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故事中勵志的詩句

故事中勵志的詩句

發布時間: 2020-11-21 07:01:01

1. 勵志的詩句古詩

1、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宋·蘇軾《望江南·超然台作》

譯文: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2、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宋·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譯文: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

3、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譯文: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譯文: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5、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譯文: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不夠完善,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

2. 表示「勵志」的詩句有哪些

勵志古詩詞

1、《浪淘沙》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2、《竹石》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贈蕭瑀》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4、《西遊記》吳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5、《贈梁任父同年》黃遵憲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6、《勸學》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7、《長歌行》漢樂府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8、《雪梅》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9、《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0、《獄中題壁》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11、《金縷衣》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12、《勸學》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13、《春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14、《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15、《遣興》袁枚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16、《論詩十絕》戴復古

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17、《戲為六絕》杜甫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3. 寫出勵志的詩句

1、立志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離騷》,我們應該很熟悉了。意思是說:在追尋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這里的「修」我認為就應該解釋為:(路)長。從文中來看,「修遠」應是一個並列詞,對應下句的「求索」。
《離騷》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懷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是一首宏偉壯麗的政治抒情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於屈原放逐江南之時,是詩人充滿愛國激情的抒憂發憤之作。

2、名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出自戰國時期屈原的《漁夫》
漁夫
作者:屈原 年代:戰國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譯文:
屈原被放逐之後,在江湖間游盪。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體容貌枯槁。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會落到這種地步?」
屈原說:「世上全都骯臟只有我干凈,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骯臟齷齪,您為什麼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為什麼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為什麼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超出一般與眾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屈原說:「我聽過這種說法: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凈衣服上的泥灰。哪裡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污濁的外物?我寧願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魚鱉的肚子里,哪裡能讓玉一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
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滄浪水清啊,可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便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對漁夫的理解 在文言文裡面,夫通甫是讀三聲,含義是年老的男子,在現在的研究看來,漁夫已經成為一種隱士的代名詞,這種人,應該是知識淵博,但看清了社會的黑暗和不美,所以選擇「獨善其身」在污濁的世界裡,保持生命的純潔。

3、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出自東漢詩人曹操的《龜雖壽》
龜雖壽
作者:曹操 年代:東漢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賞析:
這是一首富於哲理的詩,闡發了詩人的人生態度。詩中的哲理來自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詩中 「 老驥伏櫪 」 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全詩的韻調跌宕起伏,開頭四句娓娓說理, 「 猶有 「 終為 」 兩個片語下得沉著。而 「 老驥 」 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 「 時露霸氣 」 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而最後數句則表現出一種深 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全詩跌宕起伏,又機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並發出奮進之情,振響著樂觀聲調.藝術風格朴實無華,格調高遠,慷慨激昂,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於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斗不息的壯志豪情。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雲,螣蛇游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 同矣!」「螣蛇」和龍一樣能夠乘雲駕霧,本領可謂大矣!然而,一旦雲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於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這首詩始於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壯懷激烈的高唱,復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最後再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壽嗎?曹操所雲「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又是一篇絕妙的養生論。

4、名句「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出自文天祥的《正氣歌》
正氣歌
作者:文天祥 年代:南宋
余囚北庭,坐一土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賞析:
《正氣歌》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兵敗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獄中三年,受盡各種威逼利誘,但始終堅貞不屈。1281年夏,在濕熱、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寫下了與《過零丁洋》一樣名垂千古的《正氣歌》。他在自序中說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 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沓,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該詩慷慨激昂,充分表現了文天祥的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絕了元世祖最後一次利誘之後,文天祥在刑場向南拜祭,從容就義。其絕命辭寫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系寫作於北京(元大都),鮮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關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現有前後兩進院落,前院東牆上嵌有詩碑,鐫刻著文天祥當年在這里寫作的著名詩篇《正氣歌》;後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棗樹,就是相傳代表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樹」。 21歲考中狀元,主戰拒降,屢遭排斥文天祥,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縣)人,1236年生於詩書之家,1256年21歲時赴南宋國都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應試,得中狀元。1259年,文天祥為父守孝三年期滿,正式步入仕途時,南宋已面臨蒙古大軍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憂心如焚的文天祥上書朝廷,揭露奸臣誤國劣跡,並提議「建立方鎮、各守一方」,即軍事防禦按地段承包責任制,但是「書奏、不報」,不被理睬。耿直憂國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終遭壓制、排斥。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國。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顏率軍20萬再次侵宋。南宋雖然有兵70餘萬,但主幼臣奸,一觸即潰。文天祥捐出家產,籌餉募集民兵5萬進京勤王,反被奸臣阻撓,解除兵權。
1276年陰歷正月十八日,伯顏元軍進抵距臨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陳宜中畏敵逃遁。正月十九日,朝廷臨危授命臨安知府文天祥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議降。掌權的太皇太後謝氏授意如能談成,可以讓小皇帝向忽必烈稱侄子,實在不行,稱孫子也答應。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見伯顏,說自己只議和,不議降,並要求元軍先撤兵,後談判。伯顏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謝氏率南宋君臣舉國投降。
1276年陰歷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出發前往大都(今北京)。中途在鎮江停留時,文天祥與同伴共12人於二月二十九日夜設計逃脫,歷盡艱險經儀征、揚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歸南宋故土。在長江口繞道先北後南迂迴航行時,文天祥在船上寫下了赤誠感人的詩篇《揚子江》:「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經過兩個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終於回到浙江溫州。此後,不肯降元的官員們擁立已經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為帝,建立了苟延殘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軍獨撐殘局,終於寡不敵眾,於1279年陰歷十二月二十日在廣東海豐的五坡嶺兵敗,再次被俘。
元軍押著文天祥,走海路經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去進攻南宋小朝廷最後的基地崖山(今廣東省新會縣海域)。文天祥在敵船中寫下了《過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詩。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1279年陰歷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達大都,安置在館驛。元世祖忽必烈很贊賞文天祥的才幹,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來勸誘,文天祥不為所動,嚴詞拒絕,後於十月初五日被關進兵馬司牢房(在今府學胡同)。
文天祥在關押三年期間,書寫了幾百篇詩詞文章,以抒發愛國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氣、腐氣、穢氣等七氣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揮毫,在牢中寫就了千古流傳、擲地有聲的鏗鏘之作《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唯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雲愁1283年初,元朝偵知有人聯絡數千人,要起兵反元,營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親自提審,作最後的勸降,並許諾授予丞相官職。文天祥告訴忽必烈:「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北京交道口南大街)被殺害,終年48歲。文天祥在刑場寫下了絕筆詩:
昔年單舸走維揚,萬死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岳風雷變,氣哇煙雲草樹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塵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載混氈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龍馭兩宮崖嶺月,貔貅萬灶海門秋。
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休。
惟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雲愁。

5、名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出自宋代詞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夏日絕句
作者:李清照 年代:宋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背景:
據載:公元1127年,強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開始了飄泊無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趙明誠被任命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裡發生叛亂,身為知府的趙明誠沒有恪盡職守指揮戡亂,而是悄悄地用繩子縋城逃跑了。叛亂被定之後,趙明誠被朝廷革職。李清照深為丈夫的臨陣脫逃感到羞愧,雖然並無爭吵,但往昔的魚水和諧已經一去不返,她從此冷淡疏遠了趙明誠。
1128年,他們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致烏江,站在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聯翩,心潮激盪。面對浩浩江水,隨口吟就了這首詩。趙明誠站在她身後,聞聽之後愧悔難當,深深自責。從此便鬱郁寡歡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發作而亡。
賞析:
詩中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後不肯苟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來諷刺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表示了希望抗戰,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兩句,尤其鏗鏘有力。
李清照這首詩,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緻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詩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痛恨宋朝當權者苟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於英雄名節,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託,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願」、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須眉了。

6、疾風知勁草的下一句是「板盪識誠臣」。整句: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詩句出自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贈蕭瑀》
贈蕭瑀
作者:李世民 年代:唐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賞析:

這首詩「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極富於哲理的啟示。在風平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們: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鑒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總之,這首詩形象而深刻地說明:只有在嚴峻危急的關頭,才能考察出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和節操;只有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才能顯示出誰是堅定的革命者。

4. 關於勵志的詩句古詩

關於勵志的詩句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4、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5、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6、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8、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10、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1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12、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13、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14、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15、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16、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1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18、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19、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25、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26、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27、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28、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29、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30、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31、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32、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3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34、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關於勵志的詩句古詩

1、《浪淘沙》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2、《竹石》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贈蕭瑀》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4、《西遊記》吳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5、《贈梁任父同年》黃遵憲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6、《勸學》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7、《長歌行》漢樂府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8、《雪梅》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9、《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0、《獄中題壁》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11、《金縷衣》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12、《勸學》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13、《春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14、《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15、《遣興》袁枚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16、《論詩十絕》戴復古


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17、《戲為六絕》杜甫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5. 有什麼勵志的詩句

關於「勵志」的詩句有:

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南宋·蘇軾《雜說送張琥》

指要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

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

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其一》

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孔子《論語》

努力勤奮到忘了吃飯,喜悅得可以忘了憂愁,不知道時日過去接近老年。

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翻覆的船隻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6、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歷經千萬次磨煉更加堅韌,任憑你東西南北來的狂風。

7、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

大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可以引申為替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是多麼重要,也可以理解為擁有自由是那麼的可貴。

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俯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漢·曹操《龜雖壽》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10、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在追尋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11、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唐·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6. 勵志的詩句

1,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出自宋代:汪洙《勤學》

白話文釋義: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你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出自唐代:顏真卿《勸學》

白話文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3,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

白話文釋義: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4,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出自唐代:杜甫《望岳》

白話文釋義: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5,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出自唐代: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白話文釋義: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7. 勵志的經典詩句有哪些

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釋義: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寒菊 》

釋義: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釋義: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腰帶武器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

釋義: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5、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釋義: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8. 勵志的詩句有哪些

勵志的詩句有以下這些:

9. 表達勵志的詩句有哪些

  1.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代:顏真卿《勸學》

    譯文: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2.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唐代:顏真卿《勸學》

    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3.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譯文: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4.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代:杜甫《春望》

    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

  5.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唐代:杜牧《泊秦淮》

    譯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6.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唐代: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譯文: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

  7.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清代:徐錫麟《出塞》

    譯文: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

  8.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唐代: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譯文: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9.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代: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譯文: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10.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代:李白《行路難·其一》

    譯文: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10. 有關「勵志」的詩句有哪些

1,《勸學》唐代:顏真卿

原文: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白話文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2,《勸學詩 / 偶成》宋代:朱熹

原文: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白話文釋義: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3,《過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白話文釋義: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4,《南園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賀

原文: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白話文釋義: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腰帶武器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凌煙閣去看,又有哪一個書生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

5,《揚子江》宋代:文天祥

原文: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白話文釋義:前幾日伴狂風自去北海漂游,費盡千辛萬苦回到揚子江頭。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針,不永遠指向南方誓不罷休。

6,《小松》唐代:杜荀鶴

原文: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白話文釋義: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到現在才發現已經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許多。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雲的樹木,直到它高聳入雲,人們才說它高。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