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讀外國歷史故事精選有感

讀外國歷史故事精選有感

發布時間: 2020-11-21 06:46:54

『壹』 讀《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有感怎麼寫

讀了一本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語言文字家林漢達編寫的《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本書是從春秋到三國的歷史故事合集,共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故事中有千金一笑、韓信拜將、三顧茅廬、暗箭傷人、完璧歸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韓信拜將,韓信沒成名時,平時出門喜歡佩帶寶劍。別人看著韓信文不文、武不武的樣子,覺得很不順眼。有一個屠夫的兒子就要挑起事端,對韓信說:「你敢跟我拼一拼?你敢,就拿起劍來刺我;不敢,就從我的褲襠底下鑽過去。」韓信看了他一會兒,就從他的褲襠底下爬過去了。周圍的人都取笑他,還得了個外號,叫「鑽褲襠的」。韓信當時雖當眾受辱,可心懷大志,一心成就末來。後多虧遇到了承相蕭何,由於蕭何三番五次的向漢王劉邦推薦韓信,漢王同意重用,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智勇雙全後來他就成為了大英雄。
本書的內容雖是講述歷史,但故事情節卻深深的吸引著我,閱讀時一點也不覺得枯燥。通過閱讀讓我了解到了我國的一些歷史典故,豐富了我的文化知識。書里的每一個成語故事都對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我感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歷史故事書,特推薦大家都去讀讀這本有意義的書。

『貳』 讀····(歷史故事)有感

讀《中外歷史故事》有感

歷史是一個個曲折蜿蜒的故事編織成的,而故事又圍繞著一位位流芳百的偉人。他們用與眾不同的行為在歷史這本書上留下了醒目的一筆。難忘歷史,難忘偉人!是他們在短暫的人生中印下了許多輝煌的足跡。
《中外歷史故事》敘述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大開這本歷史之書,一篇篇的傳奇故事印入你的眼簾。那盪氣回腸的文字、處變不驚的人物、波瀾壯闊的場景,一定會讓你心馳神往,回味無窮。
而諸葛亮七擒孟獲正是這本歷史故事書上的典型故事,也讓我念念不忘。
諸葛亮七擒孟獲講述了文中諸葛亮憑借他的智謀把起義的孟獲七擒七縱,使孟獲不得心服口服。
讀完文章後,我深有感觸:
天地間最廣闊的不是天空,不是大海,更不是沙漠,而是人的胸襟。
有寬廣的胸襟是交友基礎的條件,有了它就能結識一些友人,但想與朋友結下深厚的情感還得彼此以誠相待,將心比心。諸葛亮就是使用了這個方法。他七擒孟獲,實際上擒的不是孟獲的人,而是孟獲的心!
回眸歷史,展望現在,知心朋友千里難尋。而且人與人之間也缺少了信任,缺少了真誠。酒肉朋友也因此愈發多了出來。如今真是人人勢力眼,只看衣服不看人。
天涯何處覓知音,我們要懂得珍惜朋友,用誠待朋友。豆角開花藤牽藤,朋友相處心連心。讓我們用心底最真誠的呼喚去對待每一個朋友,每一個知心朋友。使他們知道,無論天涯海角,總會有一個朋友日日牽掛著你,想念著你。與你心連心,情跟情。

史 驛——讀《江陰歷史故事》有感
千古一地,留史一方。

江陰,古稱暨陽,又稱芙蓉城,歷來因地處咽喉要沖而被看重,所謂「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江尾海頭,對山鎖江,雖無龍蟠之形,卻有虎踞之勢。於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多少存亡興廢之事、翻天覆地之人,帶著滾滾歷史塵囂,在這里曾停駐片刻。

「地形千瓣合,天塹一江分」。江陰古邑,鍾靈毓秀,文人墨客、忠良名臣顯名於此的必不少。徐霞客遠游八方,攀山探源、涉澗度壑;截木為杖、燃藤求光;訪漁樵所不及,勘校地理古籍,撰寫游記隨筆。感於斯人,江陰得其痴意。繆荃孫避仕隱居,搜簡集冊,編刊校訂,不甘困守學館,惟願圖書長存,又編纂史略、收錄方誌。張之洞、端方待之以師禮,與王壬秋、張謇、趙爾巽齊名。感於斯人,江陰得其精誠。閻應元、陳明遇誓死守城八十一天,殺敵七萬五千,剛烈死節,可敬可佩。感於斯人,江陰得其忠義。劉氏三傑,長兄治文,一代闖將;中兄修樂,開山宗師。感於斯人,江陰得其文采樂理。水存一段風韻,山橫一世忠烈,江陰兒女們,在自己的家鄉書寫歷史,讓歷史在江陰停駐。

「江陰天塹望無涯,廢壘猶存散似沙」。江陰要塞,扼守江口,國家多事之秋,諸位卑闔天下的豪傑領袖、心懷九州的熱血男兒,常有至江陰審勢度形、寄情抒懷的。辛棄疾左遷閑職,壯志難伸,於是上奏《美芹十論》,談兵用武,論道評政,亦一時之壯舉;孫中山慨然離職,督辦交通,南下一行,恰至暨陽,其豐采偉岸,其言辭懇切,其希冀殷深,當百代之美談;陳毅按兵江陰,以退為進,同時視察教育、踏勘渡口,立馬吟詩而去;譚震林指揮若定,率兵開辟錫虞抗日根據地,軍民攜手,抗擊日寇。豎碑銘願,修台紀情,這些在歷史長河中光彩耀眼的人物,親身拜訪過延陵古邑,讓歷史在江陰停駐。

然文筆殘峰、孔廟舊祠見證,江陰亦是數蒙兵災、曾經血雨腥風之地。清末「剃發令」推行至江南,激起江陰人民義憤,於是驅清吏、囚縣令。隨後清軍三十萬奉命圍城,彈丸之地,頓作瓦礫火場。城外清軍伏屍遍野,城內百姓流血十里。屋倒梁傾,草木焉存。城破之日,自殉者的遺體填滿水井、池潭。役畢,全城僅餘五十三人。軍閥混戰時期,在江陰開戰端十次,最慘烈不過「乙丑兵災」,兵匪橫行,草菅人命,槍林彈雨,壁盡洞穿,瓦盡震烈,老少相扶,哭號終日。死事之慘,華夏罕有。這是古城的不幸,但也是歷史的洗禮。古木逢春樹更榮,撫平了的創傷成為了深厚的積淀,成為了珍惜幸福、發憤圖強的理由。

江陰,渾如一個歷史的驛站,風塵劫數來來往往,留下無數題詠、公案、古跡供人憑吊,我輩過客,鑒史有懷,生為赤子,當盡心以報,因為歷史也有可能因我們而在此停留

『叄』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250字小故事網作文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範文)歷史是源遠流長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偉專大的祖國有屬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民族在廣袤富饒的土地上,以其偉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代繁衍。《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本歷史書,講述了中國自五千年來發生的大事。書中的歷史故事我們很多都耳熟能詳,例如大禹治水,陳勝吳廣起義,赤壁之戰,鄭成功收復台灣等等。其實我覺得,作者在寫此書的時候不僅是想讓讀者了解歷史事實,而且還想讓我們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與勤勞。其實每個故事的發生一定會有它的起因,而有些歷史典故還會讓現代人贊嘆不已,甚至作為借鑒,在當今社會還有著同樣顯著的效果。這些,無不證明古代人們的智慧。一個個事例在激盪著我們的心;一位位英雄值得我們去學習。雖然歷史是我們的過去,但是也正因為有了歷史,我們才能發展到今天文明的社會。是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歷史的滄桑;是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歷史的悠久;更是這本書讓我領略到了中華民族那強大的生命力呀!

『肆』 讀神話故事什麼有感為題

讀《中國神話故事》有感
這本書是尚燕彬和張紅梅著的,中華民族的神話傳說故事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與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一樣絢麗多彩。
走進神話傳說的世界,我們不難體會到人類對自然的好奇與崇拜;對災難和困苦的不屈爭斗;對英雄人物的敬仰與熱愛;對純真愛情的謳歌與贊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邪惡勢力的憎恨等豐富細膩的感情。
走進神化傳說的世界,我們還會認識許多可愛的人物:用生命創造世界的盤古和女媧;為人民造福的伏羲氏、神農氏、大禹、羿;為理想奮斗不止的愚公、刑天、鯉魚;為人民發展立下大功的燧人氏、倉頜、嫘祖、孔子……
這本書給我了很大的啟發,出於對神話傳說故事的熱愛,於是我也嘗試著寫了神話故事《夢神》,我非常喜歡這篇神話故事,常把它拿來讀。以後我要爭取寫出好多故事來,和

『伍』 讀《歷史故事園下》有感500字

歷史是不可能重復的,但歷史又是一面鏡子,這似乎是古往今來都承認的道理。在這部書所收集的故事中,我們不難找到一些有借鑒的東西;在一些優秀的歷史人物身上,我們也可以找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教育意義。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還了解了荊軻刺秦王的壯舉;辦事公平,執法嚴明,受到當地百姓稱贊的好宰相狄仁傑;為世界醫學界做出卓越貢獻的明醫李時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大貪官和砷;大發明家祖沖之;女皇帝武則天;發明了地動儀的著名天文學家張衡;姜太公釣魚;堯舜讓位;大禹治水;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等等。

『陸』 讀歷史里的成語故事有感作文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書名是《中華成語故事》。《中華成語故事》中有許多從未聽說過的成語,比如說:二桃殺三士、一龍一豬、三畔三淋、下車泣罪……四本書中,有一百多個成語我沒聽說過,還有二百多個我不理解,這本書給我長了不少知識。

比如「一暴十寒」,原來我還以為是一天炎熱,十天寒冷。看了著本書後我才明白,一暴時寒原來是比喻學習或工作沒有恆心,使而勤奮,時而懈怠。這個成語還有一個故事呢:孟子經常去各國游歷,拜見各國軍王,藉以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一次,孟子來到齊國。當時在位的齊宣王昏庸無能,經常被一些奸臣利用。故此,許多忠義之士對國家的前途命運深感憂慮。聞知孟子來到了齊國,這些人大受鼓舞。可是,過了很長時間,也不見孟子前去勸諫齊王。這些人非常生氣地找到孟子,責備他不為齊國盡力。孟子聽後認真地回答說:「天下雖有一些很不容易生長的東西,但如果『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他們就不會生存。同樣道理,我平時規勸齊王大的機會少,而宮中的奸佞小人卻一天到晚地圍著他轉,這樣我又怎麼能讓他真正明智起來呢?」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學習如果不堅持,那就會一事無成,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獲得。

以前我不太喜歡成語故事,覺得它枯燥、乏味,但現在覺得,成語故事中會有很多戰國時期的人物出現,可以讓我們長一些歷史知識。從這本書中,我了解了孟子是戰國時期鄒國人,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大禹是我國上古時代夏後氏的部落領袖,在舜作部落聯盟領袖的時候,他曾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十三年。從這些歷史知識中,我真正喜歡上了成語故事。在看書的過程中,我還可以從典故中知道許多做人、做事應該怎樣的道理,看清自己身上的缺點,並改正它們。

啊!《中華成語故事》真是一本好書!同學們,當你在苦苦尋找歷史的蹤跡,當你渴望沐浴在傳統文化的陽光下時,不妨拿出這本《中華成語故事》看看,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參考吧,採納

『柒』 《隋-清·中國歷史故事》有感

書 名
中國復歷史故事制
作 者
汪小川
ISBN
9787563366941
頁 數
409
出版社
廣西師大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9
開 本
16開

『捌』 讀歷史故事有感

2010年是中國偉人毛澤東誕辰117周年紀念日,在這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裡,有關於這位如此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與世界進程的人物的作品紛紛出版,其中曾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北京工作的BBC資深記者菲利普·肖特寫的《毛澤東傳》引起我濃厚的閱讀興趣。

每一代人都是特定經驗與偏見的俘虜,歷史變成了不斷被重新詮釋的過程。試圖理解真實的歷史事件與人物變得困難。如果你置身其中,你可能會被自己的直接經驗所左右,而無法用更長遠、客觀的眼光觀察現實;但如果當你出生時,慘痛的悲劇早已過去,你獲得了新的觀察視角,卻又可能被一廂情願的抽象、膚淺所左右。沒有隱而未宣的資料,沒有刺激人心的陰謀論,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種距離感也使這本書獲得了其最重要的特色——如何在世界范圍內,用普遍性的意義來衡量毛澤東。

短短的20年間,毛澤東的故事仍不斷被談起。1980年代初,由於文革的傷痛,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的聲譽受到了影響,鄧小平為他作出了七三開的評價。到了1990年代初時,他又重新獲得了普遍的贊揚,日漸加深的市場化進程造就的社會不公,使很大一批公眾忘記了歷史的傷痕,而懷念起毛澤東時代更公平的歲月;而當毛澤東110周年的誕辰紀念日到來時,紀念毛澤東成為了一種全國性的儀式,人們對於一段遙遠的、由信仰構成的歷史充滿情感。

西方描繪毛澤東的作品的普遍特色,卻是中國的傳記作品最為缺失的角度。菲利普·肖特的這本著作最吸引人之處在於避免了60年代大多數西方學者將毛過分浪漫化與神秘化的傾向,是典型的記者化作品,敘述生動、注重個性與歷史畫面的結合,外國人的角度使那些習以為常的材料煥發出生機。對於歷史最有趣味的描述,絕非是將一切歷史事件視作想當然的、必然發生的結論,而應採取一種向前看的姿態。設想你處於與歷史人物相似的境地,面臨各種選擇的誘惑,並最終作出帶有偶然性的結論。毛澤東絕非那種天生的偉大領袖,在1911年時,他對於中國充滿不成熟的憧憬,18歲的湖南青年設想的中央政府是孫中山成為總統,康有為是總理,梁啟超則是外交部長。一直到1920年,他仍不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也沒有給他帶來足夠的沖擊,他是依靠被列寧批判的考茨基而非正統的馬克思獲知社會主義的。一直到1935年的遵義會議,中國革命似乎都不一定由他領導,來自蘇聯的年輕海龜派王明、博古才前途無量。他始終未能贏得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一直到1949年,斯大林都更傾向於蔣介石。而毛澤東對於美國的感情則在相當大時間內都如此熾熱,1940年代延安的官方報紙對美國民主的贊美達到了巔峰,在抗戰勝利後,他與周恩來都如此想去美國會見杜魯門;而在某一段時間內,他如此地討厭教條主義,他厭惡別人將馬列主義變成金科玉律;對於共產黨僅僅通過三年戰爭就戰敗了國民黨,他自己都覺得吃驚,他原指望更長的時間……毛澤東的前半生比後半生更容易描述,因為資料更為充分,觀點更為多元,而他的後半生盡管更富戲劇色彩,對此的記載卻不得不千篇一律。與1949年前不同,私人的情感更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公眾生活,絕對的權力則使他的任何行動都被放大出來。也因此,人們對於他的私人生活作出了更多的猜測,渴望在其中發現更多的歷史課本無法言說的秘密與謀略。在世界性的領袖中,沒有比他的後半生更難把握的題材。由於對普遍性歌功頌德的不信任與遭受的苦難,知識分子在描述毛澤東的後半生時,往往又滑向了另一個極端。對此,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邁斯納曾作出過著名的判斷,即中國的主要工業能力、基礎設施,都是毛時代所建立的,這一切都為鄧小平的改革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過遠與過近,都難以使人理解歷史。老一代知識分子常常擔心,對於文革歲月的遺忘,使年輕一代很可能重演錯誤。距離毛澤東逝世已經28個年頭,伴隨著越來越多私人記錄的出現,那個時代的形象正在變得日益豐滿起來。雖然對於這位在世界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的全方位研究仍未開始,但重要的是,我們研究的態度必須發生轉變,新的作家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研究中的過分強烈的情感與道德因素。在這一點上,菲利普提供了某種示範。盡管,我在作品中常常迷失自己,也感受不到這本書的基本坐標與准則是什麼,但是,它讓我看到了一個人物相對完整的成長過程與其歷史背景,看到了一個人精神氣質的轉變過程。對於不理解毛澤東的新一代人來說,這本書至少值得一讀。

『玖』 聽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什麼有感400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讀後感
在上個學期該放寒假的時候,楊老師帶著幾個同學去了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里借了書,這些書的名字就叫做《吳姐姐講歷史故事》老師拿了兩種,一種寫的是唐五代,另一種寫的是隋唐。我拿的是唐五代。
我覺得《吳姐姐講歷史故事》這套書非常好看。作者用巧妙的語言講了許多歷史,讓歷史不枯燥了,並且讓我們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我看完了唐五代,就跟李子木換了書,看隋唐了。
隋唐給我的印象很深 。讀完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隋唐時的英雄,如:秦瓊、尉遲恭、程咬金、李世民、房玄齡等······還讓我知道了許多惡人,如:嫉妒心強的獨孤後、狡猾奸詐的楊廣······
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新年的突襲》這一篇。這個故事講了:隋朝大軍一直想渡過長江去攻打陳軍,可是一直找不到時機。隋朝有一名大將叫做賀弼若。他趁著過年的時候,帶著隋軍悄悄地渡了江,去攻打陳軍。雖然陳朝人聽見有整軍上馬的聲音,卻懶得去查個究竟。就這樣隋軍就輕而易舉得拿下了採石。
之後,楊廣和楊素一起陷害了楊勇,使楊廣當上了太子。到了五百零四年的時候,隋文帝(也就是楊堅)得了重病,不久後又得知楊勇是被陷害的,准備廢掉楊廣。楊廣得知後就把文帝殺害了,楊廣登上了王位。之後,人民們不滿楊廣的殘暴,紛紛起義,最後楊廣被令狐行達用他的絲巾把他殺死了。之後,李淵得到了王位建立了唐朝。
這本書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哦!

『拾』 讀中國歷史故事有感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李老師點評:
小作者圍繞《中國歷史故事》中的一篇《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發表感想,對黃道婆這位歷史人物進行了歌頌.感情真摯,行文流暢.對於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有一點不足之處在於,小作者就故事談故事,視角不夠開放.建議在寫作之前,要靜下心來,列好提綱.
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 2006-12-19 14:19:00 | By:Hmily ]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