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時候讀書的故事500字
1. 偉人小時候的成長故事,500字以上
達芬奇學畫
達.芬奇十四歲那年,到佛羅倫斯拜著名藝術家弗羅基俄為師。弗羅基俄是位很嚴格的老師,他給達.芬奇上的第一堂課就是畫雞蛋。開頭,達.芬奇畫得很有興致,可是以後第二課,第三課,......老師還是讓他畫雞蛋,這使達.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雞蛋,有甚麼好畫的?有一次,達.芬奇問老師:『為甚麼老是讓我畫雞蛋?』老師告訴他:『雞蛋,雖然普通,但天下沒有絕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角度不同,投來的光線不同,畫出來也不一樣,因此,畫雞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練到畫筆能圓熟地聽從大腦的指揮,得心應手,才算功夫到家。
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很受啟發。他每天拿著雞蛋,一絲不苟地照著畫。一年,二年,三年......達.芬奇畫雞蛋用的草紙,已經堆得很高了。他的藝術水平很快超過了老師,終於成為偉大的藝術家。
達.芬奇在學畫時,曾隨老師安希莫尼湖寫生,為一間教堂繪畫一幅名叫《基督的洗禮》的油畫。到了希莫尼湖,老師突然病倒了,沒有辦法,只好讓達.芬奇代為完成油畫剩下的部分。當油畫全部完成後,教堂的人看到這幅畫,不禁贊嘆說:『好極了!這幅畫畫得實在太好了,尤其是這一部分。』教堂的人用手指指著畫的左下角,而這一部分,正是達.芬奇代畫的。
2. 中外名人童年勵志故事500字
1、《霍金讀書的故事》——400字
科學家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後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葯」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後,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2、《宋濂讀書的故事》——400字
宋濂小時侯,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
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准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裡時,老師感動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3、《白岩松讀書的故事》——400字
白岩松出生在內蒙古一個邊遠小城,8歲那年,父親不幸辭世,母親用堅強和隱忍挑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平時給人印象總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時候卻是個淘氣包,常常惹媽媽生氣,被媽媽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兩次打,要不然,連他自己都會感到奇怪。
由於太貪玩,白岩松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很差。一次,白岩松的考試成績在全班倒數第二,他一生氣,竟偷偷把張貼的成績榜撕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貧寒的家庭環境磨礪了白岩松吃苦耐勞、敢於迎接挑戰的堅強性格。漸漸地,白岩松的成績跟了上來。高三那年,為了讓成績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學過的課本都找出來裝訂起來,歷史書一共有600多頁,地理書一共有700多頁,語文書一共有1000多頁等等。然後,白岩松一天看每科30頁書,另外還要做數學題。持之以恆,白岩松終於考上了大學。
現在回想這些,白岩松感慨地說:「青春最可愛的地方就在於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揮霍,你可以犯無數的錯誤,因為你有改正錯誤的時間,但是當中年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裡的時候,你就知道要趕緊做正確事,因為錯了就沒有改正的時間了。」
3. 名人的童年事跡(500字左右)。
錢學森在北京師大附屬小學求學的時候,最愛和小夥伴們玩擲飛鏢的游戲。這種飛鏢用硬紙片折成,頭部是尖的,有一副向後掠的翅膀,擲出去能向前飛行一段距離,有時還能繞圈子飛行。他折的飛鏢飛得又穩又遠。那些小夥伴都十分驚奇,以為這里邊有什麼「鬼」。
他們的自然課老師看見了,讓錢學森向同學們講其中的奧秘,錢學森說:「我的飛鏢沒有什麼秘密,只是經過多次失敗之後一步一步改得好起來。我的飛鏢用的紙比較光滑,頭不能做得太重,也不能太輕,否則就飛不起來;翅膀也不能疊得太小,也不能太大,否則就飛不穩飛不遠。這是我多次實驗悟出的道理」。 1809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小時候,家裡很窮,他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自己說:「我一生中進學校的時候,加在一起總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奮好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沒錢買紙、筆,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里也總揣著一本書,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看書。晚上,他在小油類下常讀書讀到深夜。
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他什麼活兒都干,打過短工,當過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干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不管幹什麼,他都非常認真負責,誠實而且守信用。
他十幾歲時當過村了里雜貨店的店員。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里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里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他誠實、好學、謙虛,每到一處,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
1834年,25歲的林肯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過考試當上了律師。
當律師以後,由於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當地很有聲望。很多人都來找他幫著打官司。但是他為了當事人辯護有一個條件,就是當事人必須是正義的一方。許多窮人沒有錢付給他勞務費,但是只要告訴林肯:「我是正義的,請你幫我討回公道。」林肯就會免費為他辯護。一次,一個很有錢的人請林肯為他辯護。林肯聽了那個客戶的陳述,發現那個人是在誣陷好人,於是就說:「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辯護,因為您的行為是非正義的。」 那個人說:「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請您幫我打這場不正義的官司,只要我勝訴,您要多少酬勞都可以。」 林肯嚴肅地說:「只要使用一點點法庭辯護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勝訴,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當我站在法官面前講話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林肯,你在撒謊。』謊話只有在丟掉良心的時候,才能大聲地說出口。我不能丟掉良心,也不可能講出謊話。所以,請您另請高明,我沒有能力為您效勞。」
http://www.78baby.com/jiaoyu/2007/12/652213643.html詹天佑從小痛恨帝國主義,立志為振興中華而獻身。1872年,12歲的詹天佑赴美留學,發憤刻苦學習,於1881年學成回國,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鐵路事業,當時我國修建的每一條鐵路,無不滲透著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常年奔波在野外山嶺,和工人們同吃同住,風餐露宿;他在洋工程師面前從不低頭,創造了使帝國主義為之感嘆地偉大成績。如今,我國的鐵路四通八達,飛速發展,提速再提速,正在向著現代化加速前進,而我國鐵路事業的創業者、開拓者就是詹天佑。他的愛國、拼搏和奉獻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後人。我們要追隨這位偉大的愛國工程師,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富裕的祖國而奮斗、獻身。
在這里,我給大家講幾個有關詹天佑的故事。
12歲赴美留學
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於1861年4月26日(農歷3月17日)出生在廣東南海縣,他的父親詹洪原是一個茶商,因英、法帝國主義的侵略而破產,只能靠種田維持一家生活。
詹天佑從小就從大人那裡聽到許多關於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愛國的種子。
詹天佑七、八歲的時候,被送到私塾里讀書,但是,他對那些《四書》、《五經》不感興趣,而喜歡擺弄一些機械。他經常用一些撿來的小螺絲釘、小齒輪、舊發條做玩具,還用泥巴捏輪船、起重機,許多小夥伴都成天追著他一塊玩。在上學的路上,他經常站在工廠外面,觀看裡面的機器,運貨車,琢磨來,琢磨去,常常忘記了上學。有一天,他看著家中牆上的掛鍾出了神。那掛鍾為什麼會嘀嗒嘀嗒走個不停呀?為什麼會打點呀?想著想著,他就動手把掛鍾拆開,想看個究竟。可是,再想按原樣裝起來的時候,怎麼擺弄也裝不好了,急得他滿頭大汗。父親看見,雖然有些生氣,還是領著他到縣里的鍾錶店,讓他仔細看工匠怎麼拆裝鍾表。
1871年底,詹天佑11歲了,已經在私塾讀了4年多了。父親正在琢磨在他念完私塾以後,讓他去做工掙錢。這時,同鄉譚伯村匆匆從香港來到南海,說那裡正在選拔幼童出洋留學。譚伯村也是一位商人,從小看到詹天佑聰明好學,非常喜歡他,也經常用錢財接濟他們家。
譚伯村極力勸詹興洪夫婦送孩子去參加留美考試,認為這關系孩子的前途。詹興洪卻擔心兒子年小,出這樣的遠門很不放心,而且,家裡的經濟狀況也不大好。譚伯村表示,經濟上願意資助,而且把自己的四女兒許配給天佑。這樣才決定送詹天佑去香港參加留學考試。
1872年,詹天佑順利通過了考試,父親也在清政府的出洋「甘結」上簽了字。所謂「甘結」就是一種合同,可以說跟賣身契差不多。比如,「甘結」中規定,必須聽從清政府差遣,如有疾病甚至生死之險,概不負責等
4. 作文關於名人小時候的故事五百字
小小的故事,總是蘊含著大大的人生道理。而名人的童年故事更是如此。
從細微處觀察,你就能發現,名人之所以能成為萬人敬仰的名人,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的生活和童年的故事是分不開的。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走進《名人童年故事500字》,感悟名人的奇事童年吧!
1、《退路與出路》
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容易贏得出路。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戴摩西尼年輕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的演說能力,躲在一個地下室練習口才。由於耐不住寂寞,他時不時就想出去溜達溜達,心總也靜不下來,練習的效果很差。無奈之下,他橫下心,揮動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剪去一半,變成了一個怪模怪樣的「陰陽頭」。這樣一來,因為羞於見人,他只好一心一意地練口才,演講水平突飛猛進。正是憑著這種專心執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終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
一個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地追逐既定的目標。但人都有惰性、有太多慾望,有時難免戰勝不了身心的倦怠,抵禦不住世俗的誘惑,割捨不下尋常的享樂。一些人因此半途而廢,功虧一簣。這時候,不妨學學戴摩西尼的精神,他剪掉了一半頭發,就徹底斬斷了向惰性和慾望妥協的退路。而一旦沒有退路可逃,就只能一門心思地朝前奔了。斷掉退路來逼著自己成功,是許多明智者的共同選擇。
1830年,法國作家雨果為了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寫作上,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鎖在櫃子里,把鑰匙丟進了小湖。就這樣,由於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徹底斷了外出會友和遊玩的念頭,除了吃飯與睡覺,從不離開書桌,結果作後來聞名於世的文學巨著《巴黎聖母院》。
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容易贏得出路。