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寫我的家風故事
① 三年級作文《我家的家風》300字以上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好好做人、好好學習.」
家人們從小就教導我要好好做人.
爸爸教育我要守信.記得二年級的一個周末,因為我表現好,所以,爸爸准許我玩一小時電腦游戲.但是,我玩游戲超過了時間,爸爸很嚴肅地收起了電腦.之後,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棠林,要守信,不然,長大後你到社會上是會很麻煩的!」
姐姐告訴我要誠實.因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三年級的一天,我不小心把姐姐最愛的玻璃杯打碎了.我很怕被挨罵,不過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向姐姐道歉.但是,姐姐原諒了我,並且對我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杯子打碎了不要緊,如果你因此失去了誠實,就沒有人會相信你了.」
媽媽教育我要謙虛.四年級的一次考試中,我考了全班第一,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得告訴了媽媽.媽媽和藹的對我說:「棠林真棒!再接再厲,不過要記住:『謙受益,滿招損.』」
家人們不僅教導我好好做人,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
五年級,我因沉迷網路,所以期中考試只考了八十幾分.回家路上,我很害怕媽媽會怎樣對我.但是回到家,媽媽卻對我說:「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就此跌倒!你要以此為起點,爭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然後媽媽和我分析原因,為我解答難題.經過媽媽的輔助和我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績直線上升.在期末考試中,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在學習上,我有個好習慣:愛讀書.從我跨入了小學的大門,我便開始讀一些故事書.後來這幾年裡,我開始接觸一些文學書,例如《駱駝祥子》、《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我一有時間就拿出一本來看.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禮儀之邦而著稱的國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這些孩子,也一定要發揚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愧於我們的祖先,不愧於是一個繼承人!
② 血脈相承我的家風家教故事 作文怎麼寫
我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我們每天都在快快樂樂地生活著,下面就讓我帶你走進我的快樂之家吧!
爸爸長期工作在鄉下,臉被曬成了古銅色。他還是個十足的「工作狂」,他每天都是早出晚歸,難得吃上一頓安心飯。有一次,我們全家人剛開始吃飯,爸爸的手機響了,爸爸接完電話對我和媽媽說:「單位有事讓我去一下,你們先吃吧!」我和媽媽心裡很不高興,但也沒法子呀,誰叫媽媽嫁了一個「工作狂」呢!
媽媽是位美麗的白衣天使,同樣,也是個「逛街狂」,每個星期天,媽媽會「死纏爛打」地說:「某某超市大減價,不去要後悔一輩子的!」等等,沒法子,我是「母命難違」,只得陪著媽媽去逛街,媽媽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我跟在後面「愁眉苦臉」。
我還是個「讀書迷」呢。家裡的《故事大王》,《一千零一夜》我早也看得滾瓜爛熟。星期天,我和爸爸去買書,貪心的「讀書迷」挑了好幾本書,而且絲毫沒有就此打住的意思,可把爸爸看暈了,這「讀書迷」難道回家把書當被子用不成?
我們三個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其樂無窮,我愛我家!
③ 以我說我們的家風家訓故事,寫一篇家長證文500字
百孝順為先——我的家風家訓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們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說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④ 我的家風故事作文300字
看到老師給了這樣一個題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
回到家裡,吃過晚飯,我依舊座在沙發上看電視,心裡卻還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麼,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著,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
又想起來,每次家裡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現在想想,這就不就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嗎?
這樣想起來,我彷彿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有時候在一起討論一下歷史,共同看一站到底,並搶答題,最後看誰對了;看最強大腦,討論那些神奇的記憶。
我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的家風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盪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說: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別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態對待別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呼籲大家都從現在做起吧,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⑤ 我的家風故事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教導我: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現在,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⑥ 我的家風故事300字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裡,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散步、購物。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我也十分關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是他們的開心果。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爺爺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影響著我的言行:我的鉛筆總要用到抓不住為止;書包也是從一年級一直用到現在;至於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過年的壓歲錢我從不亂花。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在我家勤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工作很努力,媽媽很少看電視,忙完家務,大多時候她總是看些有關教育類的書籍,她總說要與時俱進,不斷給自己充電。爸爸愛鼓搗他的電腦,媽媽不會操作時,爸爸輕點滑鼠,就把問題解決了;很多時候,爸爸的同事在下班後還會向爸爸請教電腦問題。勤奮才能讓人上進,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我也愛讀書,勤思考,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養成了好習慣。
崇尚家風美德,才能塑造良好的品格!
望採納謝謝
⑦ 我的家風故事
看到老師給了這樣一個題目,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
回到家裡,吃過晚飯,我依舊座在沙發上看電視,心裡卻還在想:我的家風是什麼呢?媽媽的聲音傳了過來:「你寫完作業了?」我沒動。眼前的電視被關掉了,「你現在應該做什麼,不知道嗎?」唉!這句話我從上幼兒園時就聽得耳朵出了繭子了,去寫作業吧。「老毛病了,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做什麼,記不住嗎?」——這不就是我的家風嗎?
從小,該我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從不開著,也沒任何雜音打擾我。每次都只能是寫完當天作業,才可以看電視或玩電腦,小學以前不管是冬夏,每天晚上8:00是必須睡覺的,想玩,門都沒有。現在初中了,也只能寫過作業就睡覺,只有周日才可以自由。原來父母想讓我養成:認真做事,規律科學的好習慣。
又想起來,每次家裡來了客人,父母都教我如何打招呼,他們也是熱情招待;爺爺奶奶來了,媽媽總是做一大桌子好吃的,而且最好吃的菜總是在爺爺奶奶面前,螃蟹也是給他們最大的,而媽媽只是吃最小的。現在想想,這就不就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尊老愛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嗎?
這樣想起來,我彷彿記起了很多,我們全家人有時候在一起討論一下歷史,共同看一站到底,並搶答題,最後看誰對了;看最強大腦,討論那些神奇的記憶。
我從來聽不到父母講鄰里是非,也從不爭親朋得失。他們只是認真做事,認真做人。這也是我的家風之一:做有益的事,做坦盪君子,不做戚戚小人。
我想:我的家風,不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美德嗎: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也要說:小家塑造大家,大家塑造國家,國家影響世界!
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國早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界。孔子提倡:「仁者愛人」,以「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的思想,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
而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如此,有的國家總是以老大自居,總是希望別國亂起來,自己坐收漁利。總是不能以「仁愛」的心態對待別人,今天挑點事端,明天做點手腳。這不正是中國人嗤之以鼻的小人行徑嗎?
呼籲大家都從現在做起吧,用我們民族的精神去影響世界,讓世界早日「仁愛」起來吧!
【點評】
由小家想到家國天下,文化傳統,立意較高。但同時,針對自己的「家風」描述就略顯泛泛了,「厚德載物,認真做事,中庸做人」太過宏觀,不好把握。應尋找重點,深入挖掘,彰顯自己家庭的特點。
⑧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我的家風故事」要求什麼格式怎麼寫
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為其核心「孝」道,孝作為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為核心。
家風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澱,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後代繼承人立身於社會,讓後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這使得優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為人子要孝順尊敬父親,為人父要關愛教育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
⑨ 我家風家訓小故事
曾國藩的家風四字八句訣
清明將至,恰逢「家風」一詞正盛行於坊間。
只見的小記者大街上逢人便問家風,懵懂的菜販子硬著頭皮說不短斤少兩,大爺大媽一臉茫然地擠出「和善」啊「吃苦」啊等等,學生則必是「好好學習」,白領則俱雲「打拚」,戰士則無外乎「練好本領保家衛國」。但凡他們口中所說的,與中國人傳統的「家風」,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詞兒。
「家風」,原是與門閥密切相關的,是士族世家講究的東西,常見的如「書香門第」、「耕讀傳家」者是也。具體落實在行動上,家風起碼須具備以下三個特性:一是家族上下約定俗成,共同認可;二是祖孫世代相傳,風尚自然延續;三是非蜻蜓點水的一鱗半爪,而是涉及家族每個成員每個生活細節的較系統的言行規則。「風」不是一言半語,「風」是長期完善形成又共同自覺踐行的准則和習慣。
那位問了:難道平民老百姓就沒資格講「家風」嗎?非也。主要是草民百姓沒那工夫,飽肚子是頂頂要緊的事,遇見官員貪婪、天降災難,還會揭竿而起呢,遑顧儒雅門風?頂多是父母交代一兩句:乖,別惹事!這充其量是臨時的教誨和叮囑,與高門大戶的所謂「門風」,風馬牛不相及。
曾文正公,用梁啟超的話說,「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國藩出身於湘鄉的一個縉紳之家,標準的「耕讀傳家」者。所謂「耕」而又「讀」,耕則退可以自守,讀則進可以入仕。——此足見家風既包含道德提倡,初衷更在於子孫立世、光耀門楣。
曾國藩做了十年京官,平定太平天國立下頭功,坐鎮兩江總督,晚年在寫給二弟國潢的信中,總結其祖父星岡公遺教的家風家規,概括為「四字八句訣「。具體內容是這樣的,他說:「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吾家世代皆有明德明訓,惟星岡公之都教,尤應謹守牢記,吾近將星岡公之家規,編成八句雲:「書蔬豬魚,考寶早掃,常說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蓋星岡公於地命醫家世世守之,永為家訓,子孫雖愚,亦必使就範圍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家族子弟的賢與不賢,六分是先天遺傳,四分來自於後天的教育,我家世代都有明德明訓,特別是祖父星岡公的諄諄教導尤其應該謹守牢記,我近來把祖父的家規,編成四字八句,即:「書蔬豬魚,考寶早掃,常說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
「書「者,勤奮讀書,廣博求知。
「蔬「者,自耕苗圃,栽花種菜。
「豬「者,開圈養豬,正所謂」養豬也內政之要者「——有肉吃!
「魚」者,開塘養魚,如曾國藩在日記中所寫:「屋門首塘養魚,亦有一種生氣。」
文正公總結道:「家中養魚、養豬、種竹、種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則上接祖父來相承之家風,二則望其外而有一種生氣,登其庭而有一種旺氣。」
「考」者,及時祭祀,敬奉祖考。在儒家的傳統教義里,正像曾國藩祖父所言:「後世雖貧,禮不可墮;子孫雖愚,家祭不可簡也。」清明即至,神州山川盡燒錢,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景象又將上演,此雖不利於治霾,卻大有助於孝道。
「寶」者,鄰里親朋,友善相待。「人待人,無價之寶也。」
「早」者,很明顯,早睡早起,生活規律。
「掃」者,灑掃庭除,勤勞整潔。既培養熱愛勞動,也彰顯居家品位。
上述八項做好了,養成良好的習慣,「常設常行」,落實在行動上,家庭保證和睦幸福。而下面幾項,曾文正工家自祖上就一直不太提倡。
「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看風水、算命、和尚、巫道以及郎中,這些人,能遠離就遠離,別親近接納這些人,只能帶給你無盡的煩惱。
曾氏的四字八句家風秘訣,用當今的話展開來講,就是刻苦學習、自食其力、尊長敬老、誠信待人、遠離邪惡。此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幾多不謀而合,只是,要真正做到並培育為慣常的風氣,難上難矣!是故,家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更非只言片語得來。
⑩ 我的家風故事,4五百字左右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准,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著,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鍾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