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的成語故事讀後感怎麼寫
最近,我讀了沈石溪的《斑羚飛渡》,讓我印象深刻。
這本書講了一個動物界的傳奇故事。斑羚群被獵人追殺,而眼前是六米寬的深澗。羚羊群里,有的老,有的還很年輕,不是每一隻羊都能跳過這「決定他們命運的深澗」。獵人即將追上羚羊一籌莫展,心中恐慌之時,鐮刀頭羊大吼一聲,讓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讓年輕的羊先跳。沒有誰猶豫,排起整齊的隊伍,一隻接著一隻,老斑羚用生命做橋墩,斑羚們在山澗上空劃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年輕的羚羊都已飛渡而過,鐮刀頭羊卻縱身跳入深淵,獵人也被震撼了。
讀到這,我的心靈震顫了,斑羚用自己神聖的精神力量挽回了一半羚羊的生命。我不禁想起了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羚羊群就是一個國、一個整體,而老羚羊不怕犧牲,捨己救人,為這個「國」捐軀。
這本書雖然是作者的想像,但書里的那些品質卻值得令人回味。我最想感嘆的便是他們團結的精神。面對獵人的追殺和深澗,鐮刀頭羊沉著冷靜,指揮所有羚羊,秩序井然,挽回了生的希望。還有一種更加高尚的品質,便是無私,為集體著想,不計個人利益,演繹了一首生命的贊歌!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羚羊一樣。比如在拔河比賽中,我們應該和集體配合好,如果一個人蠻用勁,是贏不了的。最後我想提出一點,人們請不要再掠殺斑羚和其他野生動物了,斑羚飛渡的悲劇不能再重現。
通過上面的例子,你看出了讀後感怎麼寫沒?
❷ 三年級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 讀《
《成語故事》有感今copy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一個人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歡龍,又因為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裡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裡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一轉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裡,葉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葉公一家並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一家既然這么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么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一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裡,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一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❸ 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作文
《成語故事》讀後感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並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傑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於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麼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並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❹ 成語故事讀後感200字三年級
《成語故事》讀後感
《程門立雪》中的楊時虛心好學、尊敬師長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刮目相看》讓我知道:用陳舊的眼光看人,往往看不到對方進步的地方。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對方,全面而正確地評價對方,才是正確的。《得過且過》提醒我:不要因為一時的好而驕傲,要做好長遠打算,不然最後,就變成別人笑你了!《畫蛇添足》告訴我: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不賣弄聰明,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辦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自作聰明,不要做那些多餘的事情。
《成語故事》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十分有趣。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捕蟬和一葉障目這兩篇。
螳螂捕蟬,是講春秋時,在王宮的後花園里有一隻螳螂准備捕食一隻蟬,但是這只螳螂沒有想到有一隻黃雀正在它身後想要啄食它。黃雀想要吃螳螂,卻不知道侍衛正要用彈弓打它。螳螂和黃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好處,而沒想到後面隱藏的危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後果是不對的。
一葉障目,是講古代有一個窮書生用一片葉子遮住眼睛以為隱身了而去偷別人的東西最後被抓住。這個故事比喻為局部現象迷惑,看不到大局。我還知道了偷東西是不對的。
通過閱讀,我增加了知識。
❺ 成語故事的讀後感3篇
怎樣寫讀後感:
多看前言,多引用作者的話,結尾用別人的評價.第一段寫故事梗概,後面寫我的感受.還要有自己或客觀的對重要人物或你喜歡的人物的評析.
我的看法:給自己的文章定一個主題,要求深刻又積極向上,思想高度越高越好.主要是你想表達什麼思想感情.寫景的能提升到熱愛大自然,寫情的能提升到.是偉大的,寫人就是.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❻ 小學三年級看成語故事後有什麼讀後感
圍魏救趙
wéiwèijiùzhào
[釋義] 指攻擊敵人後方;迫使進攻的敵人撤回兵力的戰術。魏、趙:戰國時的國名。
[語出] 《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辨形] 魏;不能寫作「味」。
[反義] 圍城打援 聲東擊西
[用法] 用於軍事。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出來搶糧;我們便用~的辦法;打他的縣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英譯]
❼ 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要300字
《成語故事》有感今天,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葉公好龍》。這個故事主要講:古時候有一個人叫葉公。葉公非常喜歡龍,又因為他生活在富貴家庭中,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上等的,所以他的衣服上、帽子上、鞋子上、家裡的柱子上、被子上、枕頭上……家裡上上下下的東西,都刺有龍的圖案。一轉眼,五年過去了。這五年裡,葉公一家平平安安,生活地非常幸福。可是,葉公一家並不知道: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公一家既然這么喜歡我,那見到真龍……豈不是更喜歡了嗎?好!就這么決定了,我明天下凡去見一見那個名叫葉公的人!第二天,真龍來到了葉公的家裡,透過窗戶看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葉公,葉公也被這如此巨大的呼吸聲吵醒了,一看,兩眼直冒金心,嚇暈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歡某樣東西,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某樣東西,所以小朋友千萬不要學葉公哦!
❽ 成語故事讀後感100字
《列那狐的故事》讀後感 讀了列那狐的故事,我覺得列那是個狡猾的狐狸,它捉弄別的動物,卻自己在那暗自偷笑,不過他也有倒霉的時候。 但是往往比他大十倍的動物都斗不過他,連他的舅舅葉森格都被他捉弄了數十次,他靠自己的計謀去制服別人,去對付別人,因此獅子國王很重用他,他總是用花言巧語去迷惑獅子國王、王後,使得獅子國王、王後更加重用他。列那狐非常的狠毒,我們可不能做他這樣的人,我們應該去幫助別人,而不是去害別人。 被花言巧語所迷惑,不知這樣的事同學們見到過嗎?花言巧語所指的就是不真實得事,而說花言巧語的人也一定不是好人,他們用不真實的好話去迷惑別人,只是為了得到利益,我們不能做這樣的人,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看見一些人,做出讓我們注意不到的事,而這件事也是美好的,比如:把塑料瓶子扔進垃圾桶,把看到的紙屑拾起來,副盲人老爺爺過馬路…這些都是我們平常注意不到的小事,但往往是我們注意不到的小事,竟然促進了我們的文明發展! 我們也應該做這樣的人,做一個文明發展的好榜樣!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要動腦筋。 列那狐遇到什麼事都會動腦筋,但有時候會耍些小聰明。 我們要學習列那狐勤動腦筋,腦子才不會生銹,但是不能學它使小聰明哦!
❾ 成語故事的讀後感150字
給你寫幾個吧。
讀拔苗助長
昨天我讀了拔苗助長的故事,是說一個人總是覺得他的禾苗長得太慢,於是就拔出這些禾苗想讓禾苗長得快一些,但是因為禾苗離開了土壤就全部死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任何事情都是有它自身的規律的,要想辦法發現和利用這些規律,才能取得成功.而違背這些規律一定是失敗的.比如說拔苗助長的故事,禾苗需要時間和養分、陽光等等才能慢慢地長大,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生長才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就是規律.而那個人違背了規律就一定會失敗.
我們做事情也要符合規律,不能急於求成.
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其中有一個故事是講百發百中的,重點講了泮黨他感覺自己的箭術比別人好得多,要跟別人比一比誰厲害.故事表達的是做人不能驕傲自滿,要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比自己技術更高的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不能一味地和別人比出勝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向別人學習,讓自己能更加進步.
《半途而廢》讀後感
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半途而廢》,是講了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去遠方拜師求學,一年後樂羊子回家,妻子問他怎麼這么快就回來了,他說想家了,妻子聽完,拿起一把剪刀,來到織布機前說:「織布要一絲一線地積累,剪斷了,前面織的布就作廢了,學習也是這樣,每天都要堅持.」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所打動,於是又回到老師哪裡繼續完成了學業.
通過這個成語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 》讀後感
安居樂業
我讀了一些成語故事,其中有個故事叫《安居樂業》,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叫老子的人對當時的社會很不滿,因為國家要打仗迫使人們總是要搬遷,老子喜歡的是一個「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小國寡民」是指很小的一個國家,人口也很少,人們過著悠閑的生活,有交通工具人們也不去坐它,有兵器人們也不去用它.鄰國大家都互相看得見,可也不互相來往.人們過的很好.
安居樂業指的是「安定的生活,快樂的勞動」,我希望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也能跟老子所想的理想社會一樣,大家和平的生活,不要滿地球的恐怖份子,小偷,騙子,拐賣兒童案.
《成語故事》讀後感
盲人摸象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裡》中的盲人摸象,故事講的是有幾個盲人摸一頭大象,他們每個人摸的部位都不一樣,結果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有的人說像柱子,有的人說像蛇,有的人說像扇子,有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看到事物的全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我以後做什麼事情都要仔細觀察,不要象盲人摸象一樣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黔驢技窮
譯文
黔這個地方沒有驢子,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作神,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小心謹慎,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非常害怕,逃到遠處,十分恐懼,認為驢子要咬自己,.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漸漸地習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後後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老虎態度更為隨便,碰擦倚靠、沖撞冒犯它.驢子發怒了,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感到欣喜,盤算此事,心想道:「驢子的本領只不過如此罷了!」於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本文的寓意:①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②沒有真才實學,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❿ 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
「妒賢嫉能」這個故事寫出了項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古至今,不賞識人才的人,都是失敗者。《成語故事》里關於三國的故事也有許多,還可以一邊補充對三國的認識。
有個「名落孫山」的故事讓我苦笑不得,講述的是一個叫孫山的人和同鄉去考科舉,結果自己最後一名,而同鄉沒有居榜上,結果回到家,同鄉的父親問他兒子的成績,孫山還委婉得意的說最後一名是自己,你兒子榜上無名。趁機顯露了自己的才華,但其實在別人看來,滑稽了點。
「程門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毛澤東借鑒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為什麼一定要一動不動呢?特別是「程門立雪」,楊時和游酢,因為老師睡著了就一直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為其實可以稱為「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害群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了解,原來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群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麼簡單。
一個又一個的成語,只是短短數十字,卻全都蘊涵大道理,「勤能補拙」,既然我的基礎不好,就要「亡羊補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