,我學到了什麼精神,今後准備怎麼做。這樣寫,內容就顯得很單薄。一篇讀後感一定要有分析。一本書、一篇文章的某一點寫得好,使你受到啟發。那你就該講講:好在哪兒,使你受到什麼啟發,或是在寫作上很有特色,「特」在哪裡,「妙」在哪裡,把這些感受有分析地具體寫出來,這篇讀書心得的內容就豐富、充實了
Ⅸ 《影晌孩子一生的品德故事》讀後感
一、歐母畫荻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4歲的時候,其父歐陽觀去世。家裡非常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到了入學年齡,母親卻拿不出錢來供他讀書,甚至連買紙筆的錢也沒有。歐陽修很想認字讀書,母親暗下決心,就是再困難,也要滿足他的願望。在冬天的夜裡,將爐灰灑在雪地上,借著微亮的月光,用荻草桿當筆,在雪地上一筆一筆地教歐陽修寫字、認字。就這樣,她教兒子學會了很多字。歐陽修識字以後,非常喜歡讀書,見到書就象得到寶貝一樣特別高興。對書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他都仔細咀嚼,從不馬虎。他天資聰明,記憶力又強,讀過的書差不多都能背下來。長到十歲的時候,他早就把家中的書熟讀多遍,為滿足兒子求知的慾望,母親常常向鄰居和親友家借書給他讀。有些好書,母親還督促他動手抄寫。在母親的教育幫助下,歐陽修得以博覽群書,後來成為大學問家。 二、程母嚴格教子 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都是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們又是同胞兄弟,因同是理學奠基人,被人們稱為「二程」。「二程」的母親侯氏,一共生過六個男孩子,只剩下程顥、程頤二人,其他都夭折了。侯氏自然非常疼愛兄弟倆,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他哥倆身上。但是她深深懂得「慈母敗子」的道理,從不嬌慣溺愛。 程顥、程頤兄弟二人只相差1歲,在他們蹣跚學步的時候,常常摔倒在地,乳母要上前扶報,侯氏勸阻說:「不要管他們,讓他們自己站起來。」然後,又對孩子說:「你們走路時,慢一點就不會摔跟頭了,你們試試看。」吃飯的時候,孩子愛挑吃挑喝,乳母就想由著他們的性子來,專門給他們愛吃的飯菜,侯氏制止道:「對小孩子不能慣,你慣什麼毛病就會有什麼毛病。小時候養成挑吃挑喝的毛病,長大後怎麼辦?」 在母親的嚴格教育培養下,「二程「從小就養成了很好的習慣。 三、司馬光教子節儉 司馬光系北宋大臣、史學家,他的一生不僅自己生活十分儉朴,更把儉朴作為教子成才的重要內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 他常說:「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朴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糜,極力提倡節儉朴實,並明確指出: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誡兒子:「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朴,具備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朴的重要性,並以儉朴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朴而稱謄於後世。 四、成吉思汗母親教子團結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首領、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父親也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在
Ⅹ 巜品格故事》的讀後感
篇一:品格的力量讀後感
「在這個國語追求物質享樂的年代,我們決不能忽略品格的價值。這是一本值得你一讀再讀的書。」
《品格的力量》是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塞繆爾斯邁爾斯寫的,雖然寫於一個多世紀之前,但絲毫沒讓人感覺過時,相反,對於身處當今物質享樂年代的我們仍具有很多啟迪。
作者在這本書里,力圖把那些曾在人世間生活過的最優秀的男女的高貴而壯麗的人生圖景展示在年輕人面前,給人以心靈上的強烈震撼。人生在世,生活百態。然而作為年輕一代的80後,尤其在當今時代,我們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和作為呢恐怕不是海闊天空的誇誇其談,抑或是像唐吉柯德式的白日做夢那樣就可以創造美好未來的。
記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這樣的: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裡。「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這題目一出,立即引起了社會的大討論,在當今世風日下的社會,人們首先要抓住的是保護自己背囊,道德是那樣的軟弱無力。難道誠信不應該是我們首先所追求的嗎難道這個社會不需要道德品格來維系嗎我疑惑不解,但《品格的力量》給了我答案。
其實金錢、才學、榮譽並不是真正的品格,雖然天才總是得到人們的羨慕,但是品格高尚的人更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天才更多的是理智的產物,而品格則是心靈的力量,從長遠來看,正是心靈指導著人們的生活。天才人物憑借自己的智力獲得社會地位,而品格高尚的人靠自己的良知贏得社會聲譽。天才人物受人羨慕,而品格高尚的人則是世人的楷模。
而且更加明顯的一點是,有錢並不意味著品格高尚。財富與高尚的品格之間更缺少必然的聯系。擁有財富的人品德不一定高尚,相反,財富往往是品德敗壞和墮落的重要原因。財富與腐-敗、奢侈、罪惡,彼此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財富掌握在意志薄弱、缺乏自製力或對慾望缺乏調節的人手中,只會是一個誘-惑,或是一個陷阱——他們最終會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
人類失去了品格,那就等於失去了萬物之靈長的屬性。誠然,社會上存在虛偽、存在狡詐,善良有時收到欺辱,誠實有時候遭到傷害,但真、善、美永遠是人類的追求,品格仍然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快樂之源、幸福之源。
篇二:
《品格的力量》是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塞繆爾斯邁爾斯寫的,雖然寫於一百多年之前,但絲毫沒讓人感覺過時,相反,對於身處當今物質享樂年代的我們仍具有很多啟迪。
作者在這本書里,力圖把那些曾在人世間生活過的最優秀的男女的高貴而壯麗的人生圖景展示在年輕人面前,給人以心靈上的強烈震撼。人生在世,生活百態。然而作為年輕一代的80後,尤其在當今時代,我們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和作為呢?恐怕不是海闊天空的誇誇其談,抑或是像唐吉柯德式的白日做夢那樣就可以創造美好未來的。
記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這樣的: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裡。「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這題目一出,立即引起了社會的大討論,在當今世風日下的社會,人們首先要抓住的是保護自己背囊,道德是那樣的軟弱無力。難道誠信不應該是我們首先所追求的嗎?難道這個社會不需要道德品格來維系嗎?我疑惑不解,但《品格的力量》給了我答案。
其實金錢、才學、榮譽並不是真正的品格,雖然天才總是得到人們的羨慕,但是品格高尚的人更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天才更多的是理智的產物,而品格則是心靈的力量,從長遠來看,正是心靈指導著人們的生活。天才人物憑借自己的智力獲得社會地位,而品格高尚的人靠自己的良知贏得社會聲譽。天才人物受人羨慕,而品格高尚的人則是世人的楷模。
而且更加明顯的一點是,有錢並不意味著品格高尚。財富與高尚的品格之間更缺少必然的聯系。擁有財富的人品德不一定高尚,相反,財富往往是品德敗壞和墮落的重要原因。財富與腐敗、奢侈、罪惡,彼此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財富掌握在意志薄弱、缺乏自製力或對慾望缺乏調節的人手中,只會是一個誘惑,或是一個陷阱——他們最終會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
人類失去了品格,那就等於失去了萬物之靈長的屬性。誠然,社會上存在虛偽、存在狡詐,善良有時收到欺辱,誠實有時候遭到傷害,但真、善、美永遠是人類的追求,品格仍然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快樂之源、幸福之源。
篇三:
暑假的一天,我在家裡讀了一篇故事《品格的力量》,讀了這篇故事,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分。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父親決定賣掉自己的美國收音機,而這收音機總是常常出問題,不免要修,所以父親要把他賣了。在路上,他一再囑咐女兒要和服務員說是被修過的,不然買主是要受到傷害的。父親跟服務員說了又說,十分對不起人的恐懼在他臉上浮現。因為他知道,不誠實是極為可怕的。結果,收音機只賣了6元錢,這就是誠實的代價。
讀了這篇故事,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誠實,要做到誠實守信。就像我以前,撒一個謊,說我沒有拿完成的錢買玩具,媽媽就相信了我,而我的內心卻深感愧疚。這件事就在我的腦海久久沒有忘懷。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個合格的誠實小公民吧!
篇四:
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履行上天賦予我的職責,雖然很多都是很平凡的,但通過我們真誠的付出,也都體現出偉大。人的高尚總是依託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事務中。伯克說過:「以英雄的品格衡量人類社會是不切實際的,這必將造就一個墮落的上層建築。」這話仔細想想是有道理的。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細節,能夠體現他的道德修養,而且比一些大人物展現給大家的都真實、生動、具體。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在平凡的生活中盡心盡責是展現我們品格的主要途徑。如果一個人沒有高尚的心靈,即使他擁有了金錢、權勢、名譽,也不會有什麼意義(www.guaze.com 說說)。但如果我們擁有良好的品格,即便其他一無所有,我們的人生也將是有意義的。品格的高貴與受教育的程度、財富沒有必然的聯系。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金錢、權勢,而是一個人高尚的品格,它是美好意願的表現。培養高尚的品格,也許不能使你在物質方面富有,但卻可以贏得人們的尊敬,這樣的回報是物質所不能相比的。誠實也是高貴品格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人生的財富之一。它使人保持正直和青春活力,給人以力量和耐性。在追求真理和高貴品質的過程中,除了誠實以外,還要遵循正確的原則,不能偏離正道,否則,就會像小船在汪洋中失去航舵一樣,會失去方向。人若如此,就會目無法律,不能自律、自由散漫。
人生高貴的財富莫過於一個人的高尚品格,它是美好意願的表現。培養高尚的品格,或許不能讓你在物質方面富有,卻可以贏得人們的贊美和尊敬,這樣的回報是物質所不能比的。因此,養成良好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篇五:
我在家裡看了一篇故事《品格的力量》,讀了這篇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父親決定要賣掉自己的收音機,因為收音機常常出問題,不免要修,所以父親決定要賣掉。
在路上,父親因為覺得這收音機有問題,又不敢賣給人家。一再囑咐女兒要跟服務員說這是被修過的。不然買主是要被傷害的,父親跟服務員說了又說,十分對不起人,因為他知道,不誠實是很可怕的,結果,收音機只賣了6元錢,這是誠實的代價。
我看了這篇故事,覺得這位父親實在是太偉大了。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誠實,要做到誠實守信。就像我以前,老是跟老師撒謊,每次都不完成作業。現在我明白了。要誠實,做人要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