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和學生的感人故事600
① 師生之間的感人故事,不少於600字!(不要汶川地震的!!!)
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老師再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他把那個女孩背到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救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背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② 學生和老師的感人故事
如果有機會,看看《師魂》,相信會有靈感
③ 關於學生和老師發生的感人故事
512地震中的 袁文婷 就在大地震發生的當天,位於什邡市師古鎮的民主中心小學的教學樓發生了嚴重的坍塌,我的同學、一年級教師袁文婷為了拯救學生,青春定格在了26歲。
她是那種看上去就能夠給人深刻印象的人,因為實在太瘦弱了。災難發生時,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嚇得呆坐著,不知所措。但是她用柔弱的雙手一次次地把自己的學生從三樓抱下了一樓,當她最後一次沖上三樓的時候,樓房完全垮塌了……
地震中,她拯救了13名學生後,被壓在倒塌的教學樓下。當晚10點多被搜救隊員發現時,她的身上壓著一塊厚厚的水泥板,懷里還藏著一名已經死去的學生。
2.湯鴻
紅白鎮中心學校二年級2班的班主任,20多歲、年輕漂亮的該校舞蹈老師湯鴻,正在教學樓三樓帶著五年級1班的學生排練「六一節」的節目。發現險情後,她把學生推向牆角,把她們抱在自己懷中,垮塌的樓房倒在她的身上。
當人們從廢墟里把湯鴻找出時,發現她趴在垮塌的廢墟中,左右手臂分別抱著一個學生,胸前還護著一名學生,一塊巨大的水泥塊砸在她的頭部,講桌的一角深深地嵌進了她右邊的太陽穴。受她保護的3名學生,除一人搶救無效死亡外,都活了下來。
據被湯老師捨命相救的學生黎瑤向德陽日報記者回憶,地震時,被嚇壞的學生們爭先恐後向門口擠去,湯老師站在門邊,不停地把大家往外推送。樓層在劇烈搖晃後扭曲變形,眼看就要垮下來,湯老師一個箭步沖到幾個身材瘦小的學生面前,張開雙臂,撲下身子,像母雞護住小雞那樣,把他們攬在懷里。
3.譚千秋
而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更是保護了四個學生的性命。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
救援人員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而譚老師,留給我們的只是那個張開雙臂的永遠的姿態……
4.王洲明
當地震發生時,他指揮學生分兩路,從教室的前、後門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間,他一個箭步沖上前去,把還沒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一根粗大的橫梁打在他頭上,他的頭蓋骨當即被擊碎;
成功逃生的紅白鎮中心學校學生告訴老師,地震發生時,王洲明沉著地指揮學生從教室的前、後門分別逃生。但是大家跑到樓梯旁邊時才發現,樓梯已經首先垮塌了,王洲明就用手、用肩膀把學生們從樓梯往外推出去,在一根粗大的橫梁打中他頭部之前,他用盡最後力氣,把肩膀上的一位女生頂出了樓房,被擊中頭蓋骨的他永遠地趴在了他熟悉的教學樓里。
5.向倩
向倩,女,生於1987年3月5日,卒於2008年5月12日,中共黨員,什邡市龍居小學英語教師,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畢業於綿陽師范學院2006屆,喜歡寫作、繪畫和音樂。
愛好也決定了向倩的特長,她曾經是校文學寫作特長生,校田徑運動會200米第三名,60周年校慶學生美術作品展獲一等獎。
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疏散學生離開教室。看到有兩個學生手足無措,她大步跑過去,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教學樓突然垮塌,她和幾名學生被埋在廢墟中。廢墟中,她的身體斷成兩截,臉部血肉模糊。她的雙手仍緊緊擁著兩個學生!人們怎麼掰,也無法掰開她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
6.張輝兵
地震後,紅白鎮中心學校的整棟教學樓被拉扯得扭曲變形,張輝兵用雙手使勁撐開了破裂的教室門,讓學生們一個個往外跑,十多名學生跑出去後,房子轟然垮了下來,張輝兵被壓在了預制板下。
7.瞿萬容
綿竹市遵道鎮歡歡幼兒園瞿萬容老師,救援隊發現他時,他的後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里還緊緊抱著一名小孩。小孩獲救了,但瞿老師卻再也無法醒過來。
8.張來亞
9.聯芳
汶川縣映秀小學,廢墟中,張來亞老師身體趴著,兩手抱著向前,在他的身下,躺著兩名學生,其中一名安然無恙,一名名叫周悅的只是手骨折。而張來亞老師,再也無法醒來。
該校聯芳老師的死狀和張來亞一樣。在這名女教師的雙臂下面,也有兩名學生,安然無恙。
10.吳忠洪
12日下午,崇州懷遠中學教學樓發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該校700多名師生絕大多數順利脫險,但該校英語老師吳忠洪卻永遠離開了他愛的學生。吳忠洪老師本已逃生,為救兩名學生義無反顧地返身沖進正猛烈搖晃的教學樓內,湮沒在轟然倒塌的樓房中。
11.苟曉超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洪口鎮永安壩村小學24歲的教師苟曉超,一如往常值守在三樓教室里。突然,整棟教學樓開始晃動、顫抖。他幾乎是本能地大喊:「同學們,趕快跑!」幾乎同時,他沖到陽台上,大聲呼叫其他班的老師和學生。
大部分學生從午睡之中被突然驚醒後,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苟曉超一邊喊「快跑,危險,快,快……」,一邊迅速抱起一名學生往樓下沖。到了樓下,來不及喘一口氣,立即返身沖上三樓。他又抱起兩名學生,向樓下沖去……
當他再一次沖到三樓,再一次抱起兩名學生,再一次向樓下沖去時,頂樓轟然倒塌。被苟曉超抱下樓去的學生得救了。然而,苟曉超被垮塌的混凝土和磚塊砸斷雙腿,胸部也受到了重傷,倒在血泊之中……
平凡的人民教師,做出的是不平凡的業績!塑造的是不平凡的師魂!因此,我們希望,學生應記住他們,歷史應記住他們,人民也應記住他們……
④ 寫一篇與老師之間發生感人故事的作文
老師是園丁,老師是母親,這話一點也不假,陳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對學生既象園丁又像母親的人,她給我的小學生活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記憶,我的老師作文600字。
陳老師是再六年級的時候才接手我們班的。我們相處的時間不長,她卻成了我最敬佩的人。
她,中等個子,披肩長發總是梳理的很服帖,一雙明亮的眼睛閃爍著自信,堅定的目光。看到我們總是笑眯眯的。你可千萬別以為她很和藹。除了親切她還是一個嚴厲的老師呢!
陳老師有一個女兒在我們學校一年級上學。那是一個胖乎乎的十分可愛的孩子。
我的學習不是很好。可陳老師接手後並沒有嫌棄我。她常常在放學以後給我單獨補課。記得上個學期快期中考試了。我台貪玩復習還沒有到位。陳老師很替我著急。把我狠狠的克了一頓。每天放學都督促我認真復習。還有幾次放學後為我補課直到7點多鍾。不僅她自己餓著,就連她7歲的小女兒也和我們一起餓著。現在想起來,真是慚愧啊!
陳老師除了對我好,她對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負責。
那是上個學期快期末考試的時候。同學們都早早來到學校上自習課。可每天第一個到的陳老師快到上課了卻一直沒有來。同學們都議論紛紛。這時語文老師來了,說:「陳老師的孩子病了,今天可能來不了了。」語文老師話音剛落教室里頓時議論了起來。老師敲了敲桌子,「安靜,安靜。現在開始自己復習公式了。請打開說101頁……」
正在這時,教室門被一下子推開了。陳老師氣喘吁吁的走進來,用手抹了一下頭上的汗說:「對不起,同學們。老師來晚了。現在開始上課。」李天元站起來大聲說:「老師,你女兒不是病了嗎?您還是回去照顧她吧,我們會自己復習好功課的!」「是啊,是啊」教室里響起一片附和聲,中學生作文《我的老師作文600字》。陳老師伸出手,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下來。「過幾天就要考試了,我不會讓你們落下功課的。子璐有醫院的醫生們看護著,你們放心吧!再說你們也是我的孩子啊!」老師的話讓懵懂的我很感動。也從此在我稚嫩的心靈播下一顆愛的種子。
這就是我們的陳老師,如園丁如母親的陳老師。我終生難忘的陳老師,感謝您!
⑤ 老師感動學生的故事
秋天的腳步款款而至,第26個教師節已在眼前。當我們一天天成長時,恩師的滿頭青絲也正在漸漸變白。人說師恩難忘,從頑皮孩童到青澀少年再到風華青年,教師,是每個人生命歷程中最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在教師節來臨之際,除了表達尊敬,讓我們衷心地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教師是人類最光榮的職業,他們的美不只是站在講台上,而是言傳身教中帶給無數個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和感動。尊師崇道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願你、我、他不只是在教師節才想起他們。何英:一個用「心」做教育慈善的人
何英,白泉高級中學的一位普通生物教師。一開始,何老師只是簡單地想幫學生解決學費、生活費,讓學生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而後來她逐漸把幫助寒門學子完成學業自覺主動當成了一項業余工作。十多年來,她為100多位學生申請各類社會助學金,關注幫扶10多位貧困家庭學生完成了大學學業,目前她仍在幫助一位學生度過難關。
三間低矮平房,黃土和石塊壘起的外牆,屋中的泥土地因連日下雨潮濕不堪,竹席把房子隔成了三間,推開最西邊的房間,花花綠綠的畫報糊著牆頭,學生小王正在床上寫作業。這是1999年何英第一次去小王家家訪時看到的場景。
中考時,小王以一分之差與舟山中學失之交臂,家裡沒錢供他上好的高中。何老師為小王感到可惜,她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這個孩子上好高中。當時何老師的月工資不到一千元,可是她卻將500元塞給小王,鼓勵他一定要讀高中考大學。可是500元遠遠不夠,於是,何老師聯繫到了貝有添先生,他答應資助小王。三年後,小王以超過重點線三十多分的成績被大學錄取,而貝老先生也一直資助他完成學業。去年春節,小王來老家結婚,何老師受邀參加婚禮,老屋還在原來的地方,但已經翻新,看著當年的學生現在事業有成,生活幸福,讓何老師心裡觸動很大:教育能改變一個貧困家庭,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一定要繼續做教育慈善。
長期的貧困生幫扶工作讓何老師清醒地明白自己要做的事: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努力地用「心」去感召另一群人的慈善之心,讓施者欣慰,讓受者感恩,用善心善款育人無痕,這是教育者的本份。於是,何老師決定講她經歷過的故事,講讓她感動的好心人,然後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扶貧助學中來,撫慰寒門學子之心。徐芸萍:在她眼裡,沒有一個差生
「每個學生都是家庭的希望,學生是你的六十分之一,卻是家庭的百分之百。」在班級管理中,徐芸萍從不因學生家庭文化、經濟等背景的不同而區別對待,也從不因為學生成績差而另眼相待。在她眼裡,沒有一個差生。
在她接手的一個班級中,曾有四五個男生調皮搗蛋,不愛學習,個別還是別人眼中的「雙差生」,但他們酷愛打籃球,集體榮譽感強。她就利用這點讓他們組織一支籃球隊,並和他們一起制定規章制度:籃球隊必須要有強烈的班級榮譽感;成員必須吃苦耐勞,在訓練中如此,在學習上也如此;如果籃球隊中有一成員一星期作業不及時完成,下星期所有成員取消打籃球權利;如果這一學期籃球隊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學學習有進步,獎勵他們一個籃球等。這些規定既給這些學生一定壓力,也給他們動力,為了有打籃球的機會,他們之間相互督促,相互幫助,規范了他們的行為,也促進了他們的進步。果然,他們不負班主任的重望,在全校和全區籃球賽中都取得很好成績。為幫助學困生擺脫學習困難,她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義務為他們輔導功課。對於他們所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總是耐心地加以勸導,從心靈深處打動他們,幫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
部分學習好的學生,容易產生優越感、自私心理,個別易驕傲自滿,缺乏集體觀念。徐芸萍對這部分學優生除了在學習上給他們確立更高的目標外,還在思想和行為上提出更高要求,她要求學優生與學困生結對,幫助學困生解答他們學習上的各種難題。如果學優生不能與所幫助的學困生一起進步,則當眾宣布解除幫扶關系。她用這種辦法讓學優生帶領整個班級向更高的目標前進。所以她每屆帶出的學生不僅成績優,而且能力強,班風好,有著一種向上的健康的精神風貌。林琴兒:走進他們心裡,每個學生都是天使
林琴兒,定海五中的英語教師,她班上有這樣一位男學生,聰明,但性格古怪,脾氣差,經常有其他老師反映。林老師找到他後,只是詢問生活和學習的情況,他都低著頭,不肯說。林老師家訪後知道,男孩沒有母親,父親每月只給他五元的零花錢。一切都明白了,之後林老師偷偷給他一些錢,並叮嚀他:「下課後,去買點吃的。 」男孩的眼睛濕潤了,緊緊地攥著老師給的錢,輕輕地說:「你真像我媽媽……」從此,林老師再也沒有聽到其他老師狀告男孩了。有一次,男孩父親打來電話問:「林老師,我家孩子「手腳」如何? 」原來,孩子父親發現男孩口袋裡的錢了。聽完林老師的解釋,學生父親連聲感謝。後來,這位學生考上了定海一中,每到教師節都給林老師寄一張賀卡……
新學生入學前,要進行電腦分班。也許,這名智力發育有些障礙的樂樂(化名)和林老師有緣,林老師一上去就抽到了他。分班結束後,林老師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樂樂家。樂樂母親看到班主任老師滿頭大汗,連忙打開冰箱拿出一瓶可樂,遞給林老師。剛接過可樂,眼前突然闖出一個小男孩來奪可樂,林老師的心「咯噔」一下,就是他,這個學生能教好嗎?
上學後,樂樂不管是不是教室,仍像家裡一樣想玩就玩,要鬧就鬧,想睡就睡。林老師不是生氣,而是給了樂樂更多的愛。每天上學領到教室,放學後又將他送到校門口,天天如此。在學習上,林老師用樂樂特有口吻一字一句地向他提問,知道樂樂注意力不集中,常叫他上台板書……一次次的關愛,使林老師贏得了樂樂的信任,建立起了母子般的感情。每次下課,樂樂總愛粘在林老師身邊,一直跟到她進辦公室為止;要上英語課了,他總會跑到辦公室門口來接她。愛的滋潤,也最終喚醒了樂樂的智慧。他英語居然能考90多分(其他各科均為個位數),而且練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語。陳雪霞:師愛如清泉澆灌桃李香
陳雪霞,2000年8月到小沙中學工作,十年時間,陳雪霞的名字在小沙已是家喻戶曉。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她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陳雪霞的身體並不好,2007年7月下旬,患了聲帶腫瘤的陳雪霞在家養病,並打算到上海動手術。可她的心,卻牽掛著班裡正在學游泳的孩子們,尤其是小時候在溺水事件中僥幸生還的小陳,更是讓她牽腸掛肚。
顧不上夏天的炎熱和身體不適,也不顧家人的阻攔,陳雪霞乘了一個小時的公共汽車,來到學校的游泳池。果然,盡管大多數同學已經學會了基本動作,能快活地游泳了,可心裡留有陰影的小陳卻害怕地縮在泳池的一角。
陳雪霞心急了,連續好幾天,她頂著烈日守在游泳池旁,在鼓勵大家認真學習游泳的同時,引導怕水的小陳不要害怕,教他怎樣劃水,怎樣用力。為了打消小陳的恐懼,不會游泳且同樣怕水的陳雪霞甚至跳入泳池,給小陳做起了示範。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指導和鼓勵下,小陳很快學會了游泳的基本動作,也不再怕水了。然後,陳雪霞才放心地去上海動手術。
陳雪霞說:「教育如果沒有情感和愛,就像池塘沒有了水一樣。 」她一直用愛,溫暖著班級里孩子們的心。
來自大沙的小包是陳雪霞班裡的學生,他父母離異後又各自組成了新的家庭,他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特殊的家庭造成了他內向而倔強的性格,而且還染上了不少惡習。陳雪霞每天耐心地教導他,一有進步立即表揚他,有了錯誤及時幫他指正。慢慢地,小包各方面的表現都進步了。
當陳雪霞發現小包的「病根」在於家庭環境時,她像「錢塘老娘舅」一樣,做起了小包父母的思想工作。她給住在沈家門的小包媽媽打了20多次電話,還多次去小包的繼母家裡,經過努力,原本成了冤家的小包父母終於坐到了一起,共同商討對策。在陳雪霞的協調下,繼母同意讓他住到定海的家裡。於是陳雪霞又多了一項任務:每天帶著小包上學和回家。有時她還去小包家為他檢查作業和輔導他的功課,直到晚上9點多才回家繼續備課或批改學生們的作業。在陳雪霞的關愛下,小包的性格開朗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宓素梅:用愛詮釋無悔追求
三十年紮根鄉鎮小學,兢兢業業傳道授業之外,擠時間奔走鄉間,為破舊學校籌集社會愛心資助,她就是紫微中心小學原總務處主任宓素梅。30多年來,在她的努力籌措下,改造了三所學校的教學環境。宓素梅朴實無華的拳拳師愛,遍布雙橋。
從1992年擔任校長以來,每到一所學校,宓素梅始終把改善辦學條件,積極為農村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作為自己的第一追求。
1992年8月當被任命為雙橋強增小學校長時,她面對的是「雞鴨門前過,屋內上課屋外百姓吵架」的教學環境。 「學校沒有圍牆,人員進出復雜,沒有操場,體育課無法開展。 」宓素梅回憶說。為改善條件,她去鎮政府、村委會等募措資金,終於募得了幾萬元,自此學校才有了圍牆,有了操場。
眼看學校舊貌換新顏了,1994年8月,一紙調令,把宓素梅調到了教學條件更差的侯家完小,那裡校舍危漏,教室內陰暗潮濕,圍牆多處倒塌。惡劣的教學條件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面對嚴峻的現狀,宓素梅看在眼裡,急在心中,為了建造新的教學樓,她四處奔走,籌措資金。
「為了籌款,她命都快不要了。一次,有人提供線索,稱一位住在北門附近的人,知道雙橋台胞、僑胞的地址。整整一天,宓素梅就在那裡一幢樓一幢樓地打聽。在晚上回家的路上,宓素梅終於扛不住了,從樓道里滾了下來,一個人躺在地上,連喊救命的力氣都沒了……」同事侯銀娣回憶說。
宓素梅的行為感動了不少居民,他們主動幫著宓素梅找台胞、僑胞地址。宓素梅將學校的狀況和學生對新學校的渴望,通過書信等方式,告訴了台胞、僑胞。最終,這名不起眼的小女子竟然籌到新建學校所需的30多萬元。
除了修建上述兩所學校外,在紫微中心小學十多年間,通過宓素梅的籌措,讓學校先後修建起了籃球場、圍牆、附屬幼兒園等基礎設施。曾有人問宓素梅這么多年,到底為學校籌到多少錢,而她扳著手指數了半天的結果就是「數不清了,太多了……」一旁與宓素梅同事多年的侯銀娣說,幾百萬是少不了的。陳國防:他們就是我的孩子「做教師自我感覺最幸福的是什麼?「「最幸福的是幾十年後,當學生看到你,他們還記得你,叫你一聲『老師』。」
某一天,辦公室里伸進一個腦袋,滿臉的青春痘,接著便是一大束鮮花,那是剛完成中考的學生來感謝陳老師;某一天,手機響了,那是某個學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了,來和老師一起分享快樂;某一天,辦公室里有個帥氣的小夥子帶著一個漂亮的姑娘,那是學生帶著新娘子請陳老師去喝喜酒;某一天,陳老師分喜糖了,那是有個學生得了個大胖兒子……那一個個瞬間,幸福總是滿滿地溢上陳老師的臉上。
陳國防是一位老師,更是一名慈父。三十多年前這樣,三十多年後依舊。
每到過年,他們家總是很熱鬧,常常一擺開就好幾桌,很是熱鬧,而這好幾桌里的都是他教過的學生,有些是剛剛畢業的,有些則是和陳老師沒有相差幾年的。飯桌上,聊的都是學生的生活,工作,甚至感情。而陳老師則是側耳傾聽,並不時地為學生們講講他的看法。
邱如磊,曾是他的學生,現在已經跟著父母遠在他國求學。但是就在前幾年,父母和他分開,把只讀低年級的小邱一個人留在舟山,那種無助的寂寞蠶食著孩子的思想。自閉,憂郁,孩子逐漸和其他的同學減少了交流。邱如磊說:「陳老師接手這個班級之後,發現了我,和我一起吃飯,還帶我去談心,走了很多路。」
那時候,陳老師的影子留在了心裡,我已經上大學了,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一定要來看看陳老師,哪怕是坐10多個小時的飛機,從地球的另一面來看老師。
小邱說:「我的記憶中,陳老師把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我坐在陳老師的腿上,陳老師輕輕地摸著我的頭,像慈父一般。」
⑥ 有沒有老師和學生的感人的故事
中國最感人的支教老師的故事
面對身患重病的妻子,不離不棄,一往情深,用愛喚醒了妻子對生命的渴望。面對留守的鄉村孩童,傾注熱情,百般呵護,用愛綻放了孩子們燦爛的笑臉。他是一個在逆境中追求人生理想、把愛延伸的人,他的愛心故事已經成為一段佳話,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人們看到了生命中真愛與堅強。他就是江蘇省盱眙縣希望小學青年教師接興國。
接興國家住盱眙縣淮河鄉。1991年夏天,一場洪水淹沒了他的家園,也淹沒了他求學的夢想。由於家裡的田地被淹,房屋倒塌,母親也病倒了,他不得不放棄了高中學業,回鄉務農,用勤勞的雙手建設自己的家園,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然而,他心中美麗夢想並沒有破滅,繁重的農活之後,他總是捧起書本,讀呀寫呀,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1992年9月,他得知鄉里缺少老師,一大群孩子的課開不起來,便自告奮勇地報名參加,盡管當時每月只有50多元的薪水,但他覺得很滿足。走上講台的他工作熱情很高,這可是他心中一直追尋的夢想啊。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教好書,讓娃娃們都不再有失學的痛苦。他虛心好學,力求上進,對孩子們傾注了全部的期望,教學成績穩步提高,受到了領導的贊賞,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
2000年9月,接興國與妻子結婚了,有朋友邀請他們趁著年輕到南方發展,總比守著幾十元的教師工資強。接興國謝絕了,他說:「我土生土長在淮河岸邊,當教師是我的夢想,我要為家鄉的孩子做點事情。」在他的心裡,放不下的是孩子,他覺得人生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就這樣,他默默地耕耘在鄉村的教育園地里,自得其樂。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家庭的貧困和變故,考驗著接興國對教育事業的忠誠。2003年9月,他的妻子突然得了一種叫「脫髓鞘」的病,短短幾天就把一個活生生的人摧跨了,經過南京腦科醫院專家的搶救,總算保下了一條命,但由於「脫髓鞘」壓迫腦部神經導致妻子左半身癱瘓,完成喪失了活動的能力。在住院的2個多月里,接興國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東挪西借地給妻子治病。妻子怕疾病連累家庭而多次產生輕生的念頭,都被接興國及時發現、制止。有一段時間,妻子不吃不喝,想用絕食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接興國緊緊握著妻子的手,流著淚說:「不要做傻事,你躺在床上一輩子,我就服侍你一輩子。」
接興國對癱瘓在床的妻子忠貞不渝,表現出了一個做丈夫的堅強和細膩。他堅持每天給妻子按摩數次,促進妻子身體血液循環,以防肌肉萎縮壞死。他幫妻子洗衣、洗漱,耐心地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給妻子喂飯,妻子咽食困難,半碗飯湯有時候要花一個多小時,他依然堅持微笑著陪護,沒有半句的怨言。一有空閑,他就坐在妻子的身邊,給她講張海迪的故事,講霍金的故事,幫助她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戰勝病魔,一點點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在接興國的精心看護、開導下,妻子的情緒穩定了,病情也逐步好轉。
為了給妻子治病,他已經是家徒四壁,還欠下了四萬多元的債務。老母親苦勸著他說:「兒啊,你媳婦我來照應著,你趕快趁著年輕出去打工賺錢還債吧。幾十元的代課教師工資夠啥呀?」接興國沉默了,他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安慰媽媽,在他的心裡,家庭需要他的支撐,那些鄉村的孩子也成了他生命的一份子,他捨不得離開孩子,捨不得放棄他做教師的夢想啊。
接興國具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他咬緊牙關,笑對人生,就靠著幾十元的工資,再耕種點土地,贍養父母,給妻子買葯治病,撫養年幼的孩子……不覺中,他已經成了一個讓人學習的楷模。
接興國是堅強的,是一個在逆境中不放棄理想的人。他在照顧妻子和工作之餘,堅持自學考試,妻子的病床就是她的書桌。聽著丈夫的讀書聲,看著丈夫專注的眼神,妻子感到了依靠與力量。有時候撫摩著捧著書本熟睡在病床前的丈夫,妻子也是激動得熱淚盈眶,既有心疼,又有溫暖。
付出總有回報。2005年,接興國自學大專畢業,並甩掉了教師前「臨時代課」的帽子,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在編教師。為了實現自己更高的人生理想,他毅然決定到江蘇省第一所希望小學——盱眙縣希望小學教書,他覺得那裡更是他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他告別了年邁的雙親,背著癱瘓的妻子,攜著年幼的孩子,來到了希望小學。家裡的田地荒蕪了,年邁的父母也遠離了,可他卻走進了一群更加可愛的孩子的生活。
一到希望小學,他就擔任了「留守兒童之家」的輔導員,成了上百個孩子的「代理爸爸」。他與一群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吃住到了一起,給予這些孩子特殊的關愛。可是癱瘓的妻子怎麼辦?接興國時常在心裡湧起對妻子的愧疚,但他更愛學校里的孩子,他在努力地把愛延伸、延伸……明白事理的妻子為打消他的顧慮,經常對他說:「你放心地去吧,別擔心,女兒可以照顧我。學校的孩子更需要你!」
那些留守孩子,父母不在身邊,缺少關愛與溫暖,對親情的渴望更顯強烈。接興國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有時間,就與孩子們屈膝談心,引導孩子們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形成健康的心理,樹立遠大的理想。白天,他給這些孩子上課;晚上,還得輔導作業。孩子們的吃飯、睡覺也離不開他的精心照顧。當有別的老師換班時,他得趕緊回家看看妻子是否吃飽穿暖?更多的時候,他是陪護著那些留守的孩子過夜。最讓他操心的就是孩子深夜生病了。人們都進入夢鄉了,可他還在巡視,看門窗是否關好,看那個學生的被子掉了……今年3月的一天深夜,他隱約聽見女生宿舍傳來異樣的聲音,他趕緊披上衣服,上前查看,原來是一位孩子在呻吟,他急忙喊醒值班的女教師,給孩子穿上衣服,背著孩子就往醫院跑。當醫生得知他不是孩子的爸爸而是孩子的老師時,感動地說:「你真是比家長還要關心孩子啊!」一番忙碌之後,孩子轉危為安,他就坐在孩子的身旁陪護著。看著病床上熟睡的學生,他不禁心頭一酸,流下了兩行熱淚——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妻子,以及年邁的雙親啊。
大愛無言,大愛無疆。接興國,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已經把愛的故事演繹得如此壯麗,怎能不令人動容!
⑦ 急求.......有關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超感人故事
自己寫吧
寫的真實喔
+++++++
471972084
⑧ 老師與學生的感人事跡
地動山搖。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樹木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拚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四個倖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
格為永恆……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後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落淚。
他叫譚千秋,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下午2點多鍾,譚千秋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地震!譚千秋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上跑。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沖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時12分,譚千秋終於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他說,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是他這一生永遠忘不掉的。「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回憶當時的情景,獲救的學生神情仍然緊張。
⑨ 寫一篇我和老師的感人故事(600字~800字)要求:文章內容真實,感人。 快快快!!!!寫了就給分啊!!!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她扮演著我的朋友、我的老師、我的姐妹、我的親人等多種角色。她是我親近的人,同時也是我敬愛的人;她是了解我的人,同時也是成長路上默默支撐我勇敢前行的人……無數次地想寫一寫我們之間的故事,卻愁於不知該如何表達。總覺得再華麗的辭藻、再多的文字也表達不盡這份非同一般令人感動的情感。
她簡直是一個空靈的女子,蘊藏著柔美與文靜,舉止優雅大方,用詩意而柔軟的心認真描繪著生活。第一次見到她時是九五年,我只有十歲,只覺得她很美,美得很細膩。她是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與臧克家同姓。這個姓氏我查過好幾次字典,是「善、好」之意,後來也的確證實臧老師是我見過的心地最善良最好的人。那時我上五年級但她不教我們班。臧老師成了我的家庭教師,輔導我的作文。接觸後才發現,她其實安靜得多,就如同她朴實的文風,如同她不必靠奇裝異服來打扮的高雅氣質。那時侯,雖然我還只是個小黃毛丫頭,卻對臧老師愈加喜歡,並且越來越多地感悟到我與她本性上有一些相似之處。
到六年級,臧老師肚子里有了寶寶,我開始到她家裡繼續學習作文。那是一間很內向的屋子,簡約的裝修,安靜地躲在那裡,感覺就像一位優柔文靜的小女孩,默默地藏在無人角落裡,獨自玩著「過家家」的游戲。屋子總是拉著淡雅的窗簾,暗暗的,以致我拿的藍色殼的圓珠筆,總給人綠色的錯覺。一種特有的香氣彌漫在房間的每個角落。後來難得見面了,我收到臧老師的信或翻開她的書時,總是先聞一聞那熟悉的味道,瞬時便心曠神怡,像是身臨綠色竹林,又像是回到了期盼已久的家。不知多少次,在這間屋子裡,她耐心地給我講解作文的寫作。有時念名篇名段,一字一句讓我抄下來,有時幫我分析、修改我那乾巴巴的作文,有時教給我各種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那認真的樣子,讓我深信她在盡心把她所有的知識盡她所能地傳授給我。但我從她發表在國家重點詩刊上的一篇篇深邃優美的詩作中便知,那深藏的底蘊這輩子我是學不到手了。
六年級下學期,我們商議停止家教時,臧老師委婉地拒絕了她應得的勞動報酬,沒有要一分錢。現在想起來,真是很難得。別說剛成家立業,就是拿著家裡錢不愁吃穿的大學生做家教還付錢少了不幹呢!而臧老師說,我的父母都是天南地北大寫的好人,我是個堅強、文靜的孩子,兩家成為朋友不是更好嗎?我沒有在她的班裡上過一節課,我們的教與學也結束了,但我們之間的情誼之花漸漸綻放……臧老師對孩子是敞開胸膛用火熱的心教育和愛護的,都當做自己的孩子待,直到有了自己的女兒之後也是一樣。交往得多了,我們兩家便親熱起來。臧老師給我縫補過衣服,做過飯,買過大袋的零食和生日禮物——毛茸茸的小熊。我媽媽在醫院工作,也時不時能幫上臧老師的忙。
九七年春天,臧老師的女兒寶寶在我媽媽的親自「監護」下艱難地降生。於是,後來寶寶叫我媽媽「姨媽」。那一天,我抱了大大的布娃娃,去醫院看望她們母女。臧老師把我叫到床邊,讓我近一點,伸出她那白皙修長的手,緊緊地握住我的小手,久久地,久久地,相視無語……我應該握她的手的,可我那時太小了,只知道傻笑和好奇地看著小小的、可愛的嬰兒。我想,那時臧老師一定很失望吧,抑或希望我快快長大……
不久我便長大了。從小一帆風順的我自從升入初中後遇到了大大小小難以應付的困難和挫折,在陰影里不能自拔。到了深陷絕境痛苦不堪時,我想到臧老師,寫了封信給她。不久我見到了臧老師,她說看了我的信,坐立不安,恨不得馬上騎車奔到學校來找我。我哭了——這世上有幾個人能這樣在乎我、關心我啊!我這棵柔弱的小草,在凄風苦雨里遇上了一個為我撐傘又鼓勵我奮力生長的恩人!她寫信、打電話安慰我,激勵我,教導我,扶著我一點一點地站立起來。到後來,我寫下了「風大雨大,我依然努力前行」的「誓言」……我對臧老師精神和情感上的依戀越來越深。有時候到她家裡玩,即使兩個人只是默默地坐著,一句話不說,也感覺那樣美好。臧老師一直告訴我:「無論何時都要獨守內心的寧靜,通過讀書和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是一個自我不斷完善的過程,關鍵是我們該以何種心態去面對。只要你用心去努力雕琢,你就會贏得屬於自己的美麗。」我漸漸地從她身上學到了比文學創作更重要的東西:堅毅、信念、不言放棄……我才知道,我與臧老師「相似」的,只是表面的文靜、溫柔、內向和不善言談,而她奮斗不息的精神以及善良寧靜的心境是我遠遠不及的。臧老師在我十幾歲還是個懵懂的孩子時,在我哭著掙扎著在沼澤中伸出細弱的胳臂時,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我的心,以她特有的方式教我懂得了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含義……我那時常稱呼她「媽媽」,不在乎寶寶已長到好幾歲,不在乎我們曾是師生或知心朋友,這兩個字此時賦予在她身上,對我來說一點兒也不過分。下雪的冬日,我趕在上班之前打去電話「媽媽,外面下雪了,路滑,騎車小心點啊!」新年鍾聲敲響時,我收到可愛的賀卡:「雪兒,我心愛的孩子:又是一個雪花紛飛的季節,似乎滿世界都是你,你堅毅的笑容,你靜美的眼神……願雪兒擁有幸福的明天! 愛你的媽媽。」我想,這世上沒有比這更美麗的「母女情」了吧!
一晃十年過去了。我與臧老師很少見得上面,但彼此的心始終相互牽掛、惦念著。考上大學臨行的前一天,臧老師帶著寶寶來到我家,很少在人前流淚的她眼中滑落一串串淚水……我坐在兩個媽媽中間,感覺是那樣幸福。背負著殷殷目光,當了兵,上了大學,千山萬水依然隔不斷那份情感。「飲水常思源,常懷感恩心」,我也開始懂得關心別人,尤其「跟了」近十年的臧老師。她是那麼柔弱,帶著幼小的孩子,擔任著幾十個學生的班主任和語文課。臧老師讓我在文學中誕生,就是在黑暗中看到光亮,乾燥中觸摸到清泉,嘆息中選擇堅強,寂寞中不再平靜。有了那幾年的「底子」,加上自己的努力,我先後發表各類文章100餘篇。15歲就以一篇近萬字的紀實文——《從黑暗地帶成長為陽光女孩》獲得全國「青春杯」和「少科杯」文學作品大賽兩項優秀獎。我以加倍的勤奮和努力回報著一生的恩人。在軍校這個「大熔爐」里,憑著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持,我在一次次摔倒後堅強地站了起來,在一次次迷失後找到了堅定的方向。
軍校那年寒假,我帶著突遭的打擊和滿心的傷痕見到臧老師,我說我想抱一下您,她緊緊地擁我在懷里,我聽到她抽咽的聲音……當我在臧老師無言的愛中漸趨平靜,鼓起勇氣繼續前行的時候,寒假幾乎過去了。我又要踏上征程,開始艱辛的跋涉。我跪在臧老師面前:「沒有您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啊……」她扶起我,不知第幾次為我擦去臉上的淚水,撫平我心中的傷痕。如果作個比喻,我們的感情不能說是像太陽,那太張揚太耀眼了,而應是皎潔的月亮。這十年,是如水的月光、是如花香的愛心讓彼此把夜點亮。
我們之間的那種情,它超越著它所能超越的一切東西。我想這就是現世的高山流水情,臧老師就是我世間難尋的知己。我們「情到深處淡如水」的感情,可以用「無心經營,水到渠成」來形容,它是那麼自然平淡,不帶一丁點兒世俗與社會的污濁;它又是那麼珍貴不凡,帶著震撼人心的純潔,清靈秀氣得像喜瑪拉雅山上的雪蓮花……
⑩ 老師與學生的感人故事
鄉村教師
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老師再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他把那個女孩背到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救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背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