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童話故事 » 生活數學故事400字五年級

生活數學故事400字五年級

發布時間: 2020-11-21 09:33:15

㈠ 五年級下冊數學日記400字10篇

一天,我突然心血來潮對小區感興趣,有四個問題困擾著我。小區有多大?一棟樓有多少戶?總共有多少戶?除樓以外佔地多少?
為了解決問題,我進行了調查和測量,發現小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80米,200*80=16000(米)這樣一算,小區佔地面積就解決了,大約是16000平方米。
第二個問題每棟樓的戶數,就拿我家住的6號樓來說吧!樓高25層,兩個單元,兩戶一個單元,戶數是25*2*2=100(戶)。7號樓和6號樓一樣也是100戶,4、5號樓是17層的,每棟樓應有17*2*2=64戶;1、2、3號樓是小區最矮的樓了,每棟樓只有11*2*2=44戶。
第三個問題把剛才算的數加起來就行了;100+100+64+64+44+44+44=460(戶)。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們小區綠化、停車場、健身器材、道路一樣不少,小區綠化高達30%,平均樓間距40米,銀杏樹20顆,梧桐樹15顆——小區中間還有一個魚池,每天都有魚兒在裡面游動,可以讓人放鬆身心。說了那麼多,回到正題上來,我計算過了,平均每棟樓佔地570米,七棟樓加起來570*7=3990(平方米)。除樓以外面積應是16000-3990=12010(平方米)。
數學真是太奇妙了,還有許多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發現。

㈡ 數學名家故事400字5年級

華羅庚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於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
「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說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麼能知道呢?你怎麼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獃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後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於後來果真成為數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㈢ 五年級下數學故事,300-400字左右。急急急最好.20分鍾內回答

牛頓:用心默默的去做每件事
牛頓從小就喜歡讀書,非常勤奮,還特別喜歡手工,內家裡給他的零用錢,他容都用來購買木工工具。他做了許多精巧的風車、風箏、日晷、漏壺等實用器械。少年時代的牛頓並沒有顯露出過人的天賦。所不同的是動手能力相當強。他每做一件東西,總是一聲不吭地埋頭苦幹。如果做得不合適就拆了重做,絕不馬虎。牛頓非常勤奮,他的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特別他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他經常通宵達旦地做實驗,有時一連六個星期都在實驗室工作,不分白天和黑夜,直到把實驗做完為止。 牛頓雖然是位偉大的科學家,卻從來沒有驕傲自滿過,他謙虛地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一塊美麗的石子。至於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呢!
牛頓就是這樣謙虛,孜孜不倦地鑽研學問的!

㈣ 數學家的小故事400字

華羅庚上小學時,一個老師對新上任的老師介紹學校的情況時,說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多數是笨蛋……這話深深刺痛了華羅庚的心,他決心要以優異的成績回敬那位老師。

一天,數學老師出了一道有趣的難題給大家:「有一樣東西不知道有多少數量,三個三個地數剩下二個,五個五個地數剩下三個,七個七個地數剩下二個,問這樣東西到底有多少?」

全班同學面面相覷答不上來,唯有華羅庚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是『23』。」全班同學都震驚了,老師也點頭稱贊。從此,他便愛上了數學課。

正當他求學時,父親店鋪生意日見蕭條,無力供他繼續讀書了,他只好輟學看櫃台。他利用一本代數、一本幾何、一本只剩下50頁的微積分開始了自學。白天沒有時間,晚上守著小油燈一遍遍地演算。父親說他是個「書獃子」,幾次逼他把書燒掉,鄰居也勸他好好做買賣。

不幸的是,他又患上了可怕的傷寒,醫生搖頭嘆息地叫家人為他准備「後事」。他向死神發起挑戰,掙扎著下地幹活,左腿又被摔成殘廢。他還是不氣餒,拄著拐杖忍著疼痛進行鍛煉。練得能走了,就到一所中學去干雜務,給老師打水、削鉛筆,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自學。

就在中學工作不久,他開始向報刊投寄數學論文,多次退稿也不灰心。後來他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得到了數學泰斗熊慶來的賞識,很快把他介紹到清華園,安置在自己身邊。

(4)生活數學故事400字五年級擴展閱讀

華羅庚成長歷程

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 他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獃子」。1922年,12歲從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中,王維克老師發現其數學才能,並盡力予以培養。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1927年秋,和吳筱元結婚。1929年冬,他不幸染上傷寒病,落下左腿終身殘疾,走路要藉助手杖。1929年,華羅庚受雇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志上發表論文。

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志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了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

1931年,在清華大學數學系擔任助理。他自學了英、法、德文、日文,在國外雜志上發表了3篇論文。1933年,被破格提升為助教。1934年9月,被提升為講師。

㈤ 五年級數學日記400字以上

數學日記
今天上午,我正在為數學日記寫些什麼而煩惱。在網路的知道上閑逛,希望能碰到些啟發。突然,知道上的一片文章吸引了我:
「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 徐瑞祥
今天下午,我在《小學生雙色課課通》上看到了這樣一道題。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我沒多看分析,對著這道題便琢磨開了,咦?圓錐體的面積我沒學過怎麼計算啊。那這道題我有怎麼解呢?我嘆了口氣,准備繼續看完分析,刻我轉念又想,這個暑假過了我不久是六年級了嗎?若是連這道課課通上的題都不會做。我還算是什麼奧數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實了嗎?對,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來。
按照往常我在這種題面前一定是在腦子里建立一個模型,可是,對於這道題我卻格外謹慎,生怕有個閃失。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圓錐的透視效果。定睛一看,咦?這個圖形如果是平面圖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樣了嗎,那這個圓錐的立方面積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圓柱體的面積的2分之1了嗎?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來圓錐體的面積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圓錐體的高,和底面積不就可以求出了嗎?再回到這道題上,它的條件里告訴了你底的半徑,就等於告訴了底面積,它說高和底半徑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徑的長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徑×3÷2=高。這么說來,高就是12分米,底面積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圓錐體面積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終於被我解出來了。」我長吁了一口氣,通過這道題,我也發現了,其實數學中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就像圓錐體面積和是三角形面積一樣。其實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可以融會貫通,一樣可以解題。

㈥ 求6篇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日記(400字左右的)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㈦ 小學五年級的數學日記400字以上

你們知道算式:91+92+93+94+95+96+97有幾種解法嗎?也許你會認為只有一種或兩種,那讓我告訴你們這題有三種解法.
第一種:這幾個數是公差為1的可用等差數列求和公式直接計算.
(91+97)*7/2=188*7/2=658
第二種:因這幾個,都很接近100,我們把這7個數看成100相加,這樣多加了9+8+7+6+5+4+3,最後用700減去這幾個數的和即可.
91+92+93+94+95+96+97=100*7-(9+8+7+6+5+4+3)=700-42=658
第三種:這7個連續的自然數中,94在最中間,第一個數91比最後一個數97少6,再把6平分給91,使91與97變成2個94,同樣,92與96,93與95都可變成94,這樣7個數就變成了7個94,原題變成:
91+92+93+94+95+96+97=94*7=658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㈧ 400字到500字的數學小故事

數學家高斯小時候的故事
從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資料常來自高斯本人,因為他在晚年時總喜歡談他小時後的事,我們也許會懷疑故事的真實性,但許多人都證實了他所談的故事。
高斯的父親作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三歲夏天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三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嚇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帶笑說,他在學講話之前就已經學會計算了,還常說他問了大人字母如何發音後,就自己學著讀起書來。
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㈨ 生活中的數學 故事 7篇 不少400字、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超市買東西。

當我們買完所需的東西之後,剛要離開,我看見貨架上正好擺著火腿腸,於是我讓媽媽買些火腿腸,媽媽同意了。可是剛走幾步,我又看見貨架上擺著一包一包的,同樣品牌,同樣重量,裡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買一包一包的呢,還是買一根一根的?我猶豫了。突然,我的腦子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哪一種合算就買哪一種。於是我開始算起來:零賣的如果買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於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錢,所以我決定買散裝的。我把我計算的過程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直誇我愛動腦。 還有,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