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故事讀後感
Ⅰ 故事中的數學讀後感
《故事中的數學》讀後感
打開《故事中的數學》這本圖文並茂的書,一個個故事頓時把我吸引了進來。
先來看看書中的七個章節吧,傻小子用數學、小說中的數學、笑話中的數學、成語中的數學、俗語中的數學、童話、寓言中的數學和計謀中的數學。哎呀,我都快讀得喘不過氣來了,原本以為數學只在我們的課本上,原來,它無處不在呀!細細讀了之後,才發現里邊的題還真夠難的,好多我都不會算。就拿成語中的故事來說吧,《鶴立雞群》不但告訴我們這個成語的意思,還幽默的引出薛仁貴「鶴立雞群」被王寶釧一眼相中的故事,接著又由拋綉球這件事引出某大國公主拋綉球選對象,儀式如下:公主17歲,在適合的求婚者中選出10人,圍著公主站一圈,由公主選一人做起點,按順時針方向,數到17的這個人即被淘汰,如此繼續進行下去,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就是公主的丈夫。你能算出來嗎?這位公主採取實驗的辦法,用十枚金幣代替活人最終使自己如願以償。
怎麼樣?不簡單吧?這些題呀,每一個都把我給難倒了,我這才知道,自己的知識太少了。其實,數學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它和生活中的人文景觀,天文氣象,金融理財等方面的知識有許多不解之緣。正如書的編者所說:「某一學科的自身發展離不開數學這門工具;數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下面,我想把有關專家對這本書的評價呈現給大家: 做這些智力題,可以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培養人的思維方法。使我們從錯綜復雜的現象中找到事物的本質,從紛繁的因素中找到事物變化的主要原因,使事物呈現出條理性。
《故事中的數學》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哦,多看這種書對我們的智力開發是很有效的,我建議大家要「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相信大家一定會成功的!!!
一切發現、發明、創造,都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法。但是,要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單純看教科書、聽老師講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思維方法是抽象的,它不像1+1=2那麼簡單,只有通過自己的想像,親自動手操作,經歷失敗,才能逐步形成。多做一些有趣的智力題,對於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非常有益。
Ⅱ 有關數學的故事的讀後感.
寒假裡來,我讀了一本書自,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去世後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記得,媽媽告訴我,她經常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工作到深夜,不顧身體的疲勞,堅持著把事情做好,然後才會安心入睡。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Ⅲ 數學故事讀後感
華羅庚故事
成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成功。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撿,也不是田間的小草隨意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過許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葯者,才能登上高峰覓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驪珠。」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挫折可以戰勝,挫折孕育著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當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後,挫折就會被你踩在腳下,明天就是撥開浮雲見麗日之時。
Ⅳ 數學故事讀後感100字
華羅庚的故事
成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成功。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撿,也不是田間的小草隨意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過許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葯者,才能登上高峰覓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驪珠。」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挫折可以戰勝,挫折孕育著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當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後,挫折就會被你踩在腳下,明天就是撥開浮雲見麗日之時。
Ⅳ 數學故事讀後感400字
我最敬佩數學家是華羅庚。他聰明、好學、勤奮、愛國,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 華羅庚很聰明、好學。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很勤奮。他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華羅庚很愛國。 1936年夏天,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華羅庚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像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Ⅵ 數學繪本時間的故事讀後感怎麼寫
我帶著孩子去購書中心,那裡的讀書氣氛非常好,也想感染一下孩子,讓她也慢慢喜歡上閱讀。我精挑細選,選了一個數學繪本故事《時間的故事》。
這本書是韓國人Hye-Eun SHIN著的。這本書被評為09年度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優秀圖書獎,第十五屆NOMA圖書插畫獎亞軍。還被墨西哥政府指定為小學教學輔導教材。
為了能吸引孩子,讓孩子產生興趣,就向孩子提出問題:「瓊瓊你知道一閉眼,再慢慢睜開是多長時間嗎?這里有個時間的故事,想不想咱倆看看?」「時間也有故 事?」「是啊」,媽媽陪你一塊讀讀?」「好的」。
時間是蝸牛,時間是淘氣鬼,所以人們發明了鍾,讓它不能隨著性子變長變短。時間是頭頭兒,它完全控制我們。早晨7點起床,8點去上學,晚上9點進入夢鄉, 爸爸也拿它沒辦法。時間是裁判,賽跑時相差一秒鍾就會馬上分成等級。
一秒是什麼?一秒是閉眼再慢慢睜開的時間。一分鍾就是60次的睜眼閉眼。60個一分鍾就是一小時。太陽公公從伸個懶腰起床,爬過西山睡個覺,到他再起床, 這就是一天。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
時間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誰也不能讓時間停止下來,就是把鍾表上的電池取下來,用繩子把太陽綁緊不讓它升起來,也不能阻止時間的流逝。我們只能在流淌的時間里生存。
孩子,當我們仰望太空,嘆氣、讀書、玩樂時,時間正從我們身邊溜走。所以一定要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等我們老的時候,回憶過去,不會因虛度光陰而懊惱。
Ⅶ 數學小故事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這一篇文章,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回中國科學院院長。答
華羅庚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在讀完中學後,因為家裡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後只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
不能上學並沒有阻擋華羅庚愛學習的勢頭,他從此以後便自己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
1932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管-理-員,他一人干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自學……。
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於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
Ⅷ 數學小故事的讀後感(200字),急用!!!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去世後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Ⅸ 數學家的故事及讀後感 要20篇, 急急急··
今天,我讀了《數學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數學上為祖國做出了貢獻,他寫的許多論文在國際上引起了反響,他還培養出一批成材的學生。
徐老先生為什麼能成為數學家?為什麼能做出這樣大的貢獻?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時候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文章里寫道:「他在讀書時常把伯父給他的午飯錢省下來,用來買書和買練習本,為了節省用紙,他常用手指在睡覺的涼席上練字,夜深人靜,同學們早已進入甜蜜的夢鄉,徐利治卻來到走廊,在燈光下認真地學習。白天,他泡在圖書館里用饅頭、白開水充飢……」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時候學習條件很不好,連買書、買練習本的錢都缺乏,只好節省午飯錢,然而,他勤奮學習,並不因學習條件差而氣餒。
在我們這時代,家庭生活比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個孩子,零花錢比較多,這些錢我們不是去打電子游戲,就是去買好吃的。平時,也很浪費,一張紙不是寫幾個字就扔了,就是折紙飛機玩,一點也不知道節省。
在學習上,現在很多同學都不認真學習,學習目的不明確,我也是這樣,做題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氣餒了。
我們的學習態度和徐老先生那種廢寢忘食的學習精神相比,真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從今以後,我要用徐老先生的學習精神來鞭策自己,努力學習,將來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高斯
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祖沖之的故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圓周率的計算得出了非常精確的結果。這篇文章講的是祖沖之經過很長時間的編寫,終於寫成了《大明歷》,他上書皇帝,請求頒布實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歷法的寵臣戴法興進行審查。但是戴法興思想保守,是個腐朽勢力的衛道士,他極力反對新歷法。面對戴法興的刁難、攻擊,祖沖之寸步不讓,和他唇槍舌劍的辯論。最終,《大明歷》沒有通過,後來在祖沖之去世後10年,《大明歷》才頒布實行。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對祖沖之堅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為他有這樣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恆地堅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堅持」兩個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許多人,有文化名人、愛國將士,和我身邊的同學。記得,媽媽告訴我,她經常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工作到深夜,不顧身體的疲勞,堅持著把事情做好,然後才會安心入睡。
讀《數學家的故事》讓我更加喜歡數學,更讓我懂得了許
讀完《三個女數學家》這本書,對她們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但同時也被她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深深感動,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是希帕蒂婭。
公元前370年左右,希帕蒂婭誕生在埃及。她6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她的學習態度十分踏實。她總是不聞窗外的種種迷人的誘惑,而專心致志於面前的書本。街上的吵鬧聲不時飄進她的書房,她卻好像是個聾子坐在桌前紋絲不動,對這一切都無動於衷……當時,她才只有6歲啊!
我不禁慚愧地聯想到自己,平時上自習課的時候,校園稍微有個風吹草動,我便坐不住,趕緊向窗外望一眼。怎麼能學好功課啊!
當我讀到「悲慘的死」這個題目時,心中不禁一驚,不知道希帕蒂婭遭到了什麼不幸。我迫不急待的讀下去:「一群暴徒奉西爾的命令,撕去她的衣服,尖利的蟲毛殼剝去了她的皮,砍去她的手和腳並投入火中……」
讀到這里,我熱淚盈眶。我憎恨那些窮凶極惡的暴徒,更憎恨反動黑社會。在那樣的國家裡,聞名一時的學者競遭到如此非人的殘害,沒有先進的社會制度不行啊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這里有一篇
http://lunwen.cnkjz.com/article/352/Article_174345.html
Ⅹ 不一樣的數學故事6年級的讀後感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不一樣的數學故事》。這是一本有趣的書,本書的作者是夢小得。
這本書主要講數學十分好玩,書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師和他的一群學生。
書中的故事講,怪怪老師是一個特別有趣的數學老師,他講的數學課總是很好玩。他總是聲稱自己是從外星球來的外星人,他在上數學課時總會變一些魔法,比如,帶著他的學生去旅遊,讓學生們從中發現數學,學會數學。他還讓學生們也嘗嘗做老師的味道,還讓學生也嘗試著變一些魔法。與此同時,學生們在學數學時學得十分快,也十分好
我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數學特別好玩。我特別喜歡書中的怪怪老師,因為,我覺得他講的數學課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讀了《不一樣的數學故事》我就發現,學習是快樂的,是簡單的,只要你找對方法。最後,我建議同學們讀一讀這本書。
我愛數學!
網路搜索,供參考
再加一個:
寒假裡,我讀了《不一樣的數學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是張秀麗的著名作品。裡面的主要人物有:怪怪老師、皮豆、蜜蜜、女王、十一、博多、烏魯魯(怪怪老師從外星帶來的一隻流浪狗)。這本書是一小章一小章組成的,每一章的後面都有知識點拔,也就是這一章主要講的數學知識。相信大家已經對這本書感興趣了吧!接下來,就讓我來給大家講一講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吧!
這本書主要講了:暑假裡,怪怪老師回阿瓦星球充點了,皮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地暢游在數學世界。有一天,皮豆吃薯片的時候在包裝袋裡發現了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只要集齊10000張卡片就能獲得一張宇宙飛船的船票。他們馬上向烏魯魯要了40000張卡片,知道為什麼要40000張,張嗎?因為他們是四個人呀!這天晚上,皮豆還在夢里夢見自己登上了宇宙飛船呢!第二天,皮豆、蜜蜜、女王、博多、烏魯魯他們一起去了薯片工廠,真的看見了宇宙飛船,小夥伴們欣喜若狂。而機靈的烏魯魯卻對小夥伴們說:「這不是真的,這是最新技術:3D電影。」所以他們馬上就下了「宇宙飛船」。回到家後,他們給報社打了電話,告訴他們薯片工廠騙人的把戲,又給消費者協會打了電話,說名了受騙情況。第二天,薯片工廠的「偉大事跡」就上了頭條新聞。雖然上當受騙,他們卻因此學會了計數單位和乘法口訣。
開學後,他們有和怪怪老師意外地在小鳥森林學會了四則運算,柔弱女生蜜蜜居然奪得了仙女村騎烏龜大賽的冠軍,獲得了魔法棒和魔法書。對了,皮豆還一不小心變成了屎殼郎國王呢!
我覺得皮豆他們的童年比我的童年幸福、快樂多了。我在想:如果我是皮豆他們,那該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