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錢學森故事有感
⑴ 對錢學森故事的感受
愛國!是一位倔強的漢子!
⑵ 讀錢學森的故事有感七篇,求求你夢啦,很急呀,不要網上的,最好是原創,發我郵箱吧[email protected]。
讀了《錢學森的故事》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錢學森那熱愛祖國,甘於奉獻的精神感動了。
錢學森去美國留學深造,他心向祖國,放棄享有的優厚待遇,頂住美國政府的百般阻撓,歷盡艱險,毅然回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導彈的研製。因他的卓越貢獻,被尊稱為「中國導彈之父」。
掩卷沉思,浮想聯翩,從新中國成立起,正是有像錢學森這樣無數先輩和一代代建設者們,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甘於奉獻,才使我們國家日新月異,欣欣向榮。李四光迎酷暑,斗嚴寒,歷經勘探,科學論證,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袁隆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研製出高產雜交水稻,解決了世界糧食難題;更讓人振奮的是,經過幾代航天人的努力攻關,航天員乘「神舟」七號飛天,太空行走,圓滿回歸,成就中國又一壯舉。
我更加懂得:熱愛祖國,建設祖國,要有甘於奉獻的精神,更要有過硬的本領。我要刻苦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長大後,像錢學森那樣——報效祖國!
讀《錢學森人生故事全集》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錢學森人生故事全集》,這本書描寫了我國著名的愛國科學家——錢學森一生中的傳奇經歷.在錢學森的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1935年,在錢學森去美國留學前他的導師王士卓特意告訴他,不論他走到哪裡,都不要對祖國不敬。祖國富強,人民光彩;祖國落後,大家臉面無光。祖國是大家母親,兒子是不能嫌母醜的,更不能去罵親娘。在我們國家,誰要是打罵父母,不管他是什麼人物,他就會馬上遭到社會的譴責,被孤立,變成臭狗屎。這是誰也難以改變的道德意識。因此,我們稱中華民族為優秀民族,這是一個重要特徵。
錢學森謹遵導師的教誨,1950年錢學森想要回歸祖國,當時美國國防部部長金布爾氣急敗壞低吼道:「絕不能放走錢學森!……我寧可把這個傢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在哪裡,他都抵得上五個師!」但是歸國心切的錢學森在美國政府的百般阻撓下,仍然不顧危險的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回國後不久毛主席就接見了他。毛主席用欣賞的口吻對他說:「你是工程式控制制論的開山鼻祖,你比五個師的力量大多了!」
通過美國國防部部長對他的評價——「無論在哪裡,他都抵得上五個師!」可以看出他當時在全球物理學界是一個份量極重的人物,無論在哪裡都是個不可多得的人。美國政府寧可把他殺死,也不願讓他回國,可是他卻一心想回到祖國,為祖國的發展做貢獻。當時的中國剛剛建國,並不富裕,可是錢學森卻不顧祖國的現狀多麼糟糕,也不管美國的條件多麼優厚,毅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所以他堪稱是我國最愛國的科學家。
在錢學森的一生中並沒有在祖國獲得過多少名利和地位,可他仍然無怨無悔的為祖國做貢獻,他的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錢學森!最偉大的科學家!我一生的楷模!
我只寫了這么多,打出來很辛苦的
⑶ 讀《錢學森》有感 要有實際生活事例,自己的感受和文章的主要內容
讀《錢學森》有感
前兩天我又讀了《錢學森回國》這篇文章,心裡不免有些感慨,要是世界上再多一些這樣的人就好了。
錢學森1934年畢業,去了美國留學。他在美國享受著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誕生了,錢學森又一次表達了他的思念祖國之情:「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錢學森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當美國的高級將領不讓他離開時,他的決心也一刻沒有動搖,終於,錢學森回國了,他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製和發射,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小時候,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錢學森在美國有那麼好的條件,還一定要回中國,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錢學森要為祖國作貢獻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再想想我們自己,做事情只要有一點困難就退縮了,而錢學森為了回國奮鬥了五年之久,從這里我體會出了錢學森的愛國之情,像錢學森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精忠報國的岳飛,投江自盡的屈原,臨死也要牽掛祖國勝利消息的陸游……他們不都是為祖國無私奉獻的人嗎?
中國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奉獻,變得繁榮昌盛。我們要學習他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像錢學森那樣做貢獻。
⑷ 錢學森讀後感 急!!!!!!!!!!!!!
今天,我讀了《祖國,我終於回來了》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述的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導彈之父錢學森。他在美國擁有金錢、地位與名譽,但是他一聽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便決定放棄美國的事業回國工作。但美國當局不準錢學森回國,並將他關在小島上,錢學森並沒有屈服,他堅持斗爭了五年終於回到了祖國。
文章的字里行間都浸透著錢學森的愛國情懷。給我感受最為深刻的是這一部分:「在美國,金錢、地位、名譽,他都有了。但是,一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工作。」讀到這里,怎不讓人感動?錢學森在美國有著令人羨慕的地位、名譽、金錢等。但是他一聽說自己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便立即決定放棄這里所擁有的一切回到祖國。這說明錢學森不在乎在美國擁有的一切,在乎的是自己祖國的繁榮昌盛。這之中充滿了錢學森對祖國多麼巨大的的愛國之情啊!
文中還講述到:錢學森准備回國,美國人不同意,將他關在小島上,他不屈服,堅持跟他們斗爭了五年終於回到了祖國。是啊!5年,多麼漫長的五年,多麼殘酷的五年,可是錢學森不管美國人對他怎樣進行迫害,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回到自己親愛的祖國,多麼令人欽佩!
讀著讀著,那首優美的《我的中國心》再次回盪在我的耳畔……
我們新中國的史冊上涌現出多少像錢學森這樣優秀的愛國建設者們而驕傲,有的冒著生命危險在科學領域中奮力探索;有的在受到迫害的同時依然報效祖國,建設祖國;還有的英勇的與金錢、誘惑斗爭。是他們開創了我們祖國的錦綉前程,我們作為新時代中華少年,祖國未來的希望,應該繼承老一輩們的那種克服困難的精神,讓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讓我們向愛國人士們致敬,祖國在我們所有人心中!
最近,我讀了一篇題為「外國人能造,中國人同樣能造」的文章,裡面介紹了「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爺爺在國外學成後歷經千難萬阻毅然回國,為我國研究成功了第一枚導彈的故事,我讀後深受啟發,倍受鼓舞。
錢學森爺爺1935年考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他學習十分刻苦,三年後便獲得了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從出國之初到1950年的15年間,錢學森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生活上享有豐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終想念著自己的祖國,時刻准備為祖國作貢獻。新中國成立後,他毫不猶豫地放棄優越的一切,沖破重重阻力,想方設法輾轉回到祖國。有人問他:「我們中國能不能造出火箭、導彈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什麼不能的,外國人能造,中國人同樣能造!」在他的具體領導下,1960年我國成功研製了第一枚導彈,後來又研製出了「兩彈一星」,為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作出了突出貢獻。
「外國人能造,中國人同樣能造!」讀了這句擲地有聲的誓言,我心中有一股豪情油然而生,我為我們強大的祖國感到自豪,我為祖國有這樣的赤子而感到驕傲!
在過去的艱苦年代,有許多錢學森式的老一輩科學家,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讓祖國日益強大的雄心壯志,不計較個人得失,刻苦鑽研科學技術,把自己的全部聰明才智貢獻給了祖國,為祖國的發展和騰飛打下了堅實基礎。他們是我學習的楷模!如今,我們已經迎來了祖國六十華誕,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正無憂無慮地成長在祖國的懷抱中。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著國家免費提供的課本,快樂自由地學習,盡情享受著美好的新生活。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本領,將來聽從祖國的召喚,為祖國的強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革命前輩徐特立說過:「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而且把它作為中華之魂,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
這幾天讀了由塗元季、劉瑩合著的《錢學森故事》,這是一本文圖並茂的好書,每個故事都詮釋著錢老的愛國精神。它生動勾畫了人民科學家的赤子情懷,讀來親切感人,心情澎湃,令人愛不釋手。
錢學森,一個響亮而又榮耀的名字。生動地記述了科學家錢學森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科學巨星的精彩人生。他從少年時代起,就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後到美國留學,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錢老,放棄他所擁有世界一流搞科研的科技設備,享有非常優裕的生活條件,毅然沖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在
「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出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麼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好火箭導彈能行嗎?」他飽含激情的說:「外國人能乾的,我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錢學森的誓言實現了,中國的衛星上天了,國際導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
1991年,在中央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表彰大會上,已經80高齡的錢老談到了一生中的三次激動:①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②加入中國共產黨;③與雷鋒等一道作為共產黨員優秀代表受到表彰。幾十年來,「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錢老把畢生的精力和情感融進強國夢。在錢老的帶領下開創的「兩彈一星」這一偉大事業讓中國人從屈辱走向自強,而如今中國人用自己製造的飛船和火箭將自己培養的航天員一次次送上太空,這是中華民族新的驕傲。
我們還有許許多多的愛國人士,他們為祖國付出了很多心血。有的甚至付出了他們最寶貴的生命,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書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他們用自己的身體鑄成中華民族的城牆,我為這些中華民族的偉大英雄們致敬,我們中國就是有了他們這些人的付出,才會走向富強。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他們用自己的一切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努力學習,將來有一天,可以像他們一樣,為祖國做出貢獻。
⑸ 錢學森的故事讀後感
------------讀《錢自學森》有感
他,是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他,為了回到自己深愛的祖國,歷經千辛萬苦;他,為我國的航空導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誰,為祖國嘔心瀝血?又是誰,永遠有著一顆熾熱的赤子之心?他,就是中國偉大的愛國科學家----------錢學森。
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錢學森早早的留學美國,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馮
⑹ 讀 錢學森 有感
剛學了一篇課文,叫《錢學森》。看完後,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錢學森在美國時,是美國空氣動力學馮·卡門最得意的學生。當時他在美國享有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想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國。1955年10月錢學森回國後,為我們運載火箭、導彈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當時的中國是個貧窮的國家,要錢沒錢,要設備沒設備,搞科學研究實在是困難。然而,錢學森為了使祖國能過從黑暗中走向光明,憑借自己的努力,終於為祖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他不僅是一位「中國導彈之父」,也是一位愛國赤子。 最令我難忘的是錢學森在美國說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現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祖國能為人民多做點事。」錢學森在美國努力完成學業,為的只是在回國後能多為祖國,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充分體現出錢學森無私奉獻的愛國情操。
錢學森可以為祖國獻出一切,那我們為什麼不能盡自己所能,為祖國做一點貢獻呢?所以,我們要抱著讓祖國日益強大的心情,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加壯大,更加昌盛!
10月31日,一位偉人將永遠離開人世,一位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所作出卓越的貢獻,一位熱愛祖國,為人民服務的偉人。他,就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讓我想起了《錢學森》這篇課文。
在美國留學時,錢學森不忘自己是中國人,時刻不忘祖國。他在美國師從美國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為的是將來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能作出自己的貢獻。如果是我們,就會被優厚、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所迷惑,而錢學森並沒有被這些優越的生活條件把迷惑,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時刻准備回到祖國,為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經過周恩來總理的關懷,錢學森終於回到了魂牽夢繞的祖國。「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錢學森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只有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連在一起,才能贏得一個國家和民族是最高尊重,才能真正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我們,應該沿著錢學森爺爺等老一輩的足跡,刻苦學習,努力掌握本領,為祖國的未來時刻准備著
⑺ 通過錢學森的故事,你體會到了什麼,要自己寫200字
錢學森無私無為的精神,是我們全中國人民學習的楷模。他默默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獲得了兩彈一勛的稱號。他為我們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付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精神是我們華夏族人的驕傲。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時,錢學森便決定回國為新中國奉獻出一己之力,但美國政府卻並不允許。5年後才得以回到祖國的懷抱,這般愛國之心,更值得我們學習。錢學森作為一名中華兒女 是我們全中國的驕傲
⑻ 讀錢學森有感:電影錢學森觀後感,快,獨一無二,周一上交
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重要是描寫感受,具體如下:
電影《錢學森》真實還原了錢學森在美國生活、加州理工學院實驗室工作的場景。影片用藝術結合史實的手法,生動展現了錢老傳奇的一生。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該片並沒有採用一般人物傳記片的敘事方式展開,而是擷取主人公錢學森生命中的幾個重要片段展開敘事,在主題上著力表現了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出類拔萃的專業知識和對我國核研製的卓越貢獻;在藝術上則充分運用了現代視聽語言。
(8)讀了錢學森故事有感擴展閱讀
主要劇情: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錢學森(陳坤 飾)因為美國興起的反共言論而備受打擊。他的尖端技術研究被迫中止,並被責令出境。錢學森心繫祖國,歸心似箭,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宣告無罪的錢學森被長期軟禁在家中。
錢學森寫信輾轉與祖國取得聯系,周恩來授命用11名美國戰犯飛行員換回了錢學森。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⑼ 讀錢學森傳有感
2009年10月抄31日8時6分,中國航天支付,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他是愛國主義的典範,是當代中國的國魂,是知識分子的楷模,更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用畢生的時間去踐行什麼是愛國,什麼是忠誠。
愛國不分地域。錢老雖在美國求學,但他的心永遠向著中國,自1950年,錢老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到美國對他政治迫害、軟禁等等。歷經千辛萬苦1955年總算回到了中國。在錢老身上我們可以發現,無論錢老身在何處,他永遠有著一顆中國心。就像汶川地震,有多少華僑伸出了援助之手。
錢老雖然逝世了,但是他的愛國之心,愛國之情,愛國精神,依然可以鼓舞千千萬萬的人,永遠值得讓人懷念。
我認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在今天表達一下自己對這樣一位愛國人士的感想,表達一個國家對位這個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的尊重。
⑽ 觀《錢學森》有感
讀《錢學森》的讀後感
在周末的時候,我利用空閑的時間把《錢學森》這本書給讀完了。讀完之後,我的感受頗深,讓我覺得錢學森是一位偉人,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位愛國人士。
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1949年10月1日的時候,新中國誕生了。當時任美國超音速實驗室主任的錢學森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深深的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當他正准備回國的時候,卻被美帝國主義用盡各種手段阻撓。
當我讀到「錢學森是中國人,我是中華人民」這句話時,我真的、真的深深地被他感動了。他這種強烈的愛國之心,實在是無人能比的。他放著高薪的美國實驗室主任不做,卻要回到剛剛成立的中國,當時讓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我繼續往下看,原來他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國,用自己的知識和發明來報效國家,用自己的努力和創造使中國不再落後,他要用科學不斷地造福祖國和人民。從這,可以看出錢學森對自己的祖國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
在現實生活中,我覺得自己對祖國的認識和感情不夠深厚,每當新中國的生日來臨,我總是不太關心和在意。讀了《錢學森》一書後,我發現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好。我下定決心,一定要以錢學森為榜樣,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胸懷祖國,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個愛國愛民的好少年
好學生 應該自己想~~~~~~~~~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